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一起看看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欢迎查阅!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此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发展符号感.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重.难点: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规律,注意有一定的顺序,保证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课件出示情景)一天,小猴.小狗.小松鼠到企鹅博士家做客,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咦!锁上还有一张纸条!看看纸条上写着什么呢?(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智慧,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请用数字7.3.9摆出所有的三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四个.)他们三个好朋友都犯傻了,怎么办呢?同学们能帮帮他们吗?生:能.(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景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师:这三个数能组成多少个三位数呢?密码到底是什么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先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可以一个人思考,也可以和同桌合作.学生开始动手操作,边摆数字边记数,有的一个人思考,有的则跟同桌合作,一个操作另一个记数,教师巡视.师:同学们刚才都在很认真的思考,你们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三位数,现在谁愿意说说你的探索结果?汇报交流.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体验,让学生初步感知排列的方法,学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这一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2.小组合作交流(1)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那么开锁的密码也就不能确定,小猴.小鸭.小鸡可急坏了!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7.3.9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小组长记录下你们组讨论的结果,一会到上面来展示.(2)小组内交流(师巡视,随机参与讨论)(3)展示交流师:你们一共摆了几个三位数?你是怎样摆的?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探究成果?生1:我们一共摆了6个三位数,我们的方法是首先确定左边的数字7,然后将后面两个交换位置,在确定中间的数字3,然后交换两边的数字,最后确定右边的数字9,将前面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分别记录下来.(展示小组的记录) 师:说的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我们也摆出了6个数,我们的方法是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当百位上是9时,可以写出973.937;当百位上是7时,可以写出793.739;当百位上是3时,可以写出379.397.我们画了一张表格,把数字分别记录在里面,这样更加清楚.(展示小组的记录)师:说的很棒!哪个小组还有其他的方法?生3:我们也摆出了6位数,我们的方法是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当百位上是3时,可以写出379.379;当百位上是7时,可以写出739.793;当百位上是9时,可以写出937.973.我们也制作了一张表格,把数字分别记录在里面.(展示小组记录).(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有序思考,是本节课的重要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讨论解觉这个关键性问题,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通过汇报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此类问题解决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突出排列的有序性,培养了学生推理的能力,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师:(出示课件)这是其中部分同学的摆数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摆的的,保证了结果的不重复,不遗漏.(师随机板书: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现在我们继续帮助小动物们找开锁密码吧!(出示课件),这是同学们找出的六个数,现在你们知道开锁密码是什么了吗?生:从小到大排列的第四个数,是739.师:你们真棒!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他们终于见到了企鹅博士(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探究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广角的知识.(板书:数学广角)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他们三位好朋友在企鹅博士家做完客后,小猴提议说,在附近有个影视城,我们到那儿去游玩吧.在影视城他们不仅玩的非常愉快,而且还拍下了一些有趣的场景,同学们想看吗?(想)2.课件出示场景1:(1)请学生说说,图画里看到了什么?(教师随即提出问题: 是啊,他们拍完了《西游记》打算拍照留念,像这样三个徒弟交换位置,共有几种交换方法呢?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思考,可以用符号代替人物在纸上比划.(3)汇报交流.生1:先确定最左边的人,然后右边两个人交换;生2:先确定最右边的人,然后左边的两个人交换;生3:我认为也可以先确定最中间的人,然后左右两个人交换.交流的过程中,把学生刚才用符号代替画下来的展示在黑板上,互相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课件出示场景2(1)教师介绍:这几位小朋友正在影视城玩游戏,尝试当小演员的滋味呢!可是他们好像闹矛盾了,要交换角色了,看看明明说什么?(该让我演大灰狼了吧!)(2)三人小组把自己当成小演员,也来做做这个游戏,要保证把所有情况都罗列出来.①三人小组,开始讨论.②上台演示,全班交流.(设计意图:拍照片和角色转换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排列问题.在解决场景1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符号来代替,一方面是为了验证的方便,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另一方面也拓宽了知识面.提示学生:不但数字有排列问题,人物有排列问题,其实在变化万千的图形世界里也有排列问题.在解决场景2的问题时,采用三人小组身临其境排列法,不但巩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而且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检验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效果.)(三)运用排列,制作奖品1.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不错,老师要奖励每个学生几朵特别的花儿.这些花儿都已经在你们手中.可是都没涂颜色,需要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出示:(提示:每朵花都要不一样,涂出所有情况,看谁涂的方法好)2.学生开始动手涂,教师巡回检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有进步的学生.3.个别学生汇报展示,下面学生评价,教师奖励.(设计意图:学生往往对老师发的奖品很感兴趣,教师课堂上让他们来涂发给自己的奖品,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题目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看上去好像有8朵花要涂,其实所有方法罗列后,只有6朵花被上色了,以此进行思维拓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收获)请同学们在课下尝试用辣.不.怕三个字可以组成多少句有意思的话,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设计意图:使学生继续保持探究欲望,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_()?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1)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②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③说说自己的感受.④感受1吨(2)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通过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际重量.迁移出1吨的重量.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即:1吨=1000千克.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3)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你是怎样想的?(4)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千克,是()吨.三.看书质疑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恰好是1吨.3.想一想,填一填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千克.五.合作总结,解决问题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思路:本节课是数学概念知识课,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巧妙的设置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各类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吨〞的概念.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接着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3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对比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加法的理解.重点:掌握小数的加法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做整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74+2851+62(小结时,突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二.新课:1.设计购物情景图.学习小数的加法计算.从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你想购买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你最少选择购买两种商品,请你计算一下你一共用去了多少元钱?计算结束之后说给同桌的小伙伴,你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给出活动时间) 学生活动后汇报归总.得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板书)教师补充讲清,直接用小数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格式)2.试一试(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4.5+2.30.9+6.2_.1+3.62._+0.493.师生小结,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形成文字.计算小数加法时,要使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加得的结果要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三.实践活动:1.把自己的语文.数学课本的单价找出来,计算一下语文.数学两本书一共用多少元钱?2.看够物信息,帮小强计算一共用去多少元钱.面条一包食盐一袋火腿肠味精一袋1.86元1.00元5._元9.47元四.巩固练习1.判断正.误(并说出错误的原因)2.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里.3.摘果游戏说明(果树图上有小数的加法算式,谁计算结果正确,摘下的果子归谁.)五.全课归结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本领?2.你在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第4课时课题:笔算小数的减法.内容: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96页的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复习小数加法0.37+0.5810.9+7.82.重点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二.新课:1.组织学生自学P96页例4.从例4中你学到了什么?从1.2-0.6=0.6的竖式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它与小数加法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留时间让学生议论.)2.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略)3.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巩固小数减法的计算.出数据信息尺子铅笔作文本图画本笔盒彩色笔0.80元0.50元1.20元0.60元9.67元_.40元师:根据以上的商品价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4.回顾对比:小数减法计算与整数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小数减法计算与小数加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什么不同点?三.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提高计算能力.说明:1.两人一组.每人说出一个小数.两人同时写竖式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题目多者为胜.四.练习作业.1.完成课本P97页第1.2题2.课后实践作业:P97页第3题.第5课时课题:小数加.减法混合练习.教学内容:课本P97__P98第4__6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教学重点: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4.6+5.40.6+0.80.36+0.40.9–0.70.8–0.41–0.6老师小结口算情况.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1.完成P97第4题和P98第6题.2.评讲时突出两个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学生如出现错误,结合评讲)三.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1.讨论: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1)0.95比0.58多多少?(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第(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0.95-0.58=0.37;第(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7.4–1.3=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四.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深练习,补充题略)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重点: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2篇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2篇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内容:课本P2—P3教学目标: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探索海底世界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探索海底世界,是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这个主题之下,学生将会通过课堂教学和实地考察展开深入探索,了解各种海洋动物的习性、海底地形的特点等等,从而开拓他们对海洋知识的认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教学的角度出发,讲述如何帮助学生探索海底世界的奥秘。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了解海底世界,要引起他们对此的兴趣。
在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用图示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来呈现各种海洋动物的形象和特点,同时也要讲解它们的生活习性,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能够收获一些知识。
我们还可以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海底生态环境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海洋世界探索的热情。
二、创设情境要让学生对海底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单纯的讲解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将海底生物、海洋地理、海底地质等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创设一个富有情境感的学习氛围。
例如,通过讲述一些神秘的海底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逐渐对海底世界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或者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神秘和美妙。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多媒体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将海底世界的真实景象展现给学生。
例如,利用图片展示各种奇特的水生生物、海底地质地形等;用音频和视频进行讲解,让学生听到、看到和感受到海洋的无穷魅力。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直观地了解海洋世界变得更加容易,多媒体的运用也更加丰富多彩。
四、勇于探索要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收获,就必须让他们在探索中摸索、发现。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实地考察,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渐发现知识的魅力和趣味,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综合素质教育探索海底世界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活动,也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的方式。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习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等综合素质。
小学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
2009年小学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参考目录1.影子2.“凿壁借光”与光的直进原理3.纸的再认识4.用眼卫生5.热空气会向上升吗?6. 弹弦听音7.泥石流8.怎样从教室内撤离9.辨认方向10.火灾中的烟雾11. 校园尘降的研究12.寻找夏天的足迹1.影子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以“影子的特点与应用”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体验研究事物的“基本功”即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
培养研究技能。
3.通过学习与体验活动,了解一些影子产生的条件及应用方面的有关知识。
二、课前准备课前教师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做好相关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分组实验的物品,并进行熟悉实验操作的演练工作。
关于影子与测量的实践活动,有条件地应安排在学校操场进行,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并且要亲自实践一下,关于被测物高度可以酌情选定。
同时准备有关的投影图片与实物,使活动更具有趣味性,提高活动效果。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及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
培养研究技能。
教学的难点是(1)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的掌握。
(2)“实验三”影子与测量四、教学要点及建议1.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1)引言以一则谜语和影子图开始进入本课学习探索活动,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
(2)探索课题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影子的特点与应用”,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探索活动活动准备:① 教师要先熟悉实验,要准备一套实验器材,并能很好的操作。
② 课前教师要按小组准备活动器材:1个手电筒、1块6×8厘米透明塑料板、一块大橡皮、1根2米长的竹竿等活动器材。
3张A4白纸、学生用剪刀、胶带、直尺等活动用具。
③ 进行安全教育。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1.仰望天空【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重难点】1.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观察圆筒、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我们白天能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
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分享我们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1)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与相关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①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
②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
③太阳的温度很高。
④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
⑤月球会发“光”。
⑥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同学归纳了月球和太阳的特征,那么你们再来比较一下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形式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3.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4展开模拟实验。
(2)实验中,教师明确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一样大?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大小相差很大?(3)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我们的比较。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总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教师指名学生: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2.补充分享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知识。
(1)教师提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分享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探索海底世界
对于三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其中一节比较有趣和生动的内容就是有关探索海底世界的章节。
在这一章节中,教师会通过讲解课文和一些形象生动的图表、视频等,带领同学们一起了解海底世界的生物、地貌、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下面我将分享一下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和一些心得体会。
一、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我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海洋的短视频,激发他们对海底世界的兴趣;二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先谈一下自己对海底的印象和想象。
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快速进入到下面的学习内容中。
二、学习内容1.生物部分这一部分我主要讲解了几种常见的海洋生物,如海星、海蜇、珊瑚等,并且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
同时,我也分享了一些海洋生物的趣事和习性,让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到海洋生物的奇妙。
在这一环节,我还让学生试着画一下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锻炼他们的画画能力和想象力。
2.地貌部分这一部分我主要给学生介绍了一些海底地势的基本概念和构成,比如海底山脉、海沟、海底平原等。
同时,我也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地貌特征是如何形成的。
3.环境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我和学生一起探讨了海洋中的污染和保护问题。
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环境需要得到的保护和重视。
在这里,我也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爱护和保护海洋。
三、小结与作业在课堂结束前,我会让学生回顾和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并且提出一些问题和疑问。
同时,我也布置了一些有趣的作业,比如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海洋中探险的经历或观察一些海洋生物,记录下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总体来说,这一章节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趣和生动的,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他们也可以学到很多的自然知识和语文技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继续探索更多的生动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 探索乐园单元教案与反思
第九单元探索乐园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田墩中心小学何龙教学目标:1、在观察、整理、讨论等活动中,经历发现、总结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
3、在探索事物规律和应用规律的活动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初步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探索规律的经验,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仅限于具体直观的观察和探索,抽象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还有欠缺,有条理地思考能力特别是清楚表达的能力还急需加强。
另外,,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知识储备区别还很大,不能整齐划一地要求。
对于第二个探索活动中“需要火柴根数”的规律,学生的总结得到的规律及处理方法还不可能达到同一尺度。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隐藏在事物中的简单规律。
2.灵活地应用规律,合理推算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新设计探索乐园——找规律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92-93页。
教学目标1、在观察、整理、讨论等活动中,经历发现、总结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
3、在探索事物规律和应用规律的活动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
教学准备:课件、围棋子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1、课前手臂有节奏拍击小游戏。
游戏中,老师利用手臂、手掌击打出明快的节奏,让学生观察发现击打的规律,同时对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
2、揭示课题:会发现的眼睛,会探索的大脑,同样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法宝”,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两样武器,一起走进探索乐园。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一)活动一1、出示探索活动1,摆扣子的学问。
在课件中,依次出现探索活动1中的前三幅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稍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其中规律。
师继续引导,那么你觉得第4、5幅图中的扣子应该是怎样摆放的呢?请把它画在教材中相应的位置。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探索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探索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长度、重量等。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运用观察、实验、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运用数学软件和工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一位数1. 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长度、重量等。
第二单元:除法初步1. 学习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分享等。
第三单元:图形与几何1. 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和性质。
2. 解决实际问题,如面积、体积等。
第四单元:统计与概率1. 学习统计的方法和意义。
2. 解决实际问题,如数据分析、概率等。
第五单元:综合应用1.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1.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直观教具和数学软件,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运算方法。
3. 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供丰富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5.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6. 定期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
2. 学生作业、测验和考试的成绩。
3.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表现。
4. 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五、教学时间安排1. 第一单元:4课时2. 第二单元:4课时3. 第三单元:4课时4. 第四单元:4课时5. 第五单元:2课时六、教学资源1. 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2. 教具:计数器、几何模型、实际问题材料等3. 数学软件:如计算器、几何画图软件等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探索海底世界——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二
探索海底世界——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二在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与大自然有关的内容。
而本篇教案的主题便是探索海底世界。
小学生们广泛的阅读素材来源于周围自然环境,由此会更好地对世界的物质、能量等自然现象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海洋的奥秘,扩展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呢?一、让学生感受海洋的宽广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图片、PPT等多种形式来介绍海洋的宽广。
让孩子们看到蔚蓝色的海洋、广大的海面以及深不可测的海底,感受到大海所带来的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看影片的形式亲身体验到海洋的宽广和神奇,比如介绍河流注入海洋时极其壮观的景象等等。
二、让学生尝试绘制海洋在介绍完海洋的宽广之后,让学生们自由绘制他们心中眼里的海洋,画出他们印象最深的海洋,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海洋的美丽,也能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三、让学生通过游戏来了解海洋生物海洋生物是海洋世界的主体,让学生通过一些游戏来了解海洋生物的名称、习性、食性等,能让他们更加容易融入学习的氛围,而且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习,增加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兴趣与乐趣。
四、让学生亲身体验打捞海底船我们可以邀请一些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学校,向学生们现场演示打捞海底船的过程,让学生们了解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专业设备和技术,并对海底深处的情况有更为直观的了解。
这需要提前申请并得到对方的同意。
五、让学生做海洋模型通过让学生制作自己的海洋模型来加深学习海洋知识和认识。
可以用原材料和细节来模拟小型世界主题乐园中的海洋景点和海洋生物,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知更鸟,自己去体验制作的艰苦和趣味。
总结: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探索海底世界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内容涵盖广泛,包括海洋的阐述,学生海洋绘画,海洋生物游戏,打捞海底船的现场演示,以及制作海洋模型等多方面。
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且可以使他们更加了解自然世界的奥秘。
探索大自然三年级教案
这是一篇关于三年级探索大自然的教案的文章,我们会探索什么是大自然,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保护和尊重大自然。
第一课:了解大自然我们会首先着眼于了解大自然的概念。
我们会探讨大自然包括什么,这些事物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们会介绍植物、动物和自然景观,并且鼓励学生展示它们所知道的关于大自然的一切事实。
第二课:探索生态系统我们接下来会进一步探索生态系统。
我们会讲解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生物以及它们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我们还会学习什么是食物链以及食物网,学习不同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类型。
第三课:了解环保我们第三节课会讨论环保的概念。
我们会鼓励学生思考他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可以参与环保。
我们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垃圾、节省水和电力资源、如何保护植被和野生动物等。
第四课:大自然之旅我们会带领学生们去进行大自然之旅。
我们会鼓励学生在户外进行观察和探索,学生可以学习在户外找到和识别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事物。
我们也会鼓励学生借助科技手段,比如拍照、录音或者操作野外学习工具等,来记录探险过程中的学习体验。
第五课:保护和尊重大自然最后我们会强调保护和尊重大自然这一概念,我们会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做出不同的行为时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会探讨如何尊重和保护动物和植物,我们也会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为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论:通过以上几次课的学习,我们旨在让学生对大自然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希望学生们从靠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体验中得到快乐,尤其是通过户外学习和大自然之旅。
同时,我们鼓励学生们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为环保和保护大自然做出自己的贡献。
1《爱探索,爱发现》(教案)鲁画版心理健康三年级下册
鲁画版心理健康三年级下册《爱探索,爱发现》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鲁画版心理健康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爱探索,爱发现》,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发现精神,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探索和发现的意义,认识到探索和发现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探索和发现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探索和发现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活动。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好奇心,但对于探索和发现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
他们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
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问学生他们是否知道地图上的各个国家,是否想过去探索不同的国家和文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要进行探索和发现?探索和发现对我们有什么好处?2.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一个精彩的视频,展示一些伟大的探险家和科学家的故事,如哥伦布、爱因斯坦等,讲述他们的探索和发现经历,激发学生对探索和发现的兴趣。
-与学生分享一些有趣的探索和发现的故事,如发现新物种、发明新工具等,让学生了解探索和发现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3.概念讲解-解释探索和发现的概念:探索是主动去寻找未知的事物,发现是在探索中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
-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和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通过探索和发现,我们可以解决问题、发明新的工具、发现新的知识等。
4.探索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个探索任务,如:观察并描述教室里的一件物品,然后思考它的用途和功能。
2011-2012学年三年级第二学期发探教学计划
重难点
1.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的基本方法,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3.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4.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
教学
质量
的措
施
1、突出基本能力的培养。
(1)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2)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泥石流》
1
10
4.29~5.3
《怎样从室内撤离》(1)
1
5-6月
份
11
5.6~5.10
《怎样从室内撤离》(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12
5.13~5.17
《辨认方向》(1)
1
13
5.20~5.24
《辨认方向》(2)
1
14
5.27~5.31
《火灾中的烟雾》
1
6-7月
份
15
6.3~6.7
《校园尘降的研究》(1)
1
16
6.10~6.14
份
2
3.4~3.8
《影子》(2)
1
3
3.11~3.15
《“凿壁借光”与光的直进原理》
1
4
3.18~3.22
《纸的再认识》(1)
1
5
3.25~3.29
《纸的再认识》(2)
1
4-5月
份
6
4.1~4.5
《用眼卫生》
1
7
4.8~4.12
《热空气会上升吗?》
1
8
4.15~4.19
小小探险家——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教案二
小小探险家——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教案二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蓝色星球——地球上海洋的探索也日益深入。
而在三年级下册的海底世界教案二中,我们将带领小小探险家们一同探索神秘的海底世界。
探险前,我们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海洋地理上的基本概念,让他们理解到海洋与陆地一样,也由不同深度的不同层面构成。
海洋的表面层是光合作用和浮游生物居住的区域,水深将近200米的深度则是海洋生物最为丰富的水层。
而海洋深渊的深度可以达到几千米,是生命探索和人类科学探索的一块未知领域。
为了更好地让小朋友感受到海洋探险的难度和挑战,我们在课堂上特意进行了一次模拟探险的活动。
我们在教室的角落里搭建了一个小型游泳池,将水温调整到和海洋表面层相似的状态,让小朋友先感受起来。
我们搭建了一个水深约200米的仿真器,并在其中放入了各种海洋生物的模型,让小朋友在黑暗和压力的环境下探索,深刻体验到海洋探险的危险和神秘。
我们开始正式的探险。
我们以珊瑚礁为主题,介绍了珊瑚礁的基本构成、生态环境和生物特征。
我们告诉小朋友们,在珊瑚礁的生态系统中,珊瑚本身只占1%的地位,而其它物种,如微生物、浮游动物、浅海水生植物等占据了生态系统的主力军。
我们带领小朋友们参观了珊瑚礁的生态博物馆和实际的珊瑚礁,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珊瑚礁的美丽与危险。
接着我们带领小朋友们一起探寻海底的神秘世界。
在海底200米的水底中,小朋友们遇到了各种火星人般的神秘海洋生物,如透明花草、生化螺、沉睡鱼、灯笼鱼等。
我们通过珍奇生物展示、互动游戏和信息检索等多种形式,让小朋友们逐渐掌握了一些海洋生物的知识,增长了对海洋生物生存能力的认识。
我们通过讲述海底深渊的概念,为小朋友们揭示了更多未知的海洋生物世界。
我们告诉小朋友们,由于深度和压力的极端条件,海洋深渊中的生物形态和结构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可能具有我们所不了解的特殊生存能力。
如深海鱼中的孔雀鱼,长于发光的能力、顶级捕猎技巧和储存食物的能力等等。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下册)第一课:影子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及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
培养研究技能。
教学的难点是(1)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的掌握。
(2)“实验三”影子与测量三、教学准备:小组准备:手电筒、透明塑料板、橡皮、竹竿。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猜谜语引入本课:跟我走,跟我站,跟我一个样,就是不吃饭。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对了,这是影子。
在光线照射下,物体背光处会出现影子。
关于影子,人们研究了几千年,它可大有学问呢!(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产生影子的条件。
①将橡皮立在桌上,打开手电筒,从一侧照橡皮,出现了什么现象?②关闭手电筒,再观察,前后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思考:在这个实验中,影子出现与什么有关这是不是说明:物体产生影子必须要有光源③、继续实验,拿掉橡皮,将透明塑料板立在桌子上,从一侧用手电筒照塑料板。
④、观察:透明塑料板影子的情况。
思考:实验是否说明物体要产生影子,这个物体必须是不透明的物体,物体只有挡住部分光线,才会产生影子。
2、实验二:影子哪去了(分小组实验)。
①把一块橡皮立在课桌中间,几名同学各拿手电站在周围。
②从一名同学开始,依次用手电照射橡皮,并保持住照射状态。
③全组同学观察橡皮产生影子的深浅程度。
当全组同学都打开手电后,橡皮周围较深的影子还有吗?思考:想一想,手术室里的灯光布局,与实验中有相同的地方吗?说说看。
3、实验3:影子与测量(按小组进行,测量旗杆高度)。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
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一、教学篇目精读课文 3篇《大自然的语言》《李时珍》《装满昆虫的口袋》《语文天地》二、教学要求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归并自然段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2.通过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学习李时珍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
4.学习归并自然段和课文分段的方法。
5.理解《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三、教学重点、难点1、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3、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具准备投影片图片资料课件五、教学时间安排精读课文 3篇6课时语文天地 2课时《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想法,并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观察方法指导下力图有所发现。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语气。
从而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3、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
在此过程中深入体会本文是如何用平实的、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的知识的。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语气。
从而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教学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
在此过程中深入体会本文是如何用平实的、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的知识的。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活动:一、激趣导入揭示主题1、老师这儿有一段不说话的电影,同学们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看,如果看明白了,就给每一幅画面配上一句解说词。
(注:多媒体展示:电闪雷鸣、公鸡打鸣、黄叶纷落、燕子低飞、腊梅花开……一幅幅出示后整体定格在一个大画面上。
小学语文北师大三年级下册9观察与发现-大自然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的几种语言,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2、了解大自然的其他声音,仿照诗歌写一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大自然的其他语言,仿写诗歌。
2、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师: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光人会说话,大自然也有他独特的语言。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大自然的语言吧!(齐读课题)师:课文中讲了几种大自然的语言呢?(7种)是哪7种呢?(板书: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大树、大鱼、“三叶虫”化石)二、理解诗歌,理解大自然的语言(一)小组合作,选学诗歌1、师:课文的哪几个小节在具体介绍大自然的这些语言呢?(2—8小节)2、小组合作,选学感兴趣的小节师:在这七种大自然的语言中,你对哪种语言最感兴趣,就学哪一节。
请看屏幕,根据老师提供的自学提示进行学习。
ppt出示自学提示:(1)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2)思考这一节中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它告诉我们什么?(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分组选学小节,老师巡视点拨。
(二)按节汇报,反馈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灵活处理各小节教学师:你最喜欢哪种大自然的语言?它告诉我们什么?第二节(生答后,师板书云高天晴)(1)pptI出示图片看到蓝天、白云、草地你有什么样的感觉?(2)理解词语“准”“准”是什么意思,它能换成哪个词?(3)指导朗读怎样才能读出白云高飘、晴空万里的感觉?(自由读、抽生读、男女赛读、齐读)(4)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这是大自然关于哪一方面的语言呢?(天气变化)诗歌中还有哪种语言也表示天气的变化?(蚂蚁搬家要下雨)第三节(板书搬家要下雨)(1)课件:蚂蚁搬家(2)为什么下雨前蚂蚁要搬家呢?(3)指导朗读师:是啊,以后如果看到蚂蚁忙着搬家,我们就知道——生接:要下雨了。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影子》
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 探究活动二
灯是光源, 手是遮挡物。
手电筒是光源, 铅笔是遮挡物。 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高度、遮挡物的形状有关。
拓展活动
观察生活中影子对我 们有什么影响?
谢谢!
猜一猜:
跟我走, 跟我站, 跟我一个样, 就是不吃饭。
影子
刘喆
我们身边的影子
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探究活动一
1.将橡皮放在手电筒和纸屏中间,打开手电筒开关,从 一侧照橡皮,出现什么现象。 2.关闭手电筒,再观察。 3.拿走橡皮,纸屏上会呈现什么现象?
思考:影子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光
遮挡物
日晷
日晷是古代一种 利用太阳投射的影 子来测定时间的装 置。随着太阳东升 西落,投在晷面上 的晷针影子就像钟 表的指针一样慢慢 移动,以此来显示 时刻。
探索与发现小学数学教案
探索与发现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探索数字之间的关系
课时:1课时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关系;
2. 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和发现不同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3. 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
2. 比较符号“>”“<”“=”的卡片;
3. 小组讨论的桌面。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个数字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2. 探究:教师将数字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相互比较数字的大小,并用比较符号“>”“<”“=”进行组合。
3. 发现:学生通过讨论和比较,发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例如2<5,6>4,7=7等。
4.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反思,加深学生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延伸:
1. 让学生利用数字卡片进行比较游戏,巩固数字大小关系;
2. 设计更复杂的比较题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探索和发现数字大小关系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
2. 自己设计一道数字比较题目,并和同学们分享。
以上为探索与发现小学数学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影子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及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
培养研究技能。
教学的难点:(1)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的掌握。
(2)“实验三”影子与测量三、教学准备:小组准备:手电筒、透明塑料板、橡皮、竹竿。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猜谜语引入本课:跟我走,跟我站,跟我一个样,就是不吃饭。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对了,这是影子。
在光线照射下,物体背光处会出现影子。
关于影子,人们研究了几千年,它可大有学问呢!(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产生影子的条件。
①将橡皮立在桌上,打开手电筒,从一侧照橡皮,出现了什么现象?②关闭手电筒,再观察,前后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思考:在这个实验中,影子出现与什么有关?这是不是说明:物体产生影子必须要有光源?③、继续实验,拿掉橡皮,将透明塑料板立在桌子上,从一侧用手电筒照塑料板。
④、观察:透明塑料板影子的情况。
思考:实验是否说明物体要产生影子,这个物体必须是不透明的物体,物体只有挡住部分光线,才会产生影子。
2、实验二:影子哪去了(分小组实验)。
①把一块橡皮立在课桌中间,几名同学各拿手电站在周围。
②从一名同学开始,依次用手电照射橡皮,并保持住照射状态。
③全组同学观察橡皮产生影子的深浅程度。
当全组同学都打开手电后,橡皮周围较深的影子还有吗?思考:想一想,手术室里的灯光布局,与实验中有相同的地方吗?说说看。
3、实验3:影子与测量(按小组进行,测量旗杆高度)。
①在操场的旗杆前,将一根2米长的竹竿垂直竖立在地上,扶好作为标志物。
②分别测量竹竿和旗杆影子的长度。
④研究旗杆和竹竿影子长度的关系,通过竹竿与竹竿影子长度,你能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吗?思考:如果2米高的竹竿,影子长度是1米,旗杆(被测物)影子长度是7米,那么旗杆多高呢?(三)、探索发现1、产生影子的条件一是必须有光源,二是必须有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部分光线。
两者具备,才能产生影子。
2、在太阳照射下,利用物体影子长短或方向能指导当前大约是什么时间。
由影子长度,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高度。
(四)、探索延伸1、三次试验中,影子什么时间最长?什么时间最短?2、在图书室中找出有关日晷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凿壁借光与光的直进原理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研究光沿着直线传播的原理。
能力目标: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原理应用的相关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及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实验技能。
教学的难点是:(1)关于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实验与分析。
(2)应用光的直进原理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准备:纸、台灯等。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教师讲故事引入本课:(凿壁借光的故事)(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黑暗中能看到东西吗?①、教师把两个鞋盒的一侧同位置各扎一个小孔,在一个鞋盒里放一块橡皮,盖严盒盖放在桌上。
②、在另一个鞋盒里放一个亮的小手电,手电对准橡皮但不对小孔,盖严盒盖放在桌上。
③、全班同学按顺序到讲台,通过小孔向盒里看,哪个鞋盒能看见橡皮?思考:看不见橡皮的鞋盒里缺少了什么?我们能看见物体的条件是什么?2、实验二:光沿直线传播。
①、用纸卷一个细直筒,透过直筒看前面灯光,怎样?②、把纸筒弯折再看灯光。
怎样?小结:以上实验说明,光线实验直线传播的。
③、将灯光换成教室里的标志物,按以上实验程序再进行实验。
小结:物体将光线反射到我们眼睛里,我们才能看到物体。
这个实验说明反射的光也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讨论:光沿直线传播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测量、射击、栽树等(三点成一线)(三)、探索发现1、光沿直线传播,这就是光线的直进原理。
2、光的直进原理在生产实践中有很多应用,如瞄准射击、测量、农田水利施工等等都利用了光的直进原理。
(四)、探索延伸用自己的话解释凿壁借光的科学道理。
教学反思:第三课:纸的再认识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对三种纸的对比试验,初步了解不同种类纸的几个特性。
能力目标:初步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分辨纸的纵向与横向是本课的难点。
2.掌握三个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并会分析其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准备:报纸、笔记本用纸、面巾纸、直尺、剪刀、放大镜、滴管等。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大家都知道、纸可以用来写字、包东西,用途很多。
特别是在学习中,我们更离不开纸。
那么,我们关于纸的学问你知道多少?现在让我们做几个小实验,了解纸的几个特性吧!(二)学习新课:一、实验一:纸撕扯的实验①用尺在报纸的一个角画出一个长18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
②剪下这块纸,在纸上标明横向、竖向。
③把标有纵向报纸撕开。
同样把标有横向的报纸撕开。
④、撕报纸时,你感觉如何?用放大镜观察纵向、横向的毛边,有什么不同?⑤、用笔记本纸和面巾纸,重复做撕纸的试验。
⑥、思考、观察:试验中,同一种纸撕的较容易的纸边比撕的较费劲的纸边哪个比较整齐一些?试着说说其中的道理。
二、实验二,纸的抻拉实验。
1、用剪刀对三种类型的纸按纵向和横向剪下两条。
2、紧紧捏住标有纵向的纸条,逐渐加大用力向两边抻,直至断裂。
同样抻横向纸条。
你感觉两次有区别吗?哪个纸条要用力大些?3、再用笔记本纸和面巾纸做实验,得到的结论与前面是否一样?思考:纸的这一特性与纸横向、纵向纤维的排列有关系吗?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三、实验三,纸的吸水性1、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三种不同的纸平放在桌上。
2、用滴管在三纸片的中央各滴上红色的水。
3、观察那种纸上的水扩散的最快?(扩散的快慢与纸的纤维长度和纤维之间紧密程度有关)4、总结:四、探索发现1、纸的特性之一:沿着纸纤维的大致方向撕纸比沿着纤维横巷撕纸更容易些,这是由于造纸纤维方向造成的。
2、纸的特性之二:抻拉纸,受力方向与纸中纤维大致方向垂直比与纸中纤维大致方向一致时,纸更容易抻拉断裂。
五、探索延伸以“三种纸透光性测试”为题设计两个实验方案。
并动手实验。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四课:用眼卫生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实验,探究人眼睛看东西时的视觉暂留现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眼卫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达到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尝试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活动使学生提高科学用眼的自觉性,养成用眼卫生的好习惯。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调查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拟定调查问卷和分析调查问卷是本课学习中的难点,教师要在课上统一完成,先讲明要求和操作方法后再让学生进行操作。
三、教学准备:视力情况调查表,收集有关视力保健的资料。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教师:在人的感觉器官中,眼睛是重要的感觉器官。
眼睛把看到的一切信息传送到大脑,使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
视力不好,会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许多麻烦。
因此,我们应该科学用眼,保护好我们的视力。
(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眼睛的用处小组活动:把眼睛蒙住,试着做一些事情,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①电脑打字。
②浇花。
③做游戏。
④打扫地面。
观察思考:若视力出现障碍,会给人的生活与学习带来怎样的影响?2、实验二:眼睛的疲劳①、眼睛距书1尺,定睛看侧视图(课本图5)1分钟,说说看后眼睛有什么感觉。
②、小组讨论:图5的图案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特点容易引起眼睛的疲劳?③、看课本图,说说对眼睛有什么影响。
躺卧看书、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走路看书、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用手揉眼。
④、再举一些能引起眼睛疲劳的例子。
小组讨论:你有没有不好的用眼习惯?如果有,想一想如何预防和改正?3、调查研究:关于用眼卫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①、拟定调查问卷。
(用课本上的)②、选定调查人员(全班同学)③、进行实际调查。
④、分析问卷。
数据分析:在调查的10个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选择()多些的同学非常重视用眼卫生;相反选择()多些的同学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容易造成视力下降。
思考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我们的视力情况及视力保健是不是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科学用眼,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三)、探索发现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没有视觉,生活和学习有许多事情做不了,许多事情做不好。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了解了自己的实力情况。
2、通过实验和调查,我们还了解到,排除遗传因素外,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注意用眼卫生。
(四)、探索延伸课后把课文20页儿歌背下来。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五课:热空气会向上升吗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研究热空气上升的道理。
能力目标:用研究的结论解释一些生活实践中的现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实验能力。
教学的难点是做好分组试验的准备和指导。
三、教学准备:纸杯、线绳、塑料袋、平衡尺、酒精灯、蜡烛、细木条、铁架台。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春天暖暖的照在郊外的田野上,照在村舍的屋檐上,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你细心,会发现田野或屋檐上有淡淡的气流在袅袅地上升,这就是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体验热空气上升①点燃蜡烛,放在讲台上。
②同学按顺序依次按以下两种方法做实验。
A:把手放在蜡烛上方(注意距离,不要烧伤手)B:把手放在蜡烛的侧方,体验手的感觉。
小组讨论:对比两次实验,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小结:把手放在上方,感觉到一缕热气向上升起,并有灼热的感觉。
手放在侧面感觉不明显。
2、实验二:验证热空气上升①教师实验,学生观察。
②拿一个薄膜塑料袋倒扣在蜡烛上方,让热空气进入塑料袋,然后松开手。
③实验观察:当手松开后,看到什么现象?④思考问题:手松开后塑料袋飞上去,是不是证明了热空气是往上升的?实验三:热空气上升的道理①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②在细木条上拴好细绳挂在铁架台上,木条两端各挂一个倒扣的纸杯,使两端处于平衡状态。
③给一端的纸杯口加热。
④思考:在加热的过程中,被加热的纸杯向上翘起了,说明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思考与联想:风是怎样形成的?(三)探索发现1、通过三个实验,研究了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及上升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