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互联网信息发布系统
物联网
1、物联网的定义21世纪是进入信息化的新时代,作为2010年影响中国十大技术之一的物联网技术自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并已取得一定科研成果。
2005年,在突里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内容与中国目前描述的理念与远景类似。
即从生物到非生物相连,网络无处不在,并且与主流的互联网、通信网络融合。
更具体一点,一般认为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物联网的特点(1)对物品实现唯一的标识。
物联网的EPC技术,能够对单个而不是一类物品进行编码,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成对单个物体的访问,突破了条形码所不能完成的对单品的跟踪和管理任务。
(2)对物品快速分级进行处理。
EPC结构中,沿袭了原有的按不同类型的容器进行进行编码的特点,在物流作业中,可将不同的货品、集装箱、托盘和仓库等进行分层级编码,解决在同一时间进行多种标签识别的问题。
(3)对物品信息的实时监控。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物品信息进行跟踪、监控的实时网络,任何一个安装有读写器的终端,都可以读取物品相关信息,并通过网络实现对物品的实时监控。
(4)对信息实现自动非接触式处理。
EPC系统的一个核心技术就是RFID技术,通过RFID无线射频技术便能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物品的自动识别和数据交换。
(5)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共享。
在供应链中的任何一个物品都被贴上唯一标识自己的电子标签,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在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将该物品的信息自动记录下来并实现共享。
3、物联网的发展对物流领域的影响(1)物联网将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
通过物联网技术与物流运输设备、设施的结合,可进行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化的升级,提高建设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也为企业带来物流效率提升、物流成本控制等效益。
物联网常用术语
物联网常用术语物联网常用术语1、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和通信技术连接各种物理设备和对象,使其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和智能化互动的网络。
2、传感器(Sensor):传感器是物联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检测和测量环境条件和物体的参数,并将这些数据转换为可读取的数字信号。
3、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RFID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目标物体并获取相关信息的技术。
4、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云计算是将计算资源(如存储、计算和网络)提供给用户,并且可以按需进行配置和使用的一种模式。
5、远程监控(Remote Monitoring):远程监控是指通过物联网系统远程实时监测和控制物理设备和对象的状态和活动。
6、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边缘计算是将计算和存储资源部署在物联网系统的边缘设备上,以减少数据传输和延迟。
7、(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是指通过模拟和模仿人类智能的方式,使计算机系统具有类似于人类的认知和智能能力。
8、大数据(Big Data):大数据是指处理海量、多样化和快速的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一种技术和方法。
9、物联网安全(IoT Security):物联网安全是保护物联网设备、网络和数据免受未经授权访问、攻击和破坏的一系列技术和措施。
10、物联网平台(IoT Platform):物联网平台是提供物联网服务的软件和硬件平台,用于连接、管理和控制物联网设备和数据。
11、5G网络(5th 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网络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具有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连接密度。
12、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嵌入式系统是指集成在各种物理设备和对象中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控制和管理设备的功能和操作。
物联网大全
1.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是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将物品的信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传感器等信息采集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物联网的发展简介1995年盖茨在他的《未来之路》中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但是由于那是无线网路,硬件及传感设备发展限制,并未引起重视。
1999年MIT Auto-ID C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
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enter提出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2004 年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 构想,希望在2010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何时何地任何人都可以上网的构想。
2005 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 )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提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的地球”的概念,从此,掀起关于物联网的科技浪潮。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时,发表“感知中国”重要讲话,明确指示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
3物联网系统结构物联网被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中间件)。
感知层起到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作用,相当与人体的皮肤和五官。
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别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传感器,终端,传感器网络等。
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起到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的作用。
网络层包括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处理中心等。
应用层主要实现网络层与物联网引用服务间的接口和能力调用,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智能化。
应用层主要包含各类应用,例如监控服务,智能电网,工业监控等。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一、简介物联网和互联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都涉及到连接设备和共享数据,但是它们的应用和技术体系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对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IoT)是一种通过互联网络将物理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的技术框架。
物联网通过传感器、通信设备和数据处理系统等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和信息的传输,从而实现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和智能化。
三、互联网的定义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标准化协议来连接全球范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互联网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服务提供。
四、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技术架构比较⒈设备连接方式物联网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ZigBee等)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
而互联网则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如以太网、Wi-Fi等)连接设备到网络。
⒉通信协议物联网使用的通信协议多样化,包括MQTT、CoAP、AMQP等,这些协议一般针对物联网的特点进行了优化。
而互联网主要使用的是TCP/IP协议。
⒊数据处理和分析物联网通常会使用大数据和相关的技术来对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而互联网的数据处理主要是针对人类用户的需求。
⒋安全性物联网设备通常需要考虑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问题,因为这些设备承载着用户的生活和工作信息。
而互联网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是以用户数据保护为中心。
五、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应用场景比较⒈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场景物联网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工厂等领域。
通过搭建物联网系统,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智能化协同工作,并提供更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⒉互联网的典型应用场景互联网应用于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在线教育、云计算等方面。
互联网将人们连接到全球范围的信息和资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六、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为物联网与互联网相关的案例分析和技术规范参考。
物联网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2.射频识别系统 射频识别系统包括EPC标签和读写器。EPC标签是编号 (每件商品唯一的号码,即牌照)的载体,当EPC标签贴在物 品上或内嵌在物品中时,该物品与EPC标签中的产品电子代 码就建立起了一对一的映射关系。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EPC标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电子标签,通过RFID读写 器可以对EPC标签的内存信息进行读取。这个内存信息通常 就是产品电子代码。
产品电子代码经读写器报送给物联网中间件,经处理后 存储在分布式数据库中。用户查询物品信息时只要在网络浏 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物品名称、生产商、供货商等数据,就 可以实时获悉物品在供应链中的状况。
目前,与此相关的标准已制定,包括电子标签的封装标
准,电子标签和读写器间的数据交互标准等。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和无线通信技术等。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网络层解决的是感知层所获得的数据在一定范围内(通常 是长距离)传输的问题。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国际 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各类专网、小型局域网等网络传输。 特别是当三网融合后,有线电视网也能承担物联网网络层的 功能,有利于物联网的加快推进。网络层所需要的关键技术 包括长距离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
同时还提出了电子产品代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 EPC)的概念,即每个对象都将赋予一个唯一的EPC,采用射 频识别技术的信息系统管理,数据传输和数据储存由EPC网 络来处理。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随后,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和美国统一代码协会 (UCC)于2003 年9 月联合成立了非营利性组织EPC Global, 将EPC纳入了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实现了全球统一标识系统 中的GTIN编码体系与EPC概念的完美结合。
物联网系统
物联网系统一、互联网与物联网一、众所周知,互联网由于其标准的统一,结构的简单,已广为应用于多个领域,它能向人们提供多种信息,能方便地进行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些通信对象还是虚拟的,它们可以是真实的,但也可以是想像中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
于是产生了安全问题,隐私性等不少问题。
二、由于真实的世界中,存在着许多人,也存在着大量的动物,植物,矿山,森林等物体,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人与人之间需要通信,需要交换信息,人们还希望感知其周围的物理的多种信息,例如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线、CO、2污染情况等等,以便改进人们的生活条件。
于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相互通信的信息网络,它们能通过该网络中唯一的地址(当然,不是现在的IP V4 地址,它已经不够用了)相互作用,相互交换信息。
最后的目标是人们能更好地、和谐地生活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地球上。
这个网络也就是一般所谓的物联网。
三、稍具体地说,如果一个网中包含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及其附近的物体,以便人们可以在远离节点的地方,通过该信息网络感知这些真实物体的信息。
这个网络就可称之为物联网。
它包含着真实的物体、其附近的传感器节点,以及通信网络等组成。
四、由此可见,虽然互联网和物联网都是信息网络,但前者的通信对象可以是虚拟的,而后者的则是真实世界中的真实物体,这是两者根本的区别。
后者的信息内容要广泛得多,他们的通信对象可以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物(包括人)。
目前物联网已成为IT业界的新兴领域,引发了相当热烈的研究和探讨。
不同的视角对物联网概念的看法不同,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也不相同。
可以确定的是,物联网技术涵盖了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直至应用的全过程,这需要在材料、器件、软件、网络、系统等各个方面部有所创新才能促进其发展:国际电信联盟报告提出.,物联网主要需要四项关键性应用技术:①标签物品的RFID技术;②感知事物的传感网络技术(Sensortechnologies);③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Smart technologies);④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 显然这是侧重了物联网的末梢网络技术。
物联网体系结构PPT通用课件
1.1 物联网概念
• 物联网的概念是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于 1999年提出的。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 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 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 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
1.2 物联网定义
目前较为公认的物联网的定义是:
2.3.5 产品电子代码EPC
• EPC系统(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和射频技术 RFID的基础上,利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编码技术 给每一个实体对象一个唯一的代码,构造了一个实 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2.3.5 产品电子代码EPC
• EPC 系统主要由如下六方面组成: (1) EPC编码标准 (2) EPC 标签 (3) 识读器 (4) Savant (神经网络软件) (5) 对象名解析服务(Object Naming Service:ONS) (6) 实体标记语言(Physical Markup Language PML)
1.2 物联网定义
• 物联网中的“物”的涵义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 入“物联网”的范围: ① 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② 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③ 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④ 要有CPU;
1.2 物联网定义
⑤ 要有操作系统; ⑥ 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⑦ 要有数据发送器; ⑧ 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⑨ 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2.3.1 RFID技术
RFID标签打印机
2.3.1 RFID技术
感应式读写器
2.3.1 RFID技术
• RFID工作原理 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 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 (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 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 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 处理。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概述目录一、定义 (2)一、物联网应用关键技术 (3)三、技术与架构 (3)四、物联网典型特征 (4)五、关键应用领域 (5)六、应用模式 (10)七、智联网在我国的发展 (11)八、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 (13)九、政府措施 (15)一、定义物联网最初在1999年提出: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将物联网的定义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的实时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
广义上说,当下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可以纳入物联网的范畴。
而在其著名的科技融合体模型中,提出了物联网是当下最接近该模型顶端的科技概念和应用。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其具有:智能、先进、互联的三个重要特征。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的ITU 互联网报告,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与物品(Thing to Thing,T2T),人与物品 (Human to Thing,H2T),人与人(Human to Human,H2H)之间的互连。
但是与传统互联网不同的是,H2T是指人利用通用装置与物品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物品连接更加的简化,而H2H是指人之间不依赖于PC而进行的互连。
物联网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
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物联网也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
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示意图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的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置身信息化革命的浪潮,物联网被称为信息技术移动泛在化的一个具体应用。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大坝、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实现无所不在的计算和网络,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管理未来的城市,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
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
概念篇
7
物联网基本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
简单的说,物联网是一种人与物、物与物互联的网络。
物联网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如传感器网络、 无线射频识别(RFID)、条码与二维码、全球定位系 统和其它基于物-物通信模式(Machine to Machine)的 短距无线网络,通过各种接入网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 个巨大智能网络。
物联网
1
内容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的典型应用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与传感网、CPS的联系与区别 物联网的挑战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2
提纲
1
概 念 篇
技 术 篇 挑 战 篇 展 望 篇
2
3
4
3
概念篇
什么是物联网
应用实例
内容概要
发展历程
“感知中国”
4
从Internet到物联网(1)
海尔赞助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签约仪式
海尔U-home物联网家庭 世界上第一台交互功能“物联网冰箱” 还会推出与物联网相关的电视、洗衣机、空调等
13
物联网的特征
嵌入化(Embedded) 更好的感知
各种创新的感应科技开始被嵌入到各种物体和设施中,例 如RFID,各种传感器等。
网络查询物流信息 (物联网)
农田自适应灌溉系统 (CPS)
33
挑战篇
理论问题
技术实现问题
内容概要
信息共享、安全及隐私问题
成本收益问题 产业化问题
34
理论问题
物联网的基本思想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但是 直至今日,物联网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精准定义。 目前还没有建立物联网的理论体系,对其认识还 不够深入,还不能透过现象看出本质。 由于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传感网等都 有密切关系,不同网络领域的研究者对物联网思 考的起点各异,短期内还不能达成共识。
第十一章 物联网的典型架构-EPC系统
11.3 EPC编码体系
EPC编码的结构
电子产品编码是构成EPCglobal网络中所有标准和接口的基本元
标 头 管理者代码 对象分类代码 序 列 号
素。
N位
N位
N位
N位
标头标识了EPC的类型,它使得EPC随后的码段具有不同的长度; 管理者代码是描述与此EPC相关的生产厂商的信息,例如“可口 可乐公司” ; 对象分类代码记录产品精确类型的信息,例如:“美国生产的 330ml罐装无糖可乐” ; 序列号是货品的唯一标识,例如,会精确的告诉我们所说的究竟 是哪一罐330ml罐装无糖可乐。
EPCglobal组织机构
EAN UCC
EPCglobal
EPCglobal US
„„各国编码组织„„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EPCglobal-China(ANCC)
终端用户
技术委员会
硬件技术组
软件技术组
Auto-ID Labs 实验室
/
EPC在我国的发展
11.1 RFID系统应用类型
{物联网}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概念及介绍
(物联网)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概念及介绍物联网百科名片物联网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壹种网络。
物联网的概念是于1999年提出的。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俩层意思:第壹,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于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目录定义背景用途应用发展未来问题定义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
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俩层意思:第壹,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于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壹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和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壹种网络。
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3、要有壹定的存储功能;4、要有CPU;5、要有操作系统;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7、要有数据发送器;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9、于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壹编号。
2009年9月,于北京举办的物联网和企业环境中欧研讨会上,欧盟委员会信息和社会媒体司RFID部门负责人LorentFerderix博士给出了欧盟对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壹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且和信息网络无缝整合。
物联网的简介
一、物联网的简介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 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 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 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 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 网络概念。
射频读写器: 射频读写器是可以利用射频技术读/写射频识别标签信息的设
备。读取(或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 式。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 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通常阅读器与计算机相连, 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计算机上,进行下一步处理。
RFID工作原理如下: (1)无线电载波信号经过射频读写器的发射天线向外发射 (2)当射频识别标签进入发射天线的作用区域时,射频识 别标签就会被激活,经过天线将自身信息的数据发射出去; (3)射频识别标签发出的载波信号被接收天线接收,并经 过天线的调节器传输给读写器。对接收到的信号,射频读写 器进行解调解码后再传送到后台的电脑控制器; (4)该标签的合法性由电脑控制器根据逻辑运算进行判断 ,针对不同的设定作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 (5)按照电脑发出的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进行运作; (6)计算机通信网络通过将各个监控点连接起来,形成总 控信息平台,根据实际不同的项目要求可以设计各不相同的 相应软件来完成需要达到的功能。
(3)传感网组织结构及底层协议 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的协议分层以及络协议的集合,是 对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功能的定义和描述。对传感网 而言,其网络体系结构不同于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 网络。对于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已经提出了多种参考模型。 就传感网体系结构而言,也可以由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 传感网管理以及应用支撑技术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分 层的网络通信协议结构类似于TCP/IP协议体系结构;传 感网管理技术主要是对传感器节点自身的管理以及用户 对传感网的管理;分层协议和网络管理技术是传感网应 用支撑技术的基础。
物联网概论
物联网概述1、物联网-概念(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提出的,所谓物联网,简单的来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其定义为:物联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如传感器网络、射频识别(RFID)、条码与二维码、、全球定位系统和其它基于物-物通信模式(Machine to Machine M2M)的短程无线网络),通过各种接入网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智能网络,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ITU)2005年的一份报告《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描绘了“物联网”时代的蓝图: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由此可见,物联网把新一代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
它把嵌入和装备到、、、、、、大坝、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其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
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
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2、物联网-意义物联网的出现,把我们的生活拟人化了,万物成了人的同类。
在这个物物相联的世界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
物联网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可以说,物联网描绘的是充满智能化的世界。
在物联网的世界里,物物相连、天罗地网。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就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区别与联系
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区别与联系互联网和物联网是当今社会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信息传输和连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它们都涉及到互联互通的概念,但是它们在实际应用和技术上存在一些区别和联系。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区别与联系。
一、互联网的定义和特点互联网是指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它通过TCP/IP协议将全球各地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互联网的特点包括开放性、去中心化、信息共享和全球性等。
互联网的开放性是指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传输和获取,没有任何限制。
互联网的去中心化是指互联网没有中央控制机构,所有的计算机都是平等的,通过互联网协议进行通信。
互联网的信息共享是指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和获取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播。
互联网的全球性是指互联网覆盖全球范围,任何地方只要有互联网接入就可以进行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二、物联网的定义和特点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理设备和对象连接在一起,实现智能化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的特点包括智能化、感知性、自动化和互联互通等。
物联网的智能化是指物联网中的各种设备和对象都具备智能化的能力,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自动化的操作和控制。
物联网的感知性是指物联网中的设备和对象可以感知和收集各种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物联网的自动化是指物联网中的设备和对象可以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自动进行操作和控制,实现自动化的功能。
物联网的互联互通是指物联网中的各种设备和对象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和通信,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三、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区别1. 定义:互联网是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物联网是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理设备和对象连接在一起。
2. 范围:互联网覆盖全球范围,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实现设备和对象的互联互通。
3. 技术:互联网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物联网使用各种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设备的感知和自动化控制。
4. 应用:互联网主要用于信息传输和共享,物联网主要用于智能化的设备互联互通和自动化控制。
物联网的定义详细点
物联网的定义详细点1.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 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
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2.美国IBM“智慧地球”为代表的定义: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 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 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3.EPC基于“RFID”的物联网定义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
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什么是物联网_物联网技术有什么用
什么是物联网_物联网技术有什么用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万物相连的互联网”。
它有两层含义,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万物相连。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它是业务和应用。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智能识别与信息通信,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
当前,在交通、环保、政府工作、安全、智能家居、消防、环境监测、照明控制等领域都有应用。
物联网技术有什么用1、智慧物流智慧物流(Intelligent Logistics System)是指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支持下,实现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各环节的系统感知、综合分析和处理。
目前物联网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仓储、运输监控、快递终端三个方面。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货物和运输车辆的监控,包括货物车辆的位置和状态、温湿度、油耗和货物的速度。
物联网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整个物流行业和运输效率的智能化水平。
2、智能交通智能交通(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是物联网的重要体现,它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交通环境,将人、车、路紧密结合,保障交通安全,提高资源利用率。
物联网技术的具体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公交、自行车共享、车联网、充电桩监控、智能交通灯和智能停车。
其中,车联网是近年来互联网公司和各大厂商争相进入的领域。
3、智能安防传统的安防对工作人员需求量大,人员成本高,而智能安防系统可以通过机器来完成智能化的分辨工作,常应用在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
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物联网应用市场,因为安全永远是人们的基本需求。
传统安防非常耗费人力,严重依赖人员,而智能安防可以通过设备实现智能判断。
目前智能安防的核心部分在于智能安防系统,将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并进行传输存储。
4、智慧能源与环境保护智慧能源环保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其物联网应用主要集中在电、气、水、路灯等能源和公共设施,以及垃圾桶、井盖等环保设备。
什么是物联网
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充分阐述“什么是物联网”。
一、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这个概念,在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
当时叫传感网。
它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
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
但是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视察中指出: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的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
物联网在我国才迅速升温,并受到业界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当然,2009年通信展最热门的概念无疑是“物联网”,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一次演讲中谈到了“物联网”及其应用,表明了实力强劲的电信运营商,有涉入该领域的计划,“物联网”的概念再次被掀起新一番高潮,甚至与之相关的几家上市公司股票都涨停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互联网信息发布系统互联网信息发布系统技术实现的总体性设计。
11.1文档的目的于于:1.为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人员提供依据;2.为编码人员提供依据;3.为测试人员提供依据;4.为修改、维护提供条件;5.项目负责人将按计划书的要求布置和控制开发工作全过程;6.项目质量保证组将按此计划书做阶段性和总结性的质量验证和确认。
1.2本说明书的适用人员包括:1.设计人员;2.开发人员,特别是编码人员;3.测试人员;4.软件维护人员;5.技术管理人员;6.执行软件质量保证计划的专门人员;7.参和本项目开发进程各阶段验证、确认以及负责为最后项目验收、鉴定提供相应方案的有关人员。
1.3定义和缩写1.4参考资料1.5关联文档重点是要表明本文档和其它哪些文档是相壹致的,能够构成壹条基线。
2系统结构2.1物理结构2.1.1物理结构图网络采用星形结构,网络连接图如下:2.1.2软硬件环境2.1.2.1推荐使用的环境2.1.2.2系统支持的环境2.2模块结构2.2.1模块列表2.2.3模块结构图程序分前台、后台俩部分。
前台程序由界面管理模块组成。
后台程序包含(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文件管理、审批管理)四个模块,程序间的联系由框架组成,如下图:设置壹个session,session("userid")=用户id,表示登录的用户id。
默认管理员用户admin具有所有权限。
后台管理中的模块要注意检查用户是否有权限进行相应操作。
设置壹个连接文件conn.inc,包含数据库的连接语句:<%setco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constr="Driver={SQLServer};Server=jw1;UID=sa;PWD=1;DATABASE=news"con.openconstr%>3模块3.1各模块功能1、用户管理完成用户及用户资料的申请、添加、删除、修改操作。
用户管理(UsrManage)部分包含文件:UsrReg.asp用户注册UsrAdd.asp添加用户UsrDel.asp删除用户UsrModi.asp修改用户资料UsrList.asp显示用户Login.asp用户登录Logout.asp退出登录2、权限管理设置用户对“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文件管理、审批管理、界面管理5个模块及其相应子模块”的操作权限、及权限检查。
于这里应该有壹个模块编号表,形式如下:模块的编号和名称对照表如下:分配权限的模式如下表,如:用户id=1的用户,具有操作文件管理权限,则添加如下壹条记录。
权限检查:如果查表得到类似之上的壹条记录,则表明用户对相应模块有操作权限,否则,没有权限。
权限管理(PweManage)部分包含文件:PwrAdd.asp添加权限PwrDel.asp删除权限PwrList.asp权限列表Left.asp树形目录,应根据不同的权限用户,显示不同内容PwrChk.inc提供壹个过程,求某个用户id是否有权限。
入口参数:session(“userid”)出口参数:变量NoPwr=true,表示有权限。
NoPwr=false,表示无权限。
3、文件管理完成文件的上传、修改、删除等操作,包括上传的附件管理等操作(添加、删除、修改)。
文件管理(FileManage)部分包含文件:FileAdd.asp添加文章----添加附件FileDel.asp删除文章----同时删除文章所带附件FileModi.asp修改文章-----添加、删除文章附件FileList.asp文章列表FileContAdd.asp添加附件FileContDel.asp删除附件于这里,没有指保存附件的表,由编写教师自行定义。
4、审批管理完成上传文件的审批,包括设置文件于网页中的显示位置。
位置信息能够包括以下信息或者更多,应由数据表的记录决定类型多少。
审批管理(CheckManage)部分包含文件:CheckList.asp显示上传文章CheckModi.asp设置审批上传文章能够按多种方式显示文章列表,如是否审批、不同用户、查找等方式进行显示。
5、界面管理包括按照文件的位置属性显示网页主界面、文章分类显示、文章显示、附件显示等。
按照被审核文件的位置类型,分别将文件的标题显示于网页主界面的相应位置。
界面管理部分包含文件:Default.asp主界面Index.asp分类文章显示List.asp显示文章Show.asp显示附件于这里只是对每个模块的功能和数据库,作最基本的要求。
根据模块要完成的功能,由每个老师完成模块的界面、算法的设计和实现,且能够对数据库进行表的扩充,可是如果扩充涉及到其它老师有关联模块,须和的关联老师进行协调及将修改结果上交课题组。
关于数据库的说明,以下6个为基本数据库表,尽可能不作修改,如果要修改,请大家相互协调。
其它数据表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扩充或添加。
编写的要求:①我们写的是实训课件,要有可操作性。
②用尽可能简单,容易操作的方式去实现模块的功能。
③将你的代码实现、课堂操作、甚至是课堂指导等,尽可能细分细化,务必做到课堂上可操作及实施。
④实训的内容、方式、顺序应符合软件工程的流程。
⑤⑥总之,要把难的任务、难点、重点、技能细化和简单化、可操作化。
当然,这对编写的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难度。
例如:我当下的编写工作,就是要把这壹篇程序分析、结构的文章,如何分节,细化,让学生可操作化,教师可检查化。
3.1.2性能需求具有可靠性、稳定性。
5数据库5.1数据库表5.2数据结构设计CREATETABLE[dbo].[密码表]([id][int]IDENTITY(1,1)NOTNULLPrimaryKey,[用户名][nvarchar](50)COLLATEChinese_PRC_CI_ASNULL,[密码][nvarchar](50)COLLATEChinese_PRC_CI_ASNULL,[创建时间][nvarchar](50)COLLATEChinese_PRC_CI_ASNULL, [编号][int]NULL,[昵称][nvarchar](50)COLLATEChinese_PRC_CI_ASNULL)ON[PRIMARY]goCREATETABLE[dbo].[权限表]([id][int]IDENTITY(1,1)NOTNULLPrimaryKey,[用户id][int]NULL,[模块编号][int]NULL)ON[PRIMARY]GoCREATETABLE[dbo].[文件表]([id][int]IDENTITY(1,1)NOTNULLPrimaryKey,--(主键)[用户id][int]NULL,[标题][nvarchar](150)COLLATEChinese_PRC_CI_ASNULL, [内容][text]COLLATEChinese_PRC_CI_ASNULL,[创建时间][datetime]NULL,[点击量][int]NULL,[文件字数][int]NULL,[作者][nvarchar](150)COLLATEChinese_PRC_CI_ASNULL, [关键字][nvarchar](150)COLLATEChinese_PRC_CI_ASNULL, [小类id][int]NULL,[审核状态][int]NULL,[位置类型id][int]NULL)ON[PRIMARY]goCREATETABLE[dbo].[大类表]([id][int]IDENTITY(1,1)NOTNULLPrimaryKey,[名称][nvarchar](50)COLLATEChinese_PRC_CI_ASNULL, [允许编辑][nvarchar](50)COLLATEChinese_PRC_CI_ASNULL, [行排序][int]NULL,[列排序][int]NULL,[宽度][int]NULL,[双倍显示][nvarchar](50)COLLATEChinese_PRC_CI_ASNULL )ON[PRIMARY]GoCREATETABLE[dbo].[小类表]([id][int]IDENTITY(1,1)NOTNULLPrimaryKey,[名称][nvarchar](50)COLLATEChinese_PRC_CI_ASNULL, [大类id][int]NULL)ON[PRIMARY]goCREATETABLE[dbo].[位置类型表]([id][int]IDENTITY(1,1)NOTNULLPrimaryKey,[位置类型][nvarchar](50)COLLATEChinese_PRC_CI_ASNULL)ON[PRIMARY]goinsertinto位置类型表(位置类型)values('顶置文件')insertinto位置类型表(位置类型)values('顶置图片')insertinto位置类型表(位置类型)values('顶置通知')insertinto位置类型表(位置类型)values('通知')insertinto位置类型表(位置类型)values('滚动新闻')insertinto位置类型表(位置类型)values('其它')go6主要流程重点是要表明系统的主要功能的实现流程,以模块为最小单位。
建议用时序图或协作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