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指导:中医治疗——面瘫
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针推)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诊疗方案一、概述面瘫,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常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迟缓性瘫,如额纹消失,眼裂变大,不能闭眼,鼻唇沟浅,口角歪斜,不能做皱眉,露齿,鼓颊和噘嘴等动作。
无年龄、性别差异,以单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生者少见。
多见于冬季和夏季。
手、足阳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
认为局部受风或寒冷刺激,引起面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使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性变化。
中医学认为,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涡僻。
周围性面瘫包括眼部和口颊部筋肉症状,由于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故眼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口颊部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所主,因此,口歪主要系该三条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二、诊断【西医诊断】参照贝政平主编的《内科疾病诊断标准》。
1.起病突然;2.患者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3.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4.根据损害部位不同而又分:(1)茎乳突孔以上影响骨索支时,则有舌前2/3味觉障碍;(2)损害在镫骨神经处,可有听觉障碍;(3)损害在膝状神经节处,可有乳突部疼痛,外耳道与耳廓部的感觉障碍或出现疱疹;(4)损害在膝状神经节以上,可有泪液,唾液减少。
【中医辨证分型】1.风寒袭络证有受凉史,突发口眼歪斜,伴见恶寒或发热,流清涕,舌淡、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袭络证见于发病初期,多继发于感冒发热,兼见舌红、苔薄黄,脉浮数;3.气血不足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症,舌淡苔薄,脉弱;4.风痰阻络证口眼歪斜,面部麻木作胀,头部沉重,身困乏力,胸脘满闷,苔白腻,脉弦滑。
内科学_各论_疾病:面瘫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面瘫>>>
预防:
思想集中排除杂念。按摩前先做热敷或中 药煎汤(桂枝9克,防风9克,苏叶9克) 浸湿毛巾热敷。谨防药液误入眼内。
2.轮刮眼睑。以两手食指及中指的罗 纹面为术端,分别从眼内眦向外均衡刮上 下眼睑各50次,然后轻揉眼皮20-30转。
3.指擦鼻翼。以两手食指罗纹面为术 端,分别从鼻根两
内科学疾病部分:面瘫>>>
预防:
面瘫患者应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 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 防止感冒。
自我按摩治面瘫 本病治疗除根治原发病外,主要疗法 为针灸、理疗、按摩、药物等。自我按摩 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现将具体操作方 法介绍如下: 1.准备。取卧床位者枕好;若坐位者 头靠墙壁。患者
内科学疾病部分:面瘫>>>
预防:
面瘫预防_面瘫怎么调理
1、 心理护理:患者多为突然起病, 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有 的担心面容改变而羞于见人及治疗效果不 好而留下后遗症,这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的 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 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情绪稳定,身心 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
内科学疾病部分:面瘫>>>
症状及病史: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 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 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 溢。
内科学疾病部分:面瘫>>>
诊断:
面瘫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面瘫
鉴别 根据起病形式和临床特点,诊断并不 困难。本病应与中枢性面瘫,急性感染性 多发性神经根炎引起的面神经麻痹,以及 后颅窝炎症、肿瘤所致的面神经麻痹等相 鉴别。 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瘫痪明显 者一目了然,极轻者鉴
名中医治面神经麻痹(面瘫)七个秘方
名中医治面神经麻痹(面瘫)七个秘方治面神经麻痹(面瘫)秘方(7首)19.1牵正四物合剂【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组成】白附子12克,僵蚕9克,全蝎6克,生地、赤芍各15克、川芎9克,当归15克,桑枝50克,丝瓜络9克,鸡血藤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祛风活血。
【方解】方中以白附子去头面之风;僵蚕祛经络之风,全蝎熄风解痉;以生地、赤芍、当归、鸡血藤、川芎、桑枝、丝瓜络活血祛风通络。
合而用之,共奏祛风活血之功。
【主治】面神经瘫痪。
【加减】面麻痹甚者,加苏木9克;并以醋炒白附120克,盛于布袋之中,乘热熨麻痹之处。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佳。
【附记】凡颜面神经麻痹,瘫痪出现之口眼歪斜,以及半身麻痹,半身疼痛,半身冷暖,半身汗出等中医所称之中络证,率先用此,效果良好。
19.2二石复正汤【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组成】生石膏20克,石决明30克,麻黄1克,细辛2克,僵蚕9克,全蝎3克,白附子2克,蟅虫3克,生穿山甲6克,桑寄生30克,威灵仙10克,龙胆草6克,羚羊角粉0.6克(分冲),活络丹1粒(分吞),苏合香丸1粒(分吞)。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肝热、熄肝风、驱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解】方中麻黄、细辛以驱表皮之风寒,轻可去实,用量不能过多,僵蚕、全蝎、白附子为牵正散,为治口歪专药,但白附子燥热上升,用量亦不宜多,苏合香丸开闭以驱风寒,活络丹通络而治麻痹。
惟以上诸药多为辛温燥热之品,故重用石膏、生石决明以清镇之;龙胆草、羚羊角粉清肝热而熄风;穿山甲、蟅虫、桑寄生、威灵仙活血通络,合之共奏清肝热、熄肝风、驱风散寒、活血通络之功。
【主治】颜面神经麻痹。
【疗效】余每以此方治颜面神经麻痹,颇有捷效,一般服7剂见效,30例痊愈。
19.3复正散【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组成】白附子15克,全蝎6克,白僵蚕、川芎、干地龙、明天麻、双钩藤、鸡血藤、胆南星、丹皮各9克,防风、白芍各15克,蜈蚣2条,甘草5克。
牵正桂枝汤和药粥疗法治面瘫
者煮粥服食,对面瘫甚效。 桂枝细辛粥 桂枝10g,细辛5g,大米
50g,葱白2茎,生姜3片。将二药择洗干 净,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 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葱白、姜 末,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可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桂枝有发汗解表、 温经通阳之功,《名医别录》言其“温筋 通脉”;《本草疏证》言其“能利关节, 温通经脉”。细辛芳香气浓,性善走窜, 有较好的驱风、散寒之功,且风邪去,寒 凝消,气行血活,经络通畅,面神经麻痹 自愈。
次水煎取汁热敷、熏洗患处,每日3次。
二诊:患者用药5剂后,颜面麻木减
轻,已能洗漱,食饮增进,舌、脉同前。
继以原方5剂续治。
三诊:患者用药后颜面能正常活动,
洗漱正常,但仍有颜面麻木感。予原方加
当归、黄芪各10g,5剂,用法同上。患者
用药后颜面麻木感消失,感觉如常。随访44ຫໍສະໝຸດ 2019.12 No.34
半年,患者未诉异常。
中医 药
E-mail:wuwangqun@ 责编/吴王群
牵正桂枝汤和药粥疗法治面瘫
面瘫的中医病因病机阐述
面瘫的中医病因病机阐述摘要:面瘫又被称之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早在我国五千多年前的医书中就有相关记载,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方式的提升,面瘫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了解面瘫的病因和病机有利于更高的治疗。
本文针对面瘫的病因病机进行综述,旨在为其以后更好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面瘫;病因;病机;阐述引言面瘫学名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中医中被称为“口癖”,俗称为“歪嘴风”“歪歪嘴”等。
属于神经内科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是使用针灸治疗的有效病种。
但在选择治疗方法之前需要对面瘫的病理病机进行详细阐述,以此来提高治疗有效率。
1、面瘫面瘫俗称为“吊线风”、“歪嘴巴”“吊斜风”等,最主要的表现是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
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不受到性别和年龄的限制。
患者一旦出现面瘫现象,会连基本的努嘴、鼓腮、闭眼动作都无法完成。
《灵枢?经筋》:“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此十二经及受病之处也,非为病者也。
及为病者,天之六气也。
六气者何?风、暑、燥、湿、火、寒是也。
故曰∶俗工知经而不知气者,此也。
然则口目?斜者,此何经也?何气也?足之太阳,足之阳明,左目有之,右目亦有之,足之阳明,手之阳明,口左有之,口右亦有之。
此两道也。
”《灵枢》又言∶足阳明之筋,其病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是左寒右热,则左急而右缓;右寒左热,则右急而左缓。
故偏于左者,左寒而右热;偏于右者,右寒而左热也。
夫寒不可径用辛热之剂,盖左中寒则逼热于右,右中寒则逼热于左,阳气不得宣行故也。
而况风者,甲乙木也。
口眼阳明,皆为胃土。
风偏贼之,此口目之所以僻也,是则然矣。
张介宾《类经十七卷?疾病类六十九》注:“僻,歪斜也。
”杨素飞认为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几年来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
2、面瘫的病因病机面瘫发病的原因种类多样,即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于面瘫的病因提出了不同的认识。
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患者的效果
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患者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面瘫患者治疗过程中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的作用。
方法:本次实验时间区间为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90例面瘫患者进行研究。
将双盲对照原则作为本次实验所选面瘫患者的分组依据,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参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并实施对比分析。
结果:参照组及观察组所选患者中治疗效果突出及治疗效果一般的人数分别为32人及41人,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1.11%及91.11%,对应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参照组及观察组所选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26.1±7.3)分及(16.8±6.5)分,对应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
结论:在面瘫患者治疗过程中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的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面瘫;中药治疗;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效果前言:面瘫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出现概率,患者会表现出口眼歪斜、面部麻木等症状,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且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中医在治疗面瘫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因此,笔者在本文中研究分析了面瘫患者治疗过程中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的作用,对比了中医针灸推拿治疗、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的具体表现,以期能够为医护人员优化调整后续面瘫治疗方案提供一些参考。
参与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期间实验的面瘫患者人数为90例,详细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将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期间本院就诊的90例面瘫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研究人员对本次实验的目标、内容及风险均有着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了解,并向本院伦理委员会提出申请,在其指导及监督下开展工作。
纳入标准:研究对象均为面瘫患者;研究对象充分知情本次实验且自愿签署协议书。
排除标准:精神异常、顺应性差、智力低下、丧失自主意识、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不得参与本次实验;实验中途放弃或是死亡的患者相关数据不纳入实验结果之中。
面瘫教案(详案)
第页
四、面瘫
导入新课
之前已经给大家介绍了针灸治疗中风、眩晕、头痛的内科病症,现在给大家介绍下面瘫的针灸治疗。
这个也是大家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
治疗面瘫这个病可以采用西医药物来治疗,但是一定要采用针灸治疗,这也是面瘫治疗的必备手段。
这节课需要大家掌握面瘫的针灸治疗,熟悉面瘫的概念、辨证分型,同时要了解面瘫的病因病机、其他疗法。
讲授新课
(一)概念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
又称“口眼斜”、“口僻”、“歪嘴风”。
以下图片就是一些面瘫病人出现的症状。
这个疾病好发于任何年龄、但是多数患者为20-40岁为多,并且以男性为多,发病没有明显季节性,也就是面瘫在任何季节都可能发生。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的是贝尔麻痹(bell),这个也是面瘫中相对较轻的一个类型,预后比较良好。
(二)病因病机
1、正气不足、脉络空虚
2、风邪乘虚而入面部经络
3、气血痹阻,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
(三)辨证分型
1、主症
我们将面瘫的症状分为2种,一个是它的主症,另一个则是它的兼症。
(1)急性发病,常于睡醒发现
(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
(3)患侧额纹、不能作蹙额、皱眉等动作
(4)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人中沟偏歪。
治面瘫的几个方法
[转] 治疗面瘫(吊斜风、口眼歪斜)的几个方子(—)回想起来也有好几年了一天傍晚隔壁的邻居是个老人,来我这里看病病人说喝开水漏水有一天时间了我一看原来是面瘫,心里想这下惨了,她一个老人没钱,一共有4个孩子,3个儿子一个女儿,都不管老人我说这个病在医学上叫面神经瘫痪,一般得7天时间才好,最少的几百块钱老人说:“我只有10块钱,你看能治疗不?”我无言先看看再说吧患者恶寒发热一天,头晕,吐词不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查女 70岁急性病容,左侧面瘫,没有皱纹,舌深向患侧,患侧麻木,四肢无偏瘫舌红胎略白,脉搏六部浮紧而数。
按照以前的经验一般要开牵正散加减治疗的还要配合针灸现在的情况实在是不好治疗,没钱:(寻思良久,决定开个小续命汤辩证风寒外袭中于经络桂支10 川芎10 麻黄10附子15(先煎30分中)人参10 防风10黄芩10 防己 12 甘草10杏仁10 生姜10一副,水煎30分钟温服,每天2次口服说实话,当时没底过了几天没见病号来看病,后来我就去她家了,因为病号离我家里不远50米吧,一看尽然好了,一点都看不出来了.我把了一下脉搏,脉搏浮略数而不紧,病号脸上漏出喜色:P我问她吃了我的药以外还用了什么药物没病号说没有,老人家把我的药煎了一次不舍得丢,就把我开的药物连用了3天说第一天就好了很多了,后来越来越好,一共到我去、那天才5天时间,已经恢复正常化了附:小续命汤方名:小续命汤(袪风之剂)总结:六经中风通剂编号:001组成:麻黄、桂枝、防风、防己、杏仁、黄芩、人参、甘草、大枣、川芎、白芍、大附子、生姜主治:1.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喎邪,语言蹇涩。
2.风湿腰痛,痰火并多。
3.六经中风,及刚柔二痉。
加减:(1)筋急语迟脉弦者,倍人参,加薏仁、当归。
(2)去芍药,以避中寒。
(3)烦躁不大便,去桂、附,倍芍药,加竹沥。
(4)日久不大便,胸中不快,加大黄、枳壳。
(5)脏寒下利,去黄己、黄芩,倍附子,加白术。
面瘫(口僻)的中医诊疗方案
新晃中医院针灸科面瘫(口僻)的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稿)面神经炎是指面神经管内段的非化脓性炎症。
本病原因尚不明了,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后的一种变态反应性损害,或因寒冷刺激导致面神经营养性血管收缩、缺血,而后毛细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压迫面神经所致。
人群患病率约40/10万,多见于青壮年。
我们从中医角度认为,本病由于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或风热,邪入脉络,或风痰阻络所致。
依据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诊断定为“口僻”(“面瘫”)。
一.临床诊断与分期(一)临床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证候诊断方面分为四型:1)风寒袭络证2)风热袭络证3)风痰阻络证4)气虚血瘀证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内科手册》:1)急性起病,病前可有着凉“感冒”史。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症状与体征:如患侧闭眼无力,额纹消失;口角歪向健侧,患侧鼻唇沟变浅,流涎,鼓腮无力,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残渣滞留于颊部等。
3)可能出现下列伴随症状:舌前2/3味觉丧失,唾液分泌减少,乳突部疼痛,听觉过敏,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
以上诊断要点中,根据急起的周围性面神经损害的症状与体征,如闭眼无力、口角向健侧歪斜等,排除其他周围性面瘫的可能,一般即可确诊本病。
注意与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枢性面瘫、吉兰-巴雷综合征、桥小脑角肿瘤、腮腺病变等相鉴别。
可据情况选作以下检查: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头部CT;面肌电图,(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基本治法为祛风通络,疏调经筋,至中后期据情况加用补益气血、濡养经筋之法。
主穴: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牵正、地仓、承浆、合谷、太冲。
配穴:风寒袭络证加风池;风热袭络证加曲池;风痰袭络证加丰隆;气虚血瘀证加足三里;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浅加迎香;乳突部疼痛加翳风;舌麻、味觉减退加廉泉;目合困难加鱼腰、申脉(或昆仑);流泪多者加睛明。
王净净教授治疗面瘫经验
王净净教授治疗面瘫经验刘叶辉;刘芳;石学慧;王净净【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5)009【总页数】3页(P39-41)【关键词】面瘫;祛风化痰;益气活血;王净净【作者】刘叶辉;刘芳;石学慧;王净净【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 410005;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 410005;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 410005;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王净净教授治疗面瘫经验刘叶辉1,刘芳1,石学慧1,王净净2(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5;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关键词〕面瘫;祛风化痰;益气活血;王净净〔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5.09.011〔收稿日期〕2015-08-02〔作者简介〕刘叶辉,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疾病的中西医临床研究。
Experiences from Professor Jingjing Wang in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Ye-Hui Liu1, Fang Liu1, Xue-Hui Shi1, Jing-Jing Wang2(1.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Hunan 410005, China;2.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007, China)〔Keywords〕facial paralysis; dispelling wind and expelling phlegm;tonifying Qi and invigorate the circulation of blood; Jingjing Wang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亦称为面神经麻痹(facial pasly)或贝尔麻痹(Bell palsy),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1]。
面瘫
面
试讲人
瘫
陶 静
内 容: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断、鉴别及辨证分型
四、治疗
五、注意事项
六、调摄护理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面瘫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针灸 处方、配穴及方义。 2.熟悉面瘫的病因病机,针刺操作方法; 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3.了解面瘫的概念;面瘫的其他疗法,面 瘫的注意事项。
六、面瘫的护理调摄
1、面部避风寒、必要时戴口罩、眼罩;眼睑闭 合不全,灰尘容易侵入,每日点眼药水2-3次, 以防止感染。 2、每晚给温水湿热敷1次,可促进血运以疏通经
护 理 调 摄
络。
3、指导病人经常对着镜子进行面部肌群的功能
回复训练,多练习鼓腮、吹气、闭目、扬眉等表
情和动作,以促进面部肌群功能的恢复。 4、注意锻炼身体,加强体质。 5、治疗期间忌食辛辣、香燥、温热、滋腻之品。
一、概 述
西 医 范 畴
1.面神经的分布路线: 面神经从桥脑(面神 经核)发出后,经内 听道及面神经管,由 茎乳孔出颅腔,分布 于面部表情肌。
一、概 述
2.面神经在面神经管的主要分支 (1)岩大神经: 支配泪腺(自膝状神经节处分出); (2)镫骨肌神经: 支配镫骨,收缩耳膜(膝状N节与鼓索 之间分出); (3)鼓索神经: 支配舌前2/3味蕾及下颌腺分泌(在面神 经出茎乳孔上方约6mm处分出)。
遗症,(瘫痪肌肉的挛缩、面肌抽搐或连带
运动)并影响容貌。
一、概 述
另外,面瘫又可能是一些危急生命的 神经科疾病的早期症状,如脊髓灰白质炎
或Cuiilian—barre综合症,如能早期诊断,
可以挽救生命。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 效果肯定,疗效多在90%以上。
中医医案——周围性面瘫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肝熄风、活血通络法治愈口僻病案:崔某,女,19岁主诉及病史:素常月经后错,色黑有块,本月延期半月未至,头晕口苦,心烦易急,躁汗频多。
午睡贪凉,临近窗口,突受外风,发为右侧口眼歪斜(周围性面瘫),前服防风通圣丸及牵正散加减约一周未见明显效果。
诊查:舌苔薄白,舌质偏红,脉细弦稍数。
辨证:为肝经郁热,邪热外蒸,以汗出受风,是外邪引动内风,现无表证。
治法:治拟清肝熄风,活血通络,处方:夏枯草15g 钩藤30g 菊花10g 黄芩10g 乌稍蛇6g 地龙10g 赤白芍各10g 草红花10g 鸡血藤15g 川牛膝15g 水蛭6g 服药3剂明显好转,服药至9剂而愈。
按语患者素有瘀血内阻,故诊见月经后错,色黑有块;血瘀气滞,瘀久化热,引动肝火,上扰心神,干犯清窍,故头晕、口苦、心烦;外感风邪引发肝火,循经上扰,阳化风动,以致口僻不遂,故用清肝熄风,活血通络法。
方中夏枯草、黄芩清肝火,钩藤、菊花另加1乌梢蛇清肝熄风,地龙、赤白芍、红花、鸡血藤、川牛膝及水蛭活血通络,川牛膝尚能引血下行,取血行风自灭之意也。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P430-431,王永炎医案。
王永炎,1938年生,天津市人。
主任中医师,中医教授。
1962年北京中医学院首届毕业生。
毕业后留校工作,曾长期跟随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教授临床应诊,学术思想上深得董氏真传。
临床擅长内科,尤其对中医脑病(神经内科)的研究,理论上有较高的造诣,实践上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主持中风病诊视规范及辨治规律的临床研究,曾获北京市1985年科技进步三等奖;由他担任负责人的《中风病血瘀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风病系列方药临床研究》和《急证中风病科研》等几项研究工作,均为国家级科研专题;在科研设计和思路方法上,均有独到之见。
主要著作有《中医健康文库脑血管病》,已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实用中医内科学》撰写脑系统病部分计9万余字。
“陆氏针灸”疗法—面瘫
❖ 关于外科面神经减压改善面肌功能方面,尚无充足的证据 支持以作出推荐(U级水平)。
循证研究
❖ 美国医学会(AAN)于2013年11月7日在《神经病学》杂志在线发 表了最新的贝尔氏麻痹治疗指南。
❖ 新版指南中支持使用类固醇药物的证据级别提高了。之前是B级推 荐,现在是A级推荐。
❖ Gronseth仍然强调说,尽管现在使用类固醇药物治疗贝尔氏麻痹 是A级推荐,但并不等于说所有的患者都需要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
❖ 发病72小时内给药。
循证研究
❖ 新版指南的第二个重大变化是,第一版指南认为抗病毒药物 可能有效(possibly effective), 但新版指南并没有推荐。
❖ Gronseth博士说,“新的证据表明抗病毒治疗无益,尽管这 些研究并没有足够的统计学效力来排除可能的轻微获益。”
历代医家针灸治疗面瘫
4.明代张介宾《类经图翼》:“颊车主治偏风口眼喎斜,病左 治右,右病制左”。
5.《玉龙歌》:“口眼喎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 6.清代陈梦雷《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风门》:“口眼喎斜,地仓
针入二分,沿面斜向颊车一寸半,留十呼泻之,颊车斜向地 仓,以上两穴,歪右补泻左,歪左补泻右。”
应该慎重。
历代医家针灸治疗面瘫
1.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口僻,颧髎及龈交、下关主 之”。目痛口僻戾,目不明,四白主之。”“鼻窒口僻, 禾髎主之”“口僻不正,翳风主之”。
2.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客主人治偏风口眼喎 斜。”
3.明·徐春甫《古今医统治》:“治中风口眼喎斜,听会二穴 在耳下韭叶陷中,地仓二穴在口吻四分外,近下有脉微微 动者是,上二穴,左患灸右,右患灸左。”
面瘫(面神经炎)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1)急性期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
针刺0.8~1寸,百会平补平泻,风府、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30分钟。
第二周: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等,刺法同前。
面瘫口僻中医医院针灸推拿诊疗方案
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口僻的中医诊疗方案口僻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
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痿病类疾病。
口僻又名面瘫面瘫(idiopathicfacialpalsy)或称Bell麻痹(Bellpalsy)是颈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面神经麻痹。
【病因病机】口僻是由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或素有风痰瘀血内蕴,或耳周及耳内疾病影响,面部经脉阻滞而发病。
预后一般良好,病重者延久不愈。
一、诊断:参照2004年国家卫生部临床医学委员会制定的《神经病学》和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进行诊断。
【诊断要点】1、起病急,病情有受凉、受潮、吹风史。
少数患者可有耳周及耳内疾病,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但以20~40岁男性较多。
2、晨起发现面部僵硬,面颊动作不灵,可于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多为单侧,少数为双侧者。
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额部皱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不能作皱眉、闭目、露齿、鼓腮和噘嘴等动作。
重者语言不利,进食时食物常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唾液自该侧外流。
3、可伴多泪,舌前2/3部味觉障碍,耳鸣、听觉过敏等。
4、无神昏、肢体瘫痪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大多正常。
【类病鉴别】1、缺血中风、出血中风:除面瘫外,一般症状较重,多伴神志不清,半身不遂等症状,头部CT可发现病灶区。
2、脑瘤:只有眼眶以下的面肌瘫痪,并伴头痛、呕吐,舌肌瘫痪,肢体瘫痪等症二、中医治疗[辨证论治]1、风痰阻络证证候:突然口眼歪斜,面部表情动作消失,前额皱纹消失,口角流涎,患侧面部麻木不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治法与主方:祛风化痰通络。
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加减举例:面部抽搐,加蝉衣、荆芥、白芍;面部麻木,加茜草、红花、丹参。
2、风寒袭络证证候:突然口眼歪斜,前额皱纹消失,患侧面部麻木不仁,恶寒无汗,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面瘫偏方
“治疗面瘫的经验方”的更多相关文章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也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 1)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是指病损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又称为核上性面神经麻痹。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俗称"歪嘴")。
中医治疗:"三白五虫汤"除"面瘫"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口眼歪斜",是神经内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
面神经炎。
药物组成:白芍20克,白芷15克,白附子6克,僵蚕15克,蝉蜕15克,炒地龙15克,全蝎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钩藤20克,黄芪30克,蜈蚣(另包)2条。
用法:上药除蜈蚣外,水煎两次对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用“五虫”(即蜈蚣、全蝎、僵蚕、蝉蜕、地龙)祛风通络,加快经络气血运行;用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祛风;急性期取用:黄芪55克,自芥子、白附子、僵蚕、防风、连翘、桅子、桃仁各10克,全虫6克,蜈蚣3条。
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中药治疗面瘫 | 面神经麻痹治疗网。
中药内服治疗:中药外敷治疗:一般贴药后患者即感面部有牵扯感,感觉越强烈,治疗效果越好。
现代医学认为,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以致引起神经变性而致病。
用马钱子粉外敷穴位可使药物直接经皮吸收,恢复面部瘫痪肌肉。
古今录验续命汤去干姜石膏,加生地、白芍、白附子、全虫、蜈蚣:麻黄10克,桂枝15克,川芎24克,当归24克,党参15克,杏仁24克,炙草10克,生地24克,白芍24克,白附子15克,全虫10克,蜈蚣二条。
治面神经麻痹(面瘫)秘方。
穿山甲、蟅虫、桑寄生、威灵仙活血通络,合之共奏清肝热、熄肝风、驱风散寒、活血通络之功。
盖风邪中络,必先有"肝风内动之相召",大抵外风乘虚而入,二风相搏,阻遏经络,郁而生痰,痰气交结,气机失畅,内痰壅滞,"风性善行而数变",其性主动,故证见口眼歪斜证。
面瘫中医诊疗方案(精)
面瘫中医诊断规范一、定义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倾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口眼?斜”。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纪,常见于冬天和夏天。
发病急速,以一侧发病为多。
手足阳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特别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致使面瘫的发生。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四周性面神经麻木,最常有于贝尔麻木。
以为局部受风或严寒刺激,惹起面神经管及其四周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杂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致使组织水肿,使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性变化。
中医学以为劳作过分,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拘束,出现“?僻”。
四周性面瘫包含眼部和口颊部筋肉症状,因为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足,阳明经筋为“当今冈”故,眼睑不可以闭合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口颊部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所主,所以,口歪主要系该三条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手足阳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特别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而发病。
表现为患侧所有面肌瘫痪,眼睑不可以充足闭合,闭口时,颊肌废弛,吵嘴下垂,抬眉时,额横纹消逝,眉毛较健侧低,睑裂变大,内眼角不尖,眼泪外溢,笑时,吵嘴向健侧牵引,因为颊肌麻木,咀嚼时食品储留于颊部与牙龈间,贝尔氏征阳性;有或无眼球上移、听觉过敏,泪液、唾液分泌减少。
中医分型:分为风寒袭络;风热袭络;风痰阻络;气虚血瘀。
疾病分期:急性期:发病15天之内;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后遗症期(又称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二、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一般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第一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一般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精神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第一版社,2004年。
临床表现以口眼倾斜为主要特点。
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逝,睑裂变大,露睛哭泣,鼻唇沟变浅,吵嘴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可以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痛苦,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逝,听觉过敏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来医院门诊看面瘫的患者多了起来,他们大都是在内热、表虚的情况下外感风寒所导致。
常见的面瘫一般都是贝尔氏面瘫,属于周围神经病变,一年四季都可发作。
但春季是面瘫的高发季节,患者常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发现自己嘴歪了,眼睛闭不上了。
中医认为,面瘫与外感风寒,风痰阻络,面部气血不通有关。
内热可以消耗人体的正气,中医认为,邪气所凑,其气必虚,正气虚弱的那一部分适逢风寒外袭,发病也就不奇怪了。
天寒人们外出时,身上穿的衣服是足够了,但面部和颈项部却缺乏足够的保护,内热或出汗都会致使面部肌表气血不足,毛孔开泄,外界寒邪乘虚而入,便会导致面瘫发作。
吃完涮羊肉或烧烤后发作面瘫的大有人在,吃火锅一方面容易产生胃热,这是内热的一种,胃经向上连通到面部,影响面部经脉的气血运行;另一方面,吃火锅时喝酒容易造成全身的毛孔开泄而汗出。
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是最冷的时候外出感受风寒,就很容易发病。
但是胃热只是内热的一种,还有很多人是由肝热或心热引起。
一些患者反映,发病前连续一段时间赶上了急事,疲劳不堪,或是工作生活很不顺心,常跟家人、同事发火。
这些都属于中医所讲的肝火、心火,会造成人体气血运行紊乱,正气消耗,肌表外的能力下降,加上天气寒冷,也就容易发作面瘫了。
因此,预防面瘫要“多喝水,勤擦脸,大事小事不烦恼,平时也当避风寒”。
关键在于不要让内热产生并积累下去,遇事不要钻牛角尖,避免连续作战,把自己搞得极度疲劳。
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肝火太大。
在饮食上,避免吃太多容易造成上火的食品,比如油炸、烧烤、涮肉等食物。
容易着急上火发脾气的人则要多喝水,这样的人往往忙起来整天都顾不上喝水,这在面瘫的发病中是导致机体正气不足的因素。
补充必要的水分,一方面帮助补充正气,一方面也有助于平息体内上蹿之火,促进机体平衡。
对上火比较重的人来说,饮菊花水效果更佳。
勤擦脸,可促进面部气血运行,纠正“表虚”,增强面部经络抵御风寒的能力。
对于饮酒涮锅到半夜的人来说,如果出门前注意把脸部反复擦热再出去,就很可能避免面瘫。
得了面瘫要及时治疗,目前中医针灸治疗面瘫一般都是可以治好的,患者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