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发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全面质量管理在现代企业的应用
文献综述题目:全面质量管理在现代企业的应用院部: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工业工程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日期:目录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述 (3)二、全面质量管理的支柱因素 (4)三、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7)四、我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8)五、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9)六、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现 (10)七、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 (15)八、参考文献 (17)全面质量管理在现代企业的应用摘要:现代企业要具有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的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质量管理体系、以顾客为中心、技术创新、持续改进、提升人员素质、弘扬企业文化。
对本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这将是立足于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重要性;企业;应用21世纪是质量大师朱兰先生预言的“质量世纪”,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以质取胜,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已成为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将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就曾指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全面质量管理”。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述全面质量管理定义:全面质量管理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的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的。
菲根堡姆把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这个定义强调了三个方面:第一,产品或服务要满足顾客要求,必须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作用,从而更全面地去解决质量问题。
第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了从市场调研、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作业),到销售、售后服务等全部有关过程。
要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不仅要搞好生产或作业过程的质量管理,还要搞好设计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
我国GMP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和展望文献综述
我国GMP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和展望⽂献综述我国GMP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和展望摘要:本⽂主要从我国GMP发展的现状出发,全⾯介绍了GMP的概念、意义、发展概况和发展现状,从⽽提出⼀些GMP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GMP;发展概况;发展现状;发展趋势1引⾔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品和药物不断的投⼊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品的安全问题也⽇益凸显出来,加之最近⼏年我国在药品⽣产过程中出现的⼏次重⼤事件更是催促GMP在我国的⼴泛推⾏。
GMP是为保障⾷品安全、质量⽽制定的贯穿⾷品⽣产全过程的⼀系列措施、⽅法和技术要求,主要内容是制定企业标准的⽣产过程、设定⽣产设备的良好标准、规定正确的⽣产知识和严格的操作规范以及完善质量控制和产品管理,⽤以防⽌出现质量低劣的产品,保证产品质量。
GMP 与“良好农业规范”、“良好⽣产规模”、“良好卫⽣规范”等共同形成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的基础。
2GMP简介2.1 GMP的概念GMP是英⽂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缩写,中⽂的意思是[良好作业规范],或是[优良制造标准],是⼀种特别注重制造过层中产品质量与卫⽣安全的⾃主性管理制度。
它是⼀套适⽤于制药、⾷品等⾏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员、设施设备、⽣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质量要求,形成⼀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环境,及时发现⽣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
2.2 GMP的性质是药品⽣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所执⾏的GMP必须是现⾏的(⼜称CGMP);GMP是对药品⽣产和质量管理过程的最低要求;GMP是原则和规定,不是具体⽅法和措施。
2.3 GMP实施的⽬的把影响药品质量的⼈为差错减少到最低程序;防⽌⼀切对药品污染现象的发⽣以保证药品质量;建⽴健全完善的⽣产质量管理体系。
2.4 GMP的基本要求①所有的⼯艺过程都⼀清⼆楚,根据经验进⾏有条不紊的检查,说明⽣产⼚有能⼒前后⼀致地⽣产符合质量要求的药品;②⽣产⼯艺的关键⼯序和⼯艺的重⼤变化都能得到验证;③具有必要的条件和设施,包括:资历合格并受过培训的⼈员,具有⾜够的⼚房和空间,合适的设备和维修设施,合格的物料、容器和标签,经批准的程序和指令,合适的贮存和运输设备;④相关设施应有适当的书⾯操作指南和程序,指南和程序要⽤清楚准确⽽不是模棱两可的语⾔写成;⑤操作⼈员经过培训,能正确地按程序操作⑥⽣产要有记录,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要符合预期要求,出现的任何重⼤偏差都应完整记录下来并进⾏调查;⑦有关⽣产和销售记录都应妥善保存,⽅便查阅,以便对每⼀批产品的历史都有案可查;⑧产品应妥善储存、销售,把影响产品质量的危险降到最低程序;⑨建⽴⼀套完整的体制,可从销售和供货渠道收回任何⼀批产品;⑩分析上市产品的⽤户投诉,调查质量缺陷原因,提出改进缺陷的措施和防⽌再⽣产缺陷的预防措施。
项目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文献综述一、建筑工程质量理管国内外现状欧洲是质量管理的发源地,也是世界现代质量管理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
从欧共体到欧盟,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中,质量管理及其发展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人们认识到,质量已成为全世界的任务,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使质量有了可比性,也使产品、过程、体系有了可比的质量。
企业不仅要提高产品质量,还要提高整体服务质量,才能提高其竞争力。
因此,欧洲企业不满足通过ISO9000标准认证,还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有更高要求的质量体系标准。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永恒的话题。
建筑工程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某一时期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众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作为建筑,它是一门艺术,代表某一民族的文化特征,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以及民族形象。
从这种意义上讲,工程质量与政治、经济、文化相联系,涉及多个学科。
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同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签发第9l号主席令公布《建筑法》,并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建筑法》第三条规定:“建筑活动应当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符合国家的建筑工程安全标准。
”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就是确保其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等各项特性的要求。
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建筑法》,2000年1月30口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发第27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发布并实施2000年1月10国务院第25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促使工程建设企业建立了完善企业的质量责任制,明确企业和各项目、建设、生产各环节的质量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严格按照建没程序、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建没合同约定履行质量保证职责,大大促进了我国工程质量的提高。
所谓质量管理,是指“制定和实施质量方针的全能”它包括质量方针、质量体系、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GMP文献综述
GMP文献综述摘要:“GMP”是国际上通用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缩写。
其英文名为“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MP是世界制药工业界一致公认的药品生产必须遵守的准则,始终确保产品的生产在质量标准控制下,确保产品安全有效,确保产品符合使用目的,确保产品符合产品规格和市场要求[1]。
在国际上,GMP 已成为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制度。
实施GMP,不仅仅通过最终产品的检验来证明达到质量要求,而且在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实施科学的全面管理和严密的监控来获得预期质量[2]。
关键词:GMP认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1前言对于药品这样的特殊商品而言, 产品质量是其最为重要指标,如果药品的质量出现问题,必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为了确保药品生产质量,我国正大力推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它是保证药品质量的法规, 所有制药企业都应该和必须遵照GMP 的规定进行实施。
同时,我国实施了GMP认证制度, 成立了中国药品认证委员会, 该委员会章程第六条规定由药品监督、管理、检验、生产、经营、科研和使用等部门的专家组成,代表国家实施GMP 认证。
所有制药企都必须通过GMP认证后才能取得药品生产资格,企业通过认证后在药品生产全过程必须按照GMP的要求进行实施并且定期接受药监部门的GMP复检。
2 什么是GMP认证GMP即“良好作业规范”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它是一种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生环境,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2]。
简要的说,GMP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包括食品安全卫生符合法规要求。
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食品质量管理文献综述工程114 31111420 王春月摘要:针对今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本文主要从食品质量管理的定义、现状原因、体系结构、对策及趋势展望等方面对食品质量管理进行了研究,将众多学者对食品质量管理的一些观点进行梳理,以期全面的认识食品质量管理。
同时也求得人们的广泛关注,实现真正的食品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者对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然而近些年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却不容乐观,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表现尤为突出。
“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塑化剂”等字眼铺天盖地而来,人们几乎达到了谈“食”色变的地步。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激起了全社会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对食品质量管理的重视。
从整个战略层面看,这一系列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威胁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更为严重的是它严重损害我国食品生产与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降低了我国食品的国际信誉,制约了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食品消费环境就必须进行食品质量管理。
一、相关概念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李正明(2003)认为,所有食品在正常摄取时必须确保安全,任何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东西,不能成为合法销售的食品。
因此不存在普通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谁比谁更安全的问题。
食品质量的定义,高新宇(2011)认为,食品是用来满足不同消费者,明确的或者隐含的食品的全部特性。
食品质量策划、食品质量控制、食品质量保证与改进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高新宇将这些活动统称为食品的质量管理。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第一、管理部门要及时预防食源性疾病的产生,从而保护公众健康;第二、通过杜绝有误导倾向的食品、不卫生的、甚至是有毒有害的食品进入大众人群,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第三、通过建立一个完全合乎国际标准规则的企业标准质量体系,来保持消费者对于企业所生产的食品安全的信心,从而进一步促进公司的发展。
质量管理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质量管理发展方向和趋势研究综述学生: XX指导老师:XXX摘要:搞好质量管理是提高企业形象和竞争力的关键一环,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就本文拟对质量管理的涵义、发展历程及动向进行论述。
同时,也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质量管理改进新趋势的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质量管理;发展历程;发展趋势;改进新趋势。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rendsStudent:XXTutor:XXAbstract: Do a good job in quality management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image and competitiveness of a enterprise. Based on amounts of former works in this field, this paper discuss some main issues about the meaning of quality management,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Meanwhile, the paper have a summary of the new trend of improvement from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suggestion of some future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Keywords Quality Management:;Development history;the new trend of improvement引言:飞利浦电器公司总裁蒂默宣称:质量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反映了质量与社会、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质量已成为了效率、完美、合理和进步的同义词,“生活质量”的提出把质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1]。
《航空公司服务质量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900字
航空公司服务质量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1 国外研究现状 (1)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评述 (3)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航空服务质量的研究较早,这方面的研究经过了起始、拓展、深化三个阶段。
其中,1979年至1989年是研究的阶段,学者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服务质量的概念以及相关理论框架。
比如Gronroos将服务质量划分为功能服务质量与技术服务质量两种,认为前者注重为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后者注重最终的服务结果,他还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初步构建了服务质量的体系与框架1。
Zeitum与Berv等人认为服务质量是客户对企业整体服务质量的评价,代表了客户对企业的态度,这种态度比不限于客户满意度。
Zeitum与Berv等人提出了服务质量五要素理论,认为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有有形性、安全性、响应性、可靠胜以及移情性五个维度,并对这5个维度进行了细分,细分气成17种三级指标。
PZB还提出了另一个服务质量评价方法SERVQUAL,并于1991年又提出了“零容忍区域”的概念,认为“能够接受的服务”与“理想的服务”的间隙存在一个容忍区域,在这一区域为顾客提供服务时,即使出现一点质量变化都不会对客户产生太大影响2。
在服务质量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不少学者将其利用到了民航运输领域,从而出现了很多关于民航服务质量研究成。
Tiernan S,Rhoades D和Jr B(2012)研究了欧美航空旅客对航空服务质量的感知问题,并在对比《美国航空消费者报告》、《AEA消费者报告》等数据的基础上,认为航空公司关键服务质量指标的实际感受情况比美国交通部、欧洲航空协会(AEA)等的官方数据要差3。
Kai-ChiehHu 和Man-Wei Hsiao(2016)利用Kano模型对航空服务质量风险进行了测评,认为风险雇员态度、旅客投诉应对能力、机上座椅舒适度、空中餐点以及航班准点1Gronroos.服务管理与营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2Parasuraman A , Zeithaml V A , Berry L L .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J]. Journal of Retailing, 1988, 64(1):12-40.3Tiernan S, Rhnades Ia L, Jr B W. Airline service quality[J]. Managing Service Quality, 2012,18(3):212-224.等属于高风险服务项目4。
管理学文献综述写作方法
如何写管理类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往某个方面深化的尝试,都具有承接性。
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
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对象,我们必须弄清:(一)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
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我们的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
目前,各大学的图书馆均购买了较为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的文献,省却了以往做研究非跑图书馆不可的麻烦。
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
(二)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是什么(what)、研究对象的表现方式和特征是什么(how)以及对于这些表现方式和特征有何解释(why);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
搞清楚(一)别人是否说过、(二)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三)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
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
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
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四)谁、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描述相关观点演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
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
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食品质量管理文献综述工程114 31111420 王春月摘要:针对今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本文主要从食品质量管理的定义、现状原因、体系结构、对策及趋势展望等方面对食品质量管理进行了研究,将众多学者对食品质量管理的一些观点进行梳理,以期全面的认识食品质量管理。
同时也求得人们的广泛关注,实现真正的食品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者对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然而近些年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却不容乐观,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表现尤为突出。
“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塑化剂”等字眼铺天盖地而来,人们几乎达到了谈“食”色变的地步。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激起了全社会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对食品质量管理的重视。
从整个战略层面看,这一系列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威胁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更为严重的是它严重损害我国食品生产与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降低了我国食品的国际信誉,制约了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食品消费环境就必须进行食品质量管理。
一、相关概念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李正明(2003)认为,所有食品在正常摄取时必须确保安全,任何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东西,不能成为合法销售的食品。
因此不存在普通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谁比谁更安全的问题。
食品质量的定义,高新宇(2011)认为,食品是用来满足不同消费者,明确的或者隐含的食品的全部特性。
食品质量策划、食品质量控制、食品质量保证与改进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高新宇将这些活动统称为食品的质量管理。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第一、管理部门要及时预防食源性疾病的产生,从而保护公众健康;第二、通过杜绝有误导倾向的食品、不卫生的、甚至是有毒有害的食品进入大众人群,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第三、通过建立一个完全合乎国际标准规则的企业标准质量体系,来保持消费者对于企业所生产的食品安全的信心,从而进一步促进公司的发展。
我国服务质量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效果和水平,以下措施是重点:
一是加强医生培训。通过定期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生的业务素质和服务 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二是建立质量考核制度。将医疗服 务质量与医生的绩效挂钩,通过奖惩机制激励医生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
展望未来,医疗质量管理将与信息技术实现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和 精准度。同时,随着国际合作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将走向国际化,形成共同 认可的质量管理标准和体系。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的原理是:将质量管理体系贯穿于产品设计、生产、品 控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通过不断改进流程、减少波动、降低缺陷率,从而实 现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运作。其流程包括: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 (DMAIC)五个阶段,以及一个针对新项目或新流程的六西格玛设计(DFSS) 阶段。
应用场景
一、我国服务质量管理研究的现 状
近年来,我国在服务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首先,我国的服务质量 管理体系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政府和企业界均认识到了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并 积极推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例如,我国已发布了一系列服务质量标准, 包括ISO 9001、ISO等,为服务业提供了明确的服务质量要求和指南。
3、推进服务质量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服务质量与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 理、企业文化等多个领域密切相关。因此,我国应加强服务质量与其它学科的 交叉研究,从多角度深入探讨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
4、强化服务质量的国际化合作与交流。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质量管理研 究,与国际同行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服务质量管理理 论和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消化和吸收,不断提升我国的服务质量水 平。
质量文化文献综述
企业质量文化文献综述一、质量文化的兴起质量文化一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的一种新兴的管理理论——企业文化之后被广泛提出的。
然而质量文化一直与质量管理密切相关。
蒋家东(1999)认为随着质量管理关注的重点从组织生产活动的具体成果逐步转移到各类组织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上,质量管理思想也将超越其高级化、多样化和综合化阶段而演变成为质量文化。
沈陈涛、洪涛(2009)认为质量文化是伴随着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形成而逐渐出现的。
在全面质量管理产生过程中追求卓越质量本身成为一种理念和企业文化,并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
使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是一种生产活动,而且深入到上层建筑,成为一种文化活动时,质量文化也就逐渐形成了。
徐从报(2004)认为如果不能将企业的硬管理和软管理有机结合,那么再好的质量改进工具(TQM,SPC,6σ,ISO)都不能取得应有的绩效。
所以注重企业的质量文化建设和创新,是推动质量管理深入发展的必然选择。
凌定成,陈俊芳(2004)认为多种因素促使了质量文化的兴起:①企业文化研究的兴起与发展;②社会、企业和个人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视;③质量管理的困境和文化上的突破。
总的来说,学者对质量文化的兴起认识的角度不尽相同,有的从发展阶段的角度认为质量文化石质量管理的高级阶段;有的认为质量文化是伴随着全面质量管理模式逐渐出现的;而有的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认为质量文化是为了解决现阶段质量管理问题而产生的。
但基本上都是将质量文化与质量管理放在一起考虑。
二、质量文化和企业质量文化定义蒋家东(1999)认为质量文化的涵义是指以近、现代以来的工业化进程为基础,以特定的民族文化为背景,群体或民族在质量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物质基础、技术知识、管理思想、行为模式、法律制度与道德规范等因素及其总和。
质量文化是指一种组织文化,试图要质量的永续改进,并且以两个不同因素为特征,一方面:一种文化/心理因素,如共同价值观、信念、期望以及对品质的承诺;另一方面,一种与流程相关的结构/管理要素,如提高质量、目的在协调个人努力的流程。
项目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项目质量管理文献综述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项目的计划、监控和控制,以确保项目的交付符合质量要求。
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是确保项目的目标和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减少风险和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本文将从项目质量管理的定义、原则和工具等方面进行综述。
在项目质量管理的定义方面,Harrison和 Lock (2004)将项目质量定义为项目团队应关注的问题,即项目交付的质量是否能够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确保所交付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和期望。
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可交付物的质量,减少风险和成本,同时增加客户满意度。
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质量目标的设定、质量管理计划的制定、质量控制的实施和质量改进的持续追踪。
质量目标的设定是项目质量管理的起点,它需要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期望、项目的特点和约束条件等。
质量管理计划的制定是根据质量目标来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策略和方法。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质量测量、质量评估和质量问题解决。
质量改进是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它需要根据质量评估结果进行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项目质量管理的工具主要包括质量测量指标、质量控制图和质量管理软件等。
质量测量指标是用来度量项目交付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的指标,它可以从质量目标的角度进行考虑。
质量控制图是用来监控项目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的图表,它可以帮助项目团队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质量管理软件是用来辅助项目团队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工具,它提供了质量测量、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功能。
综上所述,项目质量管理是确保项目交付的质量能够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的一系列活动。
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则包括质量目标的设定、质量管理计划的制定、质量控制的实施和质量改进的持续追踪。
项目质量管理的工具主要包括质量测量指标、质量控制图和质量管理软件等。
通过项目质量管理,可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可交付物的质量,减少风险和成本,同时增加客户满意度。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200字》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对质量管理的研究,并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形成了很多相关的理论。
1911年,Taylor F W在科学管理理论中提出将质量检查从制造和加工中分离出来。
虽然Taylor F W后来提出的质量检查不能在制造过程中起到管理和预防的作用,但是相关研究仍为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1]。
于是在1924年一些统计学家意识到预防缺陷的重要性,Shewhart提出的过程控制理论等数理统计开始在质量管理中被广泛应用。
贝尔实验室首先使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处理质量管理难题,利用抽样检验理论开展试验。
20世纪40年代,基于数理统计理论的统计质量管理被社会逐渐接受,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也有不足,对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依赖性过高,导致质量控制不仅会被误解为“一种统计方法”,还会被误解为“统计学家的工作”,有一种距离感。
与此同时,检验、制造部门对质量管理的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导致其他部门的人员工作态度消极,也限制了其适用与晋升[2]。
随着20世纪50年代以后火箭、航天器等大型复杂产品的研发应用,人们对产品安全性、经济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质量问题也成为了焦点。
对于复杂的产品和项目,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调查,要把“系统工程”的概念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整个过程、整个企业及所有员工实施管理。
从1970年开始,随着行为科学理论被提出,开始由统计质量管理阶段转变到综合的质量管理阶段。
Feigenbaum最初提出了“综合质量管理”的概念,所有人员应将质量功能的实施当作自己的责任,并提出了“高质量”的概念[3]。
同样,1940年,Deming W E认为品质管理的有效性需要高层管理人员的决定和参与以及团队精神。
通过提高质量意识的教育和质量技术培训,持续改善所有级别员工意识和技能,以便理解和分析进度基准的质量成本。
综合质量管理的概念逐渐被全社会所认可,并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和提升[4]。
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质量管理文献综述摘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 后,中国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质量将成为我国广大企业抓住机遇、迎接严峻挑战的关键。
要拓展海外市场,必须靠有竞争力的质量;要保护国内的市场,不再有高关税和政府的过渡保护,也要靠质量的较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有了更大发展。
本文综合了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并简要评价,提出看法,以便为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质量管理、管理改进21 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迅猛发展,竞争日益加剧。
在“数量”问题已解决的今天,人们将越来越追求和依赖于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质量的领域不断拓宽,生活的质量、环境的质量、文化的质量、经济增长的质量更加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质量已成为竞争的焦点,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影响到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民族的形象。
质量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
一、质量管理理论的回顾(一)、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20 世纪20-30 年代)生产力迅猛发展,生产过程分工细化、日益复杂,许多美国企业按照泰勒的管理模式,纷纷设立检验部门,使检验与生产分离开来,其最大特点为“事后把关”。
(2)统计质量阶段(20 世纪40-50 年代)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工程师休哈特就提出“控制与预防缺陷” 的概念。
主要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预防产生废品并检验产品质量,在方式上由专业质量控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承担。
但这种方法只是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而不能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 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将企业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二)、质量管理的理论流派1、事后检验20世纪,美国工程师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1911 年泰勒出版了专《科学管理原理》,创立了“泰勒制度”,强调科学分工,故产品检验由以往的自产、自检改为产、检分离,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
项目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项目质量管理文献综述项目质量管理是保障项目实施成功的关键,实际项目实施中合理的质量管理可以避免许多风险,最终收到更好的效果。
本文综述了一些经典的项目质量管理的文献,对于项目实施者具有参考意义。
1. The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BOK)PMBOK是全球最为流行的项目管理标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项目质量管理指导方针。
其中,与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的章节包括:- 质量管理计划:文档化项目质量管理的方法、团队及资源。
- 质量保证:确保项目所作的工作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需求的过程。
- 质量控制:通过执行质量控制的活动来监测项目质量,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的水平。
2.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9001是国际质量管理系统的全球标准。
该标准为项目质量管理提供了一个广泛而有效的框架,其中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划和管理- 客户满意度的测量- 过程审核和监督- 总体质量管理的认证和审核过程- 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3. Six SigmaSix Sigma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旨在消除产品和服务中的缺陷,并最大化满足客户需求。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目标- 测量和分析过程变异- 改进和执行控制计划4. TQM(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一个涵盖整个组织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其目标是不断改进整个组织的质量水平。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改进组织文化- 建立统一的质量目标- 通过过程改进提高质量- 建立完善的质量测量系统5. LEAN生产LEAN生产是一种基于最小浪费原则的生产管理方法,其目标是最大化价值,最小化浪费。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定义价值- 识别价值链上的浪费- 删除浪费- 通过不断改进增加价值综上所述,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实施成功的重要保障。
通过参考经典的项目质量管理方法,项目实施者可以制定出有效的质量管理计划,保证项目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管理的发展历程文件综述摘要:当今世界,经济活动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
国际市场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提高。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求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
这就导致了各国的市场日益对外开放,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全球性的竞争更趋激烈。
现实环境揭示了一个简单的真理:质量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构成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质内容。
为了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人类对质量管理科学的研究和人类的质量管理活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并随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由于人类质量观念的不断更新,也导致了质量管理新的发展。
关键词:质量;质量管理;发展过程;质量管理新的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management document reviewName:chenwenjuanAbstract:With the growing trend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ctivities,there is an obvious effect in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on the contempory days.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the world economic system an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all countries.This leads to the markets of all countries increasingly opening up 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expanding global competition more fierce.Realistic environment reveals a simple truth that quality has become a focal market competition, the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decision as a commodity to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pass is constitute the substance of social material wealth and spiritual wealth.the human science research o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management of human activities has experienced a long development process in order to guarante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oods, And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 continued to deepen.also led to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new development due to the quality of human concept of constantly updated.Key words:Quality; Quality managemen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New developments in quality management前言: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定义质量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在“传统”质量观念中,质量一词主要是指产品质量,质量管理也主要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产成品、半成品等进行检验,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而现代质量观念认为质量是指全面质量,其含义首先表现在: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整体的概念,即企业必须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来认识和对待质量。
企业的产成品质量、半成品和零部件质量、原材料质量、工艺工序质量、工作和服务质量等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质量管理应该是整个企业全体人员的总体行为。
1 质量管理发展历程1.1 工业革命以前的产品质量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早期的集市上,人们相互交换产品(主要为天然产品和天然材料的制成品)。
产品制造者直接面对顾客,产品的质量由人的感官来判定。
接着又村庄逐渐发展为商品交换。
买卖双方不再直接接触了,而是通过商人来进行交换和交易。
在村庄、集市上通行的确认质量的方法便行不通了。
于是就产生了质量担保,从口头行式的质量担保逐渐演变成质量担保书。
商业的发展要使彼此相隔遥远的连锁性厂商和经销商之间能够有效地沟通。
新的发明又产生了,这就是质量规范及产品规格。
这样有关质量的信息能够在买卖双方间直接沟通。
无论距离多么遥远,产品结构多么复杂,紧接着,简易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测量手段也相继产生,就是在手工业时期的原始质量管理。
由于这时期的质量主要靠手工操作者本人依据自己的手艺和经验把关,因而又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18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其产物就是工厂,由于工厂具有工业者和小作坊无可比拟的优势,导致手工作坊的解体和工厂体制的形成。
在工厂进行的大批量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如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工装和测量的精度等。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催促着质量管理科学的诞生,因此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是在20世纪的事情。
1.2 工业革命后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到今天已经进了第五个阶段。
1.2.1.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到30年代质量检验阶段:以质量检验把关为主,是从半成品或者产中间挑出废品和次品,是一种事后把关式的管理,它依靠的是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责任心。
1.2.2.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之间是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适应生产力大发展的要求,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从而采取处理措施,把质量检验发展到由事后把关变成事前控制。
1.2.3.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进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阶段,开始叫TQC,后来发展到TQM。
最主要特点是:抓质量不仅仅是抓生产制造的质量,更是从源头抓起,贯穿于从设计开始一直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要动员全体员工、全体人员来参与这项活动,要以顾客为关注的中心来开展活动。
因此全面质量管理意味着是全攻全守型的阶段。
1.2.4.第四个阶段也是20世纪60年代还是质量保证阶段。
就是我们所说的QA,以军工企业为代表,它把企业一切应该做的事情订立成质量手册,通过程序文件以及一系列的质量表格文件来控制,它的观点是想到的就要写到,写到的就要做到。
用严密的程序手册来保证过程的进行。
一直延续到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ISO900族系列标准。
1.2.5.第五个阶段是21世纪以后零缺陷的质量管理,进入质量哲学时代,这是以美国克劳斯比为代表的。
他主张抓质量,主要是抓住根本,就是人。
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使质量获得进步。
它的目标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而且把每次做对作为奋斗方向。
回顾质量管理经营的五个阶段,可以看到,我们的企业、国家现在处于一个混合阶段。
有很多企业在申报ISO900系列标准,有的在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手法和办法,但是另外一方面却又检验、把关都没有到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是夹生饭,是混合性的管理。
2 现代质量管理具有以下发展趋势质量要求, 将更多的由用户或顾客提出。
企业只有努力增加对用户的了解, 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质量的要求。
在企业竞争中谁最了解用户, 谁就将赢得市场主动权。
质量管理的发展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质量管理方法、手段, 也将随之提高。
由于计算机对质量数据进行快速传递的结果使质量管理学科对数据的理解认识, 将有新的突破。
企业形成一个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
“质量文化”是指人民在一定1环境条件下做事的方式、方法。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企业多数成员的价值观和信念是围绕提高质量而确立的, 企业建立了良好的质量文化就能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持久力。
质量文化从不同角度阐述和挖掘了全面质量管理与整个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良好的质量文化将迅速推动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的深人与发展。
2.1.全面质量和质量管理的社会化趋势由于质量是联结商品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的纽带,而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顾客”,都关心质量问题,因此,质量进入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是商品经济发展和消费者追求“完美”商品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质量进入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将促进质量管理的社会化。
传统质量管理和初期的全面质量管理主要立足于企业,虽然早期的全面质量管理已强调全员参与管理,但仍局限在企业内部。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质量管理问题已从企业内部向社会扩展。
其主要原因是:2.1.1.企业的产品质量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日趋严重。
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的不断加强,使愈来愈多的企业感觉到,他们的产品质量受社会众多因素的影响。
能源供应、原材料质量、配套件质量、商业企业的经营活动、贮存、运输、社会立法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
因此,生产企业在加强质量管理的同时,也希望社会其它部门都来关心质量问题,这就促使质量问题的进一步社会化。
2.1.2.质量问题造成的资源损失日益为社会所关注。
物质产品都存在着能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问题。
如,落后的小生产的开采方法,不但不能保证黄金产品的质量,而且造成金矿资源的极大流失;设备、工艺落后的小型钢厂能源消耗多、产品质量低。
由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如果不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将会使自然资源短缺状况更为严重。
2.1.3.人类社会越来越重视因质量问题引起的环境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的环境意识逐渐加强,对引起环境污染的质量问题十分敏感。
商品生产和商品的质量缺陷都可造成环境污染。
如,生产中的三废污染,机动车燃烧性能不好造成的尾气污染,质量不合格的彩电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食品的卫生性差引起的污染等。
因为环境保护是整个人类的共同事业,所以,引起环境污染的质量问题必然被人类社会所重视。
2.1.4.顾客日益群体化。
消费者在长期和商品打交道的过程中,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逐渐联合起来,并寻找法律的武器来解决有关质量问题。
各种类型的消费者协会、用户协会使单个顾客转变为社会群体用户,这就导致企业的商品和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面对社会,并经受社会集团的评价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