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原君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原君》课件(自用)

《原君》课件(自用)

(2)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固定句式,孰与:与……相比,哪一个 更 …… )
我所成就的家业,跟二哥相比谁多
通假字


“仇”
例如:视之如寇雠
作业:
1.总结重点字词、句式。 2. 根据课堂拓展的内容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写300 字左右的一段议论。
问题探究
1.《原君》这篇文章中最典型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请
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
中专事著述讲学。所持政治思想主张,具有 鲜明的民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下之
大害者,君而已矣”,并倡以“天下之法”
代替“一家之法”,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 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影响。
在文学方面,面对当时激烈的民族矛盾,
极力主张反映历史现实,抒写真情实感,反 对明代“七子”的模拟之风。所作诗文,多
举例说明。
2.写下《原君》这篇课文中最令你怦然心动或若有所思的一
句话,并简要陈述理由。
3.教材第52页的书下注释①中说“以下几句为作者一家之言,
与史实不符”,既然黄宗羲是一代史学大家,自然明晓史家
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为何如此论述呢?
《报任安书》注释: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
《孤愤》”,注释25:“吕不韦,曾为秦丞相,后被 贬蜀地。做丞相时曾召集宾客编写《吕氏春秋》。”
第 1段 问题:文中的“自私”“自利”与现在所说 的“自私”“自利”意思一样吗?从历史唯物主义 观点出发,你怎样认识古之人君不愿为君?
第二段: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这样
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与……比怎么样
是 因为

语文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原君》ppt课件4

语文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原君》ppt课件4

• 自有人类的那一天,人们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 只谋自己的利益。世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去 兴办;有公共的祸害却没有人去革除。有这样一 个人出来,不把个人的私利看作利益,而是使天 下人都得到利益;不把个人的害处看作害处,而 是使天下人都免除害处。这个人的辛勤劳作,必 相当于一般天下人的千万倍。付出千万倍的辛劳, 自己却又得不到利益,就天下人的本性来说,必 然不愿意处在那个地位。所以,在古代,人的君 主这个位置,考虑了而不愿意就位的,有许由、 务光这些人;就位而又离去的,有尧、舜这些人; 当初不愿就位,而终于无法离去的,有禹这个人。 难道古人有什么特异之处吗?喜好安逸厌恶辛劳, 也和所有人的本性一样啊。

熟读课文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 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 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 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 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 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 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这没有别的(原因),古时把天下人放在主要位置, 君主放在从属位置;凡君主毕生经营的一切,都是天下 人的。现在把君主放在主要位置,把天下人放在从属位 置;所有使天下没有一个地方得到安宁的原因,都在于 有了君主。因此,在他未得到君位的时候,屠杀、残害 天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来求得个人的产业, 对此竟不感到凄惨,说:“我原是为子孙后代创业啊。” 他在取得君位以后,敲榨、剥取天下人的骨髓,拆散天 下人的子女,以供个人放纵的享乐,(把这)看成应当 如此,说:“这是我产业的利息呀。”然而成为天下大 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还能 各管各的私事,各得各的利益。唉!难道设容赴死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铁肩担道义第14课原君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铁肩担道义第14课原君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偏爱 明白 使……结实, 使……加固
认为……利,觉得……利
第21页
(三)动词的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 离.散.天下之子女 2.动词的意动用法 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 (四)数词的活用 数词用作动词 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使……离散 把……看作 相当于……千万倍,是……千万倍
第22页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第9页
三、相关知识 《明夷待访录》
《明夷待访录》被称为一代奇书,成书于康熙二年(1663)。“明 夷”是《周易》中的一卦,其爻辞有曰:“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 行三日不食。人攸往,主人有言。”所谓“明夷”指有智慧的人处在 患难地位。“待访”,等待后代明君来采访采纳。该书有《原君》 《原臣》等论文21篇。黄宗羲对于封建的现状,批判很尖锐,而且是 披着夏、商、周三代外衣的理想,托古改制。他不愧为中国近代民主 主义启蒙思想家,更是中国资本主义民主第一人。
(4)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鸿门宴》) 动词,是
(5)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介词,表被动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句尾语气助词
第17页
7.之
(1)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2)不以一己之.利为利 (3)其既得之.也
代词,代指“天下的 公利”
助词,的
代词,代指“天下”
2.寇雠.(chóu) 4.窥.伺.(kuī sì) 6.扃. (jiōng jué) 8.唐虞.( yú )
第12页
二、古今异义 1.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 古义: 自己的私事 今义: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 2.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古义: 人的本性 今义:人通常具有的情感 3.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古义: 众人 今义: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原君》优秀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原君》优秀课件 (共24张PPT)

第一段小结
古之人君不愿为君
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
• 2.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 • (13)为:当作,充
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 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 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
作.
• (14)省略句,介词 “于”
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 • (15)汉高帝,刘邦。
我之大私为(13)天下之大 • (16)“孰与”:
公。始而惭焉,久而安
固定句式,与……
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 相比,谁更 ……
传之(14)子孙,受享无穷。• 我所成就的家业,
汉高帝(15)所谓“某业所 跟二哥相比谁更多
就,孰与仲多(16)”者,其
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
辞矣。
第二段译文:后代做君主的就不再是这样。他们 认为决定普天下利害祸福的大权完全掌握在我手 里,我把普天下的利益统统归于自己,把普天下 的灾害统统归于人家,也没有什么不行的。他们 使普天下的人,不敢谋取自己的私利,却把我个 人的极大私利看做天下人的公利。一开始时还对 此感到惭愧,久而久之就心安理得了,于是把天 下看成无限大的产业,拿来留传给子子孙孙,受 益享福永远没个尽头。汉高祖刘邦所说的“我在 产业方面成就的,和老二相比谁的更多呢”这句 话,他那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地充分表露 于言辞之间了。
第五段小结
•君之职分难明, 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明乎为君之职分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2021年整理〗《原君》优教完整教学课件PPT

〖2021年整理〗《原君》优教完整教学课件PPT

“天子”有一点点“不敬”,那就是“大逆不道”。 而就是有这样一个人,在这腥风血雨、黑色恐怖的岁 月,竟大胆地喊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 口号,鼓舞人民把人君打翻在地,掷其皇冠,摧其御 座,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气魄!要知道,这可是轻 则系身囹圄,重则身首异处、惨遭灭门的“罪行”啊! 喊出这个口号的人,就是黄宗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一下他的这篇文章《原君》。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1怎样认识古之人君不愿为君
【提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人情所 欲居也。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2后之人君把天下当作自己的产业,在长期过程中, 其思想情态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段是怎样推理的
【提示】惭——安——荣 权出于我——利归于己——传之子孙
(天下——莫大的产业!)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把握文意。 2.研读《原君》,了解黄宗羲对封建君主的认识 及其观点: 3.思考与认识黄宗羲观点在当时的进步性及对后 世的深远影响。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黄宗羲(1601—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 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出自官僚家庭,其父黄 尊素因弹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 “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清兵南下,曾组织“世 忠营”进行抵抗。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专事 著述讲学。所持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曾大胆指 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倡以“天下之法”代替 “一家之法”,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 影响。
课文小结
本文探究了为国君的根源,明确提出国君应明确 自己的职分,为天下兴利除弊;并痛斥今之君视天下 为私产,奴役天下人的可耻行径。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原 君》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28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原 君》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28页

•Leabharlann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典研读》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原
君》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语文版必修四《原君》ppt课件

语文版必修四《原君》ppt课件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让自己有一件事情可做,别闲着。你看铁,那么坚硬能断石 的东西搁置久了都能生锈,何况人呢?要用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就
必须有坚持的力量,就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从哪里来,那就先
给自己找一份责任。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那是有责任的。比如说父 母,比如自己的孩子。光有信念了,还不能做好一件事情,还得 有能力,能力从哪里来,有两种途径,一种可以通过实践之后总 结经验得来,实践必须得用心。二种可以通过学习得来。其实这
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赏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 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 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
3.审美视窗
读《原君》
在明清,这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时代,能够认识 到君主专制的危害并予以强烈的抨击,黄宗羲确确实实是个有前 瞻性、有远见的思想家。黄宗羲的思想在当时可算是石破天惊, 无愧于他“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确实影响了后来人,包括 康梁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怀戚戚。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黄宗羲(1601—1695),明末清初思想家、史 学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 江余姚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
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遂承父志,参加
并领导“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 清兵南下,曾组织“世忠营”进行抵抗。明亡 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专事著述 讲学。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 原君(节选)-精选ppt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 原君(节选)-精选ppt课件

非 天下之人情 所欲居也。 故 古 人之 君, 不是普天下的人内心里所愿接受的。所以古时候对于君位,
量 而 不欲
入者,许由、务光 是 也;
有经过思量而不愿意接受君位的,许由和务光就是这样;

而又去之者,尧、舜 是 也; 初 不
有就了位而又放弃的,唐尧和虞舜就是这样;有起初不肯
欲入 而
不得去者,禹 是 也。 岂
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意思是说我 成就的家业和老二比起来,谁更多一些?仲,排行第二,此指刘邦的二哥。
此无
他。 古者 以 天下 为主, 君
这个没有别的原因。古时候把普天下人看做主人,把君主
为 客,凡 君 之 所 毕 世 而 经 营 者,

看做客人,凡是君主所终生筹划办理的一切,都是为了普
都认为孟子的话不利,以至废除孔子庙里的孟子牌位,

导源于小儒乎? 寇雠:强盗,仇敌。
这不就是从浅陋的读书人那儿开的头吗? 《孟子·离娄下》: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雠,同“仇”。独夫:指因暴虐无道 而众叛亲离的统治者。固其所也:本来就是他应得的下场。规规焉:狭
隘死板的样子。伯夷、叔齐:相传为商朝贵族孤竹君的两个儿子。武王 伐纣,伯夷、叔齐质问:“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后来,他们跑到首阳山,耻
黄宗羲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和臣的设置,但提出了“天 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加强平等因素,扩大社会对执政 者的监督权力,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这种思想并非受西方文 明的影响,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展出来的,因而更加可贵。 这部书受到清朝统治者的查禁,直至清末才重见天日,受到谭嗣 同、梁启超等人的重视和赞许。
后之为人君 者 不 然。以为

高二语文课件 原君课件人教版_选修

高二语文课件  原君课件人教版_选修

课堂小结
一、结构图解
探源:为君者,出于公心,兴利除弊
比较:今之君,屠毒天下,尽为己私
探源:古之民,视君如父,拟君如天
比较:今之民,怨恶其君,视之如仇

探源:国君视天下为家,不能保持永久

举例:崇祯帝杀女儿时的感叹
二、中心主旨 本文探究了为国君的根源,明确提出国君应明确自己的职分,为天下兴利
除弊;并痛斥今之君视天下为私产,奴役天下人的可耻行径。
纵观全文,作者这种敢于批评,切中时弊的地方还有很多,其中既有民主思想 火花的闪现,也有勇敢与无畏精神的流淌,这些一 起构成了本文可贵的地方。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对比艺术。
【提示】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说理是本文在论证上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具 体而言,作者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古之君主为天下兴利与今之君主为自己谋利构成对比。作者指出古代的君主 是“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而今天的君主则不再“不以一己之利为利”,“使天下受其利”,代之以“以天下 之利尽归于己"。也不再是“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代之以“以 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两相对比,充分地说明今之君主完全丧失了自己天然的职责, 背离了君主产生的本义。
伯夷、叔齐反对武王伐纣,认为臣伐君“不仁”,商灭后,两人“耻食周粟”。 小儒称赞两人,是不明“为君之职分”,认为“君臣之义无逃于天地间”。国君的 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否则是“独夫”“民贼”。伯夷、叔齐的行为是为虎 作伥。
请你谈谈《原君》一文所述思想的可贵之处。
【提示】《明夷待访录》是作者作为明亡的亲身经历者,在参加一系列抗清 活动失败后,总结明亡教训的角度写成的一本光辉著作,其鲜明的特点就是对专 制政体做了初步的反思,对封建帝王的专制独裁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原君》作 为本书的第一篇,体现的就是作者这一思想。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六单元相关读物《原君》(共23张PPT)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六单元相关读物《原君》(共23张PPT)

研读探究观点
第一自然段涉及哪些历史人物,他们有哪些行为?原因何在?
人物有:许由、务光、尧、舜、禹。 许由、务光经过思量而不愿就君位;唐尧、虞舜就了君位而又放弃了;夏禹 起初不肯就君位可却推辞不掉,不得已而为之。 原因是:君位就是不把个人利益当做利益,却让普天下的人享受到那种利益 ;不把个人祸患当做祸患,却要帮助普天下的人免除那种祸患。为此,他们 要付出千万倍的辛苦劳累,不可能像平常人一样地贪图安逸。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翻译第二段:
后世做人君的却不是这样。他们以为分派天下利害的权 力都出于我自己,我把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把天下的害 处都归于他人,也没有什么不可心以的。(他们)使天下人 不敢自私,不敢自利,而把我的私利作为天下的公利;开始 还感到惭愧,时间一久就心安理得了,把天下看作自己再大 不过的产业,传给子孙,享受无穷。汉高祖所说的“我所成 就的家业,同老二相比谁多”这句话,那种追逐私利的心情 不觉已充分表现在言语之中了。
原 君 黄宗羲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导 读 积 累 常 识 明朝灭亡,另一个号称“中央
帝国”的王朝——满清走向了它的 “辉煌”。这个时期,帝制正盛, 风雨如磐,谁要是对“天子”有一 点点“不敬 ”,那就是“大逆不 道”。而就是有这样一个人,在这 腥风血雨、黑色恐怖的岁月,竟大 胆地喊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 已矣”的口号,鼓舞人民把人君打 翻在地,掷其皇冠,摧其御座,这 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气魄!要知 道,这可是轻则系身囹圄,重则身 首异处、惨遭灭门的“罪行”啊!
翻译第一段:
自有人类的那一天,人们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只谋自 己的利益。世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去兴办;有公共的祸害 却没有人去革除。有这样一个人出来,不把个人的私利看作利 益,而是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把个人的害处看作害处,而 是使天下人都免除害处。这个人的辛勤劳作,必相当于一般天 下人的千万倍。付出千万倍的辛劳,却又得不得利益,就天下 人的本性来说,必然不愿意处在那个地位。所以,在古代,人 的君主这个位置,考虑了而不愿意就位的,有许由、务光这些 人;就位而又离去的,有尧、舜这些人;当初不愿就位,而终 于无法离去的,有禹这个人。难道古人有什么特异之处吗?好 逸恶劳,也和普通人的本性一样啊。

原君——教学课件

原君——教学课件

:“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这话真可痛惜啊!回想他们祖上创业之时,志在占据天
下的雄心,哪有不垂头沮丧的呢?因此明白作君主的职责,那么唐尧、虞舜的时代,
人人都能推让君位,许由、务光也并非超尘绝俗的人;不明了作君的职责,那么就连 市井之间,人人都想得到君位,许由、务光因而绝迹于后世而听不到了。虽然君主的 职分难以明了,但用片刻的荒淫享乐,不值得换取无穷的悲哀,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 明白这一道理的。
《原君》黄宗羲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
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
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
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
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
,但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现实中,并未信奉过黄宗羲“天下为主,
合这一逻辑和理论要求的君主就成为万民之敌,成为天下之害。
《原君》一篇中他指出现实情况是:“后之人君者不然。以为天
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
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
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这样的君事实上成为“
天下之无地而安宁”的罪魁祸首。正是因为颠倒了“主”、“客
”关系,无视天下之民利益的优先、主要地位,现实中的君主才
会“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从而“为天下之大害”。这一观点的提出对
于习惯于传统儒家君臣纲常理论的中国人而言无疑是振聋发聩的


另外,根据“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前提,推出“立君为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的职分,为天下兴利除弊;并痛斥今之君视天下为私
产,奴役天下人的可耻行径。 三、写作特色 1.对比论证 今之君:为自己谋幸福 古之君:为天下兴利除弊 今之君:视天下为私产 古之君: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今之君:民视之如寇雠 古之君:民视之如天如父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⑦岂.天地之大:岂:难道。 ⑧独私.其一人一姓乎:私:偏爱。 ⑨若.何为生我家:你。 ⑩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所以:……的 原因。旷:空缺。
⑪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俄:短暂。易:换来。
3.翻译下列语句 ①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译文:天下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去兴办,有公 共的祸害却没有人去革除。
②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译文:好逸恶劳,也和普通人的本性一样啊。
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译文:所有使天下没有一个地方得到安宁的原因,都 在于有了君主。
④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 者亦明之矣。 译文: 然而国君的职责本分难以明确,用短暂的过分
快乐,就会换来无穷的悲伤,(这些)即使是愚蠢的人 也明白这个道理啊。
第 14 课 原 君
目标定位 1.初步了解我国明末清初时期民主启蒙思想发展的情
况,了解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生平及其思想,能 对这些事件和人物作出评价。 2.积累有关的文言文知识,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 力。
基础精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亦犹夫.人之情也( fú ) ②孰.与仲.多( shú zhònɡ)
3.一词多义 古者以天下为.主 作为
①为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给 不明乎为.君之职分 做
②使而向使使..天无下君假受其使利 让
4.词类活用
①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使动用法,使……兴办 ②离.散.天下之子女:使动用法,使……离散 ③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④摄缄.縢.,固扃.·. :名词作状语,用绳索,用锁头 ⑤虽愚者亦明.之矣:形容词用作动词,明白、明确
5.虚词 ①焉始 而而 小惭 儒焉 规.规兼焉.词以,君于臣此之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比 ②于以 无为 所天 逃于 下.利天害地之之权间皆在出于.我 从
皆不便于.其言 对
6.文言句式 ①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 判断句 ②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 状语后置句 ③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宾语前置句 ④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定语后置句
③曾.不惨然( zēnɡ )
zhòu) ⑥摄缄.縢.(jiān ténɡ)
⑦固扃. . (jiōnɡ jué)
⑧有不废然摧沮.者乎( jǔ)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没有什么人。 ②而使天下释.其害:免除。 ③去.之而不欲入者:离开。 ④后之为人君者不然.:这样。 ⑤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博:换取。曾:竟。 ⑥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无从查考。
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 史学 家。字 太冲 ,号 南雷,学 者称 梨洲先生 。著有 《明夷待访录 》 《 明儒学案 》《 南雷文案 》等。
文本互动
一、初步感知
1.通假字 视之如寇雠.: “雠”通“仇”
2.古今异义 ①亦犹夫.人.之情也 古义: 众人。 今义: 妻子。
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 古义:从事的各种事情。 今义: 筹划并管理企业等。
二、深层探究 7.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 国君要明确自己的职分:为天下人兴利除弊, 为天下人谋利益。
8.本文作为说理透彻的议论文,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 论证方法?
答案 首先用了对比论证:今之君,古之君。其 次用了引证法和例证法,还用了逐层深入论证法。
课堂小结 一、结构图解
二、中心主旨
本文探究了为国君的根源,明确提出国君应明确自
③曾.不惨然 古义:乃、竟。 今义:曾经。 ④摄.缄縢,固扃 古义:收束,勒紧。 今义:拍摄,摄取。 ⑤一人之智.力. 古义:智慧和能力。 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
解决问题的能力。
⑥不易.无穷之悲 古义:换来。
今义:容易。 ⑦虽.愚者亦明之矣 古义:即使,表假设关系。 今义:虽然,表转折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