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与技术创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方面, 技术标准也可能阻碍创新。技术标 准化可能导致技术依赖, 过早设置的技术标准可能 会阻碍创新, 而落后 的 、陈 旧 的 技 术 标 准 化 可 以 导 致技术胶着的后果, 从而抑制创新, 只有在技术发 展的恰当阶段设置技术标准才是明智之举。不过, 由于标准可引导市场的发育和基于创新的经济增 长, 标准对创新的阻碍效应往往被弱化或抵消。研 究表明, 标准的阻碍效应与创新的强度为显著负相 关 。英 国 的 一 份 关 于 标 准 与 创 新 的 调 研 报 告 同 样 显 示, 反映标准可能阻碍创新的企业, 其自身的创新 也最为活跃。在标准化工作开展良好的企业, 技术 标准化与技术创新表现为互相促进, 呈现出阶梯形 互动, 如图1所示。
· 企业标准化 ·
WORLD STANDARDIZATION & QUALITY MANAGEMENT
!!!!!!!!!!!!!!!!" $$$$$$$$$$$$$$$$$$$$
!!!!!!!!!!!!!!!!"
$$$$$$$$$$$$$$$$$$$$
企业标准化 与
技术创新
○陈学章 (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220)
即“通过参与标准化活动推广研发成果”。目前, 华 为 已 经 加 入 了ITU、3GPP、IEEE等70个 国 际 标 准 组 织, 并且担任ITU- T SG11组 副 主 席 、ITU- R8F技 术 组主席、3GPP- SA5组主席等重要职务。华为通过积 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提出了自己的技术解决方 案, 主导和影响了一批国际标准的制定, 开始在国 际 标 准 化 竞 争 中 崭 露 头 角 。技 术 标 准 化 提 升 和 巩 固 了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并为企业今后持续发展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企业标准化 ·
WORLD STANDARDIZATION & QUALITY MANAGEMENT
企业技术创新的桥梁。成功的模仿, 意味着要充分 理解先进技术标准, 对引进的工艺和技术分解剖 析, 拿生产线当实验基地, 不断地重复演练, 按照标 准 化 的 原 理 和 技 术 标 准 的 具 体 要 求 来 统 领 生 产 。继 而, 根据市场要求, 对其中“ 水 土 不 服 ”或 不 适 应 新 形势的部分, 提出渐进的修改, 使引进和改良为市 场所用, 这就促使企业迈出创新的步伐。千里之行, 始于标准, 夯实企业技术标准化基础, 是技术创新 的保障和助推器。
48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8 年 2 月 第 2 期
· 企业标准化 ·
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来看, 技术标准化和技术 创新的最终指向是一致的, 二者关系的最终表现是 互 为 促 进 、协 同 发 展 。
首先, 技术创新必须以已有的技术和技术标准 为基础, 没有现行的 标 准( 技 术 的 积 累) , 创 新 也 就 失 去 了 起 飞 的 平 台 。创 新 往 往 需 要 对 已 有 技 术 继 承 和改进, 或将不同技术和技术标准加以结合。其次, 新 的 技 术 标 准 为 创 新 提 供 了 更 广 阔 的 空 间 、更 稳 定 的平台和更高的起点。其三, 技术标准可以减少技 术创新的不确定性, 降低创新风险, 使其快速被市 场接受。其四, 技术创新成果的拓展离不开标准化, 技术标准是创新成果迅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 梁和催化剂。其五, 标准加快了创新速度。标准的广 泛使用使得其中包含的技术得以快速扩散, 从社会 的角度看, 可以有效地节约其他企业积累这些基本 技术信息的时间, 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最后, 创新 的 技 术 是 未 来 技 术 标 准 的 源 泉 。技 术 创 新 包 含 对 现 有标准的突破, 突破之后, 新的技术将形成新的标 准, 因此, 技术创新是提高技术标准水平的前提。
主创新的大旗, 将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化相结合, 融入全球化的竞争当中。
事实上, 很多企业知道创新的重要性, 但对怎 样 开 展 技 术 创 新 却 不 知 如 何 着 手 。无 论 模 仿 创 新 还 是自主创新, 企业找不到着力点和切入点, 是故或 停留在模仿阶段, 或创新效果不尽人意。笔者认为, 从技术标准化入手, 以技术标准化支撑模仿创新与 自主创新, 是我国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优化策略。
2 理论基础: 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的协 同发展
标准化的本质是对重复的事物进行一致性约 束, 是模仿的升华, 是消化吸收新技术的捷径。新技 术的标准化是促进新技术扩散的最佳途径, 同时也 是 促 使 企 业 利 益 最 大 化 的 重 要 途 径 。与 标 准 化 相 结 合的技术创新战略, 对于以引进新技术为主的企业 可以迅速消化和吸收引进技术, 实现快速模仿和模 仿创新; 对于研发型企业和龙头企业, 则可实现快 速与国际接轨, 通过技术标准化实现企业自有技术 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从而将技术创新转化为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
石 英 数 字 手 表 的 商 业 成 功 就 是 其 中 一 例 。半 导 体材料问世之后, 钟表业的技术人员知道, 半导体 材料的使用可以降低钟表的成本且提高其准确性。 瑞 士 钟 表 商 立 即 推 出 了 石 英 数 字 钟 表 。但 由 于 他 们 在传统制表业中已作了相当的投资, 由此便决定放 慢石英数字表的普及速度, 使其在较长时间内仍是 一种昂贵的奢侈品。与此同时, 日本精工集团却看 准了机会, 他们引进和学习瑞士的石英钟表技术, 在模仿的基础上开发出更为轻便的石英数字表, 并 利用1964年东京奥运会计时、1968年天文台钟表计 时比赛等进行商业宣传, 获取了相当的知名度。进 而, 通过石英表的技术标准化, 促使其迅速产业化 并占领市场; 同时, 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生产也促使 石英表不断降低成本, 反过来又促进其持续技术改 造, 产品推陈出新。最终, 精工石英表从雄霸世界两 百年的瑞士钟表商手中抢走大块市场, 成为全球钟 表市场的新赢家。
图 1 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的互动
3 他山之石: 日本的模仿创新与技术标准 化
二战后, 日本实行追赶策略, 将模仿创新与技 术标准化结合起来, 成功地实现了跨越发展。日本 采用购买专利或技术许可的形式把先进技术引进 来, 通过模仿、消化与改良 , 使 之 产 品 化 , 继 而 将 改 良后的技术标准化, 迅速将新技术产业化, 并在市 场上大获成功。日本企业的过人之处, 在于其并不 停留在模仿阶段, 而是进一步地采用了“反刍”式技 术 创 新 。企 业 通 过 对 技 术 专 利 或 者 涉 及 关 键 性 技 术 的生产要素的引进, 先植根在企业生产线中, 然后 像牛“反刍”那样, 再将这些引进的技术放在企业创 新平台上, 进行分解剖析, 对各种技术的组合方式 以及一些关键性技术进行二次变革, 并且是针对市 场化的变革。通过不 断 地 信 息 反 馈 , 反 复 进 行“ 反 刍”式消化吸收, 一 直 到 该 产 品 真 正 为 市 场 接 受 为 止。日本能博采各国技术之长, 把技术引进与自主 创新结合起来, 对引进技术进行改良、提高, 融合于 本国的生产体系之中, 形成了“一号机进口, 二号机 国产, 三号机出口”的良性循环。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融 合, 全球层面的技术标准化和标准竞争愈演愈烈。 由于高新产业往往是先有标准, 再有具体的产品和 产业, 传统的标准化范式在这里被改写。在知识产 权保护的体系下, 跨国企业为了保持其核心竞争 力, 必然要对外封锁核心技术, 并致力于将私有的 技术升级为公用的标准, 实现利益最大化, 并在事 实上形成以技术、专利和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的包 围。因此, 中国的高科技产业, 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 标准化来实现突围和崛起。
!!!!!!!!!!!!!!!!!!!!!!!!!!!!!!!!!!!!!!!!!"
1 问题的提出: 企业创新策略的选择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创新能力薄 弱已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制约因素。如 何走出一条技术创新之路, 是摆在企业面前的现 实课题。
我国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 研发投入低, 创 新能力不强。据统计, 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 活动的仅占25%, 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 比重仅为0.56%, 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 仅有万 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这种国情下, 在自主创新的同时, 继续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采用技术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模式, 实 施技术赶超战略, 是现阶段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 期内我们的必然选择。当然, 企业采取何种技术创 新模式, 与其自身的经济和 技 术 水 平 、技 术 环 境 密 切相关。不同产业、不同企 业 应 结 合 自 身 情 况 , 因 地制宜, 量力而行, 有所为有所不为。如在农业和 传统制造业中, 模仿创新可能要占据主导地位; 对 于高新技术企业, 自主创新乃生存之本; 对于各行 业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 则应毫不犹豫地扛起自
4 标准开路: 企业的成功法门
当前, 我国企业模仿创新和引进创新工作中存 在一个突出问题, 就是对引进的技术和设备消化不 良 , 不 仅 造 成 大 量 重 复 引 进 , 还 导 致 企 业 陷 入“ 引 进- 落后- 再引进- 再落后”的技术依赖怪圈中。实 施技术标准化, 是促进技术消化的良药, 也是通向
5 谁与争锋: 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科技标准 化
“一流企业卖标准, 二流企业卖产品, 三流企业 卖苦力”, 是对高科技产业的生动写照。知识密集、 技术主导是高科技产业的典型特征, 技术专利化、 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许可全球化, 成为高科技 企 业 技 术 、专 利 和 标 准 运 作 的 基 本 模 式 。 标 准 是 一 种规则。通常情况下, 一项或一组技术创新影响的 只是一个或若干个企业, 但一旦上升为标准, 则可 影响一个产业。 “得标准者得天下”, 一旦控制标准, 保持这种控制力相对容易, 从而影响产业序列的发 展。
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化竞争, 中国企业不仅可以 影响国际标准的内容, 在未来市场话语权的竞争中 取得一席之地, 还可以了解国际技术发展的最新动 向, 减少技术创新的风险。这样, 也可以避免企业掉 进不当的技术引进的陷阱。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已 涌现了一批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结合良好并积极参 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优秀企业。以华为公司为例: 近年来, 华为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15%投入研 发, 同时将自主创新与购买引进相结合, 将独立创 新和联合创新相补充, 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明星。 华为已经从第一阶段“自主研发及购买专利”, 经过 第二阶段“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到达了第三阶段
关键词: 标准化 创新 技术 模仿 Abstr act: Enterprise standardization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which are interdependent promote each other. Chinese enterprises should determine their position and innovate according to their abilities and characters, combine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imitation innovation, and accelerate the absorbing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introduced technology based on standardization,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benefit of new technology. Key Wor ds: standardization, innovation, technology, imitation
!!!!!!!!!!!!!!!!!!!!!!!!!!!!!!!!!!!!!!!!!" 摘 要: 企业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企业宜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实力, 明确
定位, 结合技术标准化搞创新, 以标准化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 将自主创新与 模仿创新相结合, 并利用标准化促进技术产业化, 实现创新技术效益的最大化。
· 企业标准化 ·
WORLD STANDARDIZATION & QUALITY MANAGEMENT
!!!!!!!!!!!!!!!!" $$$$$$$$$$$$$$$$$$$$
!!!!!!!!!!!!!!!!"
$$$$$$$$$$$$$$$$$$$$
企业标准化 与
技术创新
○陈学章 (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220)
即“通过参与标准化活动推广研发成果”。目前, 华 为 已 经 加 入 了ITU、3GPP、IEEE等70个 国 际 标 准 组 织, 并且担任ITU- T SG11组 副 主 席 、ITU- R8F技 术 组主席、3GPP- SA5组主席等重要职务。华为通过积 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提出了自己的技术解决方 案, 主导和影响了一批国际标准的制定, 开始在国 际 标 准 化 竞 争 中 崭 露 头 角 。技 术 标 准 化 提 升 和 巩 固 了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并为企业今后持续发展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企业标准化 ·
WORLD STANDARDIZATION & QUALITY MANAGEMENT
企业技术创新的桥梁。成功的模仿, 意味着要充分 理解先进技术标准, 对引进的工艺和技术分解剖 析, 拿生产线当实验基地, 不断地重复演练, 按照标 准 化 的 原 理 和 技 术 标 准 的 具 体 要 求 来 统 领 生 产 。继 而, 根据市场要求, 对其中“ 水 土 不 服 ”或 不 适 应 新 形势的部分, 提出渐进的修改, 使引进和改良为市 场所用, 这就促使企业迈出创新的步伐。千里之行, 始于标准, 夯实企业技术标准化基础, 是技术创新 的保障和助推器。
48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8 年 2 月 第 2 期
· 企业标准化 ·
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来看, 技术标准化和技术 创新的最终指向是一致的, 二者关系的最终表现是 互 为 促 进 、协 同 发 展 。
首先, 技术创新必须以已有的技术和技术标准 为基础, 没有现行的 标 准( 技 术 的 积 累) , 创 新 也 就 失 去 了 起 飞 的 平 台 。创 新 往 往 需 要 对 已 有 技 术 继 承 和改进, 或将不同技术和技术标准加以结合。其次, 新 的 技 术 标 准 为 创 新 提 供 了 更 广 阔 的 空 间 、更 稳 定 的平台和更高的起点。其三, 技术标准可以减少技 术创新的不确定性, 降低创新风险, 使其快速被市 场接受。其四, 技术创新成果的拓展离不开标准化, 技术标准是创新成果迅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 梁和催化剂。其五, 标准加快了创新速度。标准的广 泛使用使得其中包含的技术得以快速扩散, 从社会 的角度看, 可以有效地节约其他企业积累这些基本 技术信息的时间, 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最后, 创新 的 技 术 是 未 来 技 术 标 准 的 源 泉 。技 术 创 新 包 含 对 现 有标准的突破, 突破之后, 新的技术将形成新的标 准, 因此, 技术创新是提高技术标准水平的前提。
主创新的大旗, 将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化相结合, 融入全球化的竞争当中。
事实上, 很多企业知道创新的重要性, 但对怎 样 开 展 技 术 创 新 却 不 知 如 何 着 手 。无 论 模 仿 创 新 还 是自主创新, 企业找不到着力点和切入点, 是故或 停留在模仿阶段, 或创新效果不尽人意。笔者认为, 从技术标准化入手, 以技术标准化支撑模仿创新与 自主创新, 是我国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优化策略。
2 理论基础: 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的协 同发展
标准化的本质是对重复的事物进行一致性约 束, 是模仿的升华, 是消化吸收新技术的捷径。新技 术的标准化是促进新技术扩散的最佳途径, 同时也 是 促 使 企 业 利 益 最 大 化 的 重 要 途 径 。与 标 准 化 相 结 合的技术创新战略, 对于以引进新技术为主的企业 可以迅速消化和吸收引进技术, 实现快速模仿和模 仿创新; 对于研发型企业和龙头企业, 则可实现快 速与国际接轨, 通过技术标准化实现企业自有技术 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从而将技术创新转化为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
石 英 数 字 手 表 的 商 业 成 功 就 是 其 中 一 例 。半 导 体材料问世之后, 钟表业的技术人员知道, 半导体 材料的使用可以降低钟表的成本且提高其准确性。 瑞 士 钟 表 商 立 即 推 出 了 石 英 数 字 钟 表 。但 由 于 他 们 在传统制表业中已作了相当的投资, 由此便决定放 慢石英数字表的普及速度, 使其在较长时间内仍是 一种昂贵的奢侈品。与此同时, 日本精工集团却看 准了机会, 他们引进和学习瑞士的石英钟表技术, 在模仿的基础上开发出更为轻便的石英数字表, 并 利用1964年东京奥运会计时、1968年天文台钟表计 时比赛等进行商业宣传, 获取了相当的知名度。进 而, 通过石英表的技术标准化, 促使其迅速产业化 并占领市场; 同时, 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生产也促使 石英表不断降低成本, 反过来又促进其持续技术改 造, 产品推陈出新。最终, 精工石英表从雄霸世界两 百年的瑞士钟表商手中抢走大块市场, 成为全球钟 表市场的新赢家。
图 1 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的互动
3 他山之石: 日本的模仿创新与技术标准 化
二战后, 日本实行追赶策略, 将模仿创新与技 术标准化结合起来, 成功地实现了跨越发展。日本 采用购买专利或技术许可的形式把先进技术引进 来, 通过模仿、消化与改良 , 使 之 产 品 化 , 继 而 将 改 良后的技术标准化, 迅速将新技术产业化, 并在市 场上大获成功。日本企业的过人之处, 在于其并不 停留在模仿阶段, 而是进一步地采用了“反刍”式技 术 创 新 。企 业 通 过 对 技 术 专 利 或 者 涉 及 关 键 性 技 术 的生产要素的引进, 先植根在企业生产线中, 然后 像牛“反刍”那样, 再将这些引进的技术放在企业创 新平台上, 进行分解剖析, 对各种技术的组合方式 以及一些关键性技术进行二次变革, 并且是针对市 场化的变革。通过不 断 地 信 息 反 馈 , 反 复 进 行“ 反 刍”式消化吸收, 一 直 到 该 产 品 真 正 为 市 场 接 受 为 止。日本能博采各国技术之长, 把技术引进与自主 创新结合起来, 对引进技术进行改良、提高, 融合于 本国的生产体系之中, 形成了“一号机进口, 二号机 国产, 三号机出口”的良性循环。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融 合, 全球层面的技术标准化和标准竞争愈演愈烈。 由于高新产业往往是先有标准, 再有具体的产品和 产业, 传统的标准化范式在这里被改写。在知识产 权保护的体系下, 跨国企业为了保持其核心竞争 力, 必然要对外封锁核心技术, 并致力于将私有的 技术升级为公用的标准, 实现利益最大化, 并在事 实上形成以技术、专利和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的包 围。因此, 中国的高科技产业, 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 标准化来实现突围和崛起。
!!!!!!!!!!!!!!!!!!!!!!!!!!!!!!!!!!!!!!!!!"
1 问题的提出: 企业创新策略的选择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创新能力薄 弱已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制约因素。如 何走出一条技术创新之路, 是摆在企业面前的现 实课题。
我国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 研发投入低, 创 新能力不强。据统计, 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 活动的仅占25%, 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 比重仅为0.56%, 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 仅有万 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这种国情下, 在自主创新的同时, 继续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采用技术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模式, 实 施技术赶超战略, 是现阶段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 期内我们的必然选择。当然, 企业采取何种技术创 新模式, 与其自身的经济和 技 术 水 平 、技 术 环 境 密 切相关。不同产业、不同企 业 应 结 合 自 身 情 况 , 因 地制宜, 量力而行, 有所为有所不为。如在农业和 传统制造业中, 模仿创新可能要占据主导地位; 对 于高新技术企业, 自主创新乃生存之本; 对于各行 业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 则应毫不犹豫地扛起自
4 标准开路: 企业的成功法门
当前, 我国企业模仿创新和引进创新工作中存 在一个突出问题, 就是对引进的技术和设备消化不 良 , 不 仅 造 成 大 量 重 复 引 进 , 还 导 致 企 业 陷 入“ 引 进- 落后- 再引进- 再落后”的技术依赖怪圈中。实 施技术标准化, 是促进技术消化的良药, 也是通向
5 谁与争锋: 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科技标准 化
“一流企业卖标准, 二流企业卖产品, 三流企业 卖苦力”, 是对高科技产业的生动写照。知识密集、 技术主导是高科技产业的典型特征, 技术专利化、 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许可全球化, 成为高科技 企 业 技 术 、专 利 和 标 准 运 作 的 基 本 模 式 。 标 准 是 一 种规则。通常情况下, 一项或一组技术创新影响的 只是一个或若干个企业, 但一旦上升为标准, 则可 影响一个产业。 “得标准者得天下”, 一旦控制标准, 保持这种控制力相对容易, 从而影响产业序列的发 展。
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化竞争, 中国企业不仅可以 影响国际标准的内容, 在未来市场话语权的竞争中 取得一席之地, 还可以了解国际技术发展的最新动 向, 减少技术创新的风险。这样, 也可以避免企业掉 进不当的技术引进的陷阱。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已 涌现了一批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结合良好并积极参 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优秀企业。以华为公司为例: 近年来, 华为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15%投入研 发, 同时将自主创新与购买引进相结合, 将独立创 新和联合创新相补充, 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明星。 华为已经从第一阶段“自主研发及购买专利”, 经过 第二阶段“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到达了第三阶段
关键词: 标准化 创新 技术 模仿 Abstr act: Enterprise standardization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which are interdependent promote each other. Chinese enterprises should determine their position and innovate according to their abilities and characters, combine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imitation innovation, and accelerate the absorbing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introduced technology based on standardization,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benefit of new technology. Key Wor ds: standardization, innovation, technology, imitation
!!!!!!!!!!!!!!!!!!!!!!!!!!!!!!!!!!!!!!!!!" 摘 要: 企业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企业宜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实力, 明确
定位, 结合技术标准化搞创新, 以标准化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 将自主创新与 模仿创新相结合, 并利用标准化促进技术产业化, 实现创新技术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