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考哲学主观题命题特点及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新课标全国Ⅰ卷作文试题特点与教学对策

新课标全国Ⅰ卷作文试题特点与教学对策

新课标全国Ⅰ卷作文试题特点与教学对策
王华琪
【期刊名称】《浙江考试》
【年(卷),期】2024()3
【摘要】新课标全国Ⅰ卷的作文具有审题难度不大、重视个体表达、兼顾传统与时代性、注重思辨等特点。

针对这些特点,语文作文教学应把时事热点引入课堂,增强课堂时代性;激发学生的个体思辨,增强表达的个性;加强从审题、立意到构思的整体训练;还要重视议论文和记叙文等文体的训练。

【总页数】4页(P40-43)
【作者】王华琪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文综地理试题特点分析与教学启示
2.探究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r——以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5题为例
3.心中存司南,笔下有圆方——新课标全国数学卷Ⅰ试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4.2010年~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政治哲学试题的特点与教学启示
5.2019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生物学试题特点分析及教学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究高考命题中各学科间的深度融合以及备考策略—— 以语文、思想政治学科为例

探究高考命题中各学科间的深度融合以及备考策略—— 以语文、思想政治学科为例

探究高考命题中各学科间的深度融合以及备考策略—以语文、思想政治学科为例朱行星(合肥一六八中学安徽合肥230001)摘要:随着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省份进入“新高考”时代。

在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引导下,各学科间在诸多方面都存在共同点,各科老师不能只想着自己学科的"一亩三分地”,还需要考虑到学科间在育人目标实现、课程实施、教学内容方面的共性。

在统一的育人目标指引下,高考命题、备考中就要研究学科间的深度融合问题。

关键词:新高考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融合一、论文背景及意义每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我想大部分人关注的是作文。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不久,全国、各自主命题省份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第一时间就见诸报端。

有些老师、文化工作者第一时间发表了自己的下水作文。

作为一名政治老师、一名文科老师,我不仅要关注本学科动向,还需要对其他学科有所了解。

近几年,高考语文作文对文科生来说应该更加有利,有人甚至得出语文作文“思政化、时政化"的结论。

无论这一结论是否准确,这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体现了高考各学科间的深度融合。

就2019年高考全国_卷语文作文来说,其要求写一篇关于“热爱劳动”的演讲稿,对文科生来说更容易下笔,笔者也尝试从思想政治学科所涉及的知识、观点的角度尝试写了一篇下水作文。

关于劳动的内容,在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五课《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中就有详细的介绍,因此可以用“光荣属于劳动者”“劳动最光荣”作为这篇作文的标题。

此外,该框题还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强调劳动对人类社会重要作用的名言,这一名言不失为该作文的点睛之笔。

该框题还介绍了劳动的作用、劳动者的地位。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一课中,有关人的价值的含义、衡量标准、实现途径等内容,以及时政评论课中全军英模林俊德、特等功臣张富清,以及中国最美洗脚妹刘丽等人的先进事迹,都可以很好地呈现在作文中。

哲学类主观题题型分析与解答策略——以山东省新高考政治卷为例

哲学类主观题题型分析与解答策略——以山东省新高考政治卷为例

知识考查范围,并以过去一年的重大时政热点事件
此,认真审题、明确设问是解答哲学类主观题尤为
为依托,创设情境,突出考查考生理解、掌握、整合
关键的一步。审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山东省新高考政治卷
第一,审清题目考查的知识点限定范围。一般
2021 年第 19 题第(2)问以 2021 年最为重大的时政
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例如,山东省新高考政治卷
2020 年第 20 题第(1)问,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
一般就考查某个具体的哲学原理。例如,山东省新
高考政治卷 2021 年第 18 题,
“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
的特殊性原理,说明为什么‘快’步伐中也需要‘慢’
脚步”;山东省新高考政治卷 2022 年第 19 题第(1)
原理
脚步。
山东省新高考政治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
观材料分析题,共 5 道,分值 55 分。主观材料分析
试题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
2022 年 分的知识,分析说明“致
第 19 题 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
第(2)问 对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
的启示。
科目中任意选择三门进行考试。其中政治科目采
为客观选择题,共 15 道,分值 45 分;第二部分为主
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该题目要
逐梦想,砥砺前行,在苦难中铸就辉煌的百年,百年
求考生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去作答,而
征程波澜壮阔,无不昭示着,每个时代最深的刻痕,
“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这
句话中一定有物质和意识的代名词,并且这句话的
总是奋斗者笃行的足迹。
从上海石库门出发,走过赣水闽山蜿蜒小道,

高考思想政治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思想政治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思想政治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一、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特点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

二、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特点:重视基础,突出运用一一能力立意;热点多元,模拟情境一一拓展思维;强调联系,细分入口一一回归教材;角度多维,分层设问一一思维综合;适度开放,难度稳定一一引导创新。

三、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1、基础知识未落实:①概念界定不清一一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一一迁移失败;③知识表述不全一一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一一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一一茫然失措,切题困难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一一思路不清,运用失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一一东拉西扯,要点不显;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一一观点游离,点睛缺失3、解题未掌握:①命题特点不清-- 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一一破题不易;③答题过程不白一一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一一得分不高4、①书写潦草,难以评判;②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③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1、看:看什么 --- 看设问怎么看一一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 、抓:抓什么一—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怎么抓一—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3 、领:领什么一—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怎么领一—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4、联:联什么一一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怎么联一一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5、列:列什么一一列出答题纲要;怎么列一一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 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教学问题的现状目前,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不足:由于社会对哲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很多学校的高中哲学课程资源匮乏,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条件有限。

2. 课程内容单一:高中哲学课程内容大多停留在书本知识传授层面,缺乏实际案例分析、独立思考训练等实践性内容,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哲学思维方法。

3. 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占据主导地位,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学生缺乏主动性,课堂效果有限。

4.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哲学课程缺乏与学生生活经验、实际热点问题的联系,学生往往对哲学课程产生抵触情绪,缺乏学习动力。

5. 考试导向教育压力大:高考升学压力使得学生更加倾向于以应试为主要目标,忽视对哲学思维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对哲学课程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2 高中哲学课教学的重要性高中哲学课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课程,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人类思维的发展历程和哲学思想的演变,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价值取向以及道德规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需要的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哲学素养。

高中哲学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色的思维品质,使他们能够从深层次思考问题,形成独立的见解和判断力。

高中哲学课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他们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哲学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加理性和开放,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同时也更加关注个体发展和自我实现。

高中哲学课在学生终身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术修养,更可以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哲学课的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哲学素养,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未来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政治哲学类主观题“小切口”类试题应对策略初探——以全国卷和河北卷为例

高考政治哲学类主观题“小切口”类试题应对策略初探——以全国卷和河北卷为例

高考政治哲学类主观题“小切口”类试题应对策略初探——以全国卷和河北卷为例通过梳理几年来高考政治主观题设问发现,近年来,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微观题的考查频次越来越高,微观题“切口小”,重分析,在复习备考中应高度重视。

一、“小切口”类主观题特点分析通过历年全国卷高考政治哲学类主观题设问可以总结出,哲学类“小切口”主观题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该种设问方式所考查的知识范围很小,设问中对所用原理的要求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限定性,材料内容对所用原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因此,这类试题不仅要求学生对所用原理从宏观上做整体的把握,更要求学生要对具体原理在微观上有精准而透彻的认知。

2、这种设问方式侧重考查学生运用具体知识原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学生的演绎思维、推理能力等具有较高的要求,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小切口”类主观题答题和备考策略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该如何引导考生更好地应对此种类型的问题呢。

笔者结合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以下答题策略和备考策略。

(一)答题策略分析1.“小切口”的答题思路简要概括为三大步。

第一步:总述原理:写出所涉及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作为下一阶段分析的理论依据。

第二步:分层分析:围绕原理、结合材料、遵循逻辑,形成答案。

在这一步,分层的依据可以包括“按原理分层”、“按材料分层”、“按设问逻辑分层”。

第一、按原理分层需要弄懂所使用的的原理是什么、有几层意思,每一层各强调什么,各层次间有什么逻辑关系。

在分层论述中就原理的不同层次与材料结合起来论述。

第二、按材料分层需要认真审读材料,通过关键词句、划分段落找出材料中不同层次的主旨,将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用以组织答案。

第三、按设问逻辑分层需要分析设问中的逻辑脉络,如果是原因类的设问就要分析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果是影响类的设问就要分析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

当然,这种分层方式并不是绝对单一的,一道题中的理论逻辑和事实逻辑往往具有一致性,两种分层方式最终殊途同归。

2025年高考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建议

2025年高考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建议

2025年高考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建议高考命题不止对老师教学有指导性对高三考生也具有极强的引导性。

根据2024年高考对试卷分析的梳理,总结出高考命题几个趋势。

高考命题的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并融入试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建设人才选拔,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优化试卷结构和试题形式,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创新性,注重增强试题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素养,引导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持续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命题和考务工作队伍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工作水平。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全面发展。

考试命题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高校选拔人才要求。

突出能力考查,突出情境设计。

加强教考衔接,助力育人方式改革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高校选拔人才要求情景设计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科技创新;引导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个人体验情境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生活实践学习探索。

关注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等关键能力。

转变一:教育功能从单纯考试变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

力求运用教育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高考评价中创造性地完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性设计,以及与素质教育理念、目标和要求的体系性衔接。

转变二:评价理念从知识能力变为综合评价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

转变三:评价模式从单一的考查内容变为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

高考命题分析及复习应对策略 人教版

高考命题分析及复习应对策略 人教版

高考命题分析及复习应对策略人教版川大附中曾伟一.高考考题考纲1.考题:05年高考试卷调整较大,总的说来是客观试题减少,主观试题增多。

这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为基础知识的比重近年来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06年两套全国卷题型、板块、分值等均保持相对稳定,只是考点有细微变化(轮考点的变动)。

05年考纲中的五个“取消”,意味着弹性增大,灵活性增强,所有的考点都是考试范围。

这就要求我们复习时每个考点都要关注,这无疑扩大了我们的复习范围。

估计07年考纲变化不大。

二. 高考能力层级要求: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A )、理解(B)、分析综合(C)、表达应用(D)和鉴赏评价(E)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具体能力层级要求在板块中阐述。

三.高考试卷板块分析如何在高三进行教学复习,指导我们的高考。

总的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把握近几年来各板块的命题特点,分析教学现状,了解考生失分原因、明确应考的对策、清楚命题的发展趋势及微调情况等。

(一).语言基础知识: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层级的要求:识记: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表达应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命题的趋势及特点:“语言基础知识”这一部分,高考命题的总体特点是突出常用。

也就是说考的都是常见习用的。

在前些年的高考试卷中,这一部分相对较为稳定,但05年变化较大,主要是客观题压缩,主观增大,06年保持相对稳定。

从05年到06年的变化表明命题是在寻找语文基础教学与语文能力素养考核的平衡。

也就是说,命题兼顾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和语文能力素养考查这两个方面。

从题型来看,试卷的语言基础题面向了中学的字词及基础教学,这些题型得分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时的教学和高三的复习。

而语言运用则更多地强调了语文的思维因素,在运用和表达的层面考核学生,这不仅需要课堂,还需要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思维习惯、语文的生活积累等等。

高考思想政治主观性试题分析及对教学的建议

高考思想政治主观性试题分析及对教学的建议

分析深入
要求考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时,能够深 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提出有见 地的观点和论据。
表达清晰
要求考生表达观点时,逻辑清晰、语 言流畅、条理分明,使评卷老师能够 准确理解考生的思路和观点。
创新性强
鼓励考生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展现其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02
高考思想政治主观性 试题分析
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 热点,引导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分析、解决 实际问题。
强化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看报,拓宽知识面,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
开展课堂讨论、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提高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授解题技巧和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等,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
解答。
跨学科综合
试题注重思想政治与其他学科的 交叉融合,要求考生从多学科角
度进行分析和解答。
实践能力
试题更加注重考察考生的实践能 力,要求考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 实际相结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试题评分标准
观点正确
要求考生的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具有正确性和科学性。
倡导价值观导向教育,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
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教育元 素,将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教 学全过程。
以身作则,树立师德楷模,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 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05
实例分析
典型试题解析
试题特点
典型的高考思想政治主观性试题通常涉及当前热点社会问题,要求学生结合理 论知识进行分析和阐述。
知识点分布情况

浅谈命题老师心理——主观题选择及应对措施

浅谈命题老师心理——主观题选择及应对措施

浅谈命题老师心理——主观题的选择及应对策略湖溪高中何康一、导言笔者从高一开始到现在高三,发现学生对政治这门学科的客观题比主观题更加感兴趣,一些学校在日常教学中也会舍弃作业本中的部分主观题,原因有政治自修课时间不多且学生的正确率不高、表述不规范等。

导致现在高三中大分学生主观题总的得分率也只能维持在40%上下。

那么在这一年中,笔者一直承担高二文科班试卷出题,尤以此次期末试卷的体会最深。

二、主观题“出炉”高考中的主观题往往会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切入,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后,就可以从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去解读材料,解读材料时所用到的知识点,就是踩分点。

1、确定考查知识点的主干。

主观题考点的确立,须与客观题放在一起统筹考虑,避免部分答题用语出现在客观题中或考点重复。

仔细研读2012年学科指导意见,首先考虑其中发展要求的部分,其次是基本要求中的“明确”、“把握”、“理解”等部分知识点。

2、选取相应材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观念深入教师心中,并自觉地转化为行动。

政治老师都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精彩的导课,丰富且贴近生活的时政材料,学生参与阅读、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这样一种上课思路对浙江省主观题得分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笔者在出卷时,从知识点出发,回顾平时所关注的知识点。

此次恰逢1月14日的焦点访谈播出“史上最严交规”,当时在脑中就蹦出了几个关键词,“交规”属于法律法规,从哲学上看属于意识范畴,从文化上看属于文化的建设,“新”是一种变化发展,再就联想到“行路难”以及在看微博时注意到过的“不需要交通信号灯”的道路设计,这不正是需要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结构优化吗?试卷材料应该是富有时代气息的实际材料,从中筛选出的语句表述中应该蕴含了教材基础知识,有关键词可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材料统一起来。

如试卷中有这么一题:08年起,实行“潮汐车道”(见右图),早高峰时,如果由北向南的车辆比较多,将一条由南往北的车道改成逆向行驶,增加交通流通速度,晚高峰的时候再反过来改。

第一讲《文生活》《生活与哲学》主观组合题命题分析、

第一讲《文生活》《生活与哲学》主观组合题命题分析、

第一讲《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主观组合题命题分析、失分探因及应对策略一、高考40题命题分析近几年《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主观题是组合在一起进行命制的,试题的背景材料和设问方式如下:时间试题题材设问角度考查内容备注2017 Ⅰ卷40题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文化发展和创新,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体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突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Ⅱ卷40题科技创新(1)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

(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3)班级举行主题班会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请围绕主题提出两个观点。

文化的作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突出考查创新精神2016 Ⅰ卷39题弘扬英雄精神(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

(两条,每条10~30个字)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弘扬民族精神、先进文化建设突出立德树人,强调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Ⅱ卷39题精准扶贫(1)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突出考查共享发展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突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既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价值”,也突出反映了高考的基本立场。

从背景材料的选取来看,文化生活主观试题青睐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材料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思辨性,试题多以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发等为背景,结合科技创新、民族精神等材料进行命题。

全国新课标Ⅰ卷哲学模块的研究反思及2018复习策略

全国新课标Ⅰ卷哲学模块的研究反思及2018复习策略

关于全国新课标Ⅰ卷哲学模块的学习心得体会及2018复习策略高三政治组王丽1、关于高考备考的权威依据:考试说明;全国卷历年高考真题2、关于考点。

模块4全国卷考纲共有77个考点,全国卷更加注重学生的学科理论功底和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探究能力。

具体知识清单如下:第一单元:明白一个概念(哲学);提出两个要求(世界观、方法论);理解一个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分清两大体系(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分析三大“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唯物论:明白三个概念(物质、意识、规律);把握三个原理(世界物质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理解两对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坚持三个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

认识论:明白三个概念(实践、认识、真理);把握三个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真理和谬误辩证关系原理、认识是变化发展的原理);理解两对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坚持两个方法论(坚持实践的观点、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辩证法:明白三个概念(联系、发展、矛盾);把握四个观点(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坚持一个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历史唯物主义:探讨三个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社会历史发展有什么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是谁);了解一个作用(价值观的作用);明确两个标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把握一个途径(人生价值实现的正确途径);树立“两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辩证唯物主义是哲学的重中之重,不同年份高考试卷对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考查各有侧重,从近三年全国高考试卷看,考点基本实现全覆盖。

其中,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考查是历年来最为集中的一部分,并且设问中从方法论角度出题的比例上升,选择题考查知识点不局限于模块,揉合各模块题目体现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趋势。

从命题的切入角度来看,既有宏观、开放式设问,也有微观、限制式设问;从材料选择来看,既有热点材料,又有漫画、名言、诗句等;从能力考查来看,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强调考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论证的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浅谈高考政治主观题失分原因及应对策略

浅谈高考政治主观题失分原因及应对策略

撷英篇一、失分原因分析经过长期的政治课一线教学实践,并结合学生参加的各种类型的考试,包括基础性考试、诊断性考试、总结性考试以及高三的模拟演练,我逐渐总结出了学生在答主观性试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下面将学生失分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这是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答题时对基本概念界定不清,知识点容易混淆,对基本观点理解不透彻,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有些知识点不全面,导致知识的表达不准、不全,思维不够灵活、敏捷等。

二是审题不到位,答题能力差。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无法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出答题的有效信息,面对所给出的材料茫然不知所措,这就容易造成无法准确切题,不能把教材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导致审题不准,答非所问,或罗列教材知识,让评卷老师去筛选评判,或只是原原本本地把材料抄下来,抑或是东拉西扯,颠三倒四,不着边际,根本不懂得政治主观题的答题套路,学生自然失分就多。

三是卷面不够整洁、美观。

这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组织答案时书写潦草,条理不清,表述缺乏政治术语,口语化严重,经常出现表述词不达意,思维逻辑混乱。

二、解答主观题的方法策略一是夯实基础知识。

复习中应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范围,把散落在课本中的各单元、各课、各框题的考点知识重新梳理清楚,而且要注重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的构建与形成,弄清楚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达到“点”“线”“面”相结合,以备做题时随时去搜索和采集。

这样有助于我们建立宏观的解题思路,达到融会贯通。

对于新增加的考点尤其不能忽视。

如《经济生活》中“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要在理解教材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精神以及近几年全国两会精神,把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结合起来,形成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干的知识体系,做到对知识的熟练记忆、准确理解和快速再现。

二是严格审题,明确答题方向。

高考命题的特点及复习策略

高考命题的特点及复习策略

高考命题的特点及复习策略高考命题的特点及修改策略一,当前高考命题的特点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评估。

2.增强试题的全面性3.强调试题的利用。

4.逐步落实创新意识的领导和检查。

5.突出学科特色调查。

6.合理控制试题难度。

7.加强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评估。

8.注重对表达和组织答案能力的考察。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核1.控制基础知识,需要搭建知识板块和网络。

中学大部分学科的基础知识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知识网络体系。

了解每个概念和知识模块在整个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它所揭示的内容,以及它与其上下概念或知识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衡量学科基础知识是否被理解和控制的主要标志。

2.学科知识的精细加工构建学科知识板块和网络的前提是要对知识有透彻的理解,即理解词语的含义,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结论的来源和实践范畴。

基本上,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一种新的方式排列和组合知识,使知识得以提炼、组织和网络化。

同时,笔记要以精炼的文字辅以图表、表格来写,这样才能得到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效果。

3.认真选择基础训练的题目。

做到不偏不倚、不漏、不怪,即不偏离教材和考试大纲的范围和要求,不遗漏教材和考试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不选择题型特点、内容、思路古怪怪诞的题型。

目前流通中的复习资料混乱、良莠不齐,充斥着大量超出新教材要求的内容和题目问题,学生要在老师的带领下稳步选择。

历年的高试题都是优秀的复习资源,要根据新教材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要严格控制选题和做题的难度,不要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题目,不要脱离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要超出基本的教学内容,不要选择大量难度较大的题型题。

4.基础控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不要孤立地记忆和认识每一个知识点,而是将其放入相应的系统结构中,在比较和辨析的过程中追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的层次。

(2)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做到抓宏观、抓微观猥亵,控微观猥亵。

(3)做到基础,不做考试大纲以外的事情。

精准分析论证,精细概括观点——厘清思路,精要筛选(附精品打印文档)

精准分析论证,精细概括观点——厘清思路,精要筛选(附精品打印文档)

精准分析论证,精细概括观点——厘清思路,精要筛选一、考情重温从近三年的新高考全国卷Ⅰ、Ⅱ中信息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考查能力上,主要是考查信息处理能力,即从材料中快速检索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

具体地说,就是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获取信息,有效地筛选信息,比较和分析其异同,能从一篇文本或多组信息材料中发现新的关联,推断、整合出新的信息或解决问题的策略、程序和方法,并能够利用获得的信息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第二,命题特点上,主观题的命题角度灵活而具有开放性,具体表现为因文设题,即往往依据材料的文体特色和关键信息来灵活命制题目,体现出新高考改革的新思想。

二、必备知识回顾(一)论述文“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论点有如下特点:①论点要正确、鲜明、新颖;②一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可有两到三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据的展开要围绕论点进行,论据的运用要典型、新颖、有说理性。

①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②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3.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论证方式:①立论,是指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

如选择性必修中册《改造我们的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驳论,是指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定自己的论点。

如必修上册《拿来主义》、选择性必修中册《怜悯是人的天性》。

(二)论证结构:本论部分的结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

(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反证法。

知识点一准确分析论证方法及论证特点一、分析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方法要做到:(一)判断准1.准确判断每一种论证方法:抓住每种论证方法的语言标志,如例证法多用“譬如”等,比喻论证多用“如……”“好像……”等,因果论证多用“因为……”“究其原因”等。

分析高考试题中核心素养的考查及教学策略

分析高考试题中核心素养的考查及教学策略

分析高考试题中核心素养的考查及教学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考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的素养与能力,而非单纯的知识面。

因此,高考试题中的核心素养成为了考查重点。

下面从高考试题中的常见核心素养入手,分析其考查方式和教学策略。

首先,分析高考试题中的思维能力。

高考试题中经常考察考生的推理、判断、归纳、演绎、辨析等思维能力。

这些能力的考查方式主要是通过文章阅读理解、数学证明、文化知识的扩展与应用等形式来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能力。

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不只注重知识点的学习,还要注重知识点间的联系,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其次,分析高考试题中的文化素养。

高考试题中涉及的文化素材十分广泛,包括历史、地理、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并常常考查学生对这些文化素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文化素材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启发学生对文化素材的深度思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再次,要分析高考试题中的信息素养。

现代社会中,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了必备的基本技能,高考试题中的信息素养要求主要集中在获得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利用信息等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多种信息获取渠道,并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以合理评价所获取的信息。

最后,要分析高考试题中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具有人类情感、人类艺术、人类历史等方面的素养,高考试题中的人文素养主要考查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交流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

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人文的理解和关注,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文化交际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成为有情怀的人。

综上所述,高考试题中的核心素养包括思维能力、文化素养、信息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造能力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卷高考哲学主观题命题特点及教学策略简阳市贾家中学陈建荣一、近5年全国新课标卷哲学模块的命题特点(试卷结构、分值占比、选材设问、答案组织)。

全国新课标卷文综政治的试卷结构全国新课标卷文综政治哲学模块的命题总特点:哲学主客观题的考点分布宏观上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来设置,不重复;哲学大题固定于39题,主要是材料分析说明题,为什么角度;39的第3问(4分)是开放型题目,怎么做角度,从提出方法论到如何坚持某一方法论演进,39题背景材料多是文化现象;取材时政热点。

(一)从考查的主要知识点看主观题特点近5年中2次考查唯物论(规律、意识的作用),5次考查认识论,3次查辩证法,1次考查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考查主干知识。

(二)从材料选用和呈现方式看主观题特点1、内容上看,选材紧扣时政和社会热点。

两大题,第38题为时政热点(政治、经济、文化),第39题为社会热点(多与文化相关)。

2、容量上看,材料文字量多,阅读量大,两大题字数共约在950-1200之间。

3、呈现方式看,以文字的方式呈现为主。

(三)从题型和设问角度看主观题特点1、按设问类型,基本就是三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但主要是“为什么”、“怎么办”题型,“是什么”考得少。

“为什么”中主要是原因和意义类;“怎么办”主要是建议和措施类。

评析类只要单纯的赞成或反对即可,不要求辩证观点看问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评析类、认识类等,故归为原因类。

可见,设问类型或题型侧重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原因和意义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议和措施类),或可理解为更强调知识理解运用和思维能力考查。

2、从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看,(1)除39(3)为开放性试题外,模块间组合模式的题型结构是比较固定的,38题(1)(2)为经济和政治模块,39(1)(2)为文化与哲学模块,这些模块范围限定对答题几乎没有影响;但提醒我们:要学会用哲学原理分析我国的文化现象,在典型的文化现象中感悟哲学道理。

(2)近五年来,哲学模块的主观题均有具体知识范围限定,如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辩证否定观、认识论知识、意识作用等。

这启示我们,相对于其他模块,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体系、掌握好哲学的主干知识尤其重要。

(四)从答案设置看主观题特点1.从答案组织上看,①全国卷哲学主观题没有分点作答,但有清晰的内在逻辑联系,表述上层层递进。

②如果是运用“原理或知识”的设定的话,全国卷哲学主观题的答案没有完全以“世界观+方法论”的呈现,基本没有“世界观+方法论”的要求。

③全国卷哲学主观题的答案主要是运用世界观原理分析说明问题,对材料要适当的提炼和分析。

④全国卷哲学主观题的答案中有照搬课本的原文,但是它更偏重于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学生作答角度看,在教学中还是要求学生要分点分段作答,以便于阅卷,提高得分率。

2.从答案文字表述上看,(1)很多答案要点不照搬课本,有些答案甚至给人感觉跟课本无关,但所要考查的理论知识“隐藏”在分析中,理论要点与材料事实是高度融合的。

若是按此评卷,没有几个学生能够得较高分。

但是在改卷时一般都有评分细则,而评分细则与我们的教学实践会更贴进。

这要求学生能够更多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结合教材或时政内容组织答案,即对《考试说明》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种能力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

(2)哲学模块的试题在设问中均有明确的知识限定,因此在答案文字表述中“观点结合材料”的传统答题要求体现比较充分,可按原有套路作答。

3.开放性试题答案设置开放,一般情况下,言之有理即可,有答均会有分。

并非新颖,并非更难,只是考查文科学生综合素质而已。

题例:2012年(课标卷)39(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10分),(3)结合材料,就更好的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4分)2013年(课标Ⅰ)39 (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12分)(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么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2015年(课标Ⅰ)39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10分)二、对《生活与哲学》教学策略建议1、纵观近五年全国题的命题规律,可以预测其命题趋势,哲学题依然是考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主干知识,教学重点应该放在第二、三、四单元。

第一单元注意第二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内容)。

2、从题干有明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来看,如“唯物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哲学的教学备考必须讲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体系,必须讲清世界观及其对应的方法论【(坚持-要)和反对-不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淡化教材体系。

题例:2012年(课标卷)39(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10分)。

(3)结合材料,就更好的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答案:(2)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及克服又保留。

(3分)辩证的否定观要求立足实践、不断创新。

(3分)科研人员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克服传统龙脑生产的局限性,创新发展思路,开发新产品,从而取得成功。

(4分)答案:(3)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新的实际结合起来;(2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家扶持和发展特色中医药产业。

(2分)(其他建议言之成理者,酌情给分)2013年(课标Ⅰ)39(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12分)答案:(2)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

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么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答案:(3)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2014年(课标Ⅰ)39(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12分)答案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

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

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2015年(课标Ⅰ)39(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10分)答案:(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

(4分)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3分)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3分)2016年(课标Ⅲ)39.(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12分)答案:(1)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

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

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

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

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学科.网现代科技相结合。

将研究成果应用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

2016年(课标Ⅱ)39.(1)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12分)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十八洞村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结合当地实际,精神脱贫先行,精准识别贫穷人口、精准选择和建设支柱产业,取得显著扶贫成效;创造性地探索出精准抚平宝贵经验,验证了精准扶贫思想的正确性,为其他地区精准扶贫提供重要借鉴。

2016年(课标Ⅰ)39.(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12分)答案:(1)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

受错误价值观驱动,否认英雄的言论歪曲了历史,遮蔽了真相,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

只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价值观,才能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影响。

从2012年-2016年哲学非选择题答案来看:①全国卷哲学主观题没有分点作答,但表述上层层递进。

②除了2012年“辩证否定观”和2016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有采用“世界观+方法论”的表述,其他年份答案没有“世界观+方法论”的呈现,没有“世界观+方法论”的要求。

启示:指导大题答案组织时可分点作答也可以不分点作答,但不分点的话要分层,绝对不能一“逗”到底,分层时适当留空格。

运用“某一原理或相关知识”说理的不必搭上方法论。

③全国卷哲学主观题的答案主要是运用世界观原理分析说明问题,抽丝剥茧式的说理,要提炼和分析材料,可见全国卷主观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深刻理解和运用,着重考查思维过程。

启示:教学时必须讲清讲透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比如认识过程的特点和认识的主体性差异。

3、把主干知识讲清讲透,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熟记世界观与方法论,更要让学生学会论证世界观原理,多练练推论和分析。

把握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干知识。

重视原理的论证和知识的迁移。

关注收集解读时政热点。

指导学生做哲学题的基本法则:——既唯物又辩证。

以上意见乃抛砖引玉,仅供大家参考。

谢谢大家!附:2012--2016年全国高考课标卷《生活与哲学》部分主观题设问2016(课标Ⅲ)39.(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12分)2016年(课标Ⅱ)39.(1)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12分)2016年(课标Ⅰ)39.(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