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材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体育教材的特点
1 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与发展、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国际性关系,体现了中国特色。它包括:完整的教学目标体系;体育与卫生保健结合;削减技术性,增强保健性;弘扬民族文化传统;适应社会生活与发展需求的教材体系;较完善的综合结构考核等。从简要历史回顾可以看到,课程教材改革处于动态变化发展之中,涉及时代、社会的发展特征与要求,教育系统外部和内部众多复杂的因素,其中教育思想、观念对课程教材改革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从教育思想的高度审视课程与教材是改革的核心问题。可以这样认为,70年代以前的课程教材,从总体上看仍是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为本位”的教育思想的体现。随着能力教育思想的引入,是怎样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等方面,已注重学生的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初中体育与健康这本教科书的教材是体育教改新出的一本七—九年级全一册教科书,它不分学期学习目标和任务,它将初中阶段体育与健康分门别类的归纳为一册。它为学生认知自己的身体,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加强身体锻炼学会评价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方法提供具体指导,现将该书的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简析如下:
“重点”:核心部分,是基础,有常用性和应用性。是客观的。“难点”:一是难以理解和掌握;二是容易出错或混淆。有主观性。“关键”:起决定作用的内容。
“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学习后继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在体育教学中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
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例如,跳远教材从难点的角度出发,有些入可能是起跳与助跑的结合(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掌握不好,从而影响了整体技术的提高,也有些人可能是助跑步点不准确,腾空时不平衡甚至前倾,落地时小腿不能前伸,等等。“关键”是指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掌握了它,如同掌握了一把钥匙,其余内容便会迎刃而解。
教学策略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的常用办法:(a)分散难点,各个击破;(b)创设情景,联系实际,引导思维;(c)混淆的内容,用对比来区分;(d)多用直观。
应当认识到,上述三者虽有区别,但又是互相联系的。应采用的教学策略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重点要突出就意味着要在教材重要的部分舍得花时间、下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它,但突出重点不是丢弃次要内容,相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以偏托正”的方式,将次要内容围绕重点内容来进行。突破难点常用的办法有(a)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如将难点技术分解成多个小步子,或多种辅助练习,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或以旧带新,帮助他们由已知过渡到未知,这样可望化难为易;(b)创设情景,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c)对于容易混淆的内容,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分各自的特点;(d)多运用直观的方法以加强学生的感知。但是,抓住关键,往往是解决难点的突破口.可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一、体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健康第一”理念的贯穿,从新课程中体育课名称变为“体育与健康”就可以看出来。
与以往不同的是,体育新课程由过去只关注身体机能的锻炼转变为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整体健康水平。
体育新课程体育课教学设计建立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础上,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对体育教学设计的要求:
(一)要求体育课教学设计要符合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要求体育教学设计在体现新课程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地区与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隐性课内容显形化。
(三)要结合学校的特色及校本课程(体育传统项目校、特色校等),民族特色、体育实践课教育功能等诸多方面的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各地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习惯也各不相同,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不仅经济水平不同,而且天气与气候特点也不尽相同,新的《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了各地区在经济、文化、生活习惯、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力求使《课程标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符合新课程的要求(领域目标、水平目标等)
(二)符合地区与地域特色(校本课程、民间民族体育项目、传统项目校等)
体育课程的开展,并不完全依赖于场地、器材等物质条件,因地制宜地利用课程资源,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也是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
(三)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不仅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保证,而且其本身就是课程目标之一。所以,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也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学生群体是由一个个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育基础等各不同的学生个体组成的。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构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程目标的统治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体育需求来设计、组织体育教学,指导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学习目标,选择练习内容和练习难度,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与学习评价标准。
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如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应当考虑学生的兴趣,但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不是片面地去“适应”与“迎合”学生的运动兴趣。是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还是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是应该明确的原则问题。中小学生已有的运动兴趣是有限的,而且也不太稳定,大多数尚未形成兴趣中心。所以我们在落实这一课程理念时,不能过于强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解决这些矛盾的主要方法应当是改革教学方法,改进练习形式,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与责任感的教育,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直接与间接的运动兴趣。
四、科学的教学设计
(一)学法指导的设计。过去我们在教学中考虑最多的是教师如何教---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既注重教法也注重学法,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法加以指导,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