美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_刘仲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刘仲齐 蒋建国
美国的农业生产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机械化以后,其生产结构和组织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近50年,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品种和开发新资源,美国的农业生产率平均每年以1.6%的速度递增,其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以前的各个时代。进入90年代以来,一个农民生产的食品可以满足128个人的需要。
农业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在以畜力为主的原始农业中,家庭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的主体,虽然有多种农民组织试图规范农业生产的规模和产品质量,但都未能成功。农业实现机械化以后,经理负责制的大农场迅速崛起,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的差别日趋减少,农场成为一个依靠市场信息和指导计划进行粮食生产的车间,其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都受到了严格的监控。现代交通设施和通讯网络使农业和其他行业处在完全相同的竞争大环境中,其他任何一个行业的迅速发展都会给农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这就迫使农场主不得不积极主动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保证自身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农场规模和数量
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最古老、最活跃的经营单位。在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前,美国有大大小小的农场630多万个,最小的农场规模只有1.2hm2,大多数属于家庭所有的自给自足型,生产方式简单。1920年以后,农业机械逐步取代了畜力和人力,至40年代末,绝大部分农场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与此同时,在政府的引导和各种农民的帮助下,通过租赁、转让、合并等形式,许多专业化、机械化、商品化程度很高的大农场逐渐发展起来,到1950年,农产品销售额超过2.5万美元的大农场已逾10万家。这类大农场在管理方式上采纳取了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与传统的家庭农场已截然不同。在此后的40多年中,随着通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农场规模迅速扩大,到1995年,农产品销售额超过4万美元的大农场已逾70万家,整个农场的数目下降到了206万家左右。
从土地面积来看,1950年,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约90hm2,1995年扩大到189hm2,其中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农场,其平均土地面积达到了430hm2。
农场规模的增大,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的计划性,同时也增加了农场的风险。调查结果表明,产量和价格的波动对大农场产生的不利影响远大于家庭农场。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的资金周转率较低,前期投资和后期收益之间的距离既增加了贷款,利息,又加重了经营者的心理负担。但对于大型的专业农场而言,转向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很大,而且同样面临着严峻市场竞争。所以大农场的管理者把减少农业风险的希望寄托在科学研究和横向联系上,试较通过加强信息交流和充分利用新技术来保证价格的稳定性。据调查,1950年以来,各种农民组织提供的科研经费一直高于美国农业部提供的研究经费。产业和科研紧密结合笔相互依赖,使美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70%以上。
二、农场类型
根据农产品的销售量在农场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美国的农场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场,称之为商业农场;另一类是非商业农场,包括半工半农型、别墅型、观赏型和其他各种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农场。在机械化、专业化的进程中,变化最大的是商业农场,在追求高额利润的过程,商业农场的市场内容和市场规模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生产周期相对稳定、产后加工业发达的畜牧业一直在美国农场中占多数,并呈上升趋势。据统计, 1995年从事各种畜牧业为主的农场占美国农场总数的33.1%,在中小型农场中,这类农场占的比例更高。由于市场的需求量的限制,粮棉型农场的市场规模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随着农场土地面积的增加,这类农场的数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以生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大宗粮食作物为主的农场,其集约化和现代化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农场,其平均土地面积为430hm2,比总体平均值241hm2。
非商业农场的农产品外销量仅占农产品销
20
售量的2.5%,但其数量众多,并呈日益增加趋势,其中大部分为半工半农型农场。早期农民外出作工主要是为了挣钱交税和购置农业生产资料,外出做工一度成为保证农场生存的主要办法。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交通、信息系统的发展,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从事非农工作。1934年,外出打工100天以上的农民11%,1987年增加到43.8%,1995年增加70%。这些农民经营的农场大都入不敷出,主要靠非农收入给予补偿。由于非商业农场的产量对美国的农业市场无足轻重,所以政府对其放任自流。但对于青年农民,则通过设立基金项目的办法鼓励他们选择非农职业,以进一步提高全民素质和改善小型农场的经济状况。
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两极分化严重 农业生产结构的迅速变化使农场分化成两个社会群体,一个是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商业农场,它们和各种农民协会、农场组织、私人企业、政府机构等形成一个统一的生产营销网络和技术改造体系。强烈的革新意识、雄厚的资本构成、驾轻就熟的管理经验使他们的产品在成本和质量上都极具竞争力,成为影响农产品市场的核心。据调查,3%的大农场,其产值相当于78%的小农场的总和。所以,农业政策、农业法规都是以代表大农场的既得利益为出发点,致使利用农业资源生产的财富大幅度地向大农场倾斜。另一类是以家庭成员的劳动为主,依靠外出打工以维持生计的非商业农场。贫乏的资本、微小的规模和落后的教育,不但使他们的农产品失去了在其他行业寻求发展的机会。政府的农产品价格补贴和新的农业技术成果对于这类农场来说也都是杯水车薪。
2.投资巨大,结构调整艰难 商业农场成为目前美国投资强度最大的企业,人均投资强度高达50万美元以上,而排在第2位的石油业,人均投资强度为32万美元。除了固定资产投资外,农场还需预付日益上涨的维持费用,如购置种子、苗木、饲料、化肥等。巨大的投资周转资金不仅增加了风险,而且给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向了带来了困难。
价格和产量一直是困扰农场经济效益的两个基本点。现代科技技术虽然已把非人为因素对农业的不利影响降到了最低限度,但仍无法完全摆脱灾难性气候如飓风、冰雹、干旱等的威胁。品种的单一化和大规模种植给某些无法化学方法控制的病害提供了大流行的机会。上述的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使某个区域的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如果产量的下降没有涉及到品质的劣优,尚可通过提高价格来减少经济损失。但不利的气候因素往往是既降低了产量又降低了品质,致使前期投资化为泡影。
和减产相比,增产引起的农产品剩和价格下跌更是一个令美国政府和企业头痛的问题。长期以来,美国政府采取耕地计划休闲和农产品价格补贴的办法来宏观控制农业生产总量,以保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性。但由于受国际大市场的影响,价格的波动仍未能避免。生产规模越大,专业倾程度越高,农场效益受价格波动的影响就越大。调查结果表明,当价格下跌15%,集约化专业农场的利润下降26%,而家庭农场的利润只下降16%。在价格持平的情况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也对农场的经济效益构成很大的威胁。由于农产品价格的增长普遍低于通货膨胀率,所以许多农场的利润呈下降趋势。据调查,农产品销售额在5万美元以上的农场中,21%的农场入不敷出;销售额低于5万美元的农场中,则70%呈亏损状态。多数农场通过利用非农收入补偿农业亏损的办法来维持农场的运行。由于农业市场处于食品链的起点位置上,对其他行业的深远影响和自身庞大的资本构成,使得农场结构调整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状态。
3.国际市场激烈,经营风险巨大 农产品过剩和国内市场有限是美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因此,大农场都把获利的希望寄托在国际市场上。自80年代以来,美国的小麦、玉米、大豆的出口量分别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9%、74%和53%左右,其他主要农产品的世界贸易份额也都在1/3以上。所以国际市场的价格和需求量直接影响着专业农场的经济效益。这种强烈的依赖性为专业农场埋下了巨大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加了它的脆弱性。尽管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刺激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但美国农产品的出口量和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例能否随之提高,不仅仅不取决于产品价格和质量。其他发达地区农产品的过剩和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的加速发展及食品自给水平的提高都将成为美国农业产出的竞争对手和潜在威胁。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