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学——颈椎病

合集下载

推拿治疗学课件-颈椎病

推拿治疗学课件-颈椎病

2.外因
推拿治疗学
由于跌、仆、闪、挫或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平时姿势不良,枕头和睡姿 不当,均可使颈椎间盘、后关节、钩椎关节、椎体周围各韧带及其附近软组 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破坏了颈椎的稳定性,促使颈椎发生代偿性骨质增 生。若增生物刺激或压迫邻近的神经、血管和软组织,则引起各种相应的临 床症状和体征。
(2)压痛点若在胸锁乳突肌处有肌张力增高感和压痛者,为胸锁乳突肌痉挛; 在锁骨外1/3处(肩井穴)或肩胛骨内侧缘有肌紧张感和压痛者,为斜方肌、 斜角肌痉挛;在上三个颈椎棘突旁和同侧肩胛骨内上角处有肌紧张感和压痛 者,为肩胛提肌痉挛。
推拿治疗学
(3)活动受限以颈部左、右旋转运动受限最明显,甚至要转动身体才能看清 两侧的情况,严重时各方向活动均受影响。
2.寰枢关节
推拿治疗学
由寰椎和枢椎齿状突构成的复合关节,寰椎环绕齿状突可做旋转运动。该关 节没有椎间孔,颈2神经根从关节间隙穿出,易受挤压、刺激而发生疼痛。
3.枕下三角
推拿治疗学
由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四块肌肉构成,位于寰枢 关节的外侧,左右各一。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耳小神经、椎动 脉从该三角区经过,易受刺激、挤压而产生相应组织分布区域症状。
6.椎管
推拿治疗学
由椎体后缘、椎弓及后纵韧带、黄韧带构成,供脊髓通行的管道。当椎间盘 髓核膨出、突出、脱出,黄韧带肥厚则形成软性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 生则形成硬性椎管狭窄,产生相应症状。
7.横突孔
推拿治疗学
第6颈椎至寰椎的两侧均有横突孔,有保护椎动脉的作用。椎动脉自第6颈 椎横突孔进入向上直行,穿出寰椎,沿寰椎的椎动脉切迹走行,约于齿状突 与乳突连线的中点处经枕骨大孔逬入颅内,易受寰枕筋膜痉挛、挤压、刺激 的影响而发生血管痉挛(图4-3)。

推拿治疗学

推拿治疗学

推拿治疗学重点整合1. 颈椎病:是由于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等因素而引起颈椎脊柱生理曲度改变、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増生,颈部软组织痉挛或损伤等,导致颈椎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脊髄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

2. 肩袖:又叫旋转肩,是包绕在橈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肌腱组成,对维持肩关节稳定和肩关节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 臂丛牵拉试验:患者上臂伸直,医生站于患者侧后方,以一手抵住患者头部,一手握患者腕部,反方向牵拉,如患肢有疼痛或麻木感即为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提示颈部神经受压。

4. 浮離试验:用于检查膝关节腔内积液,检查时患肢伸直.医生一手压在膜上囊部,向下挤压使积液流入关节腔内,然后另一手拇、中指固定離骨内外缘,食指按压離骨.这时可感到離骨有漂浮感,重压时下沉,松开时浮起称浮離试验阳性。

5. 腕管综合征:由于腕骨骨折、脱位或筋肉组织劳损等因素,使腕官腔狭窄,压迫行走于其间的正中神经.引起橈侧三个半手指麻木、疼痛和腕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叩击腕管及屈腕压迫试验阳性为主要特征的病症6. 肱骨外上課炎:是由于外力过劳等因素,产生无菌性炎症,引起肘部外侧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的一种病症,又称为“网球肘"7. 颈椎活动度:前屈35°-45°,后伸35°-45°,侧屈45°,旋转60°-80°8. 颈椎病的分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9. 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依据:(1) 上肢相应神经分布区域有放射性压痛、麻木(2) 椎间孔挤压试验、叩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中有一项以上阳性(3) X线片可见椎间隙变窄.斜位片有椎间孔变窄或有骨刺10. 落枕诊断依据:(1) 晨起疼痛,颈项僵滞,运动受限(2)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肩胛提肌结节状或条索状痉挛(3) X线片可见颈椎脊柱侧弯,棘突排列紊乱或呈“双突征”11. 肩周炎病因:(1)外伤及劳损(2)肩关节本身病变(3)其他因素12. 搭肩试验:患者屈肘,如手能搭到对侧肩部的同时肘部能贴近胸壁为正常;若患者不能完成上述动作,或仅能完成两动作之一者为阳性,提示有肩关节脱位的可能。

推拿学颈椎病

推拿学颈椎病
每个椎体都由椎体和 椎弓构成。
25.04.2021
推拿学科
6
开封市中医药学校
颈椎的上面
椎体前面观
25.04.2021
推拿学科
7
25.04.2021
开封市中医药学校
各部椎骨的特点—颈椎-1
❖ 第一颈椎又称寰椎: 呈环形,没椎体、棘 突和上关节突
❖前弓 齿突凹,与第 二颈椎的齿突相关节
❖ 后弓 ❖ 侧块
25.04.2021
推拿学科
24
交感神经
❖ 颈段脊髓无交感神经元,颈部 交感神经来自胸段脊髓上部, 其末梢神经纤维分布头、颈部 及上肢,也分布到胸、腹部内 脏。
❖ 颈交感神经直接分支分布至心 脏,通过交通支分布到咽部。
❖ 颈内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伴随 动脉支分布到眼部,支配散瞳 肌和上睑的平滑肌
25.04.2021
❖ 颈脊柱屈伸时,颈椎管的长 度有所改变。
❖ 完全屈曲时,椎管的前缘可 被拉长1.5cm。其内的脊髓也 被牵长变细且紧张。后伸时 椎管变短,脊髓松弛而变粗23cm,易于受压。
25.04.2021
推拿学科
开封市中医药学校
20
脊髓
开封市中医药学校
❖ 颈3-胸2为颈膨大,C6最粗。 ❖ 脊髓内出现病变时, 首先出现上肢症状, 然后出现下肢神经 功能障碍;
在项部, 当枕骨之下, 与风府穴相平, 胸锁乳突肌与 斜方肌上端之 间的凹陷处。
25.04.2021
推拿学科
55
25.04.2021
开封市中医药学校
风府
(DU — 16) (督脉)
在项部, 当后发际正中 直上 1 寸,枕 外隆凸直下, 两侧斜方肌之
间凹陷中。
推拿学科

推拿学课件:颈椎病

推拿学课件:颈椎病

辅助检查
• 1.X片:椎体后缘骨赘、椎体滑脱。病变椎间 隙变窄、椎体骨质增生、节段不稳定等退行性 改变。
• 2.CT:可清楚的了解颈椎椎管的大小、椎间盘突 出程度、椎体后缘的骨刺等。
• 3.MRI:了解颈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程度及对 脊髓的压迫程度,脊髓有无萎缩变性等。
• 4.颈段脊髓造影:可发现硬脊膜前后压迫情况。
2.外因 跌、仆、闪、挫等外伤, 颈项部受寒
内因
• 在一般情况下颈椎间盘从30岁以后开始退变, 退变从软骨板开始并逐渐骨化,通透性随之降 低,随核中的水分逐渐减少,最终形成纤维化, 缩小变硬成为一个纤维软骨性实体,进而导致 椎间盘厚度变薄,椎间隙变窄,关节面长期磨 损而导致增生。椎体后关节、钩椎关节等部位 的骨质增生以及椎间孔变窄或椎管前后径变窄 是造成脊髓、颈神经根、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 压的主要病理基础。
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 “上虚则眩”
椎动脉型颈椎病
• 临床表现 • 1.眩晕是主要症状,眩晕的发生与头部(颈椎)
的位置的改变有关。位置性眩晕。 • 3,精神萎靡、乏力嗜睡。 • 4,耳鸣、耳聋,视力下降。 • 5,TCD(脑超、经颅多普勒)对椎动脉型颈
椎病有特殊诊断意义。 • 6,椎动脉造影对本型颈椎病有积极的指导意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 病理特点: • 由于增生的骨赘、痉挛的椎前肌群及炎
症介质刺激了颈交感神经纤维,引起颈 交感神经的紧张性的异常增高或抑制, 导致相关的腺体、血管、内脏功能活动 的失调。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 1.最突出的症状是:慢性持续性头痛,在额部、特别是 眼窝、眉楞骨处。
• 临床表现: • 2.影响到眼睛:交感神经兴奋,房水的分泌受到抑制,
• 1.基本操作 • 督脉线:用一指禅推、按揉、擦法, • 颈夹脊线:用一指禅推、按揉、拿、擦 • 颈旁线:用一指禅推、按揉、擦、抹 • 肩胛区:滚、拿、擦 • 肩胛背区:滚、按揉 • 肩胛间区:一指禅推、按揉、拨揉法。

推拿治疗:颈椎病

推拿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的病因:(1)外伤:颈椎是人体脊柱活动最大的部位,易遭受外伤。

损伤可以加剧颈椎退变,破坏颈柱原有的平衡。

(2)慢性劳损:慢性劳损可造成颈椎小关节退变、椎体局部韧带发生退行性变。

退变后,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等可刺激颈部的血管神经而发生颈椎病。

(4)先天性因素: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颈椎体融合、第一颈椎发育不全、颅底凹陷症、先天性颈柱管狭窄可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的退变,特别是颈椎再受到外伤,更易发生颈椎病。

(5)咽部炎症:当咽部有急、慢性感染时,可直接刺激邻近肌肉、韧带,或通过丰富的淋巴系统使炎症在局部扩散,以致造成该处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和椎间关节内外平衡失调,椎体是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而产生颈椎病。

推拿治疗:颈椎病【概述】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性疾病。

随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颈椎间盘(图139)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弹力减退,椎间盘向四周膨出,椎间隙变狭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间不稳定,黄韧带肥厚、变性,钩椎关节增生及小关节的继发性改变。

这些结构上的变化必然导致颈椎椎管或椎间孔的变形、狭窄,以致直接刺激、压迫,或通过影响其血运使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并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这在临床就称之谓颈椎病。

【临床表现】1.颈型颈椎病仅以颈部轻微疼痛不能较持久地看报、书写,颈部活动基本正常,无上肢放射痛。

2.神经根型颈椎病除颈部疼痛外,可出现明显上肢放射痛,呈阵发性加剧。

颈部活动度受限或僵硬感。

患肢乏力,握力减弱,手指麻木等。

3.脊髓型颈椎病颈痛伴四肢麻木、僵硬、力量减弱;手不能持物和自如活动;行走笨拙,甚至不能站立与行走,直至瘫痪。

部分患者胸、腹部有明显束带感,异常不舒服。

大便失禁,排尿困难或尿急、尿频等。

4.椎动脉型颈椎病颈痛、眩晕、头痛、视觉症状(复视、幻视、视力下降),甚至猝倒,但意识无障碍。

这些症状的出现常与头颈转动有关。

5.交感型颈椎病颈痛伴偏头痛、头晕、头胀、视物模糊、耳鸣、耳聋。

《推拿治疗颈椎病》课件

《推拿治疗颈椎病》课件

适当的颈部运动
前后点头
缓慢向前点头,再缓慢向后仰 头,重复几次。
左右旋转
头部缓慢向左右两侧旋转,重 复几次。
颈部侧屈
头部缓慢向左右两侧弯曲,重 复几次。
肩部放松
放松肩部肌肉,转动肩部,前 后画圆,重复几次。
避免颈部受伤
注意安全
注意保暖
避免颈部受到外力冲击或过度拉伸, 如快速转头或突然摔倒等。
避免颈部受凉,尤其是在空调环境下 ,可以适时使用围巾或披肩保暖。
02
03
了解病情
在开始推拿治疗前,需要 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 症状,以便确定推拿的适 应症和禁忌症。
环境准备
选择一个安静、整洁、温 度适宜的治疗环境,确保 患者舒适放松。
患者准备
指导患者穿着宽松舒适的 衣服,摘除首饰和手表, 以免在推拿过程中造成伤 害。
推拿手法介绍
01
02
03
04
轻柔放松手法
使用轻柔的按摩手法,从颈部 到肩部逐渐放松肌肉,缓解紧
04
颈椎病的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
通过口服药物,如非甾体消炎药 、肌松剂等,可以缓解颈椎病引 起的疼痛和肌肉紧张。
外用药物
如膏药、喷雾剂等,可以直接应 用于疼痛部位,起到消炎、止痛 的作用。
物理疗法
牵引治疗
通过专业的牵引设备,对颈椎进行适 当的拉伸,以减轻颈椎压力,缓解症 状。
物理疗法
如电疗、超声波治疗等,利用物理因 子作用在病变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
张和疼痛。
定点旋转复位法
针对颈椎小关节紊乱或颈椎错 位,采用定点旋转复位手法,
调整颈椎位置。
穴位刺激法
选取颈部相关穴位,如风池、 天柱等,进行刺激,以舒缓肌

推拿治疗学讲稿

推拿治疗学讲稿

第一节颈椎病一、概述: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它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颈部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候群。

它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前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由于职业、工作、生活方式(如打字员、长时间伏案工作、上网、玩麻将)等原因,现逐渐年青化。

本病多见于30~~60岁的人,男性多于女性。

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证”、“项筋急”、“项肩痛”、“眩晕”等范畴。

其临床表现轻者颈、肩臂酸胀、疼痛、麻木,重者可致肢体疲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疾。

病变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时则可出现头晕、心慌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它具有以下特点:1、颈局部症状较轻,而颈外症状较重:如压迫颈神经根的,主要表现为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疼痛和麻木,而局部症状可能不明显。

压迫颈部脊髓的,主要表现为上肢或下肢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瘫疾。

2、病变范围广泛,可以涉及到颈局部、头部、上肢、甚至可以影响到四肢、躯体或内脏。

由于颈部具有交通枢纽的作用:如体循环的血液、营养物质要通过颈部才能到达头部,以营养大脑,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

反过来,大脑神经中枢(司令部)的指令、信息,亦要通过颈部才能传到全身各个具体的部位,完成各种动作,协调全身的活动。

因此,颈部一旦受到损伤或破坏,整个神经传递的过程和头部的血液循环都将中断,可影响到头部及身体各个部位。

3、愈后较差,尤其是脊髓型的颈椎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终身残废。

颈椎病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断根。

推拿也只是改善或缓解其症状,使其少发作或发病时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疗法,而在各种非手术疗法中,又以推拿疗法最为有效,且容易被患者接受。

它既可避免口服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又没有做针刺时的疼痛,所以颈椎病是推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二、颈椎病的解剖特点:1、特殊颈椎:颈椎共有7个,第1、第2和第7颈椎,因其形状特殊,称为特殊颈椎,其余四个为一般颈椎。

推拿治疗学课件-颈椎病

推拿治疗学课件-颈椎病
頸椎病
概述
•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本病是由於頸椎
增生刺激或壓迫頸神經根、頸部脊髓、椎 動脈或交感神經而引起的綜合症候群。
• 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
解剖生理
• 頸椎共有七個,椎間盤六個,椎管和椎間
孔由椎體和椎弓組成。八對頸神經和部分 第一胸神經
• 椎體連接包括兩個關節突關節,一個椎間
盤和兩個滑膜關節。
增生:脊神經根受壓
• 後關節增生伴半脫位或對椎動脈的刺激可
出現交感神經症狀
增生物壓迫分兩種情況
• 直接壓迫
• 間接壓迫
頸椎病分型及主症
• 神經根型:頸5以上病變:壓迫頸神經叢,
頸肩部或頸枕部疼痛及枕部感覺異常;頸5 以下病變:壓迫臂叢,可有上肢疼痛及感 覺異常,或有肢冷、無力、持物墜落等症 狀。
• 頸椎橫突由椎弓和椎體相連合成,其根部
有橫突孔。
三、病因病機
• 外因:各種急慢性損傷。
• 內因:椎間盤退行性變是本病的普遍內因。
不同部位的增生可產生不同症狀
• 椎體前緣:食管、氣管刺激征 • 椎體後緣:脊髓壓迫症狀 • 鉤椎關節側方增生:椎動脈受壓 • 椎體側後方、後關節前緣或鉤椎關節後方
涼、膚溫低、或手足發熱,四肢痠脹、出 汗異常、聽視覺異常。
混合型
• 以上兩種及兩種以上類型的混合出現。
檢查
• 頸椎的生理曲度 • 頸椎活動度 • 局部壓痛 • 壓頂試驗(叩頂試驗) • 臂叢神經牽拉試驗 • 血管試驗 • 肌力、肌張力、腱反射、病理反射
X線檢查
頸椎CT、MRI檢查
TCD(經顱多普勒)
脊髓型
• 上肢或下肢,一側或兩側的麻木、痠軟無
力、頸顫臂抖、走路不穩,如踩棉團感, 甚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癱瘓。四肢肌張力 高,腱反射亢進,出現病理反射。

《颈椎病推拿》课件

《颈椎病推拿》课件

注意事项与技巧
01
02
03
注意力度
推拿时力度要适中,避免 过度用力导致患者疼痛或 不适。
关注患者反应
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如 出现不适或疼痛,应及时 调整手法或停止治疗。
保持沟通
在治疗过程中,与患者保 持良好沟通,了解患者的 感受和需求,以提高治疗 效果。
04
颈椎病推拿实践案例
案例一:神经根型颈椎病
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增 加颈椎压力,应适时调整 姿势,如久坐后可起身活 动、伸展颈部等。
避免颈部受伤
颈部受伤可能导致颈椎间 盘退变,进而引发颈椎病 ,因此应尽量避免颈部受 伤。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 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 或学习。
保健方法
总结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主要症状包括颈部 疼痛、上肢麻木和放射痛。
详细描述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等 原因引起的神经根受压,导致一系列症状。推拿治疗通过手 法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减轻神经根的压迫,从而缓解症状 。
案例二:脊髓型颈椎病
总结词
脊髓型颈椎病较为严重,可能导致肢体瘫痪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治疗时间与疗程
每次治疗时间约20-30分钟, 每周2-3次,疗程根据病情而
定。
推拿治疗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注意事项
推拿前应明确诊断,排除其他疾病;推拿时应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推拿后 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禁忌症
颈部骨折、肿瘤、感染等器质性病变;脊髓型颈椎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
避免颈部大幅度快速转动或扭头 ,尽量缓慢转动或扭头。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颈椎检查,及早发现颈 椎病并进行治疗。

颈椎病推拿治疗方案

颈椎病推拿治疗方案
2.调整颈椎生理曲度,改善颈椎功能。
3.提高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降低复发风险。
三、治疗方案
1.推拿手法
(1)放松手法:采用揉、按、推等手法,对颈肩部肌肉进行放松,缓解肌肉紧张、痉挛。
(2)调整手法:运用扳、拔、旋转等手法,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改善颈椎生理曲度。
(3)活血化瘀手法:采用理、揉、拿等手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粘连、疼痛。
2.改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降低颈椎病复发风险。
3.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心理负担。
三、治疗方案
1.推拿手法
(1)松解手法:采用揉、按、推等手法,对颈肩部肌肉进行放松,缓解肌肉紧张、痉挛。
(2)调整手法:采用扳、拔、旋转等手法,调整颈椎小关节紊乱,改善颈椎生理曲度。
(3)理筋手法:采用理、揉、拿等手法,梳理颈肩部肌肉、肌腱,缓解粘连、疼痛。
第2篇
颈椎病推拿治疗方案
一、方案概述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变、颈椎小关节紊乱、肌肉劳损等原因导致的颈椎及其周围组织病变,表现为颈肩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本方案旨在为颈椎病患者提供一套科学、合理、人性化的推拿治疗方案,以期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治疗目标
1.缓解颈肩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五、跟踪管理与预防
1.定期随访: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颈椎病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养成正确的坐姿、睡姿,避免长时间低头、劳累。
3.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坚持进行颈部功能锻炼,预防颈椎病复发。
六、总结
本方案针对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和需求,制定了人性化的推拿治疗方案。通过专业的推拿手法,结合个体化疗程,旨在缓解患者症状,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加强跟踪管理与预防,降低颈椎病复发风险。为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建议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遵循医嘱,共同为颈椎健康保驾护航。

推拿学颈椎病

推拿学颈椎病

17
颈椎病
Manipulation
18
颈椎病 鉴别诊断 Manipulation
(一)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1.肩周炎、网球肘和腕管综合征等 2.胸廓出口综合征 3.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
特点为对称性发病;感觉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无神经根性疼痛
19
颈椎病 鉴别诊断 Manipulation
颈椎病 病因学
Manipulation
• 位于头、胸与上肢之间的颈椎是脊柱中体积最 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最频繁的节段
• 随着发育、生长和成熟,由于不断地承受各种 负荷、劳损、甚至外伤而逐渐出现退行性变
• 尤以颈椎间盘,不仅退变过程早,且是诱发或 促进颈椎其它部位组织退行性变的重要因素
• 如果伴发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则更易发病
赘、增生肥厚及钙化的后纵韧带等 • 由于下颈段椎管相对较小(脊髓颈膨
大处),且活动度大,故退行性变发 生较早、较重,脊髓受压也易发生在 下颈段 • 脊髓受压早期,由于压迫物多来自脊 髓的前方,故临床上是以侧束、椎体 束损害表现为主。此时颈痛不明显, 而以四肢乏力、行走和持物不稳为最 先出现的症状
10
3
颈椎病 病因学
Manipulation
•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 继发性改变
• 损伤 • 颈椎先天性椎管狭窄
4
颈椎病 临床表现 Manipulation
• 由于颈椎病临床表现多样化,故其分型方法也 不尽相同
• 从本病定义看,是脊髓、神经、血管受到刺激 或压迫而表现的一系列症状、体征,故选用以 下四种基本分型方法介绍
推拿学
Manipulation
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颈椎病的正骨推拿治疗(推拿技巧)课件

颈椎病的正骨推拿治疗(推拿技巧)课件
颈椎病的正骨推拿治疗
推拿手法
1
正骨推拿手法又称四步十法
四步手法的操作程序:
第一步:放松手法—揉法或按法使紧张的肌肉放松 第二步:正骨手法—十法中选用1—4种手法复位 第三步:强壮手法—弹拨有关的筋结、点穴调理气血 第四步:痛区手法—镇静或兴奋,滑利关节、舒筋活络
推拿手法
2
推拿手法
3
正骨手法改革原理
此法亦可在坐位下进行。 推拿手法
18
仰头摇正法
推拿手法
19
2低头摇正法
用于 C2-6 旋转错位。侧卧平枕、低头位 (中颈 椎前屈约25°,下颈椎约35°) 一手轻拿后颈,拇 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下方为“定点”,另手托面颊 为“动点”,枕部作支点,将头转动,转至最大角 度时,托面颊之手用有限度的“闪动力”,“定点” 的拇指同时加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压力 而复位,可重复2-3次。
推拿手法
5
颈 椎 轴 线 的 的 变 化
推拿手法
6
推拿手法
7
双边、双突征
推拿手法
8
倾位或仰位式错位 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侧弯侧摆式错
推拿手法
9
寰椎
推拿手法
10
枢椎
推拿手法
11
一般頸椎(3-6)
推拿手法
12
基础病因:
n 椎间盘退变与失稳 n 软组织劳损与失稳 n 椎间盘突出
n 骨质增生 n 韧带肥厚、锐化 n 先天性畸形
推拿手法
31
牵引下正骨 摇正法:
用于中、下椎旋转式错位,与
低头摇正及摇肩法同。选用复位
角度时,先将患者向后拉至某一
角度,嘱双手抓住牵引椅后脚上
以保持颈前屈度,选好“定点”,

中医骨伤科颈椎病的中医推拿治疗

中医骨伤科颈椎病的中医推拿治疗

中医骨伤科颈椎病的中医推拿治疗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颈椎病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代病”。

长时间的低头看手机、电脑,不良的坐姿,缺乏运动等因素,都让我们的颈椎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从而引发了各种不适症状。

而在中医骨伤科领域,中医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于颈椎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

中医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主要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肝肾亏虚等因素有关。

而中医推拿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整复筋骨,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中医推拿治疗颈椎病的手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揉法、按法、推法、拿法、扳法等。

揉法是用手掌或手指的指腹在患处做轻柔的回旋揉动,能够放松肌肉、缓解疼痛;按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穴位或痛点上进行按压,以通经活络、止痛化瘀;推法是用手掌或手指沿着经络或肌肉的走向进行推动,以促进气血运行;拿法是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拿捏肌肉,可缓解肌肉紧张;扳法则是通过特定的手法对颈椎进行扳动,以调整颈椎的关节位置。

在进行中医推拿治疗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诊断和评估。

通过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等情况,同时结合 X 光、CT、MRI 等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明确颈椎病的类型、病变部位和程度,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对于颈型颈椎病患者,中医推拿主要侧重于放松颈部肌肉,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

医生会在患者的颈部、肩部、上背部等部位运用揉、按、推、拿等手法,重点放松斜方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等肌肉。

同时,还会点按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通常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除了颈部疼痛外,还常常伴有上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

在推拿治疗时,除了放松颈部肌肉外,还需要针对受压的神经根进行调理。

医生会通过手法调整颈椎的关节位置,减轻神经根的受压,同时配合点按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位,以缓解上肢的症状。

推拿治疗学颈椎病讲课【71页】

推拿治疗学颈椎病讲课【71页】

神经根型 颈椎病 脊髓型 颈椎病 椎动脉型 颈椎病
交感神经型 颈椎病 混合型颈椎病
1、神经根型颈椎病
【症状】
1、颈部或肩背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隐痛或疼痛。 2、颈部僵滞,运动不同程度受限或痛性斜颈。
3、患侧上肢沉胀、无力,握力减退或持物坠落。
4、患侧上肢沿颈脊神经走行方向有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针刺样或过电样麻感。 5、颈部运动、腹压增高时症状可加重。
第7页,共71页。
寰椎C1
• 骨环
• 无椎体
• 大椎孔
• 结节 • 无棘突
横突孔
第8页,共71页。
前结节
齿状突关节面
上关节面
后结节
上面观
椎板
侧块
枢椎C2
椎体
齿状突 上关节面
下关节面
第10页,共71页。
前面观
横突
侧块
棘突
后面观
下颈椎
• C3 to C7
– 一般前凸 20°
to 40 °
– 每个患者单独 评估
颈椎内外平衡失调
椎间盘、关节、韧带损伤
髓核中水分减少 跌、扭、闪 长期伏案工作
内因
病因病理 (Pathogeny)
前后纵韧带松弛 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变薄
椎间盘退变
椎体 失稳
后关节 囊松弛
关节腔 变小
关节 面磨 损
椎体 缘代 偿性 增生
急性损伤
椎体及附件 代偿性骨质
增生
椎间 孔变 窄
椎前 后径 变窄
外因
横断位
寰枕关节(枕颈关节)
枕骨大孔
枕骨髁
与C1上关节面 形成关节
• 寰枕关节: C0-C1 • 屈/伸 • 无椎间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相关疾病:
视力障碍、猝倒、心
律失常、心绞痛、高血
压、胃肠功能紊乱等。
5、混合型颈椎病 • 兼有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者。
各型颈椎病鉴别
基本情况
神经根型
症状
体征
臂丛神经牵拉实验; 压头试验; 椎间孔挤压实验
特殊检查
X线 CT MRI X线 椎动脉造影 TCD 脑血流图 X线 CT MRI X线 CT MRI
【辅助检查】
1、X线可见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2、CT或MRI检查可见颈段脊髓受压变形。
2、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MRI表现
3、椎动脉型颈椎病
【症状】
1、颈枕部疼痛酸胀,运动有不同程度受限。 2、当头部过屈、过伸位或转向某一方位时,出现位置性眩晕、恶心呕吐、 视物模糊等,脱离该方位则症状减弱或消失。 3、猝倒但神志清醒。
交感神经型
发病机制不 以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为主, 太清楚 头痛、偏头痛、恶心呕吐等
仰头或转头实验;患 处棘突压痛
鉴别诊断
【神经根型颈椎病】
1、落枕:以晨起疼痛多见,颈僵项强,运动障碍无上肢痛、麻症状。 2、前斜角肌综合征:前斜角肌痉挛压痛,以患肢痛、麻、胀、凉及肤色改变 为特征;肩部下垂时症状加重,上举时缓解;艾迪森征阳性。
椎周软组织 平衡失调
颈部运动 功能障碍
颈椎病各年龄段的病理及表现特点
年轻人--曲度变直、颈椎失稳
--多表现为颈型颈椎病
病因病理 (Pathogeny) 中年人 --突出的椎间盘或骨刺易刺激或压迫颈
椎周围相关神经、血管
--多以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
病为主
病因病理 (Pathogeny) 老年人--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黄韧带肥
颈 椎 病
主讲人:AAA
教授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院 针灸推拿科
概念(Conception)
颈椎病( Cervical vertebra disease)
又称
颈椎综合征
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
及颈椎急/慢性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力平衡失
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
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治疗 (Therapy )
• 急性期,推荐使用轻刺激治疗后颈椎制动的原则。 • 方法:腕踝针、轻刺激量手法、治疗后颈椎制动
治疗 (Therapy )
缓解期 急性症状得到较大改善,表明外层肌 肉痉挛、炎症水肿明显消退。这时,重新调整
脊柱力学的平衡成为治疗的重点。
治疗 (Therapy )
• 缓解期,颈椎被动接受整脊治疗为主,以期达到, 调整关节紊乱,消除肌肉筋膜炎症,减轻继发神
辅助检查( Accessory Examination ) • 动力位片
(即过屈过伸位))
是了解颈椎 稳定性的重要途 径。
辅助检查( Accessory Examination )
CT、MRI
• 对于椎间盘突出的
位置、移位方向、
大小显示清晰,使
医生清楚了解到脊
髓是否受压及受压
的情况
临床分型
1
2 3
钩椎关节
前位
椎骨突起
• 大而长的棘突 • 解剖标志
棘突
横断位
寰枕关节(枕颈关节)
枕骨髁
枕骨大孔
与C1上关节面 形成关节
• 寰枕关节: C0-C1 • 屈/伸 • 无椎间盘
寰枢关节
• 齿状突旋转中心
• 所有方向运动 • 无间盘
C1 椎骨关节突 齿状突
C2
下颈椎韧带
前纵韧带
前纵韧带
• 厚,纵向长纤维 • 从C2的骶骨 • 在每个椎体上比在间 盘上宽 • 紧密附着在每个椎体 的终板上下
黄韧带
解剖生理( Anatomy & Physiology ) 3、血管
椎动脉是
由锁骨下动脉左右各发出 一支,从第6颈椎横突孔 进入后沿各横突孔上行, 至环椎侧块有一个迂曲, 然后进入大脑汇合成基底 动脉,主要支配大脑后1/
3与小脑。
解剖生理( Anatomy & Physiology )
4、神经
【症状】
1、后枕部痛,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或头晕。 2、心率加快或减慢,或有心前区隐痛。 3、肢体发凉,局部皮温降低,肢体遇冷时有刺痒感,继而出现红肿、疼痛 加重,也有指端发红、发热、疼痛或痛觉过敏等症状。 4、可有耳鸣、堵塞感等
【体征】
1、颈5椎旁压痛。 2、根据临床体征排除其他疾患。
【辅助检查】
X线可见椎体和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颈椎弧度消失、反张或脊椎侧凸改变。
2、脊髓型颈椎病
【症状】
1、颈部疼痛不明显,运动不同程度受限,可有头痛、头昏。 2、四肢麻木、酸胀、烧灼感、僵硬无力。 3、行走不稳,有踩棉花絮样感觉,可出现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
【体征】
1、四肢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 2、肱二、三头肌肌腱及膝、跟腱反射亢进,可出现髌阵挛和踝阵挛。 3、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减弱。 4、霍夫曼征和巴宾斯基征阳性。
厚等比较严重
--以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为常
见表现且严重,容易复发;脊髓型颈椎病在这 个年龄段并不少见。
病因病理 (Pathogeny)
颈椎病与骨质增生的关系
骨质增生是颈椎病的一个病理表现,但并非所有的颈椎病患者
都有骨质增生,更别把骨质增生等同于颈椎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关
节 的软骨逐渐退化,细胞的弹性减少,骨关节在不知不觉中被磨损, 尤其是活动度较大的颈、腰 关节。损伤的关节软骨没有血管供给营养
解剖生理( Anatomy & Physiology )
1、 颈椎
颈椎骨有七块,典型的椎骨由前方的椎体 和后部的椎弓构成,椎体和椎弓围成一孔,称 为椎孔。椎孔相连成一管,称为椎管,容纳脊
髓和神经根及其被膜。
解剖生理( Anatomy & Physiology )
2、 颈椎的连结
(1)寰枕关节 (2)寰枢关节 (3)钩椎关节——为颈椎特有。 (4)关节突关节 (5)椎管 (6)横突孔
【体征】
1、寰枕、寰枢关节两侧压痛。 2、旋颈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
1、X线可见钩椎关节侧方或关节突关节骨质增生,椎动脉造影或MRA可见 椎动脉扭曲、狭窄、入横突孔异常或呈串珠样痉挛。 2、TCD(经颅多普勒):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增快或减慢。
椎动脉造影
串珠样改变
增强MRA表现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多见于30 颈肩疼痛,伴患侧上肢放射痛 岁以上,男 ,上肢发沉,握力减退麻木多 多于女 出现在手指和前臂。
椎动脉型
同上
眩晕,颈后伸或侧弯加重,常 伴耳鸣、视力下降、记忆力下 降等
仰头或转头实验;
脊髓型
40-60多见
慢性进行性四肢瘫。四肢麻木 、无力、疼痛、僵硬,持物不 稳,双脚踩绵感,大小便失禁
四肢肌肉萎缩,腱反 射亢进,霍夫曼征, 髌阵挛,踝阵挛
枕大神经 第三枕神经 枕下神经 颈丛 C1-3神经后分支
解剖生理( Anatomy & Physiology )
病因病理 (Pathogeny)
椎体 失稳 关节 面磨 损 椎体 缘代 偿性 增生 椎间 孔变 窄 骨 质 增 生 椎前 后径 变窄 脊 髓 、 神 经 根 、 椎 动 脉 、 交 感 神 经 受 压
C5 C6 上臂外侧 拇指
C7
C8
示、中指
环、小指
T1
上臂内侧
上肢肌肉神经支配
C2-3 C3-4 C4-5 C5-7 C5-T1 C5 C5-6 C6-8 C5-6 C5-6 C7-8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菱形肌 前锯肌 胸大肌 冈上肌 冈下肌 背阔肌 三角肌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C5-6 C5-6 C5-6 C5-6 C5-6 C6-7 C6-8 C8-T1 C8-T1 C8-T1 C8-T1 肱桡肌 桡侧伸腕肌 旋后肌 伸指总肌 外展拇肌 旋前圆肌 桡侧屈腕肌 拇收肌 尺侧屈腕肌 蚓状肌 骨间肌
内 因
椎 间 盘 退 变
髓 核 中 水 分 减 少 跌 、 扭 、 闪 长 期 伏 案 工 作
椎 间 盘 变 薄
椎 间 隙 变 窄
前 后 纵 韧 带 松 弛
后关节 囊松弛
关节腔 变小
急 性 损 伤 外 因 慢 性 劳 损
椎 间 盘 、 关 节 、 韧 带 损 伤
颈 椎 内 外 平 衡 失 调
椎体及附件 代偿性骨质 增生
神经根型 颈椎病 脊髓型 颈椎病 椎动脉型 颈椎病 交感神经型 颈椎病
4 5
混合型颈椎病
1、神经根型颈椎病
【症状】
1、颈部或肩背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隐痛或疼痛。 2、颈部僵滞,运动不同程度受限或痛性斜颈。 3、患侧上肢沉胀、无力,握力减退或持物坠落。 4、患侧上肢沿颈脊神经走行方向有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针刺样或过电样 麻感。 5、颈部运动、腹压增高时症状可加重。
上颈椎
• 颈枕关节
– 无间盘
• 寰椎 (C1)
– 与颅骨 (C0) 和枢椎 (C2)形成关节
• 寰枢关节
– 无间盘
• 枢椎 (C2)
– 与C1和C3形成关节
寰椎C1
• 骨环
• • • • 无椎体 大椎孔 结节 无棘突
前结节 齿状突关节面
上关节面
横突孔 椎板 后结节
侧块
上面观
枢椎C2
椎体
齿状突
侧块
下颈椎韧带
棘间韧带
• 连接邻近棘突 • 纤维从一个棘突的基底到下 面棘突的顶端 • 形成颈椎的项韧带
棘间韧带
项韧带
下颈椎韧带
棘上韧带
• 坚强地连在棘突尖 • 从C7到骶骨 • C7以上项韧带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