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版教育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澜教育学原理笔记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由教育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怎样学好教育学?三个问题贯穿绪论。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从而对本课程有个系统的认识。

1、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外部规律与内部规律。(难点)

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代表作。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由于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此也可以说,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来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一)什么是教育?

广义: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举例)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品质,发展智力体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服务的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现象教育现象包括宏观、中观、微观的教育现象。

(三)教育规律两大规律:①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文化相互制约的规律。

②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系及其相互相互制约的规律。

我们学习的《教育学》属于普通教育学。以中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对教育日益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也是教育实践经验长期丰富和积累的结果。

发展阶段:有不同划分法,我们分四阶段:

(一)萌芽阶段

封建社会之前,没有独立的教育学,只有教育思想同哲学、政治、伦理学等混杂在一起。如《论语》、《孟子》、《荀子》等既是哲学、伦理学著作,又包含了许多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的《学记》为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的专著,反映了二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思想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二)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从欧洲文艺复兴开始,教育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独立学科。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能形成独立学科?

①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上升,生产力发生巨大变化,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教育及教育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教育实践的发展和教育经验的丰富,如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出现等。

③与教育学有关的哲学、心理学、解剖学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完善。

标志:一般认为,开始于夸美纽斯(捷克)的《大教学论》(1632年),他的教育理论为资产阶级教育学奠定了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一部教育学。

19世纪初的赫尔巴特(德国)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在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更为严密科学的教育学。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创建阶段

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他们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教育的本质,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教育理论的根本问题,为科学社会主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40年代,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第一部社会主义教育学。(简介)

△我国教育学的发展情况简介。

(四)当代教育学的新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学已成为一个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

教育史学

教育哲学

教育社会学

基础科学:教育基本原理部分交叉学科教育文化学

教育人类学

教育生态学

比较教育学

教教育测量学

工具学科

育教育统计学

技术学科

教育工程学

科方法学科教育技术学

教育评价学

学学前教育学

初等教育学

各层次应用学科中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应用科学成人教育学

教学法

课程论

各类型应用学科教育管理学

教育法学

教育政策学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①②③(见书P11—13)

三、教育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新三论等

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要求:

意义:(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为了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1、学习教育学,能提高我们搞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巩固专业思想。

2、学习教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教育规律,指导实践,提高质量。

3、学习教育学,能更好地指导教育科研。

要求:(如何学好教育学?)

1、学习教育理论与参加教学实践相结合;

2、课堂听课与自学讨论相结合;

3、继承我国优秀教育遗产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相结合;

4、学习教育学与学习心理学、教材法等相关学科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

理解教育的本质。重点掌握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了解教育过程的诸种矛盾。1、教育的本质。2、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教育过程本质上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几种要素构成的特殊矛盾运动过程。

第一节教育的构成要素

一、受教育者——教育的对象

对受教育者地位的认识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育者——教育的主体

教育者的地位教育者的目的性、主体性、社会性

三、教育影响——教育的中介

教育影响具有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教育影响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第二节教育诸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客体对主体的能动作用

二、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影响的关系

△ 主要矛盾:教育者的要求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及水平之间的矛盾。

关于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新观点

参见叶澜主编《教育概论》第一章

第三节

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一)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界定(二)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的认识

△ 一般认识:前者处于领导、控制和执教的地位

后者处于被领导、被控制和受教的地位

△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的复杂性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2、不同参照物背景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

① 以教育内容及其他因素为参照物,则两者都处于主体地位

② 相互作为参照物,则互为主客体

二、教育内容(纯客体)

学校机械能人的特点:

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预定性

2、不仅具有一般的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形成人的价值

3、教育内容被两个主体共同利用

4、在教与学两种活动中,分别与学生教师组成复合客体

三、教育物资

(一)教育活动场所与设施(二)教育媒体(载体)(三)教育辅助手段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的发展受社会诸因素的制约,反过来它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这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用动态的观点理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着重掌握教育与生产力、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能运用本章理论正确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如何理解这一界说?

2、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3、对教育的社会功能的认识。(难点)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