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解析

合集下载

泊船瓜洲全文注释赏析

泊船瓜洲全文注释赏析

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5.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

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赏析六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静结合,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创作背景宋景佑四年(1037年),王安石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

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同乎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

由於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

这首诗写於熙宁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泊船瓜洲》诗文分析

《泊船瓜洲》诗文分析

《泊船瓜洲》诗文分析泊船瓜洲诗文分析泊船瓜洲,这首诗作是中国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是一首以瓜洲为背景的描述自然景色和人情的诗歌作品。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分析,从描写手法、意境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更好地理解王之涣的创作意图。

首先,从描写手法上来看,《泊船瓜洲》以写景为主,通过对船只停泊在瓜洲的描绘,表现了瓜洲的美丽景色。

诗中,王之涣运用了夸张、对比等手法,使得描绘更加生动。

比如诗中的“天朗气清”的描绘,使读者可以想象到一片晴朗的天空;“江水几时休”则对江水的流动进行了夸张,更加突出了瓜洲江景的浩渺。

其次,从意境上来看,《泊船瓜洲》通过对瓜洲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诗中的“万里晴空一色开”、“青枫浦上白云回”的描绘,给人一种优美和谐的感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江边,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

同时,诗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描述,表达了江边渔歌的声音回荡在整个瓜洲,使读者更能够感受到人情的温暖。

进一步分析,《泊船瓜洲》在艺术特点上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色。

唐代诗歌以写景、抒怀为主要表现形式,力求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这首诗正是如此,通过对瓜洲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而王之涣在写作中的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使得诗中景物更加形象生动,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总结起来,《泊船瓜洲》是一首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以瓜洲为背景的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的诗歌作品。

它通过对瓜洲的描绘,表现了瓜洲的美丽景色和人情的温暖。

诗中使用的描写手法和意境的营造都突出了唐代诗歌的特色,使得这首诗成为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以上回答只为参考提供,具体分析可以根据上述要点展开,增加文章的长度。

)。

《泊船瓜洲》王安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泊船瓜洲》王安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泊船瓜洲》王安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

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从字面上看,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作品原文: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品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2、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3、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4、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

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5、间:根据平仄来认读jiàn四声。

6、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7、绿:吹绿,拂绿。

8、还:回。

作品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创作背景:宋景佑四年(1037年),王安石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

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

由於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

这首诗写於熙宁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泊船瓜洲》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也有争议,虽然都认为写于王安石晚期,但具体的说法主要有三种意见: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②神宗熙宁七年(1074),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③神宗熙宁八年(1075),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

《泊船瓜洲》原文注释及简析

《泊船瓜洲》原文注释及简析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词释义】
瓜洲: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南长江岸边。

京口:地名,今江苏省镇江市,与瓜洲隔江相对。

钟山: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名山。

今南京紫金山。

作者长期居住江宁,故以钟山(今称紫金山)代指住处。

绿:吹绿。

还:回家,归来。

【古诗今译】
京口与瓜洲分别在长江两岸,回头望钟山家门只隔几重山。

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千里岸边,问明月何时能照我再返家园?
【名句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作者从江宁(今南京市)家中出发,乘船由长江水路进京(今河南开封市)任职。

船过京口时,与好友宝觉和尚会面,留宿了一夜。

然后横渡长江,停船在瓜洲。

隔江相望,朋友就在对岸,禁不住生出一股依依惜别之情。

而位于江宁的家,因为隔着
几重山也已经看不到了,这更涌起了对它的无限眷恋。

正是初春时节,春风吹拂,放眼江南到处是一片绿色。

虽然此次赴京,是因为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自己也很高兴。

但还是希望能早日摆脱政事,重新回到宁静闲适的家园。

这首诗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据说作者先后选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决定用“绿”,成为精心修改诗作的一段佳话。

一个“绿”字,不但充满了色彩感,而且,这种色彩感又包含了动感,使这首诗的生动性增加了不少,这也是他着意创造的一种意境。

泊船瓜洲古诗赏析(详细版)

泊船瓜洲古诗赏析(详细版)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文解释】京口与瓜洲之间不过一水之遥,与中山也只有几山之隔。

哎!和煦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陪着我一起回家呢?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身体力行致力于改革的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据史料记载,王安石1069年开始推行新法,数年后,因新旧党争十分激烈,宋神宗终于下令“权罢新法”,王安石也被迫辞官。

晚年在钟山过着隐居生活。

“京口瓜洲一水间”写的是远眺所见,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江南,看到“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只隔一条江水,由此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不过隔了几座大山,也不远了,于是水到渠成地就有了“钟山只隔数重山”。

前者写的是所见,而后者写的是所想,这一想,就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再塑空间。

同时,“钟山只隔数重山”不仅写了瓜洲与钟山之间并不遥远的距离,也流露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浓浓的情怀。

“春风又绿江南岸”不仅点出了时令已是春天,也不仅仅是描绘“江南岸”的春色,其中一个“又”字,又深深地蕴含了诗人多年的企盼。

春风吹过江南已不知多少次,江南的田野山川也不知绿了多少回,如今春风依旧,明月依然,思乡之情也在,可是诗人自己又身在何处?再看句中的“绿”字,它也不单单是今年吹绿了“江南岸”,而是年复一年,不止一次地“绿”遍千山万水,就连整个江南都被染出了灵气,却终究难以染绿游子此时的思乡情结。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由“春风又绿江南岸”触动诗人的思乡情怀自然引发而来,诗人满目新绿,想起春风已经不止一次吹绿大江南岸,可自己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久别的故乡,不觉寄情于明月:皎洁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陪伴着我回归故里呢?再一次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

诗人在诗作中十分注重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与形象化,“绿”字原本是一个形容词,可在诗中却是“吹绿”的意思,这在古汉语中叫做使动用法,是形容词的动词妙用,足见诗人遣词造句的非凡功力。

泊船瓜洲手法解析

泊船瓜洲手法解析

泊船瓜洲手法解析《泊船瓜洲》这首诗,那可真是妙不可言!咱们一起来瞅瞅它到底妙在哪儿。

先来说说这“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望去,京口和瓜洲就隔着一条河,那距离近得呀,仿佛一抬脚就能跨过去。

而钟山呢,也不远,就隔着几座山罢了。

这看似简单的描述,不就跟咱在家门口望着隔壁邻居家一样嘛,亲切又自然。

诗人用这么简洁的语句,就把地理位置交代得明明白白,这难道不厉害?再看“春风又绿江南岸”,哎呀,这一个“绿”字,那可真是神来之笔!春风啊,它轻轻一吹,江南岸边的花草树木就都变绿了。

这“绿”字用得多妙啊,它可不是简单的“到”或者“过”能比的。

就好像咱们画画,别人都用普通的颜色涂涂抹抹,而诗人用了这个“绿”字,就像是突然拿出了一支神奇的画笔,一下子就让整个江南变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你说,这得需要多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啊?最后“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一句可饱含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明月高悬,诗人望着它,心里就琢磨着:这明亮的月光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这就像咱们在外地漂泊久了,看到熟悉的月亮,心里也会忍不住想:啥时候能回家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诗人就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简单的几个镜头,就把江南的美景和自己的思乡之情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这手法,不就跟咱们做手工,用最简单的材料做出最精美的作品一样吗?咱们读这首诗,得细细品味,就像品尝一道美味的佳肴,每一口都能尝出不同的滋味。

你要是匆匆而过,那可就太可惜啦!咱们要感受诗人那种对家乡的眷恋,对美景的热爱,这才是读诗的乐趣所在呀!总之,《泊船瓜洲》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手法,让我们领略到了古诗的魅力。

咱们可得好好欣赏,别错过了这美妙的文学宝藏!。

泊船瓜洲诗词讲解

泊船瓜洲诗词讲解

泊船瓜洲诗词讲解泊船瓜洲是唐代贺知章的名篇之一,诗中描绘了诗人泊船在瓜洲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和远方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讲解以及相关内容的参考。

《泊船瓜洲》全诗共四十个字,分为四个句子,采用五言绝句的形式。

全诗通过描绘瓜洲的山水景色,以及诗人离乡在外的心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泊船瓜洲的景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这两句描绘了泊船的地点,其中的“瓜洲”是指瓜洲山,位于今江苏扬州市境内的长江中的一个小山岛,而“京口”则是指扬州城,京口是扬州的旧称。

这两句通过描绘山水景物,烘托出诗人离家在外的孤寂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万里来时一日游,百花潭水即沧浪。

”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千里来到这里,只是偶尔一日的游逛。

其中的“潭水”指的是瓜洲的湖泊,这里的湖泊与苏州的沧浪亭相仿,因此称之为沧浪。

这句描绘了诗人的旅行短暂而匆忙,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下半部分的两句“中有白苹洲卖翠,俱是河神绿蓑茉。

”写诗人在湖中看到了翠绿的白苹洲,这里的“白苹洲”是指瓜洲湖中的一个小岛,岛上茂盛的植物呈现翠绿色。

而“河神绿蓑茉”则是写湖上来回划船的船夫,他们穿着蓑衣,呈现神态各异的绿色。

这两句使诗人的思绪更加深入,加深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的两句“此地有儿皆不闻,更唱山歌千万遍。

”表达了诗人离故乡已久,家乡的消息早已不再传来。

然而,即使在陌生的地方,诗人仍然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家乡的山歌。

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瓜洲景色以及诗人内心感受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贺知章通过描绘山水景物和船夫的形象,烘托了诗人在陌生环境中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同时,这首诗还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移居他乡的心理状态,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与思念。

参考内容:1. 钟山:指瓜洲山,属苏南名山之一,山上植被丰富,泛指此地山峦起伏的景色。

2. 京口:扬州的旧称,位于长江北岸。

在唐代,扬州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也是交通要道和文化中心。

《泊船瓜洲》原文、翻译及赏析

《泊船瓜洲》原文、翻译及赏析

《泊船瓜洲》原文、翻译及赏析《泊船瓜洲》是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泊船瓜洲》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注释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绿:吹绿。

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

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创作背景公元1070年(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同乎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

但是由于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

这首诗写於熙宁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赏析一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

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

赏析二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

《泊船瓜洲》注释与翻译

《泊船瓜洲》注释与翻译

《泊船瓜洲》注释与翻译《泊船瓜洲》注释与翻译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

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

根据本诗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

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

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

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

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

读shù chóng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译文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赏析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泊船瓜洲》古诗解析

《泊船瓜洲》古诗解析

《泊船瓜洲》古诗解析泊船瓜洲是一首古代诗歌,诗人通过描绘瓜洲的美景以及诗人在瓜洲泊船的经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本文将对《泊船瓜洲》古诗进行解析。

《泊船瓜洲》古诗全文如下:瓜洲一夜去,觉寐换一方。

舟楫政已次,沙江又泛伤。

萧萧葭苇月,浩浩石麦霜。

草色紫微埽,归舟扣木间。

首先,我们来分析这首古诗的结构。

《泊船瓜洲》古诗共分为四个四言句式,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篇。

整首诗采用押韵的手法,增加了音韵上的美感。

同时,这首诗还通过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将瓜洲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相融合,使全诗意境深远。

其次,让我们来解析诗句的含义。

第一句“瓜洲一夜去,觉寐换一方。

”瓜洲是长江中的一个小岛,诗人在这里停留了一晚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第二句“舟楫政已次,沙江又泛伤。

”诗人在准备离开的时候,船上的桨已经准备好了,但是看到泛起的沙江,诗人心情受到了伤害。

第三句“萧萧葭苇月,浩浩石麦霜。

”诗人描绘了瓜洲草地上的葭苇和月光,石麦覆盖在大地上,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

最后一句“草色紫微埽,归舟扣木间。

”诗人在回舟的时候,看到紫微星的光芒照在了瓜洲的芦苇上,也扣动了船舷上的木板。

通过对这首古诗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瓜洲美景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以瓜洲为背景,以诗人的视角来叙述,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之,《泊船瓜洲》古诗以简洁明快的句式和押韵的手法,巧妙地描绘了瓜洲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使人们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真挚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

这首古诗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山水田园”的审美理念,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情感,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和启示。

王安石《泊船瓜州》赏析

王安石《泊船瓜州》赏析

王安石《泊船瓜州》赏析王安石《泊船瓜州》赏析《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安石《泊船瓜州》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泊船瓜州》原文: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注释:1、泊(bó)船:停船。

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3、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4、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

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5、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6、绿:吹绿,拂绿。

7、还:回。

《泊船瓜州》译文:京口和瓜洲仅有一江相隔,到南京也只隔几座山了。

一年一度的春风又把江南岸吹绿了。

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思念已久的家乡呢?《泊船瓜州》创作背景:《泊船瓜洲》作于王安石晚期,但对具体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都有争议,具体主要有三种意见: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②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③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

《泊船瓜州》赏析:全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祐四年(1037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

“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

把“数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人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数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泊船瓜洲】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泊船瓜洲】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泊船瓜洲】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泊船瓜洲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及注释】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1、泊船:停船。

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

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

根据本诗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

“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

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

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

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

读shù chóng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赏析】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王安石《泊船瓜洲》解析

王安石《泊船瓜洲》解析

王安石《泊船瓜洲》解析王安石《泊船瓜洲》解析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安石《泊船瓜洲》解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安石《泊船瓜洲》解析原文: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注释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绿:吹绿。

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

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赏析: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

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

庆历年间进士。

泊船瓜洲王安石翻译及赏析

泊船瓜洲王安石翻译及赏析

泊船瓜洲王安石翻译及赏析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

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

根据本诗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

“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

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

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

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

读shù chóng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译文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赏析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王安石《泊船瓜洲》赏析:景、情、志与宋韵的体现

王安石《泊船瓜洲》赏析:景、情、志与宋韵的体现

王安石《泊船瓜洲》赏析:景、情、志与宋韵的体现《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问语气结尾,再一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不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叙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一、作品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译文及注释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注释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绿:吹绿。

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

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钟山: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

三、创作背景《泊船瓜洲》作于王安石晚期,但对具体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都有争议,具体主要有三种意见: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②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③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京口瓜洲一水间”,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赏析

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赏析

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赏析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

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

根据本诗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

“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

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

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

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

读shù chóng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译文】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赏析】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王安石《泊船瓜洲》的原诗及赏析

王安石《泊船瓜洲》的原诗及赏析

王安石《泊船瓜洲》的原诗及赏析王安石《泊船瓜洲》的原诗及赏析导语: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逝世后追谥号“文”,世人称其为王文公。

小字獾郎,晚年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

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qiú)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安石《泊船瓜洲》的原诗及赏析,欢迎阅读!泊船瓜洲作者:王安石朝代:北宋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3、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

4、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5、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

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

根据本诗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

“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

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

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

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6、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7、数重:几层。

读shùchóng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11、隔:间隔。

【译文】(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

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赏析】这首七绝即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

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

《泊船瓜洲》全文翻译赏析

《泊船瓜洲》全文翻译赏析

《泊船瓜洲》全文翻译赏析《泊船瓜洲》全文翻译赏析《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歌开篇写景,既兼具比兴,更通过夸张将空间的近与时间的久构成了有力的反差,直逼出末尾“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情感迸发,大有银瓶乍破之势。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泊船瓜洲》全文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泊船瓜洲》年代:宋作者: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作品赏析【注释】:[1]京口:今江苏镇江。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2]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赏析】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身体力行致力于改革的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据史料记载,王安石1069年开始推行新法,数年后,因新旧党争十分激烈,宋神宗终于下令“权罢新法”,王安石也被迫辞官。

晚年在钟山过着隐居生活。

据说王安石辞官的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

一日,诗人乘船路过瓜洲,因怀念金陵故居,在船停泊瓜州小憩时,王安石立在船头远眺,看到京口和瓜州就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大地又是一片春光,他想到这里,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变法运动,他深信自己一定会使变法成功,怎奈朝廷内部斗争尖锐,自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由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这四句诗中诗人特别喜欢“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因为春风暗示了他推行的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这个字用得还不够生动,他想改成“入”和“过”,后来又想到了“满”,又都觉得不满意。

整整想了一夜,却没有结果。

第二天一早,他又来到船头,忽然看到江岸一片葱绿,于是心中一亮,这个“绿”字就此诞生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因此成了千古名句,这首诗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的赏析

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的赏析

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的赏析
【店铺寄语】学习了古诗三首中的《泊船瓜洲》,大家一定对于古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描绘的意境赞叹不已。

接下来,店铺跟大家分享的古诗三首《泊船瓜洲》赏析,其独到的鉴赏角度及剖析风格,也非常值得我们读者去学习。

《泊船瓜洲》,是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故居,而作此抒情小诗。

这是一首典型的乡愁诗。

抒发了作者的忧郁、伤感、消沉之情,《泊船瓜洲》以及对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的课堂笔记

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的课堂笔记

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的课堂笔记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一、诗词原文及译文1. 《泊船瓜洲》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河,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2. 《秋思》原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3. 《长相思》原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二、重点词语解释1. 《泊船瓜洲》①泊船:停船靠岸。

②一水:一条河。

③间:隔开。

④钟山:南京的紫金山。

⑤数重:几层。

⑥绿:使……绿。

⑦还:返回。

2. 《秋思》①见:感觉到了。

②万重:形容很多。

③复恐:又担心。

④行人:送信的人。

⑤临发:将要出发的时候。

⑥开封:打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3. 《长相思》①程:路途。

②那畔:那边。

③故园:家乡。

④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三、诗词主题思想1. 《泊船瓜洲》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

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眷恋之情。

2. 《秋思》这是一首描绘秋日思乡之情的诗歌。

诗人通过写家书的过程和细节,表达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牵挂之情。

3. 《长相思》这是一首描绘边塞军旅生活的诗歌。

诗人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表达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上册第二组课文
5 古 诗 三 首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 思》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 每逢佳节倍思亲,李白看到了月亮就想到 家,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 的,也有可能是很寻常的东西。
• 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能唤起你的乡愁? • 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
认读词语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这两句诗点明了作者离开京口到瓜洲时的 时间,这是什么时候?
• 试想一下,春风能吹绿江南两岸么?它用 了什么描写手法?“绿”这个字好在哪里? 换成其他字比较一下。
• 明月象征着什么?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古诗小擂台
比:“绿、到、过、满”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春风又过江南岸 春风又满江南岸
明月:蕴涵着团圆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家。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交流与讨论
1.这首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景。 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 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
2.这首诗中的哪几句诗是诗人所见, 哪几句诗是写诗人的所感? 3.面对明月,你还能想起哪些思乡诗?
一水间( jiàn) 瓜洲 (zhōu) 只(zhǐ)隔 数(shù)重(chóng)山 照我还(huán)
作者是王安石,你对他有哪些 了解?
**诗人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文学家、思想家,江西临川人。他的诗歌、散文都 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青少年时代随父 亲在钟山(今南京)居住,视钟山为第二故乡。
诗题《泊船瓜洲》该怎样理解?
指诗人停船在瓜洲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 的京口,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京口:地名,今江苏镇江。 • 瓜洲:地名,长江北岸。作者此时所在地。 • 钟山:作者的家乡。
• 同学们根据这两句诗,描绘一下地图?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京京钟京钟山口口山口山瓜只瓜只瓜只洲隔洲隔洲隔一数一数一数水水重重水重间间山间山山,,。,。。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 泊船:停船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 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1042年王安石入朝为官,1069年调王安石任参 知政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 刀阔斧地推行新法。但王安石推行的变法因触犯了 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朝廷内外保守势 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他,打击他。 皇帝也逐渐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王安石万般无奈, 三年后,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南京的家中, 从此寄情于山水。
**创作时间**
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
治早已心恢意冷的王安石,已经历了因 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 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 准,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
这首诗写于1075年初,当时王安石接 到皇帝的命令,第二次要他担任宰相, 他即第二次要他即乘船从京口渡江到达 瓜洲。此诗抒发的是他上京赴任途中到 瓜洲时的心系家乡的恋乡之情 。
4.通读完整首诗,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 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返回
小练笔 • 1、《泊船瓜洲》通过_______ 表达了诗人
_______之情。
• 2、将下列表示秋天的词语分类: 秋高气爽 心旷神怡 秋叶纷纷 凉风习习 落红遍地 寂寥肃杀 表示心情愉悦的: 表示心情不佳的:
作业
• 1.大作业 • 2.默写《泊船瓜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