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精)

合集下载

浅谈建设统一高效实战指挥体系的几点建议沈凯

浅谈建设统一高效实战指挥体系的几点建议沈凯

浅谈建设统一高效实战指挥体系的几点建议沈凯发布时间:2021-11-02T11:39:42.214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9期作者:沈凯[导读] 消防救援队伍在改革转制之后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抚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江西抚州 344000摘要:消防救援队伍在改革转制之后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

随之而来的大规模、跨区域、多部门联合灭火救援行动以及新职责、新使命必然对消防指挥中心应急响应和全勤指挥部遂行指挥等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此文将围绕推进应急状态体系建设,从调度指挥、科技支撑、联勤联战、人才队伍等方面,探索提升消防指挥中心实战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水平,建设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实战指挥体系。

关键词:应急状态;实战指挥;统一高效一、从强化软硬件建设入手,提升实战指挥水平(一)完善硬件条件。

强化调度指挥,硬件要先行。

当前,全省大部分指挥中心正在或已经完成了升级改造。

其中的多渠道、全方位共享、融合各种数据资源,为全勤指挥部正确、快速决策提供直观、形象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以抚州消防救援支队为例,当前正在进行指挥中心升级改造。

为充分发挥指挥中心信息中心、资源中心、决策中心及辅战能力的功能作用,支队与交警、城管、应急局、水利、文广新旅局、曙光云计算中心等多家单位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建立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通过同屏显示在指挥中心大屏中,可供随时调取所需数据、图像等信息资源,为全勤指挥部决策提供实时、准确、直接的参考依据,让命令决策更加贴近实战、贴近实际、提高可行性[1]。

(二)提高人员素质。

人的因素永远占主导地位。

强化调度指挥,提高指挥员的能力水平是关键。

例如:2020年开展的全省首届“火焰蓝”指挥中心岗位练兵业务考核暨比武竞赛,全省指挥中心主任和接警调度员培训班,今年开展的全省指挥中心岗位练兵业务考核、全省作战指挥长培训班和即将开展的全省消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等,都是通过以训促考、以赛促训的形式,不断提升各级指挥员能力素质和实战指挥水平的重要举措。

强化军地应急指挥机制建设

强化军地应急指挥机制建设

强化军地应急指挥机制建设
闫焱;王文臣
【期刊名称】《国防科技》
【年(卷),期】2017(038)005
【摘要】在军地联合处置突发事件行动中存在着建设重复,救援资源分散;协调困难,方案建设不对接;条块分割,指挥关系不顺畅以及反应迟缓,救援效率不高的情况.为适应军队新的编制体制调整,破解矛盾,文章研究了军队应基于军民融合战略着力强化一体化的军地应急指挥联动机制,强化常态化的军地应急指挥协调机制,强化规范化的军地应急指挥制度和科学化的军地应急指挥程序建设,以提高军队应急管理能力.【总页数】3页(P88-90)
【作者】闫焱;王文臣
【作者单位】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江苏南京210045;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江苏南京2100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58
【相关文献】
1.灾害应急下的军地融合式联合应急指挥机构研究 [J], 乔伟;石影
2.加强军地联合应急指挥机制建设“四要” [J], 廖庆中;善明辉
3.战区军地一体军用物资应急采购保障机制建设研究 [J], 龙鹏;王勐
4.军地联动应急指挥体系的不确定性及其管理策略 [J], 李功淼;何红悦;张斌;王勇;
吴春晓
5.军地联动应急指挥成熟度等级及策略研究 [J], 闫红伟;何明;牛彦杰;杨壹;吴春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构建边境应急行动一体化联合指挥体系的思考

对构建边境应急行动一体化联合指挥体系的思考
合指挥 机构一应 急行 动实体 ”的模式 建立指挥 控制 体 制 。这种模 式的指挥 体制 与军地 “ 省一 市一 县 ”的体 制 相一致 ,平战转换 快 ,具 有较好 的适应性 ,可 满足 不 同规模应急 行动一 体化联 合指挥 的需 要 。为弥补 信 息 系统和指挥 1 9 动化 网络 的缺 陷 ,便 于联合指 挥机构 及 时 掌握 战 局 ,保 持 指 挥 的稳 定 性 和连 续 性 ,联 合 指挥 机构还 可在边境 一线 主要 方 向开设 方 向联合指 挥 所 ,在基本 指挥所 的授权下 或情况 紧急时 负责对该 方 向的应 急行动实施靠前指挥 。

区的边 防部 队、 武装 警察部 队以及公 安边 防部 队 自成 体 系 ,相互之 间指挥 关系不够 明确 ,战时将难 以确保
指挥 顺畅 ,形 成 系统 对抗 的合力 。在 应对危 机时 ,为
避免 多头指挥 、 减少指挥 层次 、 优化 信息流 程 、 实现上
下一致 ,指挥 权 限必须高度集 中 ,使 各参 战力量及其
定可 靠。边境地 区战场环 境复杂 ,应急行 动作战指 挥 面临越来 越多 的困难 。一是地 理环境 复杂 。边境 地区 多属 典 型 的 山地 地 形 ,多为 大 岭长 川 ,河流 纵 横 交 错 ,不仅 部 队大规模机 动易受地 形限制 ,而且 由于有
线通信 线路架设 困难 ,部分地 区无线通信 难 以沟通 , 使得联合 指挥机 构对所 属部 队的指挥和参 战部 队之间
度集 中统一 。边境地 区应急行动涉 及军事 、 政治、 经济 及 外交 等方方 面 面 ,而 且其行 动 空间将 在边 境一线 、 浅 近纵深和 内地 同时展开 ,因此 ,必须使用军 、 警、 民 等多种力量 同时参 战 ,才 能满足各类 应急行 动 的不 同

关于提升联勤联动能力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升联勤联动能力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升联勤联动能力的几点思考摘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非常复杂、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扎实做好防范应对工作,探索和加强以消防部队为依托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是形势所需。

本文从当前我国依托消防部队组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出发,结合海淀区实际,深入分析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建设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几项具体措施。

关键词:综合应急救援联勤联动思考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类的生存空间不断拓展,生活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此,各种疑难灾害事故不断增多,危害日趋加重,消防部队面临的应急救援形势越来越严峻,担负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作战行动也越来越艰苦。

作为灭火抗灾、抢险救援的“拳头”和“尖刀”,我们践行着“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的新时期消防精神,肩负着神圣伟大的历史使命,如何提高部队战斗力,成功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充分发挥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圆满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下面笔者以海淀区综合应急救援建设为背景,针对如何加强当前联勤联动建设谈一些肤浅的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组建综合应急救援支队的背景(一)成立综合应急救援支队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愈加频繁的发生,造成的损失也愈发严重。

作为国家应急处置力量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消防部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担负的职能也从单纯的灭火救援发展到各类型灾害事故的抢险,尤其以其专业性的优势,担当起了一支城市救援队的角色。

根据2010年海淀消防支队的出警统计数据显示,支队全年出警3366起,其中火警2279起,抢险救援1085次,共出动消防车6795车次,消防员47564人次,保护建筑面积470万平方米,抢救疏散群众约2500余人,救助被困人员约30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近2亿元。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区公安消防支队已成为了一支城市应急救援的中坚力量。

关于加强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加强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加强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0-06-15 09:23:00 中国应急管理下一页第 1 2 页执行国家赋予应对突发事件的任务是我军新时期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军队与各级政府深入探索建立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勇于承担并积极完成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化发展成果。

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仍存在不少改进之处,有待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是军地协调待沟通。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各级政府均己由军地有关负责人组成的应急指挥机构,主要担负信息共享、协调组织应对和联合出动三个层面的职能。

但因其法律职责仅局限于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在协调联动时往往受部队动用权限、与军队系统沟通以及信息共享机制、内容和手段等方面影响,难以充分发挥军队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是相关制度待完善。

目前,军队应对突发事件主要依据《国防动员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关于建立健全军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的意见》等法律条例,但随着部队职能任务的拓展,用兵频度越来越高,涉法越来越强,政治影响越来越大,上述法律法规对军队参加突发事件处置的原则、目标、任务、人员以及训练等,宏观上规范多,可操作性规定少,甚至很多方面没有法律定位和无法可依。

三是应急体系有待加强。

从当前情况看,军地联动应急指挥保障体系距实践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军地情况通报、联席会议、需求对接、应急预警等长效机制尚未全面建立,各系统各要素建设相对独立,还没有完全通过体系合成和信息融合连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且地方对军队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相关保障没有作出明确具体规定,各种保障能力较弱。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围绕军民融合式发展主线,按照“平时能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急时能够应对抢险救灾和维稳处突、战时能够有效支撑不同作战样式军事行动”要求,整合军地应急资源,统筹军地力量运用,进一步加强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建设,为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发挥应有作用。

应急指挥决策机制的问题及对策

应急指挥决策机制的问题及对策

应急指挥决策机制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应急指挥决策机制是应急任务反应的核心,关系到应急处置的方向与成败。

当前,我军已经建立的较为完备的应急决策机制,然而还存在机构运转迟缓、指令科学性不强等问题,主要因指挥层次不畅、决策机构职权不清、决策信息收集被动等原因。

对此可以从理顺组织体系、推进标准化建设、完善系统建设及加强人才储备等方面予以优化。

关键词:指挥决策;机制;建议应急决策指挥机制是应急任务反应的核心,基于突发事件的特性,相比常态的指挥决策机制,应急指挥决策机制对于系统建设的要求更高,领导层次力求更扁平化,指令更加科学精简,才能够保证应急指挥决策机制的高效,为应急分队的行动赢得反应时间,从而能够更好的提升自身作战能力。

1当前应急决策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危机越是普遍或致命,有效的应对危机就显得越是关键,危机中作出的决策非常重要而且大多数不可逆转”,可见指挥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离开顺畅的指挥决策机制,智慧决策自身也将受到巨大的影响。

当前,应急决策机制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1.1决策体制层次不畅应急指挥机构是实现指挥决策的中枢,指挥机构能否高效运转将直接影响到应对突发情况的成败,当前我们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常态化决策机制,但是对于各种突发情况的预想还不够充分,因此在应急决策指挥机制的运转上运行时间少,各层次之间相互磨合程度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旦发生突发情况时会因关系纵横交错,协同难度大,并且突发事件的规模越大、复合程度遇到,应急决策更容易受到干扰。

1.2决策机构职权不清目前在应急决策指挥运转过程中,面对突发情况的突然性和灵活性,指令信息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却决于领导者的个人能力素质,领导能力越强作出的应急决策的正确性就越有保障,反之则容易产生错误。

将复杂多样的突发事件决策交由领导决策并不合理,其专业性、科学性、规范性都难以得到保障,根源就是应急决策指挥机构中各类专业人员的职责作用发挥不好。

1.3决策信息收集被动指挥员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则来源于必要和周到的侦查以及对于各种侦查材料的连贯起来的思索。

怎样加强军地协作和紧急救援能力

怎样加强军地协作和紧急救援能力

怎样加强军地协作和紧急救援能力
概述
随着灾害事件的增加和复杂化,军地协作和紧急救援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军地协作是指军队和地方政府或民间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旨在实现快速响应、高效协作和优质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加强军地协作和紧急救援能力,以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防范能力。

1. 加强预案制定和更新
1.1 制定全面的灾害应对预案
1.2 定期更新预案与演练
2. 建立高效的通信系统
2.1 引入先进的通信技术
2.2 建立统一的指挥系统
3. 提升人员培训和技能水平
3.1 加强紧急救援培训
3.2 提供救援装备和物资支持
4. 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
4.1 建立军地互动平台
4.2 发展民兵队伍
5. 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
5.1 建立军地合作的机制
5.2 加强信息共享与互通
6. 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响应6.1 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
6.2 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7. 优化资源配置与协调
7.1 确定资源调度的指挥体系
7.2 建立全方位的危机管理机制
总结
有效的军地协作和紧急救援能力是保障社会安全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强预案的制定与更新、建立高效的通信系统、提升人员培训和技能水平、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响应、优化资源配置与协调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军地协作和紧急救援能力。

只有在各方的协同努力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建1

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建1

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建1第一篇: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建1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军队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具有重要作用。

2005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颁布的《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中就明确规定:“军队是抢险救灾的突击力量,执行国家赋予的抢险救灾任务是军队的重要使命。

”任何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独立应对特大突发事件,特别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都显得势单力孤。

为了减轻次生灾害,打破灾害链,就要调动一切可资利用的社会资源,以临战的姿态去应对。

国家和军队的应急动员能力,成为抢险抗灾胜利的重要保障。

2008年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广大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都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2009年年初胡锦涛主席就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军队要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勇于承担并积极完成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统筹抓好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

一、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现状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武装力量的重要任务。

《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下称《条例》)规定了军队参加抢险救灾主要担负的五项任务,即解救、转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员;保护重要目标安全;抢救、运送重要物资;参加道路(桥梁、隧道)抢修、海上搜救、核生化救援、疫情控制、医疗救护等专业抢险;排除或者控制其他危重险情、灾情。

条例规定必要时,军队可以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开展灾后重建等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当发生突发事件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因此只有做好军地协调联动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军队在抢险救灾中的主力军的作用。

加强重大非战争应急行动国防动员指挥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重大非战争应急行动国防动员指挥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度 重视 ,在 经费 、 资等各种 保障方 面适 当予 以倾斜 照 物 顾 ,积 极帮助改造营 院生活设施 ,改善 官兵生活条件 , 特别要着力解决边远牧 区官兵 吃水难 、 电难 、 澡难等 用 洗 问题 ;要尊 重官兵正 当 、 合理 的物质 和精神需 求 ,抓 好
( 本文责任编辑
孙永钰 )
力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和后装保障机
制 等 建设 , 增 强 国家 战 略 实 力 、 在 确保 国家安 全和促 进经 济社会 发展 中发 挥 了重 要 作用 , 取得 了明显 成
实践 中一项重 大而 又紧迫 的现实 课
题。
要 明确赋 予职 责 ,确保 应 急动 员指挥行 之有 据 。由于职责 不够具
2 0 0 N T N LD FN E 21 0 9・ 8 A I A EE S O
体 明确 ,动员机 构遂行 应急行 动任
务 时通 常居于从 属和被 支配地 位 , 甚 至被边缘 化 ,这既不 利于 国防动
县级应 急动员 指挥机 构 的设 置 ,可
时启 动 国防动员应 急指挥机 制 ,主 动靠 前 、积极 作为 ,为遂行 非战争 军事行 动任务 提供有力保 障 。 二 、突 出 “ 维 联 动 ” 。加 多 紧 构 建 国 防 动 员 应 急 指 挥 的 情 报
效 。但 从最 近几 次重大 非战争 应急 行 动来 看 , 急 动员 指挥 体 制还 不 应 够完 善, 责不 清 、 权 条块分 割 、 出 政 多 门 、 用 分 离 等 现象 较 为 突 出, 建 成为 制 约 国防 动员 “ 应” 体 化 双 一 建设 的瓶 颈 问题 , 须采 取相 应 措 亟
门人 员组成 ,重点负 责应 急物资装
息平 台 ,是确 保重 大非战争 应急行

构建新型应急救援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思考

构建新型应急救援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思考

构建新型应急救援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思考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应急救援力量组成,分析了当前应急救援联合作战指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对策,以期通过构建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资源高度共享的应急救援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全面提升应急救援效能。

关键词:应急救援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当前,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各地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公安、应急、消防,交通、医疗等救援力量均会第一时间到场参与处置。

但在应急救援现场处置中,经常暴露出各部门救援力量在指挥协同、专业能力、实战经验、装备配备和制度机制等方面不相适应,制约应急救援行动的情况。

因此,如何构建高效统一的应急救援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联合作战效能,是一个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应急救援力量有哪些(一)政府应急救援力量:一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国家安全生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等专职救援队伍。

二是应急、公安、卫生健康、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和单位所属应急救援力量,以及依托政府有关部门组建的乡镇或村应急救援分队。

三是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等力量。

(二)企业应急救援力量:电力、燃气、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工矿、石油、化工、通信运营商等行业领域的国有企业应急救援力量;企业专职消防队、工艺处置队、工程机械队、微型消防站等。

(三)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已注册有资质的公益救援队、消防志愿服务组织等民间救援力量。

如蓝天救援队、中国红箭救援队、蓝豹救援队、深圳山地救援队等。

(四)应急救援专家:省、市、县级应急管理系统专家组成员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技术专家、高等院校教授学者等。

二、当前应急救援联合作战指挥中存在问题(一)缺少法律法规基础支撑,应急救援指挥权不明确。

我国颁布了多项针对防灾减灾和灾害救援方面的法律法规,但现有的法规规章中并未明确消防救援队伍在应急救援现场的核心地位和指挥权,特别是在大型灾害事故救援行动中,常常依靠地方政府领导下达指示或者现场临时协调来确定消防救援队伍在指挥体系中的调度指挥权,因到场救援力量和涉及的相关部门较多,各救援队伍并无隶属关系,各自为政,救援现场多头请示、多头指挥、响应迟缓、协调协同性差,直接影响联合救援行动效率。

关于加强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加强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加强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0-06-15 09:23:00 中国应急管理下一页第 1 2 页执行国家赋予应对突发事件的任务是我军新时期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军队与各级政府深入探索建立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勇于承担并积极完成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化发展成果。

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仍存在不少改进之处,有待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是军地协调待沟通。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各级政府均己由军地有关负责人组成的应急指挥机构,主要担负信息共享、协调组织应对和联合出动三个层面的职能。

但因其法律职责仅局限于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在协调联动时往往受部队动用权限、与军队系统沟通以及信息共享机制、内容和手段等方面影响,难以充分发挥军队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是相关制度待完善。

目前,军队应对突发事件主要依据《国防动员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关于建立健全军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的意见》等法律条例,但随着部队职能任务的拓展,用兵频度越来越高,涉法越来越强,政治影响越来越大,上述法律法规对军队参加突发事件处置的原则、目标、任务、人员以及训练等,宏观上规范多,可操作性规定少,甚至很多方面没有法律定位和无法可依。

三是应急体系有待加强。

从当前情况看,军地联动应急指挥保障体系距实践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军地情况通报、联席会议、需求对接、应急预警等长效机制尚未全面建立,各系统各要素建设相对独立,还没有完全通过体系合成和信息融合连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且地方对军队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相关保障没有作出明确具体规定,各种保障能力较弱。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围绕军民融合式发展主线,按照“平时能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急时能够应对抢险救灾和维稳处突、战时能够有效支撑不同作战样式军事行动”要求,整合军地应急资源,统筹军地力量运用,进一步加强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建设,为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发挥应有作用。

新时期加强我省应急管理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加强我省应急管理建设的几点思考
展开 、 有利 于军警 民联合行 动统一 协调 、 有利 于军 地 资源力 量有 效 整合 ” 的原则 , 在省 委 、 政 府 的 省
待改进和完善。 根据应急管理的一般原理 , 结合省
情 实 际和近期 实践 中的 经验教训 , 笔者认 为 , 当前 和今后 一个 时期 ,全 省应 急管理机 制建设 应重 点 把握好 以下几个 方面 的工作 。
臻 A s 雷 ’ 姥 鼗 畦 事
嚷 E
新时期加 强我省应 急管理 建设 的几点思考
田 新
在新 的历史 时期 ,如何准 确把握 应急 管理 在 全 省经 济社会 建设总 体布局 中 的战略定位 ,充分
认 清 其与 “ 谐 贵州 ” 设 的 内在联 系 , 和 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快 推 进 应急 管理 的常 态 化 、 科学 化 、 范化 , 规 已经 成为 一
我 省应急指 挥管理体 系 的基 本形成 ,较 好地 保证
了相 关工作 的有序 开展和有 效进行 。但 从近 期实 践 来看 , 还存在着 组织领 导不够 有力 、 也 机构 人 员 不 够落实 、 职责任 务不够 明晰 、 地联 动不够 协 调 军
等 问题 。 特别 是从政府 应急管 理机构 、 国防动员 委
项重 大而 紧迫 的现 实课题 。我们 必须切 实站在 维 护稳 定与发 展大局 的高度 ,站在 巩 固党 的执政 地 位与 提高党 的执政 能力水 平 的高 度 ,努 力推进 全
省应 急管理 机制建设 , 确保社 会安全 稳定 、 为 实现 贵州 经济社 会发展 历史 性跨越 创造更 为 良好 的环 境 和条件 。 纵观我 省应急管理 机制建设发 展进程 ,
动 员 系统 由应 战向应急领 域 的功能 拓展 。2 0 年 04

加强国防动员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国防动员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几点思考
员建设 亟须研 究 的重要课题 。我们
回 动 GNJ GAOUA 防 N研AN U G Y l O员 究YU FD N
点 ,狠 抓国 防动员应 急救援 力量质 量 建 设 。 近 年 来 ,各 地 虽 相 继 建
依托 ,建设 以担负增雨 防雹任 务为 重点 的应 急救援 队伍 。
的国家 ,多种安全 威胁 日益 凸显 ,
用 、精 干合 成”。 创 新 组建 模 式 ,落 实 人 员 编 组 ,推进 国防动员 应急救 援力量 规
县 ( 、区 ) 市 为单位 因地 制宜地组 建 12 ~ 支专 业应 急 救援 分 队 ,预备 役部 队每个 级单位 可依托 一个建 制连 队组建应 急救援 分 队 ,确保需 要 时能够 即时 动 员使 用 。三要 根据
强 化 专 业 训 练 ,开 展 应 急 演
练 ,加强 国防动员应 急救援 力量能
按照 “ 、地 、县 ”三级保 障的办 省
法 ,确 保每支应 急救援 队伍在 配备 通用指 挥通信 和后勤保 障装备 器材
的基础 上 ,配 备2~3 与遂 行任务 类 相一致 的专业 装备器 材 ,为 提高应 急救援 的质 量和水平 奠定坚 实的物 质技 术基础 。
和公共 突发事件 等任 务 的实际 ,合 理确定 国防 动员应急 救援 队伍建设 的规模 。在确保 能成 建制 独立遂行
应急救援 任 务的基础 上 ,可考虑 以
援 队伍 ,达 到 “ 々多能 、一 队多 一
党的十 匕 大报 告强 调指 出 :新 世 纪 新 阶段 ,必 须 不 断 提 高 应 对 多 种 安 全 威 胁 、完 成 多样 化 军 事 任 务的能 力 。国防和军 队建设 这一 新 的战略 目标 ,对 国 防动 员的职能 任务 提 出了更高要 求 。我 国是 一个 周边 安全形势 复杂 、 自然 灾害 频发

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与协同作战能力提升

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与协同作战能力提升

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与协同作战能力提升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应急管理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应急指挥中心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协调、指挥和决策的作用。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应急情况,提高协同作战能力已成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的重点和挑战。

二、硬件设施建设1. 信息化设备的引进与更新应急指挥中心的信息化设备是协同作战的关键支撑。

通过引进和更新最新的信息化设备,如高性能服务器、终端设备等,可以提升指挥中心的数据处理和传输速度,实现信息快速共享和准确传递。

2. 多功能指挥中心的布局设计在指挥中心的布局设计上,要考虑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通过合理的空间划分和布局,可以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快速反应,提高协同作战的效率。

三、软件系统建设1. 数据共享与交流平台的建立数据共享与交流平台是协同作战的核心。

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与交流平台,不同部门和人员可以实时共享信息和情报,提高协同作战的对接和响应速度。

2. 指挥中心应用软件的研发和更新指挥中心应用软件的研发和更新是提升协同作战能力的关键。

通过不断研发和更新应急指挥中心的应用软件,可以提供更多功能和工具,增强指挥中心的信息分析和决策能力。

四、人员培训与资源整合1. 应急指挥人员的培训与演练应急指挥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是提高协同作战能力的基础。

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可以提高指挥人员的应急管理水平和应对能力,提高应急指挥的效率和应变能力。

2. 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的建立资源整合与共享是协同作战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可以将各部门和单位的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应急处置的效果和速度。

五、协同作战策略的制定与执行1. 协同作战策略的制定制定协同作战策略是提高协同作战能力的关键。

根据应急情况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协同作战策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提高应急指挥中心的整体协同作战能力。

2. 协同作战策略的执行策略的执行是协同作战的落实和保证。

军事应急预案中的指挥与协同机制

军事应急预案中的指挥与协同机制

军事应急预案中的指挥与协同机制引言军事应急预案是指在国家面临突发军事事件时,为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而制定的应对措施和行动计划。

在军事应急预案的执行过程中,指挥与协同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军事应急预案中指挥与协同机制的重要性并进行详细阐述。

一、灵活机动的快速指挥军事应急预案中的指挥职能是决策行动的核心。

快速指挥是军事应急预案执行成功的关键。

首先,指挥官需具备较高的应急反应能力,对情报分析、军事战术等领域有深度的了解。

其次,指挥官要善于组织协调,高效调配人力物力,确保各方合力应对突发事件。

此外,军事应急预案的指挥还需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保持信息共享和联动,形成快速反应机制。

二、充分发挥联合作战优势军事应急预案中需要多个军种、不同兵种、各军兵种之间的联合作战。

通过联合作战能够充分发挥各个军种的优势,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延误。

在联合作战中,各军种要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和责任区域,互相配合,相互支援。

这种协同行动可以更有效地应对军事突发事件,提高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和应对能力。

三、多层次的协同机制军事应急预案中的协同机制是指各级指挥部门之间以及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

首先是指挥军区、战区和各级指挥部之间的协同工作。

各级指挥部门要做到信息共享,指挥协调,确保战略层面决策的一致性。

其次是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同,如民政、交通、公安等。

通过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能够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提高军事应急预案的执行效果。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军事应急预案中的指挥与协同机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使各个层级的指挥部门能够迅速掌握战场态势,实时传递指令,进行有效的指挥与协同。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指挥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延误。

同时,信息技术也可以实现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提高协同工作的效果。

五、指挥员素质的要求指挥员是军事应急预案中指挥与协同机制的核心。

关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摘要:我国是地质灾害事故频发的国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突发事故也急剧增加,且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这对应急救援装备的效率与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议引言灾害的来临往往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

经过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样灾害的发生将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应急救援的工作主要是由救护队完成的。

在实际的工作中,救护队承担了两项工作任务,一是灾害的救援工作;二是的地面消防工作。

相比于其他消防应急人员,其工作的内容和范围较广、工作难度较大、工作任务较重等特点。

1应急救援体系概述应急救援体系是国家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应急救援就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全力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并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其中,救民于水火、助人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

2建立指导原则完善急救医疗体系,基于现实并结合未来预期,前瞻性设计,整合现有应急医疗资源,并对紧急救援体系进行分期建设。

遵循党和政府的指导,重点关注建设救援机制与预防灾难,强化区域化紧急医疗救援的管理与建设,将日常服务与紧急救援相结合,结合社会动员与专业救援队伍。

建立统一指挥、科学救援、快速反应、安全高效、常备不懈的救援机制。

3国内以及国际应急救援工作的现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所处于不同的国情和社会、经济状态,应急救援的任务主要是由消防队来承担的。

在大部分的发达国家,政府以完善的消防体系作为基础,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与应急救援平台,从而形成了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其中包括了法律、管理、指挥、救援、后勤等各个方面。

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是体系发展速度很快。

我国的救援体系主要以政府救助为主体,社会救援为辅助,为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有效且有力的保障。

对提高军地联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能力的几点思考

对提高军地联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能力的几点思考

发生 ,严重威 胁 国家安全 发展 和人 民生命 财产 的
安全 。严峻 的 国际国 内形 势 ,对 军地 联合 应对 多
种安全 威胁提 出 了更 高更 紧迫 的要求 。军 地各级
必须树 立早抓 早受 益 、大抓大作 为 的思想 ,进一
步强化 政治 意识 、大局意 识 、责任 意识 ,以时不
妥善 处 置 。
点是针 对制约 联合 能力提 高 的主要矛 盾 ,认 真研 究 新情 况 ,探 索解决 新 问题 的科 学方 法 ,通 过 突
发展 ,国家安 全 面临的有 利条件 和不 利 因素不断
增长 ;国 内因素与 国际 因素相互 影 响 ,传统 安全 威胁 与非传统安 全 威胁相 互交织 ,突发事件 与潜
在斗争 相互转 化 ,特别是 民族分 裂分 子 、邪教组 织和恐 怖势力 活动依 然猖 獗 ,重 大 自然灾 害频繁
善 联合 反恐维 稳 、联合抢 险救 灾 、联 合打 击违法
联 向高效益联 转 变
提 高军地 联合 应对多 种安全 威胁 能力 ,着力
兼 容性 上下 工夫 ,确保训 练效 果 。一般联 训可 结 合 相关 联合行 动单 位训 练 、执 勤行 动等进 行 ,以 驻军 、武警 、公 安和 民兵 为主 ,按 照训 练专业 对 E 、行 政 区域结 对 的原则 ,适 时组 织 ;联 合演 练 l 可结 合部 ( ) 分 队战 术训 练 ,按 照划 分 的联 合行 动 区域 ,依据 联合行 动 预案 , 由联合 指挥 部适 时组 织 ,检 验修 订预 案 ,提 高组 织指挥 和协 同配合 能 力 ,确 保一 旦有事 ,能 够 军地联动 、快 速反 应 、
安 全 的 战 略 高
度 ,深刻认 识提 高军地联 合应对

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联动与指挥调度体系建设

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联动与指挥调度体系建设

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联动与指挥调度体系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应急救援队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建立一个高效的协同联动与指挥调度体系对于应急救援队伍的运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组织架构、信息共享、技术支持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建设一个优秀的协同联动与指挥调度体系。

一、组织架构在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联动与指挥调度体系建设中,合理的组织架构是保证协同效率的基础。

首先,需要明确队伍的层级关系和职责划分。

建议设立指挥中心,负责汇总和分发应急救援任务,并确保各救援部门的顺利协同工作。

同时,设立各个部门或分组负责不同的救援任务,确保每个成员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此外,建议成立专业培训机构,提供定期培训,提高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

二、信息共享协同联动与指挥调度体系的核心是信息共享。

通过高效的信息共享,可以实现快速反应和资源优化分配。

首先,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在任务发布时,指挥中心需及时将任务信息传达给各个部门,并确保各部门能够及时回复并反馈实时数据。

同时,建议在各救援人员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使得信息能够迅速传达和响应。

最后,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例如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提高信息收集和传输的效率。

三、技术支持在协同联动与指挥调度体系建设中,技术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快救援速度和提高准确性。

首先,建议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来对灾害区域进行快速评估和分析,实现对救援工作的科学调度。

其次,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救援任务的预测和优化,提高救援效率。

再次,通过使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例如蓝牙、无线网络等,可以实现救援人员和指挥中心之间的实时通讯,提高救援工作的协同效果。

综上所述,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联动与指挥调度体系建设是提高救援效率和保障灾害应对能力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高效的信息共享和先进的技术支持,可以建立一个高效、快速响应的救援队伍。

我们要不断完善和提升这一体系,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军地应急联动总结发言材料

军地应急联动总结发言材料

军地应急联动总结发言材料尊敬的领导、评委和各位参会嘉宾: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军地应急联动总结》。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多变的安全挑战,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频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针对这一情况,军地应急联动机制应运而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此,我将对军地应急联动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首先,军地应急联动机制的建立是我国应对各类安全威胁的重要举措。

这一机制有效整合了军队和地方政府的优势资源,实现了信息共享、指挥协调、物资保障的无缝衔接。

军方通过提供高效的指挥体系、装备及人员,为地方政府在应急救援中提供重要支撑。

地方政府提供了完善的后勤保障、情报研判和人员配合,为军队开展紧急任务提供了重要保障。

其次,军地应急联动机制在实际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联合行动,军队能够快速响应、全力出动,有效救援了受灾群众,降低了灾情的影响。

军队在设备和人员的投入方面具备独特优势,能够快速构建临时医院、通信网络和供电设施,提供救灾救援所需的紧急医疗、通信和物资保障。

地方政府则通过提供救灾物资、调动人员、组织群众安置等方式积极响应,为军队提供了必要条件。

再次,军地应急联动机制中的配合默契有待提高。

在应急救援中,由于双方的职责和方式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和沟通障碍。

军队需要在地方政府的指挥下行动,但由于双方存在不同的工作体制和作战善后标准,可能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

地方政府则需要遵循军方的规定和军事指挥原则,在保证个体安全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军队的优势。

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军地应急联动的配合,需要加强双方的沟通协调,提高信息共享和指挥协调的效果。

最后,我认为应进一步提高军地应急联动机制的能力。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军地应急联动机制在灾害预警和应急反应方面仍有待提高,需要更加细致、准确地预测、评估和应对各类安全威胁。

其次,在应急救援中,需要加强军地协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关于加强地震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的工作建议

关于加强地震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的工作建议

关于加强地震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的工作建议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指挥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

只有建立高效可靠的指挥体系,才能在地震发生时快速、有序地进行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就加强地震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多级指挥体系在地震应急救援中,指挥体系的建设需要分为多个级别。

首先,应建立中央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的救援工作,并制定应急救援的总体策略。

其次,各个地方政府应设立地方指挥部,负责指挥本地区的应急救援行动,并及时向中央指挥部汇报情况和需求。

同时,要设立基层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和具体救援行动的组织。

多级指挥体系的建立能够保证信息的流通畅通,并有效地协调各级指挥部的行动。

二、加强指挥系统建设为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的指挥效率,需要加强指挥系统的建设。

首先,要完善通信设备和信息系统,确保各级指挥部之间的通信畅通。

其次,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地震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时时更新。

同时,建立指挥系统的培训与演练机制,确保指挥人员熟悉操作流程,并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

通过加强指挥系统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指挥救援行动,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

三、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地震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人才选拔机制,选拔具有丰富地震救援经验和指挥能力的专业人才。

其次,要注重培养指挥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应急救援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专业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配备相关的装备和器材。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能够提高整个指挥体系的应对能力,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地震是全球性的自然灾害,各国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地震灾害。

首先,可以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专家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地震应急救援的最佳实践和技术创新。

其次,可以参与多边合作机制,在国际组织或国际会议上分享和交流经验,学习其他国家的救援经验和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0-06-15 09:23:00 中国应急管理下一页第 1 2 页执行国家赋予应对突发事件的任务是我军新时期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军队与各级政府深入探索建立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勇于承担并积极完成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化发展成果。

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仍存在不少改进之处,有待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是军地协调待沟通。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各级政府均己由军地有关负责人组成的应急指挥机构,主要担负信息共享、协调组织应对和联合出动三个层面的职能。

但因其法律职责仅局限于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在协调联动时往往受部队动用权限、与军队系统沟通以及信息共享机制、内容和手段等方面影响,难以充分发挥军队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是相关制度待完善。

目前,军队应对突发事件主要依据《国防动员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关于建立健全军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的意见》等法律条例,但随着部队职能任务的拓展,用兵频度越来越高,涉法越来越强,政治影响越来越大,上述法律法规对军队参加突发事件处置的原则、目标、任务、人员以及训练等,宏观上规范多,可操作性规定少,甚至很多方面没有法律定位和无法可依。

三是应急体系有待加强。

从当前情况看,军地联动应急指挥保障体系距实践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军地情况通报、联席会议、需求对接、应急预警等长效机制尚未全面建立,各系统各要素建设相对独立,还没有完全通过体系合成和信息融合连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且地方对军队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相关保障没有作出明确具体规定,各种保障能力较弱。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围绕军民融合式发展主线,按照“平时能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急时能够应对抢险救灾和维稳处突、战时能够有效支撑不同作战样式军事行动”要求,整合军地应急资源,统筹军地力量运用,进一步加强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建设,为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发挥应有作用。

一、进一步加强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机构建设,确保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应急指挥机构建设只有实现“统一、顺畅、高效”的要求,才能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时实施高度集中统一的指挥,才能保证各类应急行动、各种作战力量的高
度协调一致,才能充分发挥出党政军警民整体作战威力。

一是科学定位基本职能。

加强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机构建设,必须廓清概念、理清思路,形成对其基本职能科学定位。

要进一步加快实现政府应急机制与军队指挥机制的有机融合,全面完善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机构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军警民联动的指挥中枢,统筹指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整体行动,能够实现对处突行为的组织计划、任务区分、兵力部署、时间选择、行动协调、命令下达以及监督执行等过程的有效控制。

二是合理确定组织编成。

合理的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机构组织编成,是其发挥基本职能、确保指挥效能的基石。

目前,可采用动态扩展式机构。

即以同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为主体,军队应急处突指挥机构为支柱,抽调专门人员建立联合分布式日常工作机构,必要时还可建立维稳、抢险、保交等专项指挥组。

这样,既能充分发挥现有军地指挥成员机构的行政和组织资源优势,又能有效解决各类力量指挥微观主体不明、职能交错的实际问题。

二、进一步探索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控制方式,确保科学合理高效运行处置突发事件涉及党政军警民力量多,行动空间、时间跨度大,阶段转换频繁。

在指挥上必须紧紧围绕工作重心,以利于驾驭局势和保持主动为基点,充分发挥军地各自优长和整体功能,加强对应急行动的控制协调。

首先,明确直接控制对象,区分兵力部署,实施统一指挥。

处置社会群体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以及自然事故灾害(难)时,军地联合行动面临着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任务繁重等问题,这就要求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机构必须对各种力量实施集中统一指挥,采取重要任务用重兵、险要之处用精兵、留足预备力量防意外的原则,做到因情用兵,量险用兵,才能保证各种力量紧紧围绕着一个目的、一个意图和一个重心展开,协调有序,以充分发挥联合行动的整体威力。

其次,尽量减少指挥环节,提高指挥效率,实施靠前指挥。

为便于及时、准确地判断、处置情况,确保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时,在指挥处置、组织协调和宣传鼓动方面能够始终保持“三个到一线”,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机构还应尽可能地对各行动单位实施靠前指挥。

即定点指挥与机动指挥相结合,划分区域指挥与全面协调控制相结合,军地之间的横向指挥以及各应急单位之间的纵向指挥相结合,使指挥触角延伸至全空间、时间,消除指挥死角,畅通指挥渠道。

再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加强宏观控制,实施协调指挥。

军地联合行动突出的特点是参与力量的多元化
,组织成分的复杂化,使指挥员难以实施全面高度集中统一指挥。

因此,在对整个行动实施宏观控制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党政军警民不同特点和控制的特殊要求,以统一行动意图和行动目标为前提,主动协调各场所、任务方向和参与力量之间的关系,重点控制联合行动的起止时间,各参与力量的活动范围、行动节奏和力度,使各指挥对象之间协调一致,形成最大合力,提高整体作战效能。

三、进一步完善军地应急联动指挥保障体系,确保军民融合指挥顺畅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需立足国情军情民情,综合考虑军地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做到整体运筹、军地兼顾、联合应对,真正形成联合指挥、联合行动、联合保障的良好格局。

一是加强指挥平台建设。

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充分利用改革开放成果,按照集中统一、自上而下、分级分类、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要求,依托国家(地方)应急系统、军队作战(战各)系统和国防后备力量动员系统,建立军地兼容、平战结合、互通互用的联动指挥控制平台,为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提供智能化保障,切实做到把握先机。

二是加强指挥机制衔接。

要健全联席会议、需求专报、信息共享、情报会商等制度,加强军地之间的协商、交流与协作。

要完善和规范应急联动指挥的程序、内容和方法,在指挥、协同、保障等方面实现有效链接。

要建立军地联合检查验收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明确素质标准,切实做到顺畅有序。

三是加强指挥协调训练。

要按照上下衔接、军地对接、配套实用的原则,搞好应急联动预案体系建设。

在此基础上,坚持强化联合行动的指挥协调训练和演习,通过联合演练,进一步理顺指挥关系,完善协同指挥,加强相互磨合,确保遇有紧急情况能够拉得出、用得上、联得通,切实做到急而不乱。

三是依责明确指挥关系。

只有明确指挥关系,才能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对无隶属关系的军地各部门、各系统行使指挥权。

为此,应确定军警民应急力量统一归属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机构,并立法明确动用部队和使用武器装备的权限。

其次,军警民三者互相之间是协调与支援、平行与并列关系。

在不同阶段可根据担负任务不同,适当予以调整。

再次,遇特殊情况和任务需要时,可确定行动主体,通过配属和加强,构成比较稳定的应急指挥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