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热管换热器(热管换热器)
热管换热器计算

热管换热器计算(2009-02-20 22:50:45)转载标签:热管换热器计算德天热管亚洲热管网热管换热器计算可用热平衡方程式进行计算,对于常温下使用的通风系统中的热管换热器的换热后温度,回收的冷热量也可用下列公式计算,由于公式采用的是显热计算,但实际热回收过程也发生潜热回收,因此计算值较实测值偏小,其发生的潜热回收可作为余量或保险系数考虑。
本文选自【亚洲热管网】热管换热器的计算:1. 热管换热器的效率定义η=t1-t2/t1- t3 (1-1)式t1、t2——新风的进、出口温度(℃)t3——排风的入口温度(℃)2.热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一般已知热管换热器的新风和排风的入口温度t1和t3,取新风量L x 与排风量L P相等。
即L x = L P,新风和排风的出口温度按下列公式计算:t2=t1-η(t1-t3) (1-2)t4=t3+η(t1-t3) (1-3)t4——排风出口温度(℃)回收的热量Q (kW), 负值时为冷量:Q(kW)= L xρX C x(t2-t1)/3600 (1-4)式中L x——新风量(m3/h )ρx——新风的密度(kg/m3)(一般取1.2 kg/m3)C x——新风的比热容,一般可取1.01kJ/ (kg ·℃)。
3.选用热管换热器时,应注意:1)换热器既可以垂直也可以水平安装,可以几个并联,也可以几个串联;当水平安装时,低温侧上倾5℃~7℃。
2)表面风速宜采用1.5 m/s~3.5m/s。
3)当出风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或热气流的含湿量较大时,应设计冷凝水排除装置。
4)冷却端为湿工况时,加热端的效率η值应增加,即回收的热量增加。
但仍可按上述公式计算(增加的热量作为安全因素)。
需要确定冷却端(热气流)的终参数时,可按下式确定处理后的焓值,并按处理后的相对湿度为90%左右考虑。
h2=h1- 36Q/ L×ρ (1-5)式中h1, h2——热气流处理前、后的焓值(kJ/kg);Q ——按冷气流计算出的回收热量(W);L ——热气流的风量(m3/h );ρ——热气流的密度(kg/m3)。
热管与热管换热器设计基础

热管是一种利用液体的湿润性和蒸发冷却原理进行热传导的装置,具有高效、均匀、可控的热传导能力。
热管换热器则是利用热管进行热传导和热交换的换热设备。
以下是热管和热管换热器设计的基础知识:1.热管的工作原理:热管由内外壳体、工作流体和蒸汽管组成。
当热管的工作端加热时,内部的工作流体沸腾产生蒸汽,蒸汽通过蒸汽管传输到另一端,然后在冷却区域重新凝结为液态,液体通过液管回流到工作端。
这样,热量通过蒸汽和液体的相变传导实现了从热源到热汇的传递。
2.热管特性:热管具有高导热性、无需外部能源驱动、传热均匀、尺寸小巧等特点。
它可以将热源与热汇之间的温度差降低到很小的范围,实现高效的热传导。
3.热管换热器设计要点:●热管选择: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热管,考虑工作温度范围、导热性能、流体类型等因素。
●散热需求:确定需要传热的功率和温度差,以便选择合适的热管尺寸和数量。
●热管布局:考虑热源和热汇的位置关系,设计合适的热管布局,使热量能够有效传导到需要的位置。
●换热介质:选择合适的换热介质(如空气、水、液体等),确定流体的流速和换热方式(对流、辐射等)。
●结构设计:考虑热管的结构材料、密封性、耐腐蚀性等因素,确保热管换热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热管换热器的应用:热管换热器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散热、航天器热控、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热回收等领域。
它在提高换热效率、降低设备体积和重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热管和热管换热器的设计基础包括热管工作原理、热传导特性、热管选择、散热需求、热管布局、换热介质选择以及结构设计等方面。
这些基础知识是设计高效热管换热器的关键。
热管换热器节能减排技术

热管换热器节能减排技术
热管换热器节能减排技术主要利用热管的高效传热特性来实现能源的节约和减少排放。
热管是一种利用工质相变来强化换热的装置,其传热效率远高于一般换热器。
热管换热器由箱体、热管束、中间隔板组成,箱体分为两侧,一侧流体为烟气,一侧流体为空气,通过热管将热量从烟气侧传递到空气侧,从而提高空气温度,达到预热空气的目的。
在工业应用中,热管换热器可用于锅炉的烟气余热回收,将排出的烟气中的热量回收并用于预热空气或水,从而提高锅炉效率,节约能源。
此外,热管换热器还可用于集中供暖系统中,保证布袋除尘器的运行安全,提高供暖效率。
热管换热器节能减排技术的优点包括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流体阻损小、利于控制露点腐蚀等。
这些优点使得热管换热器在节能减排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之,热管换热器节能减排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等领域,为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热管换热器的结构形式

热管换热器的结构形式(三)热管换热器的结构形式以热管为传热单元的热管换热器是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其结构如图片4-50、图片4-51所示,它是由壳体、热管和隔板组成的。
热管作为主要的传热元件,是一种具有高导热性能的传热装置。
它是一种真空容器,其基本组成部件为壳体、吸液芯和工作液。
将壳体抽真空后充入适量的工作液,密闭壳体便构成一只热管。
当热源对其一端供热时,工作液自热源吸收热量而蒸发汽化,携带潜热的蒸汽在压差作用下,高速传输至壳体的另一端,向冷源放出潜热而凝结,冷凝液回至热端,再次沸腾汽化。
如此反复循环,热量乃不断从热端传至冷端。
【图片4-50】热管换热器。
【图片4-51】热管示意图。
热管按冷凝液循环方式分为吸液芯热管、重力热管和离心热管三种。
吸液芯热管的冷凝液依靠毛细管的作用回到热端,这种热管可以在失重情况下工作;重力热管的冷凝液是依靠重力流回热端,它的传热具有单向性,一般为垂直放置离心热管是靠离心力使冷凝液回到热端,通常用于旋转部件的冷却。
热管按工作液的工作温度分为深冷热管、低温热管、中温热管和高温热管四种。
深冷热管在200K以下工作,工作液有氮、氢、氖、氧、甲烷、乙烷等;低温热管在200~550K 范围内工作,工作液有氟里昂、氨、丙酮、乙醇、水等;中温热管在550~750K范围内工作,工作液有导热姆A、水银、铯、水及钾─钠混合液等;高温热管在750K 以上工作,工作液有液态金属钾、钠、锂、银等。
热管的传热特点是热管中的热量传递通过沸腾汽化、蒸汽流动和蒸汽冷凝三步进行,由于沸腾和冷凝的对流传热强度都很大,而蒸汽流动阻力损失又较小,因此热管两端温度差可以很小,即能在很小的温差下传递很大的热流量。
因此,它特别适用于低温差传热及某些等温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热管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工作可靠、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可用于气─气、气─液和液─液之间的换热过程。
热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热管中从冷凝段回流到蒸发段的液体的一部 分 ,由于蒸汽流的流动将被携带到冷凝段 ,因而造成 蒸发段干枯 ,引起蒸发段过热 ,这一极限称为热管的 携带限 。 对重力式无吸液芯热管 , 携带极限的管径可用 下式计算 :
dc =
1. 78 Q ent
- 1/ 4 - 1/ 4 π γ(ρ ) + ρV L - 2
L经 = L1 = L2 K2 K1
饱和温度 , K; T1 、 T2 — — — 分别为热流体和冷流体的温度 , K。 安全长度比主要用于验证计算确定的长度比是 否安全 。 1. 3 工质的选择 工质的选择要满足与热管材质相容性和热物理
( 4)
2001 年第 3 期 王 磊 : 热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1. 5 翅片效率与翅化比 1. 5. 1 翅片效率
G
单位 kg/ m2 ・ s
流动方向上的管排数
8 2. 4~2. 7
热管在气体侧传热时热阻较大 , 常采取加翅片 的方法来强化传热 。加翅片后 ,随翅片高度的增加 , 其温度与热管壁温有一个梯度 。当以热管光管面积 计算给热系数时 ,即存在一个翅片传热效率问题 ,即 η=
( 见 2. 3 中定义) ,W/ m2 ・ K;
M1 、 M2 — — — 分别为热流体和冷流体的质量流
单管传输功率 (kW)
<1 <3 <7
管径 d o ( 外径) (mm)
16~25 25~32 32~60
量 ,kg/ h 。 在计算时 , 需先确定 L 经 , 再根据传热原理求 K1 、 K2 。为此 , 可先估计 K1 、 K2 值 , 估算出 L 经 , 再进 行精确的传热计算 。 K1 与 K2 值可按表 2 估计 。
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及设计说明

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及设计说明设计说明书目录1.引言2.设计目标3.设计计算3.1传热需求计算3.2材料选择3.3热管尺寸计算3.4换热面积计算4.设计结果4.1热管尺寸4.2换热面积5.结论1.引言2.设计目标本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能够满足热量传递需求的热管换热器。
具体设计目标如下:-传热效率高,热量损失小;-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和维护;-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3.设计计算3.1传热需求计算根据所需传热功率和热传导方程,可以计算出所需的换热面积。
传热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Q=U*A*ΔT其中,Q为传热功率,U为传热系数,A为换热面积,ΔT为温度差。
根据具体的应用条件和需求,可以确定传热系数和温度差。
3.2材料选择根据工作温度和压力,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热管换热器的制造。
常见的材料有不锈钢、铜、铝等。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材料的导热性能、耐腐蚀性能和成本等。
3.3热管尺寸计算热管的尺寸设计主要包括直径、长度和分段数等。
热管的直径与流体的流量有关,需要根据实际流量计算得出。
热管的长度与传热效果有关,需要根据传热需求和热管材料的导热性能计算得出。
分段数的选择主要考虑热管结构的复杂度和制造成本。
3.4换热面积计算根据传热功率和传热系数,可以计算出所需的换热面积。
换热面积的计算公式如下:A=Q/(U*ΔT)其中,A为换热面积,Q为传热功率,U为传热系数,ΔT为温度差。
根据具体的应用条件和需求,可以确定传热系数和温度差。
4.设计结果4.1热管尺寸根据具体的传热需求和热管材料的导热性能,计算得出热管的直径为XX mm,长度为XX mm,分段数为XX。
4.2换热面积根据传热功率和传热系数,计算得出所需的换热面积为XXm²。
5.结论本设计通过计算得出了一台满足特定条件下的热管换热器的尺寸和换热面积。
这个设计可以满足传热需求,并具有高传热效率、小体积和耐腐蚀等特点。
第三章2 热管换热器(热管换热器).

2015
换热器
原理与设计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3.5 热管换热器
热管换热器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换热器,广泛使用于航天航空业,并逐步 用于加热炉对流室烟气余热回收中。它是由数根热管组成的。热管外部装有翅片以 提高传热效果。热管管束中间装有隔板,冷、热流体分别在隔板的两侧流动,通过 热管进行热量传递。
2015
③ 旋转热管:工作液体的回流依靠离心力的分力作用
④ 重力辅助热管:同时受到毛细力和重力作用使凝液回流。当具有吸液芯的热管处于 冷凝段在加热段上方位臵时,热管就将按重力辅助热管方式运行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3.5.3 热管的工作特性 热管为什么能工作? 因为吸液芯的泵送作用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热管的传热过程
六个传热步骤:
1)热量从热源通过壳壁和充满液体工质的吸液芯传递到液汽分界面上 2)液体在蒸发段内的液-汽分界面上蒸发 3)蒸汽通过蒸汽腔输送到冷凝段 4)蒸汽在冷凝段内的汽-液分界面上冷凝
5)热量从冷凝段内的汽-液分界面通过吸液芯和壳壁传给外热汇(即冷源)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管芯的结构 1)紧贴管壁的单层及多层网芯,图3.66(a) 2)烧结粉末管芯,图3.66(b),它是由一定目数
热管换热器工作原理及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热管换热器工作原理及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热管换热器是一种高效换热设备,利用热管作为传热介质,通过在换热器内部的传热管路中进行传热工作,实现热量的传递和换热。
热管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能耗低、换热效率高等特点,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热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势,希望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能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热管换热器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热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本工作原理和传热过程,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热管换热器的工作机制。
接着,我们将探讨热管换热器的特点,包括其高效换热、结构简单等优势,以便读者对热管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有更全面的认识。
最后,我们将重点讨论热管换热器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势,以展示其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对热管换热器的原理、特点和应用优势进行全面介绍,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应用热管换热器技术。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介绍热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探讨其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势。
通过对热管换热器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换热器的优点和适用领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通过对热管换热器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进一步探讨该技术在换热领域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且深入的研究参考,促进热管换热器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2.正文2.1 热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热管换热器是一种利用热管换热原理实现热量转移的换热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热管内介质的相变过程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热管换热器主要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两部分。
在蒸发段,工作介质(如液态水)受热后蒸发成为蒸汽,蒸汽通过热管的热传递作用被传输到冷凝段。
在冷凝段,蒸汽失去热量后冷凝成为液态介质,释放出的热量再次通过热管传递到冷却介质。
通过这样的过程,热管换热器实现了热量的高效传递,并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
热管换热器实验实验报告

热管换热器实验之实验报告一、实验题目:热管换热器实验二、实验目的:熟悉热管换热器实验台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了解热管换热器的换热量温度、风速之间的关系,掌握热管换热器换热量Q和传热系数K的测试和计数方法。
三、实验步骤1.连接电位差计和冷端热电偶(将冷端热电偶放在冰瓶里,如无冰瓶,可不接冷端热电偶而将冷端热电偶的接线柱短路,测出的温度应加上室温)。
2.打开热球风速仪,加热稳定20分钟(具体使用方法阅仪器说明书)。
3.接通电源,将工况开关按在“I”位置(450W),这时电加热器和风机开始工作。
4.用热球风速仪在冷热端出口的测孔中测量风速。
为使测量工作在风道温度不超过400C的情况下进行,必须在开机后立即测量。
5.待工况稳定后(大约20分钟)按下琴键开关,切换测温点,逐点测量冷热端进出口温度1L T、2L t、1r T、2r T。
6.将工况开关按在“Ⅱ”的位置(1000W),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工况的冷热段进出口温度。
7.实验结束后,切断所有的电源。
四、实验参数及测试数据 (1)实验台参数冷段出口面积220.09/40.0064L F m π== 冷段传热表面积20.536L f m =热段出口面积220.160.0256r F m == 热段传热表面积 20.496r f m =(2)测试数据(工况Ⅰ:450W ; 工况Ⅱ:1000W ) 数据记录注:由于实验时冷热段出口温度只测一次,故将其作为平均值来计算。
五、换热量、传热系数及热平衡误差的计算(1) 单位时间的换热量P Q M C t⋅=∆式中:PC ——干空气的定压比热,取01/()P C KJ Kg C =⋅M g——单位时间内质量流量,(/)M V F kg s ρ=⋅⋅gt ∆——温差(0C )a 、冷段换热量L Q :210.24(3600)()L L L L l L Q V F t t ρ=⋅⋅- (/kcal h )式中:L V ——冷段出口平均风速(/m s )L F ——冷段出口面积220.09/40.0064L F m π==Lρ——冷段出口空气密度(3/kg m )2L t ——冷段出口温度(0C ) 1L t ——冷段进口温度(0C )b 、热段换热量r Q :210.24(3600)()r r r r r Q V F t t ρ=⋅⋅- (/kcal h )式中: r V ——热段出口平均风速(/kcal h )rF ——热段出口面积(2m )220.160.0256r F m ==r ρ——热段出口处空气密度(3/kg m )2r t ——热段出口温度(0C ) 1r t ——热段进口温度(0C )(2)热平衡误差%r LrQ Q Q δ-=(3)传热系数KLQ K F t =⋅∆ (20/kcal m h C ⋅⋅)式中:F ——传热面积(2m ) F=f L +f r =1.032 m 2t ∆——温差(0C )122122r L r L t t t t t ++∆=-根据空气的状态表,由温度查得相应的密度,可得:将上面数据整理后,最后得两种工况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此种换热器的传热效率比较低。
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及设计说明

1967年至1968年,美国应用于工业的热管日渐广泛,应用范围涉及到空调、电子器件、核电机的冷却等方面。并初次出现了柔性热管和平板式的异形热管。
1962年特雷费森向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报告,倡议在宇宙飞船上采用一种类似Gaugler的传热设备。但因这种倡议并未经过实验证明,亦未能付诸实施。
1963年Los-Alamos科学实验室的Grover在他的专利中正式提出热管的命名,该装置基本上与Gaugler的专利相类似。他采用一根不锈钢管作壳体,钠为工作介质,并发表了管内装有丝网吸液芯的热管实验结果,进行了有限的理论分析,同时提出了以银和锂作为热管的工作介质的观点。
1964年Grover等人首次公开了他们的试验结果。此后英国原子能实验室开始了类似的以钠和其它物质作为工作介质的热管研究工作。工作的兴趣主要是热管在核热离子二极管转换器方面的应用。与此同时,在意大利的欧洲原子能联合核研究中心也开展了积极的热管研究工作。但兴趣仍然集中在热离子转换器方面,热管的工作温度达到1600~1800℃。
当蒸发段里的液体一旦因吸收了汽化潜热并蒸发时,蒸汽就开始通过热管的蒸汽腔向冷却段流动。此流动是由蒸汽腔两端的小压差引起的。蒸发段内蒸汽的温度比冷却段内的饱和温度稍高一些,从而形成了两端的温度差。蒸发段与冷却段之间这个温差常常可作为热管工作成功与否的一个判据。如果此温差小于0.5℃或1℃,则热管常常被称为在“热管工况”下工作,即等温工作。
当蒸汽凝结时,液体就浸透冷却段内的吸液芯毛细孔,弯月面具有很大的曲率半径,可以认为是无穷大。在热管内只要有过量的工质,就一定集中在冷凝表面上,因而实际上冷凝段的汽—液分界面是一个平面,蒸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通过吸液芯、液体层和管壁把热量传给管外冷源。如果有过量液体存在,则从分界面到管壁外面的温降将比蒸发段内相应的温降大,因而,冷却段内的热阻在热管设计中是应当考虑的重要热阻之一。
热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

热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
热管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的换热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热管的热传导和相变换热原理。
热管换热器由一个密封的环形金属管组成,其中充满了工作流体(一般为高热传导性的液体,如水、乙醇等)。
热管两端分别被安装在热源和冷源之间。
当热源给热管提供热量时,热管内的工作流体变为高温高压态,此时由于热管内部压力差异,工作流体会向冷端流动。
当热管接近冷源时,由于周围温度较低,工作流体开始从气态转变为液态,这个过程释放出大量潜热,从而使得热量能够快速传递到冷源。
当热源提供的热量减少或停止时,热管内的工作流体重新流回到热源端,并通过自然对流或外部强迫对流被重新加热,重新循环。
通过热传导和相变换热的循环过程,热管换热器能够高效地将热量从热源传递到冷源,实现有效的换热。
与传统的换热器相比,热管换热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换热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技术、制冷空调等领域中。
热管

热管换热器与制冷机、热泵一样,在解决诸如温室效应、CO2的排放和能源缺乏等世界性问题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热管换热器就是从丰富的自然环境和大量的余热资源吸收余热,且吸热的温度范围非常广泛,可以从诸如地热自然环境的10℃到工业余热资源的1000℃。
在吸收余热温度范围上,热管换热器比制冷机和热泵要广泛的多,温度要高的多,另外,还不消耗任何形式的能量。
热管换热器不制造、不消耗、也不储存能量,只是高效率地传递能量,从余热资源中吸收余热,然后转化给工业和生活中需要的水、空气和蒸汽等。
用于工业用热水、热风、蒸汽、采暖、空调、烘干、排潮、炉膛助燃、锅炉供水等,从而减少大量的一次能源的消耗。
1 热管的工作原理热管换热器由许多根热管,按一定的排列方式组成,每只热管都是独立的换热元件,所以,其传热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每只热管,即热管换热器传热量的大小取决于热管传热量的大小。
热管是真空工作介质相变,无外界动力的高效传热元件,是凭借充满在热管内封闭的工作介质,反复蒸发和冷凝相变,进行热量传递的高效传热元件。
热管从结构上分为加热段、绝缘段和冷凝段。
其中加热段与余热热源接触吸收余热。
热管工作介质不论是液态还是固态,在开始传热时总是集中在加热段。
当加热段接触吸收余热时,热管工作介质就蒸发或升华,并以高速度向冷却段运动,同时将热量传递到冷却段。
传递的热量是热管工作介质的汽化潜热,放出汽化潜热后,工作介质就凝结成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又返回到加热段。
如此连续工作,形成连续不断地吸收余热传递热量的过程。
热管工作介质传递热量要求在真空情况下进行,真空度越高越好。
在制造热管时,一般能达到0.133Pa~0.00133Pa,在这种真空度下热管工作介质就易于蒸发,易于启动和工作。
热管工作介质是在流动的情况下传递热量的,其工作不靠外界动力,而是巧妙地利用了重力和毛细力,使介质回流和克服流动阻力的。
一般工业上应用的热管传递量,对 1 m长的普通热管约为 2 kW,但是,再高就受到携带限的限制,所以目前1台热管换热器的热管数目是相当多的,对于大功率的热管换热器其热管的数目是相当可观的。
热管换热器计算

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1 确定换热器工作参数1.1 确定烟气进出口温度t 1,t 2,烟气流量V ,空气出口温度t 2c,饱和蒸汽压力p c .对于热管式换热器,t 1范围一般在250C ~600C 之间,对于普通水-碳钢热管的工作温度应控制在300C 以下.t 2的选定要避免烟气结露形成灰堵及低温腐蚀,一般不低于180C .空气入口温度t 1c.所选取的各参数值如下:2 确定换热器结构参数2.1 确定所选用的热管类型 烟气定性温度: t f =t 1+t 22=420°C+200°C2=310°C在工程上计算时,热管的工作温度一般由烟气温度与4倍冷却介质温度的和的平均值所得出:烟气入口处: t i =t 1+t 2c ×45=420°C+152°C×45=180°C 烟气出口处:t o =t 2+t 1c ×45=200°C+20°C×45=56°C选取钢-水重力热管,其工作介质为水,工作温度为30C ~250C ,满足要求,其相容壳体材料:铜、碳钢(内壁经化学处理)。
2.2 确定热管尺寸对于管径的选择,由音速极限确定所需的管径d v =1.64√Q cr(ρv p v )12根据参考文献《热管技能技术》,音速限功率参考范围,取C Q 4kW =,在t o =56°C 启动时ρv =0.1113kg/m 3p v =0.165×105pa r =2367.4kJ/kg因此 d v =1.64√Q cr(ρv p v )12=10.3mm由携带极限确定所要求的管径d v =√1.78×Q entπ∙r(ρL −14⁄+ρv −14⁄)−2[gδ(ρL−ρv ]14⁄ 根据参考文献《热管技能技术》,携带限功率参考范围,取4Q ent =kw 管内工作温度 t i =180℃时ρL =886.9kg/m 3 ρv =5.160kg/m 3r =2013kJ/kg4431.010/N m δ-=⨯因此 d v =√ 1.78×4π×2013×(886.9−14⁄+5.16−14⁄)−2[g×431.0×10−4(886.9−5.160)]14⁄ =13.6mm考虑到安全因素,最后选定热管的内径为m m 22d i =管壳厚度计算由式][200d P S iV σ=式中,V P 按水钢热管的许用压力228.5/kg mm 选取,由对应的许用230C 来选取管壳最大应力2MAX 14kg/mm σ=,而2MAX 1[] 3.5/4kg mm σσ==故 0.896mm 3.52000.02228.5S =⨯⨯=考虑安全因素,取 1.5S mm =,管壳外径:m m 25.51222S 2d d i f =⨯+=+=.通常热管外径为25~38mm 时,翅片高度选10~17mm (一般为热管外径的一半),厚度选在0.3~1.2mm 为宜,应保证翅片效率在0.8以上为好.翅片间距对干净气流取2.5~4mm ;积灰严重时取6~12mm ,并配装吹灰装置.综上所述,热管参数如下:翅片节距:'415f f f S S mm δ=+=+= 每米热管长的翅片数:'10001000200/5f f n m S === 肋化系数的计算:每米长翅片热管翅片表面积22[2()]14f f o f f f A d d d n ππδ=⨯⨯-+⋅⋅⋅⋅每米长翅片热管翅片之间光管面积(1)r o f f A d n πδ=⋅⋅-⋅每米长翅片热管光管外表面积o o A d π=⋅ 肋化系数:22[2()]1(1)4f o f f f o f f f rood d d n d n A A A d ππδπδβπ⨯⨯-+⋅⋅⋅⋅+⋅⋅-⋅+==⋅22[0.5(0.050.025)0.050.001]2000.025(10.2)8.70.025⨯-+⨯⨯+⨯-== 2.3 确定换热器结构将热管按正三角形错列的方式排列,管子中心距S ′=(1.2~1.5)d f 取S ′=70mm 。
什么是热管换热器

什么是热管换热器热管是一种具有极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它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内工质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良好的等温性、冷热两侧的传热面积可任意改变、可远距离传热、可控制温度等一系列优点。
热管式换热器:是指利用热管原理实现热交换的换热器。
有若干支热管组成的换热管束通过中隔板置于壳体内构成,中热管式换热器是指利用热管原理实现热交换的换热器。
有若干支热管组成的换热管束通过中隔板置于壳体内构成,中隔板与热管加热段、冷却段及相应的壳体内腔分别形成热、冷流体通道,热、冷流体在通道申横掠热管束连续流动实现传热。
多用于余热回收工程。
热管换热器涉及换热器结构的改进,尤其是热烟道上的换热器结构的改进;解决以往烟道中换热器传热效率低的问题;该热管换热器是由炉体、集灰池墙体、隔板、隔墙板、换热管、挡水板、进、出水管构成,其主要改进是在下部构成集灰池,在上面的储水池中安装挡水板;其优点是消除受热介质直流现象,使受热介质受热均匀,提高传热效率,再加上在下部设置了集灰池,使换热管减少灰尘的沉积,提高了传热效率;该热管换热器可以广泛的安置在热烟道中,尤其是安置在窑炉排烟道中回收利用余热效果明显,受热介质可以取暖、可以洗浴。
热管换热器的应用热管换热器的构造原理:热管是一种高效传热元件,其导热能力比金属高几百倍至数千倍。
热管还具有均温特性好、热流密度可调、传热方向可逆等特性。
用它组成换热器不仅具有热管固有的传热量大、温差小、重量轻体积小、热响应迅速等特点,而且还具有安装方便、维修简单、使用寿命长、阻力损失小、进、排风流道便于分隔、互不渗漏等特点。
热管是由内壁加工有槽道的两端密封的铝(轧)翅片管经清洗并抽成高真空后注入最佳液态工质而成,随注入液态工质的成分和比例不同,分为KLS低温热管换热器、GRSC-A 中温热管换热器、GRSC-B高温热管换热器。
热管一端受热时管内工质汽化,从热源吸收汽化热,汽化后蒸汽向另一端流动并遇冷凝结向散热区放出潜热。
热管换热器(热管换热器)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③Hale Waihona Puke 旋转热管:工作液体的回流依靠离心力的分力作用
④ 重力辅助热管:同时受到毛细力和重力作用使凝液回流。当具有吸液芯的热管处于 冷凝段在加热段上方位置时,热管就将按重力辅助热管方式运行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换热器
原理与设计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3.5 热管换热器
热管换热器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换热器,广泛使用于航天航空业,并逐步 用于加热炉对流室烟气余热回收中。它是由数根热管组成的。热管外部装有翅片以 提高传热效果。热管管束中间装有隔板,冷、热流体分别在隔板的两侧流动,通过 热管进行热量传递。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3)工作液 对工作液的要求: 要有较高的汽化潜热、导热系数,合适的饱和压力及沸点,较低的粘度及良好的
稳定性 应有较大的表面张力和润湿毛细结构的能力,使毛细结构能对工作液作用并产生
必须的毛细力 不能对毛细结构和管壁产生溶解作用,否则被溶解的物质将积累在蒸发段破坏毛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3.5.2 热管的结构
轴向分为三个区域:蒸发段(或称热源段、热端)、蒸发输送段(或称绝热段)、 冷凝段(或称热汇段、冷端)
热管式热交换器设计说明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热管式热交换器(烟气余热回收空气预热器)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flue gas heat recovery air preheater)摘要热管是一种依靠管内工质的蒸发,凝结和循环流动而传递热量的部件。
由热管元件组成的,利用热管原理实现热交换的换热器称之为热管换热器。
热管换热器最大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动力消耗小。
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一种应用前景非常好的换热设备。
目前,它被广泛应用于动力、化工、冶金、电力、计算机等领域。
本文就热管换热器的发展现状、趋势、应用及设计做了一个简要的论述,着重探讨了热管换热器的设计。
在讨论热管换热器的设计过程中,主要针对热力计算,设备结构计算、元件参数的选择做了一个合理构建。
关键词:热管;热管热交换器;设计计算;ABSTRACRely on heat pipe is a pipe working fluid evaporation, condensation and recycling the flow of heat transfer member. Components of the heat pipe, heat pipe principle the use of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called th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biggest feature is: simple structure, high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power consumption is small. Which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is a very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heat transfer equipment. Currently, it is widely used in power, chemical, metallurgy, electric power, computers and other fields.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status, trends, application and design to make a brief discussion, focused on th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design. In discussing th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design process, mainly for thermal calculation, equipment, structural calculations, component selection of parameters made a reasonable construction.Key words:Heat pipe;Heat pipe heat exchanger;Design calculations;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热管及热管换热器概述 (1)第二节热管及其应用 (3)1.2.1热管的构造原理 (3)1.2.2热管的工作原理 (7)1.2.3热管的基本特性 (8)1.2.4热管分类 (8)1.2.5热管技术 (9)1.2.6热管技术特点 (10)第二章热管换热器 (12)第一节热管换热器技术优势 (12)第二节热管换热器的分类 (12)第三节换热器应用前景 (14)第三章热管气-气换热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6)第四章热管气-气换热器设计步骤 (17)第一节计算步骤 (17)第二节符号说明 (19)第三节标注说明 (20)致谢 (22)参考文献 (23)附录 (25)外文资料及翻译 (35)任务书 (55)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热管的发展及现状在现有的传热元件中,热管是我们所知的最高效的传热元件之一,它能将大量热量通过其特别小的截面积远距离地传输而不需要外加动力。
热管换热器

热管换热器热管是一种具有高导热性能的传热组件,热管技术首先于1944年由美国人高格勒(R·S·Gaugler)所发现,并以“热传递装置”(Heat Transter Device)为名取得专利,当时因未显示出实用意义,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直到六十年代初期,由于宇航事业的发展,要求为宇航飞行器提供高效传热组件,促使美国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实验室的格罗弗(G·M·Grover)于1964年再次发现这种传热装置的原理,并命名为热管(Heat Pipe),首先成功地应用于宇航技术,之后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极大兴趣和重视。
热管技术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中国。
一、概述热管是一种具有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它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壳内工质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良好的等温性、冷热两侧的传热面积可任意改变、可远距离传热、可控制温度等一系列优点。
缺点是抗氧化、耐高温性能较差。
此缺点可以通过在前部安装一套陶瓷换热器来予以解决,陶瓷换热器较好地解决了耐高温、耐腐蚀的难题。
以热管为传热元件的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流体阻损小、有利于控制露点腐蚀等优点。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炼油、锅炉、陶瓷、交通、轻纺、机械等行业中,作为废热回收和工艺过程中热能利用的节能设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二、分类按照热流体和冷流体的状态,热管换热器可分为:气—气式、气-汽式、气—液式、液—液式、液—气式。
按照热管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整体式、分离式和组合式。
三、主要特点1、热管换热器可以通过换热器的中隔板使冷热流体完全分开,在运行过程中单根热管因为磨损、腐蚀、超温等原因发生破坏时基本不影响换热器运行。
热管换热器用于易然、易爆、腐蚀性强的流体换热场合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2、热管换热器的冷、热流体完全分开流动,可以比较容易的实现冷、热流体的逆流换热。
冷热流体均在管外流动,由于管外流动的换热系数远高于管内流动的换热系数,用于品位较低的热能回收场合非常经济。
热管换热器计算

热管换热器计算热管换热器计算可用热平衡方程式进行计算,对于常温下使用的通风系统中的热管换热器的换热后温度,回收的冷热量也可用下列公式计算,由于公式采用的是显热计算,但实际热回收过程也发生潜热回收,因此计算值较实测值偏小,其发生的潜热回收可作为余量或保险系数考虑。
热管换热器的计算:1. 热管换热器的效率定义/t1- t3(1-1)式t1、t2——新风的进、出口温度(℃)t3——排风的入口温度(℃)2.热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一般已知热管换热器的新风和排风的入口温度t1和 t3,取新风量Lx与排风量L P 相等。
即 Lx= LP,新风和排风的出口温度按下列公式计算:t2=t1-η(t1-t3) (1-2)t4=t3+η(t1-t3) (1-3)t4——排风出口温度(℃)回收的热量Q (kW), 负值时为冷量:Q(kW)= Lx ρXCx(t2-t1)/3600 (1-4)式中 Lx——新风量( m3/h )ρx——新风的密度(kg/m3)(一般取1.2 kg/m3)C x ——新风的比热容,一般可取1.01kJ/ (kg ·℃ )。
η=t1-t 23.选用热管换热器时,应注意:1)换热器既可以垂直也可以水平安装,可以几个并联,也可以几个串联;当水平安装时,低温侧上倾5℃~7℃。
2)表面风速宜采用1.5 m/s~3.5m/s。
3)当出风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或热气流的含湿量较大时,应设计冷凝水排除装置。
4)冷却端为湿工况时,加热端的效率η值应增加,即回收的热量增加。
但仍可按上述公式计算(增加的热量作为安全因素)。
需要确定冷却端(热气流)的终参数时,可按下式确定处理后的焓值,并按处理后的相对湿度为90%左右考虑。
h 2=h1-36Q/ L×ρ(1-5)式中 h1, h2——热气流处理前、后的焓值(kJ/kg);Q ——按冷气流计算出的回收热量(W); L ——热气流的风量(m3/h );ρ——热气流的密度(kg/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换热器
原理与设计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3.5 热管换热器
热管换热器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换热器,广泛使用于航天航空业,并逐步 用于加热炉对流室烟气余热回收中。它是由数根热管组成的。热管外部装有翅片以 提高传热效果。热管管束中间装有隔板,冷、热流体分别在隔板的两侧流动,通过 热管进行热量传递。
(1)工质循环流动的推动力
蒸发段内,液体在液汽分界面上的逐渐蒸发使得分界面缩回到吸液芯里 (如图),产生弯月形气液分界面(弯月面);
冷凝段内,蒸汽在液汽分界面上的逐渐冷凝使得分界面高于吸液芯,
且分界面基本上呈平面形状,曲率半径为无限大; 蒸发和冷凝段的曲率半径之差--工质(液体和蒸汽)循环流动的毛 细驱动力(循环动力)。
平放臵,Pg =0。液芯内液体的流动阻力可按Darcy给出的公式(达西公式) 估算:
mL Pl KA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2)工质的压力分布情况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传热极限可用传热量和工作温度(即管内蒸汽平均温度)为直角坐标的两轴来定性地 表示。热管的工作点必须选择在包络线1-2-3-4-5-6-7-8的下方。这些极限曲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3)工作液 对工作液的要求: 要有较高的汽化潜热、导热系数,合适的饱和压力及沸点,较低的粘度及良好的 稳定性 应有较大的表面张力和润湿毛细结构的能力,使毛细结构能对工作液作用并产生 必须的毛细力 不能对毛细结构和管壁产生溶解作用,否则被溶解的物质将积累在蒸发段破坏毛 细结构 工作液的选用 热管内的工作液体随热管内部的工作温度而定 低温(﹤100℃):乙醇、丙酮、氟利昂、液氨、液氢等,在常温条件下的工作液体 一般为水 中温(100~500℃):热管内部工作温度高于280℃时,由于水的饱和蒸汽压力较高, 故应考虑具有低饱和蒸汽压的工作液体如联苯、萘、汞等 高温(﹥500℃):当管内工作温度超过600℃以上时,可选用钾、钠或钾钠合金等液 态金属作为工作液体 工作液在外壳封闭前装入热管,其数量应使毛细结构足够饱和并稍有过量,若液 体不足则有可能成为热管破坏的原因之一(如蒸发段干涸)
cos e cos c Pe Pc 2 r r c e
热管两端毛细头压差ΔPcap:
Pcap
其中,冷凝段, rc=∞,液汽相间无压差;蒸发段, r 最小处,循环驱动力 最大--最大毛细压差,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4)热管的型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 吸液芯热管:冷凝的工作液体依靠毛细多孔材料(吸液芯)的毛细抽吸力返回到
加热段(蒸发段)
② 两相热虹吸管:工作液体的回流依靠其本身的重力作用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热管的传热过程
六个传热步骤:
1)热量从热源通过壳壁和充满液体工质的吸液芯传递到液汽分界面上 2)液体在蒸发段内的液-汽分界面上蒸发 3)蒸汽通过蒸汽腔输送到冷凝段 4)蒸汽在冷凝段内的汽-液分界面上冷凝
5)热量从冷凝段内的汽-液分界面通过吸液芯和壳壁传给外热汇(即冷源)
蒸发段
冷凝段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吸液芯内的凹形液汽界面的形成属于毛细现象,根据力学
平衡原理,此时,蒸汽压力大于液体压力,液汽界面两侧存在 着压差Δp--毛细头; 对应于毛细孔曲率半径为r的任何弯月面的相间静压差为: Δp=pg-pl=2σcosθ/r
热管的结构简图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1 管壳
1)作用:将热管的工作部分封闭起来,在热端和冷端接受和放出热量,并承受管内 外压力不等时所产生的压力差 2)要求:由高导热率、耐压、耐热应力的材料制造,材料的选择必须首先考虑到与 所要使用的工质的相容性,即要求热管在长期运行中管壳无腐蚀,工质与管壳不发 生化学反应,不产生气体。 3)材料:以不锈钢、铜、铝、镍等较多,也可用贵重金属铌、钽或玻璃、陶瓷等。 2 管芯 管芯是一种紧贴管壳内壁的毛细结构,通常用多层金属丝网或纤维、布等以衬里 形式紧贴内壁以减小接触热阻,衬里也可由多孔陶瓷或烧结金属构成。 性能良好的管芯应具有: 足够大的毛细抽吸压头 较小的液体流动阻力,即有较高的渗透率 良好的传热特性,即有较小的径向热阻
6)冷凝液借助吸液芯的毛细作用从冷凝段返回蒸发段重新工作。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3.5.2 热管的结构
轴向分为三个区域:蒸发段(或称热源段、热端)、蒸发输送段(或称绝热段)、 冷凝段(或称热汇段、冷端) 径向分为三个部分:密闭的管壳、毛细结构(或称吸液芯)、蒸汽通道(或称蒸汽腔)
5) 携带极限 当热管中的蒸汽速度足够高时,液汽交界面存在的剪切力可能将吸液
芯表面液体撕裂将其带入蒸汽流。这种现象减少了冷凝回流液,限制了传热能力; 6) 毛细极限 热管中工作介质的循环靠毛细吸液芯结构与工作液体产生的毛细压头 维持,由于毛细结构为循环提供的毛细头是有限的,这将使热管的最大传热量受到 限制,这种限制通常称作毛细极限或流体动力极限; 7) 冷凝极限 热管最大传热能力可能受到冷凝段冷却能力的限制,不凝性气体的存 在将降低冷凝段的冷却效率; 8) 沸腾极限 如果径向热流或管壁温度变得非常高,吸液芯中工质的沸腾可能阻碍 工作液体的循环而导致沸腾极限。
2015
③ 旋转热管:工作液体的回流依靠离心力的分力作用
④ 重力辅助热管:同时受到毛细力和重力作用使凝液回流。当具有吸液芯的热管处于 冷凝段在加热段上方位臵时,热管就将按重力辅助热管方式运行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3.5.3 热管的工作特性 热管为什么能工作? 因为吸液芯的泵送作用
a. 蒸汽流动
蒸发段:蒸汽通过蒸汽腔向冷凝段移动,与多孔壁注入或吸出
的管内流动相似,层流或紊流;蒸发段沿蒸汽流向不断有蒸汽补充
加入,是一个加速过程,压力能部分转化为动能;
冷凝段:相反,即蒸汽的减速过程,使部分动能回收,使气流 整个蒸汽流动过程,动量变化所引起的压力变化是相抵的,则
方向上压力有所回升。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3.5.4 热管的工作极限
热管的传热量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完全受流动过程的控制,达到这一极 限值时传热量无法再增加,称为“极限”。某些极限达到后,蒸汽的流速不再增加, 除非改变工作温度。而对于另一些极限,当其达到后工作流体的循环中断,热管蒸发 段局部烧干并出现过热。图2.8所示为热管的传热极限曲线。 1) 连续流动极限 对小热管,如微型热管,以及工作温度很低的热管,热管管内的蒸 汽流动可能处于自由分子状态或稀薄、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能获得连续 的蒸汽流,传热能力将受到限制; 2) 冷冻启动极限 在从冷冻状态启动过程中,蒸发端来的蒸汽可能在绝热段或冷凝段 再次冷冻,这将耗尽蒸发端来的工作介质,导致蒸发段干涸,热管无法正常启动工作 3)粘性极限 当蒸汽的压力由于粘性力的作用在热管冷凝段的末端降为零,如液态金
pg、pl分别为 汽、液相压力, r—毛细孔半径
σ为液汽分界面上的表面张力。 θ—液面接触角
推动力续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蒸发段有毛细头ΔPe
2 cos e P e re
冷凝段有毛细头ΔPc
2 cos c Pc rc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3.5.1 工作原理和传热过程
热管工作原理简图 其工作原理为 :当热管的两端分别被加热 (与热流体接触)和冷却(与冷流体接触)时, 被加热的一端 (称为蒸发段)管中的液体吸热蒸发成为蒸气,蒸气沿管中心通道流向 另一端(称为冷凝段)并在此冷凝放出热量,由于多孔管芯毛细作用,冷凝下来的液 体又会自动地沿管芯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往复,通过工作介质的蒸发、冷凝,将 热量由热流体传递至冷流体。热管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操作简单、 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2015
即在cosθe=1(θe=0°),cosθc=0(θc=90°)时,ΔPcap:有最大值为:
Pcap,max
2 re
ΔPcap:是热管内部工作液体循环的推动力,用来克服蒸汽从蒸发段流向冷 凝段的阻力降ΔPν、冷凝液体从冷凝段回流到蒸发段的压力降ΔPl和重力对 液体流动引起的压力降ΔPg(ΔPg可以是正值,负值,或零)。因此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管芯的结构 1)紧贴管壁的单层及多层网芯,图3.66(a) 2)烧结粉末管芯,图3.66(b),它是由一定目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