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合集下载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概述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中的重要流程之一,旨在及时通知医务人员危急值出现,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患者安全。

本文将介绍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定义、流程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定义危急值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因病情变化、检查结果异常等原因,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情况。

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及时应对危急值而建立的管理流程。

通过该制度,医务人员可以及时获取危急值信息,并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流程1. 检测危急值医疗机构在进行各类医疗检查和实验室检验时,会对相关指标设定危急值的阈值。

当患者的检查结果达到或超过该阈值时,就被视为危急值。

2. 报告危急值一旦发现危急值,医务人员应立即报告。

通常,危急值应由检测人员首先发现,并通过内部系统或直接与主管医生联系进行报告。

3. 确认危急值接收危急值报告的医务人员需要核实报告的准确性。

他们可能会要求检测人员提供相关信息,以确保危急值的正确性。

4. 通知医生一旦危急值被确认,相关医生应立即得知该消息。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医生。

5. 采取紧急措施接到危急值通知后,医生应立即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

根据危急值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下达紧急治疗指令,调整用药方案或做进一步的检查。

6. 记录与反馈所有危急值报告相关的信息都应当详细记录。

这包括危急值的时间、报告人员、接收人员、处理措施等。

另外,医疗机构还应定期回顾危急值的处理情况,并进行总结与反馈。

注意事项•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危急值报告制度,确保每个危急值都能够及时、准确地被报告和处理。

•报告危急值时,应提供准确的患者信息,以避免混淆和错误。

•接收危急值的医生应保持通讯畅通,确保及时获得报告。

•医院管理层应加强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危急值报告流程应不断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结论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

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院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及时诊断和治疗危急病情而制定的一套规
范化的报告制度。

下面是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一般步骤:
1. 定义危急值:医院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学标准制定危急值的范围和标准,一般包括生
命威胁、需要立即干预或治疗的病情。

2. 危急值识别和报告:医院通过各种途径(如医院信息系统、电话等)识别危急值,
并及时向相关医务人员报告,包括主治医生、护士、实验室技术人员等。

3. 危急值信息传递:报告危急值的人员需要提供准确的患者信息,包括患者体征、实
验室检查结果等,以便获取快速有效的医疗干预。

4. 危急值确认和记录: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的医务人员需要确认报告的准确性,并将相
关信息记录在患者的电子病历中,以方便日后追踪和评估。

5. 危急值处理和干预:医务人员根据危急值的紧急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及时采取适
当的处理和干预措施,包括紧急手术、快速诊断、药物治疗等。

6. 立即反馈:医务人员处理完危急值后,需要及时向报告人员反馈处理结果,确保信
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7. 追踪和评估:医院要做好对危急值的追踪和评估工作,包括对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
和及时性进行评估,并对处理结果和患者结局进行追踪和分析,以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以上是一般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主要步骤,不同的医院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细化或调整。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四、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流程(稍微了解)
v 检验科会将过程中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值报 告流程执行:
v 1) 重复检测标本,有必要时须重新采样。 v 2) 对于首次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操作者应及时与临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目前提供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
v 白细胞计数〈2.5*109/L 〉30*109/L
v 血红蛋白含量〈50g/L 〉 200g/L
v 血小板计数〈50*109/L
v 钾 〈 2.5mmol/L
〉6.5mmol/L
v 钠 〈120mmol/L
〉 160mmol/L
v 氯 〈 80mmol/L
〉115mmol/L
v 钙 〈1.6mmol/L
〉3.5mmol/L
v 葡萄糖 〈 2.2 mmol/L 〉22.2 mmol/L
v 尿素
〉 36mmol/L
v 肌酐
〉530μmol/L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危急值报告制度
v 3、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 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 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 取情况。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 复查。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在30分钟内 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 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危急值报告是医院内部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用于及时通报医院内发生的危急情况,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能够确保危急情况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的定义和范围:明确各种危急值的定义和范围,涵盖各种危急患者的状况,如临床病情紧急、器官衰竭、意识状态异常等。

2.危急值报告的责任人和责任分工:明确危急值报告工作的责任人,包括医生、护士、检验科技师等,并明确各个责任人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分工。

3.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和时间要求:规定危急值的报告流程,如从发现危急状况到报告的具体流程和环节,并要求报告的时间要求,以确保及时报告。

4.危急值报告的记录和归档:要求对危急值报告进行记录和归档,以便日后的查阅和跟踪。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1.发现危急值:发现危急值的人员应当对其进行紧急处理,并立即向危急值报告负责人报告。

2.报告危急值:危急值报告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核实并确认危急值,并按照规定通知相关人员,如医生、护士、实验室技师等。

3.处理危急值:经确认的危急值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开展紧急治疗、采取适当的检查等。

4.归档和跟踪:对于发生的危急值报告,应及时进行记录和归档,并进行后续的跟踪检查和回访。

1.临床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血压过高、心电图异常等。

2.化验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生命体征异常、药物过敏等。

3.影像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肺部疑似感染、脑部出血等。

4.手术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等。

以上仅为一般性的项目和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细化。

总之,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是医院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规范和严谨的操作,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危急情况,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也能够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操作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操作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操作流程医院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操作流程是确保医疗机构在发生危急病情时能及时进行有效救治的重要管理措施。

下面是一个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操作流程的简要介绍,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制度建设医院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包括制定相关政策和流程文件,确保该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制度建设的关键内容包括:1.明确定义危急值:对危急值进行明确定义,包括哪些病情被视为危急值,以及对应的处理措施。

4.设定报告时间要求:明确各类危急值报告的时间要求,确保及时传达和响应。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在完善的制度基础上,医院还需要建立危急值报告的具体操作流程。

具体流程包括:1.发现危急病情: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发现危急病情,并以书面形式记录。

3.接收人员的确认:接收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当立即做出确认回复,确保报告传达到位。

4.确认处理措施:接收人员应当根据危急值的严重程度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启动急救流程。

5.跟进和报告结束:接收人员在处理完危急值后,应当进行跟进观察,确保病情得到控制,并及时报告处理结果。

三、培训和教育医院需要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培训和教育,以确保所有人员都能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制度。

培训和教育内容包括:1.制度和流程的介绍:向相关人员介绍“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内容和流程。

2.案例演练:进行案例演练,让工作人员通过模拟危急病情的处理过程,掌握操作技巧和应变能力。

3.知识更新:定期组织相关知识的更新培训,包括医疗急救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等。

四、监督和评估医院应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不断改进和提升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力。

监督和评估内容包括:1.确保制度执行:对相关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制度的真正执行。

2.收集反馈意见:定期收集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反馈意见,了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是指对病人生命健康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或临床表现,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建立科学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介绍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危急值报告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对患者生命健康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或临床表现。

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实验室检测结果:如血液生化学检查、血气分析、心电图、脑电图等。

2. 临床表现:如呼吸窘迫、意识障碍、高热、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危急值的判定标准应当采用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流程通常包括采集、鉴定、确认、报告和跟踪等环节。

1. 采集实验室检测人员或临床医生在进行检测或治疗过程中,对可能产生危急值的检验项目或临床表现进行监测,并及时将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2. 鉴定检验人员在发现可能产生危急值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时,应当及时核对样本、检查仪器运行情况和检测方法等,以防止因错误操作或技术原因导致的假阳性结果。

3. 确认实验室检测人员或临床医生在发现可能产生危急值的检测结果或临床表现时,应当及时通知已授权确认危急值的医师,进行再次确认。

4. 报告确认危急值后,医生应当及时向患者、责任护士、病区负责人等报告,并记录到病历上。

医生应当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危急值的意义和可能的危害。

5. 跟踪医生应当对危急值的处理过程进行跟踪,确保采取的紧急救治措施有效,并及时反馈患者的治疗效果。

三、危急值报告制度应注意的事项1. 报告负责人的选择医院应当设立危急值报告负责人,负责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审核危急值的识别标准和确认标准、解决危急值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和纠错等。

卫生院、诊所等医疗机构也应当设立相应岗位,保障卫生服务质量。

2. 记录完整医生应当在病历中记录危急值的检测结果、确认的医生、采取的救治措施和患者的反应等,以备查验。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是医院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制定的一套重要且紧急的报告机制。

它涉及到医疗过程中遇到的危及患者健康或生命的紧急情况,需要医务人员立即采取行动。

下面是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详细介绍。

一、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制定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危急值的定义和具体内容。

危急值是指对患者健康或生命构成严重危害的实验室检查或其他检查结果。

具体的危急值项目包括血压过高或过低,血糖过高或过低,心电图异常,血氧饱和度降低等。

2.确定危急值判定的标准。

即危急值的判定应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避免主观性的判断和错误的报告。

3.明确危急值的报告责任人和报告渠道。

医院应明确危急值的报告责任人,包括医生、护士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等,并明确危急值的报告渠道,确保能够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

4.制定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和时间要求。

医院应制定危急值报告的具体流程和时间要求,确保报告能够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医院危急值报告流程的具体步骤1.患者危急值的发现。

医院临床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发现患者存在危急值的情况时,应立即采取行动。

2.危急值的判定。

医务人员根据医院制定的危急值判定标准来判断是否属于危急值,并进行确认。

3.危急值的报告。

一旦确定患者存在危急值,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相应的责任人员报告,以便能够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报告方式可以是口头、书面或电子的形式。

4.危急值的接收和确认。

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的责任人员应立即确认,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通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等。

5.危急值的跟进和处理。

医务人员应跟进危急值的处理情况,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救助。

6.危急值的记录和总结。

医院应做好危急值报告的相关记录,包括报告的时间、处理情况和结果等,并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估,以便改进工作和提高报告的效率。

三、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要求1.及时性。

报告存在危急值的患者要能够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是医疗行业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旨在迅速识别和处理患者危急状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是医疗机构内部的一套规范和程序,通过明确报告对象、报告内容和报告渠道,保证危急值的有效传达和及时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要点和操作方法。

一、危急值报告的定义和目的危急值是指具有重大临床意义且需要立即处理的检验结果、影像学或其他医学观察结果。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核心目的在于:1.提高患者安全:确保患者在发生危急值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减少可能的健康风险和并发症。

2.优化医疗协同:通过危急值报告,实现医护人员之间的快速沟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医疗团队协作效率。

二、危急值报告的内容和准则1.危急值定义和分类: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危急值定义,并根据具体检验项目、影像学或其他医学观察结果的临床意义,将危急值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和分类。

2.报告对象:危急值报告的对象通常包括下列人员或部门:- 主治医生或责任医生:负责危急值相关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 医务主管或医院管理层:负责制定和推动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并督促相关人员按要求执行。

- 检验科、影像科或其他医学科室:负责进行相关检验和观察的实验室或医技人员,负责及时报告危急值,并确认报告的正确性。

- 护理科室: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和监测,收到危急值报告后需与主治医生协同处理。

3.报告内容和格式:危急值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码等。

- 危急值结果:具体危急值检验项目、数值和等级。

- 报告时间和报告人:记录危急值报告的时间和负责报告的医护人员。

- 处理措施和建议:包括主治医生针对危急值的处理行动和建议。

4.危急值报告流程的规范和细节- 规定报告时间:制定危急值报告的时间要求,如设定每日早晨8点前必须汇总前一天的危急值。

- 确定报告渠道:明确危急值报告的传递渠道,如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或特定的医疗信息系统。

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总则为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及时、准确、有效地处理危急值信息,特制定本制度。

二、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医生及时给予有效干预或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

三、危急值管理制度1. 成立危急值管理小组,负责危急值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和改进。

2. 制定危急值清单,明确各检查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和标准。

3. 医技科室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簿,详细记录危急值信息。

4. 临床科室应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危急值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反馈。

5. 医务部负责对危急值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定期组织检查。

四、危急值报告流程1. 医技科室发现危急值时,应立即通知临床科室。

2. 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核实危急值信息,确认患者身份和病情。

(2)及时通知相关医生,启动应急预案。

(3)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护士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

4. 经治或值班医生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追踪、处置并记录。

5. 处理完毕后,将危急值信息反馈给医技科室。

五、危急值信息反馈1. 医技科室对已处理的危急值,应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

2. 临床科室对危急值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并将相关信息录入病历。

3. 危急值管理小组定期分析危急值处理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六、奖惩措施1. 对在危急值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科室,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危急值管理制度的个人或科室,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务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瞒报。

医护双方签字确认。

4、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在接到医技科通知时,一方面尽快检查核对标本采集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5、临床科室医师在接到医技科室通知的结果时,一方面通知护理人员尽快观察患者病情,另一方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6、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机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医技科室检查“危机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2、临床科室接到“危机值”报告时,需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2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机值检查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机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如果复查结果与上一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机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立即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或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辅助检查科室“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辅助检查科室要将检验(查)过程中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1、重复检查或复核,有必要时须请上级医生复核。

2、对于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检验(查)者应立即向送检临床科室报告检验(查)结果及检查人员姓名,并询问接受报告人员的姓名。

3、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中详细记录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查)结果(包括复核结果)、向送检科室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检查人员姓名等。

4、检验科必要时应保留标本备查。

(三)临床科室“危急值”接警及处理工作流程:1、临床科室医生接危急值电话时同时在《危急值接警登记本》上做好记录,记录项目包括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接电话的时间、报告人姓名、接获人姓名、通知医师姓名及时间。

2、接电话的医生作完记录后依以下次序通知医生:当日值班医生,主管医生,科主任。

特殊情况时,报医院行政值班人员。

3、被通知医生应当在登记本上确认签字。

4、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30分钟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记录到时与分);若为住院医师有向上级医师报告的内容、上级医师查看及处理情况记录。

2020年2月初稿2022年3月修订1。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协议一、关键信息项1、危急值项目及阈值2、报告流程及责任人3、接收部门及责任人4、处置流程及时间要求5、记录与存档要求6、培训与考核要求7、监督与评估机制二、目的1、建立有效的临床危急值报告和处置体系,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2、规范危急值的报告、接收、处置和记录流程,减少医疗风险。

三、适用范围1、本协议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及相关医务人员。

四、危急值项目及阈值确定11 医院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临床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危急值项目及阈值清单。

111 危急值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等。

112 阈值的设定应基于医学科学证据和临床经验,经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五、报告流程及责任人1、当检测到危急值时,检验、检查科室的操作人员应立即核实结果的准确性。

11 确认无误后,按照规定的报告流程,通过电话或网络系统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

111 报告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报告时间等关键信息。

112 报告人应在报告记录上签名,并记录接收人的姓名。

2、临床科室应设立专门的接收危急值报告的岗位,并确保在工作时间内有人值守。

21 接收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记录危急值信息,并复述确认。

211 接收人应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六、接收部门及责任人1、临床科室作为危急值的接收部门,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为接收责任人。

11 接收责任人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处理。

七、处置流程及时间要求1、接收责任人应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的规定时间内(如 30 分钟内)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处理。

1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复查、调整治疗方案、紧急会诊等。

111 处理措施应记录在病历中,包括处理时间、处理方法和处理结果。

2、若需要紧急抢救,应立即启动医院的急救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医护人员意识不强:一些医护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责任心和主动性, 导致报告不及时或不准确。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流程:不同的医院或科室可能存在不同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导致执行过 程中出现混乱或疏漏。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建立统一的危急值判断标准:明确危急 值的范围和判断标准,确保所有医护人 员对危急值的认知一致。
建立奖惩机制,对 执行制度好的医务 人员给予奖励,对 违反制度的医务人 员进行惩罚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 沟通与协作,共同 推进危急值报告制 度的落实与改进
保障患者安全:及时报告危急值,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医疗事故和纠纷 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化的制度和流程,提高医生护士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 促进团队协作:危急值报告需要多科室协作,强化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 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升医疗水平。
减少报告环节:将危急值报告流程中的多余环节进行合并或取消,减 少报告时间。
简化报告流程:将报告流程简化为“检查-审核-报告”三个步骤,提 高工作效率。
建立快速通道:为危急值报告建立快速通道,确保报告及时、准确。
优化报告系统:对现有的报告系统进行优化,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 效率。
培训方式:采用多种形式, 如讲座、案例分析、模拟演 练等
危急值判断标准:明确列出各项指标,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报告时限:规定在多长时间内必须报告 报告流程:详细描述报告的流程,包括报告的途径、接收人等 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或检验结果、医生初步诊断等
定义:指接收标本 的科室,在获知检 查结果出现危急值 后,立即报告临床 医师的时间。
报告时间:原则上 不得超过30分钟。
接报时间:24小时全天候 登记内容:患者基本信息、检查信息、医生建议 接报人员:值班医师、护士 登记流程:填写纸质登记表或电子登记表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第2页
“危急值”汇报制度目标
“危急值”目标: 第一时间将某一病人某一 项目或几项检验、检验“危急值”通知临床, 引发医务人员足够重视,主动采取对应 办法,保障医疗安全,维护生命安全。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第3页
“危急值”汇报制度目标
“危急值”汇报制度制订与实施, 能有效增 强医技工作人员主动性和责任心, 提升医 技工作人员理论水平, 增强医技人员主动 参加临床诊疗服务意识, 促进临床、医技 科室之间有效沟通与合作。
等内 脏器官破裂出血危重病人;
② 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患者;
③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④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⑤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呼吸、心率过快;
⑥心脏普大并合并急性心衰;
⑦大面积心肌坏死;
⑧大量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第9页
“危急值”项目及汇报范围
检验 “危急值”汇报项目和警戒值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第6页
“危急值”项目及汇报范围
(二)医学影像检验“危急值”汇报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
①严重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
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③脑疝、急性脑积水;
④颅脑CT或MRI扫描诊疗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到达一个
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第4页
“危急值”汇报制度目标
医技科室及时准确检验、检验汇报可为 临床医生诊疗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能更 加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诊 疗服务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为了确保医疗机构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急值情况,减少病人的风险和医疗纠纷,建立了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相应的流程。

以下是一种典型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包括定义危急值、报告人员、接收人员、报告渠道、报告内容及处理流程等方面的要点。

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发现的可能对病人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检验结果,即时通知相关医务人员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的情况。

二、报告人员1.检验科医师/技师:负责检验过程中对危急值的筛查和检验结果的判读。

2.报告医师/临床医生:负责接收并处理危急值情况,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3.护理人员:负责记录危急值的日志,保留相关资料和处理记录。

4.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审阅危急值报告的合规性和及时性。

三、接收人员1.临床医生:危急值通知会直接发送给患者的主治医生或者接班医生。

2.医疗安全科主任:危急值通知同时发送给医疗安全科主任,以便做后续的跟进和处理。

3.急救中心/急诊科主任:如危急值是在急诊就诊过程中发现,则需及时汇报给急诊科主任。

四、报告渠道1.系统自动报告:检验仪器连接到医院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发出危急值报警,并发送给相关人员。

3.电子邮件:将危急值报告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相关人员,可作为备份和记录。

五、报告内容1.病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等。

2.检验结果:详细描述危急值的检验结果,包括数值、单位、参考范围等。

3.报告时间:标注危急值发现的确切时间。

4.发现人员:记录发现该危急值的人员姓名或者工号。

5.报告人员:记录实际进行危急值报告的人员姓名或者工号。

六、处理流程1.检验过程中危急值发现:当检验过程中发现危急值时,检验科医师/技师负责筛查和判读,确认危急值后立即向报告医师/临床医生报告。

4.相关记录和报告:危急值处理完毕后,护理人员负责记录相关内容和处理过程,并保留相关资料作为备案和分析参考。

以上是一种典型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简要描述,不同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21完整篇.doc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21完整篇.doc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2)1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

为了临床医生能及时、准确得到危急值的检验、检查信息,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生命,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标准:医院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建立危急值项目及标准(见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

二、临床科室及相关医技检查科室,应当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簿》,内容包括:检验或检查时间、病人姓名、病案号、临床科室、项目危急值、复查结果(必要时)、通知时间、通知人、接听人、备注。

三、检验、检查人员发现病人的危急信息后,必须紧急电话通知当班护士,双方应复述核对、确认后登记。

四、接获危急值报告的护士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立即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

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追踪、处置并记录。

五、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六、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发现检查、检验危急值危急值登记本电话和网络通知临床,双方核对结果危急值登记本经治或值班医生,评估病情,医护及时处理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七、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发现违规人员罚款50元,由此发生的医疗差错或引发的医疗纠纷,按相关规定处理。

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一) 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和范围项目参考值单位低值高值成人血K 3.35-5.55 mmol/L 6.0新生儿血K mmol/L 8.0血钠Na 135-145 mmol/L 160血氯Cl 96-110 mmol/L 115血钙Ca 2.1-2.55 mmol/L 3.5成人GLU 3.95-6.11 mmol/L 30新生儿GLU mmol/L 16.7WBC 4-10 ×10930.0HGB 113-151 g/L 200PLT 100-300 ×109 1000PT 11-15 Sec(秒) >30APTT 28-40 Sec(秒) >50血AMY 25-125 U/l >375尿AMY 0-500 U/l >1500胆碱酯酶U/L TBIL 3.4-23.5 umol∕L>257(二)特检科危急值项目1.急诊外伤见大量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2.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3.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4.怀疑黄体或宫外孕破裂并大量腹腔积液5.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心率异常,疑似胎儿宫内窘迫6.发现肺动脉内血栓7.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衰8.大量心包积液(前心包积液深舒张期深度大于3cm)合并心包填塞9.明确主动脉夹层。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反馈,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危急值是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三、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标准1. 危急值报告项目:医院各医技科室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危急值报告项目,并根据临床需求和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危急值标准。

2. 危急值标准:危急值标准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专业指南和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及时调整。

四、危急值报告流程1. 发现危急值: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在进行检验、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患者的危急值,应立即停止检验、检查,并及时报告给当班医生。

2. 危急值登记: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应填写《危急值报告登记簿》,内容包括:检验或检查时间、病人姓名、病案号、临床科室、项目危急值、复查结果(必要时)、通知时间、通知人、接听人、备注等。

3. 危急值通知:检验、检查人员发现危急值后,必须立即电话通知当班护士,双方应复述核对、确认后登记。

4. 危急值登记本传递:接获危急值报告的护士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然后立即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

5. 医生处置: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追踪、处置并记录。

必要时,应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甚至医务科。

6. 危急值处理流程:发现检查、检验危急值→危急值登记本→ 电话和网络通知临床→ 双方核对结果→ 危急值登记本→ 经治或值班医生,评估病情,医护及时处理→ 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

五、职能部门职责1. 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等职能部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和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

为了临床医生能及时、准确得到危急值的检验、检查信息,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生命,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标准:医院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建立危急值项目及标准(见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

二、临床科室及相关医技检查科室,应当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簿》,内容包括:检验或检查时间、病人姓名、病案号、临床科室、项目危急值、复查结果(必要时)、通知时间、通知人、接听人、备注。

三、检验、检查人员发现病人的危急信息后,必须紧急电话通知当班护士,双方应复述核对、确认后登记。

四、接获危急值报告的护士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立即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

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追踪、处置并记录。

五、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六、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
发现检查、检验危急值
危急值登记本
电话和网络通知临床,双方核对结果
危急值登记本
经治或值班医生,评估病情,医护及时处理
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
七、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发现违规人员罚款50元,由此发生的医疗差错或引发的医疗纠纷,按相关规定处理。

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
(一) 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和范围
项目参考值单位低值高值
成人血K 3.35-5.55 mmol/L <3.0 >6.0
新生儿血K mmol/L <2.5 >8.0
血钠Na 135-145 mmol/L <120 >160
血氯Cl 96-110 mmol/L <80 >115
血钙Ca 2.1-2.55 mmol/L <1.75 >3.5
成人GLU 3.95-6.11 mmol/L <2.5 >30
新生儿GLU mmol/L <1.7 >16.7
WBC 4-10 ×109<1.0 >30.0
HGB 113-151 g/L <50 >200
PLT 100-300 ×109 <30 >1000
PT 11-15 Sec(秒) >30
APTT 28-40 Sec(秒) >50
血AMY 25-125 U/l >375
尿AMY 0-500 U/l >1500
胆碱酯酶 U/L <3000
TBIL 3.4-23.5 umol∕L>257
(二)特检科危急值项目
1.急诊外伤见大量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2.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
3.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4.怀疑黄体或宫外孕破裂并大量腹腔积液
5.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心率异常,疑似胎儿宫内窘迫
6.发现肺动脉内血栓
7.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衰
8.大量心包积液(前心包积液深舒张期深度大于3cm)合并心包填塞
9.明确主动脉夹层。

(三)心电图室危急值项目
1.急性心肌缺血改变
2.急性心肌梗死
3.室性心动过速
(四)放射科“危急值”项目
1.中枢神经系统:
①急性大量颅内血肿(血肿容积50ml以上);
②严重的脑挫裂伤(范围达到两个脑叶以上或全脑干范围);
③脑疝;
④颅脑CT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两个脑叶以上或全脑干范围);
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 脊柱、脊髓:
①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
②CT检查椎体爆裂型骨折伴脊髓损伤。

3. 呼吸系统:
①气管、支气管异物;
②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
③肺栓塞、肺梗死
4. 循环系统:
①心包填塞;
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5. 消化系统:
①食道异物;
②消化道穿孔;
③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④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破裂、大量血肿
6. 颌面五官急症:
①眼眶内异物;
②眼眶及内容物破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