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教学计划DOC.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于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应作为我校公共必修课。课程内容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学习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层面均达
到以下目标。
(一)知识层面
1.掌握职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就业政策和技巧的相关知识。
2.掌握职业选择理论、职业发展理论。
3.掌握搜集就业信息技能、简历撰写、创业实践的相关程序与面
试技巧、就业权益维护的相关知识。
4.做好由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
(二)能力层面
1.具有自我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就业的基本能力;
2.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妥善的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并解决在职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掌握相应的就业技巧,就业信息分析能力、简历撰写和面试技巧;
4.具有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
(三)素质层面
1.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创新意识、协作精神、适应能力得到初步培养和训练。
2.具备健全的人格、强壮的体魄,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
行为习惯,培养诚实守信、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自律谦让,团结协
作的品质。
二、课程设置情况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于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拟定按照模块情景实施教学,具体安排如下:
大一年级侧重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大二年级侧重创业教育、就业形势政策教育;大三年级侧重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职业能力的提高。
要求学生第一、二学期学习: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共计16 学时。第三、四学期学习:创业教育知识、提高就业能力,共计 16 学时。第五学期学习: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共计 12 学时。全部课程为 44 课时, 2 个学分。
三、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进程
新生(职业生涯规划)
学习情境
情境名称学习目标
讲授内容学时
1、大学生活与职业生涯规划
2、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3、探索自我
4、探索职业世界
5、确立职业目标
6、大学生涯规划
7、职业素质拓展1、帮助大一学生明确上大学的目
的,重新树立学习的目标;
2、唤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3、使其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步
骤与方法。
1.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2.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并结合职业
生涯规划理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
初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
1、了解自我探索的内容;
2、掌握自我探索的方法;
1、了解职业的内涵;
2、了解职业的分类;
3、学习职业探索的内容;
4、澄清专业、职业、环境、就业等
的相关困惑;
5、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职业的
发展方向;
6、掌握职业探索方法。
1、了解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对职业
生涯的重要意义;
2、学习确立职业目标和分阶段划分
职业目标的方法;
3、分析和确立自己的职业定位或
长、中、短期的职业目标。
1、职业决策的类型;
2、编制职业生涯规划书。
1、认识职业素养的内涵和职业素养
的重要性;
2、了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
3、掌握提升职业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4、了解职业资格证书。
一、大学生活 1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意义
2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与方法
1
一、职业选择理论 1
二、职业发展理论
2
三、职业锚 1
一、自我探索的内容 1
二、自我探索的方法
2
1
一、职业概述
二、了解专业
三、了解产业
1
四、了解行业
2
五、了解组织
六、了解不同组织类型用人标准
七、职业世界的探索方法
1
一、职业定位
1
二、确立职业目标
2
1
一、职业决策
1
二、大学生生涯规划实施的重点 2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 1
一、职业素养
1
二、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
三、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
1
四、职业资格证书
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1、了解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
8、职业成功的非素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
2、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职
业综合素养。二、优良的非智力因素是成功的基础
1 三、大学生成功就业与非智力因素的
关系
2 四、开发非智力因素提高职业综合
素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