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MicrosoftWord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引导中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禤忠
【摘要】:正雨过天睛,轻纱薄雾,一池春水,墨绿的山,几户农家,门前修竹……好一幅江南风景水墨画。每当我带学生参观画展,学生们总会这样说:"多么漂亮的作品!"而当我问及他们那作品美在何处时,他们却无言以对。欣赏美术作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引导中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是中学美术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呢? 一、引导学生从分析作品的主题、内容入手主题是作品的灵魂,而主题又是由内容集中反映的,因此,首先要教导学
生读懂画面的内容,也即是画面画的是什么东西,它们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只有这样,才谈得上去进一步欣赏。例如,欣赏岭南版初级中学(美术)第四册第一课中的一幅(踏歌图),先要教学生读懂画上的内容:儿个农民背着东西回家,前、中、后景分别有山石、树木、帝王郡城,还有书法、印章等。画家马远创作此画的立意就是通过画中的这些内容,歌颂劳动人民的欢乐与王权的统一,反映南宋一时,
农业经济发展,社会较为稳定与繁荣,画中的帝王郡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体现
了作者的立意,也就是想表现当时帝王权的巩固。教师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使学生对这幅画的立意有初步的认识。二、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生平、艺术特点去分析艺术创作是和作者的生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美术创作亦然。因此,要欣赏美术作品,最好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情况,进而给学生分析画家的艺术特点。再如(踏歌图)是属中国古代(南宋)的山水画,是马远的代表作。马远,字遥父,号饮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其曾、祖、父、伯、兄均为画院待诏。画家生于美术世家,继承了先辈的艺术遗风并有所创造,以峭拔简括见长,
下笔遒劲严峻,设色清润。他笔下的山水远山奇峭,近石方硬,用焦墨画树干,用水墨画树叶,他和夏圭、李唐、刘松年,合称"南宋四家"。通过这样分析,学生对画家的艺术特色便有所了解。三、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国家、民族、流派其画也有不同的特点在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最好能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艺术常识,让他们通过了解这些常识,帮助他们欣赏画家作品的特征。岭南版初级中学第四册《美术)第二课,马尔盖的作品《桥),是法国"野兽法"的作品。在欣赏这幅作品时,教师简单给学生说明"野兽派"是法国现代画派之一,因画法与常规画法不同,而被评论家命名。"野兽派"的作品惯用大色块和线条构成夸张,以变形的形象,求得"单纯化"的效果。后来该画派改为"巴黎画派"。而"中国画"则讲求意境,即诗情画意。四、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形式去分析、欣赏形式是表现内容的手段,没有形式就无法体现作品的内容。而形式又是通过形象的线条、色彩表现出来的,主题内容与
(二)引导学生学习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我们对一件艺术晶的欣赏一般也要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要看他描绘的是什么。就是说这件作品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对象,或者是主观营造了什么图象,用什么材料,属于哪个艺术门类。再进一层看他是怎样表现的。就是看他对对象作了什么样的艺术加工和取舍,这件作品的形式美感体现在哪里,形成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再进一层,我们要追问作者为什么要表现它,就是要找出作品的深层次内涵——立意。
1..播放多媒体幻灯片:潘天寿的作品《红蜻蜓》,引导学生从作
品的内容及画幅形式上分析。
首先我们看到这是幅纸本图画册页,水墨加彩色用毛笔绘制,题款,
钤印,诗书画印俱全,属于大写意文人画的范畴。画面上画了一只水边常见的红蜻蜓,立在抽出的小荷叶上,几枝苇草在迎风摇曳。水面上聚散有致地点缀着浮荷,画的是初夏荷塘的小景。这幅画的画面很简单,也不是什么重大的题材,无须详究。
2.播放多媒体幻灯片:潘天寿的作品《红蜻蜓》,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表现形式上分析。
进一层我们来看这幅作品是怎样画的。画面上红蜻蜓的姿态准确而又生动,稍偃伏的翅膀和微微下垂的尾部,显示了画家对蜻蜓生活习性的熟悉。但是画家并没有纤毫毕现地抓住每一个细节来描绘对象,而是大刀阔斧地加以取舍,蜻蜓有六条腿,舍去了一半,留有三条足矣。这三条腿却有丰富的变化,以平面观之,有聚有散,有平行有交叉,有长有短;以深度观之,有前有后,驻足三点,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红蜻蜓亭亭玉立的风姿跃然纸上。这是对对象的美高度提炼的结果,是丰富的单纯,表现了画家描绘对象的高超技巧。
3.播放多媒体幻灯片:潘天寿的作品《红蜻蜓》,引导学生从作品内涵进行分析。
再进一层,我们舍弃物象,单看笔墨色相和线面结构。画家的线条从汉隶书法中取得了运笔的节奏力度和意趣,这从题款的字体中显露出消息。因为画的是水中景致,笔墨含水充分,滋润中隐含劲挺,极富弹性。红黄蓝三色形成色相三和弦,单色里面都掺有灰色调,照应画面上的墨色,显得色相对比丰富而又沉稳。
潘天寿最善于平面构成,块面分割,对比强烈,大斜方套小斜方,线的强悍力度无人匹敌,所以人称“钢筋混凝土结构”,显示出黄钟大吕高亢雄壮的风格特点。如《松石图》。即使是在小册页、小景致里也使人感到强烈的震撼。
最后,我们看作品的立意。画家在画面上题了“诚斋诗意”四个字,这是“谜面”,“谜底”应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的诗极富生活气息,善于以小观大,从细节的美丽中咀嚼出自然与人生的哲理,正所谓“一粒沙中见世界”。这幅画空白处即是无边浩渺的水面,在这水面的小角落里却藏着勃勃生意,而且静谧、安详、纯洁。流逝的时间随着飞动的蜻蜓的驻足而被凝固了,诗意却悄然从心头涌起……。潘天寿曾说:屋角篱边一草一木皆是无上粉本。这幅富有杨万里诗意的《红蜻蜓》图,正是画家心灵的写照。
4.略作小结:
如果能按以上三个层次一层层地欣赏一件作品,就差不多能完整地理解和把握艺术品的审美内涵。但是欣赏者依然可以根据自身的修养对艺术品进行更加仔细深入地欣赏,直到作出批评。如拿《红蜻蜓》一画还可以与朱耷的某些作品进行比较欣赏,从而把握潘天寿绘风格的继承和发展等等。
以上我们以中国画为例谈了作品欣赏的审美过程,实际上其他门类的艺术品也都可以按其题材、语言、立意三个层次去欣赏,只不过各有侧重,特点不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