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中的逻辑问题管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英翻译中的逻辑问题管窥

摘要: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直觉性和逻辑性,因此,汉译英时对译者至为关键的是用汉语的语法、逻辑思维透析出原文中句子间的隐性关系、层次关系和修饰关系等,然后再用英语的逻辑思维和句型结构正确地再现原文的“味”儿。

关键:思维;逻辑;汉英翻译

逻辑思维亦称理论思维,是作为对认识着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们认识事物,只有经过逻辑思维才能达到对其本质规律的把握。作为双语转换的翻译活动也不例外,它的整个过程无不受到逻辑思维的规约。英汉互译时,译者若不谙熟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出现“硬译”、“误译”就不足为奇了。

1. 汉英思维方式差异简析

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逻辑”一词源于古希腊语的“Logos”(音译:逻格斯) 。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把“逻格斯”引入到哲学中后,它即成为西方哲学的中心课题之一。该词含义甚广,

涵盖了所谈、所写、思考、理性、公式、原则等。正是透过“逻格斯”的丰富内涵,我们可以窥见“语言与思维的同一性, 语言与哲学的一体性”[1 ]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和思维的载体,逻辑则是思维方式在语言中的反映。“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2 ] 由于地理构造、自然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的漫长浸淫,各民族都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在语言上,也就使每种语言都会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从本质上说,思维方式的差异就是文化差异的表现。东西方分属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思维方式也就有所不同。翻译家傅雷就曾指出:“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 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3 ] 换言之,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直觉性和逻辑性。略微展开来说就是:中国传统思维借助直觉体悟,通过静观、体认、灵感、顿悟,未经严密的逻辑程序,直接而快速地获得整体感觉和总体把握;而西方思维传统注重科学、理性,必然借助逻辑在论证、推演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 ] 。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表现在语言中,就是不同的语言形式。翻译作为语际间转换的活动,更是一种思维活动,逻辑在其间必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国学者纽马克曾在《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一书中写道:“学过逻辑,译者就能够估量哪些部分清楚明白,哪些部分话里有话;在选词造句方面,逻辑也是个指明方向的罗盘针。”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着力把握原句中的逻辑关系(它有显性关系和隐性关系之分,显性关系不必赘述,译者更应多关注隐性关系) ,并据此来确定译文语句的层次处理和结构安排。笔者下面拟从汉英翻译的角度出发,对其中的逻辑再现问题做些粗浅的探讨。

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语系,两者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存在很多较大差别。西方学者Nida 曾认为二者“或许语言学上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hypotaxis与parataxis 的明显差异了。在英语和大部分印欧语中, 大量的从属关系都是由诸如if , although , because , when , in order to , so 和so that 这样的连接性词语明确表示的”[5 ] 。所谓parataxis (意合) 指词语和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只求达意,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主要靠读者(听者) 来理解。所谓hypotaxis (形

合) 指句中的词语和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介词、连词、关系词等) 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注重从形式上区分主辅,以达到以形显义的目的。简而言之,汉语主要借助词序变化、上下文语境及言外事实逻辑达到明晰思路的目的。如:路太滑,走不快(分句间为因果关系) ;人小志气高(让步关系) 。若把其间隐含的逻辑接续词加上,则显得有些拖沓。而英语则注重时态变化、词形变化,多用逻辑语法连接词来说明句子内部、句子之间乃至段落间的关系。如: While I admit t hat t here are pr oblems , I don’t agree t hat they cannot be solved. 若把“While”一词删去,该句则成病句。这方面的语言差异,说到底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翻译实践中,译者要做到语际转换的灵活自如,除了扎实的双语功底外,还应高度重视由文化的漫长积淀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独特的逻辑思维方式。这也就是说,翻译活动具有社会性,“是一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在另一种文化、思想与意识形态里的改造、变形与再创作”[6 ] 。

2. 汉译英中逻辑关系的显化

基于上述认识,汉英翻译过程可以简述如下:逻辑分析—英语思维—综合表达。汉译英时,对译者至为关键的是用汉语的语法、逻辑思维透析出句子间的隐性关系、层次关系和修饰关系等,然后再用英语的逻辑思维和句型结构,辅之以适当的翻译技巧,正确地表达出原文的“味”儿。正如琼·平卡姆女士(Joan Pinkham) 在《中式英语之鉴》中所道:“Most of ten , when [ logic ] relations between ideas have only to be suggested in Chinese ,they must be plainly stated in English. ”[7 ]337

请看下面的译例:

(1)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简析]国人对此言耳熟能详,其间隐含的让步关系一目了然,相应的译文按英语思维可用“while”把这一关系显化出来,否则就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The f uture is bright while the road ahead is tortuous.

(2) 他是广东人,我们能从他的口音中听出来。

[简析]这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英译时须添加一个关联词,试译如下:

He is a Cantonese , as we can perceive from his accent .

例(1) (2) 的译文除了显化了内在的逻辑关系外,可谓亦步亦趋,非常忠实。而我们的学习、工作中的翻译实践绝不是囿于这样的简单对应。请看下例:

(3) 最近二三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专业化分工更细,协作规模更大。

[简析]“最近二三十年来”是个时间状语,易于处理。仔细研读后面的分句,可以看出后两个并列分句是前一分句的“结果”。试译如下:

Over the last two or three decades , the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made new headway day by day , resulting in a more minute division of labor on t he basis of specification and in more extensive cooperation.

译文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明显的关联词,但它巧妙地用现在分词短语“resulting in”把句子间的因果关系再现了出来。

(4) 环境好,图书设备充足,有良师益友指导启发,当然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具备了这些条件,也不一定能保证一个人在学问上就有成就。

[简析]首先,从意义上看,前三个分句之间属于并列关系,包含于“这些条件”中。其次,“也不一定能保证⋯⋯”一句是本语段的着重点所在,按照汉语表达习惯放在了句尾,英译时,一定要考虑英语句子重心多出现在句首的习惯。

You cannot be sure to succeed in learning even if you have got all the favorab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