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学》 第三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对细胞的影响 • (一)对细胞膜的影响 • (二)对细胞器的影响
1、对线粒体的影响。 2、对内质网的影响
• 三、对组织器官的影响 • (一)靶-效应-蓄积和贮存 • 蓄积组织和蓄积器官是CAFs在体内的贮存
库,动物体内的储存库主要有以下几种:
• 1、血浆蛋白。2、脂肪组织。 • 3、肝和肾。4、骨骼组织。 • (二)对组织器官的影响
二、BAFs的生物学效应
• 1、病原微生物污染
•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 微生物。
• 2、他感作用
• 他感作用是是指一种植物(包括微生物) 通过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到环境中,而对其 它种属植物(包括微生物)产生直接或间 接的有害影响。
• 1、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 • 2、自由基与蛋白质氧化损伤 • 3、自由基与DNA氧化损伤 • (1)对碱基的损伤。 • (2)造成DNA 链断裂。 • (3)引起DNA-蛋白质交联。
• 六、修复和修复失调机制
• 损伤的分子可通过几种途径得到修复: DNA的甲基化是可逆的,通过水解作用可 去除分子的损伤部分;插入重新合成的结 构进行修复,某些情况下,受损的分子可 以全部分解而重新合成,例如有机磷中毒 后重新生成胆碱酯酶;酶蛋白的巯基经氧 化后通过还原反应可得以修复而被重新循 环利用;等等。
(二)毒性和毒性作用
毒性(toxicity)是指毒物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 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是毒物潜 在的特性。
毒性可分为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毒 性强弱取决于CAFs的化学结构。讨论一种CAFs的 毒性时,必须考虑到它进入机体的数量(剂量或浓 度)、方式(如经口食入、经呼吸道吸入、经皮肤 或粘膜接触)和时间分布(一次或反复多次给予), 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是剂量或浓度。
DNA损伤示意图
• DNA损伤修复是生物保持遗传机构相对稳 定的重要因素,主要修复途径有:
• 1、光复活修复(photoreactivation repair )。
• 2、切除修复(excission repair)。 • 3、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 4、重组修复(recombination repair)。 • 5、SOS修复(SOS repair)。
• (一)对生物机体酶的影响 • 1、对MFOs的影响 • 2、对抗氧化防御系统酶的影响 • 3、对腺三磷酶的影响 • 4、对AchE的影响 • 5、对ALAD的影响 • 6、对蛋白磷酸酶的影响
氧化-还原循环和ROS产生示意图
• (二)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 不同类型的DNA加合物可引起不同的生物 学效应,包括细胞毒性、诱变作用、活化 癌基因,乃至引发细胞癌变。
表 3-1 部分 CAFs 及其活性代谢产物与 DNA 的结合部位
CAFs 及其活性代谢产物
与 DNA 的结合部位
芳香族代谢产物 2-乙酰氨基芴(AAF)
N-羟基-1-萘胺 N-羟基-2-萘胺 苯并(a)芘活化代谢产物 乙烯氧化物和丙烯氧化物
β-丙内酯 氮芥和硫芥
鸟嘧啶 N7 鸟嘌呤(G)N7 和 C8
鸟嘌呤(G)06 腺嘌呤(A)N6 鸟嘌呤(G)N2、N7 和腺嘌呤(A)N6 鸟嘌呤(Fra Baidu bibliotek)N7 和腺嘌呤(A)N1 鸟嘌呤(G)N7 和腺嘌呤(A)N1 鸟嘌呤(G)N7
• (二)自由基损伤
• 自由基(free radical)造成的氧化损伤被认 为是许多CAFs毒性作用的起点。正常机体 内,自由基与其防御体系之间处于动态平 衡之中,由于种种原因,机体内自由基积 累过多而不能被防御体系消除,或者防御 体系功能不足而不能消除过多的自由基时 ,机体的功能就可能发生紊乱,受到自由 基反应的损害,导致疾病发生或中毒。
第三章 化学逆境因子的毒性 作用和生物学效应
本章重点内容
• 本章介绍了化学逆境因子的毒性作用类型, 毒性作用机制,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从 不同生物学水平阐述了化学逆境因子的生 物学效应,并例举几种常见化学逆境因子 的生物学效应,最后对物理逆境因子和生 物逆境因子的生物学效应作了简单的概述。
第一节 毒性作用的类型
• 一、有关毒性的几个概念 • (一)毒物
• 孔繁翔等人将毒物(toxicant)定义为:在一定条 件下,以较小剂量给予生物机体时,能与生物相 互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或器质性损伤的化学物 质;或剂量虽微,但累积到一定的量,就能干扰 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 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微管功能障碍、水解酶激活。
• 五、胞内共价结合和自由基损伤机制
• (一)共价结合机制
• 共价结合是重要的细胞损害机制之一,可 解释一些CAFs的中毒作用。CAFs或其具 有活性的代谢产物上具有亲电子基,可与 生物机体内核酸、蛋白质、酶、膜脂等分 子中的亲核部位或基团发生共价结合,形 成稳定的加合物(adducts),从而不可逆 地改变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与生物 学功能。
• 2、环境激素分类 • 根据来源,环境激素主要分为两大类: • (1)天然雌激素和合成的激素药物。 • (2)具有雌激素活性的CAFs。
• 3、环境激素对繁殖和内分泌的影响
• 环境激素是引起两栖类、鱼类、鸟类种群 退化及灭绝的元凶,对人类生殖系统的发 育和功能的影响也尤为明显。
• 除了对繁殖有影响,环境激素还可导致内 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异常。
• 四、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
• (一)对死亡的影响
• (二)对行为的影响
CAFs可影响的动物行为主要有:捕食行 为、学习行为、警惕行为、社会行为和对逆 境因子的回避行为。
水生生物捕食行为组成示意图
• (三)对繁殖的影响 • 1、环境激素定义 • CAFs可影响生物机体的繁殖能力,生物机
体繁殖受损害最终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甚 至导致物种灭绝。
• 一、靶位点结合机制
• CAFs损伤作用的靶位点通常是CAFs及其 代谢产物与生物体接触的部位,或是生物 转运和生物转化发生的部位,CAFs这种特 异性的损伤作用,主要取决于CAFs本身的 理化性质,同时也与生物体靶位点的生物 大分子结构及其功能密切相关。
• 二、生物膜损伤机制
• 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对维持机体内的生物转 运、信息传递及内环境稳定至关重要,而 CAFs在机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过程 均与生物膜有关。近年来,环境毒理学发 展了一个新的分支――膜毒理学,主要研 究CAFs对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生物物理功 能、膜上的酶或受体、信息传递和物质转 运过程的影响和损伤。
第三节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 CAFs毒性作用强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 中主要影响因素有CAFs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机体自身的因素、环境因素和CAFs之间的 相互作用等。
(一)结构 • 1、碳原子数和分子量。 • 2、结构功能团。 • 3、基团电荷。 • 4、异构体。
• (二)理化性质
• CAFs的脂/水分配系数、溶解度、解离度、 分散度、挥发度等物理特性与其毒性有密 切的关系,这些主要是通过影响CAFs在生 物体内的转运行为来影响其毒性。
• 受体理论中的受体与配体结合机制有以下 几种学说:
1、占领学说。 2、“诱导契合”学说与受体变构学说。 3、速率学说。
• 四、钙稳态机制 • (一)细胞内钙稳态 • (二)CAFs引起的钙稳态失调
• 目前,在环境毒理学领域[Ca2+]变化研究已 成为CAFs毒性机制的研究热点之一,发展 出细胞钙稳态紊乱(distribution of calcium homeostasis)学说。该学说认为,细胞钙 稳态失调引起细胞损伤的机制较为复杂,
• CAFs(毒物)引起生物机体的损害总称为 毒性作用(toxic effect)。
• 主要影响因素分四个方面:化学因素、机 体因素、CAFs与机体所处的环境条件、 CAFs的联合作用。
(三)生物有效性
在环境毒理学中,生物有效性指CAFs被生物 体利用的实际程度,与CAFs的存在形态有直接 关系。
• (四)对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对生长和发育的影响通常可通过反映生物机 体能量的获取、利用和代谢的综合指标来表 示,生长指示器(scope for growth,SFG), SFG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 SFG =A-(R+U) • 式中:A――从食物获得的能量 • R——呼吸作用的能量损失 • U——排泄作用的能量损失
• 根据目前的研究,环境激素可能通过以下 几条途径影响内分泌:
• (1)直接进入细胞内。 • (2)与激素受体作用。 • (3)阻碍天然激素合成的能力。 • (4)调节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 • (5)影响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调控作
用。
• (6)自由基学说。 • (7)肝酶系统的影响。 • (8)环境激素之间的协同作用。
二、毒性作用的类型
(一)速发毒作用与迟发毒作用 (二)局部毒作用与全身毒作用 (三)可逆毒作用与不可逆毒作用 (四)变态反应 (五)高敏感性反应与高耐受性反应 (六)特异体质反应 (七)功能作用和形态作用
第二节 化学逆境因子毒性 作用的机制
• CAFs毒性作用的机制可概括为以下内容: 靶位点结合机制、生物膜损伤机制、受体 结合机制、钙稳态机制、胞内共价结合和 自由基损伤机制、修复和修复失调机制。
• 三、受体结合机制
• 受体(receptor)是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 或细胞核中的大分子化合物(例如蛋白质 、核酸、脂质等),能与特异性物质(递 质、激素、内源性活性物质、药物等外源 性化合物)结合并产生效应,与受体结合 的特异性物质称为配体(ligand),受体上 与配体相结合的活性基团,称为受点或位 点。
• 二、机体状况 • 种属因素 • 遗传因素 • 年龄和性别因素 • 营养状况 • 机体昼夜节律
• 三、环境因素 • (一)接触条件 • (二)溶剂和助溶剂 • (三)温度和湿度 • (四)气象因素 • (五)化学因素
• 1、复合污染 • (1)重金属-重金属复合污染。 • (2)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 • (3)有机物-有机物复合污染。 • (4)OCPs-病原微生物复合污染。
表 3-2 生物对 CAFs 的防护性和非防护性生化反应
作用类型
例子
后果
防护性 混合功能氧化酶的诱导 加快新陈代谢,生成水溶性代
谢物,从而加速排泄
金属硫蛋白的生成
增加对金属的束缚速度,从而
降低金属的生物利用率
非防护性 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 DNA 加合物的生成
50%以上因抑制而产生可见 的毒性效应 若导致突变会发生损害作用
毒物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其化学性质,可分
为挥发性毒物、非挥发性毒物或金属性毒物、阴离 子型毒物等等,按其用途及分布范围,可分为工业 毒物、农用化合物、化妆品及其它日用品中的有害 成分、生物毒素、食品中的有害成分、医用药物、 军事毒物、放射性同位素等。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 因为主要研究CAFs对生物的毒性作用,常常将被研 究的CAFs称为“毒物”。
• 五、对种群和群落水平的影响
• (一)对种群的影响
• (二)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 CAFs可导致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改变,包括 优势种、生物量、丰度、种的多样性等变 化。
第五节 非化学性人为逆境因子的生物学效应 一、 PAFs的生物学效应 • 1、对眼睛的影响。 • 2、对睾丸、雌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 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4、对心血管的影响 • 5、对内分泌及代谢的影响。 • 6、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 7、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
• 2、联合作用类型 • (1)协同作用。 • (2)相加作用。 • (3)独立作用。 • (4)拮抗作用。
第四节:化学逆境因子的 生物学效应
• 一、在生物化学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
• CAFs进入机体后,首先将导致机体一系列的生物 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从广义上说可分为两种:一 种是用来保护生物体抵抗CAFs的伤害,称之为防 护性生化反应(protective biochemical reaction) ;另一种不起保护作用,称之为非防护性生化反 应(non-protective biochemical rea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