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_刘仲齐(1)
加工技术和育种技术对美国番茄生产的影响
了他 编写 的《 草本植物》 H ra ) 书 中依然认 为 ( ebl , 1 番 茄是 有毒 的 。这一 观点 在英 国及其 美 洲 的殖
民地 流 行 了 20多 年 。 随着 英 语 的 普 及 , 班 牙 0 西
语 “o t” 变 成 了英 语 “o a ” 并 于 1 7 年 开 t e演 ma tm t , o 71
摘
要: 简要介绍 了番茄驯化 和栽培发展 的历史 。对 美国罐头工业和株系育种在番茄生产 中发挥 的作用 、 遗传资源利用现状
和育种 技术的发展历 程 、 番茄及其 制品的消费现状等方面进行 了述评 , 分析了加工技术和新品种改 良技术对美 国番茄生产的
深远 影 响 。
关键词 : 番茄 ; 加工 技术 ; 育种技 术 ; 国 美
L in h a L U Z o g q I a — u , I h n — i J
fi nR sac e t g c l rl itenlg, i j 0 12 C ia a eerhC ne o A n ut aBoeh ooyTa i 30 9 , hn )  ̄i rf u nn
( cpr cn, 常 栽 培 的 属 于普 通 番 茄 种 ( . L oe i ) 通 y so L ecl tm) sue u 。番 茄 属 主要 分 布 于南 美 的 厄瓜 多 尔 n
美国农场工作制度的演变(3篇)
第1篇摘要:美国农场工作制度经历了从奴隶制到自由劳动、从家庭农场到工业化农场、从农业机械化到农业高科技化的漫长历程。
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分析了美国农场工作制度的演变过程,探讨了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以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借鉴。
一、引言美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美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从独立战争以来,美国农业发展迅速,农场工作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革。
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农场工作制度的演变过程,分析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以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借鉴。
二、美国农场工作制度的演变历程1. 奴隶制阶段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农场工作制度以奴隶制为主。
当时,南方各州的种植园经济发达,大量黑人奴隶被贩卖到美国,被迫从事农业劳动。
奴隶制度下,奴隶主拥有对奴隶的绝对控制权,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劳动条件恶劣,生活困苦。
2. 自由劳动阶段美国独立战争后,奴隶制度逐渐被废除。
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奴隶制度最终被废除。
随着自由劳动制度的确立,农场工作制度开始向自由劳动方向发展。
这一阶段,农场工人逐渐获得人身自由,劳动条件得到改善,但农场主的剥削仍然存在。
3. 家庭农场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农业进入家庭农场阶段。
这一时期,农场规模逐渐缩小,家庭农场成为主要的生产单位。
家庭农场阶段,农场主和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农业生产,劳动强度较大,但农场主对劳动力的控制力相对减弱。
4. 工业化农场阶段20世纪中叶,美国农业进入工业化农场阶段。
这一时期,农场规模不断扩大,机械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工业化农场阶段,农场主开始雇佣大量劳动力,形成了以工资为主要形式的农场工作制度。
5. 农业高科技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美国农业进入高科技化阶段。
这一时期,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
农业高科技化阶段,农场工作制度呈现出以下特点:(1)劳动力素质提高:农场工人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如操作农业机械、使用农业技术等。
美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_刘仲齐(1)
美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_刘仲齐(1)美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刘仲齐蒋建国美国的农业生产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机械化以后,其生产结构和组织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近50年,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品种和开发新资源,美国的农业生产率平均每年以1.6%的速度递增,其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以前的各个时代。
进入90年代以来,一个农民生产的食品可以满足128个人的需要。
农业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在以畜力为主的原始农业中,家庭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的主体,虽然有多种农民组织试图规范农业生产的规模和产品质量,但都未能成功。
农业实现机械化以后,经理负责制的大农场迅速崛起,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的差别日趋减少,农场成为一个依靠市场信息和指导计划进行粮食生产的车间,其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都受到了严格的监控。
现代交通设施和通讯网络使农业和其他行业处在完全相同的竞争大环境中,其他任何一个行业的迅速发展都会给农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这就迫使农场主不得不积极主动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保证自身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农场规模和数量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最古老、最活跃的经营单位。
在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前,美国有大大小小的农场630多万个,最小的农场规模只有1.2hm2,大多数属于家庭所有的自给自足型,生产方式简单。
1920年以后,农业机械逐步取代了畜力和人力,至40年代末,绝大部分农场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与此同时,在政府的引导和各种农民的帮助下,通过租赁、转让、合并等形式,许多专业化、机械化、商品化程度很高的大农场逐渐发展起来,到1950年,农产品销售额超过2.5万美元的大农场已逾10万家。
这类大农场在管理方式上采纳取了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与传统的家庭农场已截然不同。
在此后的40多年中,随着通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农场规模迅速扩大,到1995年,农产品销售额超过4万美元的大农场已逾70万家,整个农场的数目下降到了206万家左右。
美国农业经济
PA Pennsylvania 宾夕法尼亚州 哈里斯堡 RI Rhode Island 罗得岛州 普罗维登斯 SC South Carolina 南卡罗莱那州 哥伦比亚 SD South Dakota 南达科他州 皮尔 TN Tennessee 田纳西州 纳什维尔 TX Texas 得克萨斯州 奥斯汀 UT Utah 犹他州 盐湖城 VT Vermont 佛蒙特州 蒙比利埃 VA Virginia 弗吉尼亚州 里士满 WA Washington 华盛顿州 奥林匹亚 WV West Virginia 西弗吉尼亚州 查尔斯顿 WI Wisconsin 威斯康星州 麦迪逊 WY Wyoming 怀俄明州 夏延
美 国 现 在 版 图
路易斯安娜
阿拉巴契亚山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美国农业经济 第一节 美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简史
美 国 现 在 版 图
美国共有50个州: 美国各州的邮政缩写,英中文全称以及首府,按英文缩写排列: AL Alabama 亚拉巴马州 蒙哥马利 AK Alaska 阿拉斯加州 朱诺 AZ Arizona 亚利桑那州 凤凰城 AR Arkansas 阿肯色州 小石城 CA California 加利福尼亚州 沙加缅度 CO Colorado 科罗拉多州 丹佛 CT Connecticut 康涅狄格州 哈特福德 DE Delaware 特拉华州 多佛 FL Florida 佛罗里达州 塔拉哈西 GA Georgia 佐治亚州 亚特兰大 HI Hawaii 夏威夷州 檀香山 ID Idaho 爱达荷州 博伊西 IL Illinois 伊利诺州 斯普林菲尔德 IN Indiana 印地安那州 印地安那波利斯 IA Iowa 艾奥瓦州 得梅因 KS Kansas 堪萨斯州 托皮卡 KY Kentucky 肯塔基州 法兰克福 LA Lousiana 路易斯安那州 巴吞鲁日
美国种业发展经验探析
美国种业发展经验探析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其种业发展经验备受关注。
美国农业拥有发达的科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丰富的资源优势,这些都是美国种业发展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美国种业发展的历史、特点、体制以及经验等多个方面进行探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的种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美国种业发展的历史美国的种业发展可以追溯至17世纪的殖民地时期,当时的殖民者们带来了各种作物和动植物品种,逐渐在美洲大陆上进行了大规模引种试验。
随着美国国土的不断扩张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国种业逐渐形成了现代化的体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种业迎来了辉煌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种业革命”。
农业机械化、化肥农药的广泛应用以及新品种的引进,极大地提高了美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量。
美国种业还积极开展了品种改良和选育工作,为美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农业种业更是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全球领先的农业生产国之一。
1. 科技创新驱动美国种业的发展禤受益于科技的不断创新,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在品种改良、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和研究工作。
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手段,使得美国农业种业在遗传改良、病虫害防治、生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得美国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丰富的资源优势美国拥有广袤的耕地、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美国种业得以充分发挥其优势,成为了全球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
3. 先进的管理模式美国种业在管理模式上非常先进,农业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和创新活跃度很高。
美国政府也对农业提供了丰厚的扶持政策,使得农业生产者能够更好地保障其利益。
美国种业发展的体制包括农业科技研究机构、农业企业、农民组织和政府部门等多个方面。
美国农业部在种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该部门通过扶持农业科技研究、品种审定、种子生产和质量监督等多种途径,为美国种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美国的农业
美国的农业美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都处于世界最发达之列。
美国农业之所以成功,有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因素,但更与经历百年的历史演化和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构成的、有竞争力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
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 %,合伙农场占10 %,公司农场占3%(1987年)。
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
由于农产品市场开拓、科技进步和大范围配置资源,促使农户分工分业,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农户集中。
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加速了农户之间的兼并与重组。
从农场数量和土地规模来看,1950年农场总数为565万个,拥有土地48600多万公顷(包括耕地、牧场和饲草用地,下同),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86.2公顷。
到1998年农场总数下降到219万个,拥有土地近38600万公顷,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176公顷。
农场数量下降了61 %,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
农场总数的下降增强了农户的产业竞争力。
同时,使那些不适合现代农业经营的农户重新定位,转换职业,进入城市,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以及向城市的转移。
现在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由1910年的32 %降到l.8%。
美国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
农业现代化即用先进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去改造传统的落后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过程。
它大体包括农业的机械化,即用现代的耕作机械、水利灌溉设备等代替手工和耕畜动力、农具,尽量投入机器设备,节约劳动力;技术的现代化,通过采用化学的、生物的技术,改善与增加农作物品种,提高单产水平;管理的现代化,即把在工业部门中先发展而后成熟的管理办法、经验引入农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实现产业化经营。
美国农业资源结构的特征是人少地多,劳动力供给短缺,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因此,美国农业的技术革命是从机械技术开始的。
中国美国农业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中国美国农业产业结构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农业大国,其农业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农业发展历程、主要农产品和农业技术等方面对中国美国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分析。
一、农业发展历程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农业在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的农业发展经历了农耕文明、农蓄结合、农业工业化等阶段,农村人口占据了其总人口的相当大比例。
而美国的农业发展则相对较晚,以农业革命为开端,通过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动,实现了农业的高效生产。
二、主要农产品中国的主要农产品包括粮食、棉麻、烟草、牲畜和副食品等。
粮食是中国的主要农产品之一,其中以稻谷、小麦、玉米为主要种植品种。
在畜牧业方面,猪肉、牛奶和禽蛋产量居世界前列。
而美国的主要农产品则以大豆、玉米、小麦和牛肉等为主。
美国是大豆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很强。
三、农业技术中国的农业技术主要以传统种植方式为主,虽然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美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中国在农业科技创新、农机化水平和农业信息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而美国的农业技术十分发达,农机装备、土壤肥料管理和农业生产智能化等方面具备较高水平。
四、产业结构中国的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分散,农业生产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多从事自给自足的农村副业。
索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短缺是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
而美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较为现代化和标准化,大规模农业企业有良好的规模经济效益,以工商业农场为主导。
农业劳动力相对稀缺,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
根据以上对中国美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对比分析可见,中国和美国在农业发展历程、主要农产品、农业技术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机装备的研发制造和优化土地利用等方面;而美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成功经验则在于大规模农业企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引进运用。
总之,通过对中国美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两国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差异以及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美农业现状发展路径不同的成功之路
中美农业现状发展路径不同的成功之路近年来,中美两国在农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两国的农业现状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本文将探讨中美两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成功之路,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中美农业现状概述1. 美国农业现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其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堪称全球领先。
美国农业以大规模、高度机械化和科技化为特点,大部分农业企业都是大规模经营的农场。
美国农业产值稳定增长,农产品出口量居全球前列。
2. 中国农业现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农业发展呈现出规模小、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其中以家庭农场和小农户为主体。
尽管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仍面临着资源短缺、产能低下等问题。
二、中美农业发展路径的不同1. 发展模式不同美国农业发展主要依靠大规模、高度机械化的商业农场。
美国农业企业通常采取现代农业管理理念,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比之下,中国农业以小农户和家庭农场为主体,规模较小,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2. 农业政策不同美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农业激励政策,包括农业补贴、贷款优惠等措施,鼓励农业企业的发展。
这些政策为美国农业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基础。
与此不同,中国的农业政策主要集中在农民的土地保护和农业技术培训方面,相对缺乏对农业企业的扶持。
3. 资源配置不同美国的农业拥有丰富的土地、水资源和农业技术人才。
农业生产过程中,美国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反,中国的农业面临土地有限、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导致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三、中美农业成功之路的原因分析1. 科技创新的推动美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
美国在农业机械化、基因改良、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中国在农业科技上也不断加大投入,但与美国相比仍有差距。
2. 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美国通过农业结构调整,逐渐将小农户转变为大规模商业农场,提高了农业产业集约化程度。
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美国农业现代化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历程和形成特点,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着挑战,但也在不断探索路径,寻求发展。
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注重科技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升级,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有信心和能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农业现代化,为农村振兴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通过学习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历程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引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推动我国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美国农业现代化,我国农业现代化,起步阶段,发展历程,特点,挑战,路径探索,经验,启示,发展前景1. 引言1.1 美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美国农业现代化在美国农业发展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入新技术、改变生产方式和提高效率,美国农业现代化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和产出质量,推动了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
这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美国农业现代化还促进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业的收入,促进了农业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农业现代化也对世界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经验。
美国农业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包括科技创新、市场化机制、产业升级等方面,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促进了全球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美国农业现代化不仅对美国国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我国农业生产水平逐渐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应用,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如精准农业、数字化农业等,已经开始在我国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美国农作物种植历史及现状
表 1 16-20 9 1 0 9年 美 国主 要农 作 物 收 获 面 积 单位 : h 万 m
年 份
1 6 9 1 1 7 9 0
饲 料 ,%作 为 种 子 。小 麦 主产 区大 致有 两 5
玉 米
23 3 3 23 2 2
高 粱
1 3 4 1 O 9
棉 花
小 麦
世棼 痿业 WodA ru u r g cl r l i te
2 1.( 34 00 总 7) 6
美 国农作物种植 历史及现状
朱 增 勇 于立 明 聂凤 英
摘要: 美国是世界上 重要 的农 产品生 产和 出口国 . 其主要 农作 物 总产量 和单 产都居 世界 前列, 其每年 作物产 量都对 世界农 产 品市场 产 生重要 影 响 , 文就 美国主要种 植 的 8种 本
2 6 9 6 9 6 5 2 6 6 36 5 9 5 6 3 2 5 6 8 5 59
5 2 3 4 6 6 5 2l 58 4 5 02 41 3 3 07 3 3 1
28 9 7 27 8 9 21 8 4 2 02 8 18 5 9 2 06 5 22 5 5 2 01 9
24 9 3 05 2l l 12 3 l9 1 12 4 13 5 16 2
27 5 4 22 8 8 29 2 3 2 88 5 3 02 0 25 7 9 3 02 2 3 09 2
3 0 5 2 41 9 4 7 4 6 3 61 57 5 6
农作 物的分 布 、 收获 面积 、 产和 总产量 历 史和现状 进行 了分析 . 单 总结 了 自 1 6 年 以来 91
的 变化趋 势和特 点。
关键 词 : 美国 ; 农作 物 ; 收获 面积 ; 总产量 ; 单产
美国植物农业总结汇报稿
美国植物农业总结汇报稿美国植物农业总结汇报稿美国植物农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借助创新的科技和先进的农业实践,美国的植物农业业已成为世界上最为发达和竞争力强的农业部门之一。
本文将对美国植物农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总结。
一、发展历程美国植物农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
最早的移民们从欧洲带来了一些农作物和农业技术,并将其逐渐引入美洲大陆。
随着移民人数的增加和西部移民潮的兴起,植物农业得以迅速发展。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美国植物农业经历了一个重大转变,即从传统的农耕方式向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发明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例如,塔尔斯吉尼斯(Tall Fescue)草的引入,使畜牧业生产效益大幅提高;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肥料的化学成分和施肥方法,为农民们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施肥指导。
二、现状目前,美国植物农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口增长,农民们需要更高效、可持续和抗逆性强的植物品种。
幸运的是,美国的植物育种技术不断进步,可以满足这些挑战。
例如,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作物对病害和气候变化具有更好的抵抗力。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为美国植物农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消费者对有机、无农药和非转基因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农民们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
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采用可持续的农业实践,例如有机种植和农药减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未来发展未来,美国植物农业将继续面临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植物育种和农业生产的创新。
基因编辑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将为农民们提供更多的工具和方法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将成为美国植物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农民们将不断探索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农业实践,例如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农药使用和保护土壤健康。
此外,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推动也将给美国植物农业带来新的机遇。
美国化肥市场发展历程及生产、流通、消费现状
美国化肥市场发展历程及生产、流通、消费现状简介化肥作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农业资材之一,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证农田的健康生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其化肥市场的发展历程以及生产、流通、消费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美国化肥市场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市场现状进行分析。
一、化肥市场发展历程自19世纪末开始,美国化肥市场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
早期,美国农业主要依靠有机肥料来满足农田的养分需求。
然而,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农民对高产量的需求增加,有机肥料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为了满足农田的养分需求,化学肥料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早期的化学肥料主要是单一元素的肥料,如氮肥、磷肥和钾肥。
这些肥料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农业的发展。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化肥市场向着复合肥料的发展方向转变。
复合肥料是由多种营养元素组成,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养分供给,满足不同农作物的需求。
复合肥料的使用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还可以减少农田的养分流失和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青睐。
二、化肥生产美国化肥生产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十分完善。
化肥生产主要由化肥厂商承担,他们将天然资源如天然气、磷矿石等转化为肥料产品。
美国化肥生产的核心技术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生产工艺。
氮肥生产主要采用哈柏法(Haber-Bosch Process)进行,该法是通过将大气中的氨气与氮气反应,生成氮肥。
磷肥生产主要是从磷矿石中提取磷酸盐,再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磷肥。
钾肥生产主要是从矿石中提取钾盐,再经过加工处理得到钾肥。
化肥生产的规模化和工艺的改进,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化肥生产国之一。
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美国化肥厂商也致力于开发更环保、高效的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化肥流通化肥的流通主要通过化肥经销商和农业合作社进行。
化肥经销商负责将生产的化肥产品销往农民手中,他们建立了广泛的销售渠道,通过零售商和分销商将化肥产品送到农田。
美国农业发展的历程及对我们的启示
世界经济与政治美国农业发展的历程及对我们的启示成玉林(宝鸡文理学院城乡经济研究所,陕西宝鸡721007)【摘要】美国自独立以来,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农业完成了手工劳动向半机械化的过渡,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完成了向机械化过渡,五十年代以后美国农业实现了全面的现代化。
美国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间接的、-必要的调控是美国农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其农地所有权的相对稳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这些都给我国农业发展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农业;农业现代化;农地所有权;启示【中图分类号】F3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5)08一0069一03一、美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美国独立初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农产品在对外贸易出口总价值中占95%以上,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也在70%左右,…P90所以历届美国政府都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
但在19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美国农业还处于落后状态,虽然已经完成了向商业性生产的转变,但提高产量的办法主要仍然是增加劳动力、畜力的供给及扩大种植面积等,只是到了1860年以后,美国农业在政策的导向下,才步入了现代化的进程。
1.农业从手工劳动为主转向以畜力为主的半机械化美国农业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期,经过大约六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农业的半机械化进程。
随着半机械化的实现,美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涉农劳动力大大减少,在1840—1870年问,美国农业劳动力由占总体劳动力的68%下降到53%。
……同时,畜力代替了人力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马拉的农业机具代替落后的原始工具成为农业劳动的主要手段。
在劳动工具转变的同时,政府的政策法令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1862年的“宅地法”,使农民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再加上南北战争及战后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农产品的需求创造出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农村发展中国和美国农业现状对比
农村发展中国和美国农业现状对比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发展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大国,其农村发展和农业现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本文将对中国和美国农村发展和农业现状进行对比,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农村发展1.中国农村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农村发展问题一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实施农村改革政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中国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民收入不稳定等问题。
2.美国农村发展美国是全球农业科技和农业贸易的领先者之一,其农村发展水平较高。
美国农村地区拥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体系,农民收入相对较高。
政府积极鼓励农村发展,并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农业科研和农业创新。
美国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均衡,农村居民享受着与城市居民相当的福利和社会保障。
二、农业现状对比1.农业生产水平中国农业生产以传统农业为主,劳动力密集型的特点仍较为突出。
尽管近年来农村人口外流趋势明显,但中国农村仍有大量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农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作物种植和养殖。
相对于中国,美国农业生产更加现代化和机械化,以大规模农业生产为主。
农业科技和管理水平较高,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生产效率较高。
2.农村基础设施中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道路、通讯、水利和电力等方面的不足。
这给农业生产和农户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相反,美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农民可以方便地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活。
3.农民收入和社会保障中国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
由于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和收入的不确定性,农民在社会保障和医疗福利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比之下,美国农民收入相对较高,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民享受到较好的福利待遇。
美国南方农业历史的特点与演变
美国南方农业历史的特点与演变美国南方农业历史自17世纪开始,通过种植棉花、烟草以及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建立起了繁荣的南方经济体系,也为今日不断发展的南方农业提供了支持和基础。
它的演变历程既深刻影响了美国南方的经济、社会、历史发展,也反映出了南方农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趋势。
一、种植经济的崛起17世纪的南方经济以种植经济为主,最初的主产业是烟草。
然而由于价格波动以及烟草种植的难度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寻找其他耐种植、价格稳定的作物成为了当前的重点。
在探索的过程中,棉花这一作物正式进入了南方的耕种范围,且利润甚至比烟草还要高。
同时,南方地区产量逐年攀升,渡过了一个重要危机,不断扩展了新的市场。
这种成功的扩张过程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流向南方,其中不少是非裔美国人和欧洲移民。
二、奴隶制度的存在南方的实力得以快速崛起,其中一个重大原因是奴隶制度的支持。
南方的经济依赖着从煤矿到种植业再到烟草采摘团都许多数量众多的奴隶,因此整个南方地区因此成为了奴隶社会的代表。
随着奴隶人口的增加,形成了南方的经济上盈利和劳动力上的重负。
奴隶制度的存在导致南方的经济建立在了对人类的剥削之上,这是一种始终有争议的问题。
三、复杂的政治历史南方地区的政治历史也异常复杂。
19世纪中叶,南方地区和北方开启了另一场较量,即所谓的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是南方地区历史上的一场重要事件,由奴隶制度的争议和南方经济的自主性引起的,直接导致了南方地区的落后和困难。
南北战争之后,南方地区直接转向了工业制造和现代化发展,逐渐把农业向工业的转型。
四、现代化的南方经济现如今,美国南方农业已经发展成整个国家中最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地区之一。
同时,南方地区的经济也逐渐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南方的企业越来越厉害,也与全球贸易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
南方农业不仅提供着全国的食品和棉花等作物的主要供应地,还致力于成为生态、科技分析型农业的领头羊。
综上所述,美国南方农业历史的特点与演变反映了该区域不断发展的复杂历史、文化和社会问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五节美国美国建设现代农业模式的借鉴及启示素材湘教版
美国建设现代农业模式的借鉴及启示美国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土地价格、生产设备便宜,劳动力价格较高。
因此,美国通常使用大型机械大面积耕作、粗放式经营。
近年来,美国农业发展水平已居世界前列,并形成令人羡慕的“绿色环保型可持续农业”。
占全国总人口2%的农民不仅产出足够美国人消费的农产品,而且成为世界农产品出口强国。
对美国建设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当前我国建设现代农业具有诸多重要的启示。
一、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一)美国现代农业的自然基础。
美国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位于北美洲中部,自然资源丰富。
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1999,年美国农业用地面积为4.18亿公顷,占土地面积的45.67%,有耕地1.77亿公顷,人均0.64公顷,永久性草地2.39亿公顷。
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
(二)美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建设现代农业是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的过程。
美国的历史背景、自然禀赋以及其它的制度因素使得美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农业机械革命、生物革命和化学革命、管理革命。
第一阶段:农业机械革命。
美国农业的基本特点是人多、地少,劳动力稀缺,这使得美国早期农业的典型特点是利用机械开展大规模的农业作业。
美国的农业机械化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从南北战争前后到1910年的农业半机械化,二是1910年到1940年的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三是从1940年到目前的农业全面高度机械化时期。
机械化革命推进了美国农业经营的专业化和产品高度商品化。
第二阶段:生物和化学革命。
20世纪6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土地价格的高涨、耕地面积的缩小,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矛盾。
美国水稻规模生产与精准农业技术应用
美国是世界上排名第五位的水稻出口国,水稻种植面积约110万公顷。
有别于我国水稻以机械插秧种植为主的栽培方式,该国水稻都是采用机械直播或飞机带水撒播种植,是水稻机械化直播作业发展应用最早、精准农业技术采用面积最多的国家。
美国水稻生产上的发展变化,对于近几年我国正在兴起研发应用水稻直播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是有一定借鉴作用的。
水稻种植生产结构的新变化美国适宜种植水稻的区域不多,主要分布在水源比较好的密西西比河几个州、墨西哥湾以及加利福尼亚州。
从1995年到2017年的二十多年时间,美国水稻种植业在生产结构和农场数量、规模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是水稻农场数量下降。
据美国农业部每五年进行一次的农业普查数据,水稻农场数量从1997年的9627家下降到2017年的4637家,所有种植水稻的州都是呈下降的趋势。
阿肯色州的稻米农场数量占美国所有稻米农场的40%,比1997年减少了57%,减少到1877家;路易斯安那州到2017年水稻农场数量仅为823家,下降了55%;德克萨斯州水稻农场为272家,下降了近70%;密西西比州的降幅略小,2017年下降了58%,维持在221家。
密苏里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水稻农场数量下降较小。
二是水稻总面积减少。
1995年至2017年间,美国总的水稻种植面积在减少,尤其是德克萨斯州、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年平均分别减少3.2%、2.6%和1.7%。
阿肯色州的年平均面积相对下降较小;相反,密苏里州的面积平均每年增长1.6%。
从1995年到2017年,加州水稻种植面积的变化,尽管从统计上看并不显著,但由于持续的干旱状况和来自利润更高的作物,尤其是杏仁种植的竞争,致使在2014年、2015年这两年,加州的水稻播种面积出现大幅下降。
事实上,加州的水稻种植面积还没有恢复到2009-2013年的年均567,000英亩。
这是由于某些年份的恶劣天气和一些种植面积永久性地转向种植杏仁的种植结构调整的结果。
中国美国农业发展对比及趋势
中国美国农业发展对比及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贸易自由化的加速,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最大的农业大国,其农业发展的对比和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中国和美国两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农业发展对比中国和美国的农业发展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首先,在农业资源分布上,中国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水资源,但农业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而美国则拥有大片肥沃的农田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
其次,在农业结构上,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生产普遍面临产能过剩和农民收入问题,而美国农业以大规模商业化农业为主导,更加注重高效生产和市场竞争。
在农业生产规模上,美国的规模效益优势明显。
美国大规模商业化农业模式下,农业生产逐渐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中国的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农民普遍以家庭农场为主,缺乏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支持,从而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发展趋势未来,中国和美国的农业发展将面临一些共同的趋势和挑战。
首先,农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重要目标。
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全球性议题的影响下,农业生产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两国都将加大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环保农业模式的推广和发展。
其次,农业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面临着农业生产效率提高、食品安全和品质提升等问题。
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包括基因编辑、无人机应用、大数据等技术的引入,将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
再次,市场化和国际化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和美国都将加大农产品贸易的力度,尤其是在全球贸易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两国将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贸易合作,推动农业国际化发展。
同时,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也将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
最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升是中国和美国农业发展的共同目标。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情况下,两国都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的收益和生活品质。
美国农业发展史
美国农业发展史
从1947年到2017年,美国农产产值占GDP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
1990年以后,农场产值占美国GDP的比例基本低于1%。
从2013年到2017年,美国农场产值呈负增长趋势。
在美国农场产值的构成中,雇员报酬占比在20%上下浮动。
从1998年到2017年,美国政府农场净补贴(产品及关税为负说明存在政府补贴)总体呈下降趋势。
农场运营毛收益受农场产值下降的影响,也在2013年后呈现下降趋势。
从1998年到2017年,美国农场的税前利润总体呈上升区域,税前利润占产值的比例也增长到6%以上。
固定资产折旧占农场产值的比例在1.8%到5.5%之间。
随着税前利润率的增长,美国农场未分配利润(净利润)也从负值变为正值,政府补贴也相应减少。
美国农场总收入有85%以上来自现金收入,随着政府补贴的逐渐减少,现金收入比重呈增长趋势。
美国农场现金收入来自牲畜和产品、作物两大类产品,这两类产品的收入占比基本都在50%上下波动,其中,肉类收入占比在30%上下波动。
谷物收入占比从2005年到2013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略论战后美国农业结构的变化
略论战后美国农业结构的变化
项卫星
【期刊名称】《世界经济文汇》
【年(卷),期】1985(000)001
【摘要】<正>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中农业发展历史较短、而生产水平较高的国家。
二次大战后,美国只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高度的农业现代化,其生产、
经营管理和劳动生产率,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美国的人口仅为世界
人口总数的5%左右,但它却生产了世界粮食总量的22%,其粮食出口量更占世界出
口总量的45.6%。
战后美国农业的迅速发展,是与农业结构的不断变化紧密相连的。
农业生产内部结构的变化战后美国农业生产内部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畜牧业占主导地位。
三十年代以后,特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项卫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冷战后美国的均势战略--略论美国如何保持其霸权地位 [J], 张华
2.冷战后美国的均势战略——略论美国如何保持其霸权地位 [J], 张华
3.战后美国文官职位分类制度变化略论 [J], 石庆环
4.战后日本农业结构的变化 [J], 顾笃初
5.战后日本农业结构的变化及其特点 [J], 江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刘仲齐 蒋建国
美国的农业生产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机械化以后,其生产结构和组织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近50年,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品种和开发新资源,美国的农业生产率平均每年以1.6%的速度递增,其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以前的各个时代。
进入90年代以来,一个农民生产的食品可以满足128个人的需要。
农业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在以畜力为主的原始农业中,家庭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的主体,虽然有多种农民组织试图规范农业生产的规模和产品质量,但都未能成功。
农业实现机械化以后,经理负责制的大农场迅速崛起,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的差别日趋减少,农场成为一个依靠市场信息和指导计划进行粮食生产的车间,其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都受到了严格的监控。
现代交通设施和通讯网络使农业和其他行业处在完全相同的竞争大环境中,其他任何一个行业的迅速发展都会给农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这就迫使农场主不得不积极主动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保证自身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农场规模和数量
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最古老、最活跃的经营单位。
在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前,美国有大大小小的农场630多万个,最小的农场规模只有1.2hm2,大多数属于家庭所有的自给自足型,生产方式简单。
1920年以后,农业机械逐步取代了畜力和人力,至40年代末,绝大部分农场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与此同时,在政府的引导和各种农民的帮助下,通过租赁、转让、合并等形式,许多专业化、机械化、商品化程度很高的大农场逐渐发展起来,到1950年,农产品销售额超过2.5万美元的大农场已逾10万家。
这类大农场在管理方式上采纳取了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与传统的家庭农场已截然不同。
在此后的40多年中,随着通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农场规模迅速扩大,到1995年,农产品销售额超过4万美元的大农场已逾70万家,整个农场的数目下降到了206万家左右。
从土地面积来看,1950年,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约90hm2,1995年扩大到189hm2,其中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农场,其平均土地面积达到了430hm2。
农场规模的增大,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的计划性,同时也增加了农场的风险。
调查结果表明,产量和价格的波动对大农场产生的不利影响远大于家庭农场。
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的资金周转率较低,前期投资和后期收益之间的距离既增加了贷款,利息,又加重了经营者的心理负担。
但对于大型的专业农场而言,转向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很大,而且同样面临着严峻市场竞争。
所以大农场的管理者把减少农业风险的希望寄托在科学研究和横向联系上,试较通过加强信息交流和充分利用新技术来保证价格的稳定性。
据调查,1950年以来,各种农民组织提供的科研经费一直高于美国农业部提供的研究经费。
产业和科研紧密结合笔相互依赖,使美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70%以上。
二、农场类型
根据农产品的销售量在农场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美国的农场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场,称之为商业农场;另一类是非商业农场,包括半工半农型、别墅型、观赏型和其他各种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农场。
在机械化、专业化的进程中,变化最大的是商业农场,在追求高额利润的过程,商业农场的市场内容和市场规模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生产周期相对稳定、产后加工业发达的畜牧业一直在美国农场中占多数,并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 1995年从事各种畜牧业为主的农场占美国农场总数的33.1%,在中小型农场中,这类农场占的比例更高。
由于市场的需求量的限制,粮棉型农场的市场规模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随着农场土地面积的增加,这类农场的数量呈下降趋势。
特别是以生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大宗粮食作物为主的农场,其集约化和现代化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农场,其平均土地面积为430hm2,比总体平均值241hm2。
非商业农场的农产品外销量仅占农产品销
20
售量的2.5%,但其数量众多,并呈日益增加趋势,其中大部分为半工半农型农场。
早期农民外出作工主要是为了挣钱交税和购置农业生产资料,外出做工一度成为保证农场生存的主要办法。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交通、信息系统的发展,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从事非农工作。
1934年,外出打工100天以上的农民11%,1987年增加到43.8%,1995年增加70%。
这些农民经营的农场大都入不敷出,主要靠非农收入给予补偿。
由于非商业农场的产量对美国的农业市场无足轻重,所以政府对其放任自流。
但对于青年农民,则通过设立基金项目的办法鼓励他们选择非农职业,以进一步提高全民素质和改善小型农场的经济状况。
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两极分化严重 农业生产结构的迅速变化使农场分化成两个社会群体,一个是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商业农场,它们和各种农民协会、农场组织、私人企业、政府机构等形成一个统一的生产营销网络和技术改造体系。
强烈的革新意识、雄厚的资本构成、驾轻就熟的管理经验使他们的产品在成本和质量上都极具竞争力,成为影响农产品市场的核心。
据调查,3%的大农场,其产值相当于78%的小农场的总和。
所以,农业政策、农业法规都是以代表大农场的既得利益为出发点,致使利用农业资源生产的财富大幅度地向大农场倾斜。
另一类是以家庭成员的劳动为主,依靠外出打工以维持生计的非商业农场。
贫乏的资本、微小的规模和落后的教育,不但使他们的农产品失去了在其他行业寻求发展的机会。
政府的农产品价格补贴和新的农业技术成果对于这类农场来说也都是杯水车薪。
2.投资巨大,结构调整艰难 商业农场成为目前美国投资强度最大的企业,人均投资强度高达50万美元以上,而排在第2位的石油业,人均投资强度为32万美元。
除了固定资产投资外,农场还需预付日益上涨的维持费用,如购置种子、苗木、饲料、化肥等。
巨大的投资周转资金不仅增加了风险,而且给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向了带来了困难。
价格和产量一直是困扰农场经济效益的两个基本点。
现代科技技术虽然已把非人为因素对农业的不利影响降到了最低限度,但仍无法完全摆脱灾难性气候如飓风、冰雹、干旱等的威胁。
品种的单一化和大规模种植给某些无法化学方法控制的病害提供了大流行的机会。
上述的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使某个区域的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如果产量的下降没有涉及到品质的劣优,尚可通过提高价格来减少经济损失。
但不利的气候因素往往是既降低了产量又降低了品质,致使前期投资化为泡影。
和减产相比,增产引起的农产品剩和价格下跌更是一个令美国政府和企业头痛的问题。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采取耕地计划休闲和农产品价格补贴的办法来宏观控制农业生产总量,以保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性。
但由于受国际大市场的影响,价格的波动仍未能避免。
生产规模越大,专业倾程度越高,农场效益受价格波动的影响就越大。
调查结果表明,当价格下跌15%,集约化专业农场的利润下降26%,而家庭农场的利润只下降16%。
在价格持平的情况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也对农场的经济效益构成很大的威胁。
由于农产品价格的增长普遍低于通货膨胀率,所以许多农场的利润呈下降趋势。
据调查,农产品销售额在5万美元以上的农场中,21%的农场入不敷出;销售额低于5万美元的农场中,则70%呈亏损状态。
多数农场通过利用非农收入补偿农业亏损的办法来维持农场的运行。
由于农业市场处于食品链的起点位置上,对其他行业的深远影响和自身庞大的资本构成,使得农场结构调整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状态。
3.国际市场激烈,经营风险巨大 农产品过剩和国内市场有限是美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因此,大农场都把获利的希望寄托在国际市场上。
自80年代以来,美国的小麦、玉米、大豆的出口量分别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9%、74%和53%左右,其他主要农产品的世界贸易份额也都在1/3以上。
所以国际市场的价格和需求量直接影响着专业农场的经济效益。
这种强烈的依赖性为专业农场埋下了巨大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加了它的脆弱性。
尽管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刺激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但美国农产品的出口量和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例能否随之提高,不仅仅不取决于产品价格和质量。
其他发达地区农产品的过剩和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的加速发展及食品自给水平的提高都将成为美国农业产出的竞争对手和潜在威胁。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