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种群的特征【目标导航】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问题导学】【目标一】回忆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概念:生活在的生物的个体。

例: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B、校园内的所有乔木C、棉田中由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D、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雄性鲤鱼【目标二】种群的特征一、种群的特征主要有和。

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研究:(1)(2)(3)(4)二、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概念:种群密度是指中的个体数,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特点: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同一物种不同环境条件下。

调查方法:法和法。

样方法(1)含义:(2)适用范围:(3)常用的样方法:法和法。

(4)举例:例一:如下图如果要调查面积为100m 草地中某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可用法。

步骤如下:例2: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

那么,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只/hm2)?标志重捕法(1)含义:(2)计算公式:(3)适用范围:(4)举例:例: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被标记的鼠15只,那么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只/公顷。

2、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出生率: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

(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

(3)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

3、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

(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3)意义:是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密的重要因素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一)年龄组成。

(1)概念:(2)类型:分析图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并思考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关系。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种群的特征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我国的青海省的鸟岛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为了保护斑头雁等珍稀鸟类的,根据以往所学请分析:(1)鸟岛上的全部斑头雁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种群。

(2)经过多年的保护,斑头雁的数量逐渐增多,主要是因为人为保护提高了出生率,降低了死亡率。

(3)夏季和冬季,鸟岛上的鸟类数量差别很大,这主要是因为鸟类有迁徙行为。

(4)斑头雁中有老雁,有小雁,说明该种群是由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的。

从遗传学的角度看,斑头雁的雌雄比例应为1∶1。

课堂导入教师展示南极企鹅种群图片,吟诵诗歌:冰原、寒风、企鹅,从个体到种群,从种群到群落。

无不揭示一个原理——整体不是部分叠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看来生物的整体具备个体所不具有的特征,今天我们来学习种群的特征。

探究点一种群与种群密度种群与种群密度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重要概念,请阅读教材P60~62,结合提供的材料完成下面的思考。

1.种群的概念(1)像图1鲤鱼和图2长江豚一样,都是在一定自然区域内能够自由交配繁殖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可以称为一个种群。

(2)试判断下列各项所述是否是种群,并说明理由。

①长江中所有的鱼(×)理由:鱼的种类很多,所有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

②长江中所有的成年青蛙(×)理由:还应包括幼年和老年个体。

③长江和黄河中的鲤鱼(×)理由:不在同一个自然区域。

(3)根据以上推断,种群是不是同种生物个体的简单集合?请说明理由。

答案不是。

种群是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其是由个体组成,但并非是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二者间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判断下列各项中,属于长江鲤鱼个体具有的特征的是①③⑦,属于长江鲤鱼种群具有的特征的是②④⑤⑥⑧。

①性别②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③出生日期④年龄组成⑤出生率和死亡率⑥性别比例⑦体重⑧空间特征(5)下图表示个体、种群、物种之间的关系,请判断A、B、C的名称。

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导学案

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导学案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在单位时间内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作迁入率或迁出率。迁入率或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含义:种群中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阶段。
分析图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并思考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关系。
种群
年龄组成情况
①年龄组成②性别比例③出生率和死亡率④迁入和迁出的个体数量
A.②③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7.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B.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11.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
_和_。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_。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算__个体。
(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_。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18、16、16、15、13、15、11、13、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_。
15."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r1)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l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初步把握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二、预习内容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1.实验原理:用取样法或取样法,对草地(自确定)双子叶植物进行计数,并计算出其种群密度。

2.目的要求(1)掌握初步辨别单子哪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方法。

(2)。

3.材料用具4.实验步骤:(1)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2)制定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调查地点和范围;确定的调查时间:;需要携带哪些材料用具;你在小组内的分工是。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3)能够表达出教材探究实验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

二、学习过程(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探究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呢?1、回忆初中知识,种群的概念是什么;能否举例说明:。

2、种群的基本特征: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你能简单说明原因吗?探究二:种群的各特征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又怎样相互联系的,请完成相关的概念图:思考完成: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的种群特征是,它又上怎样预测种群密度的,请画出它的类型并加以标注:(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其中样方法适于调查哪些生物标记重捕法适合调查生物的特点是2、假定在调查区域中,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三):探究草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1、简单说出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不同点:2、想一想本实验要用到哪些工具和用具3、用样方法进行本实验的基本原则是4、根据实际情况你要调查的双子叶植物是,用怎样的取样方式样方的面积是,你在小组内的工作分工是。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知识链接: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地球)
2.概念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质间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自主学习:
2.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请估计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
3、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B.目前的年龄组成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4.在田野的不同地点施放性引诱剂,最直接的效应是()
1.种群有哪些主要特征?
2.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1)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什么?
(2)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3)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
(4)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什么?
合作探究:
1.为什么东北虎、大熊猫等动物在人为保护措施下,种群数量仍不能迅速增长;而蚊子、苍蝇等动物,尽管人们采取各种治理措施,却仍然数量繁多,屡屡为害?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 亡率较高

《4.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4.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编号:no. 11 编写时间:2011.10. 9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书写完成教师评价:《4.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编写人:刘洋审核人:罗树坤审批人:【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通过小组自主学习、交流研讨与教师答疑完成导学案。

2、熟读教材,对有疑惑的地方用笔做上标记,课上小组研讨解决。

【学习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说明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2、掌握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3、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

【学习重难点】种群的特征。

【预习案】预习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种群密度——种群的最基本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出生率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亡率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迁入率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出率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类型:增长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稳定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衰退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性别比例(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学生)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学生)

种群的特征【学习目标】1、说出种群的特征及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2、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及各特征之间关系。

【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自主学习】一、种群及其特征:1、种群:生活在的生物的个体叫做种群。

从进化的观点看,种群是的基本单位;从遗传的观点看,种群是的基本单位;从生态的观点看,种群是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2、种群的特征:自然种群一般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①数量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和、和、__________和,其中,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空间特征:即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和分布;③遗传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基因库),以区别其他物种。

二、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或中的个体数,叫做种群密度。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逐个计数法:在调查、的种群时,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非常困难,需要采取的方法,常用的有两种,即和。

(2)样方(样本)法:①步骤:A.确定调查对象;B.选取样方: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选取若干个样方;C.计数:数出每个样方内的;D.计算:先求出每个样方的,再求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即为该种群的。

②适用范围:常用于、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例如,植物的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的密度等。

▲合作探究一:见课本61页的“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讨论1:实地调查与本节课“问题探讨”活动中的模拟调查有什么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2: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种群密度=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第一课时)高二备课组一、种群的概念1、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2、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总和。

【例1】:以下描述的是种群吗?A 、赣江和长江里的鲫鱼B 、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C 、池塘里所有的雄性蟾蜍D 、峨眉山上全部的藏猕猴二、种群的特征(重点) 1、种群的密度(1)概念:种群在 或 中的个体数。

(2)计算方式: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3)特点:①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同的,同一物种在不同时期种群密度也是不同的。

(4)意义:种群的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在农林害虫的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5)调查方法①总数调查: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②取样调查:调查分布范围较大的种群,通过计数种群的一部分,估算种群的密度。

常用的方法包括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A .样方法(重要)① 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课本60页)【举例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课本61页) ②调查步骤:: 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确定。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计数每个样方内的该种群的数量,并记录↓计算种群密度:取各样方的平均值 ③常用的取样方法取样法 取样法五点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用此方法取样,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一致。

等距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分,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和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

④样方大小:一般以 (填形状)为宜,若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 。

⑤取样时应注意的事项:a :取样的关键就是要做到 ,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

必修三第一节种群特征学案.doc

必修三第一节种群特征学案.doc

2)-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 ) )4)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 出生率和死亡率(主 (数量特征*入率和迁出率 (核心问题)组■成 I比例 J要)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 性别预翅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依据年龄组成)空间姓征:杂草的 范机分布 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 说出种群的特征。

2、 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基础知识学习】 一、 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例:判断下列实例能否构成种群,是的打",不是的打X 。

1) 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 3) 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 二、 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种群是最基本的数拍特征水稻的均匀分布瓢虫的集群分布 第一讲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密度1、 概念:种群在单位的个体数,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2、 常用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法和 法。

a.样方法(1) 适用范围:植物的种群密度、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蜡虫的密度、跳蛹的密 度等。

(2) 取样关键:随机取样(3) 常用取样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P61)(注:在一个样方内进行计数,一般遵循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原则,自己画图表示)(4) 练一练:某同学在一草地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了 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In?), 5个样方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株。

那么该草地的蒲公英种群密度为多少?(单 位:株/公顷,1公顷=10000m2)b.标志重捕法(1)概念:被调查种群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被标记的个数设为M), 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个数记为n,重捕到的动物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记为m),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N)。

N_ n (重捕个体数)妊的、N ------------------ XM (标记个体数)计算公式:m (重捕中标记个体数)(2)(2)适用范围: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高三生物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高三生物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第 3 章 种群的特征
【学习要求】 1、理解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与其他特征的关系。 2、掌握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过程】
一:种群的概念:
例 1、分析以下是不是一个种群:(

A.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B.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
C.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D.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
总结种群概念要点: ①
性别比例
空间特征: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均匀分布
(一)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
或单位
中的个体数,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常用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法和
法。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是一般选择什么植物?原因是什么?P61 调查方法:_______ ____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步骤: ①确定调查对象。②选取样方。 思考:样方的面积一般是多少?取样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 结果吗?常见的取样方法有哪些?
3.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期内不能脱落;
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
① 标志个体在种群中分布均匀,与未标志个体被捕机会相等
②在调查期内应该没有太多个体出生与死亡,同时也没有太多的个体的迁入与迁出。
例 2、如果在 1 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40 只田鼠,第二次捕获 33 只,其中有被标记的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种群 A B
A
B
C
(2)类型: (讨论)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2.说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3.尝试调查种群的密度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种群的特征及各特征之间关系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自主学习】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回忆:种群是指生活在内同种生物的。

种群的三要素为:。

2.种群密度的概念:种群在单位或单位的。

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1〕如果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可采用:。

〔2〕如果调查某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3〕如果调查某草原上野兔的种群密度,应用:。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1.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的比率。

2.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的比率。

3.意义:是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是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注】如果研究一座城人口的变动,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无视的因素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年龄组成。

〔1〕概念:指一个种群中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可分为三种类型:、、。

〔3〕意义:通过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2.性别比例〔1〕概念:指种群中的比例。

〔2〕类型:、、。

〔3〕意义: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

五.种群的空间特征1.概念:。

2.类型:、、。

【合作探究】探究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选取假设干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以所有样方的种群密度的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2〕学生活动:用样方法模拟调查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代表蒲公英,△代表其他植物,1cm代表1m)★★★★★★△★△★△△△△★★★△△△△★★★△★★△△△△★★★△△△△★★★△△△△★★△△△★★△△△△★★★★△△△△△△△★★★★★★△△△★△★△★△△★△★★★★△★△★△★△★△△★★★△△△△△△△△△★★★★★△★△★△★△★△△★★★△△△△★★★★★△★△★△★△△△★★★★△△△△△△△△△△△★★★△★△★△★★△★△★△★△★△★△★△★△△△△★△△△△★△★△△★△★△★△△△△△△△△△△△★△△△△△△△△△★★★△△△△△△△★★△★△★★△△△△△★★★★★△△★△★★★△△△△△△△△★★★△★△★★★★★★★★★★★△△△△△△△△△△△△△△△△△△△△△△△△★★★★★★△△△△△★★★△△△△△△△△△△△△△△△△△△△△★★★△★★★△△△△△△△△★★★★★△△△△△△★△★★△△★△△△★△★△△△△★★★△△★△★△△★△★★△★△△△△★△★△△△△△△△△△△△△样方编号 1 2 3 4 ... n 平均值种群密度〔株/m2〕取样考前须知:①样方的选择关键是要做到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见的取样方法有:取样法取样法②样方的数目。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学习目标:1、种群的特征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学习重点、难点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知识梳理:一、种群的概念1、概念:生态学上把在一定内占据一定的生物的个体。

如一个池塘中。

2、与个体的关系:种群是由组成的,但是种群的特征和个体的特征相同。

二、种群的特征(一)种群密度:1、概念: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的数量,它是种群最基本的。

2、表示方法:3、测定种群密度的方法:和(1)样方法(取样调查法)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②适用范围:适用于及对于活动能力、活动范围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③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

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2)标志重捕法,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②计算公式: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③适用范围:(二)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表达方式:通常以表示3、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原因(三)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中具有重要意义,也了种群密度的大小(四)年龄结构:1、概念: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比例。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①:年幼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密度将增大。

②: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密度较稳定。

③: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密度将减少。

优品课件之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优品课件之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生物导学案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预习导航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种群在单位_______或________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_________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_________________,求得每个样方的____________,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3.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____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5.标志重捕法: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_____,活动范围_____,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______________,也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___________,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估计种群的密度。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_________________的比率 2.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_________________的比率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1.对于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占________的比率分别成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2.如果研究一座城市的人口变化,____________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________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2.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五.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互动课堂一.种群的数量特征(一)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___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

第1节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第1节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第1节种群的特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理解种群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利用种群的特征来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分析种群特征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学会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3.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物种的数量变化;4、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互讨论解疑。

5、激情投入,快乐学习,培养严谨细致、敢于创新的品质。

二、预习内容:课本P60-63 ;《创新设计》第1节种群的特征预习导学三、课堂流程:(一)自主探究(15分钟)要求:认真独立,记忆基础,深入思考,总结归纳,标注疑难,准备讨论,要有思考和总结。

阅读课本P60-63 和《创新设计》第1节种群的特征预习导学,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自主探究思路:第一课时探究1:种群的概念及两个要素?1、种群:2、两个要素:例1:(多选)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群B.一个湖泊中的全部藻类C.校园中的全部树木D.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菌落E.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F.稻田中所有的稗草是一个种群探究2:种群有哪些数量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3:举例说明种群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含义?(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式:种群密度=(3)意义: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探究4: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各适用于哪些生物?1.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2.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a.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b.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探究5:样方法的步骤?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哪些?取样的原则是什么?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样方多大适宜? 计数的方法?(1)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_______若干个_______,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_______,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_作为该种群的 种群密度估计值。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docx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docx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高效导航】1•学习目标: (1) 明确种群的概念;(2) 列举说明种群的特征和画出种群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3) 联系实例说明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4) 通过探究培养液小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5) 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 学习重点: (1) 种群的特征。

(2) 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3) 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

(4) 制约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5) 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3. 学习难点(1) 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灵活应用。

(2) 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及制约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的辨证分析。

(3) 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看”一一知识经纬“导”一自主预习一、种群的特征1. 生态学上把在一定 _______ 内占据一定 _______ 的 _______ 生物的 个体称为种群。

2. 种群是由组成的,但是种群的特征和个体的特征相同。

标示重_ •密度调查方法预测I特征数量特征j 型曲线数量增 长曲线—空间特征----- 种群密度 !——I 岀生率1 ---- 1死亡率S 型曲线:;预测遗传特征二二性别比例一3.种群密度:是指单位而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______________ 数量,它是种群最基本的O4.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1)___________ 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2)__________ 法:适用__________ 种群的调查。

5.__________________ 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因素。

是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或死亡的个体数。

6.年龄结构: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年幼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岀生率大于死亡率,密度将增大。

: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111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密度较稳定。

《种群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种群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种群》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种群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种群数量的计算方法;3. 了解种群的生态意义和影响;4. 能够分析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

导学内容:一、种群的定义和特征1. 定义:种群是指在一守时期内,占据同一生境并能够互相交配的个体群体。

2. 特征:种群具有相对稳定的数量和组成,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交流。

二、种群数量的计算方法1. 种群密度:种群中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量。

2. 种群总数:种群中所有个体的总数。

3. 种群增长率:种群数量在一守时间内的增长速度。

三、种群的生态意义和影响1. 生态平衡:种群数量的合理控制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 捕食干系:种群数量的增减会影响到其它生物种群的数量和分布。

3. 繁殖机缘:种群数量的增加会增加个体之间的竞争,降低繁殖成功率。

四、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1. 天敌:捕食者数量的增加会导致被捕食种群数量下落。

2. 环境因素:气候变化、生境破坏等因素会影响种群的数量。

3. 人为活动:人类的开发活动会对种群数量造成影响。

导学活动:1. 观察实验:利用放大镜观察一块草地上的昆虫种群,记录种群数量和组成。

2. 讨论分析:讨论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探讨如何珍爱和管理种群。

3. 实地调研:前去当地的自然珍爱区或农田,了解当地种群的情况,并与工作人员交流经验。

导学评判:1. 完成教室作业:根据老师安置的作业,对种群数量的计算和分析进行练习。

2. 参与小组讨论: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教室展示:结合实地调研的效果,进行教室展示,展示对种群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对种群的定义、特征、数量计算方法和影响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生态认识和珍爱认识。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10、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这两个种群的类型是( )
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
11、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主要是达到()
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B.降低昆虫的出生率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2004年我国又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其目的是()
A.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B.检测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
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
14、图为种群的两种存活曲线。请回答:
4、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总数量调查法B.标志重捕法C.样方法D.无法估计
5、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平方公里内的人口数量B.一个池塘内各种鱼的总数
C.一片森林里的全部生物D.稳定型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
6、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的结构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
8、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该种群数量为:()
A.88只B.86只C.90只D.92只
9、如下图所示,在下面四个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1)年龄组成:
①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导学案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导学案

第1节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学习目标】1:种群密度和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

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

2:初步学会调查种群的密度的方法。

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

3: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

【学习重点】 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学习难点】 如何正确应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课前预习案】一、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1.种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因为种群是同种个体通过特定的关系构成的群体,所以种群与个体相比具有数量特征。

而种群的种群数量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 种群密度①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常用调查方法: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

其中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宜采用 ___________法。

如果要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应用 法。

如果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被标记的鼠15只,那么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只/公顷。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

因此可以说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____种群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类型:、、。

【合作探究】
探究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常用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

1. 样方法(1)概念:
(2)适用范围:适用于分布,个体,难以的生物类型估算种群的密度。

(3)方法步骤: a.确定调查对象 b.选取样方
注意: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见的取样方法有:取样法取样法
c.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做好记录
计数原则:方框内+相邻两边上+夹角顶点(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d.计算种群密度:取各样方的值。

种群密度=(N
1+N
2
+N
3
+N
4
+…+N
n
)/n
思考:样方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样方多大为宜?取样的原则是什么?常用的取样方法是什么?计数原则是什么?
例1、某同学在一草地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了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m2),5个样方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株。

那么该草地的蒲公英种群密度为多少?(单位:株/公顷,1公顷=10000m2)
2.标志重捕法(1)概念:
(2)适用范围: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3)注意事项:
a.标志方法必须不会影响动物正常的生长和活动.
b.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c.标志物持续时间不得短于研究时间.
d.被标志动物必须在种群中完全混匀.
例2、对某地段鼠的种群密度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有标志鼠15只。

求种群数量N=?
探究二、种群其它的数量特征
1、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 __;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 __;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 __。

因此可以说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 _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就是通过降低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3、分析图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并思考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关系。

学习随想(二次备课)
4、举例分析性别比例如何影响种群密度的,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应用?
5、种群的各特征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又怎样相互联系的,请完成相关的概念图:
例3、下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出生率
A 推测其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

B 其年龄组成较接近稳定型。

死亡率 C该区人口迅速增长。

D该区的未成年人口比重较高。

时间(年)
【巩固提高】 1.(A 级)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 )
A .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
B .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
C .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
D .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的棕头鸥 2.(A 级)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取决于 ( )
A .种群数量和密度
B .种群年龄结构
C .种群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3.(A 级)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一个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
A .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D .出生率 4.(A 级)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 ( ) A .越来越大 B .相对稳定 C .越来越小 D .绝对不变 5.(B 级)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棉铃虫中的雄性个体,则该种群的密度会 ( )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图示 增长型 幼年个体___, 老年个体___ 出生率___死亡率 种群密度会__ __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 个体__________ 出生率______死亡率,种群 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______ 衰退型
幼年个体___, 老年个体___
出生率____死亡率, 种群密度会_______
学习随想 (二次备课)
生物必修三导学案
A.明显增大B.明显减小 C.相对稳定D.先增后减
6.(A级)近十几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显著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性别比例失调 D.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7、(B级)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
C.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
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
8、(B级)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D. N= 39×34÷15
9、(B级)在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

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
1、N
2
、N
3
、N
4
、N
5
,
则将N
3
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0、( C 级)如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据图回答:
(1)如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则三个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依次是
(2) 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估计渔场中各种鱼的年龄组成为所示,现在当地政府采取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会变成所示(3)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________所示类型。

(4)假如图丙代表的种群是某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我们应该特别保护____(年龄段)个体。

(5)七十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如图甲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人口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政策。

【反思总结】:
学习随想(二次备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