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节

合集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化学研究什么

沪教版九年级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化学研究什么

回顾 化学研究些什么学习主题 一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问题导引】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分别包括哪些类型?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有什么关系?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

①概念: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②常见变化形式:a._____的改变;b._____的改变。

没有新物质生成形状状态(2)化学变化。

①概念:_____________的变化。

②常伴随的现象:_____、_____、_____、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有新物质生成放热发光变色发光、放热是化学变化中经常伴随的现象。

那么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提示:物质发生变化时,若出现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等现象,只是说明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但最终还需通过验证有无新物质生成进行确定。

如灯泡通电时也会发光、放热,但由于灯丝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故属于物理变化。

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_____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_____、______、_____、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_________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变化颜色状态气味化学变化1.“物质的物理性质需通过物理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这种认识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不正确。

有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等,物质本来就有,不需通过物理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有的物理性质如硬度、熔沸点等需通过物理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2.“钢铁生锈”和“钢铁易生锈”分别描述的是钢铁发生的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由此分析,用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有什么不同?提示:物质的变化往往用表示物质动态的词语表示,如“生成”“变成”等;物质的性质常用“易”“以”“能”“会”等表示物质能力的词语表示。

学习主题 二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问题导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原理是什么?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分类标准是什么?1.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1)实验装置(如图)。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学习指南 知识管理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 分层作业
学习指南
知识管理 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
验探究
归类探究 例1
例2
当堂测评 1~3题

分层作业 1~3题
4~6题
知识管理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___猜__想__与__假__设___→__收__集__证__据____(包括设计实验方
2.[2017·威海]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 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
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D )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3.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 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
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D )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修改假说,重新设计实验
4.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 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A.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向老师请教
分层作业
1.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 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
不合理的是( C )
A.温度高低 B.氧气含量 C.食物多少 D.食因是 _刚__吹__灭__的___蜡__烛__附__近___尚__有__反__应___生__成__的__二___氧__化__碳__存___在__。

初三化学上学期第一章第二节-课件

初三化学上学期第一章第二节-课件
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具 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
详细描述
化学元素按照核电荷数从小到大排列 ,形成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学 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可以预测 元素的性质和反应行为。
化学式和化合价
总结词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表现出的 性质。
04
实验操作和安全
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前准备
确保实验室内环境整洁,检查 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实验操作顺序
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不 得随意更改或跳过。
实验观察与记录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 数据和结果,不得伪造或篡改 数据。
实验后处理
清理实验现场,确保实验室安 全卫生。
实验安全知识
01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饮 食和喧哗。
THANK YOU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例如 ,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物质的分类
01
02
03
04
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 氧气、水等。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物质,如空气、溶液等。
单质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氧气、铁等。
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等。
但溶液质量增加。
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1
请完成以下实验报告:探究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综合练习2
请分析以下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将一块表面有氧 化膜的铝片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到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综合练习3
请解释以下实验结果: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 入食盐,搅拌后得到饱和溶液,再加入食盐,搅拌后仍得 到饱和溶液,但溶液质量不变。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ΔH大小比较及热化学方程式的再书写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ΔH大小比较及热化学方程式的再书写

第2课时 ΔH 大小比较及热化学方程式的再书写[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建立反应热大小比较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决有关问题。

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了解盖斯定律对反应热测定的重要意义,增强为人类科学发展而努力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一、ΔH 的大小比较1.看ΔH 正负号吸热反应ΔH >0,放热反应ΔH <0,可判断吸热反应的ΔH >放热反应的ΔH 。

2.看化学计量数同一化学反应:ΔH 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例如:H 2(g)+12O 2(g)===H 2O(l) ΔH 1=-a kJ·mol -12H 2(g)+O 2(g)===2H 2O(l) ΔH 2=-b kJ·mol -1 可判断:b =2a ,所以ΔH 1>ΔH 2。

3.同一反应,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 S(g)+O 2(g)===SO 2(g) ΔH 1 S(s)+O 2(g)===SO 2(g) ΔH 2由物质的能量(E )的大小知热量:Q 1>Q 2,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则ΔH 1=-Q 1 kJ·mol -1,ΔH 2=-Q 2 kJ·mol -1,则ΔH 1<ΔH 2。

4.看反应联系比较两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例如:C(s)+O 2(g)===CO 2(g) ΔH 1 C(s)+12O 2(g)===CO(g) ΔH 2可判断:C(s)――→ΔH 1CO 2(g); C(s)――→ΔH 2CO(g)――→ΔH 3CO 2(g)ΔH 2+ΔH 3=ΔH 1,又因为ΔH 3<0,所以ΔH 2>ΔH 1。

1.已知:C(s ,金刚石)===C(s ,石墨) ΔH =-1.9 kJ·mol -1 C(s ,金刚石)+O 2(g)===CO 2(g) ΔH 1 C(s ,石墨)+O 2(g)===CO 2(g) ΔH2 根据上述反应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ΔH 1=ΔH 2 B .ΔH 1>ΔH 2C .ΔH 1<ΔH 2D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答案 C解析 已知:C(s ,金刚石)===C(s ,石墨) ΔH =-1.9 kJ·mol -1,则相同量的金刚石和石墨相比较,金刚石的能量高,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则ΔH 1<ΔH 2<0,能量越低越稳定,则石墨稳定,故C 正确。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各章知识点汇总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各章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元素、化合物和反应
1.元素的概念: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原子组成,其同种原子分子间没有化学结合,它们可以直接参与化学反应。

2.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元素周期表是一种按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它根据元素原子核的电子排布,将元素分类、表示元素的性质、归类元素的科学图表。

3.原子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原子电子组成的细小粒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电子在原子核外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原子核的电子排布影响元素的性质。

4.元素的种类: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贵金属元素等类型。

5.化合物的概念:化合物是由若干种不同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它的组成原子可以称为化合价。

6.化合物的种类:化合物可以分为单质、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超分子化合物等类型。

7.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是原料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经受能量改变而发生组分变化和形态变化,新物质形成,这种反应称为化学反应。

8.化学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特征有产物组分不同于反应物、反应表明发生的反应、反应后体系的变化等。

第二章气体
1.气体的定义: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

九年级化学每章节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每章节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每章节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九年级是学生们接触化学科目的关键年级,对于他们来说,掌握好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逐章节地介绍九年级化学的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与化学变化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发生物质的转化。

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守恒是化学反应的基本法则,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内容。

此外,还有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分。

物质的分类可以按照元素和化合物进行划分。

第二章: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本章主要介绍了常见物质如水、盐、糖等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水的性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形态,还具有升华、沸腾、凝固等特点。

盐和糖是常见的化合物,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盐酸等。

糖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类。

第三章:空气和氧气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气体,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氧气是呼吸过程中必需的气体,同时也是许多物质燃烧的必需气体。

空气中的氧气可以通过电解水分离出来,同时也可以通过某些物质的分解产生。

第四章:酸、碱与中和反应本章介绍了酸、碱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酸是指能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碱是指能与酸中和产生盐和水的物质。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彼此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常见的酸包括盐酸、硫酸,常见的碱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第五章:氧气与金属反应氧气与金属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当金属与氧气反应时,金属会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氧气会接受这些电子形成氧阴离子,从而形成金属氧化物。

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速率和反应产物可能会有所不同,金属氧化物的性质也会有所不同。

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与应用金属和非金属是化学中重要的两类物质。

金属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和光泽性等特点,常用于制造各种器械和建筑材料。

非金属则主要用于制造绝缘材料和化学药剂等。

第七章:酸和碱的溶液与电解质酸和碱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这些溶液中的物质可以导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沪教版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共24张PPT)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沪教版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共24张PPT)

能与….反响、易分解、不稳定、有毒、 可燃性、氧气能助燃、酸性、碱性、 钢铁易生锈……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 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 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导 热……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 的属性,而变化那么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表达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 汽油可燃烧
变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 化 时 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变 化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记录四个实验的现象
变化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 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 化学变化
无 物理变化
有 化学变化
无 物理变化
乳白色、固态、圆柱等形状 石蜡熔化,火焰分三层,外 焰最亮,内焰最暗
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 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还伴随着吸 热、放热、发光等现象。
【注意】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 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 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 热,但它是物理变化。
交流与讨论——判断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表达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 等过去时
汽油在燃烧 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性质
决定
反映 变化
二氧化碳灭火
酒精作燃料
石墨做铅笔芯
经典例题
知识点1: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
A、食物腐败
B、钢铁生锈

九年级化学第2节第2课时物质的组成、结构、用途与制法

九年级化学第2节第2课时物质的组成、结构、用途与制法

第2课时 物质的组成、结构、用途与制法
核心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例1 2017·邵阳改编 图1-2-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
置,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 ( )
A.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
B.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D.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图1-2-3
第2课时 物质的组成、结构、用途与制法
[归纳提升]
葡萄糖、砂糖、面粉灼烧后都得到了黑色的碳,说明三种 物质都含有碳元素。
[课堂速记]
第2课时 物质的组成、结构、用途与制法
[情景展示2]
第2课时 物质的组成、结构、用途与制法
[问题探究]
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但其性质差异很大,观察 上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交流]
第2课时 物质的组成、结构、用途与制法
第2课时 物质的组成、结构、用途与制法
[归纳提升]
纯净物和混合物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 就属于纯净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具 体区分时不要被表面的一些字眼所迷惑,如洁净的空气、纯净 的食盐水等均属于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则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的纯净物。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红磷点燃后,应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以防气体受热膨胀逸 出,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红磷熄灭后,不能立即打开止水夹,因为此时 瓶中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会偏 小,导致测定结果偏小;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容器内压 强几乎没有减小,无法测定氧气含量。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1 学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1 学案

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2.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

3.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

4.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仪器和基本操作,学会实验的现象观察、记录和思考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5.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2.能正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学习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三、同步导学引入:1.化学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知识点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蜡烛燃烧。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知识点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6.葡萄糖,砂糖,面粉等物质加热。

7.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8.煤或石油的利用。

9.1772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的成分;1869年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1965年我国科学家首先通过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是结晶牛胰岛素。

四、基础巩固1.化学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物质的与;物质的与;物质的与。

2.物理变化:没有的变化。

如:。

物质三态间的变化都是变化。

3.化学变化:有生成的变化。

如。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5.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等方面。

6.化学性质:物质在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7.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的现象有、、、、等。

有了这些现象物质(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填“一定”或“不一定”)产生这些现象。

8.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化学变化有生成。

五、拓展提高1.(2009年·哈尔滨市)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2.(2009年·广东肇庆市改)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箭点火B.钢铁生锈C.木材燃烧D.玻璃破碎3.(2009年·湖北黄岗) 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消融B.西瓜榨汁C.石蜡熔化D.白磷自燃4.(2009年·湖北孝感)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在甲骨上刻字B.用泥土筑城墙C.磨制玉石饰品D.铸造青铜器皿5.(2009年·山东烟台)“民以食为天”。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 第2节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  第2节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第2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说课稿“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该实验是初中化学重要的演示实验之一,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一节“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均涉及到此实验。

若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受制于实验仪器和操作者操作水平,会出现以下问题:(1)集气瓶外点燃红磷会污染空气。

(2)伸入集气瓶过程中空气逸出,导致实验误差。

(3)集气瓶中水面上方5 等份的划分不够精准。

(4)实验中主要仪器和水都是无色透明的,无对比度,除前几排学生能观察到水的倒流现象外,后面学生几乎看不到实验现象。

鉴于诸上因素,我对该实验进行了研究。

一、查阅文献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不少老师对此实验已作出改进。

1.采用放大镜点燃红磷,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要想点燃红磷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实验成功率不高。

2.采用激光手电点燃红磷,红磷着火点较高,所需激光手电功率较大,这种手电在课堂演示时会有一定的危险性。

3.这两种方法采用白磷作耗氧剂,白磷剧毒且白磷燃烧较剧烈,容易导致玻璃管破裂或者橡皮塞弹出,存在安全隐患。

二、实验改进思路针对该实验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前人的研究,我想从以下两各方面进行改进:①改变点燃方式,直接在瓶内点燃,提高实验精确度;②采用数字化传感器显示压强代替观察水倒吸,让实验过程更加清晰。

三、实验改进方案(1)实验仪器及药品:集气瓶,燃烧匙,多孔橡皮塞,气体压力传感器,烙铁芯(60w),导线,插头,红磷。

(2)实验步骤:①连接好实验装置(见下图),检查装置气密性(烙铁芯位于燃烧匙正上方,插入气体压力传感器)。

②实验前,经压力传感器检测室温时气压为P1③插上烙铁芯插头,接通电源,40s后待红磷燃烧,关闭电源,提醒学生观察红磷燃烧时的现象和压强变化。

化学九年级每章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每章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每章知识点第一章:物质的分类1.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2. 实验室常用器材和仪器3.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变化4.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5. 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第二章:常见物质的性质1. 金属与非金属2. 元素和化合物3. 溶解、浓度和稀释4. 溶液的酸碱性5. 酸、碱和盐的性质第三章:化学式和化合价1. 原子与离子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性3. 价态和化合价4. 周期表中的元素第四章: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说明2. 反应类型及其特征3. 四则运算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第五章:酸碱中的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2. 酸碱中的氧化还原反应3. 金属和非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1. 金属的性质2. 金属与非金属的比较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第七章:碳与碳的化合物1. 碳的存在形式和性质2. 碳的氧化过程3. 碳的常见化合物及性质第八章:空气与氧气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3. 氧气的运用和重要性第九章:分子和离子1. 分子与键的形成2. 离子与离子键的形成3.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与常见离子第十章: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 控制反应速率的方法第十一章: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1. 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2. 溶液的浓度计算3. 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特征第十二章:有机化合物1. 有机化合物的简介2. 烷烃和卤代烃3. 醇和酸第十三章:化学能和储能技术1. 化学能与能量转化2. 化学能的利用与储存技术第十四章:化学与生活1.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 职业与化学以上是化学九年级每章的知识点简介,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你将对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祝你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一节、第二节浙江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一节、第二节浙江版知识精讲

初三化学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一节、第二节某某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a第一节物质的变化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二. 重点、难点1. 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2. 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的方程式书写3. 酸的个性差异[教学过程]一、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观察],你会发现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在不断的变化中,云中的水有时会凝结成雨水而落下,小树苗会长成参天大树,木材燃烧,瀑布的水落下。

[讨论]:上面的这些变化是什么变化?如:下雨木材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瀑布下落若将以上的四个变化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怎么分?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小结]:下雨和瀑布下落没有生成新物质,在变化中没有生成其它物质,这类变化叫物理变化。

木材点燃发热、发光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和氧气。

在变化中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类变化叫化学变化。

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1、钢铁生锈2、打开小手电筒,发光发热3、镁条燃烧4、磁铁吸引铁钉5、水的电解[问题]从微观角度来判别水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分析: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水电解生成了氧气和氢气。

构成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属于化学变化。

[注意]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拓展]我们周围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判断变化是否发生了?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必须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认识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本块内容是以如下方式来展开的:证据(现象)——变化——性质——应用(常见的物质变化证据有:产生沉淀、产生气体、形状变化、颜色变化、温度变化、发光、发热、pH的变化等等)[分析]发黄的落叶,与绿叶做对照[实验]1、取1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它的形状、颜色。

2、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初三化学上学期第一章第二节

初三化学上学期第一章第二节
365开户 瞎婶是个爽快人,说话干脆利索,并且是个爱说笑话,很乐观。只是,笑话从瞎婶嘴里说出,味儿就变得心酸了。
当然,最感兴趣的就是瞎婶的绝时有老伴料理。婆婆老伴都陆续过世了,不知道的都以为瞎婶的自理生活会相当 困难,其实不然,瞎婶是个生活自理能力很强的人,甚至超过常人。瞎婶的绝活也不知道是何年何月练就的,在与瞎婶平时唠嗑中,逐渐知道了瞎婶是如何用其“才艺”,支撑起来之不易的家的了。
瞎婶做饭花样挺多,常人做到的瞎婶都能做到。农村的摊煎饼、蒸馒头、擀面条、包水饺无所不能。包括自己到大门外的深井去提水,亲自点火烧农村的大锅土炉,从不出现安全问题的,用瞎婶的 话说:“习惯了,就是正常过日子。”是的,她也在期待着常人把她当作常人。
从瞎婶的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说起。生活艰难时期,家里大人孩子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现在生活好了,买的衣服多起来,但平时的缝缝补补还是瞎婶亲自动手的。有人会问,瞎婶看不见,是怎样 穿针引线?我亲眼见过。瞎婶将穿线的针的一头放入嘴中含着,随后用一只手把线放入口中,在不知不觉中,穿针线的活便完成了。老母亲说,附近的婶子大娘做针线活,都要找瞎婶帮忙呢。我说瞎婶 有特异功能,母亲觉得这样说是对瞎婶的不尊重,我就不再说了。是的,她是在艰难生活中历练出的绝世功夫啊。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提纲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提纲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提纲
第一章:物质组成与结构
- 1.1 物质的三态与物质的组成
- 1.2 元素与化合物
- 1.3 原子的组成与结构
- 1.4 分子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章:化学变化与能量
- 2.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2.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2.3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量关系
- 2.4 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
第三章:金属元素与金属
- 3.1 金属元素的性质
- 3.2 钠和钾的性质与应用
- 3.3 铝与铜的性质与应用
第四章: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化合物
- 4.1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 4.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应用- 4.3 硫和氯的性质与应用
第五章:溶液与离子反应
- 5.1 溶液的组成与性质
- 5.2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 5.3 离子的组成与离子化方程式
- 5.4 氧化与还原反应
第六章:酸、碱与盐
- 6.1 酸与碱的基本性质
- 6.2 中和反应的原理
- 6.3 盐的生成与应用
第七章: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7.1 化合价的确定与应用
- 7.2 化学式的书写与计算
- 7.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反应类型
第八章:常见气体的制取与性质- 8.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 8.2 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 8.3 气体的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
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 9.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9.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 9.3 一些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第十章:化学实验操作与技能- 10.1 常用仪器设备与实验操作
- 10.2 常见化学实验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10.3 实验结果的记录与数据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步骤2:取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分别向两种气体中 滴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 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12
步骤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 一瓶呼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 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
7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问题: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有何不同? 猜想:呼出与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含量 等可能不同 思考:如何比较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含量 的多少?
8
①二氧化碳(CO2)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越浑浊,说 明二氧化碳(CO2)气体越多(前提条件:澄清的石灰水足够多 )。 ②氧气(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 (O2)越多,即氧气(O2)可以助燃。 ③二氧化碳(CO2)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即二氧化碳(CO2)不 支持燃烧。
9
讨论:如何比较吸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 的含量的多少? 可用澄清石灰水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比较氧气含量的多少。 借助干燥的玻璃片比较水含量的多少。
10
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
(1)用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好 (2)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3)将软管插入集气瓶口,向集气瓶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 呼出的气体 (4)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 瓶,放在实验桌上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节
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4.能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 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2
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其实古代炼丹炉和炼丹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 前身。
19
1.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D ) A.水 B.白酒 C.食盐水 D.澄清的石灰水
2.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
否为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C )
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实验
D.交流讨论
20
3.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 的是( B )
A.实验1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炭化 D.实验4将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 方,石灰水变浑浊
21
4.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如图两个集气瓶中,
出现的现象是( B )
A 甲中熄灭,乙中变旺

B 甲中变旺,乙中熄灭
氧 气
氧 化
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
13
步骤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 呼出的气体中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 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现象 呼气后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
空气中水分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 结论
中水分含量较多
14
小结: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C 甲、乙都变旺
D 甲、乙都熄灭


22
实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步 骤
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收集、整理实验数据 → 解释与结论 →
反思与评价
23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4
现象
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使 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可使玻璃片上有水凝结
二氧化碳 氧气

结论 吸入空气 含量较少 含量较多 含量较少
呼出气体 含量较多 含量较少 含量较多
15
问题思考:
你能总结一下科学探 究的一般环节吗?
16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 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收集、整理实验数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以及对实 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 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3
同学们在体检的时候都 做过肺活量的测试。那么, 你们知道人体呼出的气体和 吸入的空气的成分有什么不 同吗?
4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知识锦囊: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17
知识点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典例1】下列关于蜡烛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B.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C.常温下,蜡烛呈固态 D.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 新被点燃
18
知识点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典例2】为了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某兴 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同 学们观察到实验过程中红墨水向左移动,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束后,把燃着 的木条放到瓶中,木条熄灭。这些现象说 明动物呼吸吸进___氧__气____气体,呼出 _二__氧__化__碳__气体。
5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 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白色固体,质软、 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燃着时
蜡烛先熔化成液态,然后形成蒸气;燃烧时火焰分 三层,外焰温度最高;放出大量热;生成能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无色的液滴。
熄灭后 有白烟产生且白烟可被点燃
6
讨论: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化学实验中应注意哪 几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等。如蜡烛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 时.变化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