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章核磁共振波谱法件讲解
《核磁共振波谱法》PPT课件
采样间隔
扫描次数
选择适当的采样间隔,以确保谱图的准确 性和分辨率。
增加扫描次数可以提高谱图的信噪比,但 也会增加实验时间。因此,需要权衡信噪 比和实验时间,选择适当的扫描次数。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通过比较已知样品和未知样品的NMR谱图,确定未知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定量分析
通过测量样品中不同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计算各组分的含量。需要建立标准 曲线或使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
样品稳定性
确保样品在NMR实验过程中保 持稳定,避免由于化学变化导 致谱图失真。
样品溶剂
选择适当的溶剂,以保证样品 的溶解和稳定性,同时避免对
NMR谱图产生干扰。
实验参数的选择与优化
磁场强度
脉冲宽度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磁场强度,以提 高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
选择合适的脉冲宽度,以获得最佳的信号 强度和分辨率。
《核磁共振波谱法》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核磁共振波谱法概述 •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 • 核磁共振波谱仪 •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实验技术 •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应用实例
01
核磁共振波谱法概述
定义与原理
定义
核磁共振波谱法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进行物质结构和动力学研究的分析方法 。
化学位移是由于不同化学环境中的原子核受到不 同程度的磁场扰动,导致其能级分裂的差异。
通过测量化学位移,可以推断出原子核所处的化 学环境,进而确定分子的结构。
耦合与裂分
当两个或多个相邻的原子核相互作用 时,它们之间的能级会发生耦合,导 致谱线裂分。
通过分析裂分的谱线,可以进一步解 析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和结构信息。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14
2-amino-3-phenyl-propanoic acid
HSQC of Phenylalanine
甲硫氨酸(Methionine, Met, M)
功能:参与组成血红蛋白、组织与血清,有 促进脾脏、胰脏及淋巴的功能。
2-amino-4-methylsulfanyl-butanoic acid
3-甲基组氨酸(3-Methylhistidine)
HSQC of 3-Methylhistidine
丙酮酸(Pyruvate)
HSQC of Pyruvate
乳酸(Lactate)
COSY of Lactate
HSQC of Lactate
柠檬酸(Citrate)
HSQC of Citrate
甲胺(Methylamine)
HSQC of Methylamine
二甲胺(DMA, Dimethylamine)
HSQC of DMA
二甲基甘氨酸(DMG, Dimethylglycine)
HSQC of DMG
三甲胺(TMA, Trimethylamine)
COSY of TMA
葡萄糖(Glucose)
HSQC of Glucose
胆碱(Choline)
HSQC of Choline
磷酸胆碱(Phosphorycholine)
HSQC of Phosphorycholine
甘油磷酸胆碱(Glycerophosphorycholine)
HSQC of Glycerophosphorycholine
TOCSY of Tyrosine
HSQC of Tyrosine
丝氨酸(Serine, Ser, S)
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1、解释下列名词(1)屏蔽效应和去屏蔽效应屏蔽效应:绕核电子在外加磁场的诱导下,产生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使原子核实受磁场强度稍有降低,这种核外电子及其他因素对抗外加磁场的现象称为~。
去屏蔽效应:当次级磁场的磁力线与外磁场一致时,使得处于此空间的质子实受外磁场强度增加,这种效应为~。
(不定)(2)自旋偶合和自旋分裂自旋偶合是核自旋产生的核磁矩间的相互干扰,又称为自旋-自旋偶合。
自旋分裂是由自旋偶合引起共振峰分裂的现象,又称为自旋-自旋分裂。
(3)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进动频率,吸收频率)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当自旋体系存在自旋-自旋偶合时,核磁共振谱线发生分裂。
由分裂所产生的裂距反映了相互偶合作用的强弱,称为偶合常数。
(4)化学等价核和磁等价核在核磁共振谱中,有相同化学环境的核具有相同的化学位移,这种有相同化学位移的核称为化学等价。
分子中一组化学等价核(化学位移相同)与分子中的其他任何一个核都有相同强弱的偶合,则这组核为磁等价核。
2、略3、为什么强照射波照射样品,会使NMR信号消失,而UV与IR吸收光谱法则不消失?4、为什么用δ值表示峰位,而不用共振频率的绝对值表示?为什么核的共振频率与仪器的磁场强度有关,而偶合常数与磁场强度无关?由于屏蔽常数很小,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相差很小,要精确测量其绝对值较困难,并且屏蔽作用引起的化学位移的大小与外磁场强度成正比,在磁场强度不同的仪器中测量的数据也不同,因此,用共振频率的相差值来表示化学位移,符合为δ。
有两种表达P286。
因为核磁矩在外磁场中产生能级分裂,高能级与低能级的能量差随着外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跃迁时所吸收的能量增大。
根据ν=γ·Ho/2π可知,核磁共振频率与外磁场强度成正比。
由于原子核间的自旋偶合起源于磁核间的干扰,是通过成键电子传递的,所以偶合常数的大小只与偶合核间距离、角度、电子云密度有关,与外磁场强度无关。
第14章核磁共振波谱法-2013秋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脉冲傅立叶 变换核磁共振方法和仪器得以实现和推广,引起 该领域的革命性进步。
现代NMR技术特点
更高灵敏度和分辨率,300、400…,1000MHz 超导NMR 谱仪;
苯环的磁各向异性
δ≈7.3
H
H
H
H
H
H
H
-2.99
H
H
H
H
H
H
H
H H
9.28
H H
双键和叁键的磁各向异性
δ=5.25
δ=2.88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3.氢键的去屏蔽效应
氢键的形成能使羟基或其它基团上的氢 核的δ值明显增大,氢键起到了相当于去屏蔽 的作用。由于影响氢键形成的因素很多,所 以羟基和氨基上的氢核δ值都有一个较大的变 化范围。
n+1规律只适用于I=1/2,且△ν/J >10 的初级谱。 对于其它I≠1/2,该规律可改为2nI+1。
n+1规律示例—偶合常数相等
2-溴丙烷的NMR谱
n+1规律示例-偶合常数不等
δc
δb
Jac Jbc
Hb Hc
Jab Jbc
Ha
δa
CN
Jac Jab
丙稀腈三个氢的自旋分裂图
偶合常数
自旋-自旋偶合时核磁共振谱线发生分裂, 产生的裂距反映了相互偶合作用的强弱, 称为偶合常数,单位为赫兹。对简单偶合
(Δ /J>10),峰裂距 即偶合常数。高级偶 合 (Δ /J<10),n+1律不再适合,偶合常
14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小结
二级图
相等。
效 应 存 在 时 的 Larmor 方 程 式 : ν = (1- σ ) H 0
2
( 3) 化 学 位 移 : 固 定 磁 场 强 度 H0 , 扫 ,则: ( 14-12 ) 率。
δ (ppm)
式中 ν
样
ν
样
-ν 标准
ν 标准
标准
Δν 10 6 = 10 6 ν 标准
测
与 ν
分别为
样及标准品的共振
自旋系统:分子中几个核相互发生自旋偶合作用的独立体系称 为自旋系统。
2. 基 本 理
( 1) 共 振 吸 收 条 件 ① ν0=ν ② Δ m=± 1 原子或基团的电 屏 性
( 2) 影 响 化 学 位 移 的 因 素 :① 氢 核 大 , δ 值 增 大 。② 磁 各 向 异 性 效 应 使 处 于 于正屏 区 的 氢 核 δ 值 小 。③ 氢 中
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 本章小结
法
1. 基 本 概 念 屏 局 效应:核外电子及其他因素对抗外加磁场的现 屏 效应:核外成 电子云在外加磁场的 。
导下,产生与 低的现
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使氢核实受磁场强度稍有 。 磁各向异性效应: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由化学 场使在分子中所处的空 历程:激发核 程。 化学位移: 的共振 率。 的相互干扰。 的现 位置不同的核屏 射
产生的感应磁 。
作用不同的现
径损失能
而恢复至基态的
子由于在分子中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而有不同
自旋偶合:核自旋产生的核磁矩 自旋分 旋分 。 偶合常数:由自旋分 产生的峰 :由自旋 偶合引
核磁共振峰分
称 为 自 旋 -自
,反映偶合作用的强弱。
14核磁共振波谱法
磁矩( magnetic moment):具有自旋角动量的原子核也具有磁矩,用
符号表示
= P
P = h I (I 1) 2
-磁旋比(magnetogyric ratio)或旋磁比(gyromagnetic ratio)
的大小也与自旋量子数I有关,I = 0时, 0,因此没有自旋的核也 没有磁矩,不会产生NMR信号。I > 0的核,因为有自旋,有核磁矩,才能产 生NMR信号。
化学位移:因核所处化学环境改变而引起共振条件(核的共振频 率或磁场强度)变化的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7.3.2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1)用频率表示化学位移
=样-标
v样、v标为样品中氢核与标准物中氢核的共振频率
根据共振方程式
v 2
H0 (1 )
同一种质子,H0不同,则v不同:
如 CH3CCl2CH2Cl
原子核按 I 的数值分为以下三类(I取决于质量数与原子序数):
质量数 原子序数
偶数
偶数
I
NMR信号 电荷分布
0
无
均匀
(1)
偶数
奇数 1, 2, …
有
1/2 奇数 奇数或偶数 3/2, 5/2,
…
有 有
(1) 类如 I=0, 12C、16O、32S等 (2) 类如
I=1;2H、6Li、14N I=2;58Co I=3;10B (3) 类如 I=1/2;1H、13C、15N、19F、31P I=3/2;11B、33S、35CI、37CI、79Br、81Br等 I=5/2;17O、27AI等 I=7/2、9/2 等
John B. Fenn 1/4 of the prize USA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Richmond, VA, USA
第十四章核磁讲解
2. 表示方法
样 标 106 106, = H样 H标 106
标
标
H标
试样 : 试样的共振吸收频率
标准 : 标样四甲基硅烷的共振吸收频率
采用相对值的原因:
•绝对值不易测得;
•对于同一核,H0不同时,ν不同,不便于比较,采 用相对值δ与H0无关。
二、化学位移
(一)核自旋能级分裂
m=-1/2
m=1/2
核磁矩的能量与μz和外磁场强度H0有关:
高能自旋态与低能自旋态的能量之差
E
E2
E1
h 2
H0
高低自旋态能量的差值(△ E ) 与外加磁场的强度成正比。
(二)原子核的共振吸收
1. 进动
z
Larmor方程:
θ
2
H0
0
陀螺的进动
①外加磁场H0↑, ↑ ② ↑, ↑
共振,共振峰出现在高场(右端)
例:C6H5CH2CH3
(高频)
H0=1.4092T
2
(1 )H0
(低频)
C6H5 60000438Hz
CH2
CH3
60000216Hz 60000126Hz
TMS 60MHz
10 9.0
(低场)
8.0 7.0
6.0 5.0
ν0 固定
4.0 3.0 2.0
100106 Hz
横座标用δ表示,TMS的δ=0 (最右端), 向左增大
二、化学位移
3. 常用标准物:TMS —— (CH3)4Si ① 12个H化学环境相同,单峰
②最大(屏蔽大,δ=0),出现在最低频
分析化学第14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仪器分析
为了提高单位时间的信息量,可采用多道发射 机同时发射多种频率,使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核 同时共振,再采用多道接收装置同时得到所有的 共振信息。例如,在100MHz共振仪中,质子共振 信号化学位移范围为10时,相当于1000Hz;若扫 描速度为2Hz∙s1,则连续波核磁共振仪需500s才 能扫完全谱。而在具有1000个频率间隔1Hz的发射 机和接收机同时工作时,只要1s即可扫完全谱。 显然,后者可大大提高分析速度和灵敏度。
仪器分析
图14-4
原子核的进动
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仪器分析
)与外加磁场强度(H0)的 进动频率(
关系用Larmor方程来说明:
H0 2
—— 磁旋比
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仪器分析
1H 的
2.67519 10 T S
8 -1
-1
H0 = 1.4092 T (Tesla)
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仪器分析
脉冲傅里叶变换共振仪是用一个强的射频,以脉冲 方式(一个脉冲中同时包含了一定范围的各种频率 的电磁辐射)将样品中所有化学环境不同的同类核 同时激发,发生共振,同时接收信号。而试样中每 种核都对脉冲中单个频率产生吸收。为了恢复平衡, 各个核通过各种方式驰豫,在接受器中可以得到一 个随时间逐步衰减的信号,称自由感应衰减( FID) 信号,经过傅里叶变换转换成一般的核磁共振图谱。 脉冲傅里叶变换共振实验脉冲时间短,每次脉冲的 时间间隔一般仅为几秒。许多在连续波仪器上无法 做到的测试可以在脉冲傅里叶变换共振仪上完成。
弛豫过程所需的时间用半衰期 T1 表示,
T1 是高能态寿命和弛豫效率的量度,T1
核磁共振波谱法讲义课件
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
核磁共振波谱法在环境科学中也有重要的应 用。
详细描述
核磁共振波谱法可用于研究环境中的污染物 和天然有机物。通过测量水中、土壤中、大 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核磁共振信号,核磁共振 波谱法能够提供关于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 分布的信息。此外,核磁共振波谱法还可用 于研究天然有机物(如腐殖质)的组成和降
多维核磁共振技术
多维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通 过使用多个频率和磁场分量 来解析核磁共振信号的技术
。
通过多维核磁共振技术,可 以获得更丰富的化学位移信 息和耦合常数信息,从而更
好地解析分子结构。
多维核磁共振技术被广泛应 用于有机化学、材料科学等 领域,对于研究有机分子结 构、材料组成等具有重要意 义。
06 核磁共振波谱法实验操作演示
药物代谢与动力学研究
总结词
核磁共振波谱法在药物代谢与动力学研 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VS
详细描述
核磁共振波谱法可用于研究药物在体内的 代谢过程和动力学行为,进而揭示药物的 作用机制和药效。通过测量药物分子在不 同时间点的代谢产物和浓度,核磁共振波 谱法能够提供关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 和排泄的重要信息,有助于新药开发和优 化治疗方案。
耦合常数
测量相邻原子核间自旋作用的强度和方向,揭示分子结构中的空间构型和相互作用。
04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实验技术应用
CHAPTER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要点一
总结词
核磁共振波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可用于有机化合 物的结构鉴定。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核磁共振波谱法是一种基于核自旋磁矩的实验技术,通过 测量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频率来确定分子的结构。在有 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中,核磁共振波谱法可用于确定分子 中各原子的连接方式和化学环境,进而推断出分子的三维 结构。常见的核磁共振波谱法包括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谱 ,其中二维核磁共振谱能够提供更丰富的结构信息。
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3)炔H
炔氢 H = 2.88
3. 氢键的影响
形成氢键,↑。
形成氢键后,核外电子云密度↓ 屏蔽效应减弱
—OH —NH2 —COOH
能形成H键,高,且变化范围较宽
四、几类质子的化学位移
1芳H(78)﹥烯H(5)﹥炔H(3)﹥烷H ) C
2C—C—H﹥C—CH2—C﹥C—CH3 C
3 RCOOH(1012)﹥RCHO(9-10)﹥ArOH﹥ ROH≈RNH2
对同一核,在H0不同时,不同,不便于比较; 采用相对值, 与H无关,便于比较。
例:
将CH3Br放在H0 1.4902T,CH3 60MHz 162Hz, TMS 60MHz
(60MHz 162106 60MHz) 106 2.70( ppm)
60MHz
再将CH3Br放在H0 2.3487T,CH3 100MHz 270Hz, TMS 100MHz
(100MHz 270106 100MHz) 106 2.70( ppm)
100MHz
3. 标准物(=0)
四甲基硅烷
CH3 H3C Si CH3
选择TMS作为内标物的原因
CH3
(TMS)
a. 12个H核的化学环境相同,产生单峰;
b. 该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出现在谱图的最右端;
c. 易溶于有机溶剂且惰性。
NMR谱图:右端低频(高场),左端高频(低场)。
二、化学位移的表示
1. 化学位移 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 H核的共振频率不同,此现象称为化 学位移。
2. 化学位移表示
样 标 106( ppm) 标
或
H标
H样 106( ppm)
H标
用相对值表示化学位移的原因
《分析化学》第十四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第十四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 经典习题1.试对照结构指出图14-1上各个峰的归属。
解:δ1.2 三重峰 3H-CH2-CH3δ2.0 单峰 3H-CO-CH3δ4.0 四重峰 2H-O-CH2-CH3δ6.8~7.6 4H-C6H4-δ9.8 单峰 1H-NH-图14-1 例题1的1H-NMR谱2.由下述1H-NMR图谱,进行波谱解析,给出未知物的分子结构及自旋系统。
(1)已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4H10O,1H-NMR谱如图14-2所示。
图14-2 C4H10O的 1H-NMR谱解:u=(2+2×4-10)/2=0δ1.13 三重峰 6H -CH2-CH3(2个)δ3.38 四重峰 4H -O-CH2-CH3(2个)可能结构式为:CH3-CH2-O-CH2-CH3自旋系统:2个A2X3(2)已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9H12,1H-NMR谱如图14-3所示。
图14-3 C9H12的1H-NMR谱解:u=(2+2×9-12)/2=4δ1.22 二重峰 3H -CH-CH3δ2.83 七重峰 1H -CH-(CH3)2δ7.09 单峰 5H C6H5-可能结构式为:自旋系统:A6X,A5(3)已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0H10Br2O,1H-NMR谱如图14-4所示。
图14-4 C10H10Br2O的1H-NMR谱解:u=(2+2×10-12)/2=5δa 2.42 单峰 3H -CO-CH3δb 4.88 双峰 1Hδc 5.33 双峰 1Hδd 7.35 单峰 5H C6H5- 可能结构式为:自旋系统:A5、AB、A33.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8H12O4,NMR图谱如图14-6所示,δa=1.31(三重峰,)δb=4.19(四重峰),δc=6.71(单峰),Jab=7Hz,峰面积积分值比a:b:c=3:2:1,试推断其结构式。
图14-6 C8H12O4的氢核磁共振谱解:(1)计算不饱和度u=(2+2×8-1)/2=3(2)由积分值比计算氢分布:a:b:c=3:2:1分子式有12个H,可知分子具有对称结构为a:b:c=6H:4H:2H(3)偶合系统(ab)为一级偶合A2X3系统(二个质子的四重峰与三个质子的二重峰)(4)根据δa=1.31,δb=4.19及偶合系统可以推测有-CH2CH3存在,并均向低场移动,故为-OCH2CH3型结构。
《仪器分析》——核磁共振波谱法
标准物
~ 有机溶剂时常用四13甲C 基m硅g烷(TMS)
重水时 4,4-二甲基-4硅代戊磺酸钠(DSS)
扫描范围 足够的谱带宽度
19
➢ 当电磁辐射的 0= 时, 产生共振吸收
H
02
0
E
无磁场
1
m =-
2
1
m =+
外加磁场
2
I=1/2核的能级分裂
1 2
H0
❖ 屏蔽效应 ❖ 屏蔽常数 ❖ 化学位移
20
环内 =-2.99 环外 =9.28
十八碳环壬烯C18H18
1 2
H0
27
苯环
正屏蔽区
负屏蔽区
=7.27
负屏蔽 (向左,低场)
H0
正屏蔽 (向右,高场)
1 2
H0
28
双键
负屏蔽区
负屏蔽 峰左移
H0
正屏蔽区
烯氢的质子处于负屏蔽区, 左移(4.5-5.7)
乙烯氢 5.25
29
叁键
正屏蔽 峰右移
炔氢的质子处于正屏蔽区, 右移 例如:乙炔氢 2.88,乙烯氢 5.25
n
2 3.1 4 1.3 8 10 300
1.0000099
低能态的核仅比高能态核多十万分之一 强射频波照射,吸收饱和,NMR信号消失
高能态核
恢复至低能态
14
三、自旋弛豫
非辐射途径
高能态核
恢复至低能态
T-半衰期(驰豫过程所需时间)
两种形式: 1.自旋-晶格弛豫(纵向驰豫) T1 2.自旋-自旋弛豫(横向驰豫) T2
自旋感应产生核磁矩( µ)
µ= P ❖磁旋比 是原子核的特征常数
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第三节 化学位移
一、屏蔽效应
理想化的、裸露的氢核;满足共振条件:
0 = H0 / (2 )
核外电子及其他因素对抗外 加磁场的现象称为屏蔽效应
H =(1- )H0
σ称为屏蔽常数
2
(1 )H0
23
讨论
①在H0一定时(扫频),屏蔽常数σ大的氢核,进 动频率ν小,共振峰(共振吸收峰)出现在核磁共 振谱的低频端(右端);反之,出现在高频端(左 端)。
在氢核附近有电负性(吸电子作用)较大的原子 成基团时,则氢核的电子云密度降低,抗磁屏蔽 减弱,信号峰在低场出现。
-O-H,
大
低场
-C-H,
小
高场
26
2.磁各向异性或称远程屏蔽效 是化学键,尤其是π 键产生的感应磁场,
其强度及正负具有方向性,使在分子中所 处的空间位置不同的质子,所受的屏蔽作 用不同,导致不同区域内的质子移向高场 和低场的现象。
12
第二节 核磁共振仪
一、连续波核磁共振仪 组成:磁铁、探头、射频发生器、射频接收器、
扫描发生器、信号放大及记录仪 磁铁:产生一个恒定的、均匀的磁场。磁场强度
增加,灵敏度增加。
永久磁铁:提供0.7046T(30MHz)或1.4092T(60MHz)
的场强。特点是稳定,耗电少,不需冷却,但对室 温的变化敏感,因此必须将其置于恒温槽内,再置 于金属箱内进行磁屏蔽。恒温槽不能断电,否则要 将温度升到规定指标要2~3天。
(2)双键(C=O及C=C): 双键的π电子形成结面, 结面电子在外加磁场诱导 下形成电子环流,从而产 生感应磁场。双键上下为 两个锥形的屏蔽区,双键 平面上为去屏蔽区
29
(3)叁键:碳—碳叁键的π电子 以键轴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共四 块电子云),在外磁场诱导下, π电子可以形成绕键轴的电子环 流,从而产生感应磁场。在键轴 方向上下为正屏蔽区;与键轴垂 直方向为负屏蔽区,与双键的磁 各向异性的方向相差90。。炔氢 有一定的酸性,其外围电子云密 度较低,但它处于三键的正屏蔽 区。故其化学位移δ值小于烯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原子核的共振吸收
1、原子核的进动 在磁场中,氢核的核磁矩与外磁场成一定的角度,在外磁 场的作用下,核在绕自旋轴自旋的同时被迫绕外场方向回旋 运动,称核的进动,也称为拉莫尔进动(回旋)。
ν=γH0/2п
2 核在能级间的定向分布及核跃迁
E= hν 0= Δ E ν = ν 0=γ H0/2п
一、原子核的自旋
1、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P)、核磁距(μ)及磁旋比(γ)
h 2
I ( I 1)
μ=γP
2、自旋分类
I与原子的质量数A和原子序数Z有下列关系: C Z
质量数 [ A ] 原子序数 [ Z ] 奇数 偶数 偶数 奇数或偶数 偶数 奇数 自旋量子数 [ I] 1/2,3/2,5/2, … 0 1 ,2 ,3 原子核
三、自旋弛豫
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自旋核在两个能级间的定 向分布数目遵从波尔兹曼分配定律。 n+/n-=1.0000099 处于低能态的核仅比高能态的核数多百万分之十。。 随着核磁共振过程的进行,如果高态核不能通过有效途 径释放能量回到低能态,那么低能态的核数目就越来越少, 一定时间后n-1/2=n+1/2,这时不会再有射频吸收,核磁共振 信号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饱和。 通过元辐射的释放能量途径,核从高能态回到低 能态的过程叫驰豫。 1、自旋-晶格驰豫 2、自旋-自旋驰豫
2、烯烃1H氢核的化学位移值
烯烃1H氢核的化学位移值δ在4-6范围内。
烯烃1H氢核的化学位移值可用经验公式进行估算:
δH=5.25+Z同+Z顺+Z反 H C=C H小 H C=C CHF2 H去 C=C H去 H C=C H去 H C=C COR H去 Ar H屏 H去 H C=C H去
CH3
H
H
核磁共振(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3-二氯丙烷 在 2.25和 3.70处有二组信号。
从核磁共振光谱可获得的信息: 1.共振峰的位置 核的化学环境 2.峰的裂分 相邻核的数目及成键情况 3.峰面积 共振峰相当的质子数目
第一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
7、羧基1H氢核的δH 8、胺基1H氢核的δH 9、酰胺基1H氢核的δH 10、巯基1H氢核的δH
3、炔烃1H氢核的δ
4、芳烃1H氢核的δH 5、醛基1H氢核的δH
1、烷基1H氢核的化学位移值
有机化合物中,烷基1H氢核的化学位移值δ在0-5.5范 围内。 烷烃的1H氢核的δH在0.23-1.8范围内。 与吸电子取代基、不饱和烃基相连的烷基,其共振峰 向低场位移(化学位移增大)。 1)-CH3基1H氢核的化学位移值 δH=0.9左右。 2)-CH2-基1H氢核的化学位移值 δH≈1.25。 δH=1.25+Σσi 3)-CH-基1H氢核的化学位移值 δH≈1.5。 δH=1.50+Σσi
(2) 35Cl、79Br、127I核 与氢核间有自旋去偶作用.
(3) 13C、17O核,与 氢核的偶合作用较弱. (4) 14N核的I=1,与氢 核有偶合作用.
JHa,Hb Ha Hb ns-C C-ns ns ns H0 Ha H0 Hb JHb,Ha
(5) 与氢核有偶合作用.
19F、31P,I=1/2
C C-C-C (δ=1.40-1.65) H
去屏蔽效应增加
环已烷氢核共振峰
去屏蔽区
环已烷氢核共振峰
4 氢键对化学位移的影响
缔合的氢核与不呈现缔合时比较,其电子屏蔽作用减 小,吸收峰移向低场,化学位移值增大.
四、化学位移与官能团类型
1、烷烃1H氢核的δH
2、烯烃1H氢核的δ
H H
6、醇和酚1H氢核的δH
3、炔烃1H氢核的化学位移值
炔烃1H氢核的化学位移值δ在1.8-3.0范围内。
吸电子取代基和炔基相连时,炔氢核的化学位移增大。
共轭效应对炔氢核的去屏效应更为显著,化学位移增大。
4、芳香1H氢核的化学位移值
苯的CCL4溶液的1H氢核化学位移值为7.26. δH=7.26+ΣSi
取代基对苯环芳氢的影响
如:CH3——CH2——CH3 2+1= 3重峰 6 +1= 7重峰
(二)自旋分裂的规律
氢核因自旋偶合干扰而裂分的小峰数(N)可按下式求 算:
N=2nI+1
I=1/2 氢核的,峰裂分数N= n +1,n 是邻近碳上δ 值相同或J值相同的氢原子数目。即有n个相邻的磁不等同 氢核时,将显示(n+1)个小峰,这就是n+1规律. 按n+1规律分裂的图谱称为一级图谱,其裂分峰面积比 符合二项式展开式的系数比. (X+1)n
醇-OH基1H氢核的化学位移值δ在1-6范围内。
酚-OH基1H氢核的化学位移值δ在4-11范围内。
7、羧基1H氢核的化学位移值
饱和脂肪酸的羧基1H氢核的化学位移值δ在10-12左右。 丙酸:10.49 共轭效应表现为去屏效应: 苯甲酸:12.48;2-甲基-2-丁烯酸:11.72
8、氨基1H氢核的化学位移值
Hb
C ﹦C Hc
Ha CN
二、偶合常数
发生自旋偶合时,核磁共振谱线发生分裂.由分裂产 生的裂距反映了相互作用的强弱,称为偶合常数.单位 为Hz。J值表示。 偕偶、邻偶、远程偶合。H-H,C-H偶合,JC-H、JH-H。 峰裂距只决定于偶合核的局部磁场强度,因此偶合常 数与外加磁场强度H0无关.
1、间隔的键数 (1)偕 偶 (同碳偶合)
2、角度
偶合常数与双面角α 有关, α =90℃时,最小,大于 小于是都增大。 Jaa>Jae 3、电负性 偶合作用是靠电子传递的,因而取代基X的电负性越 大,X-CH-CH-的3JH_H越小.
三、自旋系统
分子中几个核相互发生自旋偶合作用的独立体系 称为自旋系统。自旋干扰作用的强弱与相互偶合氢核 之间的化学位移差距有关。 (一)磁等价核 在核磁共振谱中,有相同化学环境的核具有相同 的化学位移。这种有相同化学位移的核称为化学等 价核。 分子中一组化学等价核与分子中的其他任何一个 核都有相同强弱的偶合,则这组核为磁等价核或称 磁全同核。 磁等同的氢核,相互之间虽有自旋偶合却不产生 裂分,只有磁不等同的氢核之间才会因自旋偶合而产 生裂分。
(6)氢核间同核偶合
氢的同核偶合
(二)自旋分裂的规律
氢核因自旋偶合干扰而裂分的小峰数(N)可按下式求 算: N=2nI+1
I—干扰核的自旋量子数 n—干扰核的数目
氢核的I=1/2,因此裂分数N= n +1,n 是邻近碳上δ 值相同或J值相同的氢原子数目。即有n个相邻的磁不等同 氢核时,将显示(n+1)个小峰,这就是n+1规律.
第四节 偶合常数
一 、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
(一)自旋分裂的产生
自旋偶合是核自旋产生的核磁矩的相互干扰,又称自 旋-自旋偶合,简称自旋偶合。自旋分裂,是由自旋偶合 引起的共振峰分裂现象又称为自旋-自旋分裂。简称自旋 分裂。
氢谱中的偶合,主要考虑H-H偶合,裂分是由相邻氢 核的核磁矩的存在,轻微地改变了被偶合氢核的屏蔽效 应而发生的。 偶合是通过键合电子传递的,相隔三个键以上的偶合 很弱,不予考虑。
2
磁各向异性效应或称远程屏蔽效应
(1)C=X基团中磁的各向异性效应
价电子产生诱导磁场,质子位于其磁力线上,与 外磁场方向一致,去屏蔽。(负屏蔽)
δ =4.5-5.7 (C=C-H) δ =9.4-10 (C=O-H)
(2)芳环的磁的各向异性效应
苯环上的6个电子产生较 强的诱导磁场,质子位于其磁 力线上,与外磁场方向一致, 去屏蔽。 δ =6.0-9.0
1H
JHF
J/2
HF中1H核的共振峰
JHF
J/2
19F
HF中19F核的共振峰
H0 分裂峰中各小峰之间的距离称为偶合常数(自旋 -自旋偶合常数),以J表示。用以表示两个核之间相 互干扰的强度大小。以H z(周/秒)作单位。
2.对相邻氢核有旋偶合干拢作用的原子核
(1) 12C、16O核无自旋角 动量。与氢核无偶合作用。
间隔两个单键(H-C-H)的偶合。 常用Jgem、2J、J偕 表示,为负值变化较大,与结构有关.
(2)邻 偶 (邻碳偶合)
相邻3个键的质子之间偶合。H-C-C-H 常用JVIC、3J、J邻表示,J为正值。 偶合规律:J烯反>J烯顺≈J炔>J链烷。 (3)远程偶合 间隔四个或四个以上化学键的偶合,称为远程偶合。 常用J远表示. H-C=C-H.
第三节 化学位移
一、屏蔽效应
σ---屏蔽常数取决于核外电子 的密度------取决于所处的化 学环境(取决于邻近基团的亲 电能力或供电能力)。
ν=(γ/2п)H0 ν=(γ/2п) (1- )H0
①扫频 ②扫场
高频低场
低频高场
二、化学位移的表示
化学位移的定义: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 的氢核的共振频率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化学位移是表示不同化学环境同种核共振信号位置差 别的物理量。
d [(u试样-u 标准)/u 标准]×106
d [(H标准-H试样)/H 标准]×106
不同场强下氢核所需的频率不同,但化学位移相同。
10 0 (TMS)
例如:用60Mz和100Mz仪器上测得的1,1,2—三 氯丙烷中甲基和亚甲基质子的化学位移。
60MHz δ (CH3)=2.23 δ (CH2)=4.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Δ 100MHz δ (CH3)=2.23 δ (CH2)=4.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Δ Δ Δ
13C1H19F31P15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