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环保型PVC热稳定剂行业分析报告(精编)
PVC热稳定性的研究
PVC热稳定性的研究PVC(聚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在广泛的行业中得到应用,如建筑、电气、医疗等。
然而,PVC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分解,这限制了其在一些特殊领域的应用。
因此,研究PVC的热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PVC的热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其热分解温度和热稳定剂的性能。
热分解温度是指PVC在持续加热过程中开始失去重量的温度点。
较高的热分解温度意味着PVC在高温环境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PVC的热稳定剂主要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
有机热稳定剂包括有机锡、有机铅等化合物,主要通过捕捉自由基来保护PVC的分解。
而无机热稳定剂主要是金属盐类,如钙锌盐等,通过催化分解反应来保护PVC。
研究表明,无机热稳定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但有机热稳定剂对光的敏感性较小。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改变PVC的结构和添加新型热稳定剂来提高PVC的热稳定性。
例如,通过共聚反应引入不同的单体来改变PVC的结构,可以改善其热稳定性。
此外,一些研究还表明,在PVC中引入纳米填料,如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钛等,可以显著提高PVC的热稳定性。
这是因为纳米填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吸收能力,可以吸收PVC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有效抑制PVC的热分解反应。
除了PVC本身的结构和热稳定剂的选择外,研究PVC热稳定性的工作还包括研究PVC在不同温度和气氛下的分解动力学行为。
通过考察PVC的热分解过程中的活化能、反应速率常数等参数,可以深入了解PVC的热稳定性和分解机制。
这对于制定合理的工艺条件和改进PVC材料的热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PVC热稳定性的研究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PVC的热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反应路径和产物。
其次,PVC的熔融温度较低,容易在加热过程中出现融化和洩漏问题。
此外,由于PVC是一种非晶态聚合物,其分子结构和形态的变化会对热稳定性产生影响,这增加了研究的复杂性。
综上所述,研究PVC的热稳定性对于提高PVC材料的应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pvc热稳定性研究
pvc热稳定性研究PVC是一种重要的塑料材料,其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电线电缆、包装材料等领域。
然而,由于PVC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分解并释放有害气体,其热稳定性一直是一个研究的热点。
PVC的热稳定性主要受到热分解反应和热分解产物的影响。
热分解反应主要通过两种机制进行:自由基机理和离子机理。
自由基机理热分解过程分为2步:初始分解生成HCl和自由基,然后链反应引发分解形成无定形炭和短链分子,最终生成气体和炭。
离子机理热分解是聚合物与强酸、碱反应形成离子推动热分解。
为提高PVC的热稳定性,人们通常采取两种主要方法:添加热稳定剂和改变PVC本身的结构。
热稳定剂通常是由金属盐和有机化合物组成,其作用是在PVC热分解的过程中吸收和中和产生的HCl以及自由基,从而减缓或抑制热分解反应,提高PVC的热稳定性。
常用的热稳定剂有有机锡盐、铅盐和钙锌盐等。
另外,还可以通过改变PVC的结构来提高其热稳定性。
例如,添加共聚物,通过共聚物聚合物的共价结构稳定PVC的结构;引入杂原子,通过制约共轭结构降低分子的热裂解活性;引入交联剂,通过交联聚合反应提高PVC的热稳定性。
除了添加热稳定剂和改变PVC结构外,还有其他几种方法可以提高PVC的热稳定性。
其中包括降低PVC的分子量和添加抗氧剂。
降低PVC的分子量可以减轻PVC分子在热分解反应中的聚合度,从而提高其热稳定性。
抗氧剂是一类能够抑制氧气对PVC氧化破坏的化合物,通过与自由基反应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从而有效地提高PVC的热稳定性。
此外,研究PVC的热稳定性还需要考虑温度、时间、气氛等因素对PVC的影响。
由于PVC的热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热稳定性的研究需要结合实验测试和理论分析。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热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红外光谱等。
通过这些实验方法可以获得PVC的热稳定性参数,进而研究其热分解机理和热分解产物。
综上所述,PVC的热稳定性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通过添加热稳定剂、改变PVC结构、降低分子量和添加抗氧剂等方法,可以提高PVC的热稳定性。
2023年PVC稳定剂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PVC稳定剂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目录概述 (4)一、PVC稳定剂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分析 (5)(一)、中国PVC稳定剂市场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5)(二)、PVC稳定剂行业结构分析 (5)(三)、PVC稳定剂行业各因素(PEST)分析 (6)1、政策因素 (6)2、经济因素 (7)3、社会因素 (8)4、技术因素 (8)(四)、PVC稳定剂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8)(五)、PVC稳定剂行业特征分析 (9)(六)、PVC稳定剂行业相关政策体系不健全 (9)二、PVC稳定剂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10)(一)、我国PVC稳定剂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0)(二)、PVC稳定剂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 (10)(三)、中国PVC稳定剂行业的市场增长点 (11)(四)、细分PVC稳定剂产品将具有最大优势 (11)(五)、PVC稳定剂行业与互联网等行业融合发展机遇 (12)(六)、PVC稳定剂人才培养市场广阔,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13)(七)、PVC稳定剂行业发展需要突破创新瓶颈 (14)三、PVC稳定剂行业政策背景 (14)(一)、政策将会持续利好PVC稳定剂行业发展 (14)(二)、PVC稳定剂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15)(三)、PVC稳定剂行业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5)(四)、宏观经济背景下PVC稳定剂行业的定位 (16)四、PVC稳定剂业发展模式分析 (16)(一)、PVC稳定剂地域有明显差异 (16)五、PVC稳定剂企业战略目标 (17)六、关于“十四五”PVC稳定剂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建议 (17)(一)、PVC稳定剂业“十四五”战略规划简介 (17)1、PVC稳定剂业的社会化 (18)2、大规模的PVC稳定剂业 (18)(二)、“十四五”期间PVC稳定剂业的市场应用方向 (19)(三)、十四五”期间PVC稳定剂业的发展重点 (19)七、PVC稳定剂行业竞争分析 (20)(一)、PVC稳定剂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20)(二)、中国PVC稳定剂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1)(三)、中国PVC稳定剂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2)1、中国PVC稳定剂行业现有企业的竞争 (22)2、中国PVC稳定剂行业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2)3、中国PVC稳定剂行业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2)4、中国PVC稳定剂行业新进入者威胁分析 (22)5、中国PVC稳定剂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23)八、PVC稳定剂产业投资分析 (23)(一)、中国PVC稳定剂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3)(二)、大项目招商时代已过,精准招商愈发时兴 (24)(三)、中国PVC稳定剂行业投资风险 (24)(四)、中国PVC稳定剂行业投资收益 (25)九、PVC稳定剂行业企业差异化突破战略 (25)(一)、PVC稳定剂行业产品差异化获取“商机” (25)(二)、PVC稳定剂行业市场分化赢得“商机” (26)(三)、以PVC稳定剂行业服务差异化“抓住”商机 (26)(四)、用PVC稳定剂行业客户差异化“抓住”商机 (27)(五)、以PVC稳定剂行业渠道差异化“争取”商机 (27)十、PVC稳定剂行业未来发展机会 (28)(一)、在PVC稳定剂行业中通过产品差异化获得商机 (28)(二)、借助PVC稳定剂行业市场差异赢得商机 (29)(三)、借助PVC稳定剂行业服务差异化抓住商机 (29)(四)、借助PVC稳定剂行业客户差异化把握商机 (29)(五)、借助PVC稳定剂行业渠道差异来寻求商机 (30)概述近年来,PVC稳定剂行业市场火爆,其应用场景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安全和多样性的创新。
PVC热稳定剂
聚氯乙烯稳定剂的研究进展前言聚氯乙烯(PVC)是产量仅次于聚乙烯(PE)的第二大通用塑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绝缘性能、难燃性以及优越的价格性能比.应用十分广泛。
目前中国PVC 生产企业有100家左右,数量众多。
聚氯乙烯表观消费量近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脚.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我国聚氯乙烯产业必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PVC存在热稳定性差(在通常的加工温度下发生严重降解),光稳定性差(在太阳光、热、氧、臭氧和水等的作用下,这些PVC制品会发生严重的降解,导致表观颜色变深、力学性能降低等,最终丧失使用价值)因此在PVC的加工过程中必须添加热稳定剂和光稳定剂来改善性能,提高利用率。
1.PVC结构的不稳定性缺陷现象:在PVC的加工过程中,只有在160℃以上才能加工成型,可它在120~130 ℃时就开始热分解,释放出氯化氢气体。
这就是说,PVC的加工温度高于其热分解温度原因:PVC是由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引发聚合而成的。
在反应中,分子链在增长过程中,会发生链转移反应而生成叔碳原子,与叔碳原子相连的氯原子与氢原子,因电子云分布密度小而键能低,成为活泼原子,很容易与相邻的H和Cl脱去一份HCl。
PVC是有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引发聚合而成的,在反应中,分子链增长过程中,会发生链转移反应而生成叔碳原子,与叔碳原子相连的氯原子与氢原子,因电子云分布密度小而键能低,成为活泼原子,很容易与相邻的H和Cl脱去一份HCl。
PVC的分子结构是按下式所示的首尾相连而排列的:理想的PVC的结构是稳定的,氯乙烯的聚合是自由基的无规聚合,它除了有规则的稳定的首-尾结构外还有:首-首结构尾-尾结构有偶合歧化生成乙烯基结构烯丙基氯结构有链的转移引起支化生成叔碳氯结构在 PVC合成中生成烯丙基氯、叔碳氯和双键等是其分子链结构中不稳定因素,它们不稳定顺序是:PVC分子链内部的烯丙基氯>叔碳氯>端基烯丙基氯>仲氯。
PVC加工时易于降解正是因为PVC分子链的结构中存在着不稳定的缺陷(薄弱环节)所造成的。
PVC无毒钙锌复合热稳定剂分析
仅是 受热 的化 学变化 ,故 用该方 法 测得的 热稳定 时 间通常要 比热 烘箱 法 、双辊 塑炼法 、转矩流变 仪法等 方法测得 的热稳定 时间要长 。 表 l 刚果红法 的实验结果
稳足时l 日 _ J
用空间。本 文介绍 了 P V C的热降解机理 以及钙锌 复合热稳定削 的作 用机理 ,阐述 了如何应用刚果红法对钙锌 复合 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性进行测试,最后 分析 了钙锌 复合热稳定剂的应 用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P V C 钙锌复合热稳定剂 分析
引 言 聚氯 乙烯 ( P V C )是产 销量 仅略 低于 聚乙烯 ( P E ) 的第 二大 宗通 用塑料 ,但 P V C的加工离 不开热 稳定剂 。可 以这样说 ,热稳 定剂 的发
二 、P VC 的 热 降 解 机 理
P V C的分子结 构对热极 不稳定 。当 P V C被加热 至 1 0 0 o C 时 ,便开 始有 轻微 的降解 ;当温 度达 到 1 5 0 ℃时 ,便伴 随有 脱 出 H C 1 反应 。随 着 温度 的升 高 ,P V C脱 出 H C 1 速 度加 快 ,如 果 不 抑制 H C 1 的 产生 , 分解会 进 一步加剧 ,直至发生 剧烈 降解 。P V C在 热降解 过程 中 ,除脱 出H C 1 外 ,其 物料颜 色还会 不断 加深甚 至 出现 黑化 的现象 ,其制 品的 物理 力学性 能不断下 降 ,所 以对 P V C来说 ,必须 添加热稳 定剂 以控制 降解 反应 ,否 则 P V C就会 因热 降解 而失 去使 用价值 具体 而言 ,P V C 的 热 降解 过程 具 有 以下 特性 :( 1 ) 降解 速率 随着 温 度 的 升高 而 迅速 加 快 ;( 2 ) P V C 降解 速 率与 其 分 子 链 的结 构 有 关 ;( 3 ) 降解产物 H C 1 对
我国PVC热稳定剂发展中的问题和方向
Th o lm s n e df rDe eo m e t f ePr b e dTr n v l p n a o o PVC e t tb l e n u tis nCh n H a a i z rI d sre i a S i i
21 0 1年 第 5期 ( 第 8 期 ) 总 9
翅 料 助 剂
我国 P C热稳定剂发展中的问题和方向 V
施 若
( 国塑 料 加 工 工业 协 会 塑料 助 剂 专 业 委 员 会 , 京 , 1 0 6 中 南 20 0 )
摘 要 简述 了 国 内聚 氯 乙烯(V ) P C 热稳 定 剂 的现 状 , 内外 两方 面 对影 响行 业发 展 的 主要 因素作 从 了 简要 分析 , 阐述 了环保 型 热稳 定剂技 术发展 的方 向。 并
Ke wo d : oy i y h o i e h a t b l e ; n io me t r t ci n d v lp n y r s p lv n l l r ; e t a i z r e vr n n oe t ; e eo me t c d s i p o
21 0 1年是 国 家 “ 十二五 ”发 展规 划 的开局 之
4 .%, 71 估计 到 2 1 0 5年将 突破 6 0k。 0 t
面 临 的问题 、 响 行业 发 展 的主 要 因素 、 业 的应 影 企
表 1 近 年来 我 国 P C生产 状 况 V
T b 1 Do si rd c in c n i o sf r VC a. me t p o u t o d t n o c o i P
Abtat T e rsn o dt n f oyiy clr e(V ) et tb i rn ut e w s o c e t — sr c: h eet n io s lvn l hoi P C h a s iz d s i a cn i l i r p c i op d a lei rs syn o
PVC无毒钙锌复合热稳定剂分析
PVC无毒钙锌复合热稳定剂分析摘要:热稳定剂的发展对pvc工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复合钙锌热稳定剂是世界上公认的无毒、环保型热稳定剂,具有极大的应用空间。
本文介绍了pvc的热降解机理以及钙锌复合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阐述了如何应用刚果红法对钙锌复合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性进行测试,最后分析了钙锌复合热稳定剂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pvc 钙锌复合热稳定剂分析一、引言聚氯乙烯(pvc)是产销量仅略低于聚乙烯(pe)的第二大宗通用塑料,但pvc的加工离不开热稳定剂。
可以这样说,热稳定剂的发展对pvc工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复合钙锌热稳定剂是世界上公认的无毒、环保型热稳定剂,它具有价格低廉、润滑性良好等优点。
因此,复合钙锌热稳定剂已逐渐替代了传统的铅、镉有害稳定剂,在食品包装、玩具、医用手套和输血管、电线电缆、管材、和人造革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pvc的热降解机理pvc的分子结构对热极不稳定。
当 pvc 被加热至 100℃时,便开始有轻微的降解;当温度达到 150℃时,便伴随有脱出 hcl 反应。
随着温度的升高,pvc脱出 hcl 速度加快,如果不抑制hcl的产生,分解会进一步加剧,直至发生剧烈降解。
pvc在热降解过程中,除脱出 hcl 外,其物料颜色还会不断加深甚至出现黑化的现象,其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不断下降,所以对pvc来说,必须添加热稳定剂以控制降解反应,否则pvc就会因热降解而失去使用价值。
具体而言,pvc 的热降解过程具有以下特性:(1)降解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加快;(2)pvc 降解速率与其分子链的结构有关;(3)降解产物 hcl 对 pvc 降解具有促进作用;(4)空气中的氧气会大大提高降解速度;(5)fecl3、zncl2等具有 lewis 酸性质的金属化合物对 pvc 降解具有强烈的促进作用。
对于 pvc 如何进行热降解,人们通过研究认识到主要包括两个步骤。
第一,pvc聚合分子链上脱去活泼的氯原子产生hcl,并在 pvc 高分子链上逐渐形成共轭多烯结构。
PVC热稳定剂及国内发展现状
PVC热稳定剂及国内发展现状聚氯乙烯(PVC)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
1992年至2002年1O月间,我国PVC产量年平均增长率16%,为世界年平均增长率的3倍。
2002年我国PVC制品总产量为5500kt,其中仅管材和型材就达2500kt以上,占PVC制品的47%t。
众所周知,PVC树脂及其制品存在着热降解和老化的缺点,它的加工温度(160℃以上)比分解温度(120~130℃)还高,因此要将PVC变成制品,就必须在PVC加工成型过程中添加热稳固剂,以延缓或阻止PVC树脂的热降解。
长期以来,用于PVC的热稳固剂要紧有铅盐类、金属皂类、有机锡类及稀土类等。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发生了一系列的公害问题,铅(镉)盐类稳固剂受到限制。
现在,世界上公认可用于PVC无毒配方的热稳固剂要紧是有机锡和复合钙,锌类。
有机锡稳固剂有着杰出的稳固性和透亮性,但成本高,从而使它的应用受到专门大的限制,专门在管材和型材领域应用专门少。
钙/锌皂类成本低廉,但最大的缺点是初期着色性大,长期热稳固性也不理想。
随着人们开发合成出了高性能的辅助热稳固剂。
并将其引入钙/锌体系中,大大改善了复合钙/锌稳固剂的稳固性能,不仅使其初期热稳固性能够满足制品加工的要求,而且也具有良好的长期热稳固性.使人们又对钙/锌复合热稳固剂寄予了专门大的期望。
在实际配方中,除了要求稳固剂满足热稳固性需要外,往往还要求其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耐候性、初期着色性、光稳固性,对气味、粘性也有严格要求。
同时,PVC制品也是千变万化的(包括管材、片材、吹塑件、注塑件、泡沫制品、糊树脂等),因此了解和把握热稳固剂的性能及特点十分有必要,同时了解和把握各热稳固剂及其性能也是设计出符合要求的PVC制品的起码要求。
本文详细阐述了PVC热稳固剂的性能、特点,并介绍了我国PVC热稳固剂的生产现状及进展趋势。
1各类热稳固剂的性能、特点及应用1.1铅盐铅盐稳固剂的使用已有70多年历史。
PVC稳定剂行业分析报告
PVC稳定剂行业分析报告PVC稳定剂是一种用于聚氯乙烯(PVC)制品的添加剂,能够提高PVC材料的耐热性、抗氧化性和耐候性。
随着全球PVC制品的不断增长,PVC稳定剂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PVC稳定剂行业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行业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
首先,市场规模方面,全球PVC稳定剂市场规模呈稳步增长趋势。
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PVC稳定剂市场规模为约40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5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5.1%。
主要推动市场增长的因素包括PVC制品在建筑、汽车、电子、家具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增加等。
其次,市场竞争方面,全球PVC稳定剂市场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垄断化趋势。
少数几家大型跨国化公司在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如巴斯夫、美国电化学公司和阿科玛等。
这些跨国公司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市场渠道,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另外,国内的PVC稳定剂生产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与国外企业进行竞争。
再次,行业趋势方面,PVC稳定剂行业正朝着环保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由于环保法规的不断加强,尤其是对有害物质的限制,PVC稳定剂的环保性能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同时,随着PVC材料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对PVC稳定剂的性能和使用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如耐候性、抗氧化性和热稳定性等。
因此,PVC稳定剂行业需要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和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
最后,未来发展方向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望。
首先,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其次,拓展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开发新的应用领域,实现产品差异化竞争。
再次,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体系,提供集成解决方案。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综上所述,PVC稳定剂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行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和稳定性。
PVC热稳定剂范文
PVC热稳定剂范文PVC热稳定剂是一类应用广泛的添加剂,用于提高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能。
PVC作为一种常用的合成材料,其应用范围广泛,但由于其存在着热分解的问题,限制了其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
热分解会导致PVC材料失去强度、变脆甚至产生有毒气体,因此,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研发和应用PVC热稳定剂显得尤为重要。
PVC热稳定剂的主要功能是在高温条件下防止PVC分子链的轻微断裂,阻止氯离子和HCL(氯化氢)的形成,从而减少或抑制PVC的分解反应。
早期的PVC热稳定剂主要采用有机铅化合物,如有机酯。
然而,有机铅热稳定剂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存在环境和安全方面的隐患,长期以来,国际市场对有机铅热稳定剂的使用限制也逐渐加大。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已经发展出了许多环境友好型的PVC热稳定剂。
有机锡热稳定剂是一类常用的PVC热稳定剂,常见的有三甲基锡、三(苯基)锡等。
有机锡热稳定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和高的初期着色度,尤其对于透明和浅色的PVC产品,效果更好。
它能有效阻止PVC的分解反应,减少色变和气体释放。
此外,有机锡热稳定剂还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且对环境友好,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另一类常见的PVC热稳定剂是金属盐类热稳定剂,如钙锌、锌钾等。
这类热稳定剂主要由金属盐和有机酸盐组成,其主要作用是降低PVC原料对热的敏感性,使其在高温下能够维持稳定的分子链结构。
相比于有机锡热稳定剂,金属盐类热稳定剂价格更低,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候性,可以满足不同材料和产品的需求。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PVC热稳定剂,如有机钙锌盐、磷酸盐、硬脂酸盐等。
这些热稳定剂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具有特定的优势和适用性。
选择适当的热稳定剂可以提高PVC的热稳定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提高PVC制品的品质。
总结起来,PVC热稳定剂是一类用于提高PVC热稳定性能的添加剂。
通过添加热稳定剂,可以有效阻止PVC的热分解反应,减少色变和气体释放。
PVC热稳定剂行业分析
PVC热稳定剂行业分析PVC热稳定剂是一种为了提高聚氯乙烯(PVC)材料热稳定性能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PVC热稳定剂的主要作用是防止PVC材料在高温下分解和降解,从而保持其物理性能和使用寿命。
PVC热稳定剂是PVC行业的重要辅助剂,广泛应用于PVC制品的生产过程中。
在过去几年中,全球PVC热稳定剂市场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PVC材料在建筑、汽车、电子、包装等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随着PVC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PVC热稳定剂市场也在逐渐扩大。
首先,需求驱动是PVC热稳定剂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
建筑业是PVC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
由于PVC的优良特性,如耐候性、抗腐蚀性和低成本等,建筑业对PVC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PVC热稳定剂作为PVC制品的主要辅助剂之一,其需求也在随之增长。
此外,汽车、电子和包装等领域对PVC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进一步推动了PVC热稳定剂市场的增长。
其次,环境法规的改变也对PVC热稳定剂市场产生了影响。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PVC制品的相关法规和限制也在不断加强。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限制对有害物质的使用,如铅和锡等。
这使得PVC热稳定剂行业面临着挑战,需要不断研发和生产更环保的产品。
此外,技术创新对PVC热稳定剂行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新的热稳定剂配方和生产工艺的出现,可以提高PVC制品的热稳定性能和使用寿命。
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先进的热稳定剂可以有效的减少PVC材料的分解和降解。
然而,PVC热稳定剂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障碍。
首先,全球PVC热稳定剂市场竞争激烈。
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热稳定剂生产商,产品和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为了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此外,高成本也是PVC热稳定剂行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热稳定剂的生产需要较高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等。
这使得热稳定剂的价格上涨,从而对企业的利润率产生负面影响。
环保型二聚酸稀土PVC热稳定剂的研究
1 1 1仪器 ..
F s4 外光谱 仪 、 r -0红 电热 鼓 风 干燥 箱 、 触调 接 压器 、 真空 抽滤机 、 电子 天平 、 电动搅 拌器 、 油浴锅 、
研钵 . 1 12试剂 ..
具有 较高 的毒性 , 致使 P C在 食 品 、 V 医药 、 装 等 包
方面 的应 用 受 到 了 一 定 程 度 的 限制 J 因此 开 发 .
状 P C并根 据 G 8 1 —8使用 刚果 红 法测 定稳 定 V B 8 58 剂 的稳定性 和 变色性 能 .
1 3 1稳 定性 能测试 方法 ..
速筛选 出性 能优 良的 P C热稳 定剂 V
8r 0 6
2结果与 讨论 2 1二聚 酸镧 的红 外光谱 . 对 合成 物质 的鉴 定 , 比较简捷 有效 的方 法是 红
范文 秀, 朱芳坤 , 雪亮 , 金 郭 亮
( 南科 技 学院 , 河 河南 新 乡 4 3 0 ) 503
摘 要 : 用复 分 解 法 制 备 了二 聚 酸镧 , 通过 红 外 光谱 检 测 证 明 了其 结 构 ; 用刚 果 红 试 纸 法研 究 了 采 并 采
二聚酸镧的热稳定作 用及 变色情 况; 并与其他热稳定剂二聚酸钙、 二聚酸锌、 硬脂酸镧、 硬脂酸钙 、 硬脂酸锌进行
了比较. 结果表 明二聚酸镧属于长期型热稳 定剂, 具有 良好的热稳 定作 用, 无毒 环保. 且 二聚酸镧 与其 他热稳 定 剂具有广泛的协 同作用, 二聚酸镧 与硬 脂酸锌 并用可有效改善其抑制 P C初期着 色的效能. V
关 键 词 : 聚酸镧 ; 二 聚氯 乙烯 ; 热稳 定剂 ;热稳 定性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17 (0 0 0 0 8 0 17 6 0 2 1 )2— 0 6— 3 中 图 分 类 号 :Q 2 . T 3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4月目录一、PVC热稳定剂市场概况 31、塑料助剂用量中,增塑剂、热稳定剂和阻燃剂占比较高 32、我国与欧美国家热稳定剂的消费结构相差很大 4二、环保型PVC热稳定剂是发展趋势 81、塑料产品将逐步禁用铅、镉等重金属 82、进入21 世纪,各种环保法规、指令、标准层出不穷 83、我国的国家标准和环保政策也在不断跟进 8三、Β–二酮类PVC辅助热稳定剂市场前景看好 101、PVC热稳定剂市场市场集中度较低 122、目前我国稳定剂的生产能力超过50万吨/年,生产厂家近1000 家 13四、标杆分析:佳先股份 131、公司主营业务为环保型PVC 热稳定剂 132、公司竞争优势 15(1)技术优势 15(2)规模和品牌优势 153、经营分析 15(1)营业收入增长较快 16 (2)公司产品盈利能力较强 16 (3)期间费用率控制见效 164、发展趋势 165、盈利预测 176、风险因素 17一、PVC热稳定剂市场概况塑料助剂也称为塑料添加剂,是合成树脂或者合成橡胶加工成制品过程中为改善其加工性能或为改善树脂本身性能所不足而必须添加的一些化合物。
塑料助剂可以分为增塑剂、热稳定剂、抗冲改性剂、阻燃剂等。
塑料助剂的下游有PVC、PP、PE 以及工程塑料,其中PVC 是最大的下游,占塑料助剂消费量的比例约为75%。
1、塑料助剂用量中,增塑剂、热稳定剂和阻燃剂占比较高2013年,全球塑料助剂产量和消费量近1300万吨,其中增塑剂占全球塑料助剂总量的近60%;第二是阻燃剂,占全球塑料助剂总量的15%以上;第三是热稳定剂,占全球塑料助剂总量的8%;其他依次为冲击改性剂与加工改良剂、润滑剂、抗氧剂、发泡剂、抗静电剂和光稳定剂。
2009年,我国塑料助剂的产量为280万吨,增塑剂所占比重为534%,阻燃剂和热稳定剂所占比重为135%和128%,三者合计所占比重为797%;2010年,国内塑料助剂总消费量约300万吨,其中热稳定剂消费量40万吨,热稳定剂在塑料助剂中占比为133%。
我国塑料加工产品的结构特点使聚氯乙烯增塑剂成为塑料用助剂中产销量最大的品种,其消费量约占塑料助剂消费总量的60%左右;热稳定剂、阻燃剂、着色剂各占近10%;其他助剂品种共占不足20%。
2013年全球塑料热稳定剂生产和消费总量为近100万吨。
北美热稳定剂消费量占全球热稳定剂总消费量的10%以下,西欧占全球总消费量的15%,我国占全球总消费量超过40%,其他亚洲国家占全球总消费量的近20%,其他国家和地区占全球总消费量的近15%。
2、我国与欧美国家热稳定剂的消费结构相差很大北美有机锡热稳定剂占总热稳定剂消费量的55%,混合金属盐类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45%(其中钡/锌和钡/钙/锌类占总消费量的20%以上,钙/锌类占总消费量的近20%,钡/镉/锌类占总消费量的5%以下),含铅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1%以下。
西欧钙/锌类热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近55%,钡/锌类占总消费量的10%,有机锡热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10%以下,含铅热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18%,有机基热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8%。
我国混合金属盐类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32%,含铅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32%,单一金属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18%,有机锡热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9%,稀土热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7%。
分析国内热稳定剂行业的格局,有铅盐类产品、有机锡类、钙锌复配、稀土复配四大体系。
以产量和行业认同感来讲,目前钙锌类产品排在首位;复合钙锌热稳定剂是世界上公认的无毒、环保型热稳定剂,且具有价格低廉、润滑性良好等优点及协同效应,使其成为近年来复合稳定剂中最活跃的品种。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都在禁止或限制铅盐等重金属热稳定剂在产品中的添加,这有利于促进钙锌和稀土热稳定剂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环保型稳定剂助剂产业的发展。
美国通过发展有机锡热稳定剂成功地从技术上替代了含铅热稳定剂,在北美含铅稳定剂的消费量已经很低,趋于被淘汰;欧盟计划将于2015年实现完全取缔含铅热稳定剂;虽然我国最近也出台了一些规定限制有毒热稳定剂的使用,但由于含铅的热稳定剂具有应用性能优势,再加上含铅热稳定剂价格便宜,目前我国在PVC加工中仍大量使用。
从欧美国家热稳定剂发展的过程看,锌基和有机锡热稳定剂是主要的发展方向,相比之下锌基热稳定剂具有更现实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市场空间。
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消费量增长最快的将是有机锡热稳定剂,将以年均12%~14%的速度增长,混合金属盐类热稳定剂将以年均11%~13%的速度增长。
据塑料助剂专业委员会热稳定剂分会统计,PVC 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3%的热稳定剂,在国内市场和欧洲市场中,以Ca-Zn 为代表的复合金属盐类热稳定剂分别约占热稳定剂的1/3 和1/2,热稳定剂的构成中有5%来自β-二酮(DBM 和SBM)。
随着我国PVC工业的快速发展,热稳定剂消费量大幅增长,2005-2010 年我国热稳定剂产量年均增速为8%,2010 年达40 万吨,其中铅盐类占3175%、硬脂酸盐类占1925%、复合型占32%、有机锡类占875%、稀土类及其他占825%。
2009 年和2010 年国内复合金属热稳定剂产量分别为106 万吨和128 万吨。
二、环保型PVC热稳定剂是发展趋势1、塑料产品将逐步禁用铅、镉等重金属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相继明确提出了在一些领域中禁止使用铅、镉类稳定剂的要求。
1988 年,欧盟组织实施了“与镉的环境污染斗争”的行动计划,PVC 行业承诺从2001 年3 月1 日起不再使用含镉热稳定剂。
2、进入21 世纪,各种环保法规、指令、标准层出不穷2000 年,欧洲议会通过了环保法案76/769/EEC—PVC 材料环保要求绿皮书,要求从2003 年8 月开始,在电器类材料中禁止使用铅盐等18 种有害物质,到2015 年全面禁用铅盐稳定剂。
REACH 法规于2007年6 月1 日开始实施,其中铅限量标准为1000 mg/kg。
EuP 指令于2007 年8 月1 1 日实施,由于是框架性指令。
意味着以后可以有无限多的具体法规制定出台,因此其环保指标比RolS 和REACH 法规更为严格。
3、我国的国家标准和环保政策也在不断跟进1996、1998 年,国家前后两次修改了生活饮用水输配设备的国家标准,GB/T17219—1998 标准比GB/T10021—1996 标准铅浸出量低200 倍,镉浸出量低l0 倍。
建设部于2004 年3 月1 8 日颁发了《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的公告,含铅PVC 管材为限用产品之一.明确指出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供水硬质聚氯乙烯(UPVC)管必须使用非铅稳定剂,而2006 年8 月1 日开始执行的GB/T10002.1 新标准则注明饮水用PVC 管材必须为“非铅盐稳定剂生产”。
2009年6 月16 日,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管道专委会通过了在给水用PVC 管道中禁铅的宣言。
“欧洲承诺在2015 年全面禁铅.中国也应该同步走。
”《塑料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中要求,积极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钙锌类、有机类热稳定剂,并提高其加工性能的稳定性、改善制品质量外观。
“十二五”末,基本淘汰含铅、镉热稳定剂。
三、β–二酮类PVC辅助热稳定剂市场前景看好环保型辅助热稳定剂DBM和SBM 是在世界范围的热稳定剂发生深刻变革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未来几年发展将迎来巨大机会。
DBM 和SBM 市场增长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塑料产品禁铅带来的PVC 热稳定剂向钙锌复合稳定剂转移;二是PVC 产量和消费量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热稳定剂用量也将相应增长。
2000-2013 年国内PVC 产能由342 万吨增长至2468 万吨,2014 年PVC 消费量已达到1603 万吨,保持快速增长。
国内PVC 市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处于稳定发展期,未来有望保持在5%-8%的增速。
从全球PVC 产量来看,在2007 年到2012 年间增长231%,2012 年PVC 产量达到5320 万吨,同比增长431%。
根据国际著名咨询机构IHS 预测,2014 年全球PVC 产量将达到6200 万吨。
按照全球2012 年5,320 万吨的PVC产量估算,β-二酮(DBM 和SBM)的市场消费量在26 万吨以上,未来几年β-二酮消费量仍将保持增长。
目前,DBM 和SBM 世界消费市场则主要集中在欧、美、韩、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原因在于国外各行业集中度高、不注重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的产品的生产与开发,另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在产品和消费环节的环保意识又主导着世界潮流,因而环保型新材料的消费量占主导地位。
在RoHS 等环保指令的助推下,热稳定剂行业沿着无毒、环保、高效的方向取得长足进步,产品结构日益优化,产品性能不断提升。
2010 年钙锌类环保型热稳定剂产量比2005 年增长70%。
随着国内塑料禁铅时限的来临,国内PVC 热稳定剂无铅化进程将加快。
估计到2015 年,国内PVC 热稳定剂产量将超过60万吨,其中铅锌类热稳定剂比例有望超过50%。
1、PVC热稳定剂市场市场集中度较低PVC 热稳定剂市场格局和国内塑料助剂市场竞争格局大致相同,在细分领域多数厂家规模较小,市场集中度较低。
从全局竞争格局来看,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罗门哈斯和陶氏化学等国际领先的塑料助剂企业竞争实力远远领先于国内企业,国内企业多在沿袭国外成熟产品和成熟工艺路线的基础上进行仿制和改进,技术实力偏弱,国内企业多为某个产品的行业龙头,因此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
在抗氧化剂,稳定剂等领域,国内企业规模小,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竞争实力明显偏弱,高附加值以及高性能的产能基本依靠进口。
国外领先企业重点发展抗氧化剂以及稳定剂等产品,通过产能扩张、收购行为以及开发新产品提高综合竞争力。
2、目前我国稳定剂的生产能力超过50万吨/年,生产厂家近1000 家就β-二酮而言,该行业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厂家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欧洲也有部分生产。
国内厂商中,公司是国内DBM 和SBM 领军企业,规模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他厂家包括巨野正和化学有限公司、德发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连云港欣港化工等。
四、标杆分析:佳先股份1、公司主营业务为环保型PVC 热稳定剂佳先股份于2006年4月成立,主营业务为环保型β-二酮类聚氯乙烯(PVC)辅助热稳定剂的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二苯甲酰甲烷(DBM)、硬脂酰苯甲酰甲烷(SBM)。
公司建有世界先进工艺的生产线和全球最大规模的DBM生产装臵,DBM产量占全球的十分之一,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全球最大的专业生产β-二酮的生产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