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 谈 地 理 教 学 生 活 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理教学生活化

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让地理的精彩在走向生活中体现,才能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符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的新理念。地理教学生活化应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基础和实施策略方面提出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地理教学生活化理论基础实施策略

《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使地理课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改变过去单一地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状况。

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开放课堂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让地理的精彩在走向生活中体现,成为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地理教学生活化就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避免过于理性化地实行抽象的地理原理教学的状况。以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出发点,以生活化的教学为突破口,通过优化和整合教材,以生活化、大众化的方式表现地理的学习内容。

一、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基础

1、理论基础

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

2、实践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努力将地理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因为符合学生的学习接受水平,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并树立了学好地理的自信心,使课堂教学氛围和谐、自然,收效较好。

二、地理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1、捕捉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注重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水平(这种水平包括理解生活,适合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等方面的水平)使地理从“科学世界”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在自身解读的基础上再实行提炼、大胆的变革、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造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内容生活化。多用学生熟悉却可能“熟视无睹”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来引导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为什么国内外运动员常到海埂训练基地集训?为什么“云南十八怪”里有“四季服装同穿戴”之说?为什么“出门要看天气”?又如:在当今商品房的开发热潮中,开发商开发,购房者购房各要考虑哪些地理要素?通过把这些生活实例适当的引入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不但能够

拓宽知识面,开拓视野,而且教会学生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与生活中必须掌握的技能,能有效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的自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适合复杂多变的环境。

2、借助生活经验,培养合作探究

传统的地理教学过多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略学生的真实体验,新课程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注重生活,并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展开有意义的学习,构建开放式的地理新课堂。学生使用地理原理或地理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例如初中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能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鼓励学生列举南北方地区在服饰、膳食结构、民居、民俗活动、出行交通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再引导学生用类似“南稻北麦”、“南水北旱”归纳区别南北之间的差异,并在情景设置中合作探究南北方地区差异的原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又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探究、创新水平。

3、利用生活媒体,使生活地理化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学生正是通过这些媒体从接触地理、感知地理到注重地理,进而热爱地理。教师能够在平时训练学生用“地理眼”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借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收集地理新闻、地理信息、自然风光、自然现象等社会生活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在搭建的“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演讲平台中加以展示,然后针对一些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从地理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如印度洋海啸、神五发射成功、汶川强烈地震等。因为资料新,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重,注意力能迅速集中,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时事、关心生存环境的责任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地理学习由变动变为主动。

4、回归生活世界,学习建构认知

从生活与教学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学,而教学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显示力量而真正成为教学。从整个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生活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所以,地理教学应扩展时空,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再从生活实践中补充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在生活中学习并建构认知。如学习地图三要素时设计了“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让学生在绘图实践中亲自体会到地图需要要素,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了地图的三要素,使学生内在的概念持续清晰,并通过亲自的建构过程,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5、融入生活环境,学以致用

教师和学生都身处社会环境之中,不能将知识与社会生活脱离开来,仅仅教给学生书面的知识。“学以致用”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目的,使用所学地理知识去分析、处理社会问题是地理学科的一大任务。地理教学生活化就是用生活实践来突破学习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涉及渗透着人地关系内涵的环境问题,可指导学生参与社区环境宣传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并改变自己、影响他人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观点。如在生活中,为减轻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应骑自行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去上学、工作和购物;为避免“白色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