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采暖技术及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太阳能采暖工程方案设计

太阳能采暖工程方案设计

太阳能采暖工程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和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太阳能采暖作为太阳能利用的一种形式,具有环保、节能、经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居住区、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场所。

本项目旨在通过太阳能采暖工程方案设计,为客户提供高效、节能、环保的采暖解决方案。

二、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太阳能采暖工程方案设计(二)项目地点:某某城市某某区(三)项目规模:涉及居住区、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四)项目目标:为客户提供高效、节能、环保的采暖解决方案三、技术原理1. 太阳能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太阳能采暖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储水箱、供暖设备、管道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

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吸收阳光的热量,将能量转化为热水,热水经过集热器集热板散热到储水箱中,再通过水泵输送到供暖设备,实现采暖供热。

控制系统根据室内外温度、太阳辐射情况和供暖需求进行智能调控,确保系统运行稳定、高效。

2. 太阳能采暖系统的优势(1)环保: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使用过程无污染,对环境友好。

(2)节能:太阳能采暖系统利用太阳能进行供暖,无需消耗化石能源,节能效果显著。

(3)经济效益:太阳能采暖系统投资一次,长期使用成本低,能够节省能源支出。

(4)稳定性:太阳能采暖系统运行稳定,供暖效果好,可靠性高。

四、项目方案设计1. 太阳能采暖系统设计(1)选用高效太阳能集热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用高效的太阳能集热器,提高集热效率,确保系统供热能力。

(2)合理配置储水箱:根据不同场所的供热需求,合理配置不同类型、不同容量的储水箱,满足供暖系统的热水储备需求。

(3)选用高效供暖设备:根据实际供热需求,选用高效节能的供暖设备,确保系统供暖效果。

2. 管道系统设计(1)合理布局管道:根据建筑结构和供暖需求,合理布局供热管道,减少管路阻力,提高供热效率。

(2)选用优质管材:选用高质量的管道材料,确保管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太阳能供热系统设计与应用案例

太阳能供热系统设计与应用案例

太阳能供热系统设计与应用案例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被广泛应用于供热领域。

本文将以一个太阳能供热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案例为例,介绍其工作原理、关键组成部分及应用效果。

一、太阳能供热系统概述太阳能供热系统是利用太阳能热量进行水加热或空气加热的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热媒循环装置、热储装置和供热终端设备组成。

1. 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供热系统中的核心组件,主要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常见的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平板式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等。

在本案例中,我们选择了平板式集热器,其结构紧凑、成本较低。

2. 热媒循环装置热媒循环装置用于将太阳能集热器中的热量传递到热储装置或供热终端设备。

一般采用泵将热媒液体循环输送,以实现热能的传递。

在本案例中,我们选择了循环泵来完成这一任务。

3. 热储装置热储装置用于储存太阳能热量,以满足夜间供热或连续阴天时的需求。

常见的热储装置有水箱热储装置和岩棉热储装置等。

在本案例中,我们选择了水箱热储装置,其操作稳定、造价相对较低。

4. 供热终端设备供热终端设备用于将太阳能热能传递给用户进行供热,可以是辐射型供暖设备、热水器等。

在本案例中,我们选择了辐射型供暖设备,以提供舒适的供热效果。

二、案例描述本案例中,我们为一座住宅小区设计了一个太阳能供热系统,以实现住户冬季供暖的需求。

该系统由多个独立的太阳能供热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为一栋建筑服务。

1. 系统设计方案根据小区建筑情况和燃烧设备使用情况,我们为每个子系统设计了一个独立的太阳能供热系统。

每个系统由一组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循环泵、水箱热储装置和辐射型供暖设备组成。

2. 系统安装与调试在系统安装过程中,我们将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在每栋建筑的南向屋顶上,确保能够充分接收太阳辐射。

同时,将循环泵、水箱热储装置和供热终端设备分别安装在室内合适位置。

完成安装后,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调试工作。

确保各组件之间的连接正常,热媒液体能够顺利循环,水箱热储装置能够稳定储存热量。

采暖工程太阳能设计方案

采暖工程太阳能设计方案

采暖工程太阳能设计方案一、选址背景及依据1.项目选址背景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为采暖工程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思路。

本项目选址于江苏省苏州市,该地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适宜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

2.设计依据本设计方案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结合当地气候、建筑环境等因素,合理选用太阳能采暖设备,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设计方案。

二、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某大型建筑采暖工程太阳能设计方案2.项目地点:江苏省苏州市3.项目规模:建筑总面积为5000平方米4.设计要求:实现太阳能采暖系统与传统采暖系统的无缝衔接,确保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都能满足采暖需求。

三、太阳能采暖系统设计1.系统组成本项目太阳能采暖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储热设备、循环泵、传热设备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2.选用设备(1)太阳能集热器采用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通过选用高效的吸热板和传热管道,提高集热效率。

(2)储热设备选用蓄热罐,可储存大量热能,并能够实现热能的长期储存和稳定释放。

(3)循环泵选用高效低噪音的循环泵,通过不同区域的管道将热能传递至不同的采暖区域。

(4)传热设备采用换热器,将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的热能传递至建筑内部的暖气系统中。

3.系统工作流程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吸收太阳能,将热能传递至储热设备中进行存储,当建筑内部温度不足时,通过控制系统启动循环泵,将储存的热能传递至传热设备,再通过管道传递至建筑内部的暖气系统中,实现采暖的目的。

四、系统设计参数1.太阳能集热器面积根据建筑面积和需要采暖的面积确定太阳能集热器的面积,一般可以按照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备0.8平方米的太阳能集热器面积。

2.储热设备容量储热设备容量根据建筑面积和日照时间确定,一般可以按照建筑面积的10%~15%来确定储热设备的容量。

3.循环泵功率循环泵的功率根据系统的管道布置和输送距离来确定,一般通过合理的管道设计和泵的选型,可以有效减小功率损失。

4.传热设备效率传热设备的效率直接影响着系统的采暖效果,一般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并根据建筑的结构和需求进行合理的布置。

浅谈太阳能供暖采暖系统

浅谈太阳能供暖采暖系统

浅谈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形式及发展天津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刘树强摘要:太阳能供热采暖是一项新的节能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本文介绍了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组成,着重分析了集热器、蓄热水箱、辅助热源设计方法及选型要点。

关键字:太阳能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集热器蓄热水箱辅助热源前言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煤、电、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日益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显,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头等大事,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其它能源无可比拟的优势。

我国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4kwh/㎡.d以上,全国2/3以上地区年辐照量大于502万KJ/㎡,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处处均可开发应用,无需开采和运输,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符合国家倡导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因此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必将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太阳能供热采暖技术的发展现状太阳能供热采暖分为被动式太阳能供热采暖和主动式太阳能供热采暖。

由于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复杂、设备多,初期投资和维护费用都比被动式太阳能采暖高,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将是我国今后几年重点发展项目。

现在我国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包括理论、设计、施工、试验及评价方法在内的一整套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建成了几百万平方米的被动式采暖太阳房。

由于受经济因素的制约,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在我国一直发展比较缓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适应建筑节能的形势要求,我国大力推广并已经建成了若干单体建筑太阳能供热采暖试点工程,但是由于这种系统的推广障碍主要在于投资费用高和春、夏、秋季热水过剩,所以需要通过季节蓄能技术和全年的综合利用,与地源热泵、生物质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互为补充来解决。

二、太阳能采暖系统概述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供给建筑物冬季采暖和全年其他用热的系统,系统主要部件有太阳能集热器、换热储热装置、生活热水系统、控制系统、辅助能源加热设备、泵、连接管道和末端散热系统等。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

M M
太阳能系统常见的运行方式
---自然循环系统(2-5) ---自然循环系统(2自然循环系统(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按储水箱水被加热方式
直接式
间接式
按传热工质与大气相通 按集热器内介质状况
敞开式 充满式
开口式 回流式
封闭式 排放式
按加热工质循环动力
自然循环
强制循环
按加热工质流动方式
循环式
直流式
接集热器与储水箱位置
分离式
紧凑式
闷晒式
太阳热水系统设计的主要方面
1、用户情况与要求 2、系统运行方式确定 3、太阳集热器选型 4、太阳集热器面积确定 5、贮水箱设计 6、辅助热源选择与系统设计 7、系统布局 8、太阳集热器倾角与前后排间距确定 9、泵、阀及管路选型与管路系统设计 10、 10、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11、 11、管路与设备的保温与防冻 12、系统安全防护(防雷/防雨/防漏电/防腐蚀/抗风雪等) 12、系统安全防护(防雷/防雨/防漏电/防腐蚀/抗风雪等)
太阳能系统常见的运行方式
---自然循环系统(2-3) ---自然循环系统(2自然循环系统(2
多台家用热水器并联组成的顶水系统 多台家用热水器并联组成的顶水系统
补水箱
自 来 水
a) 如果冷水供应慢,热水下水快,就会造成断断续续 出热水; b) 如果没有冷水,就无法将热水顶出。 C) 存在冷热水混水问题,造成热水使用率下降。
的需要不一致;有些用户所提的要求可能无法实现。 的需要不一致 有些用户所提的要求可能无法实现。 有些用户所提的要求可能无法实现
●设计人员必须对用户所提供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或者进 设计人员必须对用户所提供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设计人员必须对用户所提供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行现场考察核实,以便掌握真实客观的第一手资料。 行现场考察核实,以便掌握真实客观的第一手资料。

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设计实例与分析

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设计实例与分析

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设计实例与分析摘要通过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在住宅小区的设计实例,介绍其工作原理、设计要点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太阳能集中热水实例前言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使得太阳能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家用太阳能热水器走进了千家万户。

太阳能热水器具有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使用方便、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

据资料显示:河北省年平均日照量在2400~3100小时之间,太阳能的利用具有很大的潜力。

但是有些项目太阳能热水系统尚未完全纳入建筑设计,一些住户在购买商品房后只能各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 太阳能热水器在布置上很零散,不仅可靠性差,而且影响建筑整体美观。

若采取统一设计,集中规划,将会使这一状况得到有效改观。

现结合保定市新一代高层居住区(C区)二期工程中12#楼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来进行方案阐述和应用分析。

1工程概况本工程热水量要求每户按100升/日计算,跃层的按两户设计,单身公寓按一套设计。

12#楼四个单元合计90户。

一单元合计36户,二单元合计32户,一、二单元合为一个系统,总用水户数共68户,设计用水量6.8吨/日。

三单元合计28户,四单元合计32户,三、四单元合为一个系统,总用水户数共60户,设计用水量6吨/日。

供水温度:50ºC;设计恒温水箱水温为50ºC;供水时间:全天24小时;辅助电加热:本工程将电加热和储热水箱分离,通过循环水泵使水在水箱和加热装置间进行循环,既可以提高电加热的使用寿命,也方便维修;给水系统:主管路采用变频及循环给水,保证主管路中的水恒为热水;冷水计算温度:当地地表水温为10-15 ºC,取10ºC(以春秋季节计算)。

2太阳能系统运行原理考虑到每套太阳能控制系统在楼顶,对系统的监控比较麻烦,并且考虑到强任凤彦,男,1969年1月,大学,高级工程师电和弱电分离等因素,本工程设计远程控制显示器及楼顶强电控制柜,根据控制目的配置一套远程监控控制显示器放置在楼内值班室或控制室内(距屋顶1000米范围以内)。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设计应用分析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设计应用分析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设计应用分析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能源和环境是当今世界突出的两大社会问题,这促使人们更多地意识到能源对人类的重要性,而愈来愈重视太阳能利用和节能热泵技术。

太阳-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结合了太阳能的清洁性、可再生性和空气源热泵的节能性,是一种节能、无污染的高效能源利用系统。

一、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1、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简介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针对晴天情况下能满足正常热水供应而配置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数量(阴雨天或日照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空气源热泵进行辅助加热)。

为保证系统在冬季最不利的情况下仍能满足热水的正常供应,系统配备空气源热泵进行辅助加热,克服电加热能耗存在的缺陷。

2、工作原理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运行主要有以下四种工况:(1)太阳能集热系统直接加热生活热水。

在日照充足的白天,系统按此工况工作,此时太阳能热水循环泵的工作由系统控制器根据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储热罐水温进行控制。

(2)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集热系统加热生活热水。

当阴雨天或光照不足,太阳能集热系统不足以使生活热水箱温度达到设计水温时,水箱感温元件检测水温启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加热,当水箱水温达到设定值时,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自动关闭。

(3)太阳能和热泵机组同时加热生活热水。

在万方数据日照良好情况下,如果热水系统的耗热量大于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有效供热量或太阳能集热器的数量较少,不能满足热水系统的用热需求,则太阳能和热泵机组同时工作向热水系统供热。

系统采用自动温差控制循环加热,根据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运行情况、环境状况,结合空气源热泵的性能特点来自动切换热泵机组的运行,最大限度少开机或不开机,从而确保热水在不低于55℃供应下限的前提下,为太阳能的充分利用提供保障,同时也为机组的节能利用和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保证。

(4)空气源热泵机组直接加热生活热水。

在连续的雨雪天气,热水系统所需热量完全由空气源热泵机组提供。

主动式太阳能热水供热采暖系统设计

主动式太阳能热水供热采暖系统设计

主动式太阳能热水供热采暖系统设计一、引言太阳能热水供热采暖系统是指通过太阳能采集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用于供应热水和供热采暖。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主动式太阳能热水供热采暖系统的设计。

二、系统工作原理1.太阳能采集器:通过该部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一般采用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或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采集器通常安装在屋顶或阳台等能够接受充足阳光的位置。

2.储热水箱:该水箱用于存储太阳能采集器采集到的热能,保证系统在夜间或无太阳能供应时仍能提供热水和采暖。

储热水箱具有一定的绝热性能,以减少热损失。

3.循环泵:通过循环泵,将储热水箱中的热水循环送至用户使用处,如热水龙头和采暖设备,确保用户得到热水和供暖。

4.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系统的智能大脑,通过监测太阳能采集器的热能输出和储热水箱的温度,自动控制循环泵的运行和关闭,以保证系统性能和操作的便利性。

三、系统设计要点在设计太阳能热水供热采暖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太阳能采集器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太阳能采集器非常关键。

平板式太阳能采集器适合于采集温度在60℃以下的热水,而真空管式太阳能采集器适合于采集高温水。

根据不同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和用户需求,选择合适的太阳能采集器。

2.储热水箱的设计:储热水箱应具有足够的容积,以满足用户的热水使用需求和采暖需要。

同时,储热水箱应具备较好的绝热性能,以减少热损失。

3.循环泵的选择:循环泵应具备较高的扬程和循环流量,以确保热水能够顺畅地从储热水箱送至用户使用处。

4.控制系统的设计:控制系统应具备可靠的控制功能,能够智能地监测太阳能采集器的热能输出和储热水箱的温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节循环泵的运行和关闭。

五、系统优势1.环保节能: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环境友好。

同时,太阳能的利用可以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2.经济实用:太阳能是一种免费的能源,通过太阳能热水供热采暖,可以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降低能源成本。

太阳能采暖应用技术及案例

太阳能采暖应用技术及案例

村镇住宅太阳能采暖应用技术及案例北京天鸣阳光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二零零八年十一月2009-5-5 2总体思路北京地区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年太阳辐照量在5600MJ/㎡~6000 MJ/㎡,年日照时数在2600h ~3000h 。

结合北京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开发利用丰富、清洁的太阳能资源,科学、规范地利用太阳能资源,部分解决村镇低密度住宅采暖及生活热水能源,是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有效举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建设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北京市地方标准《村镇住宅太阳能采暖应用技术规程》。

2009-5-5 3•太阳能热水采暖技术适用于太阳能热水主动式采暖的一、二层独立式或联排式村镇住宅建筑,包括新建建筑和改建建筑。

•太阳能热水采暖技术适用于学校、办公楼等白天用热较大晚上对温度要求不高的场所。

•应用太阳能热水采暖技术的村镇住宅首先必须是节能建筑,必须符合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才能满足系统应用的经济性,保证系统应用的效果。

总体思路2009-5-5 4•村镇住宅太阳能热水采暖宜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

•村镇住宅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必须配置辅助热源;辅助热源可以选用热泵、生物质能炉、煤炉、燃气炉、节能吊炕、电加热器等;辅助热源应单独安表计量。

•设计村镇住宅太阳能热水采暖时,太阳能保证率宜按≤0.5进行设计。

总体思路2009-5-5 5•村镇住宅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应安全可靠,应有防冻、防风、防震、防雷等技术措施。

•村镇住宅太阳能采暖设计应考虑村镇住宅对生活热水的需求。

生活热水系统不能直接利用采暖热水,应采用间接换热方式供应生活热水。

•村镇住宅太阳能热水采暖的太阳集热系统应有夏季防过热措施。

参考作法有:用热、散热、防热三种。

总体思路2009-5-5 6建筑设计要求•村镇住宅太阳能热水采暖工程应纳入村镇住宅建设的统一规划,宜与住宅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并同时投入使用。

太阳能季节蓄热供热采暖系统设计实例

太阳能季节蓄热供热采暖系统设计实例

storage)、地下土壤埋管蓄热(Under—
ground duct heat storage)以及天然气地下水层蓄热(Natural aquifer heat storage),如图3所示。
系统和其他能源辅助加热,换热设备集合构成。按照系统的运行方
式,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可分为直接式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和间
素,本项目采用热水蓄水池的方式.蓄水池设置在冻土层以下。
根据《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 50495的规定,季 2.2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及选型 (1)集热系统形式的确定。太阳能集热系统由太阳能集
热器、循环管路、集热循环泵等设备组成。太阳能集热系统是太
节蓄热供热采暖系统对应每平方米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积的贮热
季节蓄热系统按照储热介质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2。1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形式确定及原理
(1)供热采暖系统形式的确定。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一
般由太阳能集热系统、蓄热系统、末端供热采暖系统、自动控制
方式:热水蓄热池(Hot-water storage tank)、砾石,水蓄热
(Gravel/Water
heat
水箱、水池容积范围选取1400—2100L/m2.考虑造价因素.确定 季节蓄热水池容积为12000吨。
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特有的组成部分。本项目地处寒冷地区.冬季 需要考虑防冻,选用液体工质集热器.采用防冻液、间接式强制
循环集热系统。
3,系统效益分析
根据以上设计参数.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太阳 能供热采暖设计软件》进行了模拟.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保证 率可以达至=J38.5%.按设计当年的设备价格和能源价格估算.系 统可以在10年内收回投资。
接式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水质等条件和 系统的稳定性,本项目采用间接式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 (2)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原理。夏季,被太阳能集热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

1.项目设计原则太阳能集热器设计项目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设计原则,科学设计太阳热水系统,使其达到合理、可靠、先进。

(1)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太阳能、给排水、采暖和土建等专业的相关标准、规范。

(2)综合考虑产品、系统的技术先进性、运行可靠性、经济性、使用便利性和使用寿命等各方面因素,选择实用、经济的方案。

(3)系统设计应安全可靠,内置加热系统必须带有保证使用安全的装置,并根据不同地区采取防冻、防结露、防过热、防雷、防雹、抗风、抗震等技术措施。

(4)安装在建筑上或直接构成建筑围护结构的太阳能集热器,应有防止热水渗漏的安全保障措施;应设置防止太阳能集热器损坏后部件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设施;集热器不应跨越建筑变形缝设置。

(5)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给水应对超过有关标准的原水做水质软化处理。

(6)安装在建筑上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不得影响该部位的建筑功能,并应与建筑协调一致,保持建筑统一和谐的外观;应避免集热器的反射光对附近建筑物引起的光污染。

(7)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管线应有组织布置,做到安全、隐蔽、易于检修;为减少热损及循环阻力,循环管路尤其热水循环管路应尽量短而少弯;为了达到流量平衡和减少管路热损,绕行的管路应是冷水管或低温水管;管路的通径面积应与并联的集热器或集热器组管路通径面积的总和相适应。

(8)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结构设计应为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埋设预埋件或其他连接件;轻质填充墙不应作为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支承结构。

储水箱和集热器的安装位置应使其在满载情况下分别满足建筑物上其所处部位的承载要求,必要时应请建筑结构专业人员复核建筑载荷。

2.项目设计要求鉴于该项目为连云港地区太阳能工程项目,并采用电辅助能源热水系统用于日常生活使用的特点,我认为,该项目设计要求有以下几点:(1)根据图纸的要求,在不影响楼房外观的情况下,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布置方式、色彩等应尽可能做到与建筑相协调。

(2)系统采用楼面太阳能集中集热方式,春、夏、秋、冬晴天以太阳能制热为主,以电辅助加热为辅。

楼房户式太阳能采暖系统设计方案(要点)

楼房户式太阳能采暖系统设计方案(要点)

楼房户式太阳能采暖系统设计方案(要点)南宝铉国内学界研究表明,分户式采暖节能经济性优于集中供热采暖(参看年月日新京报刊登的“发改为成立南方采暖课题组专家称供暖威胁能耗”一文)。

笔者在“建设科技”第一期发表的“延吉生态家园电暖楼与楼房户式太阳能采暖简称生态家园”一文中,分析了延吉生态家园电暖楼成功运行十年的成因与楼房户式太阳能采暖的节能经济性。

分析表明,楼房户式太阳能采暖,是城市居住建筑实施太阳能采暖的有效途径。

笔者在“中国太阳能产业资讯网”年月发表的“楼房户式太阳能采暖技术”一文中,提出了楼房户式太阳能采暖系统设计技术要点。

本文将根据近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充实和完善这一系统设计技术方案。

二、图一,延吉市“天宇生态家园”号电暖楼,(摄于)一,延吉生态家园楼房户式电采暖成功运行年的启示延吉生态家园有三栋电暖楼,户(见图一)。

电暖楼为层带阁楼的节能建筑,地面散热,户式采暖,除户用油(气)采暖,其余全都用电采暖。

年投入运行,至今已有年。

生态家园内有几十栋集中供热楼,电暖楼之所以能够运行至今,唯一条件,是电暖费用不高于和低于当地集中供热收缴费用。

集中供热费用,是电暖楼居民能够承担的采暖费用上限,而电暖费用不高于集中供热费用,是坚持用电采暖的心理底线。

按集中供热费用测算的电暖楼户式采暖耗热量为㎡,大幅低于集中供热耗热量。

(详见“生态家园”一文)。

电暖楼低费节能机理在于,以节能建筑和地暖为条件,实施户式采暖,行为节能成为需要和可能,用户可按自身需要的室温,居家时段,需暖房间调控采暖,杜绝集中供热无时不热,无处不热,开窗降温现象。

测算表明,节能多层地暖楼户式采暖的采暖期平均热负荷(耗热量)仅占集中供热采暖的采暖期国标设计平均热负荷(耗热量)的。

楼房户式太阳能采暖,以节能建筑地暖户式采暖这一电暖楼采暖基础结构为条件,引入太阳能供热,辅之以电能或其他常规能源采暖,也将产生节能经济功效。

在多层建筑(层),实施以电暖楼采暖基础结构为条件的太阳能与电能或其他常规能源互补采暖是可行的。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规范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规范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规范篇一: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验收规范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试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要求及工程验收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范适用于提供生活用及类似用途热水的储水箱容积大于0.6m3的具有液体传热工质的强迫循环太阳热水系统。

这些系统根据当地条件单独设计和安装。

2 引用标准GBJ 205——1983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700——1988 碳素结构钢 GB/T 714——2000 桥梁用结构钢GB/T 4706.1——199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eqv IEC335——1:1991)GB/T 4272——1992 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GB/T 8175——1987 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 8877——1988 家用电器安装、使用、检修安全要求 GB/T 12936——1991 太阳能热利用术语GB 14536.1——19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T 15513——1995 太阳热水器吸热体、连接管及其配件所用弹性材料的评价方法GB/T 17581——1998真空管太阳集热器 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71——1992 电器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7——1994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258——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W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 4088——1999 日用管状电热元件 3 定义 3.1顶水法利用水的压力将冷水从储水箱或集热器底部注入系统并将储水箱中的热水从储水箱的上部顶出的取热水方法。

3.2 膨胀罐和泄压阀系统中,介质预热膨胀,膨胀罐是安装于系统循环管路上为这种体积变化提供空间的容器,泄压阀是保证设备和管道内介质压力在设定压力之下,保护设备和管道,防止发生意外。

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供热系统设计与优化

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供热系统设计与优化

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供热系统设计与优化地球资源日益枯竭,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相关部门和科学家们亟需解决的难题。

太阳能和地热能被认为是两种非常具有潜力的清洁能源,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研究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供热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能源消耗日益增加,而传统能源主要依赖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这些能源不仅污染严重,而且资源有限。

因此,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当务之急。

太阳能和地热能作为清洁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备受人们关注。

太阳能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能源资源之一,太阳能的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太阳能供热系统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太阳能利用方式之一。

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为建筑物提供采暖、热水等服务,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地热能是地球内部的热能,具有稳定、持久的特点,可以在不受季节变化和气候影响的情况下稳定供应热能。

地热能供热系统利用地下的热能为建筑物提供热水、采暖等服务,具有空间利用灵活、节能环保等优点。

太阳能和地热能作为两种不同的清洁能源,各自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太阳能供热系统受到日照时间和天气条件的限制,而地热能供热系统需要耗费较大的成本进行地热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因此,将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利用,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供热系统的设计与优化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地热井、换热器、储热罐等组成部件的选型和布置。

其次是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如何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能源供应情况,合理控制系统的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最后是系统的运行优化,通过对系统的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运行成本。

在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供热系统的设计与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的整体性能、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性等方面的指标。

建筑节能太阳能采暖系统设计方案

建筑节能太阳能采暖系统设计方案

建筑节能太阳能采暖系统设计方案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建筑行业对于节能环保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太阳能采暖系统成为了一种非常受欢迎和有效的节能方案。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种建筑节能太阳能采暖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概述该建筑节能太阳能采暖系统将太阳能作为能源,通过多种设备和技术达到供热的目的。

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器、储热装置、热水循环泵、辅助热源等多个组件组成,通过精确的控制和管理,实现整体供暖和热水的功能。

二、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组件,其主要功能是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

我们采用的是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其具有良好的热吸收性能和光透过率。

通过将集热器安装在建筑的南向墙面或屋顶,能够最大程度地吸收太阳能,实现高效的集热。

三、储热装置为了解决夜间或阴天等无法进行集热的情况,系统配备了储热装置。

我们采用的是水箱式储热装置,其通过储存大量的热水,能够使系统在无太阳能供热时依然能够正常运行。

另外,水箱式储热装置还可以通过与其它热源的耦合,从而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利用。

四、热水循环泵热水循环泵是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其通过循环泵和管道系统将热水从太阳能集热器传输到热源端或供暖端。

我们选用了高效、低噪音的循环泵,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和噪音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五、辅助热源在天气条件不佳或夜间供暖时,太阳能集热器的供热能力通常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系统还配备了辅助热源,以保证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

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燃气锅炉、电锅炉等作为辅助热源,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六、控制管理系统为了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智能控制和管理,我们将运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该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室内外温度、太阳能辐射强度等参数进行智能调节,实现最佳供暖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该系统还具备监测和报警功能,方便用户进行实时的状态监控和故障排查。

七、系统优势该建筑节能太阳能采暖系统设计方案具有以下优势:1. 节能环保: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无需使用传统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2. 经济效益:太阳能是免费的能源,使用太阳能采暖系统可大幅减少供热成本;3. 智能调节:通过控制管理系统进行智能调节,提高供暖效果和能源利用率;4. 多元化利用:太阳能和辅助热源的耦合使用,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利用;5. 可持续发展: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采用该系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方案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方案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方案一.条件及用户要求该宾馆要求做出15吨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方案。

二.简要设计2.1设计依据(1) GB/T18713-2002《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2)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3)2.2设计方案主要考虑的几个问题(1)优先利用太阳能源。

(2)控制系统的全自动化、智能化、先进性.2.3系统基本设计(1)采用直流式定温放水+温差循环太阳热水系统,达到充分利用太阳能,只要有太阳,就有能洗澡的热水的效果,避免了家用热水器和循环式太阳热水系统存在的弊病。

(2)采用自限温伴热带防冻与管路低温自动循环防冻相结合,双重防冻保护。

(3)采用先进的中央快速热水器作为太阳能的补充能源,当遇阴雨天气太阳能不足时系统自动切换至电辅助加热模式,客人的全天候用水需求。

3、理论计算3.1用热水量确定按宾馆要求满足每天供热水15吨(集热面积为20吨集热面积)。

3、2全玻璃真空管产热水量计算单支管的采光面积(Aperture Area):外管内直径(58-2×2)×有效长度(800-80)= 92880mm²南北竖放时的入射角修正系数:3.3真空太阳集热管数量确定共计布置集热块:20块。

总的集热面积:8.5m²×20块=170m²。

真空管只数:120只×20块=2400只。

4、关键设备与配件选型4.1太阳集热器在北方高寒地区使用。

冬季结冰,但最低气温在零下20℃以上,考虑到全年使用,因此选择真空管集热器。

目前真空管集热器分家用和工程用两大类别,家用产品储热水箱和太阳能集热管为一体结构,结构简单,适合家庭或小面积工程使用;工程用集热器没有储热水箱,可根据现场情况任意串并联,并根据采光面积大小合理配置1个水箱。

系统运行便于控制且用水方便。

4.2控制器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程序采用我公司研发的太阳能工程系统专用控制程序,功能强大,可实现任意功能的自动控制,可根据实际任意更改和升级控制程序,并可远程监控。

太阳能热风采暖系统设计及可行性研究

太阳能热风采暖系统设计及可行性研究

太阳能热风采暖系统设计及可行性研究摘要介绍太阳能热风采暖系统方案的设计,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以为解决当前能源环境问题,以及利用太阳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太阳能;热风采暖系统;设计;可行性StudyonDesignandFeasibilityofSolarEnergyHotAirHeatingYU Hong-yan 1QI Zhi-yong 2(1Jilin Agr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Jilin Jilin 132101; 2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ssessment Center of Haerbin in Heilongjiang) AbstractThe scheme design of solar energy hot air heating system was introcluced,the feasibility was analyz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olving energy and 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using solar energy.Key wordssolar energy;hot air heating system;design;feasibility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

但由于常规能源资源本身有限性和对环境的影响,使世界上许多国家加强了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

在新能源的应用领域,太阳能由于其能量丰富、对环境无污染的特点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1-4]。

该文在对能源环境问题和太阳能利用的优越性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太阳能热风采暖系统,同时分析优点及其社会的可行性。

1太阳能热风采暖系统方案的设计与分析1.1设计方案太阳能热风采暖系统能量的转换思路为:太阳能转换成水的热能,热水再与管道内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转换成气体的热能,再由风机沿风管送入暖风箱,进而进入采暖间。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是指利用太阳能收集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热水器等设备将热能转化为热水供应给民用建筑使用的系统。

其应用技术标准主
要涉及以下方面:
1. 设计标准: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例如,应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太阳能利用设计标准》等标准,确保系统
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节能性。

2. 材料标准:太阳能热水系统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材料标准的要求,例如,应符合《建筑节能材料标准》、《太阳能热水器材料标准》等标准,确保
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安装标准: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应符合国家有关安装标准的要求,例如,应符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与使用规范》等标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维护保养标准: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维护保养应符合国家有关维护保养标准的要求,例如,应符合《太阳能热水器使用与维护规范》等标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技术标准外,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应用中还需要考虑许多其他因素,例如系统的容量、管道布局、水质要求等,都需要遵循相应的技术标准
进行设计、选择和应用。

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效率和节能性,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还需要考虑建筑的朝向、建筑周边环境等因素,从而实现系统的最佳运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直分层水箱工作原理是利用水在不同温度下 的密度差, 实现同一水箱可以产生不同的温度分区, 即 低温的水位于水箱底部, 高温的水位于水箱上部时, 并 可以相互不掺混。分层水箱下部布置与太阳能集热器 相连的换热器; 中部水温适合于采暖, 与采暖系统相 连; 上部水温最高, 布置生活热水的换热器。
1.6 系统换热设计 太阳能采暖系统之间换热利用换热器实现, 换热
图 1 太阳能联合系统示意图
1.1 辅助能源 太 阳 能 辐 照 强 度 随 着 时 间 、季 节 和 天 气 是 显 著 变
化的, 大部分的太阳能采暖系统需配备辅助能源系 统, 当阴天、夜晚等太阳能满足不了采暖需求时, 由辅 助能源系统提供全部或部分热能。
辅助能源系统有: ① 燃煤锅炉; ② 燃油或气锅 炉; ③ 电锅炉; ④ 生物质锅炉等。以上辅助能源按出 力调控方式不同分两类: 一类是可及时控制的能源, 如燃油或燃气锅炉、电锅炉和带燃烧器的生物质锅 炉; 另一类是非及时控制的能源, 如燃煤锅炉和烧劈 柴锅炉等。在采暖系统设计中, 对于非及时控制的辅 助能源, 可以利用容量较大水箱进行储热缓冲, 保证 采暖系统进水温度波动较小, 提高采暖的舒适度和便 于对水泵和控制阀等部件的控制。
从投资回收年限看, 以太阳能采暖方式替代电或 油等能价比高的能源, 投资静态回收期远低于系统寿
图 3 平谷挂甲峪村太阳能采暖系统工作原理图
根据热负荷和屋面情况, 系统采用 28 m2 平板太 阳能集热器, 采用温差循环方式, 落空式防冻防过热 设计方案。控制流程如下: 在集热器的上集管和储热 水 箱 下 部 设 立 两 个 温 度 测 点( T1 和 T2) , 当 T1 与 T2 温差高于设定上限温差, 太阳能循环泵开始运行, 把集 热器吸收的太阳能传输到储热水箱; 当 T1 与 T2 温差 低于设定下限温差, 太阳能循环泵停止工作; 在冬季当 T1 达到防冻警示温度后, 循环泵停止工作, 太阳能 集 热器中水在重力作用下回流到水箱, 实现排空防冻; 在 非采暖季, 只要水箱高于设定最高温度, 循环泵停止工 作, 集热器中水回流到水箱, 系统停止往水箱输送热 量, 集热器逐步达到闷晒平衡状态, 实现排空防过热。 此外, 循环泵与手动开关连接, 可以根据热水需求强制 关闭太阳能系统。这种系统与其他系统相比, 有以下
第 26 卷第 2 期
朱敦智等: 太阳能采暖技术及系统设计
·53·
1.7 采暖系统的控制 采暖系统的控制主要是根据系统各部分的温度
控制水泵和阀门。例如: ① 集热器回路控制: 当集热器 出水温度高于储热水箱的换热器处水温时, 开启集热 器系统循环水泵, 否则关闭; ② 防冻控制: 当集热器进 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 如 4 ℃) , 开启水泵进行温循环 防冻或排空系统工质; ③ 防过热控制: 当储热水箱温 度高于设定温度( 如 75 ℃) , 关闭集热器系统循环水泵 使集热器系统进入闷晒运行或启用其他防过热措施。
1.2 太阳能保证率 太阳能保证率是指太阳能提供的能源占系统热
水和采暖所需总热量的比例。对于太阳能采暖系统, 其保证率一般在 20 %~60 %, 国外也有一些系统采用 季节性储热办法达到很高的太阳能保证率, 甚至实现 热水和采暖所需的热量全部由太阳能提供, 但从系统 投资回报来说, 太阳能保证率在 30 %~50 %比较好。 对于太阳能保证率较高的系统, 必须考虑储热问题, 但季节性储热会大大增加初投资, 不推荐使用。
1.5 采暖系统的储热水箱 太阳能集热系统、热水系统和采暖系统对工 作温
度要求是不同的: 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工作温度越低, 热 效率越高, 因此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降低太阳能集热系 统工作温度, 太阳能采暖适宜采用低温地板采暖系统, 供水温度在 40 ℃左右; 生活热水供水温度为 50 ℃~ 60 ℃。为实现不同的供水温度要求, 太阳能采暖系统 一般采用垂直分层水箱。
命, 投资回报较高, 值得规模化推广; 对于替代天然气 或其他能价比低的能源, 投资静态回收期已接近或高 于系统寿命, 投资经济性较差, 投资回报主要体现在社 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 推广该技术应综合分析。
3 太阳能采暖系统案例
北京平谷区大华山镇挂甲峪村太阳能采暖项目 是北京市发改委支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项目。该 项目利用太阳能采暖技术结合生物质锅炉作为辅助 能源, 实现可再生能源解决农村的采暖、热水和炊事的 家庭用能需求。
0 引言
1 太阳能采暖系统的设计
20 世纪 90 年代, 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全球变暖 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利用可 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是改变目前的能源结构最有 效的途径。采暖在国内建筑用能中占据较大份额, 北 方地区采暖占家庭能耗的一半以上, 同时利用原煤作 为采暖能源是造成冬季大气污染的主要根源。因此, 减少和替代采暖用煤最有效的途径是推广使用太阳 能采暖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挂甲峪太阳能采暖系统采用复合水箱, 属国内首 创, 该水箱将开式储热水箱和闭式生活热水水箱嵌套 在一起, 利用生活热水水箱的壁面给生活热水加热, 构成夹套式换热器。储热水箱设计成开式水箱适宜于 落空式太阳能系统, 系统结构简单, 成本低; 闭式生活 热水水箱利用水箱壁面进行换热, 省去换热系统, 并 利用自来水管网压力提供洗浴用水, 不需安装供水 泵, 减少投资和使用费用; 生活热水水箱与太阳能集 热系统和采暖系统隔开, 并采用搪瓷水箱, 保证生活 热水达到饮用水水质; 生活热水采用容积式换热器, 保证外水箱温度低时用水需求, 提高瞬时热水供水能 力, 嵌套水箱还可以大大提高非采暖季的热水供应 量; 此外, 太阳能系统与采暖系统为直接系统, 不设置 换热装置, 可降低太阳能系统工作温度, 提高太阳能 的集热效率。
太阳能采暖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已大规模推广, 已 成为太阳能热利用新的应用领域。欧洲到 2005 年共 安 装 1536 万 m2 太 阳 能 集 热 器[1], 采 暖 系 统 使 用 集 热 器约占集热器总量的 20 %, 每年新建太阳能采暖系统 约 12 万个, 每个系统可节约常规能源 20 %~60 %。
·54·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7 年
优点: ① 系统传送介质使用水, 与防冻液相比减少膨 胀罐, 投资低, 此外还降低运行维护费用( 防冻液系统 需要每年检查防冻液成分, 5 年左右须更换, 平均每年 费 用 可 达 到 300~500 元) ; ② 可 靠 性 高 , 实 现 无 人 值 守, 在意外停电情况下, 水自动回流到水箱, 避免系统 结冻和过热造成系统安全隐患; ③ 冬季采用排空防 冻, 减小夜晚的热损失。
器种类有: ① 盘管式换热器; ② 套筒式水箱壁面换热; ③ 板式换热器。盘管式换热器是太阳能采暖系统使用 最广泛的换热方式, 目前使用的材料有铜管、不锈钢波 纹管和耐高温塑料管, 为提高换热能力, 很多厂家使用 外翅片管; 套筒式水箱是把生活热水水箱放置在储热 水箱中, 利用内置生活水箱的壁面进行换热; 外接板式 换热器一般适合集热器面积较大的系统, 换热器两侧 的工质采用强制循环, 优点是换热能力不受换热水箱 大小的制约, 换热温差较小。
因此在采暖系统设计中不能简单把热水系统放大, 必 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 辅助能源; ② 太阳能保证率; ③ 系统的防冻问题; ④ 系统的过热问题; ⑤ 换热系统 的设计。在系统设计中, 尤其需注意系统的过热问题 和换热水箱的设计。
1.3 系统的防冻问题 太阳采暖系统是一个四季运行的系统, 系统须考
太阳能采暖系统与太阳能热水器相比存在以下 差异: ① 采暖负荷在不同月份变化很大, 热水负荷四 季差别较小; ② 热水系统进水温度较低, 供水温度较 高, 而采暖系统供回水温差较小; ③ 太阳能与采暖负 荷存在明显矛盾: 太 阳能辐照强度高的月份 ( 3~10 月) 不 需 要 采 暖 , 太 阳 辐 照 强 度 高 的收集太阳 能并结合辅助能源满足采暖和热水的供热需求的系 统, 因此常称为太阳能联合系统( Solar Combisystem) 。
如图 1, 太阳能采暖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① 热 能提供部分, 即太阳能集热器和辅助能源; ② 储热和 换热设备; ③ 热能利用部分, 提供生活热水和采暖。
摘 要: 太阳能采暖系统是一种满足住户采暖和热水供热需求的新型太阳能热水系统, 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延 伸。文中介绍了太阳能采暖系统的构成和设计方法, 对太阳能采暖系统的成本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并介绍一种 新型太阳能采暖系统。 关键词: 太阳能 采暖 经济性
S o la r En e rg y He a t in g S ys t e m s a n d It s De s ig n
2 太阳能采暖系统成本及经济性分析
以北京地区 150 m2 民用建筑为例, 采暖负荷取平 谷挂甲峪村新村建筑计算采暖负荷 31.6 W/m2, 生活热 水按 4 m2 太阳能集热器得热量计算, 太阳能系统采用 平板集热器, 非采暖季平均热效率设定为 50 %, 采 暖 季平均热效率为 45 %。系统投资、年收益及投资回收 期如下表和图 2。
Zhu Dunzhi, Lu Chao and Liu Jun ( Beijing Solar Energy Institute Co., Ltd)
Abst r act : Solar energy heating system, which is a new way to provide heating and domestic hot water for residents, is a technical extension in solar thermal applications. The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design of solar energy heating system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cost and economy are analyzed, and an advanced solar energy heating system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Ke ywor ds: solar energy, heating, econom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