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合集下载

电荷的定向移动

电荷的定向移动

电压 U(伏) 电流 I(安)
1
1
0.2
2
2
0.4
3
4
0.8
4、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路如图所 示。先在A、B间接入5Ω的电阻R,移动滑片P,使电 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接着取下5Ω的电阻 换上10Ω电阻,不进行其它操作就闭合开关。此时电
压表示数及应进行的操作是( B )
A、大于2V,应将滑片P向左滑 B、大于2V,应将滑片P向右滑 C、小于2V,应将滑片P向左滑 D、小于2V,应将滑片P向右滑
电荷的定 使电荷发生定向移 导体对电流 向移动。 动产生电流的原因。 的阻碍作用。
1、电压越大,对电荷的推动作用就越__大___; 2、电阻越大,对电荷的阻碍作用就越__大___。
一、猜想:
U ,I R ,I
控制变量法
1、当电路中_电__阻__一定时,电压越大,电流越_大__
2、当电路中_电__压__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_小__
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断_开;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位置。
三、实验并记录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
电压/V
1.5 2.0 2.5 …..
电流/A
…..
电阻/Ω
5 5 5 5
四、实验结论:
I/A
0.5
·
0.4
·
0.3 0.2
··
0.1
0.5 1.0 1.5 2.0 2.5 3.0
(1)甲同学认为图2电路比图1电路好,理由是: 定值电阻能更好地保持电阻不变 .乙同学认为图3 电路比图2电路更好,理由 图3便于多次实验 .
(2)乙同学利用图3电路(其中电阻 R=5Ω)完成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1)声现象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①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听觉神经→ 大脑②颌骨、头骨→ 听觉神经→ 大脑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2)光现象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 × 10 8 m/s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v = 340 m/s3.元电荷:e = 1.6 × 10 –19 C 二.要点知识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2.光源:○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

(注意:不月亮是光源)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i=入射角r光的折射规律:①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②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距)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垂直)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虚像)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7.反射有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举例说明)8.红外线的作用紫外线的作用。

《电荷》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电荷》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电荷》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奇台四中李勇武Email:xibuqinghuai@科学不仅仅是纯粹理性的过程,任何科学创造都不能从单纯的推理和思辨中产生,而更需要现象和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也需要科学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那些做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无不具备这样的思维和实践能力(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很大的比例,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物理实验教学的成败不仅直接影响着物理教学工作能否积极、有效、顺利地开展,还影响着整个教学工作的成败。

教学中有些实验对我们的要求太高很难扑捉到它的现象,八年级物理上册《电荷》中的演示实验就是如此,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是电学的启蒙课,而这节课的所有演示实验中,除了带电体能使验电器的金属铂张开这个实验较易成功实现以外,教材中其它的实验对周围的环境要求很高,成功的概率只有百分之十。

面对这样的困难许多老师也做了很大的努力,可是收效甚微。

由于这个演示实验没有给我们介绍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得这个实验出现了很多偶然性。

用同样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有时候实验效果明显,有时候去一无所获。

面对这样的尴尬与困难使得我们很多老师在上这节课时,总遭遇不确定性,迫使很多老师放弃了这节课的部分演示实验,将它变成了口头实验;同样的困难也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我反复的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这节课中的每一个实验都有它独特的作用,它具有其它实验不可替代的地位,面对种种的偶然性,我用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对它进行了探究,最后终于找到了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同时并对它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实验易失败的主要原因:通常我们在采集电荷时是直接用手抓住玻璃棒(或橡胶棒)与丝绸(或毛皮)直接摩擦来获得电荷的,由于人体是导体所以在采集电荷的时候很容易将玻璃棒和橡胶棒上带的电荷转移走,再加上我们抓毛皮(丝绸)的那只手在摩擦时又容易出汗,所以采集到电荷就更困难了。

这一点是我们容易忽略掉的地方,然而它却对后面所要演示的实验产生了致命的打击,使得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无法探究,迫使我们只能口头表达这个结论,即影响了老师的讲课质量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练习:4.1 电荷和电流(含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练习:4.1 电荷和电流(含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练习:4.1 电荷与电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将塑料包装带撕成细丝后,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希望做成下图的各种情形,其中无法完成的是A. B.C. D.2.如图,甲和乙两个相同的泡沫塑料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甲带正电,乙不带电。

当两个小球相互靠近时,会出现的情形是A. B.C. D.3.下列“粘”的现象,与静电有关的是A. 湿餐布贴在冰冷的食品表面,可将食品粘住B. 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C. 在干燥的天气里,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住毛绒D. 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不落下4.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符合电路基本组成条件且连接正确的是()。

A. B.C. D.5.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相互靠近时,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况。

已知甲带正电,那么乙、丙的带电情况是A. 乙一定带负电,丙一定带正电B. 乙可能带正电,丙可能带正电C. 乙可能带负电,丙一定带负电D. 乙一定带正电,丙可能带负电6.下列各电路图中完全无误的是( )A. B.C. D.7.小科用一个不带电的轻质泡沫球靠近电脑显示屏,小球偏至如图实线位置。

据此推测显示屏()8.A. 带正电B. 带负电C. 不带电D. 一定带电9.下列现象的原因和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 干燥的天气里,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B. 用餐巾纸摩擦过的饮料吸管能吸起纸屑C. 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D. 两个带电荷的小球悬挂起来会互相吸引10.用两根绝缘细线,分别将甲、乙两个相同的轻质小球悬挂起来,两个小球都带正电,再将乙球慢慢靠近甲球时,会出现的情形是()A. B. C. D.11.在以下四幅图中,属于正确的电路是()A. B.C. D.12.带负电的橡胶棒慢慢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时,发现球被吸引,这说明通草球()A. 一定带负电B. 一定带正电C. 一定不带电D. 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13.如图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14.导体中电流的大小称为________________,简称电流。

初中八年级(初二)上册物理课件第四章 稳恒电流和电路

初中八年级(初二)上册物理课件第四章 稳恒电流和电路

四、焦耳定律及其微分形式 如果一段电路为纯电阻电路,那么电场力所
作的功全部转化为热能。则
上式由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 称为焦耳定律。由欧姆定律 ,得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内单位体积发出的热功 率称为热功率密度,用 p表示。对于小圆柱体, 应有
因为 , ,所以 由欧姆定律的微分式 ,得

0
S
(积分形式)
ds
qJ
内S
§4.2
直流电路
一、 电路
二、直流电路的性质
1、同一支路中各个截面有相同的电流强度。 2、流进任一节点界面的电流等于从该节点流出
的电流。
§4-3 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
一、欧姆定律 导体两端有电位差时,导体内部出现电
场,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运动产生了 电流。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大量实验于 1826年总结出欧姆定律:在稳恒条件下, 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强度I 与导体两端的电 压 U成正比,即 。写成等式,得

A J dl
B
A E dl
B
A B E非 dl
A
B E非 dl U AB IR内
U AB IR内 这式子叫做一段含源电路欧姆定律
§4.5 基尔霍夫方程组
一、基尔霍夫第一方程组
在直流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处取一闭合面,在该节 点处不可能有积累电荷,单位时间内流进的电量 必等于流出的电量,即流入节点的电流等于流出 节点的电流。规定:流出节点的电流为正,流入 节点的电流为负。 对于任意一个节点
j dI dS
电流场:导体内每一点都有自己的

J
,即
J J (x, y, z)
导体内存在一个 J场---称电流场

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

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

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2.初步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3.认识电荷量及其单位4.了解电子是带电量最小的电荷,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过程与方法:观察演示实验,发现其中的问题或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重点: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单位难点: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有创新的精神。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电学知识。

电在生产生活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电灯、电话、电视、电脑等一些电子产品和现代化办公设备都离不开电。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一座城市突然停了电,会怎么样呢?(工厂停工,电网数据消失等等。

)可见“电”对于我们有多么的重要,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学习好电学,那么,今天我们就从的电现象“摩擦起电”开始学起。

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提出问题:(1)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为什么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呢?(2)有时,我们晚上脱化纤衣物时,会听见啪啪的响声,有时还会看到点点火花,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猜想: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并说出猜想的理由。

验证:学生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吸引碎纸屑,验证猜想。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共同来完成下面的这个实验。

实验:实验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把棒靠近纸屑等轻小物体实验2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把棒靠近纸屑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现象表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总结归纳:一、电荷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1、带电体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一种性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别一个物体是否带电思考:这些物体是怎样成为带电体的呢?(通过摩擦)2、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带电现象,也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提出问题:它们所带的电荷是否相同,有没有区别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体通过计算机加工组成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的技术。

它有较强的集成性、交互性的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强化了学生物理能力培养。

它改变了传统物理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将物理教学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物理教学、运用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和网络时代。

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为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多媒体技术被运用于物理教学过程中,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的方法。

已成为物理教师的得力助手,不仅辅助教师传授知识,更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行协作,提高认知水平,强化物理能力的培养。

现就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物理情境,优化新课引入引入新课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上来,并建立与以前的知识结构的实质性联系,在常规教学中要做好这一点不容易。

而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提供色彩鲜艳、图像清晰的画面,可以让学生很快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对象上,通过仔细观察幻灯片投影放映,启发思考,唤起与以前的知识的联系,在比较与联系中提高了理解力。

例如《浮力》这节课开始时,我先播放一段录像,创设物理情境:“漂亮的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有的浮出水面,有的潜入更深处。

小木板、帆船、万吨货轮,一条比一条大,一艘比一艘重,它们都浮在水面上。

接着,画面上出现了清澈见底的小溪底部,漂亮的鹅卵石静静的躺在那里”。

然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如此巨大的万吨货轮能浮在水面上,而一粒小小的石子却会沉入水底?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与物理有关系吗?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先播放一段“蜡烛在一个装满水的大烧杯中被点燃,并在水中燃烧”的视频。

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例子

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例子

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例子在物理学中,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是一个基本的现象,它贯穿着整个电磁学领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可以清楚地展现这一现象。

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并举例说明这个主题。

1. 静电机静电机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可以清晰地展示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

静电机利用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来产生电流,从而产生静电放电现象。

通过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正电荷在金属导体中的移动以及电流的形成过程。

2. 电池另一个经典的例子是电池。

在电池中,化学反应会释放出电子,这些电子带有负电荷,而正电荷会沿着电池中的电解质移动。

当正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就形成了电流。

电池所产生的电流正是由正电荷的定向移动而来。

3. 闪电闪电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例子。

在大气中,正电荷和负电荷会分离产生静电场,当静电场的强度足够大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产生闪电。

闪电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电流,这是由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所带来的。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

正电荷在导体或电解质中的移动会产生电流,这一现象贯穿着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是一个十分常见且重要的物理现象。

在静电机、电池和闪电中,都清晰地展现了正电荷在导体或电解质中的移动过程,从而形成了电流。

正电荷的定向移动为电流的产生提供了基础,而电流又是许多电器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是电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贯穿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电能资源,设计和改进电子设备,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信随着对这一现象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在未来发现更多关于电流和电荷运动的新知识,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深入探讨了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例子,并举例说明了静电机、电池和闪电等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10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10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10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1) 本学期将在学校的领导下和物理组全体老师共同努力下,结合新教材实验教学的实际,把实验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为使今后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现将本学期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计划如下:一、目的要求:1、目的: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要求:大纲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都力求做好,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和操作,同时,鼓励学生课外做一些小实验,小发明,小创作,养成学生科学的态度的遵守实验规则的良好习惯。

二、本学期的学生实验平面镜成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三、抓常规,促使实验规范化1.学期开始,就要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和年级详细的实验进度。

实验开出率(包括演示,分组)均达到100%2.抓备课,使实验扎实进行。

演示实验备课交待器材,操作过程,让学生观察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分组实验备课要求有实验目的,原理,器材,实验步骤,结论等。

通过一个月一次组检查备课和听课,物理组全体教师都能高要求的完成实验3.上好新授课中的演示实验,跟踪课堂每个细节。

落实素质教育课堂是首要途径,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观念已深深在老师心中生根。

每一个演示实验都能达到用科学的态度尊重事实,达到客观性强,生动形象,效果明显,对学生由直观思维上升理性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组实验:在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教师实验前要做示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每次实验完毕要填写实验报告,老师做到全批全改。

四、严格遵守学校实验制度:严格如实地填写实验通知单。

演示实验提前三天通知,分组实验提前7天,如实填写实验记录。

培养学生遵守实验制度,爱护实验器材,节约用水,电,药品,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培养学生严谨求学,一些不苟的学风,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

八年级物理电荷检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电荷检测试题

【预习检测】(1)梳过头发的梳子能吸起头发、穿过的化纤衣服表面常吸附一些灰尘。

这样,我们就说梳子、衣服带上了。

(2)带了电荷的物体具有的现象。

(3)原子由和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

4、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请跟同学们讨论交流。

合作探究:●摩擦起电独立完成下列活动,仔细观察现象,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问题1、将自己的塑料直尺、圆珠笔杆、钢笔等文具在毛发中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片。

问题2、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干燥的手自上而下捋。

再多捋几次。

问题3、将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靠近自来水的细水流、细小纸屑。

会发现,细水流变,小纸屑被。

总结:可以发现,一些物体被后能够带上电荷,因而能吸引物体。

这种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就是现象。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思考下面问题:(玻璃棒用丝绸摩擦过,橡胶棒用毛皮摩擦过)问题4、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见课本图5.1-2),自由悬挂的玻璃棒是否会动?可能向哪个方向运动?问题5:将橡胶棒靠近自由悬挂的玻璃棒,玻璃棒可能向哪个方向运动?问题6: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自由悬挂的橡胶棒会向哪个方向运动?现象:靠近的两根玻璃棒会,靠近的两根橡胶棒会,靠近的玻璃棒与橡胶棒会。

总结:自然界中把定为正电荷,把规定为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互。

练习1: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它们相互靠近时,A排斥B,B吸引C。

已知A球带正电荷,试判断B、C两个小球的带电情况?●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阅读课本98页“验电器”部分,试回答、讨论下面问题:问题7:验电器为什么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的原理)?问题8:用验电器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吗?为什么?问题9:用验电器能否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试一试,用验电器检验一下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哪根带有的电荷多?总结:验电器的原理是,作用是。

电荷量的单位是。

●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完成课本100页中电荷定向移动的实验:说说你观察到的现象:A验电器的金属箔片,B验电器的金属箔片。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4章 电路探秘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4章   电路探秘知识点归纳

第1节电荷与电流(一)摩擦起电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负电了,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

这些物体所带的电荷叫静电(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A.自然界只有正电荷、负电荷两种电荷1.正电荷: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为正电荷,正电荷用“+”号表示2.负电荷: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为负电荷,负电荷用“—”号表示B.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电流与电荷A.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1.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有电源;电路是闭合的2.电流的方向1)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2)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B.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1.一个完整的电路应该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缺一不可2.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元件作用举例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它工作时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干电池、蓄电池和发电机等用电器用电来工作的设备(消耗电能的装置),它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电灯、电炉、电视机、电铃、电冰箱等开关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起控制用电器(控制电路)的作用拉线开关、拨动开关、闸刀开关等导线输送电能金属导线,导线的外壳包一层塑料、橡胶等绝缘材料C.电路的状态1.通路:开关闭合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这样的电路叫通路(闭合电路)2.开路:又叫断路,开关断开,或电路中某一部分断开时,电路中没有电流3.短路:用导线直接连接在电源的两极上,这样的电路叫电源短路。

电源短路时,电路中电流过大,会烧坏电源(四)电路图A.常用电路元件及符号B.电路图:用元件符号代替实物表示电路的图C.画电路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电路元件的符号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不能自造符号2.要注意所画符号和实物的对应性,如符号中开关的状态应与实物一致3.合理安排电路元件符号,使之均匀分布在电路中,元件符号不能画在电路的拐角处4.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力求把电路图画得简洁、美观、大小比例适中5.画电路图时,一般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的方向依次画出元件符号,并用导线连接起来。

《电荷》参考教案

《电荷》参考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电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电荷》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其中两种电荷及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四、教学难点: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皮、丝绸、橡胶棒、玻璃棒、验电器、碎纸屑若干。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多姿多彩电的世界,同时结合生活中现象引入新课。

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二)、出示学习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定向移动。

2022年人教版物理《两种电荷》精品教案

2022年人教版物理《两种电荷》精品教案

15.1 两种电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3.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4.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推理和摩擦起电的原因。

课前准备情景创设、新课引入气球放在书的下方松开手,气球会脱落;把气球与躲在讲桌下的学生头上摩擦后再次放在书下,气球好似粘在书的下方,不再脱落。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实验操作有什么特别之处?气球为什么能被吸引?进行新课一、摩擦起电◆探究活动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生活中的现象:在空气枯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二、两种电荷◆探究活动2: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相互排斥。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相互排斥。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相互吸引。

初中物理《电荷和电流》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电荷和电流》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电荷和电流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4.能从能量转化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5.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6.探究串并联电流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过程与方法:学习活动设计活动一:认识电荷1.〔问题引导〕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是什么原因呢?2.〔学生实验〕先用塑料刻度尺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和头发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此实验简单容易操作,效果明显,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总结〕:摩擦过的塑料刻度尺有了不同的性——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活动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引导〕: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学生实验〕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排斥。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也互相排斥。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

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就是说物体带的电荷要么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要么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没有第三种可能。

〔引导学生总结〕:1). 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可用“+”表示。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