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组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与应用

合集下载

常用易混淆中药经验鉴别

常用易混淆中药经验鉴别

小通草
杜仲
厚朴
地骨皮
五加皮
香加皮
白鲜皮
牡丹皮
海桐皮
合欢皮
金银花
山银花
玫瑰花
月季花
枳实与青皮
补骨脂
女贞子
山茱萸
吴茱萸
砂仁
益智仁
车前子与菟丝子
地肤子与蛇床子
紫苏子与白芥子
杏仁
桃仁
鱼腥草与金钱草
马齿苋与大青叶
萹蓄与瞿麦
益母草与泽兰
大蓟与小蓟
田基黄
香薷
荆芥
石膏
滑石
龙骨与天竺黄
赤石脂
珍珠母与石决明
乳香
没药
金钱白花蛇
乌梢蛇
蜈蚣
天然牛黄
犀角
犀角鱼子纹
冬虫夏草
常用易混淆中药饮片经验鉴别
人参
西洋参
黄芪
甘草
板蓝根与党参
当归
独活
牛膝
川牛膝
白芍
赤芍
山药
天花粉
无硫山药
白芷
防己
北沙参
桔梗
干姜与片姜黄
徐长卿
细辛茯苓粉葛根制黄精熟地玄参与地黄
山豆根
北豆根
木通
川木通
制天南星与熟附子
醋三棱与醋莪术
浙贝母与重楼
重楼药材
红藤
鸡血藤
通草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分析研究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分析研究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分析研究
中药调剂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不同中药饮片易混淆的情况,因为这些药材的外形和性质很相似,容易被混淆。

为减少混淆,保证调剂效果和患者的安全,需要掌握一些中药饮片鉴别方法。

一、外观特征鉴别法
中药饮片的外观特征是鉴别的基础,外观特征包括色、形、气味和质地等。

不同中药饮片的外观特征是不同的,因此通过对外观进行观察就可以初步区分。

例如,麻黄和桂枝都是长条状,但麻黄的色泽偏黄,表面有细白毛,气味浓郁,而桂枝的色泽较白,表面光滑细腻,气味清香,因此通过外观特征就可以明显区分这两种药材。

二、药材性质鉴别法
例如,人参和白术都是甜味性平药,但人参性质温补,主治气虚乏力等症状,而白术性质开胃健脾,主治脾胃虚弱等症状,因此通过药性也可以明显区分这两种药材。

三、微观结构鉴别法
微观结构鉴别法是通过显微镜等工具观察中药饮片的微观形态,来区分不同的中药饮片。

微观结构包括植物细胞的形态、大小、生长情况等。

例如,当归和芍药都是常用的血活药,但在显微镜下观察,当归的细胞大小较小而密集,芍药的细胞较大而松散,因此可以通过微观结构鉴别这两种药材。

总之,中药饮片鉴别方法非常多样化,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够更好地掌握中药饮片鉴别技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几易混淆中药饮种片的性状鉴别要点

几易混淆中药饮种片的性状鉴别要点

几易混淆中药饮种片的性状鉴别要点摘要:目的:探讨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方法:从不同类别易混淆的中药饮片中,通过性状,科属等方面进行鉴别。

结果:通过对几种平时工作中易混淆中药饮片性状简要论述,能够使中药调剂和验收人员比较清晰的区分这几种饮片。

结论:提高中药饮片的鉴定技术,从而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药学服务,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延误治疗时机。

关键词:中药饮片;性状鉴别1、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北五味即辽五味,为木兰科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个头较南五味大,外皮紫红或暗红,显油性,肉较南五味厚,表面常被“白霜”,种子1-2枚,肾形、光滑而有光泽。

南五味子为同科植物华中五味子的果实,果实较小,表面暗红或棕褐色,果皮肉质较薄,种子1-2枚,表面黄棕色颗粒状。

2、半夏与水半夏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较水半夏偏于球形,有的稍微偏斜,其顶端有凹陷的茎痕,下端钝圆,较为光滑,断面洁白富于粉性。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的块茎,个货呈椭圆形或类圆锥形,稍小于半夏,顶端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断面白色粉性,但稍逊于半夏,断面颜色则稍重于半夏。

3、山豆根与北豆根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长短不等,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折断面略平坦,有豆腥气,味极苦。

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根茎呈长圆柱形,长可达50厘米,外皮易剥落,折断面不整齐,纤维性,木部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

4、香加皮与五加皮香加皮为藦萝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较五加皮厚,多呈卷筒状或槽状,栓皮易片状脱落,质地稀松而脆,易折断,但断面不整齐,有浓厚的香气,味苦稍有麻舌感。

应与五加皮严格区分使用。

五加皮为五加科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呈不规则卷筒状,外表面有横向皮孔,质轻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5、当归与独活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饮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外皮黄褐色至黄棕色,具纵纹,横切面环纹明显,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有放射状纹理。

中药饮片及其常见易混淆品、伪品的鉴别

中药饮片及其常见易混淆品、伪品的鉴别

易混淆品一般指两种以上的饮片在形态、颜色、质地等方面相似而易发生相互混淆的品种,如人参饮片与西洋参饮片、天花粉饮片与葛根饮片等。

伪品指用其他的植物或人为加工后来冒充正品,如用小的天南星块根饮片冒充半夏饮片、小的浙贝母冒充川贝母、桔梗片冒充人参片、玉米须或纸丝染色冒充西红花等。

1、半夏[饮片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nata (Thunb.) Rbeit.块茎。

[成品特征] 生半夏为类圆球形,大小不一,有的稍偏斜,顶端有凹痕,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周围有麻点状根痕,下端多圆平,粉质坚实。

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清半夏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

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

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

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类圆形厚片、表面棕色或棕褐色。

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

味淡、微有辣味,嚼之略粘牙。

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

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

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

气微,味淡。

[常见伪品] 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forme(Lodd.)Blnme的块茎。

块茎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高0.8~3cm,直径0.5~1.5cm。

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上端类圆形,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

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天南星[饮片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异叶天南星Arisama heterophyllum Bl.块茎的切片。

[成品特征] 生天南星呈扁球形,直径1.5~6.5cm,表面乳白色至淡棕黄色,较光滑,有的皱缩,顶端有凹的茎痕,周围可见茎痕及麻点状须根痕。

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的鉴别

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的鉴别

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的鉴别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医治疗中几种常用且易混淆的中药饮片开展鉴别,从而在提高临床中药用药安全性以及保障中医治疗效果。

方法:在充分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基础上,从来源、性状以及科属等方面对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开展鉴别。

结果:在中医治疗中诸如半夏与水半夏、大血藤与鸡血藤以及山豆根与北豆根等几种常用中药饮片虽然极易出现混淆的情况,但通过一定的鉴别要点仍是能够将其很好区分出来。

结论:通过论述笔者在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鉴别的经验,以期能够在切实有效地提升中药饮片鉴别水平基础上,为提高临床中药用药安全性以及保障中医治疗效果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中药饮片;混淆品种;比较;鉴别【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330-02中医作为我国重要的疾病治疗方法,上下五千年的沉淀使其治疗所用中药种类品种繁多,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中药种类大概有八千多种,而其中较为常用的有600多种,这为确保中医疗效奠定良好的基础。

然而由于受诸多因素所影响,目前在一些中药饮片存在着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以及一药多源等容易产生混淆情况,这就使得中医治疗用药时极易出现使用到错误中药饮片的现象,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治疗效果无法保障,甚至是产生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情况,因而这就要求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必须做好中药饮片鉴别工作。

对此,本文将基于笔者实践,重点围绕中医治疗中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鉴别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半夏与水半夏鉴别根据笔者对半夏与水半夏研究可知,二者同属于天南星科植物根茎类中药,对它们的鉴别要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从形状大小鉴别。

半夏通常呈类球形或扁圆球形,而水半夏则为圆形或类圆锥形,即前者比后者更圆。

半夏一般直径为l~1.5cm,水半夏直径则为0.5~1.8cm;其次,从二者切面、气味与味道鉴别。

半夏由于粉性较高使其断面呈白色,而水半夏颜色较淡通常为乳白色或浅黄白色。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分析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分析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分析王虹平【摘要】中药饮片是中医治疗领域的常用药,我国中药材品种繁多,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对疾病的诊疗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中药调剂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功效不同,因为性状相似,来源比较广泛,容易混淆的中药饮片,如果出现中药调剂差错,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极易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对于中药调剂中容易混淆饮片的鉴别极为重要.本文主要对樟脑与冰片、苦杏仁与桃仁、紫苏子与菟丝子、合欢皮与秦皮、桔梗与黄芪、白附子与附子的功效、特点以及鉴别要点等展开鉴别,旨在于方便中药调剂人员鉴别各种容易混淆的中药饮片,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最大限度发挥中药饮片的应用价值.【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27【总页数】3页(P146-148)【关键词】中药调剂;混淆;中药饮片;功效;特点;鉴别【作者】王虹平【作者单位】应城市中医医院药师管理科,湖北应城 43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近年来,中医学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中药饮片在临床中的使用量也在不断上升,中药调剂的准确性与患者身体健康以及治疗效果联系密切[1-2]。

由于中药饮片来源广泛、种类繁多,许多中药饮片药品名或者形态极为相似,稍不注意极易混淆,明显增加了中药房的工作难度[3]。

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中药饮片中容易混淆的一些中药饮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为临床区分易混淆中药饮片提供一定的依据。

1 樟脑与冰片1.1 樟脑主要是由樟科植物的叶、干、枝、根等提炼而成,内服具有开窍、辟秽,外用具有除湿、杀虫、温散、止痛功效。

鉴别要点:樟脑为无色、透明、团块状或者白色、结晶粉末,极易被碾碎,芳香气味浓烈,味辛、后清凉。

1.2 冰片分为合成龙脑、天然冰片,前者为化学合成品,后者是龙脑香之树干,艾纳香之叶,樟新鲜的叶子和树枝加工合成。

鉴别要点:冰片是白色、半透明或者无色、透明的松脆结晶,呈细片状,如雪花,易碾碎,气味清香,味辛凉。

中药鉴定学——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中药鉴定学——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2016年山东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李峰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一)基本概念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为“药材”,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

3.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传统特色之一。

4.中成药: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包括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

5.正品:凡是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来源的品种均为正品。

6.优质品:完全符合或超过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和质量各项指标的中药商品为优质品。

7.代用品:因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正品相似而被代用的中药商品称为代用品。

8.伪品:凡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9.劣品:虽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所规定的中药来源品种,但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的中药均为劣品。

10.混淆品:因中药品种的混乱、名称相同或形状相似等原因引起混淆现象的中药商品,称为混淆品。

(二)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中药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材及其饮片在临床上应用,绝大多数是以复方和中成药的形式入药,其中中成药所需的原料药占全部中药饮片的70%以上。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多则四、五种,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繁多。

如半夏,有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等。

对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就是保证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易混中药饮片鉴别 总结

易混中药饮片鉴别 总结

易混中药饮片鉴别总结易混中药饮片的鉴别是中药质量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以几种常见易混中药饮片为例,进行内容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总结。

一、鳞毛状冬虫夏草与驴肉补品饮片的鉴别1.外观鉴别:鳞毛状冬虫夏草:形状呈现鳞片状,颜色深棕色或黑褐色,表面有光泽,质地较硬。

驴肉补品饮片:形状呈现不规则的长条状或块状,颜色红棕色或棕色,表面有一定的纤维,质地较软。

2.气味鉴别:鳞毛状冬虫夏草:气味独特,有一股较为浓郁的香气。

驴肉补品饮片:气味较为特殊,有一定的腥味。

3.显微镜下鉴别:鳞毛状冬虫夏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表面有许多鳞片状物质,并有均匀分布的石细胞。

驴肉补品饮片:显微镜下可见其组织结构松散,含有较多的肌肉纤维。

二、野生玛咖与沙棘叶的鉴别1.外观鉴别:野生玛咖:形状呈现不规则的片状或颗粒状,颜色呈黄白色或黄色,表面光滑。

沙棘叶:形状呈现椭圆形或披针形叶片,颜色呈浅绿色或暗绿色,叶表面具有细小的毛刺。

2.气味鉴别:野生玛咖:气味较为特殊,有一股浓郁的香气。

沙棘叶:气味略带植物的清新香气。

3.显微镜下鉴别:野生玛咖:显微镜下可见其细胞壁呈玛咖特有的菱形结构,并有亮度较高的油脂小滴。

沙棘叶:显微镜下可见其表皮细胞具有不规则的表面纹饰,并有孔径较大的气孔。

通过对以上易混中药饮片的鉴别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指导意义:1. 需要根据饮片的外观、气味和显微镜下的观察进行鉴别,综合判断饮片的真实身份。

2. 在鉴别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准确观察和分析饮片的微观结构与特征。

3. 鉴别时重点关注鳞毛状冬虫夏草与驴肉补品、野生玛咖与沙棘叶的区别,防止因易混而导致中药品质量问题。

4. 加强对易混中药饮片的鉴别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中药饮片鉴别水平,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通过以上鉴别总结,相信大家对易混中药饮片的鉴别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进行鉴别和判断,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

论文—浅述临床易混中药饮片的识别

论文—浅述临床易混中药饮片的识别

XXXXXXXX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浅述临床易混中药饮片的识别学生姓名:专业形式层次:学号(或准考证号):指导教师:实习单位:完成时间: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手机):临床实践中,很多中药饮片性状类似,容易混淆,需要加强鉴别,认真调剂,严防患者错误服用。

在此,将临床易混中药饮片的性状区别分述如下:1、苦杏仁与桃仁:苦杏仁呈心形,稍扁,底部及边缘较厚,顶端略尖,外皮黄棕色,种仁油性较桃仁小,嗅特殊,味苦;而桃仁呈扁平卵圆形,顶端尖,底部钝圆偏斜,中间隆起,周边薄,外皮浅黄棕色,种仁油性较苦杏仁大,味微苦。

2、黄精与玉竹:黄精即“鸡头黄精”,呈不规则圆锥形,头粗尾细,状如鸡头,地上茎痕呈圆盘状,形似鸡眼。

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半透明,全体有明显波状环节,须根痕呈点状突起,断面淡棕色,角质样,可见多数筋脉小点(维管束),气微,味微甜,嚼之发粘;玉竹呈圆柱形,略弯曲而稍扁,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环节明显而隆起,根茎、端有时具芽,并有圆形茎痕,半透明,断而黄白色,角质样,颗粒状,隐约可见筋脉点(维管束),气微,味微甜,略带粘性。

3、香加皮与地骨皮:香加皮又称“北五加皮”。

呈细长圆筒形,外表面灰棕色,表皮粗糙,内表面淡黄色,较光滑,有细纵纹,质轻,断面黄白色,有浓厚香气,味苦刺舌,有毒;地骨皮呈卷筒状,或不规则碎片,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纵裂纹,易成碎片剥落,内表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而后苦,常以“糟皮白里无香气”来形容地骨皮的特征。

4、玫瑰花与月季花:玫瑰花略呈半圆球形或不规则团状,花瓣密集,呈复瓦状排列,紫红色鲜艳,雄蕊多数,黄褐色,花托半圆球形,花5片,披针形,黄绿色,气芳香浓郁,味甘、微苦;月季花,性状与玫瑰花相似,但花瓣较长,花托倒卵形,香气淡,味淡微苦。

5、槐花与扁豆花:槐花性状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片,黄白色,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中间可见须状花蕊,无臭,味微苦;扁豆花与槐花类似,但花朵较大,呈扁平形,花萼灰绿色,被柔毛,气微香,味淡、微酸。

几种常见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

几种常见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

沟 纹 ,有 的片 皱 缩 ,散 布 突 起 的根 痕 ,切 面 黄 白至 黄 棕 色 至棕 褐 色乳 液 。
色 ,有 众 多 的棕 黄色 小油 点 ,边缘 皮 部有 裂 隙 ,形 成层 棕 色环 状 ,置 于放 大镜 下 观 察 ,韧 皮 部射 线 较 弯 曲 。质 较 坚 实 ,易折 断 ,微 有 特异 芳香 气 ,味 苦 、辛 。
佩 兰与 泽 兰 1.佩 兰 为 菊 科 植 物 佩 兰 的 干 燥 地 上 部 分 。 功 效 :化 湿 醒 脾 ,祛 暑 湿 。饮 片 特 征 :饮 片 短 节 状 ,茎
2.防风 :为 伞 形 科 植 物 防 风 的 干 燥 根 。解 表 ,祛 圆形 ,直 径 0.1 5~ 0.4 cm,质 脆 ,易 折 断 ,断 面 纤 维
清 热解 毒 ,祛 风止 痛 。有 小 毒 。饮 片特 征 :饮 片 多呈 短 渗 出的油 胶 树 脂 。功 效 :调 气 活 血 ,舒 筋 止 痛 ,排 脓 消
节 状 ,直径 0.3-0.8 cm,外 表面 黄棕 色 至 暗棕 色 ,有 纵 肿 。饮 片 特征 :为 不规 则 泪 滴 状 或 块 状 ,表 面 黄 白色 或
皱 纹 ,可见 突起 的根 痕 ,外皮 易成 片状 脱 落 。质韧 ,纤 维 淡 黄 色 ,半 透 明 ,常附 有 白色粉 末 ,质坚 脆 ,断 面蜡 样 ,少
细 。饮 片切 面 木 部 淡 黄 色 ,呈 放 射 状 排 列 ,中 心 有 髓 。 数有 玻璃 样光 泽 。气 微香 ,味 微 苦 。加水 共 研 ,呈 白色
边 缘棕 褐 色 ,木 部淡 黄 白色 ,有 放 射 状 纹 理 ,中心 无 髓 。 有 特殊 香气 ,味微 甜 。
有 豆腥 气 ,味极 苦 。 2.北 豆 根 :为 防 己科 植 物 蝙蝠 葛 干燥 根 茎 。功效 :

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与应用

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与应用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9组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与应用吴君陈斌菲台州市黄岩区中医院浙江台州318020 摘要:[目的] 增强对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与应用能力。

[方法] 从植物来源、性状鉴别与功效主治方面进行辨析。

[结果] 通过性状鉴别要点可以简单、快速鉴别饮片。

[结论] 提高临床中药饮片鉴别能力,以保证患者用药有效、安全。

[关键词] 中药饮片;性状鉴别;功效应用中药易混淆饮片是指药材名同物异,或性味功效相近而混用,或非正品当做正品应用的药材品种。

尤其是名称相似和颜色相近的,极易混淆,可能造成配方错误。

虽然现在中药鉴别方法很多,但对于基层岗位上工作的大多数中药人员来说,性状鉴别在实际工作中更实用。

孔增科等主编的《易混淆中药品种辨析与临床应用》收载常用中药正品及其混淆品138组,430多个品种共560多种饮片。

笔者经工作实践总结出9组易混淆饮片如下:1 黄芪、红芪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红芪来源于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1],二者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都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二味中药饮片性状鉴别在于:(1)外表面:黄芪外表面灰黄色或淡褐色而红芪表面呈灰红棕色。

(2)木部:黄芪木部具有裂隙,而红芪质坚而致密。

(3)皮部所占比例:黄芪切断面皮部占半径的2/5~3/5,而红芪皮部约占1/3~1/2。

2 青果、西青果青果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干燥成熟果实。

西青果,又名“藏青果”,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或绒毛诃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二者的功效大致相同,为清热生津,利咽解毒,用于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咽喉干燥。

二者药材主要鉴定点:(1)两端性状:青果两端钝园,西青果一端尖,另一端钝。

(2)果实内部:青果内有3室,各有种子1粒;西青果内部只有1室,常呈空心状。

3 通草、小通草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而小通草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及中国旌节花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的干燥茎髓。

对多组易混中药饮片的经验鉴别

对多组易混中药饮片的经验鉴别
性状 : 海 绵状 或 珊瑚 样 不 规 则 块 状 , 扁 圆形 或 长 圆形 ,
树 脂 。性状 : 呈 圆方 形 或 不 规 则 的块 片状 。表 面红 棕 至黑 棕色 , 有光 泽 , 附有 少 量 红 棕 色粉 末 。质 脆 、 有 空 隙, 断 面深 黑红 色 , 有玻 璃样 光泽 。气特 异 , 微有微 香 ,
脆, 易碎 , 体轻, 浮 而 不沉 。断 面粗 糙 , 疏 松 有 小孔 , 常 有玻 璃 或具 绢丝 样光 泽 。气 微 , 味微咸 。鉴 别 经验 : 气
微, 质硬 而脆 , 易碎 , 断面 粗糙 绢丝 样 。 1 . 2 海 浮石 ( 浮 海石 、 海石) 基源 : 为胞孑 L 科 动 物 脊
时有小 孔 , 细粉 则成鲜 艳 的深 红色 。味甘 而咸 , 嚼 之砂
样 。气 微 味淡 。经 验鉴 别 : 血 竭包 块纵 沟纹 , 表 面紫黑 断如铁 ; 质 硬而 脆有 光泽 , 火试 呛鼻 不外 渗 。 3 . 2 龙 血竭 基源 : 百合 科植 物剑 叶龙 血树 D r a n a e n a
1 . 1 浮石( 石花 ) 基源: 为 火 山喷 出 的岩 浆 凝 固 形
成 的多 孔状 石块 , 由海 中捞 出 , 清 水 洗 去 盐 质 及 泥沙 、 晒干 。性 状 : 海绵 样 不 规 则 碎 块 状 。煅 后 通 常 直 径 约 2 c m左 右 , 以 粗 粉 为 多 。 灰 白 色 或 灰 黄 色 。质 硬 而
3 血竭 、 龙 血 竭
1 浮石 、 海 浮 石
3 . 1 血竭( 血竭花、 朱竭、 麒麟 竭 ) 基源 : 棕 榈 科 植
物麒 麟 竭 D a e m o n o r o p s d r a c o B 1 . 果实 渗 出的树 脂 经 加 工 制成 。性 状 : 树脂 成不 定形 的块状 , 大小 不 等 。因加 工 留有 布纹 ( 沟纹 ) 表 面赤 褐 色 或 紫 褐 色 , 如铁 色 样 。 质 硬 而脆 , 断面 紫褐 色 或 黑 褐 色 , 有玻 璃 状 样 光 泽 , 有

常见八对中药饮片外形相似易混淆的快速鉴别方法

常见八对中药饮片外形相似易混淆的快速鉴别方法

常见八对中药饮片外形相似易混淆的快速鉴别方法我们在中药材市场中或医务人员在中药调剂工作中,常会遇到外形相似的中药饮片,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混淆或误用,从而影响到药材临床疗效,甚至会危及人体生命安全,因此,为保证药材疗效及处方中药味调剂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现将常见的八对外形相似易混淆中药饮片的快速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1.砒石与滑石砒石:为天然的砷华矿石,或由毒砂(硫砷铁矿)、雄黄加工制造而成。

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

无色、白色或粉红色,手摸无滑润感。

取本品少许置闭口管中加热,可有白色升华物(砒霜)产生。

滑石:为单斜晶系滑石的矿石或高岭石,前者称硬滑石,主要成分为硅酸镁。

白色、黄白色或带灰色。

后者称软滑石,主要成分为硅酸铝。

白色或夹杂有浅红色、浅棕色。

手摸有明显的滑润感。

将本品少许置闭口管中加热无白色升华物产生。

2.乳香与没药乳香: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及同属其他数种植物皮部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主要成分含树脂60%~70%、树胶27%~35%、挥发油3%~8%。

本品呈淡黄色,有时微带绿色或棕红色。

遇热变软,烧之微有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

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状液。

没药: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及同属他种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主要成分含有树脂25%~45%、树胶55%~65%、挥发油3%~9%。

本品呈红棕色或黄棕色,遇热变软,与少量水共研形成黄棕色乳状液。

3.桃仁与杏仁桃仁:为蔷蔽科植物桃和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

主要成分是苦杏仁甙及苦杏仁酶。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

呈长扁卵形,体扁平,边缘较薄,一端尖,另端钝圆而稍偏斜,自合点处散出多数纵向维管束。

种皮薄,子叶二,类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苦。

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东北杏、西伯利亚杏及杏的干燥成熟种子。

主要成分是苦杏仁甙、苦杏仁酶和杏仁油。

表面黄棕色或深棕色。

呈扁偏心形,体肥厚,左右不对称,一端尖,另端钝圆。

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脉纹。

种皮薄,子叶二,乳白色,富油性,无臭味苦。

几组易混淆中药饮片性状鉴别要点

几组易混淆中药饮片性状鉴别要点
v a r . ma n d s h u r i c u m( Ma x i m. )K i t a g . 、 汉 城 细 辛 As a r u m 昧极 苦 。
鉴 别 点是 秦 艽根 茎 部切 成 的饮 片 ,由于木 间木栓 组 织包围维管束而形成方胜纹;龙胆木质部束不连成环, 因而 木心 明显 。秦艽 和 龙胆 在构 造 上共 同点是 内皮层 细 胞分隔。不同点是秦艽木质部内有木间韧皮部束 ,根茎 部切片的髓部还有髓内韧皮部束 ,而龙胆没有。
实用中 医药杂志 2 0 1 3 年7 z ' l第2 9 卷7 期 ( 总第2 4 6 期)
J OURNAL OF P RAC T I CAL T A DI R  ̄ ONAL C HI N ES E ME DI C I NE 2 0 1 3 . Vo 1 . 2 9 No . 7
4 大血藤 和鸡 血藤 ’ 大血 藤 和鸡 血藤 均 有 “ 红藤 ” 之异 名 ,但 两 药 的饮 片特征 和 主要 效用 迥异 。 大血 藤 为 木 通科 植 物 大 血 藤 S a r g e n t o d o x a c u n e a t a ( O l i v . ) R e h d . e t Wi l s . 的干 燥 藤 茎 的切 片。 鸡 血 藤 为 豆 科 植 物蜜 花 豆 s p a t h o l o b u s s u b —e r e e t u s D u n n . 的干 燥 藤茎 的切 片 。
中药材资源丰富,品种繁多 ,加之某些中药饮片外 形 极其 相似 ,不 易 区别 ,因而 在购 销与 调剂 时极 易混淆 , 造成差错事故,现将几组常见易混 中药饮片的鉴别要点 分 述如 下 。 1 半夏 与水 半夏 ’ 半 夏 为天南 星科 植物 半夏 P i n e l l i a t e r n a t a( T h u n b . ) B r e i t . 的 干燥 块 茎 ,水 半 夏 为 天南 星科 植 物鞭 檐 犁头 尖 T y p h o n i u m l f a g e l l i f o r m e( L o d d . ) B l u m e 的干燥块 茎 。 半夏 呈类球 形 , 有 的稍 微偏 斜 ,较 水半 夏偏 于球 形 , 其 顶 端有 凹陷 的茎 痕 ,下 端钝 圆 ,较 为 光滑 ,断 面 洁 白 富于粉 性 。 水半夏呈椭 圆形 或类圆锥形 ,稍小于半夏 ,顶端有 凸起 的芽痕 ,下端 略尖 ,断 面 白色粉性 ,但 稍逊 于半 夏 , 断 面颜 色稍 重 于半 夏 。 2 徐长 卿和 细辛 ’ 徐长卿为萝蘑科植物徐长卿 C y n a n c h u m p a n i c u l a t u m ( B u n g e . )Ki t a g . 的 干 燥 根 和 根 茎 的 切 片 。 细 辛 为 马 兜铃科植 物北 细辛A s a r u m h e t e r o t r o p o i d e s F r . S c h m i d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药学 2 1 年第 9卷第 9期 02
几组易混淆 中药饮 片的鉴别与应 用
林 竹 ( 控股 国药 福建有限 厦门 310 公司 608 )
摘 要: 对常春油麻 藤与鸡血藤 、 当归与独活、 苦杏仁与桃仁 、 白前与白薇 、 三棱与 泽泻等几组常用 易混淆的中药饮片的来源、 功效
和应 用及 性状 特 征 进 行 了对 比 鉴 别 。 为避 免 混 淆或 误 用 , 证 疗 效 和 为 用 药安 全 提 供 依 据 。 保
关键 词 : 中药饮 片 混 淆 品种 中 图分 类 号 : 2 6 R 8 1常 春 油麻 藤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6 2 8 5 ( 0 0 — 0 1 — 2 1 7 — 3 12 1 9 0 0 0 2) 1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 A glapbs n a— 秋二季采挖, nec ue es x i c M 洗净, 干燥。饮片为除去杂质, 洗净, 润透, 切段,
i .bsr t s 明 e Y a mf i r a h t un的干燥 根。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 . ea 叶枯萎时采挖 , 除去须根 和泥沙 , 烘至半干 , 堆置 23 , ~ 天 发软 后再烘至全干 。饮片为用药材除去杂质 , , 洗净 润透 , 片 , 切薄 晒干或低温干燥 。 22性状鉴别 . 当归饮片呈类圆形 , 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外 表皮黄棕色 椭 至棕褐色 。 面黄 白 切 色或淡棕黄色, , 平坦 有裂隙, 中间有浅棕色 的形成层环 , 并有多数棕色的油点 , 香气浓郁 , 、 微苦。 味甘 辛、 独活饮片呈类圆形薄片。外表皮灰褐色 或棕褐色 ,具皱 纹 。切 面皮部灰 白色至灰褐色 , 多数散在棕色油点 , 有 木部灰
suiaMai. oh e或杏 Pu u r eic . hr ( x ) en c nK rnsam naa1 的干燥成熟种 子 。夏季采 收成熟果实 , 除去果 肉和核壳 , 出种子 , 取 晒干。 桃仁 为 蔷 薇科 植 物 桃 Pu u es a (_ a c rn sp rc 1 bt h或 山桃 i ) 常春油麻藤为豆科植 物常春油 麻藤 Mu u asmpri n cn e ev es r H ml e s 的干燥藤茎 。9 1 ~ O月采收 , 除去枝叶 , 切斜片 , 晒干。 Pu u aii a C r )rn h的干燥成熟 种子 。果实成熟后 rn sdv a ( ar Fa c . dn . 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 S a oou ueetsD n p t lb s b r u un的 采收 , h s c 除去果 肉和核壳 , 出种子 , 取 晒干。 32 状 鉴 别 .性 干燥藤茎 , 秋冬二季采收 , 除去枝叶 , 切片 , 晒干。 1 . 2性状鉴别 苦杏仁呈 扁心形 , 1 1 c 宽 08 1 c 厚 0  ̄. m。 长 - . m, . . m, . 0 c 9 —5 5 8 一端尖 , 另一端钝 圆 , 肥厚 , 左右不对称 , 常春油麻藤多为斜切片 。表皮灰褐色 , 粗糙 , 栓皮脱落处 表面黄棕 色至深棕色 , 显棕黑色。切 面皮部薄 , 韧皮部有树状分泌物呈棕褐 色 , 木质 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 ,圆端合点处 向上具 多数深棕色 的脉 部灰黄色, 有多数导管孔 。 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 4 6 个 纹 。种皮薄 , 子叶 2片 , 白色 , 乳 富油性。气微 , 味苦。
痛经 , 经闭 , 风湿痹痛 , 麻木瘫痪 , 血虚萎黄 。 2当 归与 独 活
21 源 .来
4 白前 与 白薇 41 源 .来
白前 为萝蘑 笠植 物柳 叶 白前 C n nh m s u t i D c y acu t n ni e~ a o ( 当归为伞形科植 物 当归 A gl as es ON. i s ne c i ni 1 ) e 的 n.Sh ̄e ei 芫花 叶 白前 C nn h ngacsesD c i n s( Dl c)cl . Lv. X 或 ya cu l ecn( e— u 干燥根。秋末采挖 , 除去须根和泥沙 , 待水分稍蒸发后 , 捆成小 n.H n .Maz e) ad一 z. 的干燥 根茎 和根 。 秋季采挖 , 洗净 , 晒干。 饮片 把, 上棚 , 用烟火慢慢 熏千 。饮 片为用 当归 药材除去 杂质 , 洗 为药材除去杂质 , 洗净 , 润透 , 切段 , 干燥 。 净 , , 薄片, 润透 切 晒干或低温干燥 。 自薇为萝蘼科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的干燥根和根茎。 春、
同心环。中心有小 型髓 。质坚体轻 。气微 , 味微涩 。 桃仁呈扁长 卵形 ,长 1 -. m,宽 0 ~. m . 1c 2 8 . 1 c ,厚 0 ~ 8 2 . 2 鸡血藤为椭圆形 、 长矩圆形 或不 规则 的斜切片 。 栓皮灰棕 05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 , . e 密布颗粒状突起 。一端尖 , 中部 色 , 的可见灰 白色斑 , 有 栓皮脱脱落处显红棕色 。 质坚硬。 切面 膨大 , 另端钝 圆稍偏斜 , 边缘较薄 。 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 , 圆 木部红棕色或棕色, 导管孔多数 ; 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 红 端有颜色 略深不甚 明显 的合 点 ,自合 点处 散出多数纵向维管 棕色至黑棕色 ,与木部相 间排列呈 数个同心性椭 圆形环或偏 束 。种皮薄 , 子叶 2 , 白色 , 片 类 富油性 。气微 , 味微苦。 3 . 3功效与应用 心性半圆形环 ; 髓部偏 向一侧 。气微 , 。 味涩 1 功效与应用 . 3 苦杏仁 : 降气止 咳平喘 , 润肠通便 。用于咳嗽气喘 , 胸满痰 常春油麻藤 : 行血补血 , 通经活络 。用于风湿疼痛, 四肢麻 多 , 肠燥便秘 。 木, 血, 贫 月经 不 调 。 桃仁 : 活血祛瘀 , 润肠通便 , 咳平 喘。用于经闭痛经 , 止 痞 鸡血藤 : 活血补血 , 调经止痛 , 舒筋活络 。用 于月经不调 , 块 , 肺痈肠痈 , 跌扑损伤 , 肠燥便秘 , 咳嗽气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