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2:第一单元第1课速效提能演练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2全册教案(1)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2全册教案(1)

选修Ⅱ全册复习提纲第一部分:西方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第一单元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第一课欧洲的君主专制一、君主专制加强之前的欧洲(背景)1、天主教会和教皇对王权的制约;2、封建贵族领主对王权的制约;3、一些封建自治城市对王权的制约。

二、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1、“新君主国”:A、打破割据、明确疆域;B、建立起常备军;C、促进民族国家形成。

2、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典型(1)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西欧)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措施:A、削弱贵族权力,笼络和控制贵族。

B、控制和利用天主教会,宣扬“君权神授”。

C、扩充常备军。

D、建立常备警察部队。

E、用国家管制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和外贸发展(重商主义政策)(柯尔伯)(2)伊凡雷帝和彼得一世——(东欧)俄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伊凡四世(略)。

彼得一世:最终确立沙皇专制制度;对内实行欧化改革;用参政院取代贵族会议管理国家事务;颁布“官职表”,改造和控制贵族;控制东正教的宗教管理权力;坚决打击反对改革的贵族;强化农奴制三、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历史功过积极: 1、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强大。

2、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早期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国内外市场)。

3、有利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繁荣消极: 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作用日益明显。

2、受君主个人因素影响大,积极作用难以持久第2课为君权辩护一、“君权神授”说1、产生条件:①在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②人们相信君权神授;2、代表人物及主张:①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A、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B、按自然法则国家由一个君主来治理才是最好的政体;②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 A、主张:提出“君权神授说”;B、目的: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C、结果:导致王权与议会之间尖锐冲突二、君权至上说1、产生条件: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人文主义思潮产生,一些思想家对君权神授观点提出质疑2、代表人物及主张①马基雅弗利——《君主论》:A、从世俗权力的角度为新君主国论证,提出君权至上论,反对君权神授;B、最早提出新君主国的概念;C、君主为维护权力可以不择手段;D、斥责罗马教廷是意大利分裂的罪魁祸首;②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A、反对君权神授,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B、认为国家是人造的,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C、不赞成君主世袭制,只强调权威;三、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理论提出的意义1、积极作用:都强调国家权力集中和统一,符合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的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趋势,也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课时测试题(全册共321页附解析)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课时测试题(全册共321页附解析)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课时测试题(全册共231页附解析)目录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 1 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 2 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 3 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第 4 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 5 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第 6 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 7 课新航路的开辟第 8 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第 9 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 10 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第 11 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 12 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第 13 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 14 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 15 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 16 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 17 课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 18 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第 19 课经济体制改革第 20 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第 21 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 23 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 24 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第 25 课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第 26 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一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测试卷模块测试卷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 1 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编者选题表题号知识点易中农业的起源 1从耒耜到曲辕犁2、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5 6综合7一、选择题1.(2017 ·湖北孝感期中 ) 《淮南子·修务训》云 : “神农乃始教民播种百谷 , 相土地宜 , 燥湿肥硗高下 , 尝百草之滋味 , 水泉之甘苦 , 令民知所辟就 , 当此之时 , 一日而遇七十毒。

”材料说明 ( )A.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 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播百谷 , 相土地”就是垄作法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解析 :A 神农 , 相传是远古时代农业的始祖 , “乃始教民播种百谷” , 说明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 故 A 项正确 ;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但无法推测最早发现百谷, 故 B 项错误 ; 垄作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 原始农业不可能使用垄作法,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并不能反映医药学的产生 , 故 D项错误。

【创新方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开放的创新演练大冲关 岳麓版选修1

【创新方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开放的创新演练大冲关 岳麓版选修1

【创新方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开放的创新演练大冲关岳麓版选修1(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主要是指( )A.奴隶的反抗斗争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斗争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解析:梭伦前,贵族政治导致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故这里使雅典陷于绝境的应指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答案:D2.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雅典的首席执政官。

他上台后推行的第一项重大是( )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陪审法庭D.设立“四百人议事会”解析:梭伦前,雅典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要平息这一矛盾,梭伦必须首先颁布“解负令”。

答案:A3.梭伦的哪一项内容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 )A.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B.设立民众法庭C.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D.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解析: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体现的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符合题意。

A项是获得人身自由,B项具有和监督权力,D项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参政。

答案:C4.(·海南高考)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该诗反映的梭伦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D .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解析:梭伦是在平民和贵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出任最高执政官。

其具有很强的折中色彩,因此选B。

答案:B5.梭伦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历史地位应是( )A.使雅典民主政治牢固确立B.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C.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D.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点解析:梭伦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克里斯提尼使雅典民主政治牢固确立,伯里克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二第一单元 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同步测试-学习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二第一单元 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同步测试-学习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欧洲的君主专制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B.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C. 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D. 启蒙思想的影响2.某历史展览馆中的一幅名人画像(如右图),下面有段人物简介,其中词语有:“日内瓦、先驱、学徒、主权在民”等,这位名人应该是()A. 孟德斯鸠B. 斯宾诺莎C. 洛克D. 卢梭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会是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和政治主宰,基督教成为人们长期的普遍信仰。

如果你想全面了解当时基督教的发展状况,你最应该参考的文献是()A. 《反异教大全》B. 《论君主政治》C. 《神学大全》D. 《神学政治论》4.1603年,詹姆士一世在英格兰即位时宣称:“既然对上帝能做什么事提出质疑是无神论和亵渎的行为,那么臣民对国王所做的事提出质疑也是胆大妄为和对上帝的大不敬。

”这表明他()A. 倡导极端专制的君主统治B. 大力提倡无神论思想C. 尊重臣民宗教信仰的自由D. 反对亵渎上帝的行为5.《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主要著作,该著作的核心内容是()A. 描述建立合理国家制度的方案,阐述“主权在民”思想B. 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C. 强调政治的目的是自由D. 推崇君主立宪制6.詹姆士一世即位时宣称: “既然对上帝能做什么事提出质疑是无神论和亵渎的行为,那么臣民对国王所做的事提出质疑也是胆大妄为和对上帝的大不敬。

”这充分表明()。

A. 他宣扬国王是上帝的代理人B. 他主张国王可以滥用权力C. 他主张国王权力必须在神权之上D. 国王是教会组织的统治者7.下列民主思想属于洛克的有() ①深刻批判封建专制主义②主张君主立宪制③提出分权学说④国王如果违背了社会契约,人民就有权推翻他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8.西方专制主义理论带有明显的神学色彩,这说明()。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综合复习练习 岳麓版 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综合复习练习 岳麓版 必修2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练习一、选择题1.以下生产工具中采用水力的是()A.桔槔B.筒车C.高转筒车D.翻车答案:B2.我国古代最早的农业生产方式是()A.大规模简单协作B.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形式C.个体小农经济D.自耕农经济答案:A3.以下有关我国古代牛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一大特色②西汉犁壁的发明促进了牛耕的推广③曲辕犁的发明是继汉代以后犁耕技术的又一次突破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4.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A.铁器和牛耕的出现B.公田的大量抛荒C.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D.商鞅变法答案:A5.黄河流域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原因不包括()A.生产技术先进B.开发较早C.人口稠密D.气候炎热潮湿答案:D6.以下哪种说法不符合官营手工业的特点()A.分工细致,严格管理,技术先进,推动了我国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B.缺乏市场竞争,对工匠强制劳动,易造成产品质量低、效益差C.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对工匠的调用由征役制改为募役制D.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我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答案:D7.以下哪些说法为“丝绸之路”的兴起创造了条件()①张骞两次通西域②西汉三次大败匈奴③设置西域都护,保护过往商旅④敦煌、楼兰等繁华城镇的兴起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B8.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重租税以困辱之”的是()A.商鞅B.秦始皇C.汉高祖D.汉武帝答案:C9.明清时期,中国国力的强盛反映了()A.中国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B.中国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C.耕地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D.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明显提高答案:A10.清末的禁海政策对中国发展造成的影响是()①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②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堵塞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④造成了中国与西方力量对比的逆转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从南方征收的“上贡”布帛——张家驹《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材料二:明代文魁(状元、榜眼、探花及会元)籍贯分布表——刘德增《山东人》材料三:清代状元籍贯分布表——刘德增《山东人》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在北宋时期一种怎样的经济发展状况?(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在清朝时一种怎样的文化发展状况?(3)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参考答案:(1)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国家财政仰仗南方。

第一单元第2课速效提能演练

第一单元第2课速效提能演练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金版学案】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二练习: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金版学案】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二练习: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第一单元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第1课欧洲的君主专制与中国唯我独尊的皇帝相比,欧洲的封建君主似乎“逊色”得多,权力受到诸多限制。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限制了王权?欧洲君主们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加强王权的呢?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路易十四、彼得一世等传奇式的专制君主呢?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1.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阶段。

2.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

(1)经济方面。

①土地所有权分散,主要有国王领地和贵族领地。

②封建庄园是主要经营方式。

③城市是中世纪的工商业中心。

(2)政治方面。

①政治权力分散,天主教会拥有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

②国王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但受到教皇的制约。

③贵族在领地内权力较大。

④取得自治权的城市的内部管理不受国王或大封建领主的干预。

温馨提示:中世纪一般是指欧洲封建时代。

指的是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二、新君主国1.形成的背景:在与教会、贵族和市民的斗争中,王权不断得到加强。

2.形成时间:从15世纪开始。

3.主要特点。

(1)专制王权加强:“新君主”打破了封建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2)民族国家形成:一些领土明确的国家开始形成,出现了民族概念。

(3)一些国家开始建立起常备军。

4.意义: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

温馨提示:新君主国的形成反映了近代早期西欧君主权力的上升和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体现了中世纪后期欧洲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朕即国家”1.主要措施。

(1)政治。

①集中中央权力,削弱贵族权力。

②把天主教会变成听命于王权的组织。

(2)军事:扩大常备军规模和建立常备警察部队。

(3)经济:采用国家管制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和外贸发展。

(4)思想:借助天主教会宣扬“王权神授”。

2.结果:路易十四时代,法国君主专制统治达到极盛,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一单元第2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一单元第2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岳麓版选修1

1.2011年12月25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访问中国,使节往来历来是外交活动的主要形式,日本第一次向隋朝派遣使者的时间是( )A.601年B.603年C.605年 D.607年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史料记载日本第一次遣隋使到隋朝是607年。

2.大化改新前的背景不.包括( )A.国家体制日趋完备B.皇权专制受到威胁C.政局动荡不安D.改革派势力组建了新政权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

日本在3世纪由大和国完成了统一,但国家体制仍极不完备。

天皇仅仅是氏族联盟的首领,没有绝对的权威。

故A项错误。

3.大化改新时期,日本把全国土地收归国有的举措是( )A.公地公民制度 B.班田收授法C.租庸调制 D.神衹官制度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判断即可。

4.大化改新跳跃式地实现了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飞跃,这里“飞跃”的实质是( ) A.建立了天皇制度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打破了氏族豪族的特权D.确立了封建社会制度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较各选项,A、B、C三项的飞跃仅限于制度的完备或斗争的胜利,而D项涉及到社会制度的演进,故选D项。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请回答:据材料比较,日本大化改新后政治体制与唐朝政治体制的共同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需根据材料“三省六部制”和“二官八省制”的分工及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概括。

答案: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日本的二官八省体制都体现了分工合作、互相牵制的特点。

一、选择题1.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来,中日两国多次互派使团访问,在历史上访问使团往往负有不同的历史使命,日本遣唐使团( )①首先是外交使团②也是贸易代表团③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④主要目的是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解析:选A。

①②是遣唐使团的性质,③④分别是其作用及目的。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2)第一单元同步教学课件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共39张PPT)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2)第一单元同步教学课件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共39张PPT)

二、新君主国
• • • • • • 1、新君主国的出现 (1)背景: P3 (2)时间:15世纪 (3)代表:西班牙、英国,法国 (4)特点: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2、新君主国形成的作用:
①打破割据、明确疆域 ②促进民族国家形成 ③建立起常备军
• 3、评价
积极:P4
消极: 后期出现了君主专制统治
中世纪后期,欧洲工商业的发 展和各地区间联系的加强,客 观上要求结束封建割据,实现 政治上的统一,王权的强化与 集中成为大势所趋。
俄罗斯禁卫军骑兵
瓦西里教堂坐 落在克里姆林宫墙 外 , 是 为 纪 念 1552 年“恐怖的伊凡” 胜利占领喀山而建 的。由 8 个独立的小 教堂组合而成,高 低错落,环绕在圣 坛四周。
瓦西里教堂圆形屋顶(摄影 俄国 当代)
伊凡四世时的俄罗斯版图
彼得一世 在位时 (1682—1725 年在位 ) , 俄国国号正式改为俄罗斯 帝国。彼得也获得“全俄 罗斯大帝”的称号。
• 2、彼得一世的统治
1547 年 , 伊 凡 四 世 亲 政,开始自称“沙皇”,表 明自己要像罗马皇帝恺撒那 样行使专制权力。这幅肖像 画细致地刻画了当时的沙皇 伊凡四世聪明睿智、虔诚威 严的一面。在他统治的后半 时期中,他怀疑周围的一切, 这给所有的臣民带来了恐惧, 因此他在历史上被称为“恐 怖的伊凡”。 沙皇伊凡像
彼得一世
(一)“朕即国家” —西欧专制统治的典型—法 国
• • • • • • • • 1、路易十四加强王权的措施 ①削弱贵族权力:变贵族为仆人 ②削弱教权:控制教会,宣扬“王权神授” ③军事:扩充常备军,建立常备警察部队 ④经济:国家管制经济 2、影响 ①路易十四时代,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②统治末期,国力渐衰,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逐渐 暴露

2013年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题库 第一单元第1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含答案

2013年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题库 第一单元第1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含答案

1.在爱琴文明(前30~前12世纪)与荷马时代(前11~前9世纪),希腊各邦普遍实行的是()A.君主制 B.贵族政治C.民主制D.寡头制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希腊城邦进入贵族政治时代以前的爱琴文明和荷马时代,实行的是君主制.2.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其要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解析:选A。

梭伦改革前的主要社会矛盾是由贵族侵吞平民的土地造成的,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

3.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A.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选区B.抽签选举组成“五百人议事会"C.陶片放逐法D.设立“十将军委员会”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抽签选举是由运气或“神意”决定的,虽然随意,但是机会均等,最公平。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4.在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公民大会B.陪审法庭C.五百人议事会D.十将军委员会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及五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成为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执行机构.5.我国史学界对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梭伦说”,认为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一种是“克里斯提尼说”,认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能够自圆其说。

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答案:同意第一种观点。

理由:梭伦改革的斗争矛头指向贵族寡头政治,开始确立自由、民主、平等的原则,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由此而成为最高权力机关与最高司法机关;实行法治而非人治。

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用10个新的地区部落代替4个传统的血缘部落,肃清了氏族制度残余;“五百人议事会”起到监督或控制政府的作用;“十将军委员会”加强了军队的民主性;“陶片放逐法"对贵族政治中的危害民主政治者形成威慑。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同步练测(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同步练测(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2021-2022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同步练测(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③权力高度集中④体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可知梭伦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措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及其主要表现。

(6分)8.“雅典民主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权力再分配的过程,是一个权力下移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人治到法治的过程。

阅读梭伦的诗歌:诗歌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诗歌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请回答:(1)诗歌一中,梭伦对哪些人提出警告?(2分)(2)诗歌二中,梭伦为“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0分)(3)结合梭伦改革的一项措施说明他是否真正做到了“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6分)(4)诗歌中反映出梭伦怎样的政治原则?这种原则对改革有何负面影响?(6分)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最能体现人民权威的改革是克里斯提尼创立的“陶片放逐法”,又称“贝壳放逐法”。

这是一项确保民主政权长期存在的法令,可以有效地防止僭主政治及政治野心家颠覆民主政权。

材料二雅典公民如果认为某人危害城邦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

当写有某人名字的陶片达到一定数量时,他就要被放逐国外,这就是所谓的“陶片放逐法”。

陶片请回答:(1)“陶片放逐法”实施的目的及意义如何?(4分)(2)归纳说明“陶片放逐法”的实质。

(3分)(3)这种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借鉴意义?(3分)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

我们的制度被称做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

第1课_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1.农业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地域差别:南稻北粟,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3.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4.主要家畜: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

2.春秋战国:掌握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出现,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3.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4.农具改革:唐代,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5.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上古时代: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2.春秋战国:生产力的提高,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兴修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3.西汉时期: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4.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其中的代表.5.经验总结:在300多种古代的农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千耦其耘:商周时期,由于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2.个体农耕(1)产生原因: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2)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3)历史评价:①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②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③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④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其破产的原因之一。

[轻巧识记]1.古代农业2.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3.小农经济[名师点拨]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1)政治环境: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高中历史 单元整合提升2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单元整合提升2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单元整合提升2 岳麓版选修1要点一改革的类型中国古代改革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促进社会转型的变革:此类变革多侧重从政治秩序、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入手进行改革,属此类型的改革有管仲改革、魏文侯变法和商鞅变法等。

2.封建社会富国强兵、拯救危局的改革:此类改革多把推行新的经济政策作为改革的重点。

属此类型的改革有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

3.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的改革:此类改革多是以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接受先进文化为主体。

属此类型的改革有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忽必烈改制。

要点二改革的原因和背景改革是统治阶级中的改革派利用政权力量,采取自上而下的措施,对国家管理制度的革故鼎新和对统治政策的调整。

具体到中国古代史上的改革,其背景和原因如下:1.在社会转型时期,统治者为实现富国强兵、增强在争霸兼并战争中的实力而进行的改革,如管仲改革、魏文侯变法等。

2.生产力不断发展,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为顺应这种趋势,统治者而进行的改革,如商鞅变法。

3.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受汉族先进制度文化的影响,为适应统治需要,加强本民族封建化进程而进行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制。

4.统治者面临统治危机,社会矛盾激化,为富国强兵、增加财政收入,改变中衰局面而进行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

要点三改革的内容1.调整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改革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

2.调整统治政策,采取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3.改革军制,调整官制,整顿吏治。

4.开源节流,增加政府收入。

5.吸收中原地区汉族的先进文化和政治制度。

要点四改革的结果和成效中国古代改革有成有败,从效果上来看,所有改革都收到了明显成效,管仲改革、商鞅变法都收到了富国强兵之效;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忽必烈改制大大加快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一度改变了中衰局面。

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有成有败,一般情况下,最高统治者直接推行的改革都取得成功,王朝中后期推行的改革大多遭到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

这体现了() 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解析:选A。

从“由上帝独自创立”“从世俗界……不予承认”可以看出教权高于王权。

2.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其本质内涵是()A.王权在与教会、贵族和市民的错综复杂斗争中逐渐形成B.正在形成中的王权专制的统一的民族国家C.王权之下的政治统一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极盛解析:选B。

新君主国,一方面表现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另一方面是民族意识兴起,国家概念形成。

3.以下这些改革最能顺应当时世界潮流的是()A.路易十四信奉“朕即国家”B.路易十四说:“只有当全部权力集中到唯一的君主手中时,国民的幸福才有保障”C.路易十四说:“凡从事海运的商人,在已确定的航程中,得到朕处领得每一吨进口、出口商品的补助费。

”D.建立常备军、常备警察部队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鼓励发展海外贸易,使本国积累原始资本,这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即最能顺应当时世界潮流。

4.2011年6月19日新民晚报消息: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近日建议,将目前的莫斯科行政区划进一步扩大,形成一个新的“首都联邦区”。

历史上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建立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时间是()A.14世纪初B.15世纪初C.16世纪初D.17世纪初解析:选C。

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建立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故正确答案为C项。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权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欧洲国家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请回答:恩格斯所说的“市民”指什么?图片中的人物为什么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解析:结合图片材料,回顾欧洲君主专制形成的背景,路易十四加强王权的措施,并理解其影响。

答案:“市民”指新兴的资产阶级。

路易十四加强王权,消除封建割据局面,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用国家管制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和外贸发展,有利于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获得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

一、选择题1.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阶段,此时整个欧洲世界的精神和政治主宰的是()A.亨利四世B.查理大帝C.王权D.天主教会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与再现能力。

天主教会的势力遍及欧洲各地,教会不仅拥有精神权力,而且拥有世俗权力,故A、B、C与史实不符。

正确答案为D项。

2.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过:“英王亨利七世、法王路易十一、西班牙王斐迪南二世,是近代国家的‘三个智者’。

”这里的“近代国家”是指()A.商业发达的富裕国家B.资本主义的工业国家C.走向集权的民族国家D.自由平等的民主国家解析:选C。

从15世纪开始伴随着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民族国家形成,欧洲人心理上也有了“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等民族概念,因此民族概念的产生反映了民族国家的形成,而这些民族国家当时被称为“新君主国”。

故选C。

3.中世纪欧洲王权比较弱,主要表现在()①国王登基要经教皇加冕才算有效②王室领地少,国王不能在贵族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③国王军队很少,遇有战事需召集贵族封臣带领他们的士兵参战④城市的内部管理不受国王干预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B。

只有取得自治权的城市内部管理不受国王干预,排除④。

4.路易十四被臣民尊称为“太阳王”,彼得一世也被冠以“全俄罗斯大帝”的称号。

其主要原因是()A.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君主专制统治B.宣传“君权神授”,神化国王权威C.兴建豪华宫殿,引领欧洲文化潮流D.加强对外扩张,不断扩大帝国版图解析:选A。

B、C两项只符合路易十四,D项只符合彼得一世,故B、C、D三项错误。

二者之所以得到这样的尊称或称号,是因为二者都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君主专制统治,加强了国家的统一,民族国家形成,形成新君主国,使各自的国家成为欧洲强国,使巴黎和圣彼得堡并肩成为西欧和东欧的文化中心。

故选A。

5.法王路易十四时期的经济措施不.包括()A.收购国外的工场B.扶持国有贸易公司C.采取国家管制方式D.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法王路易十四的经济措施。

依据教材内容可知他所实行的是重商主义政策,而非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6.彼得一世统治时期,沙皇专制制度最终确立,他采取的措施包括()①设立“缙绅会议”,实行“特辖制”②以参政院取代贵族会议,颁布“官职表”③设立宗教事务管理总局,使教会成为沙皇政府的一部分④严厉打击反对改革的贵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B。

考查伊凡四世和彼得一世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区别。

设立“缙绅会议”和实行“特辖制”属于伊凡四世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②③④是彼得一世的措施。

7.对17、18世纪欧洲君主改革的总体评价正确的有()①改革削弱了各国的专制统治②改革削弱了大贵族和教会的势力③使改革各国大都跻身欧洲强国之列④改革促进了各国文化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B。

欧洲君主改革通过削弱贵族、教会权力,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王权,增强了国家力量,同时也促进了本国文化经济的发展。

8.(2011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第二次阶段测试)“世俗权力之服从宗教权力,犹肉体之服从灵魂。

”阿奎那这句话体现了他主张()A.王权至上B.法律至上C.教权至上D.政教合一解析:选C。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通过材料再认与再现所学知识是新课改下的命题趋向。

本题关键信息是“世俗……服从宗教……”。

A、B、D三项均不符合。

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中世纪时,国王登基要经过教皇加冕才算有效。

如,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的加冕。

材料2:英王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法王路易十一(1461~1483年在位)、西班牙王斐迪南二世(1479~1516年在位),是近代国家的“三个智者”。

——弗朗西斯·培根材料3:那幸福的时代,标志着放纵自由。

那时候,狂妄像匹野马,响着小铃铛,轻快的步子跑遍整个法兰西的国土;那时候,没有一个凡人甘愿虔诚超度;那时候,万事可为,只除开反省自守。

——伏尔泰请回答:(1)材料1反映了中世纪时期王权与教会之间怎样的关系?(2)材料2中弗朗西斯·培根所言的主要依据是什么?(3)材料3中伏尔泰的这段诗文反映了当时法国怎样的历史景象?解析:第(1)问考查王权与教权关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2)问中培根所列国王都是“新君主”,考查“新君主”产生的积极作用。

第(3)问要理解伏尔泰诗句所描绘的情况,从路易十四改革的影响这一角度回答。

答案:(1)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国王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但国王的权力受到教皇的制约。

(2)因为这些“新君主”打破了封建割据局面,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比较明确的国家疆域,成为名符其实的“一国之君”。

(3)它反映了路易十四时代法国君主专制统治达到极盛,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巴黎引领着欧洲文化的潮流。

附:课内答疑站【阅读与思考】(教材P7)阅读以上材料,想一想,君主专制制度对工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提示:君主专制制度对处于早期的法国工业发展起到了保护和促进的作用,但利用强硬的政治手段干预、管理工业,不利于工业的自然成长,限制了它的工艺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长此以往必然会限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自我测评】(教材P8)1.“卡诺莎事件”是怎么回事?提示:“卡诺莎事件”是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因争夺教职授免权力而爆发的一场公开冲突。

1075年底,教皇格列高利七世警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不要干预米兰大主教职位的确定和授职,否则将受到逐出教会的惩罚。

与此针锋相对的是1076年初,亨利四世倡议和主持下的高级宗教会议宣布废黜教皇格列高利七世。

教皇因此对亨利四世执行了“破门律”:废黜和放逐亨利四世,并开除其教籍。

按照破门律规定,被惩罚者不在一年之内获得教皇的宽恕,他的臣民都要对他解除效忠宣誓。

德意志部分诸侯立即以选举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行动作为对教皇的支持。

亨利四世在强大压力下,于1077年携妻子和少数随从到教皇的卡诺莎城堡门前,赤足披毡,在风雪中等候三天向教皇忏悔,请求恢复教籍。

“卡诺莎事件”意味着罗马教廷权力达到了顶峰。

2.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提示:基本特征是土地所有权和政治权力分散,王权受到教会、贵族和市民三方的制约。

天主教会拥有精神和世俗两方面的权力,国王无权任命教职人员,且王权的合法性需要教皇的认可。

国王需分封贵族土地,无权直接向贵族及其领地上的人民征税,军事上需要贵族协助。

自治城市拥有独立司法和财政权,国王无权干预城市内部管理。

3.专制王权的专制统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主要表现在利用各种方式将权力集中在君主个人手中,统一国家,削弱贵族和教会的权力,统一全国法律和经济制度,集中财政权力,建立保障王权的常备部队等国家机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