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完美版讲课稿
八年级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8bb72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b.png)
八年级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这些发明和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意义,认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历史资料,提高历史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感受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创新。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堂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它发生在哪个时期?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创新。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如:“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些发明和创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电力、钢铁、石油等,深入研究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这些领域的影响。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4.分享与展示各小组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以PPT、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
其他同学在欣赏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思考题,如:“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谈谈你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思考,提高历史素养。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
2.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3.单元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图片: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发明和创新的照片。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说课稿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8cb22a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8.png)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的科技变革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大发明和技术创新,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能够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和国际关系的调整。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工业革命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分析能力。
但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细节和深层次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理解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因素。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如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新通讯手段的出现、化学工业的发展等。
(3)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对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2)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教学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作用。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说课稿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b665e2452ea551810a687a7.png)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刘晓艳一、说教材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近代史上作用非常重要。
纵向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猛发展,工业文明扩展;横向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全球化进一步扩展。
所以学好本课能起到三点作用:一是使学生建立全球史观;二是增进理解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三是能明确科技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第1课时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含义、背景和成就。
2.过程与方法:授课过程主要分课前、课中和课后,着力点主要在课前的师生准备上。
首先教师研读大纲确定使力点,采用比较中美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差距的方法使学生明确“科技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其次,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任务,精心指导预习;第三,制定几种预案,以确保对课堂生成性问题有效掌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着名论断;激励学生崇尚科学、勇于创新,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二、说教法本课的设计总思路是以教师引导、点拨为主线,学生展示、质疑和释疑为中心,比较法贯穿始终的“双主互动教学模式”。
三、说学法根据学生基础弱,涉猎的知识有限而又自信心不足的学情,本次公开课仅在基础知识层面展开合作探究,但能力要求却不低:使学生学会如何搜集、整合资料,提炼有效信息;如何动手制作并播放课件;历史语言的表达能力;运用比较法找出知识比较点。
四、说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播放《大国崛起》之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剪辑。
提问:从这段视频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由此导入新课。
2.学生展示环节:大概在10——15分钟内,给2或3个小组展示他们集体备课的内容。
教师视实际给以及时点评。
3.建构知识体系:其一,运用比较法,梳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
具体知识结构:一、含义二、背景(一)前提(二)条件三、成就(一)电力的广泛应用(二)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三)石油、化学工业建立(四)以钢铁为主的传统工业的进步其二,围绕课堂生成的重点、难点,师生互动质疑释疑,完成教学任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3bcff75ef7ba0d4a733bc5.png)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整体设计本课概述1870年以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
本课主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重大科技成就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一目“人类迈人‘电气时代’”重点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同时也阐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科学研究成果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第二目“垄断组织的出现”、和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发展”,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世界市场的发展两个方面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此外,教材运用大量图片、文字说明等资料,既充实了教材内容,又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与知识性。
教学时,要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同时还可以补充一些中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对垄断的评价。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以“启发一发现”教学法为主。
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对重点、难点作必要的阐释。
为使教学过程更具形象性,更有互动性,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图片、表格等形式来丰富课题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就本单元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2)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1)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2)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3d367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8.png)
9.跨学科整合,提高综合素质:结合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张描绘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那个时代的遐想,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片描绘的是哪个时期吗?这个时期有什么特别之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会运用历史比较法,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技术、产业、影响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的直观感受。
4.针对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教师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5.学生在价值观、国际视野方面需要进一步引导。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创新及其影响。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学习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归纳总结法。
3.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创新和影响。
b.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e1f3ac0066f5335a8121b9.png)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能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能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荷特点;能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深刻影响;特别是能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重、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垄断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不久,1870年以后,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
【讲授新课】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问题:19世纪下半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试分析一下?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1)政治前提:19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下来。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科技: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如电磁理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如金属冶炼工艺的创新,为新的工业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4)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条件;5)资本: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和资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1)电力的广泛使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继问世。
电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
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A、内燃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
B、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汽车(1885年,卡尔·本茨;1896年,亨利·福特)和汽车工业兴起。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773db9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2.png)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影响及其背后的社会问题。
2.引导学生开展案例分析,如选取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针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本节课将围绕以下核心内容展开: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其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2.科技革新背后的历史原因与条件;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格局、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4.该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如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如蒸汽机车、电气化城市、垄断企业等,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思考并导入新课。
3.教师简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地点、主要成就等基本信息,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奠定基础。
3.小组合作互动频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思考,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
4.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本节课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收获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03852d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c.png)
9.跨学科融合,拓展视野:结合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拓展学术视野。
10.强化思想教育,培养担当意识: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感。
4.结合教材,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中国的影响,如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等。
(三)学生小组讨面进行讨论,如发明创造、影响、启示等。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需结合教材、史料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提问,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创造及其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世界格局的影响。
2.难点: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启示,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激发他们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描绘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如工厂烟囱林立、蒸汽机车穿梭等,引导学生关注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片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吗?这个时期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它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场革命带来了更为深远的影响。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
2.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意识。
2024年八年级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4a1d5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7.png)
2024年八年级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时间框架、主要标志和国家。
学生能够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化学、通讯和交通等领域的主要发明和创新。
学生能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学会合作学习与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创新精神,理解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强化学生的国际视野,理解不同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贡献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工业革命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不同国家的发展差异及其原因。
如何深入理解工业革命对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和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工业革命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地点和主要标志。
讲解电力、化学、通讯和交通等领域的重大发明和创新,如爱迪生的电灯、贝尔的电话、莱特兄弟的飞机等。
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具体的发明或事件作为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对当时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工业革命对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发明家或企业家,体验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创新精神。
课堂总结回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强调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高一历史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高一历史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fbe95d910ef12d2bf9e718.png)
高一历史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电力的广泛运用;产业结构的变化;垄断组织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
(2)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体系形成的过程的关系。
(3)运用:探讨垄断的影响;探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来(2)运用范例教学,培养学生找出知识比较点,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让学生感悟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辨证认识人类发展道路上的成就与价值。
(2)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著名论断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垄断的作用教学方法通过理解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的关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与曲折性,进而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机遇与挑战【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詹姆斯•瓦特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
他对当时已出现的蒸汽机原始雏形作了一系列的重大改进,发明了单缸单动式和单缸双动式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和运行可靠性,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蒸汽机发明使人们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却有无究无尽的动力,人类历史跨入了“蒸汽时代”。
从某种意义上说,瓦特解放了人类的双手,瓦特的发明带来了真正的工业革命。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它是社会生产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的飞跃,即发明、使用机器并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的过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讲课稿
![第二次工业革命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2630a47767f5acfa1c7cd7b.png)
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原因、主要形式、作用。
2.能力要求:(1) 分析和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通过对垄断组织的形成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新发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本节重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层次分析,它反映了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即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这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垄断组织的形成,就其内容来说,它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它使现代意义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基本定型,它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乃至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就其能力要求来说,它需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才能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形成正确的认识。
2.难点分析:本节难点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的分析,学生往往只停留在教材的字面分析,难于深入理解其深层含义。
一、引言: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进入到一个充满智慧的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去看看人类灵魂的智慧之光是怎样点亮我们的生活?是如何让我们在广袤的大地上潇洒的行走?如何让我们在蔚蓝的天空下自由的飞翔?首先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事第二次工业革命。
我们先前知道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呢?(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师:在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呢,请同学们按照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条件,从一个前提、5个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去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前的一个背景。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https://img.taocdn.com/s3/m/3bd3d120f90f76c661371adc.png)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与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
2、能力方面: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垄断组织形成的讲述,培养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分析其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运用举实例的方法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采用比较的方法,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分析。
3、采用释义说明的讲解法对“垄断组织”这一概念进行解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与生产密切联系并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这一突出特点,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归纳分析垄断的形成、影响,认识到垄断组织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难点:垄断组织的形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方法1从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为切入点,通过提问学生是哪个发明国家和发明者是谁,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等问题展开话题,得出最早出现的时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从而进入课题的学习。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1、背景(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只有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俄美德意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开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原料)。
(3)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4)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性的进展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公开课教案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a74fa1ed630b1c59eeb5dc.png)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方面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条件、成就来自(2)能力方面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著名论断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垄断组织的正反两方面作用,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另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
师:为什么这些新机器当时被称为“内燃机”?
3、
4、
5
15’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
师:根据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电怎么才能为人类造福呢?这是长期困扰科学家的一个问题。
师: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上,法国工程师格拉姆在布展时犯了个错误。把别的发电机发的电,接在自己发电机的电流输出端。这时,他惊奇地发现,第一台发电机发出的电流进入第二台发电机里,使得第二台发电机变成了电动机。这一事件,直接促进了电动机的问世。
2.新通讯工具电话和电报的产生
电力作为新能源出现后,用电来传递信息就是一种必然趋势了。发明家靠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实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
1876年3月10日,美籍波士顿大学教授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在实验室里的助手沃森听到召唤,像发疯一样,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他一路大叫着:“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这样,人类有了最初的电话,揭开了一页崭新的交往史。
生:电磁学领域的电磁感应现象。
师:19世纪30年代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会产生电流。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1)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4a58a2bcc1755270722088d.png)
考纲、大纲描述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2、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的演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形式的变化三个方面阐释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作用。通过学习,需要学生体会科学与技术结合后,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各种因素基本形成,人类社会迅速向现代化迈进。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感悟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发展为第一生产力。
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评价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师复备
导
区分历史概念重要是明确阶段特征,从而在做题目时能够清楚把握,那么二次工业革命与一次工业革命之间的突出特征有哪些呢?二工对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又有什么呢?
思
通过材料阅读分析,归纳总结二次工业革命与一次工业革命在技和人才方面的各自特征。探究科技进步、生产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综合归纳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的条件。阅读分析材料,归结垄断组织的形成、特点和对社会生产发展的作用。
教学反思
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
教研组长(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评
展示过程中,例如垄断组织的内涵,垄断组织的形成以及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及其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地位和归结资本主义阶段特征这些综合问题的应用需要教师做简要解读和提升归纳。
检
以律法颁布入手,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必修2教学设计1: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2教学设计1: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0d5d37cc22bcd127ff0c9a.png)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主要含义:19世纪中后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把这一历史进程成为。
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条件:(1)科学家的努力:(2)生产的应用:(3)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2、主要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1866年德国人研制发电机成功。
电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
其效率远远大于。
内燃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特别是迅速推动了领域的革新。
(3)化学工业:从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4)传统工业的进步:钢铁工业---由于炼钢技术的改进,钢产量大幅度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3、历史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体现为、、的出现。
由此看出,人类社会变革的基础是。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影响)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诞生了、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整个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
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趋势也日益加强。
2、形成: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一些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
3、影响:很快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1、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更为广泛、迅速,在多个国际几乎所有的同时展开,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为紧密。
最新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完美版讲课稿
![最新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完美版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d82a943daef5ef7bb0d3c47.png)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3)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从世界交流的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总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至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2)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了解人类认识自然的历程。
(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2.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垄断组织的产生及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联系现实:师: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乘坐的公共汽车、汽车是以什么作动力的?(汽油,它是由石油炼成的)同学是怎样上学的?(骑自行车、电动车)自行车的关键部件是钢制成的(有踏板和链条的脚踏车也是第二次工业时期发明),电动车是以电力作动力的。
师:石油化学工业的建立、电力工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的产生和钢铁时代的到来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成就呢?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又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过渡: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一百多年后,世界再次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674132d55022aaea998f0fff.png)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电力的广泛运用;产业结构的变化;垄断组织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
(2)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体系形成的过程的关系。
(3)运用:探讨垄断的影响;探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2)运用范例教学,培养学生找出知识比较点,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让学生感悟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辨证认识人类发展道路上的成就与价值。
(2)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著名论断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垄断的作用★教学方法本节课应以新课标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知识认知方法和观念的培养,注重培育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同时注意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同上一课一样,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的演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三个方面阐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人类进程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学生体会科学与技术结合后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极大推动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
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各种因素基本形成,人类社会迅速向现代化迈进。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说课稿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7a4fd7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b.png)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本次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还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近代社会的发展脉络,以及科技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等;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史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2、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说学情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工业革命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和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理解。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梳理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3)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从世界交流的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总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至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2)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了解人类认识自然的历程。
(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2.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垄断组织的产生及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联系现实:师: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乘坐的公共汽车、汽车是以什么作动力的?(汽油,它是由石油炼成的)同学是怎样上学的?(骑自行车、电动车)自行车的关键部件是钢制成的(有踏板和链条的脚踏车也是第二次工业时期发明),电动车是以电力作动力的。
师:石油化学工业的建立、电力工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的产生和钢铁时代的到来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成就呢?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又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过渡: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一百多年后,世界再次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那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主要条件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提示:从政治、资本、技术、市场等方面着手)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对殖民地掠夺科技条件: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直接原因)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类别年代内容国别电力1866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德国70年代电力成为新能源八九十年代电灯、电车、放映机相继问世内燃机交通工具七八十年代汽油内燃机德国80年代本茨制成汽车德国90年代狄塞尔制成柴油机德国1903年飞机试飞成功美国通讯手段40年代有线电报开发成功美国70年代贝尔发明有线电话美国90年代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意大利化学工业石油化工工业产生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瑞典80年代从煤炭中提取卤、苯、人造染料塑料、人造纤维开始生产(1)电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②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电动机的问世;③发电厂的出现以及输变电技术的完善;④各种电气产品的发明(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
电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
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的戴姆勒和卡尔本茨以汽油为燃料的发动机,90年代,德国的狄赛尔设计了一种更为高效的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内燃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
研制成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化学工业的发展在石油和煤中提取化学物质作原料,制成了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4)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在建筑和制造业中,钢铁取代了原来的木材和铁。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师:请同学们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思考一下,就两次工业革命发明的进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年代内容国别发明人1765 珍妮纺纱机英国哈格里夫斯1779 骡机英国克隆普顿1785 水力织布机英国卡特莱特1785 改良蒸汽机英国瓦特1807 轮船美国富尔顿1814 蒸汽机车英国史蒂芬孙(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
在英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一时期,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发明,但是,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从发生的国家数量而言)。
(3)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厂制的过渡。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
(轻工业与重工业)(4)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它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
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第一次第二次起止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开始部门从棉纺织业开始从重工业变革开始标志蒸汽机的使用电力的应用社会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化社会建立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盛行凯恩斯主义形成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①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工业,推动了传统工业进步。
②促成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主要部分。
工厂规模扩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
补充: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2、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巨大调整,产生了垄断组织;问题:什么是垄断?它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应如何评价垄断组织?垄断的含义:垄断就是独占、控制。
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
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
(1)原因:垄断组织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生产力迅速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化的结果。
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就对生产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企业趋于集中和联合;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了垄断。
所以垄断组织形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先进的企业挤垮、兼并落后的企业,使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需要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使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的形成直接原因: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2)概况形成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部门:新兴工业:如汽车工业、石油工业、电力工业等垄断程度较高的国家:美国、德国垄断组织的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代表性的垄断组织: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德国的电业总公司、西门子公司问题1:为什么垄断组织首先产生在新兴工业?新兴工业技术含量高,生产要求集中,如汽车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技术性强,生产规模大,要求资本集中,管理高效。
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使得这些行业首先产生垄断。
垄断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技术落后的企业被挤垮,新兴技术企业为使产品占领市场,实行垄断,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问题2:垄断组织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因此,因为所在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企业部门的不同以及环境等的不同,垄断组织形式也就随之多样化,主要有哪些呢?流通领域:卡特尔——分割市场(初级)辛迪加——设总办事处协调(中级)生产领域:托拉斯——合股经营(高级)(3)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影响:积极方面: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消极方面:①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政治生活(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②推动殖民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通过控制某部门生产进而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控制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更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3)对外方面:垄断组织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被垄断组织控制操纵的美国参议院》(漫画)这是美国画家约瑟夫·克普勒于1890年前后作的一幅漫画,原名《参议院的老板们》,它在当时的一份通俗幽默杂志《顽童》上发表。
19世纪末,美国的垄断资本急剧发展,全国各地反托拉斯的呼声高涨,为此,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制订该法的目的是为了缓和人民对垄断的不满,抑制当时有农场主、工人和中小企业家参加的反垄断运动,以及调节垄断资本内部的矛盾。
事实上,美国的垄断资本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