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与道德科学教育的价值
科学教育中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教育
科学教育中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教育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科学思维的培养。
科学道德教育则强调了在科学实践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责任。
本文将探讨科学教育中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培养。
一、科学素养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
它不仅仅是指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并适应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道德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道德教育在科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实践需要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科学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诚实、公正、负责任等品质。
通过科学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道德价值的认知和理解,促使他们在科学实践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科学道德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伦理和科学社会责任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一)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观察和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践,从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水平。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二)突出道德教育在教育科学素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道德问题,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正确的科学道德行为。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科学院士和科学家们在实践中遵守的道德规范,增强学生对科学道德的认同和尊重。
道德与科学的关系
道德与科学的关系道德与科学是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领域,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道德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准则,它是人类在实践中形成的一套规范,是人们对于行为的评价标准。
而科学则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和方法,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道德和科学不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一、道德与科学的相互作用道德和科学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的互动不断地影响着彼此的发展。
在科学研究中,道德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科学家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如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保护实验对象的安全等,才能进行科学研究。
同时,科学研究也会对道德产生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会促进道德观念的变革。
例如,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入,使得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这就是科学对道德的影响。
二、科学与道德的互动科学与道德之间的互动也是相互影响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的福利,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伦理问题。
例如,人类在基因编辑方面的研究,虽然可以治疗一些疾病,但也会带来一系列的伦理问题,如基因歧视、不公平的资源分配等。
这就需要我们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时刻关注道德问题,保障科学研究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三、科学与道德的统一科学与道德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学的发展需要道德的约束,而道德的进步也需要科学的支持。
只有科学与道德的统一,才能保障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保障人的健康和安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四、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在科学与道德的统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道德教育,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人们的道德修养,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
这样一来,我们才能更好地遵守道德规范,保障科学研究的公正性和合法性,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总之,道德和科学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领域,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科学教育在中小学中的价值与意义
科学教育在中小学中的价值与意义科学教育在中小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科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术成就上,更体现在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未来发展中。
首先,科学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是一门探索未知的学科,它的魅力在于它的无限性。
通过科学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科学现象和实验,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当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索和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这对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其次,科学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科学思维是指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和探索未知的能力。
科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使他们能够理性地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
这种科学思维能力不仅在科学领域中有用,也能够应用到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
同时,科学教育还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科学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科学实验和研究中,学生需要与同学们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并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不仅在学校中有用,也能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科学教育为学生培养了这种重要的素质。
最后,科学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科学研究和实验需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学生通过科学教育能够了解和认识到这些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同时,科学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科学研究和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为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做出贡献的愿望。
综上所述,科学教育在中小学中的价值与意义是多方面的。
道德教育应培养既“守道德”又“懂道德”的人——论道德价值教育与道德科学教育
2013年10月第29卷第5期教育科学E ducat i on Sci ence0ct,2013V01.29N o.5道德教育应培养既“守道德’’又“懂道德’’的人*——论道德价值教育与道德科学教育张正江(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摘要)道德有两种类型:一是各种具体的道德(各种美德或道德规范),二是根本的道德(道德本质、道德理想、道德智慧等)。
道德教育也有两类:一是道德规范教育、品(美)德教育、“德”的教育,即道德价值教育;二是认知发展德育、理性德育、知识德育、“道”的教育,即道德事实教育、道德科学德育。
前者是培养守道德的人,后者是培养懂道德的人。
真正有道德的人既是守道德又是懂道德的人。
道德价值教育的主要有效途径是间接道德教育,是“授人以鱼”;道德科学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直接道德教学,是“授人以渔”。
目前我国的道德科学教育主要体现为知识德育,且被异化为道德信息教育、道德教条教育等。
道德科学教育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科学伦理学的发展。
(关键词]道德价值教育;道德科学教育;守道德;懂道德【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064(2013)05—0070—06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道德的人。
但是,“有道德的人”这一根本目的太抽象,不具有可操作性,应一步一步细化为德育目标、德育任务、德育内容等,最后通过德育课程与教学而实施。
那么,“有道德的人”这一根本目的应细化为怎样的德育目标?本文认为:“有道德”包括“守道德”和“懂道德”两个方面。
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基于“道德”有两大类别。
一、道德的两种类别:具体的道德和根本的道德(一)我国传统道德观中的两种道德在我国古代,“道德”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道”和“德”。
道,本义指路,引申理解为必然性的法则、方法等。
德,本义通“得”,人之内在所得、即在成其为人的必然要求方面之所得就叫“德”。
成其为人的必然要求来自于“道”,人于“道”之所“得”就是“德”,即对“道”的自觉践行所“得(德)”。
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论说文
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论说文当今社会,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被视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而科学教育则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这两者在教育中各有侧重,但却都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学生的品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若无良好的道德品质,即使学生拥有再高的知识水平,也难以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将道德教育置于重要位置,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注重培养优秀的品德。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可小觑。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培养具备扎实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是当务之急。
科学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还能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成为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
如何平衡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们应该意识到,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道德教育可以通过科学教育来加以强化,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与此科学教育也需要在道德教育的指引下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样的综合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品德高尚、具有科学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教育者应该重视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整合和互补。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将道德教育融入到科学教育中,通过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思考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培养其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也应该在道德教育中融入科学元素,通过科学事例的讲解,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政府和学校应当加大对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投入,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政策支持。
鼓励学校和教育机构在教学中充分发挥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作用,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2021论说文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范文
2021年,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两种教育方式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道德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科学教育则促进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分别从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两个方面探讨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和作用。
1. 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观念的过程,是对学生人格道德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风气的日益浮躁和人们素质的快速下降,道德教育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而且,也是不能忽视的是,道德教育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现实社会中,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培养。
这也正是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
道德教育可以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金钱、权力等,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和追求。
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
在学校教育中,很多老师都会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
因为,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反映。
只有在学生的品德上下功夫,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道德教育是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必要手段。
一个社会如果大多数成员都能用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品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那必然能够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而如果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着道德滑坡的现象,那么这个社会将充满着负面情绪,不稳定因素也必然会增加。
2. 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当今信息爆炸和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教育更显得重要和必要。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变革和信息时代的冲击,只有通过科学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科学素养是人们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以及对科学方法的运用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也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变化。
道德教育与道德价值观教育
0 0 0 0
道德 教 育与道德 价值 观 教育*
张正江 陈菊恋
[ 摘
要]品德教 育只是道德教育的初级 阶段 。诚信、勇敢 、节制等品德只是道德的具体表现 ,道
台 ,起 于 累土 ;千 里 之 行 ,始 于 足下 。 ”
道德 、美德 究竟是否可教 ?这是两千 多年 以前 苏格拉 底就提 出的一个难题 。实际上 ,教育 、特别是学校 教育对 学生 的道德发展不起 决定作用 。第一 ,学生在其道 德发展
过 程 中 , 内 因是 根 本 ,外 因 只 是 条 件 ,这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对学生进行诚实 、勇敢 、公正 、节制 、仁爱等 的教育 , 被美 国道德教育学家柯尔伯格称 为培养 “ 美德袋 ” ㈨ 那 。
么 。人 类 社 会 全 部 的 美 德 有 多 少 ? 一 个 完 整 的 美 德 袋 里 面
道德领域 的认 知 、思维 、判断等 的教 育 ,而非 “ 道德 的教 育” )等 ,都难 以与道德规范教育或品德教育相抗衡 。2 世 0 纪8 年代 以来 。世界 范围 内还 出现 了品德教育 回归运动 的 0
一
诚实 、勇敢 、节制 、勤奋 等并 不 是最 高 的道 德原 则 ,
不 具 有 客 观 、最 高 、 绝 对 的道 德 价 值 。如 果 一 个 人 在 任 何 情 况 下 都 坚 定 地 按 照 这 些 道 德 行 事 ,并 不 是 好 事 。一 种 品 德 在 一 些 人 看 来 是 美 德 ,在 另 外 的 人 看 来 可 能 就 是 恶 德 。
科学教育中的科学道德素养
科学教育中的科学道德素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单纯的科学知识传授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科学人才的需求。
在科学教育中,科学道德素养的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科学道德素养的定义与内涵,以及科学教育中培养科学道德素养的策略和措施。
一、科学道德素养的定义与内涵科学道德素养是指科学从业人员在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才能。
它既包括传统伦理道德的要求,如诚实、尊重、公正、慎重等,也包括科学领域特有的道德规范,如科研诚信、学术合作、知识传播等。
科学道德素养的核心是维护科学的真实性、可信度和公正性,促进科学研究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在科学道德素养的内涵中,诚信是尤为重要的一项品质。
科学研究必须依靠真实和可靠的数据,所以研究人员应遵守学术诚信的准则,不夸大研究成果,不篡改数据,不进行抄袭等违背道德的行为。
此外,科学道德还包括对他人知识产权的尊重、对研究对象的善待、对科研成果的公开与分享等。
二、科学教育中培养科学道德素养的策略和措施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素养,科学教育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和措施,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做法:1. 科学伦理教育:加强科学伦理教育,使学生深刻理解科学研究的伦理要求。
引导学生反思科学道德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爱科学、重德行的科研态度。
2. 科学实践训练: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科学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实践的过程,感受科学研究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行为和道德价值观。
3. 科学论文写作指导:教导学生如何撰写科学论文,并倡导规范的引用和参考文献格式。
引导学生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培养学生正确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习惯。
4. 科学人文融合:科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社会影响和责任感,培养科学人才具备胸怀和品格。
5. 导师角色示范:科学教育导师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科学道德素养培养的榜样。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幼儿园科学教育作为针对幼儿实施的科学启蒙教育,不应采取唯科学知识至上的价值取向,而应追求求真、扬善、达美的完美统一。
其中求真是最基本的科学精神与态度,教师不仅要保证所传授知识的准确性,更应给予幼儿科学探究的机会,耐心等待幼儿自己解决遇到的科学问题,鼓励和支持幼儿因坚持自己的主张而增加的探究过程,而且在科学活动的设计上要全面考虑活动本身的探究价值,能够真正激发幼儿的探究需要;扬善是最重要的科学内核与价值追求,科学只有用于善的目的才能真正造福人类。
幼儿科学教育必须渗透情感教育,努力培养幼儿热爱自然、善待生命、关爱环境的情感与意识;达美是科学追求的自在自为境界,幼儿科学教育必须融合审美教育,让幼儿在审美愉悦中更深刻地体验到生命与自然的美好,更坚定地维护科学扬善的价值追求与求真的精神态度。
在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唯科学知识至上的价值取向仍然十分明显,忽略了对儿童求真的科学精神、求善的科学道德、求美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致使幼儿科学教育成为单纯科学知识的片面教育,无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改变这种现状,最重要的就是重新确定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努力实现“求真”、“扬善”、“达美”三者的和谐统一。
一、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求真的科学态度从“常识”到“科学”再到“科学领域”,幼儿科学教育变化的不只是名称,更是教育观念。
“科学领域”与“科学”“常识”课程相比,摒弃了单纯的科学主义的价值观。
幼儿科学教育作为针对幼儿实施的科学启蒙教育,其目的不在于追求幼儿掌握科学知识的数量,而是重在激发幼儿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与探究科学真理的欲望,鼓励幼儿主动求知,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教授的科学知识当然要准确,这是实施幼儿科学教育的前提,因为科学作为一种知识规范,在限定的范围内,是有对错之分的。
从这一意义出发,笔者是不赞成有些教师因为害怕扼杀幼儿的想像力而不敢纠正幼儿的错误认知。
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是什么
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是什么在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丰富多彩。
然而,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道德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如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科技滥用等。
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大力推进科技教育的同时,如何将道德教育与之有机结合,以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科技素养,又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才呢?科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让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而道德教育则侧重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习惯。
那么,这两者的结合点究竟在哪里呢?首先,培养责任感是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重要结合点。
当学生学习科技知识、掌握科技技能时,他们需要明白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比如,在学习编程时,不仅要学会如何编写有效的代码,还要思考所编写的程序可能带来的影响。
如果是一个用于医疗诊断的软件,那么准确性和可靠性就是至关重要的,任何错误都可能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
这种对后果的考量,就是责任感的体现。
同样,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要遵循实验伦理,尊重实验对象,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这种责任感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保证科技成果的合理应用,也有助于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
其次,创新精神与道德规范的融合也是一个关键结合点。
科技创新需要打破常规、敢于挑战权威,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道德规范。
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进行恶意竞争。
例如,在研发新的科技产品时,不能抄袭他人的创意和技术,而应该通过合法的途径进行创新。
同时,创新的目的应该是为了造福人类,而不是为了谋取私利或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只有在道德规范的框架内进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科技的价值。
再者,科技教育中的合作学习与道德教育中的团队精神培养相契合。
许多科技项目都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协调、分工合作。
性教育应该以道德教育为主VS以科学教育为主
性教育
VS 以道德教育为主
78 青春期健康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反方 观点
文韬理略
Heated Debate
性教育应该 以科学教育为主
育应该
S 以科学教育为主 文 / 阮清和
性教育是指关于人类的生 殖、交配等性行为以及相关规范 的教育。科学教育是以科学为内 容,以破除无知和愚昧,培养人 科学理性精神为目的的教育。道 德教育是指社会为了使人们受 其道德规范约束,对受教育者有 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要 论证性教育应以哪种教育为主, 要看性教育更符合哪种教育的 特征。下面,将从性教育的内容、 目的和意义来论证性教育应该 以科学教育为主。
从 性 教 育 的 内 容 来 看, 性 教育本身就是一套科学理论体 系, 它 揭 示 的 是 客 观 的 性 的 规 律,提供的是科学的方法,探讨 的是正确的性的本质。从性的产 生到性的发育再到性的成熟,它 为我们讲述了性发展的全过程。 同时,它在传播中揭示了男性和 女性由于不同荷尔蒙的作用在 十二三岁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第 二性征,在十八九岁的时候达到 性成熟的状态。最后,又提供一 套科学的方法指导我们怎样才 能进行科学的性保健。
从 性 教 育 的 意 义 来 看, 性 教育的意义在于通过普及性知 识 和 弘 扬 理 性 精 神, 解 决 当 下 的各种性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道德教育以规范使人向善,价值 甚大,但是和一个性无知的人谈 性道德,谈何容易呢?科学教育 的价值在于 :它能够使人科学而 理性地思考与行为,从而使社会 回归秩序与合理。这正是解决社 会存在的性无知和性混乱等问 题的决定性途径。因此,科学教 育的价值较道德教育更大,可见 性教育应当以科学教育为主。
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与道德教育
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与道德教育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和实践。
它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关乎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未来。
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与道德教育密切相关。
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是教育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通过道德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道德修养,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对道德教育的指导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等基本内容。
它们是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重要准则。
例如,通过宣传教育爱国主义,加强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激发爱国情怀;通过教育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通过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科学发展观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绿色环保的意识和行动。
二、道德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
它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课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明确正确的道德标准。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经典的道德故事和名人事迹,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校园活动中,可以开展志愿者服务、社区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行为规范中,教师和学校可以倡导学生遵纪守法、友善待人、诚实守信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如何加强道德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加强道德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师德建设,培养一批德高望重的教育者,他们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道德品质的榜样;其次,家庭的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家长要起到积极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再次,社会要加强宣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倡导社会正能量,减少负面影响。
科学道德教育
科学道德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中遵循科学道德规范的教育。
科学道德规范包括诚实、客观、公正、尊重知识产权等方面。
科学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道德水平,促进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健康发展。
科学道德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科学教育过程中,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科研实践等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科学道德规范、分析科学史上的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在实验教学和科研实践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遵守实验规范和科研道德,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行为习惯。
此外,科学道德教育还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幼儿园孩子的道德教育与价值观培养
幼儿园孩子的道德教育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接触社会、建立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孩子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可以为幼儿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家庭和学校共同发挥作用幼儿园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任务不能仅仅依赖学校的教育工作,家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因此,幼儿园和家庭在道德教育方面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与学校建立紧密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二、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幼儿园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有着重要影响。
幼儿园应该创设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校园文化,让孩子身处其中能够感受到团结互助、关心他人的氛围。
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团队游戏、合唱比赛等,让孩子在集体中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以身作则,示范良好的品德行为作为教师和家长,在幼儿园中要以身作则,示范良好的品德行为。
只有自己具备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才能有效地影响孩子的成长。
作为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榜样。
同时,要善于引导孩子从他人的言行中学习与借鉴,培养他们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幼儿园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进行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
例如,可以组织幼儿观看有益的动画片或故事,引导他们感受故事中的道德情感和价值体系。
也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如环保日、助人为乐日等,让孩子在参与中学习如何关爱他人和珍惜环境。
五、注重情感教育和礼仪教育在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中,情感教育和礼仪教育是不可忽视的。
幼儿园可以通过日常的小细节,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用礼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这些细微的行为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应该被重视和培养,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
科学教育部门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与道德观
科学教育部门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与道德观科学伦理和道德观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科学教育部门的一员,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伦理和健全的道德观的责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科学教育部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与道德观。
第一,加强科学道德教育。
科学教育部门应该将科学道德教育置于核心地位,使学生明白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和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具有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活动。
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我们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科学伦理的能力和意识。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们在研究中所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让他们思考并讨论科学研究应该遵守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第二,提供科学实践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之外,科学教育部门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科学实践机会。
只有亲身参与到科学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科学伦理和道德观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真实的科学研究项目,使他们面对真实的伦理难题和道德冲突。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伦理和道德观对科学研究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第三,倡导团队合作和学术诚信。
科学伦理和道德观不仅仅是个体行为和选择的问题,也与团队合作和学术诚信密切相关。
科学教育部门应该鼓励学生在科学学习和研究中注重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
同时,科学教育部门也需要教育学生遵守学术诚信的原则,杜绝抄袭、造假等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通过这样的教育引导,学生会形成正确的科学行为和学术道德观。
第四,促进科学伦理与道德观的实践运用。
科学教育部门应该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科学伦理和道德观运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环境中。
在学生所参与的各类科学活动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伦理观,注重科学成果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公民意识,让他们明白作为科学家应该将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社会福祉和人类利益的发展中。
总之,科学教育部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与道德观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强调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名言
强调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名言(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2.名言选摘:列举强调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名言3.分析名言的内涵:解释名言的意义和启示4.结论:总结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和重要性正文【引言】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科学教育和道德教育始终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科学教育关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探索,道德教育则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许多名人名言都强调了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名言选摘】1.杜威:“科学的伟大进步,来源于新的科学观念的建立,这些观念是道德的进步和完善的结果。
”2.马克思:“科学的发展,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与道德的发展相一致。
”3.爱因斯坦:“科学是一种有限的、不完美的知识,而道德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表现。
”4.培根:“知识就是力量,而道德则是人生的指南针。
”5.亚里士多德:“科学教育使人明智,道德教育使人高尚。
”【分析名言的内涵】1.杜威的名言指出,科学观念的建立与道德的进步息息相关。
科学教育不仅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道德素养。
2.马克思认为,科学和道德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密切,缺一不可。
3.爱因斯坦强调了科学和道德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个体的健全人格。
4.培根的名言突显了知识和道德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教育让我们认识世界,而道德教育则指引我们如何在社会中立足。
5.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概括了科学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功能。
科学教育能让我们明智,而道德教育则能让我们高尚。
【结论】强调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名言揭示了这两者之间密切的关系。
科学教育和道德教育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塑造个体的健全人格。
强调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名言
强调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名言
摘要:
1.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名言概述
3.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名言实例
4.结合实例分析名言的意义
5.总结与启示
正文:
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的两大重要支柱。
科学教育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提高生活质量,而道德教育则关乎个人品质和社会和谐。
许多名人名言都强调了这两方面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关于科学教育的名言。
爱因斯坦曾说:“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索。
”这句话强调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也鼓励人们在科学领域不断追求、突破和创新。
另外,毛泽东也曾说过:“科学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这句话告诉我们,科学教育应该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同样,道德教育也得到了许多名人的重视。
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强调了道德教育中的仁爱之心,教育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关爱他人。
另外,孟子也曾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只有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结合这些名言实例,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教育和道德教育相辅相成。
科学教育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生活质量;而道德教育则关乎个人品质和社会和谐。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品质,让他们在求知的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通过这些名言,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与科学教育
德育与科学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
作为对于下一代的投资,培养合格的人才至关重要,而在这个过程中,德育和科学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差异。
德育注重灌输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而科学教育则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那么,德育和科学教育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两者又该如何结合?一、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德育不仅是思想教育的一部分,更是人格教育、品德教育的基础。
通过德育,可以让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构建自己独立、自信、健康的人格,并且做到内心强大、人格高尚。
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学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增强实践能力,进而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的结合在现代教育中,德育和科学教育并不是彼此独立的。
实际上,两者是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关系。
在教学中,德育和科学教育应该相互融合、相互支撑。
教师既要传授学生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要注重德育方面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遵循科学和道德规范,与人为善,让学生从实践中认识到科学和德育的价值。
比如,在生物实验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和生物基础知识外,还要提醒学生不要伤害生命,遵守实验的规定。
同时,在生物学科中,可以通过生命伦理、动物保护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更好地向学生传递人文关怀,让学生具备比较高的伦理道德素养。
四、结语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既要注重人文道德的教育,又要强化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培养出具备道德修养和科学素养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
学科教学中的价值观培养
学科教学中的价值观培养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而价值观培养是学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学科教学,学生可以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文将探讨学科教学中的价值观培养,并具体阐述了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的实施方法。
一、科学教育中的价值观培养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实证精神的重要手段。
在科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实验实践,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养成批判和质疑精神。
此外,科学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的影响。
二、人文教育中的价值观培养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人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人文精神、关怀他人和培养公民意识等价值观。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文化传承和人性情感的关注。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发展和自我认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社会教育中的价值观培养社会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参与和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社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多元文化和培养公民意识等价值观。
例如,在公民教育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了解社会机构和公民权利,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解决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公德心。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价值观的社会成员。
综上所述,学科教学中的价值观培养是学科教育的重要任务。
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实施价值观培养的主要途径。
通过科学教育的启迪,学生能够理性思考和关注环境问题;通过人文教育的启迪,学生能够关注人文精神和文化传承;通过社会教育的启迪,学生能够关注社会问题和参与公民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教育与道德科学教育的价值一、道德教育的两种类型或许是与道德的两种类型相应,古今中外普遍存在两种类型的道德教育:第一种是道德规范教育或道德品质教育。
由于道德规范教育在字面上就容易使人联想到是把外在的道德规范灌输与强加给学生,所以人们一般很反感,而主张品德教育。
第二种道德教育的具体形式和名称也多种多样,如:道德知识教育、知性德育、认知德育、理性德育、思维德育、价值澄清教育、智慧德育等。
毫无疑问,两种道德教育都是人类所需要的,各有自己的作用、价值,但也各自存在局限、不足。
品德教育、“德”的教育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如果要存在、稳定,其成员必须具备一些最低限度的品德,遵守一些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否则,社会就会动荡、混乱。
品德教育在这里面的作用与功能是巨大的,其价值是不容质疑的。
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在理性德育兴盛一段时期之后,传统的品德教育又开始回归。
例如在美国,“品格教育成为今日美国公共学校最具前瞻性和最流行的道德教育形式。
”它存在几大局限与不足:人类社会的美德很多,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美德不断产生,因此“美德袋”越来越大,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而且,哪些美德是基础的、普适的,哪些不是,并没有客观的标准。
品德究竟能不能教?这个苏格拉底提出的问题,至今也没有科学的答案。
品德教育如果说在方法与途径上可以避免灌输的话,那么在意图与目的上则很难避免灌输。
柯尔伯格指出:“使这种传统的道德教育发生效果就是使它的反民主反宪法性质暴露得更为明显。
”美国当代著名德育专家纳什教授也指出:美德教育培育的是“一种依从性道德”,“就好的方面而言,依从性道德支持尊重、责任、自律……就坏的方面而言,依从性道德会助长顺从、从众和温顺”。
因为当今世界是一个信仰自由、尊重人的独立人格与尊严的时代,每个人有自己的发展自由。
所以教育不能把教育者选定的所谓品德在没有经过学生理性自决的情况下教给学生。
最为重要的是,品德的属性是中性的,各种坏人、违法犯罪分子、恐怖分子身上也可以具有各种所谓的品德或美德。
例如:坏人身上也可能具有勤奋、严谨、节制、勇敢、意志等美德。
因此,品德可能对他人或社会带来危害。
这一点早已为人们所注意。
例如,《论语·阳货》指出:“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苏格拉底指出:对于节制、正义、勇敢等美德,“你不认为它们既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吗?拿勇敢来说,不谨慎的自信就是鲁莽。
无理性的自信对人有害。
”康德指出:“聪慧、机智、判断力以及心灵的其他才能,不管你如何称谓它们,或者作为气质上的特质的胆识、果断以及坚韧,毫无疑问,在许多方面都是善的并且令人想望。
然而,如果要运用这些天赋才能和这些在特有性状上被称为品质的意志,不是善的话,则这些天赋才能和品质也可能变得极其恶劣而且有害”;例如节制有度、自我克制、冷静思虑等,“若不以善的意志为原则,这些特质也可能变成极端的恶,一个恶徒的沉着冷静,比起没有这一特质来,不但更加危险,而且在我们看来,也更为可憎。
”当代美国著名伦理学家麦金太尔也指出:“勇敢有时支持非正义,忠诚使杀人成性的侵略者更肆无忌惮,慷慨有时削弱了行善的能力”,“当一种忠诚指向一个方向,另一种忠诚指向另一个方向时,悲剧冲突也有可能发生。
”节制、勇敢、诚实、廉洁、忠孝、仁爱等品德或道德规范只是道德的各种具体形式或表现、现象,不是道德的根本。
正如《道德经》第18章指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第38章还指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因此,片面地强调与追求品德教育,不过是舍本逐末,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扬汤止沸,没有多大作用。
由于品德教育存在的种种不足,第二种道德教育应运而生。
实际上,在那些大教育家的道德教育中,两种道德教育是结合在一起的,而更重视后者。
知性德育、道的教育第二种道德教育有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形式与能力方面,强调道德认识、道德思维、道德推理、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理智、智慧等的培养。
例如柯尔伯格就认为:“我们……把道德教育看成是对道德发展的促进而不是直接传授一些固定的道德准则。
……促进道德发展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基础的。
”霍尔、戴维斯也认为:“道德教育并不是对于做正当事情的教育,而是指道德思维的性质和作出决定的技巧和能力方面的教育。
”威尔逊提出的“道德思维的直接教学”也属于道德理性教育,他指出:道德教育与科学教育或古典教育相似,“都是在某一特定的思维方式上或生活领域中的教育”。
二是重视内容与实质方面,强调道德知识、道德理论、道德真理、道德规律等的学习和掌握。
当然,知性德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一直存在许多问题:第一,或者偏重于形式与能力方面,或者偏重于内容与实质方面;第二,偏重形式与能力的认知德育或理性德育,在理论认识或实践中都没有上升到培养道德智慧的高度,对道德智慧重视不够。
第三,由于伦理学一直没有为人们提供科学的道德知识、道德理论,没有发现多少道德真理和道德规律,加上其他各种原因,偏重于内容的道德知识教育往往沦为道德信息教育、道德教条教育、道德命令教育等“关于道德知识”的教育,或关于具体的道德规范、品德的名称、概念之类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育,在方法与途径上普遍存在灌输、死记硬背、训练、题海战术应付考试等现象。
因此,知识德育在当代我国遭到了人们普遍地批判。
但是,知性德育或道的教育的作用与价值却是毋庸质疑的。
它是对人们在道德方面的启蒙与解放,使人从道德必然王国进入道德自由王国,能够培养个体道德的独立意志和独立人格,培养道德智慧,实现道德上的觉解,甚至能够培养人们的道德维护能力与道德建设能力。
那么,抛弃第一类道德教育,直接对学生实施第二类道德教育,可以吗?回答是否定的。
第一,对于年幼学生来说,由于其一般认知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不可能培养其道德认知能力,也就不可能理解和掌握道德知识、道德真理。
第二,对于年龄较大却缺乏第一类道德教育的人,即便成功对他们进行了第二类道德教育,由于他们从小错过了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缺乏道德品质与道德实践能力,因此在遭遇道德情境时,他们虽然努力想要做出道德行为,但却显得很笨拙、反应不够敏捷,甚至出于好心而把事情做糟。
两种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我国古代的教育基本上是道德教育,包括两大层次:小学和大学,没有中学。
那么,小学的道德教育与大学的道德教育有什么根本差别?大体上可以认为:小学道德教育应以第一类道德教育为主,大学道德教育应以第二类道德教育为主。
朱熹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提出了“小学学其事,大学学其理”的观点:“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兄等。
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就上面所讲究所以事君、事父兄等事是如何。
”现代教育一般划分为三个层次: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那么,两种道德教育在层次上的关系就应当是:小学以第一类道德教育为主,第二类道德教育为次;大学以第二类道德教育为主,第一类道德教育为次;中学则二者兼重,是小学与大学之间的过渡类型。
两类道德教育之间的区别不仅仅是层次上的,更有性质上的差别。
在当代西方,道德教育属于价值教育的一个部分。
因此,就出现了“道德价值教育”这一概念。
道德科学教育的提出,必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它可以回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阐述全面发展及其教育问题时,为什么没有提出德育。
马克思指出:“我们把教育理解为以下三件事:第一,智育。
第二,体育……第三,技术教育……对儿童和少年工人应当按不同的年龄循序渐进地授以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课程”,“把有报酬的生产劳动、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就会把工人阶级提高到比贵族和资产阶级高得多的水平。
”马克思并非偶然忽略了德育。
实际上,他甚至反对道德教育。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就指出:“共产主义者既不拿利己主义来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己主义,理论上既不是从那情感的形式,也不是从那夸张的思想形式去领会这个对立,而是在于揭示这个对立的物质根源,随着物质根源的消失,这种对立自然而然也就消灭。
共产主义者根本不进行任何道德说教,施蒂纳却大量地进行道德的说教。
共产主义者不向人们提出道德上的要求,例如你们应该彼此互爱呀,不要做利己主义者呀等等;相反,他们清楚地知道,无论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
”根据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在阶级社会,对人民的道德教育就是对人民的思想与精神的控制与奴役;而在劳动人民内部,根本利益的一致、合乎人性的人际关系等,自然而然会产生道德,人们也自然会自觉地遵守道德。
因此,道德教育是多余的。
例如,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早期对英国的部分纺织工人进行深入调查之后就发现,虽然他们没有受过什么学校教育,但是“他们极其虔诚、受人尊敬,过着正直而又平静的生活”;工人们和附近的农民、乡绅一样,“都是‘值得尊敬的’人,是好的当家人,过着合乎道德的生活,因为他们那里没有使人过不道德生活的诱因。
”显然,马克思反对的只是道德价值教育。
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自然科学昂首阔步得到大发展,各人文社会科学也正在兴起,这其中就包括道德科学。
因此,道德科学如果作为一门科学进入学校教育,列入课程表,想必马克思是绝不会反对的。
二、道德教育的两大目标:培养“守道德的人”和“懂道德的人”两种道德教育各自的内容决定了它们的目标是有差别的。
第一类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个体道德方面的社会化,成为守道德的人。
第二类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个体道德方面的个性化,成为懂道德的人,提升道德境界。
品德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主要通过长期的行为锻炼、实践而形成的一种道德行为倾向、习惯。
具有某一品德,在相应的道德情境中就很可能做出相应的道德行为。
而做出道德行为在心理上可能是无意识、不自觉的,不过是长期的习惯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活动而已。
因此,这样的人只是守道德的人,而不必真正懂道德。
有道德的人在行为上,必定是出于意志、自觉,经过了自己独立的判断、选择。
懂道德,是指懂得与理解道德的本质、道德对人类群体和个体的作用与意义、道德发展变化的规律等,具有科学的道德知识、掌握道德真理。
只有懂道德的人,在道德上才是独立和觉醒的人。
懂道德的人也不一定就是真正有道德的人。
因为他们当然会经常做出道德行为,但是却不一定在每一次都必定会做出道德行为。
他们知、行上的统一只是统计学上的统一,不是必然性上的统一。
此外,如前所述,他们虽然会做出道德行为,但却由于缺乏实践能力而显得笨拙,甚至把好事做糟。
所以,在某种角度看,他们也不一定就完全是真正有道德的人。
只有守道德与懂道德相结合,才能够保证必然真正具有道德。
即:有道德的人=守道德的人+懂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