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讲义
初中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初中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讲义及答案)附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已知 AB ∥CD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1=∠2B .∠2=∠3C .∠1=∠4D .∠3=∠4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相等; ③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④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如图,∠1的同位角是( )A .∠2B .∠3C .∠4D .∠54.如图,有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2=44°,那么∠1的度数是( )A .14°B .15°C .16°D .17°5.如图,直线12//,,140l l αβ∠=∠∠=︒,则2∠等于( )A .140︒B .130︒C .120︒D .110︒ 6.如图,在ABC 中,//EF BC ,ED 平分BEF ∠,且70∠︒=DEF ,则B 的度数为( )A .70°B .60°C .50°D .40°7.如图,//,AD BC D ABC ∠=∠,点E 是边DC 上一点,连接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H ,点F 是边AB 上一点,使得FBE FEB ∠=∠,作FEH ∠的角平分线EG 交BH 于点G ,若100DEH ︒∠=,则BEG ∠的度数是( )A .30︒B .40︒C .50︒D .60︒8.已知两个角的两边两两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A .相等B .互补C .相等或互补D .相等且互补9.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A .②③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④ 10.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条件是( ) A .垂直B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C .同一条直线D .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二、填空题11.如图,//AB CD ,BD 平分ABC ∠,:4:1C DBA ∠∠=,则CDB ∠=______.12.如图,AB ∥CD,BF 平分∠ABE,DF 平分∠CDE,∠BFD=35°,那么∠BED 的度数为_______.13.如图,已知AB∥CD,∠EAF =14∠EAB,∠ECF=14∠ECD ,则∠AFC与∠AEC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如图①:MA1∥NA2,图②:MA11NA3,图③:MA1∥NA4,图④:MA1∥NA5,……,则第n个图中的∠A1+∠A2+∠A3+…+∠A n+1______.(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15.如图,AB∥CD,点P为CD上一点,∠EBA、∠EPC的角平分线于点F,已知∠F=40°,则∠E=_____度.16.如图,a∥b,∠2=∠3,∠1=40°,则∠4的度数是______度.17.如图,直线a∥b∥c,直角∠BAC的顶点A在直线b上,两边分别与直线a,c相交于点B,C,则∠1+∠2的度数是___________.18.如图,AD 平分,34BDF ∠∠=∠,若150,2130∠=︒∠=︒,则CBD ∠=________︒.19.如图,AC ∥BD,AE 平分∠BAC 交BD 于点E,若∠1=62°,则∠2=______.20.观察下列图形:已知a b ,在第一个图中,可得∠1+∠2=180°,则按照以上规律:112n P P ∠+∠+∠++∠=…_________度.三、解答题21.已知直线//EF MN ,点,A B 分别为EF , MN 上的点.(1)如图1,若120FAC ACB ∠=∠=︒,12CAD FAC ∠=∠, 12CBD CBN ∠=∠,求CBN ∠与ADB ∠的度数;(2)如图2,若120FAC ACB ∠=∠=︒,13CAD FAC ∠=∠, 13CBD CBN ∠=∠,则ADB =∠_________︒; (3)若把(2)中“120FAC ACB ∠=∠=︒,13CAD FAC ∠=∠, 13CBD CBN ∠=∠”改为“FAC ACB m ∠=∠=︒,1CAD FAC n ∠=∠, 1CBD CBN n∠=∠”,则ADB =∠_________︒.(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22.如图1,D 是△ABC 延长线上的一点,CE //AB . (1)求证:∠ACD =∠A+∠B ;(2)如图2,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交CE 于点H ,CF 平分∠ECD ,FA 平分∠HAD ,若∠BAD =70°,求∠F 的度数.(3)如图3,AH //BD ,G 为CD 上一点,Q 为AC 上一点,GR 平分∠QGD 交AH 于R ,QN 平分∠AQG 交AH 于N ,QM //GR ,猜想∠MQN 与∠ACB 的关系,说明理由.23.如图①,已知AB ∥CD ,一条直线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EFB =∠B ,FH ⊥FB ,点Q 在BF 上,连接QH .(1)已知∠EFD =70°,求∠B 的度数;(2)求证: FH 平分∠GFD .(3)在(1)的条件下,若∠FQH =30°,将△FHQ 绕着点F 顺时针旋转,如图②,若当边FH 转至线段EF 上时停止转动,记旋转角为α,请直接写出当α为多少度时,QH 与△EBF 的某一边平行?24.如图1,AB ∥CD ,点E 在AB 上,点G 在CD 上,点 F 在直线 AB ,CD 之间,连接EF ,FG ,EF 垂直于 FG ,∠FGD =125°.(1)求出∠BEF 的度数;(2)如图 2,延长FE 到H ,点M 在FH 的上方,连接MH ,Q 为直线 AB 上一点,且在直线 MH 的右侧, 连接 MQ ,若∠EHM=∠M +90°,求∠MQA 的度数;(3)如图 3,S 为 NB 上一点,T 为 GD 上一点,作直线 ST ,延长 GF 交 AB 于点 N ,P 为直线 ST 上一动点,请直接写出∠PGN ,∠SNP 和∠GPN 的数量关系 .(题中所有角都是大于 0°小于 180°的角)25.如图,已知C 为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AB ,ED 之间一点,ABC ∠和CDE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F ,180FDC ABC ∠+∠=︒.(1)求证://AD BC ;(2)连结CF ,当//CF AB ,且32CFB DCF ∠=∠时,求BCD ∠的度数;(3)若DCF CFB ∠=∠时,将线段BC 沿直线AB 方向平移,记平移后的线段为PQ (B ,C 分别对应P ,Q ,当20PQD QDC ∠-∠=︒时,请直接写出DQP ∠的度数______.26.如图,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4,﹣1)、B (﹣2,1),将线段AB 平移至线段CD ,使点A 的对应点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D 在第一象限. (1)若点C 的坐标(k ,0),求点D 的坐标(用含k 的式子表示);(2)连接BD 、BC ,若三角形BCD 的面积为5,求k 的值;(3)如图2,分别作∠ABC 和∠ADC 的平分线,它们交于点P ,请写出∠A 、和∠P 和∠BCD 之间的一个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AB∥CD,∴∠1=∠4,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D解析:D【解析】分析:等腰三角形中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及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两腰上的角平分线、中线及高都相等.详解: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正确;②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相等;正确;③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正确;④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命题与定理的概念,能够熟练掌握.3.D解析:D【分析】根据同位角定义可得答案.【详解】解:解: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或说a,b相交c),在截线c的同旁,被截两直线a,b的同一侧的角,我们把这样的两个角称为同位角,根据定义,结合图形,∠1的同位角是∠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同位角的定义,解题关键是熟练理解同位角的定义,本题属于基础题型.4.C解析:C【分析】依据∠ABC=60°,∠2=44°,即可得到∠EBC=16°,再根据BE∥CD,即可得出∠1=∠EBC=16°.【详解】如图,∵∠ABC=60°,∠2=44°,∴∠EBC=16°,∵BE∥CD,∴∠1=∠EBC=16°,故选C.【点睛】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5.A解析:A【分析】作出如下图所示的辅助线,然后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所示,作直线m∥n∥l1∥l2,此时有∠3=∠1=40°,∠6=180°-∠2,∠4=∠5,又∠α=∠3+∠4,∠β=∠5+∠6=∠5+(180°-∠2),且∠α=∠β,∴∠3+∠4=∠5+(180°-∠2),由于∠4=∠5,∴∠3=180°-∠2,代入数据:40°=180°-∠2,∴∠2=14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熟记性质并作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6.D解析:D【分析】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EF=14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B 的度数即可.【详解】∵ED 平分BEF ∠,且70∠︒=DEF ,∴70DEB ∠=︒∴270140BEF ︒=∠=⨯︒∵//EF BC∴180B BEF ∠+∠=︒∴180********B BEF ∠=︒-∠=︒-︒=︒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相关性质的运用7.B解析:B【分析】AD ∥BC ,∠D=∠ABC ,则AB ∥CD ,则∠AEF=180°-∠AED-∠BEG=180°-2β,在△AEF 中,100°+2α+180°-2β=180°,故β-α=40°,即可求解.【详解】解:设FBE=∠FEB=α,则∠AFE=2α,∠FEH的角平分线为EG,设∠GEH=∠GEF=β,∵AD∥BC,∴∠ABC+∠BAD=180°,而∠D=∠ABC,∴∠D+∠BAD=180°,∴AB∥CD,∠DEH=100°,则∠CEH=∠FAE=80°,∠AEF=180°-∠FEG-∠BEG=180°-2β,在△AEF中,在△AEF中,80°+2α+180-2β=180°故β-α=40°,而∠BEG=∠FEG-∠FEB=β-α=40°,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落脚于△AEF内角和为180°,即100°+2α+180°-2β=180°,题目难度较大.8.C解析:C【解析】分类讨论:两个角的两边方向是否相同.若相同,则相等;否则互补.故选C. 9.C解析:C【分析】根据同位角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得答案.【详解】图①中的∠1与∠2是同位角,图②中的∠1与∠2是同位角,图③中的∠1与∠2不是同位角,图④中的∠1与∠2是同位角,所以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图①②④中的∠1和∠2是同位角.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同位角的定义,属于基础概念题型,熟知概念是关键.10.D解析:D【分析】命题有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部分,结论是由条件得出的推论.【详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结论是“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的理解,解题的关键在于利用直线垂直的定义进行判断.二、填空题11.30°【分析】先由AB//CD 得到∠CDB=∠ABD,∠C+∠ABC=180︒,设出∠ABD=x°,依据“平分,”列出方程,求出∠ABD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AB//CD∴∠ABD=x°解析:30°【分析】先由AB//CD 得到∠CDB=∠ABD ,∠C+∠ABC=180︒,设出∠ABD=x°,依据“BD 平分ABC ∠,:4:1C DBA ∠∠=”列出方程,求出∠ABD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AB//CD∴∠ABD=x°,∠ABD ,∠C+∠ABC=180︒,BD 平分ABC ∠,∴∠ABD=∠CBD∵:4:1C DBA ∠∠=,∴4C DBA ∠=∠设∠ABD=x°,则∠CBD=x°,∠C=4x°,∴2x°+4x°=180°,解得,x=30∴∠ABD=30°,∴∠CDB=30°,故答案为:3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D=30°是解此题的关键. 12.70°【分析】此题要构造辅助线:过点E ,F 分别作EG∥AB,FH∥AB.然后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导.【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E,F分别作EG∥AB,FH∥AB.∵EG∥AB,FH∥A解析:70°【分析】此题要构造辅助线:过点E,F分别作EG∥AB,FH∥AB.然后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导.【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E,F分别作EG∥AB,FH∥AB.∵EG∥AB,FH∥AB,∴∠5=∠ABE,∠3=∠1,又∵AB∥CD,∴EG∥CD,FH∥CD,∴∠6=∠CDE,∠4=∠2,∴∠1+∠2=∠3+∠4=∠BFD=35°.∵BF平分∠ABE,DF平分∠CDE,∴∠ABE=2∠1,∠CDE=2∠2,∴∠BED=∠5+∠6=2∠1+2∠2=2(∠1+∠2)=2×35°=70°.故答案为7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根据题中的条件作出辅助线EG∥AB,FH∥AB,再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3.4∠AFC=3∠AEC【解析】【分析】连接AC,设∠EAF=x°,∠ECF=y°,∠EAB=4x°,∠ECD=4y°,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BAC+∠ACD=180°,求出∠CAE+∠ACE=18解析:4∠AFC=3∠AEC【解析】【分析】连接AC,设∠EAF=x°,∠ECF=y°,∠EAB=4x°,∠ECD=4y°,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BAC+∠ACD=180°,求出∠CAE+∠ACE=180°-(4x°+4y°),求出∠AEC=4(x°+y°),∠AFC═3(x°+y°),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连接AC,设∠EAF=x°,∠ECF=y°,∠EAB=4x°,∠ECD=4y°,∵AB∥CD,∴∠BAC+∠ACD=180°,∴∠CAE+4x°+∠ACE+4y°=180°,∴∠CAE+∠ACE=180°-(4x°+4y°),∠FAC+∠FCA=180°-(3x°+3y°),∴∠AEC=180°-(∠CAE+∠ACE)=180°-[180°-(4x°+4y°)]=4x°+4y°=4(x°+y°),∠AFC=180°-(∠FAC+∠FCA)=180°-[180°-(3x°+3y°)]=3x°+3y°=3(x°+y°),∴∠AFC=34∠AEC,即:4∠AFC=3∠AEC,故正确答案为:4∠AFC=3∠AE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注意: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4.【解析】分析:分别求出图①、图②、图③中,这些角的和,探究规律后,理由规律解决问题即可.详解:如图①中,∠A1+∠A2=180∘=1×180∘,如图②中,∠A1+∠A2+∠A3=360∘=2解析:n180︒【解析】分析:分别求出图①、图②、图③中,这些角的和,探究规律后,理由规律解决问题即可.详解:如图①中,∠A1+∠A2=180∘=1×180∘,如图②中,∠A1+∠A2+∠A3=360∘=2×180∘,如图③中,∠A1+∠A2+∠A3+∠A4=540∘=3×180∘,…,第n个图,∠A1+∠A2+∠A3+…+∠A n+1学会从=n180︒,故答案为180n︒.点睛:平行线的性质.【解析】【详解】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知∠FMA=∠CPE=∠F+∠1,∠ANE=∠E+2∠1=∠CPE=2∠FMA,即∠E=2∠F=2×40°=80°.故答案为80解析:80【解析】【详解】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知∠FMA=12∠CPE=∠F+∠1,∠ANE=∠E+2∠1=∠CPE=2∠FMA,即∠E=2∠F=2×40°=80°.故答案为80.16.40【解析】试题分析:如图,分别作a、b的平行线,然后根据a∥b,可得∠1=∠5,∠6=∠7,∠8=∠4,然后根据∠2=∠3,即∠5+∠6=∠7+∠8,然后由∠1=40°,可求得∠4=40°.解析:40【解析】试题分析:如图,分别作a、b的平行线,然后根据a∥b,可得∠1=∠5,∠6=∠7,∠8=∠4,然后根据∠2=∠3,即∠5+∠6=∠7+∠8,然后由∠1=40°,可求得∠4=40°.故答案为:40.17.270°【分析】根据题目条件可知∠1+∠3=∠2+∠4=180°,再结合∠BAC是直角即可得出结果.解:如图所示,∵a∥b,∴∠1+∠3=180°,则∠3=180°-∠1,∵解析:270°【分析】根据题目条件可知∠1+∠3=∠2+∠4=180°,再结合∠BAC是直角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如图所示,∵a∥b,∴∠1+∠3=180°,则∠3=180°-∠1,∵b∥c∴∠2+∠4=180°,则∠4=180°-∠2,∵∠BAC是直角,∴∠3+∠4=180°-∠1+180°-∠2,∴90°=360°-(∠1+∠2),∴∠1+∠2=270°.故答案为:27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8.65【分析】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等量代换可得∠CBD=∠EBC,可得结果.【详解】∵∠1=50°,∴∠DBE=180°-∠1=180°-50°=130°,∵∠2=130°,解析:65【分析】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等量代换可得∠CBD=∠EBC,可得结果.【详解】∴∠DBE=180°-∠1=180°-50°=130°,∵∠2=130°,∴∠DBE=∠2,∴AE∥CF,∴∠4=∠ADF,∵∠3=∠4,∴∠EBC=∠4,∴AD∥BC,∵AD平分∠BDF,∴∠ADB=∠ADF,∵AD∥BC,∴∠ADB=∠CBD,∴∠4=∠CBD,∴∠CBD=∠EBC=12∠DBE=12×130°=65°.故答案为:6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熟练掌握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121°【分析】由AC∥BD,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得∠B的度数;由邻补角的定义,求得∠BAC的度数;又由AE平分∠BAC交BD于点E,即可求得∠BAE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解析:121°【分析】由AC∥BD,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得∠B的度数;由邻补角的定义,求得∠BAC的度数;又由AE平分∠BAC交BD于点E,即可求得∠BAE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得∠2的度数.【详解】∵AC∥BD,∴∠B=∠1=64°,∴∠BAC=180°-∠1=180°-62°=118°,∵AE平分∠BAC交BD于点E,∴∠BAE=12∠BAC=59°,∴∠2=∠BAE+∠B=62°+59°=121°.故答案为121°.【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邻补角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0.(n ﹣1)×180【分析】分别过P1、P2、P3作直线AB 的平行线P1E ,P2F ,P3G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1+∠3=180°,∠5+∠6=180°,∠7+∠8=180°,∠4+∠2=18解析:(n ﹣1)×180【分析】分别过P 1、P 2、P 3作直线AB 的平行线P 1E ,P 2F ,P 3G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1+∠3=180°,∠5+∠6=180°,∠7+∠8=180°,∠4+∠2=180°于是得到∠1+∠2=10°,∠1+∠P 1+∠2=2×180,∠1+∠P 1+∠P 2+∠2=3×180°,∠1+∠P 1+∠P 2+∠P 3+∠2=4×180°,根据规律得到结果∠1+∠2+∠P 1+…+∠P n =(n+1)×180°.【详解】解:如图,分别过P 1、P 2、P 3作直线AB 的平行线P 1E ,P 2F ,P 3G ,∵AB ∥CD ,∴AB ∥P 1E ∥P 2F ∥P 3G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1+∠3=180°,∠5+∠6=180°,∠7+∠8=180°,∠4+∠2=180° ∴(1)∠1+∠2=180°,(2)∠1+∠P 1+∠2=2×180,(3)∠1+∠P 1+∠P 2+∠2=3×180°,(4)∠1+∠P 1+∠P 2+∠P 3+∠2=4×180°,∴∠1+∠2+∠P 1+…+∠P n =(n+1)×180°.故答案为:(n+1)×18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120º,120º;(2)160;(3)()1360n m n -⋅- 【分析】(1)过点,C D 作CG EF ,DH EF ,根据 120FAC ACB ∠=∠=︒,平行线的性质和周角可求出120GCB ∠=︒,则 120CBN GCB ∠=∠=︒,再根据 12CAD FAC ∠=∠, 12CBD CBN ∠=∠,可得 1602CBD CBN ∠=∠=︒, 1602CAD FAC ∠=∠=︒,可求出 60ADH FAD ∠=∠=︒,60BDH DBN ∠=∠=︒,根据ADB ADH BDH ∠=∠+∠即可得到结果; (2)同理(1)的求法,根据120FAC ACB ∠=∠=︒,13CAD FAC ∠=∠, 13CBD CBN ∠=∠求解即可; (3)同理(1)的求法,根据FAC ACB m ∠=∠=︒,1CAD FAC n∠=∠, 1CBD CBN n∠=∠求解即可; 【详解】 解:(1)如图示,分别过点,C D 作CGEF ,DH EF ,∵EFMN , ∴EF MN CG DH ,∴120ACG FAC ∠=∠=︒,∴360120GCB ACG ACB ∠=︒-∠-∠=︒,∴120CBN GCB ∠=∠=︒,∵1602CBD CBN ∠=∠=︒, 1602CAD FAC ∠=∠=︒ ∴60DBN CBN CBD ∠=∠-∠=︒,又∵60FAD FAC CAD ∠=∠-∠=︒,∴60ADH FAD ∠=∠=︒,60BDH DBN ∠=∠=︒,∴120ADB ADH BDH ∠=∠+∠=︒.(2)如图示,分别过点,C D 作CG EF ,DH EF ,∵EF MN ,∴EF MN CG DH ,∴120ACG FAC ∠=∠=︒,∴360120GCB ACG ACB ∠=︒-∠-∠=︒,∴120CBN GCB ∠=∠=︒, ∵1403CBD CBN ∠=∠=︒, 1403CAD FAC ∠=∠=︒ ∴80DBN CBN CBD ∠=∠-∠=︒,又∵80FAD FAC CAD ∠=∠-∠=︒,∴80ADH FAD ∠=∠=︒,80BDH DBN ∠=∠=︒,∴160ADB ADH BDH ∠=∠+∠=︒.故答案为:160;(3)同理(1)的求法∵EF MN ,∴EF MN CG DH ,∴ACG FAC m ∠=∠=︒,∴3603602GCB ACG ACB m ∠=︒-∠-∠=︒-︒,∴3602CBN GCB m ∠=∠=︒-︒, ∵13602m CBD CBN n n ︒-︒∠=∠=, 1m CAD FAC n n︒∠=∠= ∴()()360213602=3602m n m DBN CB D m n N n CB ︒-︒-︒-︒-︒∠-∠=-=∠︒, 又∵()1n m FAD FAC CAD m m n n -︒∠=∠-∠=︒-=︒, ∴()1n ADH FAD m n -∠=∠=︒, ()13602n BDH DBN m n-∠=∠=︒-︒, ∴()()()1113602=360n n n ADB ADH BDH m m m n n n --∠=∠+∠=-︒︒-︒︒-+︒. 故答案为:()1360n m n-⋅-.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度的运算,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1)证明见解析;(2)∠F=55°;(3)∠MQN =12∠ACB ;理由见解析. 【分析】(1)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CE =∠A ,∠ECD =∠B ,然后通过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答案;(2)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FCD =12∠ECD ,∠HAF =12∠HAD ,进而得出∠F =12(∠HAD+∠ECD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HAD+∠ECD 的度数,进而可得出答案;(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12QGR QGD ∠=∠,12NQG AQG ∠=∠,180MQG QGR ∠+∠=︒ ,再通过等量代换即可得出∠MQN =12∠ACB . 【详解】解:(1)∵CE //AB ,∴∠ACE =∠A ,∠ECD =∠B ,∵∠ACD =∠ACE+∠ECD ,∴∠ACD =∠A+∠B ;(2)∵CF 平分∠ECD ,FA 平分∠HAD ,∴∠FCD =12∠ECD ,∠HAF =12∠HAD , ∴∠F =12∠HAD+12∠ECD =12(∠HAD+∠ECD ), ∵CH //AB ,∴∠ECD =∠B ,∵AH //BC ,∴∠B+∠HAB =180°,∵∠BAD =70°,110B HAD ∴∠+∠=︒,∴∠F =12(∠B+∠HAD )=55°; (3)∠MQN =12∠ACB ,理由如下: GR 平分QGD ∠,12QGR QGD ∴∠=∠. GN 平分AQG ∠,12NQG AQG ∴∠=∠. //QM GR ,180MQG QGR ∴∠+∠=︒ .∴∠MQN =∠MQG ﹣∠NQG=180°﹣∠QGR ﹣∠NQG=180°﹣12(∠AQG+∠QGD ) =180°﹣12(180°﹣∠CQG+180°﹣∠QGC ) =12(∠CQG+∠QGC ) =12∠AC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3.(1)35°;(2)见解析;(3)30°或65°或175°或210°【分析】(1)利用AB ∥CD ,得到∠B =∠BFD ,又∠B=∠EFB ,由此得到∠EFB=∠BFD=12∠EFD=35°; (2)由(1)知∠EFB =∠BFD ,利用FH ⊥FB ,得到∠BFD +∠DFH =90°,∠EFB +∠GFH =90°,再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DFH =∠GFH 即可求解;(3)按QH 分别与△EBF 的三边平行三种情况分类讨论即可.【详解】解:(1)AB ∥CD ,∴∠B =∠BFD .∵∠EFB =∠B ,∴∠EFB =∠BFD =12∠EFD =35°, ∴∠B =35°,故答案为:35°;(2)∵FH ⊥FB ,∴∠BFD +∠DFH =90°,∠EFB +∠GFH =90°∵∠EFB =∠BFD ,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可知,∴∠DFH =∠GFH .∴FH 平分∠GFD .(3)分类讨论:情况一:QH 与△EFB 的边BF 平行时,如下图1和图4所示:当为图1时:∵BF与HQ平行,∴∠H+∠BFH=180°,又∠H=60°,∴∠BFH=120°,此时旋转角α=∠BFQ=120°-∠HFQ=120°-90°=30°,当为图4时:此时∠HFB=∠H=60°,旋转角α=∠1+∠2+∠3=360°-(∠HFB+∠HFQ)=360°-(60°+90°)=210°;情况二:QH与△EFB的边BE平行时,如下图2所示:此时∠1=∠3=35°,∠2=∠4=30°,∴旋转角α=∠BFQ=∠1+∠2=35°+30°=65°;情况三:QH与△EFB的边EF平行时,如下图3所示:此时∠3=∠Q=30°,∴旋转角α=∠BFQ=∠1+∠2+∠3=35°+110°+30°=175°,综上所述,旋转角α=30°或65°或175°或210°.故答案为:α=30°或65°或175°或21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周角的定义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4.(1)145︒;(2)55︒;(3)2125PGN SNP NPG ∠+∠-︒=∠【分析】(1)过点F 作//FN AB ,根据AB ∥CD ,EF 垂直于FG ,∠FGD =125°可计算NFG ∠,EFN ∠,从而求算BEF ∠;(2)作//FN AB ,//HK AB 交MQ 于点K ,由(1)知55,=35NFG EFN ∠=︒∠︒,从而求算35AEF EHL ∠=∠=︒,再根据90EHM M ∠=∠+︒,设M x ∠=︒,利用外角求出MHL ∠,从而求算MQA ∠;(3)作//PI AB 交NG 于I ,连接NP ,GP ,FP ,设SNP x ∠=︒ ,则NPI x ∠=︒ 设IPG y ∠=︒ ,则PGT y ∠=︒,从而表示PGN ∠,进而寻找数量关系.【详解】(1)过点F 作//FN AB ,如图:∵AB ∥CD ,EF 垂直于FG ,∠FGD =125°∴55,905535NFG EFN ∠=︒∠=︒-︒=︒∴180145BEF EFN ∠=︒-∠=︒(2)作//FN AB ,//HK AB 交MQ 于点K ,如图:由(1)知:55,905535NFG EFN ∠=︒∠=︒-︒=︒∴35AEF EHL ∠=∠=︒又∵90EHM M ∠=∠+︒,设M x ∠=︒∴90EHM x ∠=︒+︒∴903555MHL x x ∠=︒+︒-︒=︒+︒∴5555MKH MQA MHL M x x ∠=∠=∠-∠=︒+︒-︒=︒(3)作//PI AB 交NG 于I ,连接NP ,GP ,FP ,如图:设SNP x ∠=︒ ,则NPI x ∠=︒设IPG y ∠=︒ ,则PGT y ∠=︒又∵125FGD ∠=︒∴125PGN y ∠=︒-︒∴2125PGN SNP NPG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综合,转化相关的角度是解题关键.25.(1)证明见解析;(2)∠BCD =108°;(3)70°【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EDF =∠DAB ,由角平线的定义得出∠EDF =∠FDC ,最后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进行求证;(2)设∠DCF =x ,则∠CFB =1.5x ,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ABF =1.5x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BC =3x ,最后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关于x 的方程,求解即可;(3)画出图形,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CDF =∠CBF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与已知条件可求出∠ABC 与∠FDC ,由平移的性质与平行公理的推论得出AD ∥PQ ,最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列式求解.【详解】解:(1)证明:∵AB ∥DE ,∴∠EDF =∠DAB ,∵DF 平分∠EDC ,∴∠EDF =∠FDC ,∴∠FDC =∠DAB ,∵∠FDC +∠ABC =180°,∴∠DAB+∠ABC=180°,∴AD∥BC;(2)∵32CFB DCF∠=∠,设∠DCF=x,则∠CFB=1.5x,∵CF∥AB,∴∠ABF=∠CFB=1.5x,∵BE平分∠ABC,∴∠ABC=2∠ABF=3x,∵AD∥BC,∴∠FDC+∠BCD=180°,∵∠FDC+∠ABC=180°,∴∠BCD=∠ABC=3x,∴∠BCF=2x,∵CF∥AB,∴∠ABC+∠BCF=180°,∴3x+2x=180°,∴x=36°,∴∠BCD=3×36°=108°;(3)如图,∵∠DCF=∠CFB,∴BF∥CD,∴∠CDF +∠BFD=180°,∵AD∥BC,∴∠CBF +∠BFD=180°,∴∠CDF=∠CBF,∵AD,BE分别平分∠ABC,∠CDE,∴∠ABC=2∠CBF,∠CDE=2∠FDC,∴∠ABC=∠CDE=2∠FDC,∵∠FDC+∠ABC=180°,∴∠ABC=120°,∠FDC=60°,∵线段BC沿直线AB方向平移得到线段PQ,∴BC∥PQ,∵AD∥BC,∴AD∥PQ,∵∠PQD﹣∠QDC=20°,∴∠QDC=∠PQD﹣20°,∴∠FDC+∠QDC +∠PQD=60°+∠PQD﹣20°+∠PQD=180°,∴∠PQD=70°,即∠DQP=70°.故答案为:70°.【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公理的推论,角平分线的定义,平移的性质,熟练运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6.(1)D(k+2,2);(2)k=2;(3)∠BPD=12∠BCD+12∠A,理由详见解析【分析】(1)由平移的性质可得出答案;(2)过点B作BE⊥x轴于点E,过点D作DF⊥x轴于点F,由四边形BEFD的面积可得出答案;(3)过点P作PE∥AB得出∠PBA=∠EPB,由平移的性质得出AB∥CD,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PE∥CD,则∠EPD=∠PDC,得出∠BPD=∠PBA+∠PDC,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BA=12∠ABC,∠PDC=12∠ADC,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点A(﹣4,﹣1)、B(﹣2,1),C(k,0),将线段AB平移至线段CD,∴点B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向右平移(k+4)个单位到点D,∴D(k+2,2);(2)如图1,过点B作BE⊥x轴于点E,过点D作DF⊥x轴于点F,∵A(﹣4,﹣1)、B(﹣2,1),C(k,0),D(k+2,2),∴BE=1,CE=k+2,DF=2,EF=k+4,CF=2,∵S四边形BEFD=S△BEC+S△DCF+S△BCD,∴1(12)(k4)2⨯+⨯+=111(k2)22522⨯⨯++⨯⨯+,解得:k=2.(3)∠BPD=12∠BCD+12∠A;理由如下:过点P作PE∥AB,如图2所示:∴∠PBA=∠EPB,∵线段AB平移至线段CD,∴AB∥CD,∴PE∥CD,∠ADC=∠A,∠ABC=∠BCD,∴∠EPD=∠PDC,∴∠BPD=∠PBA+∠PDC,∵BP平分∠ABC,DP平分∠ADC,∴∠PBA=12∠ABC,∠PDC=12∠ADC,∴∠BPD=12∠ABC+12∠ADC=12∠BCD+12∠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的综合问题,掌握平移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第五章平行线与相交线讲义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学习目标重点:垂直的概念,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难点:用定理或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 二、知识要点 第一节 相交线知识点1.相交线---对顶角、邻补角 1.对顶角(1)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有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性质:对顶角相等 2.邻补角(1)定义: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另一条边互为 反向延长线,具有这 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性质:邻补角互补例.如图1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OE 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 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 的对顶角:____ _.基础练习:1.直线AD 、BC 交于O 点,∠+∠=︒A O B C O D 110, 则∠C O D的度数为 . 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拓展练习:AB O CD图1FE OD CB A123 4知识点2垂线及其性质1、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交点叫做垂足,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表示方法:用“⊥”表示垂直,读作“垂直于”3、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垂线的画法基础练习:1.过P 点,画出OA 、OB 的垂线.APO BAO P B知识点3 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1、垂线段:P 为直线l 外一点,PC ⊥l ,垂足为C ,则线段PC 就是点P 到直线l 的垂线段。
2、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PPT优秀课件
探 (2)若∠DOE∶∠EOC=2∶3,求∠AOC的度数.
究
与 解:因为∠DOE∶∠EOC=2∶3,
应 用
∠DOE+∠EOC=180°,
所以∠DOE=180°×25=72°.
又因为OB平分∠DOE,
所以∠BOD=1∠DOE=36°,
2
图5-1-7
所以∠AOC=∠BOD=36°.
检 所以∠AOC=∠BOD=40°.
测
因为OA平分∠EOC,
所以∠EOC=2∠AOC=80°, 所以∠EOD=180°-∠EOC=180°-80°=100°. 图5-1-12
应
用 互为邻补角.图中的邻补角 有: ∠3和∠4
∠1和∠2,∠1和∠Hale Waihona Puke ,∠; 2和∠3,图5-1-1
探 ②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
究
与 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应 用
图中的对顶角有: ∠1和∠3,∠2和∠4
.
图5-1-1
探 例1 (教材补充例题)如图5-1-2,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
究
与 ∠4的度数.
应
用 解:由邻补角的定义,
得∠2=180°-∠1=180°-40°=140°;
由对顶角相等,
得∠3=∠1=40°,∠4=∠2=140°.
图5-1-5
探 变式1 如图5-1-6,直线AB,CD相交于点O,射线OE把∠BOD
究
与 分成两部分.
应 用
(1)图中∠AOC的对顶角为 ∠BOD
相交线与平行线
相交线
探 究
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会识别邻补角和对顶角
初中数学人教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PPT
A··B C·
D
E
(2)如图,因为AB // CD,CD // EF,(已知) 所以__A_B_____ // ___E__F____. (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
线也互相平行 )
A
B
C
D
E
F
能力拓展 如图,直线 a ∥b,b∥c,c∥d,那么
a bcd
a ∥d 吗?为什么?
线互相平行.
7.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1)过顶点C,画MN∥AB; (2)过AB中点D,画平行于AC的直线,交BC于点 E; (3)过点B画AC的垂线,交AC于点F.
8.完成下列推理,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1)如图,因为AB // DE,BC // DE,(已知) 所以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C )
A.因为a // d,b // c,所以c // d B.因为a // c,b // d,所以c // d C.因为a // b,a // c,所以b // c D.因为a // b,c // d,所以a // 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 b∥c,则a∥c B.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 ,b⊥c,则a⊥c C.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 b⊥c,则a∥c D.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 b∥c,则a⊥c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及平行公理及其推论.(重点、
难点)
导入新课
回顾与思考 问题 前面我们学的两条直线具有怎样位置关系?
两条直线相交(其中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形)
初一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PPT课件
---
相 余角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 交 补角 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线 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相
线平
探索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的条件
交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线
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与
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平 行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
∵ ∠1= ∠4 ﹙已知﹚
∴ AB ∥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 =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 ∠3=180°﹙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
❖ 7、已知:如图,直线EF与AB、CD分别 相交于点G、H,∠1=∠2。 求证:AB∥CD。
---
❖ 8、已知:如图,AB∥CD,EF分别 交于AB、CD于E、F,EG平分 ∠AEF,FH平分∠EFD。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如图,在A,B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笔直的 公路,从B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北偏东50度, 那么从A点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多少度? 为什么?
北
北
答:南偏西50度.因 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 相等.
A
50度
B 南
---
4.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 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 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B ) A.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B.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右拐50°。 C.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 D.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
线
图尺 规
基本作图
作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初中数学专题讲义-相交线、平行线
初中数学专题讲义-相交线、平行线一、课标下复习指南1.直线、射线和线段(1)表示直线AB(BA)或直线l,如图9-1.图9-1射线OA或射线l,如图9-2.图9-2线段AB(BA)或线段a,如图9-3.图9-3(2)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所有连接两个点的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2.角(1)角的概念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角也可以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2)角的度量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把周角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叫1°的角.1°=60′,1′=60″.1周角=360°,1平角=180°,1直角=90°.(3)角的计算①度、分、秒的换算.②计算角度的和、差、积、商.(4)角的比较可以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也可以把它们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如图9-4(a)中∠AOB<∠A′O′B′,图9-4(b)中∠AOB=∠A′O′B′,图9-4(c)中,∠AOB>∠A′O′B′.图9-4(a) 图9-4(b) 图9-4(c)(5)角的分类:锐角:大于0°而小于90°的角.直角:等于90°的角.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6)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7)有关的角及其性质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并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对顶角:若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则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相等.3.垂线(1)垂直的定义若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2)垂线性质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1)直线平行的条件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5.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6.距离(1)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2)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3)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7.基本作图(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按指令语言画角及角的和、差;(4)作已知角的平分线;(5)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6)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7)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二、例题分析例1 解答下列问题:(1)过一个已知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2)同时过两个已知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3)过三个已知点可以画出直线吗?(4)经过平面上三点A,B,C中的每两个点可以画出多少条直线?(5)借鉴(4)的结论,猜想经过平面上四点A,B,C,D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不能画,请简要说明理由;如果能画,画出图形.分析画图的依据是直线性质,(3)、(4)、(5)中没有明确平面上三点、四点是否在同一直线上,解答时要分各种可能情况解答,这种解答方法叫分类讨论.运用这种方法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形,不能丢掉一种.解(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2)过两点可以画唯一的一条直线.(3)过三个已知点不一定能画出直线,当三点不共线时,不能作出直线;当三点共线时,能画一条直线.(4)当A,B,C三点不共线时,过其中的每两个点可以画一条直线,所以共有3条直线;当A,B,C三点共线时,上面画的3条直线就重合了,因而只能画1条直线.即经过平面上三点A,B,C中的每两点可以画1条或3条直线.(5)经过平面内四个点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有三种情况:①当A,B,C,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只可以画出1条直线,如图9-5(a)所示.②当A、B、C、D四个点中有三个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可画出4条直线,如图9-5(b)所示.③当A,B,C,D四个点中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可画出6条直线,如图9-5(c)所示.图9-5说明这个例题用到分类思想,这种分类能力对于今后学习也是很有用的.分类要注意不重不漏.例2 把一段弯曲的公路改为直道,可以缩短路程,其理由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直线C.线段有两个端点D .线段可以比较大小分析 此题是应用几何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问题,由于这是两点之间距离的比较,符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 选A .例3 如图9-6,OC 是∠AOD 的平分线,OE 是∠BOD 的平分线.图9-6(1)如果∠AOB =130°,那么∠COE 是多少度?(2)若∠COE =65°,∠COD =20°,求∠BOE 的度数. 解 (1)∵OC 平分∠AOD ,OE 平分∠BOD ,,21AOD COD ∠=∠∴ .21BOD DOE ∠=∠ ∴∠COE =∠COD +DOE+∠=∠+∠=AOD BOD AOD (212121.21)AOB BOD ∠=∠∵∠AOB =130°,.6513021οο=⨯=∠∴COE(2)∵∠COE =65°,∠COD =20°,∴∠DOE =∠COE -∠COD =65°-20°=45°. ∵OE 平分∠BOD , ∴∠BOE =∠DOE . ∴∠BOE =45°.说明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进行角度计算常用的重要依据,必须熟练掌握角平分线及其相关的各种几何表达式.例4 (1)已知:如图9-7(a),点C 在线段AB 上,线段AC =6,BC =4,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度;图9-7(a)(2)根据(1)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 +BC =a ,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 的长度吗?请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述你发现的规律.(3)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或点C 在线段AB 所在的直线外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解 (1)∵AC =6,BC =4, ∴AB =AC +BC =1 0.又∵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21,21BC CN AC MC ==∴ BC AC CN MC MN 2121+=+=∴ .521)(21==+=AB BC AC (2)根据(1)中已知AB =10,求出MN =5.由(1)的推算过程可知,AB MN 21=,故当AB =a 时,a MN 21=,从而可得到:线段上任一点把线段分成的两部分中点间的距离等于原线段长度的一半.(3)答:(2)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理由如下:①当点C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9-7(b)所示,图9-7(b)⋅==-=-=221)(21a AB BC AC CN CM MN ②当点C 在AB 所在的直线外时,如图9-7(c)所示,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2121a AB MN ==图9-7(c)说明 本题向我们提示了从特殊事例中观察、猜测、发现一般规律的过程.总结出规律,以后遇到同类问题就容易解了.本题还启示我们,一般规律包含在特殊事例之中.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解题时,不要停留在表面上,要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多思考,就会发现新问题,得到新收获.例5 填空:(1)已知∠1和∠2互余,∠2和∠3互补,若∠1=63°,则∠3=______度;若∠1=α,则∠3=______度.(2)已知∠1与∠2互为余角,∠1的补角等于∠2的余角的2倍,则∠1=______度,∠2=______度.分析 (1)由∠1和∠2互余,∠1已知,可求出∠2的度数,再由∠2和∠3互补,即求出∠3的度数.解 (1)∵∠1和∠2互余,∠1=63°, ∴∠2=90°-∠1=90°-63°=27°. ∵∠2和∠3互补,∴∠3=180°-∠2=180°-27°=153°.当∠1=α时,∠3=180°-∠2=180°-(90°-∠1)=90°+α.说明 正确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们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两角的位置无关.分析 (2)题目所给条件可以理解为关于∠1,∠2两个未知量的两个等量关系,列方程(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办法.解 (2)设∠1的度数为x ,∠2的度数为y ,则⎩⎨⎧-=-=+).90(2180,90y x y x 解得⎩⎨⎧==.30,60y x答:∠1的度数为60,∠2的度数为30.说明 有关余角和补角数量关系的这类问题,通常考虑用列方程和方程组的方法来解决.例6 如图9-8,小华参加运动会的跳远比赛,他从地面的A 处起跳,落到沙坑点B 处,怎样测量他的跳远成绩?图9-8分析 这是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实际应用.解 作BC ⊥l 于点C ,则线段BC 的长即为小华的跳远成绩.例7 如图9-9所示,已知∠1=∠2,再添加什么条件可使AB ∥CD 成立?图9-9分析 解题前先回忆平行线的判定,再添条件时要用上原来题目已给条件,否则不合要求.解 可分别添加以下条件: (1)∠MBE =∠MDF ; (2)∠EBN =∠FDN ;(3)∠EBD +∠BDF =180°; (4)BE ∥DF ;(5)BE ⊥MN ,DF ⊥MN 等等. 三、课标下新题展示例8 (安徽)如图9-10,若直线l 1∥l 2,则∠α等于( ).图9-10A .150°B .140°C .130°D .120° 解 选D .例9 (长春)如图9-11,l ∥m ,矩形AB -CD 的顶点B 在直线m 上,则α=______°.图9-11解 25.四、课标考试达标题 (一)选择题1.如图9-12,O 是直线AB 上一点,OC ,OD ,OE 是3条射线,OC ⊥AB ,OD ⊥OE ,则图中互余的角有( ).图9-12A .2对B .3对C .4对D .5对 2.如图9-13所示,若OD 平分∠BOC ,则( ).图9-13A .∠COD =∠AOB -∠BOC B .)(21BOC AOB COD ∠-∠=∠ C .AOB BOC AOD ∠-∠=∠21D .)(21AOC AOB AOD ∠+∠=∠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的是( ). A .同位角相等 B .内错角相等 C .同旁内角互补 D .同旁内角互余4.如图9-14,l 1∥l 2,若∠1=105°,∠2=140°,则∠α等于( ).图9-14A.55°B.60°C.65°D.70°(二)填空题5.用度、分、秒表示:56.625°=______.6.已知∠α=31°,若∠β的两边分别与∠α的两边平行,则∠β=______;若∠γ的两边分别与∠α的两边垂直,则∠γ=______.7.如图9-15,已知AB∥EF,BC⊥CD于C,若∠ABC=30°,∠DEF=45°,则∠CDE =______.图9-15(三)解答题8.一个角的补角的一半比这个角的余角的二倍小3°,求这个角.9.求证: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对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10.点C,D在直线AB上,线段AC,CB,AD,DB的长满足AC∶CB=5∶4,AD∶DB=2∶1,且CD=2cm,求线段AB的长.参考答案相交线、平行线1.C . 2.D . 3.D . 4.C . 5.56°37′30″. 6.31°或149°,31°或149°. 7.105. 8.58°. 9.略.10.解:由AC ∶CB =5∶4,设AC =5k ,CB =4k ,可知点C 只能在线段AB 上或线段AB的延长线上.答图9-1(1)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D 点的位置只有两种可能性:①点D 1在线段AB 上,此时AD 1=6k ,D 1B =3k ,CD 1=k =2,则AB =9k =18; ②点D 2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此时BD 2=AB =9k ,CD 2=13k =2,则132=k ,AB =9k 1318=; (2)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D 点的位置也只有两种可能性:答图9-2①点D 3在线段AB 上,此时33,32BD k AD =2313,33===k CD k ,则k AB k ==,136;136=②点D 4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此时AD 4=2k ,BD 4=AB =k ,CD 4=CB -BD 4=3k =2,则⋅==32k AB。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1讲-相交线与平行线(经典讲义)
第一讲相交线与平行线◆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知道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并会正确判断.◆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体会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利用相关知识会进行有关推理和计算.◆会借助长方体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点、线、角1.点、直线、面(不定义概念)及其表示;2.射线、线段、线段的中点及其表示;3.两点确定一条直线;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的距离);5.角、角的顶点、边、角平分线的表示及其性质;6.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度量(度、分、秒)及计算.➢关系角及其性质1.对顶角、余角、补角(邻补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对顶角相等;3.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相交线、平行线1.垂线、垂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距离);2.过一点(直线上或直线外)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3.会过一点画(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一落,二靠,三画)4.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5.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6.三线八角与平行线的关系;①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a∥b.②判定定理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a∥b.③判定定理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1800,∴a∥b.④性质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b,∴∠1=∠2.⑤性质定理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1=∠2.⑥性质定理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b,∴∠1+∠2=1800.7.平行线之间的距离.8.会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例题1】(06南通)已知∠α=35°19′,则∠α的余角等于()A.144°41′ B.144°81′ C.54°41′ D.54°81′【例题2】(05南通)已知,如图(1)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则∠EMB的同位角是() A.∠AMF B.∠BMF C.∠ENC D.∠END【例题3】(06南通)如图(2),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两点,∠BEF的平分线交CD于G,若∠EFG=72°,则∠EGF等于()A.36° B.54° C.72° D.108°【例题4】(04南通)如图(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下列棱中与面CC1D1D垂直的棱()A.A1B1 B.CC1 C.BC D.CD【例题5】如图所示,已知∠AOB的两边OA、OB均为平面反光镜,∠AOB=40°.在OB上有一点P,从P 点射出一束光线经OA上的Q点反射后,反射光线QR恰好与OB平行,则∠QPB的度数是()A.60° B.80° C.100° D.120°【例题6】如图,已知∠C=∠AOC,OC平分∠AOD,OC⊥OE,∠D=54°.求∠C、∠BOE的度数.【例题7】探究:如图所示,已知: AB∥CD,分别探究下面三个图形中∠A、∠C、∠P之间的数量关系,并选一个给予证明.【精练1】如图,如果AB∥CD,CD∥EF,那么∠BCE等于()A.∠1+∠2 B.∠2-∠1图(3)图(1)图(2)例5图C.180°-∠2 +∠1 D.180°-∠1+∠2【精练2】如图1,小明要由A村去B村,现有三条路可走,走路最近理由是.【精练3】如图2,要从水渠向水池C引水,在哪里开沟可使水渠最短,请画出图形.理由是.【精练4】如图3,已知,∠1=35°,AB⊥CD,垂足为O,EF经过点O.则∠2= 度,∠3= 度,∠4= 度.【精练5】(05年临汾)如图4,将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摆放在桌面上,•若∠AOD=145°,则∠BOC=_______度.【精练6】(05年烟台)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的角∠A是120○,第二次拐的角∠B是150○,第三次拐的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C是【精练7】判断题:(1)和为180°的两个角是邻补角.()(2)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4)邻补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一定有一个是锐角.()【精练8】如图1,直线AB、CD相交于点O,∠1=∠2.则∠1的对顶角是_____,∠4的邻补角是______.∠2的补角是_________.图3图4图3图1图2【精练9】如图2,OA⊥OB,OC⊥OD.若∠AOD=144°,则∠BOC=_____.【精练10】如图3,∠1=82°,∠2=98°,∠3=80°,则∠4=.【精练11】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A.有一条公共边且和为180°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B.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不相等C.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D.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形成3对对顶角.【精练12】如图,AB∥CD.若∠2是∠1的两倍,则∠2等于()A.60°B. 90°C. 120°D. 150°【精练13】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若其两次拐弯后仍沿原方向前进,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 30○B.第一次向右拐30○,第二次向左拐130○C.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精练14】如图,已知:AB∥CD,∠1=55°∠2=80°,求∠3的度数.【精练15】如图,已知: AB∥CD,BE∥CF.求证:∠1=∠4.。
七年级下册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讲义
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一:对顶角与邻补角一、对顶角1、定义:2、性质:二、邻补角1、定义:2、性质:特别说明:在图形中若出来了上述的两种现象,可以直接当条件来用.典例1:(1)如图,已知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2:∠3=6:1:2,求∠DOE的度数.(2)如图,∠2+∠3=153o,且∠3=2∠2,求∠1和∠4的度数.变式训练:1、按下面的方法折纸,然后回答问题:(1)∠2= o.2、已知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OG是∠AOC的平分线,若∠EOB=2∠COE,∠GOE=70,求∠DOF的度数.知识点二:垂线及其性质应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两条直线垂直是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的夹角为90o,是数量关系,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3、垂线段最短.典例2:1、已知直线AB⊥CD,垂足为O,OE在∠BOD内部,∠COE=125°,OF⊥OE于点O,求∠AOF的度数.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连接两点的线中,垂线段最短;②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③若两条直线有两个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重合;④若AB+BC=AC,则A、B、C三点共线.A.2 B.3 C.4 D.5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交于点O,OE⊥AB于点O,且∠1比∠2大20 o,则∠AOC=______.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ON⊥OM.若∠AOC=70°,则∠CON的度数为()A.65°B.55°C.45°D.35°3、如图,CA⊥BE于A,AD⊥BF于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α的余角只有∠B B.α的邻补角是∠DAC C.∠ACF是α的余角D.α与∠ACF互补4、下列图形中,线段AD的长表示点A到直线BC距离的是()A.B.C.D.5、如图:AB,CD,EF相交于O点,AB⊥CD,OG平分∠AOE,∠FOD=30o,求∠BOE及∠AOG的度数.4、如图所示,直线AB、CD、EF交于点O,OG平分∠BOF,且CD⊥EF,∠AOE=70 o,求∠DOG的度数.知识点三:三线八角八个角依照其相对位置有不同的名称(如右图) 三线八角同位角:∠1和∠5、∠2和∠6、∠3和∠7、∠4和∠8相对位置相同,称为"同位角".同位角的形状似字母F.内错角:∠2和∠8、∠3和∠5相互交错,且均在内部,称为"内错角".内错角的形状似字母Z.同旁内角:∠2和∠5、∠3和∠8在截线同旁,且均在内部,称为"同旁内角".同旁内角的形状似字母U或门框形.典例3:看图填空:(1)如图①,同位角有对,内错角有对,同旁内角有对;(2)如图②,同位角有对,内错角有对,同旁内角有对;(3)如图③,同位角有对,内错角有对,同旁内角有对;(4)如图④,同位角有对,内错角有对,同旁内角有对.变式训练:1、如图,∠1与∠4是______角,∠1与∠3是______角,∠3与∠5是______角,∠3与∠4是______角.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按各组角的位置判断错误的是()A. ∠1与∠A是同旁内角B. ∠3与∠4是内错角C. ∠5与∠6是同旁内角D. ∠2与∠5是同位角知识点四: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记作a//b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3、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即“”.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1);(2).5、两条直线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2)平行公理的推论:(3)同位角,两直线;(4)内错角,两直线;(5)同旁内角,两直线;6、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同位角,;(2)两直线,内错角;(3)两直线,同旁内角;典例4:1、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断直线a∥b的是()A.∠3=∠2 B.∠1=∠3 C.∠4+∠5=180°D.∠2=∠42、下列各图中,已知∠1=∠2.则能判断AB∥CD的是()A.B.C.D.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数目有()①因为∠1=∠4,所以BC∥AD.②因为∠2=∠3,所以AB∥CD.③因为∠BCD+∠ADC=180°,所以AD∥BC.④因为∠1+∠2+∠C=180°,所以BC∥AD.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点A、C、F、B在同一直线上,CD平分∠ECB,FG∥CD.若∠ECA为α度,则∠GFB为度(用关于α的代数式表示).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3、如图所示,AD∥BC,点O在AD上,BO,CO分别平分∠ABC,∠DCB,若∠A+∠D=m°,则∠BOC=.4、如图所示,已知a∥b,∠1=72°,∠2=40°,则∠3=.5、如图,DH∥EG∥BC,且EF∥DC,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不包括∠1)的个数()A.2 B.4 C.5 D.6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第8题图6、如图,直线l1,l2,l3交于一点,直线l4∥l1,若∠1=124°,∠2=88°,则∠3的度数为()A. 26°B. 36°C. 46°D. 56°7、如图,AB∥EF∥CD,∠ABC=46°,∠CEF=154°,则∠BCE等于______.8、如图,AB∥CD,∠CDE=119°,GF交∠DEB的平分线EF于点F,∠AGF=130°,则∠F= .9、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C.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第10题图10、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的角∠A是120°,第二次拐的角∠B是150°,第三次拐的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C的度数是度.11、如图所示,已知∠ADE=∠B,∠1=∠2,GF⊥AB,求证:CD⊥AB.证明:因为∠ADE=∠B( ),所以DE∥BC( ).所以∠1=∠3( ).因为∠1=∠2(已知),如图,已知∠1+∠2=180°,∠3=∠B,求证:∠AED=∠C.证明:∵∠1+∠4=180°(),∠1+∠2=180°()∴EF∥AB()∴∠3=∠ADE()又∵∠B=∠3(已知)∴∠ADE=∠B()∴∥()∴∠AED=∠C()14、如图,已知∠ADE=∠B,∠EDC=∠FGB,GF⊥AB.试说明CD⊥AB.∴DE∥BC∴∠EDC=∠DCB∵∠EDC=∠FGB(已知)∴∠DCB=∠FGB()∴∥()∴∠CDB=∠GFB()∵GF⊥AB( )∴∠=90°()∴∠CDB=90°∴CD⊥AB.15、如图,已知AD⊥BC,EG⊥BC,D、G分别是垂足,∠GEC=∠3.求证:AD平分∠BAC.16、如图,GC交AB于点M,GH分别交AB、EF于点N、H两点,HD平分∠GHF,∠1+∠C=180°,∠2=∠3=60°,求证:CD∥EF.17、如图1,直线MN与直线AB、CD分别交于点E、F,∠1与∠2互补.(1)试判断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EP与CD交于点G,点H是MN上一点,且GH⊥EG,求证:PF∥GH;(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PH,K是GH上一点使∠PHK=∠HPK,作PQ平分∠EPK,问∠HPQ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若变化,说明理由.知识点五:光的反射与平行线典例、如图,∠AOB的一边OA为平面镜,∠AOB=37°36′,在OB上有一点E,从E点射出一束光线经OA上一点D反射,反射光线DC恰好与OB平行,则∠DEB的度数是()A.75°36′B.75°12′C.74°36′D.74°12′典例图第1题图第2题图变式训练:1、如图,两平面镜α、β的夹角为θ,入射光线AO平行于β入射到口上,经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O′B 平行于α,则角θ等于度.2、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1)如图,一束光线m射到平面镜a上,被a反射到平面镜b上,又被b反射.若被b反射出的光线n 与光线m平行,且∠1=50°,则∠2=,∠3=.(2)在(1)中,若∠1=55°,则∠3=.(3)由(1)、(2),试猜想:当两平面镜a、b的夹角∠3=时,可以使任何射到平面镜a上的光线m(m一定能够被反射到平面镜b上)经过平面镜a、b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与反射光线n平行.请用本学期学过的数学知识证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知识点六:拐点问题1、如图所示,直线a∥b,直线c和直线a、b分别交于C、D两点,点A、B分别是直线a、b上的点,点M是直线CD上的一点,连接AM,BM,(1)若点M在C、D之间,且∠1=25°,∠3=35°,求∠2的度数;(2)如果点M在直线CD上运动,问∠1、∠2、∠3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来,不必说明理由.变式训练:1、如图,直线AB∥CD,∠EFA=30°,∠FGH=90°,∠HMN=30°,∠CNP=50°,则∠GHM的大小是.2、如图,已知AB∥CD,请完成下列填空:①在图(1)中,∠1+∠2=;②在图(2)中,∠1+∠2+∠3=;③在图(3)中,∠1+∠2+∠3+∠4=;④在图(4)中,∠1、∠2、∠3、∠4、∠5有什么关系呢?也请直接写出来.3、已知,AB∥CD,分别探讨四个图形中∠APC,∠PAB,∠PCD的关系.(1)请说明图1、图2中三个角的关系,并任选一个加以证明.(2)猜想图3、图4中三个角的关系,不必说明理由.(提示:注意适当添加辅助线吆!)4、已知如图射线AB∥CD,P为一动点,∠BAP与∠DCP的平分线AE与CE交于点E(1)当P运动到线段AC上时,∠APC=180°(图1),此时∠AEC为多少度?(不要求证明)(2)当P运动到如图2的位置时,猜想∠AEC与∠APC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当P运动到如图3的位置时,上述结论还成立吗?(不要求说明理由)。
平行线与相交线--学生讲义(2)
中正教育学生辅导讲义年级:初一课时数:3 班主任:学员姓名:李子扬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王梦珠授课类型T 立足课本,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C 两条直线垂直与平行中角的关系T熟练运用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授课日期时段2015.530周六10:00-12:00教学内容一、立足课本【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对顶角,余角,补角,邻补角及垂线的概念及性质,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与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2. 区别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并能灵活运用;3. 了解尺规作图的概念,熟练掌握用尺规作角或线段的方法.【要点梳理】要点一、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要点诠释:(1)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直线,这个公共点叫做交点.(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2.对顶角、补角、余角(1)定义:①由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②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类似地,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余角.(2)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3.垂线(1)垂线的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垂直用符号“⊥”表示,如下图.(2)垂线的性质:①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垂线段最短.(3)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要点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那么两直线平行.(2)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线的传递性).(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4)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性质还有:(1)若两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2)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它必与另一条直线垂直.3.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如图,直线AB∥CD,EF⊥AB于E,EF⊥CD于F,则称线段EF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与CD间的距离.要点诠释:(1)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2)初中阶级学习了三种距离,分别是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这三种距离的共同点在于都是线段的长度,它们的区别是两点间的距离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点到直线距离是直线外一点引已知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平行线间的距离是一条直线上的一点到与之平行的另一直线的距离.(3)如何理解“垂线段”与“距离”的关系:垂线段是一个图形,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它们之间不能等同.要点三、用尺规作线段和角1.用尺规作线段(1)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倍数.(3)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和.(4)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差.2.用尺规作角(1)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2)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倍数.(3)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和.(4)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差.二、典例分析类型一、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那么互为对顶角(平角除外)的角共有对,它们分别是,共有对邻补角.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已知∠AOD=∠BOC,请在图中找出∠BOC的补角,邻补角及对顶角.2.已知:如图,直线a、b、c两两相交,且a⊥b,∠1=2∠3,,求∠4的度数.类型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3.如图,EF∥AD,∠1=∠2,∠BAC=70°,将求∠AGD的过程填写完整:因为EF∥AD,所以∠2= ()又因为∠1=∠2,所以∠1=∠3所以AB∥()所以∠BAC+ =180°()因为∠BAC=70°,所以∠AGD=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ADE=∠B,∠1=∠2,那么CD∥FG吗?并说明理由.4.如图,已知∠1+∠2=180°,∠3=∠B,试判断∠AED与∠AC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1.(1)如图(1)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0.(2)如图(2)已知直线AE,BD相交于点C.分别指出两图中哪些角是邻补角? 哪些角是对顶角?2.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点O,∠COE=40°,求∠BOD的度数.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O是直线AB上一点,射线OC、OD在AB的两侧,且∠AOC=∠BOD,试证明∠AOC与∠BOD是对顶角.类型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3.如图所示,AB∥CD,∠1=∠B,∠2=∠D,试说明BE⊥DE.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直线AB∥CD,当点E在直线AB与CD之间时,有∠BED=∠ABE+∠CDE成立;而当点E在直线AB与CD之外时,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A.∠BED=∠ABE+∠CDE或∠BED=∠ABE-∠CDEB.∠BED=∠ABE-∠CDEC.∠BED=∠CDE-∠ABE或∠BED=∠ABE-∠CDED.∠BED=∠CDE-∠ABE【变式2】如图,两直线AB、CD平行,则∠1+∠2+∠3+∠4+∠5+∠6=.4.如图,已知CD∥EF,∠1+∠2=∠ABC,求证:AB∥GF.类型三、实际应用6.手工制作课上,老师先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叠成如图所示的那样,若折痕与一条边BC的夹角∠EFB=30°,你能说出∠EGF的度数吗?举一反三:【变式】(山东滨州)如图,把—个长方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个角.为了得到一个正方形,剪刀与折痕所成的角的度数应为().A.60° B.30° C.45° D.90°一、能力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图中,∠1和∠2是对顶角的有()个.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所示是同位角关系的是().A.∠3和∠4 B.∠1和∠4 C.∠2和∠4 D.不存在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C.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D.若两个角的和为180°,则这两个角互为余角.4.∠1和∠2是直线AB和CD被直线EF所截得到的同位角,那么∠1和∠2的大小关系是().A.∠1=∠2 B.∠1>∠2 C.∠1<∠2 D.无法确定5.一个人从A点出发向北偏东60°方向走到B点,再从B点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到C点,那么∠ABC等于().A.75°B.105°C.45°D.135°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过点P画线段AB的垂线.B.P是直线AB外一点,Q是直线AB上一点,连接PQ,使PQ⊥AB.C.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7.如图,∠1和∠2互补,∠3=130°,那么∠4的度数是( ).A. 50°B. 60°C.70°D.80°二、填空题9. 如图所示,AB∥CD,EF分别交AB、CD于G、H两点,若∠1=50°,则∠EGB=________.10.如图所示,已知BC∥DE,则∠ACB+∠AOE=.11.每天小明上学时,需要先由家向东走150米到公共汽车站点,然后再乘车向西900米到学校,每天小明由家到学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移动的距离是________.12. (广东湛江)如图所示,请写出能判断CE∥AB的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是: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第12题)(第13题)13.如图,已知AB∥CD,CE,AE分别平分∠ACD,∠CAB,则∠1+∠2=________.14.如图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EO⊥AB,∠EOD=25°,则∠BOD= ,∠AOC=,∠BOC=.15. 如图,在甲、乙两地之间修一条笔直的公路,从甲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北偏东48°.甲、乙两地间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则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16.如图所示,AC⊥BC于点C,CD⊥AB于点D,DE⊥BC于点E,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条.三、解答题17.如图所示,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若∠1+∠2=90°,∠3=40°,求∠1的度数,并说明理由.18.如图所示,已知∠1=∠2,AC平分∠DAB,你能推断哪两条线段平行? 说明理由.19. 如图所示,已知∠1=50°,∠2=130°,∠4=50°,∠6=130°,试说明a∥b,b∥c,d∥e,a∥c.教师赠言:There is no elevator to success, only stairs. ----成功没有电梯,只有楼梯。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定义、性质以及实际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您将对这些几何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
什么是相交线
相交线是在平面上有一个 公共点的两条线段。
相交线的性质
相交线的两条直线之间会 形成一对垂直的角。
如何判断两条线是否 相交
可以通过检查线段是否有 公共点、检查线段的斜率 是否相等或使用交叉乘积 判断线段关系。
总结和回顾
相交线和平 行线的定义 和性质
如何判断两 条线是否相 交
相交线和平 行线的实际 应用
重要概念
如果两条线段的斜率相 等,它们就可能相交。
3 使用交叉乘积
通过计算线段的交叉乘 积可以判断线段之间的 关系。
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实际应用
1
几何构图中的应用
平行线和相交线在绘制和构图几何图形时起到重要作用。Βιβλιοθήκη 2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平行线和相交线在建筑设计中用于布局、平面图和立面图。
3
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平行线和相交线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工具和线索。
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什么是平行线
两条直线在平面上没有任何公 共点的线段被称为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之间的直线拓展无限延 伸,永远不会相交。
平行线的实际应用
平行线在几何构图、建筑设计 和数学问题中都有重要应用。
如何判断两条线是否相交
1 检查线段的公共点 2 检查线段的斜率
如果两条线段有公共点, 它们就相交。
平行线与相交线(讲义)
七年级寒假讲义38页第一讲相交线第二讲三线八角第三讲平行线及其判定第四讲平行线性质第五讲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综合第六讲习题课(格式规范训练)第一讲相交线【相交线、对顶角、邻补角】4.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如图所示,∠AOD的对顶角是_________ ,∠FOB的对顶角是_________ ,∠EOB的邻补角是_________ .5.如图,图中有_________ 对对顶角,_________ 对邻补角.6.如图所示,已知三条直线AB、CD、EF两两相交于点P、Q、R,则图中邻补角共有_________ 对,对顶角共有_________ 对(平角除外).7.下列说法:①对顶角的角平分线在同一条直线上;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一个角的邻补角只有一个;④补角即为邻补角.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 .9.如图,三条直线交于同一点,∠1:∠2:∠3=2:3:1,则∠4=_________ .10.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若∠BOD=76°,则∠BOM等于()【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距离】1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_________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12.如图,AB⊥BC,则AB_________ AC(填“>”或“=”或“<”),其理由是_________ .13.已知如图,CD⊥AD于D,BE⊥AC于E.(1)点B到AC的距离是_________ ;(2)线段AD的长度表示_________ 的距离或_________ 的距离.14.如图,Rt△ABC中,∠ACB=90°,CD⊥AB于D,则点A到BC的距离为线段_________ 的长度;点A到CD的距离为线段_________ 的长度;点B到AC的距离为线段_________ 的长度;点B到CD的距离为线段_________ 的长度.15.在数学课上,同学们在练习过点B作线段AC所在直线的垂线段时,有一部分同学画出下列四种图形,请你数一数,错误的个数为()16.分别过点P作线段MN的垂线.17.如图,P是直线l外一点,A、B、C是直线l上的三点,且PB与l垂直,在从点P到点A、从点P到直线l的多条道路中,点P到点A的最短路线是_________ ,点P到直线l的最短路线是_________ (只填写序号即可).18.如图,要从小河引水到村庄A,请设计并作出一最佳路线,理由是_________ .19.某中学创建绿色和谐校园活动中要在一块三角形花园里种植两种不同的花草,同时拟从点A修建一条花间小径到边B C.若要使修建小路所使用的材料最少,请在图中画出小路AD,你这样画的理由是_________ .20.直线m外有一定点A,A到直线m的距离是7cm,B是直线m上的任意一点,则线段AB的长度:AB_________ 7cm.(填>或者<或者=或者≤或者≥).21.如图,AC⊥BC于点C,CD⊥AB于点D,AC=5cm,BC=12cm,AB=13cm,则点C到AB的距离是___ cm.【拓展练习】22.平面内有a、b、c三条直线,则它们的交点个数可能是_________ 个.23.如图,在平面内,两条直线l1,l2相交于点O,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若p,q分别是点M到直线l1,l2的距离,则称(p,q)为点M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规定,“距离坐标”是(2,1)的点共有()个.24.(1)三条直线相交,最少有_________ 个交点,最多有_________ 个交点,分别画出图形,并数出图中对顶角和邻补角的个数(2)四条直线相交,最少有_________ 个交点,最多有_________ 个交点,分别画出图形,并数出图中对顶角和邻补角的个数(3)依此类推,n条直线相交,最少有_________ 个交点,最多有_________ 个交点,对顶角有_________ 对,邻补角有_________ 对.25.(1)在图1中以P为顶点画∠P,使∠P的两边分别和∠1的两边垂直.(2)量一量∠P和∠1的度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 .(3)同样在图2和图3中以P为顶点作∠P,使∠P的两边分别和∠1的两边垂直,分别写出图2和图3中∠P和∠1的之间数量关系.(不要求写出理由)图2:_________ 图3:_________(4)由上述三种情形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垂直,那么这两个角_________ .(不要求写出理由)第二讲三线八角【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1.看图填空:(1)∠1和∠4是____________角;(2)∠1和∠3是____________角;(3)∠2和∠D是____________角;(4)∠3和∠D是____________角;(5)∠4和∠D是____________角;(6)∠4和∠B是____________角.2.看图填空:(1)若ED,BC被AB所截,则∠1与____________是同位角.(2)若ED,BC被AF所截,则∠3与____________是内错角.(3)∠1与∠3是AB和AF被______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_____角.(4)∠2与∠4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被BC所截构成的____________角.3.如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①∠ABC与∠C是同位角;②∠C与∠ADC是同旁内角;③∠BDC与∠DBC是内错角;④∠ABD的内错角是∠BDC;⑤∠A与∠ABD是由直线AD,BD被直线AB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4.在图中,∠1与∠2是同位角的有__________________.)6.如图,与∠B是同旁内角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7.如图所示,与∠C构成同旁内角的有__________________.8.如图,在∠1,∠2,∠3,∠4中,是内错角的是()9.如图,在所标识的角中,是内错角的是()10.如图,CM、ON被AO所截,那么()11.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2.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13.如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14.如图,用数字标出的八个角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别有哪些?请把它们一一写出来.15.观察下图,图中有多少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请把它们列出来.16.如图所示,同位角一共有_________对,内错角一共有_________对,同旁内角一共有有_________对.17.如图,有下列说法:①若DE∥AB,则∠DEF+∠EFB=180°;②能与∠DEF构成内错角的角的个数有2个;③能与∠BFE构成同位角的角的个数有2个;④能与∠C构成同旁内角的角的个数有4个.其中结论正确的是()【拓展练习】18.图中,与∠1成同位角的个数是__________对19.图中所标出的角中,共有同位角__________对20.如图所示,同位角共有__________对21.如图,其中同旁内角有__________对22.如图所示,直线AB∥CD,两相交直线EF、GH与AB、CD都相交,图中的同旁内角共有__________对23.如图所示,图中能与∠C构成同旁内角的有__________个.24.如图所示,与∠A是同旁内角的角共有_________个.25.如图所示,图中共有内错角__________对26.如图,若直线MN与△ABC的边AB、AC分别交于E、F,则图中的内错角有__________对27.如图一共有__________对内错角.第三讲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定义、平行线公理与推论】4.如图:PC∥AB,QC∥AB,则点P、C、Q在一条直线上.理由是:_________.6.如图,直线AB,CD表示一条公路的两边,且AB∥CD,点E为直线AB,CD外一点,现过点E作边CD的平行线,只需过点E作_________的平行线即可,其理由是_________.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②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9.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平行线判定】1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若要a∥b,需增加条件_________(填一个即可).12.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直线a平行于直线b的是()13.如图,点E在CD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14.如图,已知直线EF⊥MN垂足为F,且∠1=140°,则当∠2等于()时,AB∥C D.16.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17.几何推理,看图填空:(1)∵∠3=∠4(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DBE=∠CAB(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DF+_________=180°(已知)∴AD∥B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如图,∠B=55°,∠EAC=110°,AD平分∠EAC,AD与BC平行吗?请你完成下列填空,把解答过程补充完整.解:AD∥BC,理由如下:∵AD平分∠EAC,∠EAC=110°(已知)∴∠EAD=∠EAC=_________ °又∠B=55°(已知)∴∠B=∠_________∴AD∥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如图,已知CD⊥DA,DA⊥AB,∠1=∠2.证明:DF∥AE.请你完成下列填空,把解答过程补充完整.证明:∵CD⊥DA,DA⊥AB,∴∠CDA=90°,∠DAB=9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A=∠DA B.(等量代换)又∠1=∠2,∴∠CDA﹣∠1=∠DAB﹣_________.(等式的性质)即∠3=_________.∴DF∥A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如图,在△ABC中,已知∠1=∠2,∠1=∠B,求证:AB∥EF,DE∥B C.21.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e,且∠1=∠2,∠3+∠4=180°,则a与c平行吗?为什么?22.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如果∠BMN=∠DNF,∠1=∠2,那么MQ∥NP.为什么?23.如图,BE平分∠ABD,DE平分∠BDC,且∠1+∠2=90°.求证:AB∥C D.24.如图所示,FG平分∠CFN,∠1=∠3=60°,求证:AB∥C D.25.已知,如图∠1和∠D互余,CF⊥DF,问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拓展练习】26.如图,已知∠ABE+∠E+∠CDE=360°,证明:AB∥C D.27.如图,已知∠BED=∠B+∠D,求证:AB∥C D.28.如图,∠BEC=95°,∠C=45°,∠ABE=130°,则AB与CD平行吗?请说明理由.29.如图,若∠ABC+∠CDE﹣∠C=180°,试证明:AB∥DE.30.已知:E是AB、CD外一点,∠D=∠B+∠E,求证:AB∥C D.第四讲平行线性质第五讲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综合第六讲习题课(格式规范训练)。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全章知识图文详解)
如图∠1 与∠2互补,∠3 与∠4互补 ,如果 ∠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
2
1
4
3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和平行线
例3 如图,∠1与∠2互补,∠3与∠4互补,如果 ∠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
2 4
1
3
解:∠2与∠4相等。
因为∠1与∠2互补;∠3与∠4互补, 所以∠2=180°-∠1;∠4=180°-∠3, 这里, 又因为∠1=∠3, 我们用到 所以∠2=∠4。 了“等量
一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 二是有公共顶点; 三是两边互为延长线。 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 对顶角,缺一个条件都不行. 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 是∠2的对顶角,同时,∠2是∠1的对顶角,也常 说∠1和∠2是对顶角。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和平行线
练习:下列各图中∠1、∠2是对顶角吗? 为什么?
45° 77°
62°23′
x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和平行线
例题: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的4 倍,求这个角 的度数?
解: 设这个角是x °,则它的补角是 ( 180°-x°),
余角是(90°-x°)
根据题意得: (180°-x°)= 4 (90°-x°)
解得: x =60
答:这个角的度数是60 °。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和平行线
1 2
1 2
1
2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和平行线
典型例题
C)
2 2 1 1
1.下列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
1
2
1
2
(A)
(B)
(C)
(D)
2.如图,三条直线AB,CD,EF两两相交,你能找出图中所有的对顶角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相交线与平行线PPT优秀课件
感悟新知
特别警示 ●两条直线平行是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同
位角相等; ●格式书写时,顺序不能颠倒,与判定不能混淆.
感悟新知
例 1 如图5.3-2,把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 若∠ 1=30°,则∠ 2 的度数为( A ) A.60° B.50° C.40° D.30°
感悟新知
1-1.[中考·柳州] 如图,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若a ∥ b, ∠ 1=70 °,则∠ 2 的度数是( C ) A. 50° B. 60° C. 70° D. 110°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平行线的性质2
1.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 表达方式:如图5.3-3,因为a ∥ b(已知), 所以∠ 1= ∠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感悟新知
特别警示 并不是所有的内错角都相等,只有在“两直线平
行”的前提下,才有内错角相等.
感悟新知
例2 如图5.3-4,AB ∥ CD,BE 平分∠ ABC,CF 平分 ∠ BCD,你能发现BE 和CF 有何特殊的位置关系吗? 说说你的理由. 解题秘方:由两直线平行得到 内错角相等,再由内错角相等 得到两直线平行.
感悟新知
解:BE∥CF.理由如下:∵ AB∥CD(已知),
∴∠ ABC= ∠ BC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BE 平分∠ ABC,CF 平分∠ BCD (已知),
∴∠ 2=
1 2
∠ ABC,∠ 1=Fra bibliotek1 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PPT课件
练一练
01. (中考·泸州)如图,AB∥CD,BC平分∠ABD. 若∠C=40°,
则∠D的度数为( B )
A.90° B.100° C.110° D.120°
练一练
02.(中考·枣庄)如图,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
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 C ) A.15° B.20° C.25° D.30°
表达方式:如图,因为a∥b (已知) ,所以∠1=∠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要点精析:两直线平行是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内错角相等.
例2 如图,已知∠B=∠C,AE∥BC,试说明AE平分∠CAD.
导引:要说明AE平分∠CAD,即说明∠DAE=∠CAE.由于AE∥BC,根据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和内错角相等可知∠DAE=∠B,∠EAC=∠C, 这就将说明∠DAE=∠CAE转化为说明∠B=∠C了.
什么?
导引:由DE∥BC,可得∠1=∠4,∠1+∠2=180°;由DF∥AB,可得∠3=∠2,从而得出∠2,∠3,∠4的度数. 解:∵DE∥BC(已知),
∴∠4=∠1=6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1=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即∠2=180°-∠1=180°-65°=115°.又∵DF∥AB(已知), ∴∠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115°(等量代换).
解:∵AE∥BC(已知), ∴∠DAE=∠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EA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C(已知),∴∠DAE=∠EAC(等量代换). ∴AE平分∠CAD(角平分线的定义).
总结
本题同时运用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相等”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提供了一种说明两个角相等的新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认识并堂握相交线、平行线的相关知识:运用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及有条理的表达: 学握尺规作图的基木方法。
二-知识概念(一)相交线1、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概念: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且这两个角有公共顶点, 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性质:对顶角相等。
2、垂直的性质:(1)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点到线的距离:如右图所示,过点A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点B,则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授课日期及时段T (TeXtbOOk-BaSed) 同步课堂体系搭建一、知识框架相交线L->对顶角、垂直互为余角、补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学员编号:学员姓名:年级:七年级辅导科目:数学课时数:3学科教师:授课主题授课类型第Ol讲-一相交线与平行线T同步课堂P实战演练S归纳总结教学目标的距离,此时线段AB叫垂线段。
4、互补与互余互补: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 ,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也称互补。
互余: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 , 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也称互余。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二)平行线1、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为:内错角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条宜线平行的条件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宜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平行线基本公理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②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性质和判眾中的条件和结论恰好相反,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前提下,从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推岀两直线平行,这是平行线的判定:而从两直线平行推出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是平行线的性质。
同位角相等宀二者的因果关系如下: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性质■(三)尺规作图1、尺规作图:在几何作图中,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来作图,称为尺规作图。
2、利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ZAOB,如右图所示,求作Z A!O f B t,使ZA f O f B f=ZAOB.作法如下:①做射线Oa':②以点0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③以点。
'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CN④以点C'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作弧,交前而的弧于点D':⑤过点Zr作射线,Z A f O f B f即为所求。
作法跟利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类似,只是把两个角的一条边例3.如图,已知ZBAC=90。
,AD 丄BC 于点D,给出以下结论:□点B 到AC 的垂线段就是线段AB ; = AB.AD. Ae 三条线段中,线段AD 最短:□点A 到BC 的距离就是线段AD 的长度;二点C 和点B 的距离就是线段CA 的长度.其中正确结论共有()A. 4 个B.C. 2 个 D ・ 1 个例 5、如图,直线 AB, CD 相交于点 O, OA 平分ZEOC, ZEOC : ZEOD=2: 3∙贝IJZBOD=( )3、利用尺规作图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重合在一起。
典例分析考点一:相交线例1、如图,点A 在直线Ii 上,点B, C 分别在直线 12 上,AB 丄 12, AC 丄 11, AB=4, BC=3, AC=5c 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点B 到直线Ii 的距离等于4 C.直线Ii, I 2的距离等于4例2、下列说法:(1)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3)不是对顶角的两个角不相等英中正确的个数是()A ・1个 B. 2个 C. 3个B •点C 到直线Ii 的距离等于5 D.点B 到宜线AC 的距藹等于3(2)对顶角相等(4)不相等的两个角不是对顶角D. 4个例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也相等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 若两角相等,贝IJ 它们的补角A. 30°B. 36oC. 45。
D ・ 72ob考点二:平行线 例I 、下列语句中:Z 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垂线;Z 不相等的两个角一圧不是对顶角 □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两个角的一对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对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相 等:Z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个点可画6条宜线;□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平分线组成的图形是直角。
其中错误的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例2、 如图,能判立EC 〃AB 的条件是( )A. ZB=ZACEB. ZA=ZECD C ・ ZB=ZACBD ・ ZA=A∕∖ΛACEZ L ∆BC~~b例沢如图,下列能判迫AB 〃CD 的条件有( )个(1) ZB+ZBCD=180o(2) Z1=Z2 (3) Z3=Z4 (4) ZB=ZS例6、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ZAOM=90°(1) 如图1,若OC 平分ZAOM,求ZAOD 的度数:(2) 如图2,若ZBOC=4ZNOB 1且OM 平分ZNOG 求ZMON 的度数.A ・1B. 2C. 3D ・4例4.如图,ZABC=ZADC, BF, DE分别是ZABC, ZADC的角平分线,Zl=Z2,求i正:DC〃AB・例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ZB=ZD=90% AE平分ZBAD交CD于点E, CF平分ZBCD交AB于点F,求证:AE〃CF・例6.如图,直线a〃b, BC平分ZABD, DE丄BC,若Z 1=70°,求Z2的度数例7.如图,CD 平分ZACB, DE〃AC, EF〃CD,求证:EF 平分ZBEDA考点三:尺规作图例1、尺规作图是指()A.用量角器和刻度尺作图B.用圆规和有刻度的直尺作图C.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作图D.用量角器和无刻度的直尺作图例2、如图,AABC 中,AB=AC.(1)以点B为顶点,作ZCBD=ZABC (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证明:AC〃BD・例3.作图题:已知ZAOB.利用尺规作ZA,0x B∖使ZAoBJ2ZA0B.二任ZDOB的外部做ZAW=ZAOB, ZAoB就是所求的角P(PraCt ice~0r i ented) 实战演练实战演练> 课堂狙击K平而上4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是()A. 1个或4个B. 3个或4个C. 1个.4个或6个D・1个、3个、4个、5个或6 ^2、如图所示,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Z1=Z2.若ZAOE=I40°,则ZAOC的度数为(A. 40。
B. 60°C.80°D・ IOO03.如图,直线AB, CD相交于点O, OE丄AB于点6 ZCOE=61%ZBOD的度数是(A. 19。
B. 29°C・ 51o D・ 61o4、如图,∆ABC中,ZC=90o, AC=3cm,点P是边BC上的动点,则AP长不可能是()A・ 2.5Cm B. 3cm C・ 4cm D・ 5cm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同一平而内的两条线段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线所在直线互相平行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泄是平行线C.同一平而内两条射线不相交,则这两条射线互相平行D.同一平而内有两条直线不相交,这两条直线一怎是平行线6、如图图形中,由Z1=Z2能得到AB/7CD的是(AA.7、如图:E 在线段CD ±, EA、EB 分别平分ZDAB 和ZCBA, ZAEB=90% 设AD=x, BC=y,且(x - 3) 2+ y - 4 =0(1)求AD和BC的长:(2)你认为AD和BC还有什么关系?并验证你的结论.8.如图:已知AB〃DE〃CF,若ZABC=70o, ZCDE=I30% 求ZBCD 的度数9、将ZXABC纸片沿DE折叠,其中ZB=ZC(1)如图1,点C落在BC边上的点F处,AB与DF是否平行?请说明理由:(2)如图2,点C落在四边形ABCD内部的点G处,探索ZB与Z1+Z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A AB>课后反击1、在数学课上,同学们在练习过点B作线段AC所在直线的垂线段时,有一部分同学画岀下列四种图形,请你数一数,错误的个数为()2、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ZBoC, OF 丄OE 于0,若Z AOD=70% ZAOF 等于()A ・ 35oB. 45。
C ・ 55oD ・ 65o3、如图,三条直线AB 、CD 、EF ⅛交于一点6则ZBOF 的邻补角是(A ・ ZBOC B. ZBOE 和ZAOF C ・ ZAOF D ・ ZBOC 和ZAOF4、直线 AB 、CD 相交于点 O, OE 平分ZBOD,且ZAOC=ZAOD - 80°< 求Z BOE 的度数5、阅读下面的相关文字并回答以下问题:两条直线相交 三条直线相交 四条宜线相交 只有一个交点最多的3个交点最多有6个交;猜想:二5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Z 6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二n 条直线相交最多有n 个交点?6、如图,已知B, E 分别是线段AC, DF ±的点,AF 交BD 于G,交EC 于H, Z1=Z2, ZD=ZC, 求证:DF 〃ACBCD7、已知,AB〃CD, AB, CD被直线1所截,点P是1上的一动点,连接PA, PC.(1)如图二,当P在AB, CD之间时,求证:ZAPC=ZA+ZC;(2)如图::,当P在射线ME上时,探究ZA, ZC, ZAPC的关系并证明:(3)如图二当P在射线NF上时,直接写出ZA, ZC, ZAPC三者之间关系直击中考名师点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与联系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泄中的条件和结论恰好相反,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宜线所截”的前提下,从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推出两直线平行,这是平行线的判左;而从两直线平行推出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是平行线的性质。
同位角相等警两直线平行」二者的因果关系如下: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性质学霸经验>本节课我学到了>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