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2023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5篇)
2023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5篇)2023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通用5篇)2023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篇1家庭和睦是幸福第一标准幸福感调查,是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居民健康、社会文明、生活环境入手,围绕居民在经济状况、家庭状况、就业状况、健康状况、社会状况、环境状况等方面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开展调查。
调查报告显示,70%的被访市民感觉幸福。
在被调查的750人中,回答“很幸福”的比例为16.13%,回答“幸福”的比例,为53.87%;倾向于感觉不幸福的比例为30%,其中,8.53%的被访市民认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
从调查结果来看,市民对幸福感构成因素的价值取向中,认可度高低依次是家庭和睦(81.7%)、身心健康(80.8%)、生活环境(65.5%)、社会保障(64%)以及经济收入(61.5%)、人际关系(57.1%)、理想职业(50.1%)等。
调查报告显示,有婚姻的居民71.93%感觉幸福,而未婚居民仅有59.83%感到幸福,离异居民有66.67%感到幸福,独居居民中仅有47.22%感觉幸福。
这说明,完整的家庭对市民来说非常重要。
超高收入群体幸福感反倒最低从收入层次看,幸福感较高的人群,主要分布在月收入5001元~10000元之间,75.23%的市民感到幸福;位列第二的收入层次是20__元以下,感到幸福的市民占73.77%;20__元~5000元间及10000元以上市民感到幸福的分别有65.28%和64.71%,分列第三和最后一位。
可见,幸福感高低与收入有关,但不是决定因素。
有较为丰厚且稳定收入的人群,更易感受到幸福。
而超高收入群体,或许有更多收入之外的因素困扰,在本次调查中,幸福感反倒位列最后。
从文化程度看,学历越高幸福感越低。
调查显示,高中以下和高中、中专学历人群的幸福感,分别为78.08%和67.01%;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幸福感只有57.14%。
这说明低学历人群比较安于现状,高学历人群有较强的危机感。
居民幸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 期 为提 高 居 民 幸 福 感
、
促进
。
响 因 子 指数
总 体指 数
,
由各 个 潜在 变 量 计 算 得 出 ;
、
级 指标 为居 民幸 福
。
和 谐 社 会 建 设 以 及 政 府 有 关 管理 部 门 决 策提 供 科 学 的依 据
“
在 三 级指 标
二
级 指 标 的 计 算基 础 上 得 出
。
,
当 把 提高 居 民 幸 福 作 为 其 进 行
R M S E A 小于 0 0 8
,
这 几 个指标均 满 足模型检验 与拟合优 度的
.
日 常 管理 与 工
,
体 现 居 民幸 福 的具 体统计 数 字
要求
,
且 所 有 观 测 指 标 的 标 准 化 回 归 系 数均 在 0 6 以 上
,
P 值均
就 变得 鲜 活 起 来
为此
,
为0
,
回 归 系 数 全 部 通 过 9 9 % 的 显 著 性 检验
。
,
说 明模 型 的拟合
,
本 课 题 组 在 2 0 0 8 年 春 季 对 浙 江 1 8 9 4 位 城 乡居 民 进
,
效 果 总 体 上 比较 好
级 计 算 幸福 指 数
。
居 民幸 福 感 理 论 模 型 得 到 验 证 后
,
.
53 大于2
因 为我们希望 得 到 不
展 经 济 的 同时
,
定 要 关 注 居 民 的 幸福
,
,
要 清楚
准确
细致
显 著 的 卡 方值
乒 以仅 从 这 个 指 标 上 看 模 型 拟 合 效 果 不 是 很 理 斤
城市居住环境与幸福感的关联分析
城市居住环境与幸福感的关联分析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城市居住环境对人们的幸福感越来越重要。
人们对于一个宜居的城市环境的追求,不仅仅是生理层面的需求,更是心理层面的追求。
本文将探讨城市居住环境与个体幸福感之间的关联,以期为有效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城市居住环境对幸福感的影响1.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城市作为人口聚集的中心,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对居民的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交通便利性、绿化率、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良好的交通系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增加生活的便利性;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增加绿地和公园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居民的休闲娱乐环境,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幸福感。
2.安全与治安状况城市的安全与治安状况是人们选择居住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较低的犯罪率、有效的安全措施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可以提供居民安全感,降低暴力和犯罪事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相反,高犯罪率和治安问题可能使居民感到恐惧与焦虑,对于城市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3.居住成本与住房条件城市居住成本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高昂的房价和日益增长的租金,常常让居民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
同时,住房条件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的评价。
拥有适宜的居住条件,如安全、舒适的住所和充足的居住面积,可以增加居民对城市的满意度,提升幸福感。
三、城市居住环境与个体幸福感的关联1.心理满足感的提升良好的城市居住环境可以增加人们的心理满足感。
例如,在绿化率较高的城市,居民容易获得大自然的美感,体验到绿色植被给人带来的宁静和愉悦感,进而提升其幸福感。
此外,交通便利与高效的城市规划,使人们能够更方便地满足各种生活需求,减少了压力与焦虑,增加了幸福感。
2.社交互动与社区参与城市居住环境的好坏还会影响人们的社交互动和社区参与程度。
城市中公共场所的丰富度和质量,如公园、咖啡馆等,能够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数据
一、背景与意义
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整体评价和感受,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 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人民幸福感的提升,认为“人 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通过对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影 响因素的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民众的需求与痛点,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 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心理因素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 要心理因素。CGSS数据发现,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居民,其主观幸福感普遍较高。 此外,生活满意度也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这些心理因素对主观幸福感 的影响可能在于它们能够调节人们对生活事件和环境的认知和评价,从而影响幸 福感的体验。
总之,提升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制 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以及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等措施, 我们可以共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愿景。
参考内容
引言
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状态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衡量社会福利和人类 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调查与统计工作的不断深化,中国 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本次演示基于 CGSS数据,深入探讨影响居民幸福感的社会因素,以期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四、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提升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缩小收入差距,让更多人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社会保障以及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均 等化,来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2、提高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增强能力和信心,从而更 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政府可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同时鼓励 各类就业创业政策的实施。
消费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消费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消费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人们通过消费来满足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包括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
消费对居民的幸福感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够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和整体的幸福水平。
本文将从消费对居民心理和社会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消费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消费对居民心理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消费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给人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与消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购买各种产品和享受各种服务,人们能够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
研究表明,适度的消费可以缓解人们的压力和焦虑,增强个体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使人们更加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消费对居民的社会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消费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改善社会的生活水平和环境。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社会的整体幸福感也在逐渐增强。
消费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就业和产业的发展,为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贡献。
在一定程度上,消费的增加可以促进社会的改善和进步,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和幸福的生活环境。
消费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也存在一些负面因素。
过度消费可能导致资源过度浪费和环境污染,对社会和个体造成不利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也逐渐升级,过度消费的现象日益突出。
过度消费不仅会增加资源的利用,还会造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对社会和个体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消费对居民的心理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些人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忽略了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导致心理上的空虚和不满足感。
在久而久之,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个体的幸福感和整体的生活质量。
鉴于此,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消费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努力寻求一种健康、平衡的消费方式。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摒弃过度追求物质的心态,注重生活中的精神追求和情感交流。
关于城镇居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doc
关于城镇居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doc 标题:城镇居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一、引言幸福感是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的核心组成部分,通常被定义为个人对自己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和感受。
为了解我国城镇居民的幸福感受,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二、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多个城市对城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主要包括个人信息、家庭状况、工作状况、社会关系、健康状况等方面的问题,以量化评估受访者的幸福指数。
三、结果(一)整体结果在接受调查的城镇居民中,大部分人表示感到幸福。
其中,感到“非常幸福”或“相当幸福”的受访者比例约为76%,而感到“不太幸福”或“很不幸福”的受访者比例约为10%。
(二)影响因素分析1.个人信息研究发现,性别、年龄、收入等因素对幸福指数影响较小,而婚姻状况对幸福指数的影响较为显著。
已婚者中,约80%感到幸福,显著高于未婚者(约60%)。
2.家庭状况家庭氛围、亲子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等家庭因素对幸福指数产生显著影响。
其中,家庭氛围和谐、亲子关系良好的受访者幸福指数较高;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受访者幸福指数较低。
3.工作状况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工作与生活平衡等因素对幸福指数具有显著影响。
对工作满意、工作压力适中、能平衡好工作与生活的受访者幸福指数较高。
4.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对幸福指数的影响非常显著。
拥有良好的社交网络、能够与邻里和同事建立良好关系的受访者幸福指数较高。
5.健康状况健康状况对幸福指数的影响非常显著。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受访者幸福指数较高。
四、讨论(一)研究发现,城镇居民的幸福指数整体较高,但也存在一些影响幸福的因素,如婚姻状况、家庭状况、工作状况、社会关系以及健康状况等。
这些因素之间可能互相作用,共同影响城镇居民的幸福感受。
(二)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受应作为重要的目标。
例如,可以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民的医疗保健和教育水平,提高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及促进社区间的交流互动等方式来实现。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提高,人们对于幸福感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幸福感广泛被认为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居民的幸福感水平和影响因素,我们开展了一项居民幸福感调查,并就其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总结。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问卷900份。
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经济状况、社交关系、身体健康以及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的内容。
三、结果分析1. 个人基本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受访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的人群,其中男性占比略高于女性。
另外,教育程度主要为中等教育及以上,职业分布主要以企事业单位职工居多。
2. 经济状况在经济状况方面,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收入水平中等偏上,有一定的储蓄情况,并且对未来的经济状况持乐观态度。
3. 社交关系社交关系对于居民的幸福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拥有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密的朋友圈,而且主动参与社区活动,这种社交支持使得受访者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4. 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自认为身体状况良好,平时保持一定的锻炼和健康习惯,同时对于医疗保健有一定的满意度。
5. 生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是衡量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对于工作、家庭、社交和休闲等方面的满意度较高,但也有少部分受访者因各种原因对生活感到不满意。
四、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1. 经济因素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感水平。
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能够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有利于社会地位的提升,从而对幸福感产生正向影响。
2. 社交因素良好的社交关系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亲密的家庭关系、真诚的友谊以及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等都能够带来幸福感的提升。
3. 健康因素良好的身体健康是保障幸福感的基础。
赣州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有关。婚姻往往被人们视为幸福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婚姻有 助于提高幸福感水平 . 婚姻状况 对心理健康体验产生
显著影 响。受教育程度与个人收入 . 成为影响成长发展体验 、
目标价值体 验 、心态平衡体验和家庭氛 围体验 的主要 因素 。 受教育程度越 高 、 经济 收入越高 的群 体 , 们对生活 可能有 他
项 目与课 题
科 技 视 界
21年0 月第 1期 02 4 0
该课程所讲述 的各种复杂的电路问题 ,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 对
能力要求较高 。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 , 我们针对不 同的电路 的分析方法不 同的特点 , 电路 理论 的基本原理与数学理论 将
国外对此 的研究始于 2 纪 5 0世 O年代 , 并把它作为衡量
一
个社会发展程度和居 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0年代 8
中期 , 国开始关注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问题 。不断有研 我 究者对衡量生活质量 的指标提 出全新说法 . 国家发展计划委 员会 的重点研究项 目表 明除 了国民经济 的发展和 生活需求 提高 外 , 人的心理 反映 , 个 如个人幸福感 等主观指标 也十分
着更为积极 的态度 ,对 自身人生价值能够给予较 高的评 价 ; 此外 , 由于这一群体拥 有较为理想 的经济状况 . 他们 对 自己 及 家庭 的生活状况也会有着较为满意的评价 。 受 教育程度对 自我接受体验 与身体健康 体验 的影响较 大。与受教育较低 者 比较而言 , 受教育程度较高者 , 一般均有 较为富足的生活 和一份能够让 自己尽力发挥 的工 作 , 这种境 况会使他们对 自己持更为 肯定 的态度 : 此外 。 受教育 程度较 高者一般具 有更 为规律 的生活及合理饮食 习惯 . 再加上经 常
《城市规模与级别对幸福感的影响分析》范文
《城市规模与级别对幸福感的影响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与级别逐渐成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分析不同城市规模与级别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通过综合研究方法,探究其中潜在的关联关系和影响机制。
二、城市规模与居民幸福感(一)大城市、中等城市与小城市幸福感的差异研究表明,不同规模的城市的居民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
大城市由于资源丰富、信息流通、就业机会多,其居民往往拥有更高的物质生活水平。
然而,过大的城市压力、高房价、交通拥堵等问题也可能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相比之下,小城市虽然资源相对有限,但生活节奏较慢,环境相对宁静,居民的幸福感可能更高。
(二)城市规模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除了物质生活水平外,城市规模还可能影响居民的心理健康。
大城市的居民可能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等。
而小城市的居民由于生活节奏较慢,心理压力相对较小,更易保持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三、城市级别与居民幸福感(一)一线城市与二线、三线城市的幸福差异城市级别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包括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
一线城市由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资源,往往能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但也可能伴随着更高的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
而二线、三线城市虽然发展机会相对较少,但生活成本较低,生活节奏较慢,居民的幸福感可能更高。
(二)城市级别与公共服务的关系城市级别越高,通常意味着更好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这包括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
因此,高级别城市的居民往往能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这对其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影响因素分析(一)社会关系网络城市的规模和级别不仅影响物质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还影响社会关系网络。
在大城市中,人们可能面临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交压力;而在小城市或低级别城市中,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可能更为紧密和稳定,有助于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二)个人发展机会城市的规模和级别为居民提供了不同的个人发展机会。
关于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
关于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关于居民幸福指数一.引言居民幸福指数是评估居民幸福程度的一种指标。
本调查旨在了解居民的幸福感,分析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调查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城市、农村及其他地区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2. 调查工具:使用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3.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生活品质、社会关系、健康状况、家庭状况等多个方面。
三.调查结果1. 幸福感整体水平: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幸福感整体水平为xx,其中城市居民为xx,农村居民为xx。
2. 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a. 经济因素: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等b. 社会因素:社会支持、社会公平等c. 家庭因素:家庭关系、家庭健康等d. 其他因素:教育水平、居住环境等四.政策建议1. 政府层面:a. 加大经济发展力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b.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扶助。
c. 优化城乡发展格局,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2. 社会层面:a. 加强社会关系网络,提供更多社会支持。
b. 提高社会公平,减少贫富差距。
3. 家庭层面:a. 弘扬家庭美德,建立和谐家庭关系。
b.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庭的健康水平。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 调查问卷样本2. 数据统计表格3. 相关调查报告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幸福指数:衡量居民幸福感的指标。
2. 社会支持:社会资源的供给和个人在社会中获得的支持。
3. 社会公平:社会资源分配的公正性。
4. 健康教育:通过知识和行为改变,提高个人和家庭的健康水平。
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41-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引言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加大等一系列问题,人们的思维以及价值观念也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而呈现复杂多元的态势,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这些价值观念的碰撞也使人们重新审视生活,思考幸福。
有关幸福的话题不断被人们提起,从2012年中国社科院所做的全国幸福状况调查,到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你幸福吗”电视采访,各种组织以及大众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关注幸福,也在反思幸福是什么,自己是否幸福等一系列问题。
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实现身心和谐,追求幸福,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
研究人们的主观幸福观念,探寻影响人们主观幸福观念的相关因素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拟在其他研究者的研究基础上,尝试运用2008年全国社会调查的数据,对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二、数据与研究方法(一)分析框架国内外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方法对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首先,关于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的概念,研究者们有着不同的界定和理解。
有人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依据行动者自己界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一种整体评价(Shin 和Johuson,1978)。
有人认为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包括生活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其具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特点①。
国内有的学者定义主观幸福感为人们所拥有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它是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邢占军,2011);有些学者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指社会成员对其自身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主观体验与评价②(毕明,孙承毅,2003)。
城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哈尔滨市下属社区为例
— —
以哈尔滨 市下属社 区为例
李佳钰 邱效威
摘 要 :采用 “ 哈 尔滨市居民生活状态与生活态度的调查问卷”作为测试工具 ,随机抽取哈 尔滨市3 9 9名被试作为调查样本。笔者试图选用 调查问卷 中涉 及到的一部分信息, 通过 自己的研究假设来以哈尔滨市城市居民为例对当前我 国 城区 居 民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 :城 区居 民;主观 幸福 感;影 响因素
一
、
引盲
随着我 国经济 的发展 , 人们生 活水平 的提高 ,人们 越来越关注 自身 对生活 的主观体验 以及满 意程度 ,而主观幸福感是一项 测量 自己对 生活 现状满意程度 的指标之一 ,因此主观幸福感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和重视。在此种环境之下 ,笔者运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城区居 民主观幸 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 将有助于提升城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五 、研 究结 果
( 一)对 自身工作报酬认可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以对 自身工作报酬认 可度为 自变量 ,主观幸福感为 因变量进 行单因 素方 差分析 ,结果如下 图表所示 。
从表 中可 以看出 ,l e v e n e检验结果为方差 齐 ( F=1 . 2 3 4 。P= 0 . 2 8 8 > 0 . 0 5 ) ,可 以进行方差分析 。
裹 3
主观幸福感 ,采用迪涅 ( D i e n e r ) 的观点 ,认为主 观幸福感 就是个 体依 据 自己内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 的整体性评价 。 对 自身工作报酬 的认可度 ,是指根据 自己的技术和努力 ,感觉 自己 所得 到的工作报酬是否合理 ,即对于 目前 自己的工作报酬能够 在多大程
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引言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主观感受,而收入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对于了解人们生活满意度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
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与幸福感关系1.1 收入水平对幸福感的影响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居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
研究表明,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较高收入使得人们能够享受更好的物质条件和社会资源,并提供更多选择自主权。
这些因素有助于增强个体对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1.2 收入增长速度对幸福感影响除了绝对水平外,相对于个体以往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也对幸福感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收入增长速度较快的个体往往对生活更加满意,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
这是因为快速增长的收入能够满足个体对于改善生活状况和实现个人目标的需求,从而提升幸福感。
二、影响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因素2.1 社会经济背景因素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受到社会经济背景因素的影响。
社会经济背景包括教育水平、职业类型、地区差异等。
研究发现,受过较高教育和从事高薪职业的人群往往拥有更高的收入水平和更强烈的幸福感。
此外,地区差异也是影响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重要因素。
2.2 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也对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其中包括相对贫富差距、社会比较心理和社会认同等。
研究表明,相对贫富差距越大,居民的幸福感越低。
此外,社会比较心理和社会认同也会影响居民对于自身收入与幸福感的评价。
三、建议3.1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为了提高我国居民的幸福感,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这可以通过加强税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推进教育公平等途径实现。
同时,应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防止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社会不稳定。
3.2 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教育水平是提升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城乡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
城乡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幸福,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生活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城乡居民的幸福感是否也在同步提升呢?为了深入了解这一情况,我们展开了一项关于城乡居民幸福感的调查。
本次调查覆盖了城市和乡村的多个地区,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有效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我们选取了不同年龄段、性别、职业和收入水平的城乡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在城市,我们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和工作场所;在乡村,我们则选取了不同类型的村庄。
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内容涵盖了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工作状况、家庭关系、社交活动、健康状况、居住环境等多个方面。
访谈则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居民的内心感受和对幸福的理解。
二、城市居民的幸福感状况1、工作与收入在城市中,工作压力普遍较大。
许多上班族面临着长时间的通勤、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和激烈的竞争。
然而,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工作带来的疲惫。
那些在高薪行业工作、职业发展前景良好的居民,幸福感相对较高。
2、居住环境城市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教育、医疗等资源丰富。
但城市的房价高企,居住空间相对狭小,这给一部分居民带来了压力。
那些居住在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小区的居民,幸福感更强。
3、社交与娱乐城市的社交活动丰富多样,娱乐设施齐全。
但快节奏的生活使得部分居民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幸福感。
4、教育与子女成长城市的教育资源优势明显,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很高,这导致了孩子的学习压力增大,家长的焦虑情绪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的幸福感。
三、乡村居民的幸福感状况1、农业生产与收入农业依然是乡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扶持,农业收入有所增加。
但农产品价格波动、自然灾害等因素仍然给农民的收入带来不确定性。
2、乡村环境与生活节奏乡村的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活节奏相对较慢。
中国国民幸福指数统计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目标,着力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
国民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体验和发展状况的一种指数,是评估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
因此,研究国民幸福指数对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幸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国民幸福指数是一种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感受与体验的指数,最早由南亚不丹王国的国王提出,他认为政策应关注幸福,并以实现幸福为目标。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业、治安、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改善对普通民众而言,更能带来幸福感,而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收入的增长只是其中之一。
因此,国民幸福指数相较GDP 更具综合性和整体性,更全面和深刻地反映社会发展现状。
1.2 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在国民幸福指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国民幸福指数报告》分析了全国31个省份的调查数据,探讨了中国国民幸福指数在各个维度的得分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开展了相关研究,探讨了国民幸福指数的测量方法和评估模型及影响中国国民幸福感的因素等。
总体来说,我国在国民幸福指数的研究和关注上逐渐加强,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必要性。
1.3 小结国内对国民幸福指数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成果和收获,但依旧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列出以下几点:(1)对国民幸福指数的定义并不明确,不同研究者基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定义,导致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2)目前的国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尚未得到统一,指标体系不完善,且尚未考虑到个体参与性、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因素,从而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3)国内许多民意调查机构的专业情况、调查方法和抽样策略尚未得到足够的监管和控制,存在一定的随机误差和系统偏差,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有待提高。
农民生活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与政策建议
农民生活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与政策建议农村是国家的基础,农民的生活幸福感关系到国家的繁荣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的生活幸福感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农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首先,农民生活幸福感受到土地问题的影响。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目前土地的承包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方面,土地承包期限的不确定性导致农民对土地的投资热情不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土地承包制度的稳定性,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
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市场不够发达,农民往往只能通过承包或租赁土地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限制了其经济收入和发展空间。
因此,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土地流转,提供灵活的土地管理政策和市场化的土地交易平台,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其次,农民生活幸福感受到收入问题的影响。
农民的收入水平直接关系到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当前,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业发展的不平衡。
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技术的提升可以改变这一状况。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支持,鼓励农民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创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技术培训、金融支持和市场导向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农民从事多元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
再次,农民生活幸福感受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例如,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农民的生活成本较高,获得公共服务的机会有限。
为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修建更多的道路、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提高农民获得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便利程度。
同时,政府还应支持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和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最后,农民生活幸福感受到社会保障问题的影响。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农民在面临疾病、养老等问题时缺乏有效的保障。
2020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
2020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2020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为了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我们需要仔细地调查清楚,并且最后的结果会记录在调查报告中。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调查报告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2020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1幸福感又称为国民幸福感,指的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幸福指数”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重视,数字越大就证明幸福感越高,是个体根据自己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对生活的主观满意度。
一、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因素1、经济收入和身心健康经济收入是所有社会物资条件中对幸福感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能够拥有稳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最大的幸福;2、家庭和睦和社会环境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个稳定的家和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安定感可以促进幸福感的提高,生活环境的好坏影响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
3、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价值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缓解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处理事情上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幸福感自然能够提高,对未来积极乐观,保持愉悦的心情,自我能力得到了发挥,幸福感也会随之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1、幸福感不是想当然的,不是政府搞的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这只是纸面上官员的幸福,而不是百姓的幸福感。
2、在工作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了普遍的生活压力,调查得知,大学毕业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幸福感很低的最大因素,工作不顺心跳槽问题,理想工资与实际工资差距太大等问题。
3、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了解,并仍有怀疑态度,这也是居民幸福感不高的一个原因。
4、社会炒房,哄抬房价,导致人们心中的天枰渐渐失去,什么都涨价,工资却不涨,涨工资降房价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
三、改进与建议1、政府在制定和调整政策的时候,要更加倍地重视经济,其中表现在物价和房价上,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因地制宜的正确引导经济发展。
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刘 飞
摘要 : 为 了缩小城 乡的发展 差异 , 促进城 乡的平衡发展。本文从居 民生活的幸福 感角度考虑 , 探 索调查居 民生
活 差 异 的 影 响 因 素 。对 哈 尔滨 、 郑 州、 南 昌三 个 城 市 的城 乡居 民 进 行 实地 调 研 , 利 用所 得 数 据 , 主要 对 影 响 城 乡居
家庭 负担 4 3 . 1 4 2 . 9 8
闲暇 时 间 5
5
4
4
5
就 业压 力
工 作 潜 力
生 活 信 心
4 3 . 0 9 2 . 9 9
5
5
4
4
5
3 . 1 7 3 . O 3
3 . 3 4 3 . 2 4
3 . 1 8 3 . 0 3
3 - 5 6 3 - 5 3
活 状 人 际 关 系 况
出行 便 利
5
3 . 1 9 3 . 0 7
4
收入信・ 心
5
3 . 4 0 3 . 2 3
5
个等级评分 , 其 中 1是极为
不满 意 ,表 示最 不 幸福 , 3 为一 般 ,表 示幸 福 程度 中
评价指标
城镇
乡村
最大值 均值 均值 最大值
部分是 居 民的基本信 息 ,
涵盖年龄 、 性别 、 居住地
社 会 公 平 、 月 社 会 环 居 住 环 境 境
收 入 和受教 育 程度 等 信息 指标 ; 一部分是 居民幸福感
身体健康
治 安 状 况
5
5
3 . 3 1 3 . O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作者:董秦男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2期关键词:Ordered Logit;居民幸福感;边际效应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9年3月13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0年起我国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升。
在经济取得重大成就之后,党和政府开始更多地关注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问题——幸福。
2012年11月,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代表了中国领导层对国民幸福的关注与重视。
早期的幸福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角度,随着幸福经济学的兴起,幸福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所关注。
尽管在现代经济学中,经济增长或收入增长仍是经济研究的核心命题,但它们可能并不是目标本身,而在更大程度上表现为实现人们“幸福”的手段,“幸福”才是人们最终所追求的目标。
而在经济和国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居民的幸福感表现并不同步。
据调查,从1990年开始到2005年,中国人的生活满意度呈下降趋势,2005年之后出现回升,整体上形成一条U形曲线。
据世界价值观调查(简称WVS)结果显示:1990~2007年,中国居民的平均幸福感由1990年的7.29下降到2001年的6.63;2007年回升到了6.76,但仍远远低于1990年的水准。
由此可见,幸福作为一种反映人们生活满意状况的指标,要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社会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表现出非单调的变化趋势。
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幸福报告》显示,在156个受调查的国家中,2016年中国幸福感排名83位,2017年排名79位;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我国国民幸福感在逐渐提升,但这一表现却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并不匹配。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影响国民幸福感的深层次原因。
近年来,随着幸福经济学的兴起,国内许多学者利用面板和截面等微观数据对幸福感进行研究。
从国内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大多数文献使用OLS回归或有序离散变量回归方法进行研究。
如鲁元平和张克中(2010)利用WVS的中国部分,运用有序离散模型研究了经济增长和亲贫式支出对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发现经济增长并不能带来国民幸福感的提升,而以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构成的亲贫式支出对国民幸福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同样运用WVS中国部分数据,温晓亮等(2011)发现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中,相对收入和社会失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大,人口学变量中的性别、年龄、健康、婚姻、教育等都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
刘宏等(2013)利用2009年中国家庭营养健康调查数据(简称CHNS2009),使用OrderedProbit計量模型研究了永久性收入和房产财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发现相比于当期收入,永久性收入和房产财富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两者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城乡差异。
亓寿伟、周少甫(2010)基于CHNS数据库研究了一组特殊群体——老年人的幸福感现状,运用Ordered Logit回归模型,他们发现收入增加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正向显著影响,而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健康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医疗保险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但随着区域分布及城乡分布的变化,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
何立新和潘春阳(2011)运用有序离散变量回归方法,综合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和中国经济数据库(CEIC2005)数据发现,机会不均和收入差距都对主观幸福感产生负向影响,但机会不均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负向影响对低收入者和农村居民的损害更为严重,而收入差距显著损害了低、中低和高收入阶层的主观幸福感,对中上收入阶层的影响并不显著。
闰丙金(2012)、王鹏(2011)、陈刚和李树(2013)、李清彬和李博(2013)等学者使用CGSS2006和不同计量方法研究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闰丙金(2012)运用ordered logit研究了收入、社会阶层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发现收入变化、收入公平、社会阶层认同状况对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有显著的城乡差异,收入对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
通过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多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参考前人做法继续使用该模型,并从其他角度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样本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调查中心主持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成人问卷2016年公开数据。
CFPS数据包含针对个人基本信息的各种指标如年龄、性别、户口状况等,也包含居民幸福感调查的模块。
并且该数据是目前可获得的CFPS最新数据,能够更为全面准确地反映目前的时代特征。
根据本研究需要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剔除了模型所使用变量问卷选项中不符合、不清楚等回答的样本,获得有效问卷9,694份。
(二)研究变量1、被解释变量。
研究使用CFPS数据主观态度模块中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调查的结果作为被解释变量。
原题目为“您觉得自己有多幸福?”问卷中题目编号为“qn12012”,该变量的取值范围为1~5,其中“1”表示不幸福,“5”代表非常幸福。
2、解释变量。
本研究关注的自变量包括四个方面:年龄、家庭成员数、健康情况和工作总收入。
并将性别、户口和婚姻状况作为调节变量。
与年龄有关题目编号为“cfps_age”,问卷问题为2016时受访者的年龄,是一个近似连续变量。
与家庭构成情况有关的题目编号为“fml2016_count”,代表家庭成员人数。
健康状况采用问卷中编号为“pq201”的问题结果,原问题是“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回答范围从1到5,越低代表健康程度越佳。
收入情况采用编号为“income”问题结果,原问题为“所有工作总收入”,近似连续变量。
与婚姻状况有关题目编号为“qea0”,问卷回答分为五种,分别是未婚、在婚、同居、离婚和丧偶。
为了简化模型,将未婚、离婚和丧偶定义为单身人群,再婚和同居定义为非单身人群,建立新变量“single”来表示,single为“1”代表单身人群,为“0”代表非单身人群。
与户口有关问题编号为“pa301”,问卷中1代表农业户口,3代表非农业户口,因为模型需要进行重新编号,定义二分变量“famer”,“1”表农村户口,“0”代表非农户口。
与性别有关的题目编号为“cfps_gender”,原问卷中“1”代表男性,“0”代表女性。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变量具体含义及统计分析见表1。
(表1)(三)模型设计及结果1、模型设计。
本文假定被解释变量由下式决定:2、样本回归结果及分析。
本文利用STATA对样本进行Ordered Logit回归分析,并展示了各个变量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在回归分析之前,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各个变量的VIF都小于2,说明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
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通过对以上回归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控制变量不变的前提下,解释变量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基本显著,说明这4个维度是影响居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其中年龄、健康和收入最为显著。
此外,这几个维度与居民生活幸福感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年龄的增长、健康的提高、收入的增加和家庭成员的丰富能显著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如果政府能够从后三个维度出发,那么人民的生活幸福感就会得到显著改善。
从年龄、健康、家庭规模和收入对幸福感程度的影响来看,如果年龄增加一岁,那么居民的幸福感将提升2.25%,同时居民认为自己“非常不幸福”、“比较不幸福”和“中性”的概率水平将分别下降0.11%、0.19%和0.23%;如果家庭成员增加一位,那么居民的幸福感将提升2.23%,同时居民认为自己“非常不幸福”、“比较不幸福”和“中性”的概率水平将分别下降0.12%、0.19%和0.24%;如果居民的健康程度增加一个档次,那么居民的幸福感将提升36.51%,同时居民认为自己“非常不幸福”、“比较不幸福”和“中性”的概率水平将分别下降1.86%、3.02%和3.79%;如果收入增加1万元,那么居民的幸福感将提升1.38%,同时居民认为自己“非常不幸福”、“比较不幸福”和“中性”的概率水平将分别下降0.07%、0.11%和0.14%。
从不同幸福感的边际效果来看,年龄、健康、家庭规模和收入对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均有显著影响。
从居民感到“非常不幸福”这一程度出发,年龄、健康、家庭规模和收入(每万元)的提升将降低居民感到“非常不幸福”的程度,其提升比例分别为:0.11%、0.12%、1.86%和0.07%,且均為正相关。
在居民感到“比较不幸福”这一程度上,改善比例分别为:0.19%、0.19%、3.02%和0.11%,也均为正相关。
在居民幸福感为“中性”这一程度上,上述因素促使幸福感增加的比例分别为:0.23%、0.24%、3.79%和0.14%。
由此可见,无论是哪个级别的幸福感水平,健康的改善对于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最大。
从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被访者个人特征中的性别、户口和是否单身三个因素中只有性别影响较为显著。
在性别这一控制变量中,回归系数为-0.3159,表明男性的幸福感低于女性,这与已有文献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从性别对幸福感的影响来看,同样条件下,女性相对于男性认为自己“非常不幸福”、“比较不幸福”和“中性”的概率分别要高1.61%、2.61%和3.28%。
而是单身和户口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在居民对自我幸福程度的认定中,是否单身和是否为农业户口并非主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根据CFPS2016调查数据,使用Ordered Logit模型研究了年龄、健康、家庭规模和收入对幸福感程度的影响,根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年龄、健康、家庭规模和收入对居民幸福感均有正向的影响,且影响都较为显著。
其中健康对于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最大。
同时,性别对幸福感也有显著影响,同样条件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通过以上研究,本文认为当前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不应只将经济增长、收入增加作为国家追求的终极目标,而应该在经济取得一定成就后,逐渐将视角转移到增强国民实际幸福感这一问题上。
而提高国民幸福感除采取措施提高收入外,改善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另外,由于个体之间对于幸福的感受存在异质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该做到有差别且具针对性,应该更多关注弱势群体和幸福感低的群体,提升他们的幸福度,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1]罗楚亮.城乡分割、就业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差异[J].经济学季刊,2006(3).[2]Easterlin,R A,R Morgan,M Switek,W Fei.China’s Life Satisfaction 1990~2010[J].University of California,Working Paper,2012.[3]鲁元平,张克中.经济增长、亲贫式支出与国民幸福——基于中国幸福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0(11).[4]温晓亮,米健,朱立志.1990~2007年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研究,2011(3).[5]刘宏,明瀚翔,赵阳.财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3(4).[6]亓寿伟,周少甫.收入、健康与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J].公共管理学报,2010(1).[7]何立新,潘春阳.破解中国的“Easterlin论”:收入差距、机会不均与居民幸福感[J].管理世界,2011(8).[8]闰丙金.收入、社会阶层认同与主观幸福感[J].统计研究,2012(10).[9]王鹏.收入差距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