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 第二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5 白描花头的用笔变化及注意事项(以下5点):
牡丹、梅花、山茶的花瓣可以从花瓣基部起笔; 荷花、菊花、百合等花瓣可以从尖端起笔。 玉兰、木棉等花瓣厚硬,勾线应挺拔有力; 牡丹、芍药等花瓣薄嫩多折,句线可用细线颤笔。
花头外轮廓要有参差、圆缺的变化;
画复瓣花要注意归蒂连心。
花筋的处理:
花筋不明显的,如梅、杏、海棠等都不勾花筋。 花筋显著的必须勾好,可以更好地表现花瓣的转折运动。
花蕊的勾点:
点花蕊如气势关连,精心点好花蕊。
花萼、花托、花柄的勾法:
它们都比花叶厚硬有力。勾花萼的尖部两笔要顿在一起。 短的花柄可以不勾,长柄两条线既要劲挺有力,又要摇
曳多姿,两条边线要平行均匀。
4. 6 白描勾叶的各种变化及注意事项 : 勾叶的粗细变化 :
• 勾线之前,先练习使用中锋,避免侧锋。
–行笔时笔尖走在线条中央的即为中锋,中锋线条 圆润浑厚,饱满而富于弹性,结实而有力感; –走在线条一侧的即为侧锋,侧锋勾划出来的线条 是扁平的,易出飞白。
• 线条产生力感的关键在于笔锋与纸面的摩擦
–为了使笔锋与纸面产生摩擦,勾每一条线都必须 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 » 1.起笔藏锋;2.行笔;3.收笔回锋:
枣核描
•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 纹画法之一。运用大 笔挥洒,中间转折顿 挫圆浑,成枣核状, 以表现麻布质感衣纹, 故名。 • 用笔须藏锋。
橄榄描
• 橄榄描,中国古代人 物衣服褶纹描法之一。 用尖大笔。下笔顿挫 撆纳,落笔收笔须藏 锋,区别于“钉头鼠 尾”。 • 线条头尾细尖,中间 粗如蛇腹,形似橄榄 状。
• 只用线条,不加渲染,也 不着色 • 线条本身也具有抽象审美 效果
–白描又叫“线描”,是国 画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表 现景物形象的基本手段, 所以许多人把“白描”叫 做中国画的“基本功”, 视为学习中国画的基础。
• 2.什么是古人所讲的“十八描” (常见的白描类型)
– “十八描”是古人所总结的线的各种描法。 通过线条的力度、节奏、韵律、气势等美 感效果来表现对象,以传达作者的情感。 –十八描分别是:高古游丝描、铁线描、琴 弦描、混描、马蝗描、柳叶描、枣核描、 橄榄描、曹衣描、丁头鼠尾描、蚯蚓描、 枯柴描、撅头描、折芦描、减笔描、竹叶 描、战笔水纹描、行云流水描。
艺术设计系 解丽红
第二讲
白描花鸟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
• • • • • • 1.白描的概念 2.古代十八描 3.工笔白描对线条的要求 4.白描线条与花鸟形象的结合 5.花鸟画的构图特点 6.所需材料及作品规格
• 1.白描的概念
–白描是利用线的粗细、轻 重、浓淡、虚实、疏密等 多种变化来表现形体景物。
曹衣描
• 即为曹衣出水描的简 称。来自于西域的画 家曹仲达(或称曹不 兴),其画佛像衣纹 下垂、繁密,贴身如 出水状,故称“曹衣 出水”。 • 用笔细而下垂,成圆 弧状,讲求线之间的 疏密排列变化。
钉头鼠尾描
•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 纹画法之一。其线条 起笔及收尾形似钉头 与鼠尾,故名。 • 传统人物画重要技法 之一。其特点,在起 笔时须顿笔,收笔时 渐提渐收。
4. 2 以前压后
后
右
左
前
4. 3 花叶的轮廓线大致可分为两类不同的线条:
一种是叶片和花瓣转折时产生的折面线和花叶的主筋,这种线 没有缺刻及方折; 另一种是叶片、花瓣的边缘线,这种线或有波浪状起伏,或有 缺刻,或有撕裂和折皱。
4. 4 墨色规律: 以淡墨和较细的线勾花瓣 ;以重墨和较粗的线勾叶、茎、 花草等 。 色彩深及厚硬的地方用线粗重、方硬;色彩浅及薄嫩的地方 用线轻细圆柔。
琴弦描
•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 纹画法之一。其线条外 形平直、挺成,形如琴 弦,故名
马蝗描
• 其画用笔起伏顿挫, 线条粗细变化较明显, 又飘逸流利,显得活 泼 潇洒,富于韵律 感。
柳叶描
•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 纹画法之一。其线条 形如柳叶飘动,后人 因之命名 • 宜于表现质地轻薄衣 料之描法,行笔忌浮 滑轻薄。
木本茎的勾勒:
木本校干变化较大,树皮干裂粗糙,树身起伏不规则,历代画家创造了 许多笔法,除勾勒外主要是皴和擦。“皴”是断续而有形象的笔触,可 以 表现树皮的纹裂和起伏;“擦”是用干笔侧锋擦抹,没有形象,常与缴 笔 结合,使皱的笔触含混毛涩。
木 本 与 草 本 枝 干 比 较
• 5.花鸟画的构图特点
高古游丝描
• 线条描法形似游丝, 故名。 • 其画法为:用中锋笔 尖圆匀细描,要有秀 劲古逸之气为合
铁线描
• 线条外形状如铁丝,故 名。是一种没有粗细变 化,遒劲有力的圆笔线 条,由铁线描钩勒成形 的衣纹线条常常稠叠下 坠,有若“曹衣出水”。
混描
•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 纹描法之一。见于古 代人物画中,后人据 其描法特点命名。 • 画法是先以淡墨钩衣 纹褶,继而以浓墨醒 之,最后用赭石复勾, 使其深厚。
行云流水描
•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 纹画法之一。其线条 有流动之感,状如行 云流水,故名。 • 明清道释人物画中的 细布袈裟多用此法。
以上笔法可总结归纳为三种类型:
–工笔型。以游丝描为代表的铁线描、曹衣
出水描、琴弦描等 (中锋用笔,用稳健圆润,
没有粗细变化)
–写意型。以减笔描为代表的竹叶描、折芦
描、枯柴描等(用笔粗放简括,线形变化莫测而
侧叶脉勾法:
直出平行脉的多条平行线在靠叶柄处及靠叶尖处都要虚收, 不要多条线相交形成黑疙瘩。
羽状网脉是常画的脉形,勾侧脉起笔时要顿笔藏锋与主脉结
合好,不要歪斜或脱节,每条侧脉的末端都指向叶尖。
4. 7 茎枝与树本的勾勒与皴擦: 草本茎的勾勒:
草本嫩茎质感略同于叶子,形象上要注意两条边线平行,出枝 的节间略为膨大。行笔既注意平行,也要有顿挫。有的茎有棱 或有沟,勾时要用略干的笔,勾勒要虚断与边线有区别。
撅头描
• 撅头丁作撅头描,其 余同钉头鼠尾描。
折芦描
•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 纹的一种画法。其线 条形似芦叶折转,故 名。勾线时尖笔细长, 长于撇捺,由圆笔转 为方笔之法,仍须方 中有圆,圆用隶法为 之。然待干后勒以淡 墨能使之厚重,并增 强立体感。
竹叶描
•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 纹画法之一。宋代画 墨竹盛行,以此技法 写人物,其线条近似 竹叶,因而得名。
简笔描
• 脱胎于白描画法,但 仍以线条作为主要造 型手段。不同的是, 减笔的线条打破了白 描中锋用笔的画法, 中侧锋并用,笔势流 畅,转折自如,或粗 或细,不拘一格。寥 寥数笔,形神毕现,
战笔水纹描
• 中国古代人物衣 服褶纹画法之一。 此描法近似水纹 波浪,故名。 • 用中锋下笔尤宜 藏锋,衣纹重叠 似水纹而顿挫, 疾如摆波。
蚯蚓描
•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 纹画法之一。清· 王 瀛说:“春蛇秋蚓, 以譬作书无骨之弊, 然险恶太过尤多近俗, 蚯蚓当如篆书,圆笔 为佳。”作书忌锋芒 毕露,此描线条既非 无骨又应防锋芒太露。
枯柴描
• 中国古代人物衣 服褶纹画法之一。 后人因其形似枯 柴而命名。 • 宜用大笔紫毫逆 锋横卧,顿挫如 写篆隶书法,得 苍古雄劲之意, 刚中有柔,整而 不乱为宜。
• 4.白描线条与花鸟形象的结合
• • • • • • • 4. 1 勾线起笔顺序 4. 2 如何表现结构的前后关系 4. 3 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 4. 4 线条的浓淡粗细 4. 5 白描花头的用笔变化及注意事项 4. 6 白描勾叶的各种变化及注意事项 4. 7 茎枝与树本的勾勒与皴擦
4. 1 对于整幅画来说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勾下来
叶的尖端薄而叶柄部分厚,故勾叶多从叶柄部起笔,由 粗而细向尖端勾去; 主脉也相同,主脉与边缘三条线切忌在叶柄处或叶尖端 正交于一点。
勾长叶与花茎的方法:
兰花叶、水仙花茎的线条长而平行,初学时不易勾好。练习时 可以左臂倚案扶纸,撑住身体重量,右手执笔轻轻擎起手腕, 用小指掌侧微微擦着纸面行笔。 勾平行线可先勾好左边线,然后眼睛注视左边线,用笔找好距离 徐徐勾下右边线,自然容易平行。
有气势)
–半工半写型。 以柳叶描为代表的枣核描、
橄榄描、行云流水描等(中锋用笔,用笔速度
较快,用笔有轻有重,线条粗细有变化)
• 3.工笔白描对线条的要求
–白 描 勾 勒 不 是 用 细 线 沿 着 花 鸟 轮 廓 去 “描”,而是用书法中讲究的用笔去“写” 出形象。 –工笔白描不只是讲究工细,更重要的是追 求线条的力感、快感。
–“三角”形构图 –“之”字形构图 –“十”字形构图 –“C”形构图
• 6.实践所需材料及作品规格
纸——熟宣纸
笔——硬豪小号勾线笔 墨——一得阁 作品大小:A4 画幅形式:矩形或方形 作品数量:2幅白描花鸟
本周作业安排: • 白描画鸟2幅 • 材料:用熟宣纸,勾线笔(狼圭、紫圭) • 方法:先用铅笔拷贝到熟宣纸上,然后 用五色墨来勾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