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幅发射机课程设计要点
课程设计报告--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b49278caaea998fcd220e46.png)
课程设计报告--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设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小功率调幅发射机设计一、设计题目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设计。
二、设计目的、内容及要求设计目的:《高频电子线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课程设计是其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同时也是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和补充。
其主要目的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查阅有关资料的技能,提高实践技能,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应用的能力。
(1)加深对高频电子线路理论知识的掌握,使所学的知识系统、深入地贯穿到实践中。
(2)提高同学们自学和独立工作的实际能力,为今后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相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任务及要求: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设计(1)掌握小功率调幅发射机原理;(2)设计出实现调幅功能的电路图;(3)应用multisim软件对所设计电路进行仿真验证。
技术指标:载波频率f0=1MHz~ 10MHz;低频调制信号1KHz正弦信号;调制系数Ma=50%±5%;负载电阻R A=50Ω。
三、工作原理3.1 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认识目前,虽然调频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突飞猛进,其应用范围覆盖了无线通信技术的80%以上,但是由于小功率调幅发射机具有调制解调电路简单、调试容易、信号带宽窄和技术成熟等优点,因此仍然使其能够在中短波通信中广泛得以应用。
课题以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为应用背景,在仿真软件与实验室中完成一个完整的调幅发射机,并实现无线电报功能。
发射机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低频音频信号对高频载波进行调制,将其变为在适合频率上具有一定的带宽,有利于天线发射的电磁波。
一般来说,简易发射机主要分为低频部分、高频部分、以及电源部分。
高频部分主要包括:主振荡器、缓冲放大级、中间放大级、功放推动级以及末级功放级。
低频部分主要包括:话筒、低频电压放大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以及末级低频功率放大级等。
3.2 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工作原理一条调幅发射机的组成框图如下图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是:第一本机振荡产生一个固定频率的中频信号,它的输出送至调制器;话音放大电路放大来自话筒的信号,其输出也送至调制器;调制器输出是已调幅了的中频信号,该信号经中频放大后与第二本振信号混频;第二本振是一频率可变的信号源,一般选第二本振频率fo2是第一本振f1与发射载频foc之和,混频器输出经带通或低通滤波器滤波,是输出载频fc=fo2-fo1;功放级将载频信号的功率放大到所需发射功率。
调幅发射系统课程设计
![调幅发射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e832a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2.png)
调幅发射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调幅发射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调幅信号的产生、调制和解调过程。
2. 学生能够描述调幅发射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振荡器、调制器、放大器和发射天线。
3. 学生能够解释调幅信号的主要参数,如幅度、频率和带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调幅发射系统电路,并进行模拟实验。
2. 学生能够使用相关仪器和设备,进行调幅发射系统的调试和性能测试。
3. 学生能够分析调幅发射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无线电知识的热情。
2. 学生能够认识到调幅发射系统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与通信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调幅发射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和通信知识,对无线电通信技术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调幅发射系统原理:介绍调幅信号的生成、调制和解调过程,分析调幅信号的特点和参数,使学生理解调幅发射系统的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调幅信号与调制解调技术”2. 调幅发射系统组成:讲解振荡器、调制器、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原理及相互关系。
- 教材章节:第三章“调幅发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3. 调幅发射系统电路设计:学习设计简单的调幅发射系统电路,掌握电路元件的选型和连接方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调幅发射系统电路设计与应用”4. 调幅发射系统性能测试与调试:介绍调幅发射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学习使用相关仪器和设备进行调试。
无线调幅发射机课程设计
![无线调幅发射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8230124431b90d6c85c799.png)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无线调幅发射机学号:姓名: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完成日期:摘要高频电子线路系统地介绍了通信系统,特别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最基本电路及他们的功能,给出了定性及定量分析这些电路性能的方法。
这些电路包括了发射机及接收机中的选频放大电路、混频电路、功放电路、振荡电路、调制及解调电路、锁相环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及频率合成电路。
本课程的基本知识教学目标与能力目标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晶体管工作于高频时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及微变等效电路,掌握高频单元电路的线路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技术要求及一些典型集成电路的实际应用,并且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足够的实践技能,以及使用先进仿真软件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掌握电子、通讯技术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高频电子线路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但应该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在本课程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1 .在分析问题的方法上,由常用基本电路入手,讲清基本原理,然后适当综合,再应用到实用电路的分析中去。
2 . 注意与实践课的配合,在理论课中讲清基本原理、典型电路和基本应用电路,在实践课中学习有关电路的测试、调整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器件的参数选择等。
3 .增加必要的例题和实用电路的分析。
例题着重于问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方法的介绍,对电路实例的分析则力求由浅入深。
无限调幅发射机由电路原理仿真和主振荡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缓冲放大电路的设计仿真,集电极调幅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目录 摘要 ......................................................................... 1 第一章 选题意义 .............................................................. 3 第二章 总体方案 .............................................................. 4 2.1 无线调幅发射机工作原理 ............................................... 4 2.2 无线调幅发射机方框图和系统仿真 ....................................... 4 第三章 各部分设计与原理分析 .................................................. 8 3.1 主振荡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 8 3.2 缓冲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 10 3.3 集电极调幅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 3 3.4 总电路图 ............................................................ 14 第四章 参数选择 .............................................................. 3 第五章 实验结果 .............................................................. 3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心得体会 ........................................第八章 参考资料 ........................................致谢 ...................................................第一章 选题意义本课程设计是关于一个无线电调幅发射机电路的设计,通过本课程设计,可以巩固已学的高频电子线路理论知识,建立无线电发射机的整机概念,了解发射机整机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能够设计出符合设计目标的电路。
无线电调幅发射机的设计与制作.
![无线电调幅发射机的设计与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d3339b7fddccda38376baf35.png)
无线电调幅发射机的设计与制作无线电调幅发射机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课题:无线调幅发射机2、设计目的:通过本课题的设计与装配、调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能够使学生建立无线电发射机的整机概念,了解发射机整机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从而能正确设计、计算发射机的各个单元电路:主振级、激励级、输出级、调制级、输出匹配网络及音频放大器。
初步掌握小型调幅波发射机的调整及测试方法。
3、技术指标与要求:(1)设计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有:等幅波发射机1工作频率f0=1.2 MHz~ 2.6MHz;2输出功率P Omax≥0.25W;3频率稳定度0f f∆≤5×10-4;4负载电阻R A=50Ω;5电源电压Ec=12V。
调幅波发射机1载波频率f0=1.2 MHz~ 2.6MHz;2峰包功率P Omax≥0.25W;3调制系数Ma=50%±5%;4包络失真系数γ≤1%;5负载电阻R A=50Ω;6频率稳定度0f f∆≤5×10—4;7电源电压Ec=12V。
此外,还要适当考虑发射机的效率,输出波形失真以及波段内输出功率的均匀度等;电路结构采用分立元件构建的LC振荡器、缓冲隔离、高频宽放和高频功放等电路实现。
2、要求完成的设计工作主要有:(1)收集资料、消化资料;(2)选择原理电路,分析并计算电路参数;(3)绘制电路原理图一张(用A4图纸);(4)绘制元件明细表一张(用A4图纸);(5)设计印制电路板底图一张;(6)撰写设计报告一份,要求字数在5000字以上。
3、时间安排总时间一周,最后半天(4学时)为答辩时间。
答辩过程分两步完成,前2节课时间分小组进行答辩,并初步推举出优秀设计2~4个;后2节课时间为优秀设计集中答辩时间。
4、注意事项(1)作图必须规范,图幅清洁干净;(2)设计报告内容详细,叙述清楚,计算准确,有根有据,书写工整;(3)设计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高频课程设计调幅发射机
![高频课程设计调幅发射机](https://img.taocdn.com/s3/m/a9a7d36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c.png)
高频课程设计调幅发射机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调幅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
具体包括调幅发射机的工作原理、调幅电路的组成、调幅信号的传输和调幅技术的优点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实践,掌握调幅发射机的搭建和调试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调幅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调幅发射机的工作原理:介绍调幅发射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调幅电路的组成、调幅信号的生成和传输等。
2.调幅电路的组成:介绍调幅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放大器、调制器、滤波器等,并解释它们在调幅发射机中的作用。
3.调幅信号的传输:讲解调幅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特点和优点,以及调幅信号在通信中的应用。
4.调幅技术的应用场景:介绍调幅技术在实际通信中的应用场景,如无线电广播、卫星通信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调幅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法:学生进行调幅发射机的搭建和调试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调幅技术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调幅技术的应用。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实验经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章节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掌握调幅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形象地展示调幅发射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小功率调幅发射机设计
![小功率调幅发射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e64ef74028915f814dc217.png)
一、设计题目小功率调幅发射机二、设计目的、内容及要求2.1 设计目的(1)加深对高频电子线路理论知识的掌握,使所学的知识系统、深入地贯穿到实践中。
(2)提高同学们自学和独立工作的实际能力,为今后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相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2 设计原理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设计(1)掌握小功率调幅发射机原理;(2)设计出实现调幅功能的电路图;(3)应用multisim软件对所设计电路进行仿真验证。
=1MHz~ 10MHz;低频调制信号1KHz正弦信号;调制技术指标:载波频率f系数=50Ω。
Ma=50%±5%;负载电阻RA2.3 设计要求根据原理,要求设计一个小功率调幅发射机,(1)主要参数:已知+Vcc=+10V、-VEE=-10V;话音放大级输出电压为5mV;负载电阻R=50AΩ(2)主要元器件:主要元件有MC1496、3DG100、3DG130、4MHz晶振、NXO-10磁环;=8MHz;低频调制信号1KHz正弦信号;调制系数 (3)技术指标:载波频率fMa=50%;发射功率P0=300mW三、调幅发射机的原理与分析3.1调幅发射机的原理框图所谓调幅,就是按照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载波的幅度,使输出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波段,而输出信号的振幅携带调制信号的相关信息。
调幅发射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有用的低频信号对高频载波的幅度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天线发射的电磁波。
通常,调幅发射机包括三个部分:高频部分,低频部分,和调制部分。
高频部分一般包括主振荡器、缓冲放大、倍频器、中间放大、功放推动级与末级功放。
主振器的作用是产生频率稳定的载波。
为了提高频率稳定性,主振级往往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或LC振荡电路,并在它后面加上缓冲级,以削弱后级对主振器的影响。
低频部分包括话筒、低频电压放大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与末级低频功率放大级。
低频信号通过逐渐放大,在末级功放处获得所需的功率电平,以便对高频末级功率放大器进行调制。
调幅发射与接收课程设计
![调幅发射与接收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a3488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6.png)
调幅发射与接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调幅(AM)发射与接收的基本原理,掌握调幅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接收过程。
2. 学生能够描述调幅信号的特点,如幅度调制、频谱分布等。
3. 学生能够解释调幅广播中天线、调制器、解调器等关键部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亲身体验调幅发射与接收过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调幅广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调幅发射与接收,培养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动力。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无线电通信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增强科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选修课程,适用于高中年级。
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实验操作感兴趣。
教学要求: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调幅发射原理- 介绍幅度调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 详细讲解调幅信号的产生过程,如载波信号、调制信号及其关系。
2. 调幅信号传输与接收- 分析调幅信号的频谱特点,了解其传输过程中的影响。
- 讲解调幅信号的接收原理,包括天线、放大器、解调器等部分的作用。
3. 调幅广播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介绍调幅广播系统的组成,如发射机、接收机等关键部件。
- 分析调幅广播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4. 实践操作- 设计调幅发射与接收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相关操作技巧。
- 安排实验报告撰写,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科学思维。
调幅发射和接受课程设计
![调幅发射和接受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3e919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e.png)
调幅发射和接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调幅发射与接收的基本原理,掌握调幅信号的波形特点及其调制与解调过程。
2. 学生能够描述调幅广播的信号传输过程,解释调幅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频带宽度。
3. 学生掌握影响调幅信号质量的因素,如幅度调制指数、信号失真等。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使用调幅发射和接收设备,能够进行简单的信号调制与解调操作。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调幅信号传输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学生具备设计简单调幅通信系统的能力,能进行基本的系统测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通信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热情。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意识到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科技进步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分析: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能理解抽象概念。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要求注重知识的应用与拓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调幅通信的基本知识,还能提升实践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调幅信号基本概念:介绍调幅信号的构成及其特点,引用教材第3章第1节内容。
- 调幅原理:讲解幅度调制的过程,以教材第3章第2节为基础,分析调制指数对信号的影响。
- 调幅信号传输:阐述调幅信号的传输过程,包括发射、传播和接收,涉及教材第3章第3节。
- 调幅信号的解调:介绍解调原理及其方法,参考教材第3章第4节。
2. 实践操作:- 调幅发射与接收设备的使用:学生分组操作,使用调幅发射和接收设备进行信号调制与解调,结合教材第3章实验部分。
- 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设计实验,观察不同调制指数下的信号波形,分析信号质量,基于教材第3章第5节。
3. 应用与拓展:- 调幅通信系统设计:学生设计简单的调幅通信系统,包括发射、传播和接收部分,参考教材第3章第6节。
小功率调幅发射机课程设计
![小功率调幅发射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6392e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1.png)
小功率调幅发射机课程设计
今天,我们将谈论一个课程题目:小功率调幅发射机课程的设计。
门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小功率调幅发射机,以及调幅调制的原理和技术。
小功率调幅发射机是一种用于发射信号的设备,可以用于无线电广播、移动通信、无线控制系统,以及电力系统中的通信和遥测信号传输。
功率调幅发射机由一系列组成,包括发射机模块、调制机模块、收发机模块、功率放大器模块、电缆等。
课程的设计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首先,要讲授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原理和结构,深入讲解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原理;其次,介绍调幅调制的技术,以及用于调制的信号的特点和分类;第三,探讨常用的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设计方法;第四,介绍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试验和调试方法;最后,安排课程实验,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设计、测试和调试技术。
同时,课程的设计还应考虑到学生的体会和思维的培养。
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分组研讨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技术难点,给出解决方案;可以安排学生设计实验,试验不同参数调整,观察信号调制后的不同变化;也可以安排学生完成调制信号传输模拟实验,数字信号调制和传输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上述就是小功率调幅发射机课程的设计方案,最后要说的是,尽管这是一门理论性的课程,但是课程的设计应该结合当今实际的技术发展,为学生提供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调幅发射与接收课程设计
![调幅发射与接收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06dd88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bd.png)
调幅发射与接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调幅发射与接收的基本原理,掌握调幅信号的数学表达式及其特性;2. 让学生掌握调幅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和接收过程;3. 让学生了解调幅广播的优缺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调幅信号传输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搭建简单的调幅发射与接收系统;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观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的良好习惯;3.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我国在无线电通信领域的发展成就,为祖国的科技进步感到自豪。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选修课程,适用于高中年级学生。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无线电通信技术有一定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调幅信号的基本原理和数学表达式;- 调幅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和接收过程;- 调幅广播的优缺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无线电通信基础”,第5节“调幅通信”。
2. 实践操作:- 搭建简单的调幅发射与接收系统;- 调幅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调幅通信原理。
实践教学大纲:(1)实验器材准备与操作方法讲解;(2)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调幅发射与接收实验;(3)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3. 教学进度安排:- 理论知识:4课时;- 实践操作:4课时。
调幅发射课程设计
![调幅发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23e81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d.png)
调幅发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调幅发射的基本概念,掌握调幅信号的产生原理及特性;2. 学生能够描述调幅信号在不同传输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了解影响调幅信号质量的因素;3. 学生了解调幅信号的应用领域,如无线电广播、通信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动手搭建简单的调幅发射电路,并对其进行调试;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调幅发射相关知识,设计简单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养成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3. 学生通过学习调幅发射技术,认识到无线电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生,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能力,但对调幅发射技术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达成预期学习成果,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调幅发射基本概念:介绍调幅信号的组成、调制原理及解调过程;教材章节:第三章“无线电通信基础”,第1节“调幅与调频”。
2. 调幅信号的产生与特性:分析调幅信号的产生方法、波形特点及带宽要求;教材章节:第三章“无线电通信基础”,第2节“调幅信号的特性”。
3. 调幅信号传播特点:探讨调幅信号在不同传输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分析影响信号质量的因素;教材章节:第三章“无线电通信基础”,第3节“调幅信号的传播”。
4. 调幅发射电路设计与制作:介绍调幅发射电路的原理、元器件选择及电路搭建;教材章节:第四章“无线电发射电路”,第1节“调幅发射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5. 调幅发射实验操作:开展调幅发射实验,指导学生进行电路搭建、调试及性能测试;教材章节:第四章“无线电发射电路”,第2节“调幅发射实验”。
高频课程设计--调幅发射机解析
![高频课程设计--调幅发射机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36e1f5e009581b6bd9eb94.png)
说明书目录一.设计总体思路,基本原理和框图 (4)1. 调幅发射机系统设计 (4)(1)点频调幅发射机框图 (5)(2)各部分的作用 (5)二.单元电路设计分析 (6)1.本机振荡 (6)2倍频电路 (7)3缓冲电路 (7)4.调制电路 (9)5.高频功率放大 (12)V提供的直流功率 (12)(1).集电极电源CC(2).集电极输出基波功率 (13)(3).集电极效率ηc (13)(4)、偏置电路 (16)6.匹配网络 (17)四.附录 (19)五.总结与体会 (20)六.参考文献 (22)七.整机原理图 (23)一.设计总体思路,基本原理和框图1. 调幅发射机系统设计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设备是将信息发送者送来的非电量原始信息(信源)如语音、文字和图像等转变成电信号,再把信号处理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信号形式送至信道。
信源信号在通信系统中称为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是频谱在零频附近的宽带信号,这种信号一般具有从零频开始的较宽的频谱,而且在频谱的低端分布较大的能量,所以称为基带信号,这种信号不宜直接在信道中传输。
如果将消息信号对频率较高的载波进行调制,就能使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适合信道的频率范围内进行传输。
例如声音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是20Hz~20kHz,这样的基带信号是不能在无线信道上传输的。
即使在某些可以传输直流的有限信道上,为了提高信道的通信容量,基带信号的传输方式也很少采用。
一般是用基带信号去改变某个高频正弦电压(载波)的参数,使载波的振幅、频率或相位随基带信号而变化,这一过程称为调制。
在通信系统中,调制有三个主要作用:1调制的过程就是一个频谱搬移的过程,将原来不适宜传输的基带信号频谱搬移到适宜传输的某一个频段上,然后传输至信道;2调制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实现信道复用,即把多个信号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频段上同时进行传输,以提高信道容量;3调制可以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的能力,例如将信号频率搬移,从而离开某一特定干扰频率。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AM调幅发射机解析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AM调幅发射机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8e3b71ad51f01dc381f194.png)
实验报告班级:电子131 姓名:学号:同组人:课程名称: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室:第二实验室实验时间:2016年3月实验项目名称: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安装与调试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安装与调试。
2、熟悉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工作原理,对所学高频电子线路知识加以巩固。
3、熟悉理解实验电路原理。
4、通过整机装配和调试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践与理论设计相结合,更深刻地理解学习相关知识。
6、通过一套完整的调幅发射系统设计、安装和调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原理(一)、实验内容1、熟悉实验电路原理2、熟悉并测试电路元件参数3、熟悉印刷板与电路、元件的对应关系4、电路焊接、调试5、测试并记录参数(二)、实验原理1、调幅发射机组成框图如图所示:小功率调幅发射机设计的技术指标:载波频率06f MHz =, 输出功率0200P mW ≥, 负载阻抗75A R =Ω, 输出信号带宽9WB KHz =, 单音调幅系数0.8a m =, 平均调幅系数0.3a m ≥, 发射效率50%η≥, 调制信号的F=1KHz 。
2、实验电路图如图图1 小功率调幅发射机原理图图2 PCB图三、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软件工具:、平台):1.双踪示波器,数字信号源,数字万用表等各一台。
2.电烙铁,镊子,钳子,螺丝刀等工具一套。
3.调幅发射机实验板,套件,焊锡,漆包线等。
5.元器件清单6.8K 1 0.005uF 2 导线\ \16K 2 0.022uF 2 放大器LM358(含2个放大器)10K 10 0.1uF 4 高频磁环\ 2150K 1 电解电容10uF 3可调电容5~30pF 150 1 电感56uH 2电位器1K 1 晶振6MHz 1四、调幅发射机各模块调试4.1 载波振荡器电路采用晶体接成并联型晶体振荡器,其稳定性比LC振荡器高一个数量级,振荡频率等于晶振的固有频率06f M。
小功率调幅发射机课程设计
![小功率调幅发射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4096d776a20029bd642dc3.png)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报告成绩:评阅时间:教师签字:目录理论部分 (3)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3)二.比较和选择系统方案,画出系统框图 (3)三.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 (4)主振器 (4)音频放大级 (6)振幅调制部分和末级功放部分 (7)四.完整的电路图 (8)五.系统需要的元器件清单 (8)六.参考文献 (9)实验部分 (11)一.实验目的 (11)二.实验主要仪器与仪表 (11)三.实验原理 (11)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1)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2)主振器 (12)音频放大级 (13)振幅调制级 (14)附录 (15)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理论部分内容摘要调幅发射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有用的低频信号对高频载波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天线发射的电磁波。
通常,发射机包括三个部分:高频部分,低频部分和电源部分。
高频部分一般包括主振荡器、倍频器、缓冲隔离级、高频电压放大级、高频频功率放大级。
主振荡器的作用是产生频率稳定的载波。
缓冲级主要是削弱后级对主振器的影响。
低频部分包括话筒、低频电压放大级、低频功率放大级。
调制是将要传送的信息装载到某一高频振荡信号上去的过程。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小功率调幅发射机技术指标:%503.08.0409502001000≥≥=≤=Ω=≥=η发射效率平均调幅系数;单音调幅系数残波辐射输出信号带宽负载阻抗输出功率载波频率a a Z A Z m m dB KH WB R mW P MH f二.比较和选择系统方案,画出系统框图调幅发射机由主振器,缓冲级,高频电压放大器,振幅调制器,高频功率放大器等电路组成。
主振器就是高频振荡器,根据载波频率的高低、频率稳定度来确定电路型式。
高频电子线路所讨论的工作频率是几百千赫到几百兆赫,而课程设计所设计的最高频率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一般选在30兆赫以下。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输出波形比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的输出波形好。
调幅发射机设计的具体要求和目的.
![调幅发射机设计的具体要求和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0830d11bbb4cf7ec4afed0e6.png)
目录第一章调幅发射机设计的具体要求和目的 (1)第一节摘要 (1)第二节关键字 (1)第三节设计目的 (1)第四节设计要求 (1)第二章对调幅发射机的认识和了解 (1)第三章调幅发射机的设计选择、及其原理框图 (2)第一节方案的选择 (2)一设计选择的原因 (2)二功率分配及电源电压的确定 (3)三各级晶体管的选择 (3)四放大级管子的选择: (3)第二节调幅发射机方框图 (3)第四章调幅发射机的电路形式及工作原理 (4)第一节高频振荡器电路 (4)第二节隔离放大电路 (6)第三节受调放大级电路 (7)第四节话筒和音频放大电路 (8)第五节传输线与天线 (9)第五章调幅发射机各级电路的计算及调试 (9)第一节各级电路的计算 (9)一被调级参数的计算 (9)二放大级的计算 (9)三振荡级的计算 (10)第二节电路的调试 (10)一本振级调试 (10)二放大级调整 (10)三末级调试 (10)四统调 .................................................................................................................................. 1.1第六章心得体会.................................................................................................................................. 1.1第七章参考文献................................................................................................................................. 1.1第八章附录 (11)第一章调幅发射机设计的具体要求和目的第一节摘要电路原理图;调幅发射机的功能要求;调幅发射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各部分功能及电路图、实物图第二节关键字调幅、发射机第三节设计目的学会分析电路、设计电路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掌握所学单元电路及在此基础培养自己分析、应用其他单元电路的能力;了解高频振荡器电路、高频放大器电路、调制器电路、音频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第四节设计要求输出功率P0=0.5W工作频率fO=7MHz调幅度 ma=100%电源电压12v 频率准确度△ f/f0 < 5X 10-4 ;画出调幅发射机组成框图,方案的确定,晶体振荡器设计计算;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应含有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原理说明,设计原理图,要求字迹工整,叙述清楚,图纸备齐;设计时间为一周;第二章对调幅发射机的认识和了解发射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有用的低频信号对高频载波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天线发射的电磁波。
调幅发射和接受课程设计
![调幅发射和接受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4cd15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6.png)
调幅发射和接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调幅发射与接收的基本概念,掌握调幅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原理;2. 使学生了解调幅广播的传输特性,掌握影响调幅信号质量的因素;3. 引导学生掌握调幅信号频谱的特点,了解频谱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调幅发射与接收设备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调幅信号质量问题的能力,学会优化调幅发射与接收系统;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调幅发射与接收技术的好奇心与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兴趣;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精神;3. 使学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背景,以实践操作为主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调幅发射与接收的基本原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调幅发射基本原理:介绍调幅信号的调制过程,包括幅度调制、载波信号与调制信号的合成,以及调幅信号的频谱特性。
教材章节:第三章“幅度调制”2. 调幅接收原理:讲解调幅信号的解调过程,包括检波、滤波等,使学生了解接收设备的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四章“调幅信号的解调”3. 调幅发射与接收设备:介绍发射与接收设备的基本构成,包括发射机、天线、接收机等组成部分。
教材章节:第五章“调幅发射与接收设备”4. 影响调幅信号质量的因素:分析信号传输过程中可能影响调幅信号质量的各种因素,如噪声、信道特性等。
教材章节:第六章“调幅信号的传输特性”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调幅发射与接收实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巩固理论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的某个参数的过程,叫调制。
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振荡器的幅度,使其幅度的变化量随调制信号成正比的变化,这一过程叫做振幅调制。
经过幅度调制后的高频振荡称为幅度调制波(简称调幅波)。
早期的VHF频段的移动通信电台大都采用调幅方式,由于信道快衰落会使模拟调幅产生附加调幅而造成失真,目前已很少采用。
调频制在抗干扰和抗衰落性能方面优于调幅制,对移动信道有较好的适应性,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模拟蜂窝系统都使用频率调制。
由于高频信号的幅度很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影响。
所以调幅信号的传输并不十分可靠。
在传输的过程中也很容易被窃听,不安全。
所以现在这种技术已经比较很少被采用,但在简单设备的通信中还有采用。
振幅调制根据频谱结构的不同可分为普通调幅(AM)波,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DSB-SC AM)波和抑制载波的单边带调幅(SSB-SC AM)波。
本设计的调幅发射机指的是AM调幅。
调幅发射机是由本机振级、缓冲级、调制级、功率激励与放大电路及音频放大器等组成。
关键字:振荡、倍频、调幅、混频、放大目录一、前言 (1)二、设计指标 (2)三、系统总述 (3)3.1 设计总体思路 (3)3.2原理框图 (3)3.3各部分的作用 (4)四、单元电路设计及仿真 (5)4.1 本地振荡器模块 (5)4.2倍频模块 (7)4.3调幅模块 (8)4.4上混频模块 (11)4.5 功率放大模块 (13)五、整机电路设计图 (14)六、设计总结 (15)七、参考文献: (16)一、前言无线电技术诞生以来,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始终是其主要任务。
要将无线电信号有效地发射出去,天线的尺寸必须和电信号的波长为同一数量级,为了有效地进行传输。
必须将携带信息的低频电信号调制到几十MHz至几百MHz以上的高频振荡信号上,再经天线发送出去,调频是信号发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调频发射机目前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在很多领域都有了很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演讲、教学、玩具、防盗监控等诸多领域。
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设备是将信息发送者送来的非电量原始信息(信源)如语音、文字和图像等转变成电信号,再把信号处理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信号形式送至信道。
信源信号在通信系统中称为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是频谱在零频附近的宽带信号,这种信号一般具有从零频开始的较宽的频谱,而且在频谱的低端分布较大的能量,所以称为基带信号,这种信号不宜直接在信道中传输。
如果将消息信号对频率较高的载波进行调制,就能使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适合信道的频率范围内进行传输。
例如声音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是20Hz~20kHz,这样的基带信号是不能在无线信道上传输的。
即使在某些可以传输直流的有限信道上,为了提高信道的通信容量,基带信号的传输方式也很少采用。
一般是用基带信号去改变某个高频正弦电压(载波)的参数,使载波的振幅、频率或相位随基带信号而变化,这一过程称为调制。
在通信系统中,调制有三个主要作用:1调制的过程就是一个频谱搬移的过程,将原来不适宜传输的基带信号频谱搬移到适宜传输的某一个频段上,然后传输至信道;2调制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实现信道复用,即把多个信号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频段上同时进行传输,以提高信道容量;3调制可以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的能力,例如将信号频率搬移,从而离开某一特定干扰频率。
调幅发射机目前正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广播系统中,本次课程设计完成了小信号调幅发射机从设计到仿真调试的完整设计工作。
二、设计指标完成调幅发射系统各单元电路的设计及仿真,并利用multisim开发软件完成整机电路的调试。
设计任务及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如下:2.1单元电路设计及仿真1)设计LC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产生高频信号2)设计三极管倍频电路,完成信号的三倍频3)设计双差分对构成的乘法调制器4)设计混频电路5)设计丙类谐振功率放大电路2.2调幅发射系统整机电路设计2.3高频实验平台整机联调三、系统总述3.1 设计总体思路无线电通信的主要特点是利用电磁波的空间的传播来传递消息,例如将一个地方的语言消息传送到另一个地方。
这个任务是由无线电发射设备、无线电接收设备和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等来完成的。
这些设备和传播的空间,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发射设备是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电信号变换为适应与空间传播特性的信号的一种传输装置。
它首先要产生频率较高的并且具有一定功率的振荡。
因为只有频率较高的振荡才能被天线有效的辐射,还需要有一定的功率才可能在空间建立一定强度的电磁场,并传播到较远的地方。
高频功率的产生通常是利用电子管或晶体管,把直流能量转化为高频能量,这是由高频振荡器和高频功率放大器完成的。
通常是经过转换设备如话筒就是最简单的转换设备,把消息转变为电信号,这种电信号的频率都比较低,不适于直接从天线上辐射。
因此,为了传输消息,就要使高频振荡的某一个参数随着上述电信号而变化,这个过程叫做调制。
在无线电发送设备中,消息是“记载”在载波上而传送出去的。
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设备采用调幅方式则称为调幅发射机,一般调幅发射机的组成框图如图所示,工作原理是:本机振荡产生一个固定频率的载波信号,载波信号经缓冲倍频送至振幅调制电路;话音放大电路将低频信号(例如语音信号)放大至足够的电压送到振幅调制电路;振幅调制电路的输出信号经高频功率放大器,高放级将载频信号的功率放大到所需的发射功率,然后经天线输出。
3.2原理框图图3.1 振幅发射系统的原理框图3.3各部分的作用本地振荡器:用来产生最初的高频振荡,通常振荡功率是很小的,由于整个发射机的频率稳定度有它决定,因此要求它具有准确而稳定的频率。
倍频器:将频率较低的信号通过倍频变换成频率较高的信号。
调幅:用来产生调幅波,即将调制信号调制到高频振荡频率上。
混频器:是实现将放大的信号和本振电路模块产生的信号一起输入经过混频电路进行变频,并能选出中频信号(fi=fo+fs);功率放大器:主要作用是在激励信号的频率上,产生足够大的功率送到天线上去,同时滤除不需要的频率(高次谐波),以免造成对其他电台的干扰。
四、单元电路设计及仿真4.1 本地振荡器模块图4.1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本振电路由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构成,本地振荡器功能:为混频器产生fL ,是可调的,并能跟踪fC ,以实现变频功能。
其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电路图如图4.1所示。
4.1.1 LC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LC 振荡器实质上是满足振荡条件的正反馈放大器。
LC 振荡器是指振荡回路是由LC 元件组成的。
从交流等效电路可知:由LC 振荡回路引出三个端子,分别接振荡管的三个电极,而构成反馈式自激振荡器,因而又称为三点式振荡器。
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感,则称为电感反馈LC 振荡器或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容,则称为电容反馈LC 振荡器或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在几种基本高频振荡回路中,电容反馈LC 振荡器具有较好的振荡波形和稳定度,电路形式简单,适于在较高的频段工作,尤其是以晶体管极间分布电容构成反馈支路时其振荡频率可高达几百MHz-GHz 。
4.1.2 LC 振荡器的起振条件、参数选择和频率稳定度一个振荡器能否起振,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即:振幅起振平衡和相位平衡条件。
参数的选择:振荡频率主要由L 、1c 、2c 决定,f=1/2πLC ,反馈系数F 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经验数据F ≈0.1-0.5。
频率稳定度表示:在一定时间或一定温度、电压等变化范围内振荡频率的相对变化程度。
则,其仿真如4.2、4.3所示。
图4.2 电容三点式起振仿真图图4.3电容三点式稳定时的仿真4.2倍频模块4.2.1倍频器的工作原理倍频器是一种将输入信号频率成整数倍(2倍、3倍、n倍)增加的电路。
它主要用于甚高频无线电发射机或其它电子设备。
采用倍频器的主要原因有:(1)降低设备的主振频率。
由于振荡器频率愈高稳定性愈差,一般采用频率较低而稳定度较高的晶体振荡器,以后加若干级倍频器达到所需频率。
一般基音体频率不高于20MHz,具有高稳定性的晶体频率通常不超过5 MHz。
所以工作频率高,要求稳定性又严格的通信设备和电子仪器就需要倍频。
(2)对于调相或调频发射机,利用倍频器可以加大相移或频移,即可增加调制度。
(3)可以提高发射机的工作频率稳定性。
因为采用了倍频器,输入频率与输出频率不同,从而减弱了寄生耦合。
倍频器的种类有多种,本次可设使用丙类放大器构成的倍频器,即所谓“丙类倍频器”。
前面讨论已经指出,丙类放大器晶体管集电级电流脉冲中含有丰富的谐波分量。
如果集电极调谐回路谐振在二次或三次谐波频率上,放大器就主要有二次或三次谐波电压输出。
4.2.2 功能倍频器实质上就是一种输出信号等于输入信号频率整数倍的电路,常用的是二倍频和三倍频器。
在手持移动电话中倍频器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提升载波信号的频率,使之工作于对与应的信道;同时经倍频处理后,调频信号的频偏也倍提高,即提高了调频调制的灵敏度,这样可降低对调制信号的放大要求。
采作倍频器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使载波主振荡器与高频放大器隔离,减小高频寄生耦合,有得于减少高频自激现象的产生,提高整机工作稳定性。
三倍频电路如图4.4图4.4 三极管倍频电路采用倍频器的主要原因有:(1)降低设备的主振频率。
由于振荡器频率愈高稳定性愈差,一般采用频率较低而稳定度较高的晶体振荡器,以后加若干级倍频器达到所需频率。
故工作频率高,要求稳定性又严格的通信设备和电子仪器就需要倍频。
(2)对于调相或调频发射机,利用倍频器可以加大相移或频移,即可增加调制度。
(3)可以提高发射机的工作频率稳定性。
则仿真结果如图4.5所示。
图4.5三极管倍频仿真图4.3调幅模块有电磁场理论知道,只有频率较高的振荡才能被天线有效的辐射。
但是人的讲话声音变化为相应的电信号频率较低,不适于直接从天线上辐射。
因此,为了传递消息,就必须将要传递的消息“记载”到高频振荡上去,这一“记载”过程称为调制。
调制过程就是用被传递的低频信号去控制高频振荡信号是高频输出信号的参数相应于低频信号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低频信号搬移到高频段,被高频信号携带传播的目的。
本实验采用集电极调幅电路,电路图如图4.6所示。
XSC1图4.6集电极调幅电路 4.3.1调制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振幅调制就是用低频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信号的振幅,使载波的振幅随调制信号成正比的变化。
经过振幅调制的高频载波称为振幅调制波(简称调幅波)。
调幅波有普通调幅波(AM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DSB )和抑制载波的单边带调幅波(SSB )三种。
其常规调制的原理框图如图4.7所示。
Ωu ⊗AM utw c cos图4.7常规调制的原理框图调幅波的表达式、波形:设调制信号为单一频率的余弦波: ()tU t u m Ω=ΩΩcos载波信号为:()tw U t u c cm c cos =由原理框图得AM 调幅波为:()()()()tw t m U t u t u t U c a cm c AM cos cos 1Ω+=⨯=Ω,其中cm maa U U k m Ω=,a m :调制指数或调幅度,它表示载波振幅受调制信号控制程度,a k :为调制电路决定的比例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