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传销的陷阱
求职陷阱以及应对方法

求职陷阱以及应对方法求职路上并不能一帆风顺,我们要注意求职陷阱,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十大求职陷阱和应对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常见求职陷阱汇总1中介骗局这类中介往往是一间小屋、两部电话、三个人,当求职者交纳数目不菲的中介费后,他们就会列出一堆要么不要人、要么不招大学生的单位名单,甚至有的单位根本不存在。
当求职者回过头要求退钱时,他们便会露出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嘴脸求职者想从他们口袋里拿回钱,难!2招聘会骗局此类招聘会不是参加的单位数量严重缩水,就是招聘单位出工不出力,甚至有的单位收了简历之后便从此消失。
国家规定,只有高校主管部门才能组织或批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毕业生就业专场。
因此毕业生在参加招聘会时,一看组织者,二看票价。
通常来说,面向毕业生的就业专场要么免费,要么票价很低。
3电话骗局一般而言,毕业生在收到用人单位的回应后,会主动进行联系。
有些人正是利用毕业生的这一心理,假借联系工作传呼或发送短信给毕业生,让毕业生给一些收费很高的信息台回电话,以骗取高额电话费。
这些电话一般以 268/168 等为开头,毕业生小心提防即可4合同骗局磨刀不误砍柴工,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必要时咨询学校和老师的意见。
5试用骗局毕业生上岗后一般都会有三个月到六个月的试用期。
有些单位利用这一条款,要么在这一期间少付工资,要么到期后蓄意辞退。
6承诺骗局有些单位为了招聘到优秀人才,有时会口头许诺一些工资、住房等方面的优厚待遇。
当毕业生到岗后发现这些待遇根本不能兑现而找单位领导理论时,得到的答复往往是谁承诺你找谁去,公司没有这样的规定 !因此毕业生一定要注意:口说无凭,合同为据,关键还是签好合同。
7职位骗局有些单位在招聘时按照职位招聘,但毕业生报到后却安排到其它岗位,致使毕业生学非所用;有时甚至安排干一些劳动强度极大的体力活。
对此,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有点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勇气,不让别有用心的坏人钻了空子8地点骗局很多大企业在全国许多地方有分部,而参加招聘会的往往是总部的人力资源部门。
大学生网上求职遭遇东莞传销陷阱

1月7日,电话为0769-28364593、27079598的两位“人力资源部助理”分别通过电话对小闫进行了“二试”,随后自称刘先生的“人力资源部主管”(电话为0769-83590567,手机号:15812882855)对小闫进行了长达十几分钟的面试,面试内容包括心理测试,人生观、社会观、个人相貌、薪金要求等等,完后通知小闫可以到公司来进行培训,培训期为两至三周,培训合格即刻上岗,试用期工资为1600元/月,转正后为2400元/月,并包住宿和中午餐。
该团伙大约有上百人,分多处地点藏匿,而且每骗完一人便搬家。小闫逃出时同屋的十几人已在搬家。这伙人组织严密,精心编织骗局,抓住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就业急切的心理,诱骗其上钩,一旦获得“猎物”便迅速将其牢牢控制,然后在他们的授意下,编造与工作有关的谎言,让受骗者给家人打电话要钱!多则上万,少也要四五千元。
“中国反传销协会”会长李旭提醒:电话查询甄别公司真假
“不仅是东莞,广东一带打着网上招聘的幌子,专门骗人的传销组织很多,我们反传销协会接到过很多这样的举报,求职者进去后被限制人身自由,涉嫌非法拘禁,很难出来,”国内公益组织“中国反传销协会”会长、被誉为“中国反传销第一人”的李旭,在2月23日晚间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特别提醒,现正忙于求职的大学生们一定要当心。
在长达9天的“监禁”中,“天弘公司”的十几名员工轮番对小闫展开攻势,要求小闫“入会”并缴纳3800元“加盟费”。在和骗子的斗智斗勇中,小闫初步断定这是一个传销组织性质的诈骗团伙,其诈骗对象均为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而这些骗子大都为80后,有些本人也是“大学生”,并且也是被骗入伙的。
在和小闫同住的十几个人中,有山西人(六、七个),山东人(三个)、东北人(一个)、四川人(两个)、湖南人(一个)。在这十几人中,“刘先生”应该是分头目,该小团伙中得知姓名的有:专门负责接站的“左金”,四川绵阳人,另有一名来自四川内江的女子“春燕”,来自山西榆次的王全明、山西晋中的韩前进,山东青岛的姜涛、山东临沂的孙传伟、山东荷泽的“春香”,吉林的王吉等。在9天的“监禁”的生活中,小闫终于搞清楚,这伙人根本就是一个以“招聘”为名的传销组织性质的诈骗团伙。
盘点招工诈骗十大陷阱求职高峰且行且警惕

笔 交易 ,可 对方 却始 终没 有 返还本 金 和佣 金 ,直至 对方 完
7 陷 阱七 :试 用 期 = “白用 期 ”
全 失联 ,小 张才 意识 到 上 当被骗 。
毕 业 生 小 韩 通 过 参 加招 聘会 被 一 家 广 告 公 司 录 用 。
3 陷 阱 三 :骗 取 个 人 身份 信 息
公 司 ” 的 面 试 通 知 ,其 中 1 2家 以 招 聘 名 义 收 取 “培 训 天津 静海 区组 织 开展 打击传 销 “凌晨 行 动” 。
费 ” ,并 当 即表示 ,如果 没有 钱 ,可 以帮助 申请 贷 款 ,每
6 陷 阱 六 : “皮 包 公 司 ” 敛 财
个 月还 几百 元就 可 以。实 际上 ,贷 款培 训 的求 职者 不仅 没
川 以 向领 导 送 礼 、给孩 子 办 理 学 籍 等 理 由 ,让 季先 生 先
“求 真 ”栏 目提 醒 ,求 职 者 在 求 职 前 应 多 了解 相 关
后 6次 汇款 共 计87万 元 。此后 ,季 先 生见 工 作迟 迟 没 有 消 诈骗 案例 以提高 防骗 意识 ,求 职 时应在 正规 、高信誉 度 招
5 陷 阱 五 : “传 销 ” 骗 局
近 年 来 ,传 统 的 传 销 骗 术 开 始 借 助 网 络 实 现 信 息
1 陷 阱一 : 岗前贷 款 培 训 费
化 ,与非法 集资 、诈 骗等 交织 ,山东籍 大学 生李 某 通过 网
计 算 机 专 业 毕 业 生 张 某 先 后 接 到 1 3家 “网络 科 技 络招 聘平 台应聘 误 人传 销组 织在 天津 溺亡 ,事 件发 生后 ,
按 照 口头 约定 ,工作 前 3个 月 为试 用期 ,公 司根 据 他 的表
求职中可能遇到的陷阱有

求职中可能遇到的陷阱有第一种,有的职位,对方说录取你了,但是要先交钱。
也就是说,求职的整个过程,比如说面试、一步一步的筛选,都是非常正规的。
但到了最后一步,对方觉得你合适,不过要先交钱。
但他也不是直接跟你要钱,他是有理由的。
比如,跟你要材料费、资料费、信息费,或者什么培训费之类的,都是变相的跟你要钱。
其实这就是通过这么大量的采访来收钱。
比如你一天见一百个人,大家都交钱,然后他就走了。
像这种,如果你被录取了,但是要提前交钱,那基本就是骗局。
这是第一个。
第二种,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一份工作,看起来不错,描述的是经理或者总监的职位,写的很好。
但是当你真正就业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工作可能是公关,陪酒,卖保险,或者帮忙收账等等。
也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写的很好,但是进去了就干别的了。
第三种,就是以卖货条件为前提来招聘。
比如你想做销售,对方说不知道你的销售水平如何。
如果你卖了这些货物,你就可以开始你的工作。
本质上,他不是想录取你,只是想让你免费做事。
如果你做好这个,你卖了很多货,他给你一些提成也是可以的,比如他给你一万的提成。
但是,他现在变相说要录取你,给你3.5万的提成。
让你投入工作,卖出更多东西。
好吧,就算他接受你,他也不会吃亏。
但是,你不卖东西,他也不吃亏。
所以,这种招聘的本质性不是让你入职,不是让你去得到一个岗位,而是让你卖货。
那么,这种以卖货为条件的,也是骗局。
第四种,就是皮包公司。
皮包公司,经常是包装的很好。
“我们有很好的办公环境,很好的发展,并且无要求。
但是,可能要交一点保证金。
”然后,人人都交,而且看起来很正规,也很好。
但是,当你到了开工资那一天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公司的人都走了。
为什么走了?因为他就是靠这个模式骗钱。
比如,有的人干了十天,有的人干了二十天,反正都不到一个月。
这个时候,他们把保证金一拿就走了,又到下一个地方干一样的事情。
这个,也是求职陷阱。
第五种,就是骗取创意。
比如,有些岗位,像设计岗位,它会有一些创意性的工作。
大学生求职十大陷阱

Word 文档
1 / 1
大学生求职十大陷阱
大学生求职十大陷阱
除此之外,大学生求职还要警惕这十大陷阱,以免自己的身心受到损害:
一.储备人员:很多企业经常会发布一些聘请信息,聘请的条件与待遇特殊好,所以求职者都会做好预备工作去,但是去之后才知道,只是询问几句,填几张表格,就通知你回家等消息,假如遇到这种状况,大家就不要在等了,直接回去。
二.聘请传销:传销在国内属于违法行为,有些企业却总想要钻空子,发布一些根本就不存在的聘请信息,然后误导一些求职者,最终面试完了才知道,自己已经上当受骗了,根本什么都没有。
三.广告宣扬:随着网络的`特殊进展,不少互联网公司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这一特点,经常发布一些长期聘请信息,一方面增加企业曝光率,一方面利用可观的聘请数量,制造出公司进展顺手,求财渴望的假像等等。
四.岗位招骗:很多大学生兼职网站上,经常出现一些急招、内勤、办事人员等等,但是去面试之后才觉察,这些岗位其实就像销售人员或者业务员,而且可能是一些没有底薪、没有福利的工作,只能靠提升才可以赚到钱。
五.试用陷阱:有很多公司经常发布一些聘请信息,说试用1500,转正3000的工作岗位,很多求职者就感觉不错去面试了,最终应聘上了,卖力的干了三个月,希望能快点转正,可是三个月到后,公司就随便编个理由开除你。
六.真假培训,打着先培训再上岗的口号;
七.变相施压,对求职者施压,说这个岗位面试的人很多,其实一个人都没有;
八.高薪引诱,其实这里主要说的是提升,底薪低的特殊可怜; 九.骗取钱财,就是新员工上岗之后,企业要求员工先交300制服费用,假如员工走了,就不行能拿回; 十.躲避破产,有些公司连续被告,有很多员工的工资都付不起了,可是还在
聘请,这不是坑人吗?。
十大求职陷阱和应对方法必读

十大求职陷阱和应对方法「必读」十大求职陷阱和应对方法在下面,你能够战胜它吗?1、中介骗局这类中介往往是一间小屋、两部电话、三个人,当求职者交纳数目不菲的中介费后,他们就会列出一堆要么不要人、要么不招大学生的单位名单,甚至有的单位根本不存在。
当求职者回过头要求退钱时,他们便会露出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嘴脸求职者想从他们口袋里拿回钱,难!2、招聘会骗局此类招聘会不是参加的单位数量严重缩水,就是招聘单位出工不出力,甚至有的单位收了简历之后便从此消失。
国家规定,只有高校主管部门才能组织或批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毕业生就业专场。
因此毕业生在参加招聘会时,一看组织者,二看票价。
通常来说,面向毕业生的就业专场要么免费,要么票价很低。
3、电话骗局一般而言,毕业生在收到用人单位的回应后,会主动进行联系。
有些人正是利用毕业生的这一心理,假借联系工作传呼或发送短信给毕业生,让毕业生给一些收费很高的信息台回电话,以骗取高额电话费。
4、合同骗局磨刀不误砍柴工,许多毕业生忽视合同细节,导致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
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必要时咨询学校和老师的意见。
5、试用骗局毕业生上岗后一般都会有三个月到六个月的试用期。
有些单位利用这一条款,要么在这一期间少付工资,要么到期后蓄意辞退。
毕业生就成为了公司免费的劳动力,浪费了时间,还侵害了毕业生的权益。
6、承诺骗局有些单位为了招聘到优秀人才,有时会口头许诺一些工资、住房等方面的优厚待遇。
当毕业生到岗后发现这些待遇根本不能兑现而找单位领导理论时,得到的答复往往是谁承诺你找谁去,公司没有这样的规定 !因此毕业生一定要注意:口说无凭,合同为据,关键还是签好合同。
7、职位骗局有些单位在招聘时按照职位招聘,但毕业生报到后却安排到其它岗位,致使毕业生学非所用;有时甚至安排干一些劳动强度极大的体力活。
对此,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有点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勇气,不让别有用心的坏人钻了空子。
常见求职陷阱类型及应对措施

常见求职陷阱类型及应对措施求职陷阱是指在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误导、欺诈、陷入困境等不利情况。
这些陷阱可能会使求职者受到伤害或对求职进程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求职陷阱类型及应对措施。
1.虚假招聘信息陷阱:该陷阱常见于一些无实体企业或个人发布的虚假招聘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是为了骗取个人信息、财产或开展其他非法活动而存在的。
应对措施:确认企业的真实性、可信度和背景;查阅发布招聘信息的平台或网站的信誉和知名度;谨慎对待提供个人信息和严格遵守隐私保护规定;拒绝与不明身份的人或企业共享敏感信息。
2.销售传销陷阱:一些私人企业或“传销组织”可能以所谓的工作机会来吸引求职者,实际上是有保证金或前款费用的销售传销活动。
3.工资陷阱:一些企业或组织可能发布虚假薪资信息,吸引求职者投递简历,但实际上工资或福利待遇远低于所宣称的情况。
应对措施:调查有关工资水平及薪资待遇的可靠数据;进行薪资谈判时,不仅要考虑基本工资,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福利、加班费、员工培训等。
4.假冒面试陷阱:这种陷阱通常是由个人或非法组织通过虚假面试活动骗取个人信息、钱财或表面上的招聘机会。
应对措施:通过官方渠道确认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包括企业官方网站、招聘平台等;尽量避免私人场所面试,选择在正规公司或公共场所进行面试;提前了解有关面试的常规流程和主要问题。
5.要求签订虚假合同陷阱:一些企业可能通过要求求职者签订与实际职位不符的合同来进行欺诈。
6.商业间谍陷阱: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伪装成招聘者,试图获取求职者所在公司的商业机密或竞争对手的情报。
应对措施:谨慎对待提供敏感信息的要求;谨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个人及公司敏感信息;密切保护个人隐私和公司机密。
五大网络求职陷阱

五大网络求职陷阱网络求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空间、潜力巨大,然而由于监管有难度,所以大家在网上求职的时候要注意防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五大网络求职陷阱,希望大家喜欢!陷阱一:收取各种不合法费用。
用人单位基本上都是先在网上公布一些薪酬诱人的“招聘信息”,然后逐步索要押金、保证金、服装费、培训费、报名费、考试费等。
而一旦将钱汇出,通常没有“下回分解”。
点评:按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报名费、保证金等。
因此,如有单位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风险金、报名费等,很可能是想骗取求职者口袋里的金钱。
陷阱二:应聘单位的应聘职位与实际不符,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与实际表述不相符。
有应聘单位在刊登招聘广告时,对具体职位及岗位职责的描述含混不清,对用人要求的标准不明确,没有严格的界限,应聘者在录取后才发现实际工作内容与招聘岗位并不一致。
点评:应聘的企业提供的材料应当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一致,因此,求职者应当在了解用工单位的具体情况后,再决定去留,如果确是公司刻意隐瞒欺骗,那就通过交涉来解决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陷阱三:“高薪”诱人搞传销。
某同学通过网络求职网站被一家“公司”“录用”了。
到该“公司”上班时被告之必须先交5000元户口费。
交钱后才知道要上班还要先拉5个人前来“工作”。
点评:面对这样的诱惑,求职者不要轻易上当受骗,在应聘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要全面了解公司底细。
与用人单位直接联系时,要看单位是不是给办理相关证件、签订劳动合同,工商部门有关人士。
提醒求职者,传销机构办公地点主要在居民楼,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辨析能力,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陷阱四:骗取资料出售牟利。
张同学在一招聘网站上看到沿海某省重点高中招教师,在注册的过程中填写了个人简历以及联系方式。
几天后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自称是某某公司,看到她的简历后觉得非常适合在他们公司发展,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后问到她父母的工作以及家里的电话,当时这位女生没有多想便把家里的电话告诉了“公司”的人以便了解情况。
识别求职招聘陷阱中的八大绝招

识别求职招聘陷阱中的八大绝招一、假聘请真传销对于识别传销来说,只有一个绝技就是保持头脑糊涂。
这些传销者总是喜爱宣扬一夜暴富、不劳而获、一劳永逸、成就一生事业等,他们说不出或说不清产品状况、经营策略、销售网络、产地、生产厂家、电话号码等,由于他们或许根本就没有要销售的产品。
二、假聘请真宣扬这类企业对聘请事项总是模棱两可,即使聘请广告写得清清晰楚,他们或以正在聘请中或已完成聘请工作来答复求职者,不过求职者会发觉在一段时间里他们始终在做聘请广告,其实对他们来说聘请只不过是演戏,只要到达“动听”宣扬的目的就行了。
三、假聘请真招生有一些学校、培训单位,总好打着聘请的名义来招生。
他们习惯于用包安排的手法来吸引人,先说聘请引起求职者留意,再渐渐往招生、培训的方一直引导求职者。
这类聘请者很好识别,他们本身就是一些学校或培训单位,只要你不去应聘就一切OK了。
四、假聘请真图利有一些企业聘请时,对求职者要求很一般,可以说门槛比较低,待遇也不错。
面试时先让你先买他们的`产品出去推销,限定时间推销完了就回来复试,他们只是利用你帮他们销售。
应付这类企业,最好的识别方法是:他们总是以外资企业、国际集团、行业巨头、投资集团等大的让人可怕的名字聘请,这样的企业一看名字就不用去。
五、假聘请真利用有一些企业在进展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他们没力量、没资金、没智囊来解决,他们于是想出歪招,投机取巧,假借聘请来解决企业难题。
这类企业在做聘请广告时总会许以高薪水、高职位、好前途等,总之求职者关怀的问题他们肯定会描绘的天花乱坠,以此引诱求职者上钩,然后在聘请时或详细面试时,让求职者来直接或间接解决他们的详细问题,并声称以此来考核应聘者,这些企业往往故作高姿势,总是以“聘请竞争激烈,企业要慎重选择”为幌子。
目的是让求职者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
对这类企业,求职者记住一点就可,只要不真正被企业录用,绝不参加聘请企业任何实质性工作。
六、假聘请真管理有一些企业其实根本不聘请,但通过聘请做给在职人员看、做给老板看。
传销陷阱招聘骗局

传销陷阱招聘骗局“招聘文员,18—28岁,男女不限,月薪1800元以上(加提成),包吃住,有意者联系电话……”上网一搜,这样模棱两可的“招聘信息”铺天盖地。
正是被这样一条招聘信息吸引,来自江苏徐州的包伟(化名)来到上海江宁路近长寿路一幢大厦内“应聘”。
在缴纳了800元“押金”后,他被告知,这份工作没有工资、押金不退,要想赚钱,每天上网发布“招聘信息”,每吸引一个人来缴纳押金,他就能获得这笔押金的一部分比例作为酬劳。
而这些被所谓的招聘信息吸引来找工作的人中,又有一部分继续通过这种方式寻找下一批应聘者。
“我不想害人,我只是想拿回我的押金。
”包伟已“工作”15天,从家中带来的钱在缴押金后已所剩无几。
无法忍受心理煎熬,他向记者揭开了这种“招聘传销”骗局。
事件他认为,问责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副作用十分明显。
“问责防范意识的潜台词大概是:这个人是不是脑袋进了水,再不就是读书读傻了,要不怎么会坠入陷阱呢?弄得受害的大学生人人自危,很少有人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吅法权利,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使得公安机关、政府职能部门丧失了打击犯罪、整顿劳动市场、维护大学生就业秩序的绝好机会。
同时,把大学生坠入陷阱归责受害者的个人过错,对于民主和法制建设,对于预防打击犯罪,对于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毫无补益。
”因此他指出,“面对大学生坠入陷阱的悲剧,政府机关、新闻传媒、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应该多想想我应该做些什么,而不是喋喋不休地教训坠入陷阱的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
”800元押金换来零报酬工作曼谷大学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私立大学在BUSINESS COM (泰国商业界最著名的杂志)2009年6月第244期公布的泰国私立大学评比调查中,曼谷大学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泰国私立大学。
在面试活动中,语言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媒体形式,包括了听话和说话两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面试行为的成败。
“我就是在网上看到招工信息才来上海的。
”二十出头的包伟今年5月底在老家上网看到这样一条招聘信息,称公司招办公室文员,除对年龄稍有限制外,并没有其他条件,月薪能达到1800元,公司还“包吃住”,并且注明工作内容“可培训”。
求职陷阱过程中常见的陷阱及防范措施

求职陷阱过程中常见的陷阱及防范措施陷阱1、不通过正规的渠道招聘。
人员招聘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单位对该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会派专人通过正规的局道招聘。
不要毫不防备的就把自己的简历等材料交给单位。
陷阱2、要求应聘者交纳“保证金”等费用刚参加工作,薪酬不高是正常的。
相反,如果出现一个不熟悉的单位提供高薪酬时,毕业生就应该引起注意,因为不少不法人员企图利用高新待遇的幌子,骗取毕业生所谓的押金,培训费,服装费等。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千万不要相信在工作的初期就很容易的获得高收入,对有些单位提出的所谓押金,培训费,服装费要敢于说不。
陷阱3、要求应聘者介绍他人加盟有些大学生因被骗而涉足非法的传销,到头来后悔不已。
因此,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如遇到非类似单位对你非常主动,把加盟后的前景说的异常振奋人心,并要你介绍朋友和同学一起加入时,就要想想这句老话:天上时不会掉馅饼的。
陷阱4、不签订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书是传递毕业生人事关系的依据,如不签订就业协议,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户籍等人事关系就无法转入工作单位及所在的城市。
而这些关系的办理涉及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如办理社会保险,购买经济使用房,评审职称等。
因此,单位不予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对毕业生的工作,生活,职业发展是不利的。
毕业生应主动要求用人单位解决这些问题,并通过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协助办理人事档案,户口等关系的接收。
陷阱5、不将承诺写入合同用人单位对招聘中的内容并非必须承担履行义务。
作为毕业生,如想要招聘的那位兑现招聘广告中的承诺,最好将这些承诺写入双方的劳动合同条款中,由劳动法的约束力来督促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履行承诺。
陷阱6、窃取应聘者的私人资料或作品企业以选人为名,在笔试、业务考察等环节中让求职者撰写策划案、翻译文章,而这些都应是公司员工的本职工作。
除了把求职学生当免费劳力外,学生在简历中把自己的毕业设计和研究理念写得一清二楚,也让不少企业坐享其成。
如何识别就业过程中的传销陷阱1000字

如何识别就业过程中的传销陷阱1000字就业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之一,但在就业过程中,我们要警惕避免遇到传销陷阱。
传销是一种非法的商业模式,通过招揽人员并使他们购买产品来获取收益,而不依赖于产品本身的销售。
在识别就业过程中的传销陷阱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首先,了解传销的特点和行为模式。
传销通常以高额的利润回报和快速的致富为诱饵,声称能够帮助人们实现财务自由。
然而,传销多数情况下是不可持续的,只有很小一部分人能够真正获得收益。
传销常常以会员制的形式存在,要求加入并支付一定的费用,然后通过发展新人来获取更多的收益来源。
其次,注意对公司和招聘信息的调查与了解。
在寻找就业机会时,我们应该对公司进行充分的了解,包括公司背景、注册情况、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性等。
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或行业论坛等途径,查找和了解该公司的信息和口碑。
同时,对招聘信息中的不实承诺和夸张语言要保持警觉,一些传销组织会利用这些手段来诱导人们上当受骗。
第三,留意面试过程中的线索和暗示。
在面试过程中,传销组织可能会通过一些暗示来展示自己的成功经历和高额回报,以吸引求职者的兴趣。
例如,他们可能谈论自己的豪车、豪宅或高收入等,以此来表明他们的经济状况。
然而,这些暗示往往是虚假的,目的是诱导求职者加入传销组织。
第四,了解公司的盈利模式和工作要求。
传销组织往往会通过不合理的盈利模式和工作要求来识别。
传销多数情况下以招募新人为主要盈利来源,而不是依靠产品的销售。
此外,传销组织通常会要求成员购买大量的产品,并通过发展下线来获取回报。
在面试时,应该询问公司的盈利模式和工作要求,如果发现存在类似的要求,那么很有可能是传销组织。
最后,鼓励合理怀疑和寻求专业意见。
如果对某个公司或工作机会存在怀疑,应该及时寻求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的意见和建议。
例如,可以咨询就业中心、劳动局或律师等相关专业人士,以帮助我们识别传销陷阱。
总而言之,识别就业过程中的传销陷阱需要保持警觉,了解传销的特点和行为模式,调查了解公司和招聘信息,留意面试过程中的暗示和线索,了解公司的盈利模式和工作要求,并且鼓励合理怀疑和寻求专业意见。
常见的求职陷阱

常见的求职陷阱、求职过程中的防骗技巧、遭遇陷阱的应对技巧一、招聘会上也有骗局招聘会仍是大多数求职者青睐的传统求职途径, 但其中也有骗局存在。
在求职高峰期, 上海人才中介行业协会接到不少求职者的投诉, 归纳起来, 以下两个问题最为集中: 一是招聘会名不副实。
譬如, 政府明确规定招聘会免费进入, 但目前的招聘会市场, 仍存在变相收费的现象。
还有的现场情形与主办方的宣传内容相去甚远。
如每年都举办的应届毕业生双选会上, 招聘企业经常在展板上写道:“应聘者需具有两年或以上工作经验。
”有的企业甚至直接写明:“本公司不招收应届毕业生。
”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二是企业名为招聘, 实为作秀。
有些企业将招聘会作为宣传企业形象的一个秀场, 所谓的招聘只是企业进行宣传的一种手段。
在一些招聘会上, 有的企业租下多个展台进行精美的布置, 工作人员对企业进行热情的宣传, 发放企业宣传资料, 声势如此浩大自然吸引众多求职者, 而对于求职者最关心的招聘信息, 要么含糊回答, 要么绝口不提。
收到的简历虽多, 但在招聘会后, 真正回复求职者的却很少。
二、警惕: 3类典型陷阱要提防骗子公司唯一目的就是骗钱, 但所使用的招数各有不同, 比较典型的骗局有以下3种:1.先培训或推销产品, 后上岗和文中刘先生的受骗经历一样, 一些公司在招聘时告诉求职者, 得先培训, 培训合格拿到证书后才能上岗。
而求职者交了培训费、考试费、证书费等种种费用, 经过了几天像模像样的培训、参加完考试后, 就陷入了漫长的等待。
过了一段时间, 求职者致电公司询问, 可能被告知“很遗憾, 考试未通过, 不能上岗”, 或电话根本打不通, 公司不知去向。
还有一些求职者拿到了所谓的从业资格证, 却发现不但无岗位可上, 而且证书根本就是伪造的, 或是早已废弃的证书。
这类骗子公司通常会与一些培训机构联手, 双方各取其利。
推销产品的也是如此, 先让应聘者高价买下一件产品, 而这种产品根本没有市场, 无法推销出去, 最后便宣布该应聘者不符合要求。
十大求职陷阱

单位承诺 3 个月试用,录用后发觉,该单位仍在进行汽车驾驶员聘请工
登记费。
作。吴先生按商定做满 3 个月,却接到了单位的辞退通知。
5.侵权陷阱 以考察为名,无偿占用设计成果
2.培训陷阱 以聘请为名为培训学校拉生源
【经典案例】某软件公司聘请一些程序员,应届毕业生小张初试
【经典案例】张小姐在网上应聘某广告有限公司的档案文员岗位。 合格后进入笔试阶段。笔试内容为上机编写一段程序。八个求职者,
长”是一个空头衔,而是要在规定时间内查找 20 个公司产品代理的下
8.保险陷阱 录用当文员 进来全当保险代理
家,并煽动大家用不菲的价格购置了相当数量产品。
【经典案例】 方小姐于不久前应聘了某保险公司的行政文员岗位,
但面试时公司告知需出资考取保险执业资格证书,原来公司其实并不是
聘请什么行政人员,不过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员来应聘,就算
请的是推销员,并规定其每个月必需完成的业绩数量。
楼保洁人员岗位,单位在聘请信息中写明工作性质为合同制。谁知在
7.名称陷阱 聘请名称迷人,实际工作气
面试的过程中,单位明确表示该岗位只聘请劳务工,不缴纳社会保险
【经典案例】 某互动传媒有限公司于 2021 年 10 月发布“客户
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服务专员”岗位,要求不高,待遇相对较好,在很短时间内便有百余位
最终录用,其实质支配的岗位也就是保险业务员和营销员。
9.劳务陷阱 说聘请“合同制”,录用变“劳务工”
【经典案例】 王先生,51 岁,近日应聘了 xx 管理服务公司的大
魏
第2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十大求职陷阱
求职陷阱案例大全

求职陷阱案例大全
求职陷阱是指在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欺诈、虚假或不合法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求职陷阱案例:
1. 欺诈招聘:雇主发布虚假的招聘广告,吸引求职者前来应聘,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真实的职位或招聘计划。
这种陷阱通常是为了骗取求职者的个人信息或收取非法费用。
2. 虚假面试:一些不良公司或个人可能安排虚假的面试,目的是获取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银行账号等,或者进行其他诈骗行为。
3. 工作先付费:某些不法中介机构或公司可能要求求职者在获得工作前先支付一定的费用,如培训费、服务费等。
这种陷阱常常是为了骗取求职者的钱财。
4. 虚假合同:雇主提供虚假的劳动合同,可能包括虚假的职位、薪资、福利等信息,以欺骗求职者进入工作岗位。
5. 夸大宣传与虚假承诺:雇主在招聘过程中夸大宣传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但实际上无法兑现承诺。
6. 盗取个人信息:不法分子冒充雇主或招聘机构,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用于非法活动。
7. 销售传销:有些所谓的招聘活动实际上是销售传销活动,招聘者会以提供工作为名义,诱使求职者加入传销团队,并购买产品或吸纳其他人进入。
8. 非法招嫖:一些犯罪组织可能伪装成招聘机构,通过虚假的招聘活动引诱女性求职者从事非法的卖淫活动。
面对这些求职陷阱,求职者应提高警惕,保持理性和谨慎。
在求职过程中,核实招聘信息的真实性,与正规机构联系核实,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避免提前支付费用等。
如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相关机构报告。
论述就业陷阱及其应对策略

就业陷阱是指一些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利用求职者的弱势地位,通过各种手段获取非法利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就业陷阱及其应对策略:
1. 收费陷阱:一些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以各种理由向求职者收取费用,如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
应对策略:了解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
如果遇到收费陷阱,应坚决离开,并向劳动部门反映。
2. 岗位骗局陷阱:一些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虚构岗位信息,以高薪、高福利等手段吸引求职者,骗取其钱财后消失。
应对策略:应聘时需了解用人单位的背景和信誉,询问工作内容和薪酬待遇等信息。
如果遇到岗位骗局陷阱,应立即报警。
3. 传销陷阱:一些非法传销组织以招聘为名,诱骗求职者加入传销组织。
应对策略:了解传销的危害和法律后果,坚决拒绝加入传销组织。
如果遇到传销陷阱,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4. 非法中介陷阱:一些非法中介机构以提供就业服务为名,收取高额中介费后却无法提供有效的服务。
应对策略:选择正规中介机构,了解其资质和信誉,签订中介合同并要求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如果遇到非法中介陷阱,应向劳动部门投诉。
5. 虚假招聘陷阱:一些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骗取求职者的个人信息或钱财。
应对策略:不要轻易相信招聘信息,特别是要求缴纳保证金、培训费等费用的招聘信息。
如果遇到虚假招聘陷阱,应向劳动部门举报。
总之,求职者应该保持警惕,了解常见的就业陷阱及其应对策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求职过程中,要选择正规途径,不轻信口头承诺,签订劳动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咨询专业人士意见。
如果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求职警惕八类陷阱模版

求职警惕八类陷阱现在正值求职季,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向职场。
大家在努力找到心仪工作的同时,也要小心求职骗局。
一、黑中介陷阱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
他们没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等相关资质,以冒充或伪造相关资质骗取求职毕业生信息。
防范提示:毕业生应当优先选择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正规市场中介机构,了解其经营范围是否包含职业介绍业务,是否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与市场中介机构签订协议时,要看清签约的内容,不要盲目签字。
二、兼职陷阱一些诈骗分子打着高薪兼职、刷单返现等幌子进行诈骗。
其特点是门槛较低,号称轻松兼职、薪酬丰厚。
防范提示:毕业生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应了解岗位的市场薪资水平。
同时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等密码信息,不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
三、收费陷阱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以招聘为名,收取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岗位稳定金、资料审核费等费用。
有些中介机构与不法用人单位合作,先由中介机构以推荐工作为名收费,入职时,不法用人单位编造各种理由拒绝毕业生上岗或中途辞退。
防范提示:毕业生要谨记,应聘工作不需要费用,对于需要交费的招聘面试实习等要谨慎对待,核实有无收费的法律依据。
四、借贷陷阱个别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以高薪就业为诱饵,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
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往往难以兑现承诺,毕业生可能会面临身负高额借贷又没能就业的不利局面。
防范提示:毕业生要看机构或企业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慎重签署贷款协议或含有贷款内容的培训协议,注意保留相关材料。
五、传销陷阱传销一般以轻松赚大钱、无需面试直接上岗为噱头。
传销面试或工作地点比较偏僻且转换频繁,公司业务不能清晰说明。
防范提示:毕业生务必清楚传销属于违法行为,对发展下线的宣传,要保持高度清醒。
如果不慎进入传销,第一时间脱身报警。
六、合同陷阱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个别用人单位为降低成本、规避责任而侵权。
应届求职者谨防落入传销陷阱

应届求职者谨防落入传销陷阱
荔浦县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七月正值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近年来很多不法传销分子利用毕业生社会阅历缺乏,求职心切,对更高薪酬的憧憬等特点“细心”设局,把一部分毕业生引入“歧途”。
针对应届毕业生的特别状况,荔浦县工商局对求职时如何防范传销提出几点建议:
一、仔细了解传销本质,做到心中有数。
传销指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进展人员,要求被进展人员进展其他人员加入,对进展的`人员以直接或者间接滚动进展人员的数量为根据,计算和给付酬劳,包括物质和其他利益。
二、毕业生求职必需通过正规的聘请渠道参与应聘。
总体上来说,国家人力资源部门和各高校组织的聘请会比一般非官方,非正式的聘请会在企业资格审查、选用方面严格得多。
因此,被传销组织想以假装的形式进入这些正规聘请渠道进行聘请,难度很大,这样也就间接爱护了毕业生的求职平安。
三、提高警惕,对网上求职、中介机构等其他途径猎取的聘请信息要留意甄别。
由于网上或者中介聘请范围广泛,鱼龙混杂,这给传销组织的进展供应了温床。
毕业生肯定不要信任高额返利、高额回报等不切实际的承诺。
特殊是对方提出收取押金、保证金等费用的,不要轻易交钱,以免上当受骗。
切勿将同学证、身份证、手机、现金等交给他人保管。
四、必要时要准时和工商执法部门取得联系。
在求职时,遇到心仪的岗位却又担忧是传销时,可以和工商部门核实该聘请单位是否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有无不良信誉记录等相关状况。
如果不当心陷入传销陷阱,要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设法脱身,并准时向当地公安、工商机关举报,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求职陷阱有哪些

大学生求职陷阱有哪些陷阱一:“高薪”诱你搞传销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利用大学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在网上以高薪招聘为名引诱毕业生上当,一些求职者因不了解情况而受骗。
“只要你加入我们的团队,3个月后就拿到月薪3000元左右,随着你业绩的增加,你的工资将逐月增加。
”两位上当的学生称:他们与这家公司洽谈时,公司不看毕业证书,只填一张表格,随后便通知他们说被录用了,并准备带他们去广西、云南等地。
在去广西的途中,他们意识到是传销后,便在南下途中下车,逃了出来。
目前,传销骗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新的形式,值得大学生求职者注意和警惕:一是“跨省招聘”.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知道,网上诈骗在当地很难实施,因为当地人都熟悉情况,编造的谎言很容易被戳穿,而外省的求职者往往不了解当地情况,容易得逞。
二是“高薪引诱”.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时,提供所谓的好职位和高薪,引诱大学生求职者上当。
三是“共同创业”.一些传销人员为了引诱大学生求职者上当受骗,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时,向大学生伸出“橄榄枝”,表达共同创业的愿望,一些大学生求职者信以为真,结果受骗上当。
四是“网上恋人”.一些传销人员以在网上寻找恋人为名,诱骗大学生,一旦上当,便以各种理由拉其入伙。
陷阱二:高职诱惑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毕业生小薛同学向记者述说了自己求职受骗的经历。
一天,小薛接到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电话,被告知她已被该公司录取为“储备经理人”.小薛在兴奋之余不免纳闷,自己从未向该公司投送简历过呀?他们怎么会知道自己的电话?但小薛还是兴冲冲地来到该公司,可去过方知,原来是该公司从某招聘网站上的公开资料里“选”中了自己。
而所谓的预先被录取的'职位“储备经理人”则被换成了“理财专员”.经过一番培训后,小薛才知道,原来该公司把自己招来就是做保险业务员。
有多名大学生有这样的经历:广告上说是招聘“经理”,月薪1800元。
当他们交了50元的中介费,办完手续后,被安排在离中介所不远处的一家公司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职传销的陷阱
传销大家一定有听说过吧,那么求职传销的陷阱是怎么样的呢,大家是否有了解过?下面为大家介绍求职传销的陷阱,希望能帮到大家!
调查显示,在涉案的46名大学生中,有35名来自农村和山区。
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毕业时急于寻求高薪职位和稳定工作,但由于社会阅历少、分辨能力差,很容易误入传销组织。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大学生参与传销引发犯罪,以非法拘禁罪居多。
如湖南电视广播大学学生彭锋,被同学骗至郑州加入传销组织,仅20余天就被提升为“老板”。
他与具有相同经历的两个湖南同乡一起,积极引诱和欺骗他人,并对被诱骗人员严加看管,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
据调查,大学生参与传销大多是收取入门费、人头费,传销的全部是虚拟商品。
如天津天狮生物发展有限公司系列传销一案,新会员加入该网络营销组织首先要缴纳2800元会费,费用由“管家”或“领导”收取,发展下线后按比例进行提成,提成款用于支付人员吃喝、租房等费用。
按照传销组织内部规定,会员每发展一个下线可以提成300元。
湖南大学生李理被同学申双双骗至郑州,缴纳1300元加入“忆丽诗儿”化妆品连锁销售,并被晋升为“老板”,直至因非法拘禁被刑事拘留,始终未见过其所传销的“忆丽诗儿”化妆品。
“大学生参与传销鼓动性强,大多发挥骨干作用。
”一位办案人员说。
大学生智商普遍较高,逻辑思维严密,熟悉经济知识和网络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强。
因此,他们往往会在传销组
织中发挥骨干和带动作用,更容易使人上当受骗。
如陕西榆林学
院大四学生徐海东,被同学以帮助找工作为名骗至郑州,交了
2800元后加入网络营销组织,随即被升级为“老板”,负责看管、教育新加入组织人员。
他拉拢利诱四川水利电力机械工程学院学
生张振斌等人,积极鼓吹网络营销,发展下线,在看管新加入组
织的人员期间,非法限制他人自由,被公安机关抓获。
徐海东、
张振斌因犯非法拘禁罪分别被判有期徒刑六个月。
知书达理的大学生们为什么会轻易上当?办案检察指出,“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传销规则迎合了参与大学生的心理。
传销之所以屡禁不绝,并不是它的骗术如何高明,而是它的
游戏规则迎合了人们“不劳而获”的心理。
以郑州市中原区检察
院办理的34起传销案件为例,只要交纳2800元至3900元不等的“入门费”,参与者就获得了从事这个“暴富”事业的资格,当
参与者拉来的下线再交纳2800元至3900元不等的费用后,参与
者的下线所发展的成员就会无级别限制地成为他的下线。
这种财
富几何倍增的谎言让很多梦想“天上掉馅饼”、“一夜暴富”的
受骗大学生欲罢不能、难以自拔。
在传销案件中,90%的传销参与
者都是在被骗至传销窝点经过灌输后,觉得这种赚钱方式比较容
易而自愿留下来,这也是传销屡禁不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传销活动往往披着合法公司的外衣,有的打着
“特许经营”、“连锁销售”等看似时髦的旗号从事传销活动,
带有很大的欺骗性,也是涉世不深的大学生轻易上当的原因之一。
调查显示,参与传销的大学生多是在找工作过程中误入
传销骗局。
办案检察官指出,在社会不能提供充分就业岗位的情
况下,传销对一部分急于就业的学生很有诱惑力,因此,要充分
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宣传介绍传销的危害、常用的欺骗手段、
典型案例,使大学生们提高识别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
传销
人员往往十几个人住一个房间,经常大声喊口号、鼓掌、唱歌,
极易被出租人或附近居民发现异常之处。
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加强
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监督管理,对于在执法中发现出租人明知承租
人利用出租房屋从事传销行为而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没收出
租房屋的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传销活动往往披着合法公司的外衣,有的打着“特许经营”、“连锁销售”等看似时髦的旗号从事传销活动,带有很大
的欺骗性,也是涉世不深的大学生轻易上当的原因之一。
一、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
传销公司最常用的话是“让
你在消费的同时赚钱”,这是鬼话,消费就是消费,赚钱就是赚钱。
把消费当职职业,永远也别想赚钱。
二、不见兔子不撒鹰。
所有传销公司都是为了一个字“钱”,你凭什么给钱他,一定想清楚:是他有你需要的产品?
还是他有你需要的服务?都没有,只是为了他能给你一个事业。
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该你问他要钱了。
三、商业界有一规矩,那就是一切关系的建立都要签订
合同。
合同是保证双方平等互利的必要工具。
特别是公司与个人
发生劳资关系,中国劳动合同法规定,是一定要签订合同的,正
规公司都会主动与你签订合同的。
如果对方丝毫不谈合同,甚至
拒绝签订合同,那他一定不地道,离他远点。
四、不要感情用事。
传销公司一般是熟人找熟人。
有句话,叫朋友不言商。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不要因朋友感情害了自己。
有的人,只要朋友邀请,就什么都不问,不明不白的跟着干,结果是陷入迷局,不能自拔。
五、审查资质。
参加一家公司也好,接受一家公司的推
销也好,首先,应了解一家公司的资质和信用。
平常我们去百货
公司或超市购物,我们也许不用这么劳心,因为,这些都有超帮我们做好了,他们的进货渠道一般是经过认真筛选的,而且,他们还要接受有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督。
但当我们自已独立接受一家公司时,你就必须靠自己来了解他的资质。
一般可以结合以下方式来证实:
1、从网上查询;
2、从其营业地的工商部门查询;
3、要求对方出示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4、要求对方出示开户许可证书;
5、要求对方出示税务登记证书和代理授权书。
以上就是整理的关于求职季传销陷阱频繁以及如何应对传销的解答。
希望毕业生们不要因为一时的诱惑而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