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总体框架构建_过秀成

合集下载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县域城乡公交线网布设方法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县域城乡公交线网布设方法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县域城乡公交线网布设方法研究
吴能萍;殷凤军;过秀成;丁岗雄
【期刊名称】《城市公共交通》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论文在分析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地区居民出行特征的基础上,探索出城乡公交线网布设的实用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应用.
【总页数】4页(P35-38)
【作者】吴能萍;殷凤军;过秀成;丁岗雄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
【相关文献】
1.中小城市常规公交线网布设方法研究 [J], 许庚;李兆海;白翰;宋春花
2.城乡公交线网规划方法研究 [J], 周雪梅;龙力;杨晓光;刘梅
3.县域城乡公交一体化线网规划方法研究--以苍南县为例 [J], 罗雄雄
4.公交线网动态布设方法研究 [J], 程亚杰
5.多波束系统在长江航道测量中的测线布设方法研究 [J], 张旭;叶小心;洪德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

2023年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

2023年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一、背景城乡公交一体化是指将城市和农村的公共交通系统有机地统一起来,共享资源、优化线路、统一票价、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城乡之间的互联互通。

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城乡发展和交通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方式。

为此,制定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深入实施,对于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1. 统筹城乡公共交通资源,实现城乡公交线路的有序衔接。

2. 统一城乡公交票价体系,提高公共交通的可承受性和普及性。

3. 进一步提升城乡公交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4.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三、政策措施1. 建立城乡公交一体化统筹机制,制定城乡公交规划和发展计划,确保城乡公交衔接和资源共享。

2. 统一城乡公交票价体系,根据地区经济水平和居民收入状况,科学确定票价,促进公交的普及和可承受性。

3. 完善城乡公交线路体系,优化线路布局,提高线路覆盖率和线网密度,满足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

4. 推进公交与乡村旅游、乡村经济、农村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公交引导资源流动和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 提升城乡公交服务水平,完善公交站点建设,注重公交车辆设施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6. 加强城乡公交信息化建设,实现公交智能化运营和管理,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实施步骤1. 制定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包括规划编制、票价体系改革、线路优化、服务提升、信息化建设等内容,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和公布。

2. 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

3.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成立专门机构或设立专门部门负责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统筹和推进工作。

4.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的经费保障。

5. 加强政策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认知和参与度,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

片区城乡公交时刻表编制与车辆调度综合优化

片区城乡公交时刻表编制与车辆调度综合优化

片区城乡公交时刻表编制与车辆调度综合优化姜晓红;过秀成;沈涵瑕;龚小林【摘要】通过构建双层规划模型,综合优化片区城乡公交时刻表编制与车辆调度.其中,上层片区城乡公交车辆调度问题以公交企业综合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实现多线路多车辆多车场的车辆时序指派,采用禁忌搜索算法求解;下层片区城乡公交时刻表优化问题为实现线路在所有换乘节点的换乘总时间及换乘失败惩罚最小,同时确保换乘节点的时刻表协同先后次序,采用运行图与枚举法进行求解;选用慈溪南片城乡公交线路进行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直观反映片区线路组织的运行计划,进一步满足乘客便捷换乘需求与企业车辆资源的有效配置.【期刊名称】《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年(卷),期】2019(019)003【总页数】8页(P141-148)【关键词】交通工程;片区城乡公交;运行图;时刻表编制;车辆调度【作者】姜晓红;过秀成;沈涵瑕;龚小林【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南京210037;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1189;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1189;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南京2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130 引言城乡公交主要指联系乡村地区的公共交通,包含连接城区到镇(街道)的城镇公交干线,镇到村的镇村公交支线,相邻镇之间的镇镇公交支线.相较于区域公交的定义,片区城乡公交的范围稍微小些,以城区到乡镇的干线定位片区,关联性较强的乡镇到村及村村之间可形成多点放射型或区域内环型线网结构,使得镇—村、村—村线路与城镇公交主干线形成一个片区.片区城乡公交组织主要是通过调配相邻线路运力来实现片区内运力资源的整合,涉及片区时刻表编制与车辆调度两个子问题.为保证乘客换乘便捷性与企业运营效益,片区多线路时刻表编制过程中需要协同换乘点的发车时刻同步性,多线路运力调配在完成任务班次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车辆数与空驶成本.基于区域公交时刻表与车辆调度两者的有机联系,国内外学者研究综合集成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现有方法有两种:①顺序集成,依次解决时刻表或车辆调度子问题,该方法在筛选前序子问题的最优解时很可能会舍弃整体最优解;②完全集成,一个模型一个算法一次性解决两个子问题.相关成果如下:Chakroborty 等研究了车辆数约束下的多线路单换乘点网络的优化问题[1].Castelli等研究基于车辆数约束的最小化运营成本基础上服务更多乘客[2].刘志刚建立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车辆调度模型中以各线路所需车辆总数及空驶时间最小为目标,下层时刻表生成模型中以乘客总换乘时间最短为目标,引入协同系数描述换乘需求强度,提出禁忌搜索算法求解[3].Guihaire 等基于现有时刻表构建包含运营成本,车辆数,换乘节点数量与强度,等间隔发车,空驶时间的加权目标函数[4].Ibarra Rojas等研究限定时间窗的多线路单车场调度优化,以最小化车辆数和最大化同步换乘量为加权目标函数[5];Laporte等考虑乘客出行路径选择偏好与运营成本限制,两者均采用约束法求解帕累托最优解[6].Fonseca等构建换乘成本与运营成本加权目标函数,提出一种精确启发式算法求解[7].现有研究通常构建最小化乘客成本与运营成本的加权目标函数,本文考虑权重取值问题而选用双层规划模型.由于城乡公交线路班次少,乘客一旦换乘失败会有很长的等待时间,因此有必要增加适当的失败惩罚.片区城乡公交干支线客流量、换乘点需求差异明显,协同换乘点到发时间时需有先后顺序,现有研究引用经过换乘点线路数描述协同系数[3],或是将换乘量作为优化目标之一[4-7],但是如何更好地依据换乘量调整换乘点到发时刻的先后顺序是有待研究的内容.另外现有建模利用数学、运筹学等精确方法,或某种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在工程实践中较难操作;实践中易操作的运行图是轨道交通领域中的一种技术,已有学者将其应用至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中[8-9].结合城乡公交特征,本文尝试发挥运行图简明、形象化、实践易操作等优点,将其应用于片区城乡公交时刻表与车辆调度综合优化中.1 构建双层规划模型1.1 问题描述片区城乡公交时刻表编制与车辆调度综合优化问题,描述为一类双层规划问题:上层规划是实现公交企业运营成本最小化的多车场多线路的车辆时序指派问题;下层规划是以片区内乘客出行换乘总时间与换乘失败惩罚最小为目标的多条城乡公交线路时刻表优化问题.在现状时刻表基础上,下层时刻表优化模型产生1组满意解供上层车辆调度模型比选,进而产生最佳车辆调度方案及相应的片区城乡公交时刻表.1.2 上层规划模型(1)模型假设.片区内城乡公交线路运行的每条线路每个车次都能按照时刻表执行且准时到站;所有车辆车型统一;每一条线路上下行被视作独立的研究对象,每个车次有且仅有1辆公交执行任务.已知以下变量及参数:下层模型生成的若干个可行任务班次集S( X ),班次总数M,车场数K,1辆公交车的固定成本C,单位时间运营成本c,车次i终点到车次j起点的行驶成本Ci,j与行驶时间ti,j,车次i终点到车场Dl的空驶成本Ci,M+l与行驶时间ti,M+l,车场Dl到j起点的空驶成本CM+l,j与行驶时间tM+l,j,完成车次i的时间,1 辆公交车的最大持续行驶时间Tmax,求解完成班次集的任务链所需车辆数V.(2)模型建立.上层模型以公交运营成本(购置车辆固定成本+车辆在班次与车场之间空驶成本)最小为目标,模型定义为式中:Y为模型可行解,Y=为下层模型生成的任务班次按照自然数编码形成上层模型的可行输入解;yi,j表示若完成车次i后直接运行车次j则为1,否则为0;yi,M+l表示若车次i结束后直接回到Dl则为1,否则为0;yM+l,j表示若车次j 是Dl发出车辆的第1 个车次则为1,否则为0;zj,l表示若j是Dl发出的车辆则为1,否则为0;zi,l表示若车次i是Dl发出的车辆则为1,否则为0.约束条件:式(2)和式(3)定义了yi,j、zi,l;式(4)确保每一辆公交车完成车次i后回到车场等候或执行下一车次j;式(5)确保每一车次都有车辆执行,该车辆从车场出发或完成上个车次后接着开始执行;式(6)确保每一车次仅有1个车场分配车辆;式(7)确保Dl的车辆分配给车次j,且j是车辆从开出后执行的第1个任务;式(8)确保车场Dl的车辆分配给车次i,且i是车辆回到车场前执行的最后一个任务;式(9)确保车辆完成车次i后直接执行j,若i由Dl分配,则j也由Dl分配;式(10)为车辆持续行驶时间约束.1.3 下层规划模型(1)模型假设.任意换乘点处的换乘量是可知的,不受发车间隔的影响;因城乡公交客流量小,在换乘点的乘客能够顺利乘坐最先到达的满足条件的车辆.已知以下变量及参数:片区内所有公交线路数集P(上下行各自计算),换乘点个数N,优化时间段T,从线路p′车次i′需要换乘至线路p车次i的乘客数量,线路p 与p′起点站到换乘节点n的行驶时间Tpn与Tp′n,时间段T内线路p的最大与最小发车间隔与,乘客可接受最大换乘等待时间,换乘所需最少时间,罚因子δ(每增加1位未能顺利换乘的乘客,总成本增加δ min),求解班次集S( X ),班次总数M,时间段T内线路p车次i与线路p′车次i′的发车时刻Wip与Wi′p′. (2)模型建立.目标函数由片区内线路在所有换乘点的换乘总时间和换乘失败惩罚构成,定义为式中:映射f(X)→S( X )表示模型产生的可行解X;表示若线路p的车次i与线路p′的车次i′在换乘节点n可进行换乘时为1,否则为0;WMp为第p条线路的最后1个班次的发车时刻.约束条件:式(12)定义从时间段T的起始时间到第1 个发车时间不超过该线路的最大发车间隔;式(13)约束在时段T内的最后1 个发车班次的发车时间在该时段的终止时间之内;式(14)约束每条线路的发车间隔;式(15)约束乘客在换乘点的等待时间.2 模型求解求解下层时刻表优化模型生成若干个满意解(可行任务班次集),比较上层车辆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在各个可行任务班次的值,进而产生双层规划模型的最优解,即最佳车辆调度方案及与之对应的时刻表.2.1 上层规划模型求解采用禁忌搜索算法求解:(1)采用结构体表示的自然数编码作为解的基本形式,用“0(x)”表示车场x,其他自然数表示所需完成的班次任务,如0(1)_1_4_0(1)_0(2)_5_9_10_0(2)表示有2 辆公交车分别从车场1 和车场2出发,依次执行任务后返回车场.(2)生成初始解.以发车时间先后为序对班次任务按照自然数依次编号,考虑最大持续行驶时间约束,班次发车时间及运行时间,将自然数序列重新排序;插入车场“0(x)”,若车场数目有限则逐一筛选最优车场;合并可能合并的“0(x)”,连接成可行任务链,任务链条数即所需车辆数.(3)采用2-top 邻域操作方法.每次随机选择1组自然数对换位置形成新的序列,根据约束条件重新插入车场编号,计算目标函数值.将每次迭代生成的目标函数值最大/最小的解作为禁忌对象,将候选集确定为随机生成解的邻域空间,选择基于评价值的规则作为藐视准则,若出现1个解的目标值好于前面任意一个最佳候选解,则特赦.评价函数为目前为止所得最优解与当前解的目标函数值之差.(4)终止采用目标控制原则,若在给定的步数内当前最优值无变化,则终止计算. 2.2 下层规划模型求解由于片区城乡公交线路班次较少且比较固定,计算工作量较小,可采用枚举法进行求解.城乡公交虽然没有封闭运行,但是基本不受外界干扰,线路车次基本都能按时刻表执行且准时到站,因此在已有时刻表基础上可通过平移运行图来优化时刻表,且能保证依据换乘量依次调整换乘点时刻表.具体绘制步骤如图1所示.图1 运行图绘制流程Fig.1 Drawing flow of operation diagram3 实例应用以慈溪市南片区的5 条城乡公交线路(2 条干线和3条支线)为例进行验证.图2为公交线路拓扑图,上行线路1(D1-B-N1-N3-N4-D3)和线路5(CN4-D3)为干线,线路2(B-N1-N3-F)、线路3(B-N1-N2-A)和线路4(D2-N2-N3-E)为支线,线路6~10分别对应为下行线路,图2中数字为各节点间行程时间(单位:min).各线路起点到4 个换乘点(N1、N2、N3、N4)和3个公交车场(D1、D2、D3)的行程时间如表1所示,各节点换乘量如表5所示.现状时刻表与运行图分别如表2和图3所示,拟优化的时间段为12:00-15:00.罚因子δ经试算设定为5.(1)时刻表优化.求解下层模型得到的两优化方案均首先实现了在换乘量需求较大线路的无缝换乘,其次有效减少了其余换乘节点的等待时间;区别仅在处理换乘量少的节点顺序上,如方案1 优化了8→②→4,方案2优化了6→①→3,具体如表3所示.图2 公交线路拓扑图Fig.2 Topology of bus routes表1 线路起点到各节点间的运行时长Table1 Running time from the starting point of each route to each node (min)线路1车2场312换乘点34 10112512—1942 2110165—12—311016512—411016—1120—5403242———33 627320676037 730203044—37—82010203730—9321432—3930—1027320———37表2 现状发车时刻表Table2 Current timetable线路发车时刻112:2012:4513:1013:3514:0014:2514:50 212:4014:15 312:0013:45412:4014:40 512:4013:0513:3013:5514:2014:45612:2012:4513:1013:3514:0014:2514:50 712:1013:45 812:3014:15912:1014:10 1012:1012:3513:0013:2513:5514:1514:40(2)车辆调度.上层模型求解中设定M=40,K=7,C=100,c=1,Tmax=480 min.本例分析某一时段内车辆调度,假设线路5,7,8,9 各自附近都有距离为0 的虚拟车场(分别为车场4,5,6,7),以保证车辆在起始与结束时都能回到车场.求解结果如表4所示,方案1的车辆调度效果更佳,其时刻表、运行图、车辆调度优化方案分别如表5,图4和表6所示.优化方案相比现状减少了3辆公交车,乘客换乘等待时间减少了91.1%.图3 现状运行图Fig.3 Current operation diagram表3 时刻表优化前后的换乘等待时间对比Table3 Comparison of transfer waiting time before and after schedule optimization注:“1→③→9(5,8)”表示乘客在换乘点③由线路1换乘线路9,“()”内数字表示在不同车次的换乘量.换乘等待时间,正数表示延迟(等待换乘);负数表示提前(换乘失败);0为无缝换乘.换乘节点及不同不同车次换乘等待时间/min车次换乘需求(人次)现状方案1方案2 1→④→10(6,5,5,4,6,5,5)10,10,10,10,15,10,100,0,0,0,0,0,00,0,0,0,0,0,0 5→④→6(2,1,1,0,0,0,0)9,9,9,0,0,0,00,0,0,0,0,0,00,0,0,0,0,0,0 1→③→9(5,8)1,21或-40,00,0 1→③→4(3,5)-4或21,-9或168,89,96→③→4(5,6)-20,00,00,0 6→③→9(2,1)-15,5-8,17-7,167→③→1(6,4)-8或17,-3或220,00,0 9→③→1(7,6)-1或23,40,00,0 9→③→6(2,2)15,20或-58,89,9 8→①→1(1,1)15,102,215,15 6→①→3(2,1)-7,236,60,0 8→②→4(0,0)-9,60,04,4 9→②→3(1,0)-37,-5219,1914,14 9→③→2(4,5)12,-130,00,0 7→③→4(2,1)13,388,89,9 7→③→9(3,3)-7,180,00,08→①→2(0,0)-22,-32-23、,-23-10,-10 7→①→3(0,1)-49,-4914,149,9表4 模型计算结果Table4 Model calculation result比较方案F(X)/minF(Y)/元所需车辆/veh空驶时间/min现状3 0702 2952295方案12722 16619266方案22742 17119271表5 优化后发车时刻表Table5 Timetable of scheme注:发车时刻后“()”内数字为自定义的班次序号.线路发车时刻112:05(1)12:30(2)12:55(3)13:20(4)13:45(5)14:10(6)14:35(7)212:37(8)14:17(9) 313:05(10)14:45(11)412:37(12)14:17(13)512:26(14)12:51(15)13:16(16)13:41( 17)14:06(18)14:31(19)14:56(20)612:22(21)12:47(22)13:12(23)13:37(24)14:03 (25)14:27(26)14:52(27)712:12(28)13:52(29)812:28(30)14:08(31)912:19(32)13 :59(33)1012:10(34)12:35(35)13:00(36)13:25(37)13:50(38)14:15(39)14:40(40) 图4 优化后运行图Fig.4 Operation diagram of scheme注:黑色圆点表示无缝换乘节点.表6 车辆调度优化方案Table6 Vehicle scheduling optimization车编辆号班次任务链车编辆号班次任务链10(1)_1_37_20_0(4)110(2)_8_13_0(7)20(3)_34_17_27_0(3)120(3)_22_6_0(3)30( 4)_15_25_0(1)130(1)_3_39_0(4)40(5)_28_10_31_0(2)140(3)_36_19_0(3)50(7)_3 2_4_40_0(3)150(3)_23_7_0(3)60(3)_21_5_0(3)160(2)_12_33_0(2)70(4)_14_24_ 0(1)170(4)_16_26_0(1)80(6)_30_29_0(2)180(2)_9_0(5)90(1)_2_38_0(4)190(2)_ 11_0(6)100(3)_35_18_0(3)4 结论本文提出了片区城乡公交时刻表编制与车辆调度综合优化方法.以城乡公交换乘时间最短,换乘失败惩罚最小和公交运营成本(含车辆购置固定成本,空驶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双层规划模型,并选用慈溪南片城乡公交多线路组织进行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运用枚举法,运行图作业法能依据换乘量依次调整换乘点到发时刻,确保时刻表协同主次性;运行图法在工程实践中易操作,且可视化;所提双层规划模型能很好地满足乘客出行换乘便捷需求,同时更加有效利用整合企业的车辆资源,实现城乡公交可持续发展.【相关文献】[1] CHAKROBORTY P,DEB K,SHARMA R K.Optimal fleet size distribution and scheduling of transit systems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J].Transp Plann Technol,2001,24(3):209-226. [2] CASTELLI L,PESENTI R,UKOVICH W.Scheduling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systems[J].Eur J Oper Res,2004,155(3):603-615.[3] 刘志刚,申金升.区域公交时刻表及车辆调度双层规划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11):135-141.[LIU Z G,SHEN J S.Regional public transportation timetabling model with synchronization[J].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Practice,2007(11):135-141.][4] GUIHAIRE V,HAO J K.Transit network timetabling and vehicle assignment for regulating authorities[J].Computer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10,59(1): 16-23.[5] IBARRA-ROJAS O J,GIESEN R,RIOS-SOLIS Y A.An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timetabling and vehicle scheduling problems to analyze the trade-off between level of service and operating costs of transit networks[J].Transp Res Part B,2014(70):35-46.[6] LAPORTE G,MESA J A,ORTEGA F A.Multiobjective integration of timetables,vehicle schedules and user routings in a transit network[J].Transp Res Part B,2017(98):94-112. [7] JOÃO P F A,EVELIEN V D H A.A matheuristic for transfer synchronization through integrated timetabling and vehicle scheduling[J].Transp Res Part B,2018(109):128-149.[8] 胡兴华.基于运行图的快速公交运营系统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6,6(11): 8-10.[HU XH.Research of bus rapid transit operation system based on BRT diagram[J].Road Traffic and Safety,2006,6(11):8-10.][9] 周洋帆,王莹,韦伟,等.考虑运行图约束的有轨电车干线信号协调优化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8,18(2): 73-79.[ZHOU Y F,WANG Y,WEI W,et al.An arterial signal coordination optimization model for trams considering timetable constraints[J].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2018,18(2):73-79.]。

衡阳市城乡交通一体化研究

衡阳市城乡交通一体化研究

摘要人口的增多,居民的出行需求也不断增加,那么在居民出行间就存在一个出行供需平衡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论文对衡阳的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论文从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出发,在对国内外城乡公交一体化研究的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概念和现状,分析出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从路网结构布局,城乡公交站台的基础设施,城乡公交的服务系统,站点的设置,整个线路的一个完善程度,乘客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分析。

阐述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具体实施内容和思路。

从衡阳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现状分析,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

论文从国家政策扶持,票价,税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城乡公交一体化具有保障性的意见。

本论文是结合衡阳的实际情况,对衡阳公交一体化的认识和对不足之处的建议和一些思考。

关键词: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模式实施措施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the travel demand of residents is also increasing, so there is a problem of balance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rips. 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e travel needs of residents, the paper on the urban and rural hengyang bu s integ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Starting from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 nd significance of urban and rural bus integ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 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urban and rural bus integration with the concept a nd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bus integr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summary of t he research on urban and rural bus integr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uts forward t he improvement methods and measures.From the road network structure layout, urban and rural bus station infrastructure , urban and rural bus service system, station Settings, the entire line of a degree of imp rovement, passenger satisfaction degree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expo unds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contents and ideas of urban and rural bus integratio n.From the hengyang urban and rural bus integration status analysis, analysis of its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nd strategy. From the national policy support, ticket price, tax, etc.This paper 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engyang, hengyang bus inte gra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ficiencies and Suggestions and some thinking.Keywords:Urban-rural public transport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odel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peration management.目录摘要 (I)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1 .1国家政策的支持 (1)1.1.2 衡阳交通的发展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1研究的目的 (1)1.2.2研究的意义 (2)1.3 研究综述 (2)1.3.1 国外研究的现状 (2)1.3.2国内研究的现状 (3)1.4研究的内容和思路方法 (4)1.4.1 研究的内容 (4)1.4.2 研究的思路方法 (4)第二章城乡公交一体化相关理论概述 (5)2.1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概念 (5)2.1.1城乡一体化 (5)2.1.2城乡交通一体化 (5)2.2城乡公交一体化 (6)2.2.1城乡公交的含义 (6)2.2.2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定义与内涵 (6)2.2.3衡阳的城乡公交 (7)2.3城乡公交客流分析 (8)2.3.1 客流客源 (8)第三章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存在的问题 (10)3.1管理体制障碍分析 (10)3.2一体化运营机制难以同时适用城市和乡村 (11)3.3一体化公交线网组织方式对运营效率的影响 (11)3.4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12)第四章衡阳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分析 (13)4.1衡阳公交一体化的现状 (13)4.1.1 衡阳公交的基本情况 (13)4.1.2 衡阳城乡公交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13)4.2衡阳城乡公交的调查分析 (14)第五章推动与提升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18)5.1管理权下放:政府掌舵和社会参与的新管理制度 (18)5.2 精细化经营:运营收支分离与公交定制化服务 (18)5.3高效率连通:因地制宜的公交线网一体化布局 (18)5.4全面化建设:全面完善相关设施建设和服务 (19)5.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9)5.4.2 提升城乡公交服务水平 (19)第六章结论 (21)参考文献 (22)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3年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

2023年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

2023年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____年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一、背景城乡公交一体化是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运营公共交通体系,以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公共交通服务为目标。

____年,我国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快,城乡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将成为保障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的重要措施。

本方案旨在提出____年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方案,以确保城乡公交一体化取得良好效果,促进城乡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管理,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促进城乡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2. 原则:(1) 确保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全覆盖,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地区,都要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交通服务。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先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公共交通服务向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方向发展。

(3) 加强规划和建设管理,明确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确保城市和农村地区公共交通系统的有机衔接。

(4) 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公共交通的智能化水平,提供更加智慧的出行服务。

(5) 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

三、策略和措施1. 加强规划和建设管理(1) 制定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方案,明确城市和农村地区公共交通网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 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能力和覆盖面。

(3) 完善公共交通站点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上下车条件,提高用户体验。

(4) 建立健全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职责,加强监督和管理。

2. 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1) 加强公共交通车辆的配置调配,提高车辆利用率和运行效率。

(2) 加强公共交通线路的规划和优化,合理布局线网,提高线路覆盖面和运输能力。

(3) 推行公共交通智能化服务,包括实施电子支付、GPS定位等技术手段,提高公共交通的信息化程度。

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建议与设想[5篇范例]

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建议与设想[5篇范例]

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建议与设想[5篇范例]第一篇: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建议与设想依照“破解三农难题,交通运输先行”的工作思路,要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建议加强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切实增强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求。

但由于多种因素,目前农村公交的经济效益较差,公司和个人投资经营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加以引导,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公交客运班车的开行。

由政府牵头,相关的交通运管、公安交警、安监、城建、财政、税务、教育和各乡镇政府等单位共同参与,为推动公交一体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深入调研,合理布局,认真制定科学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规划。

市、镇两级建设规划部门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新建点和公寓点,要注重夯实基础,规划好客运站场及沿途停靠站点,参考规划居住人数、公路建设规划和新农村规划中各点的规模,预测未来的人口、经济、用地,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认真听取当地干部群众的建议,制定符合客观实际,适度超前,而又具有明显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对改造点,要根据客流量的发展变化,合理安排公交线路和密度,翻建、新建客运站场及沿途停靠站点,以保证现有居民出行要求;对控制点,无需花大力气建设公交场站,但必须满足现有村民的出行需求。

在这些大前提下,再详细地制定各个布置点的公交发展规划,使新农村公交在发展班线、运力和场站建设工作中能规范、有序地发展起来。

在各镇规划的基础上,交通部门再综合作出全市新农村公交发展总体规划。

(三)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

首先,要建好乡村公路,增加通达深度是农村公交客运网络建设的依托。

在规划建设村道时要提前考虑通车标准,根据《公路法》规定,农村公交的公路通达标准为四级或四级以上的公路。

四级公路采用二车道路基时,在适当距离内设置错车道,错车道路基路面宽度不小于5米,有效长度不小于20米。

公路网规划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优化

公路网规划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优化

公路网规划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优化温旭丽;过秀成【摘要】首先提出公路网规划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制定指标选取的原则;根据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对发展预测子系统、路网发展规模测算子系统、建设实施安排子系统进行指标筛选,得到由42个指标构成的初始指标体系:针对不同层次的公路网规划进行相应的指标选取分析,并以区域公路网规划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例,对初始指标体系进行优化研究.给出指标优化框架设计,通过构造判断矩阵、编程计算对初始指标体系进行优化.经过3轮迭代删除13个次要指标得到由29个指标构成的最终指标体系.【期刊名称】《现代交通技术》【年(卷),期】2008(005)004【总页数】5页(P63-67)【关键词】公路网规划;后评价;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优化【作者】温旭丽;过秀成【作者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南京,210088;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京,2100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2.11.1 构建思路一般来讲公路网规划主体内容[2]包括:公路网规划发展预测、公路发展规模测算、路网布局优化和规划项目建设实施安排4大部分,其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从这4大块进行选取。

但路网布局主要受其地形特点、资源分布、城镇体系格局及区域的产业分布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相对稳定,所以路网布局相比之下较稳定,只需对其进行专家定性评价即可。

在分析其他3个规划模块的研究内容基础上,罗列其规划过程中常用指标,根据各评价指标特性和公路网规划本身特点,遵循一定的指标选取原则,对评价指标进行初步筛选;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3](AHP)对初选结果进行优化,并以特征向量中的和积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最后,构建科学合理的公路网规划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1.2 选取原则由于公路网规划涉及面较广,采用的指标较多,规划方法不同、规划区域不同所采用的指标也不尽相同,有些指标间缺乏可比性,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准确与否。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现实困境及发展建议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现实困境及发展建议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现实困境及发展建议孙庆军 李 峰 周 欣(济南市城市交通研究中心,济南 250000)摘 要: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及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其核心要义是城乡客运的公交化改造,对提高乡村居民出行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速城乡生产力要素自由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及发展城乡公交已成共识的背景下,现实中推广城乡公交一体化仍然面临着线路运营权转移困难、公交场站建设困难、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及农村道路条件制约等关键问题,阻碍城乡公交一体化事业的发展。

通过对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范例的总结,提出了分批分步推进实施、多部门协作保证场站建设、强化政府部门主导、加强政策支持及强化道路提升等方面的应对措施,对尚未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地区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交通运输一体化;城乡公交;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U491.1+7 文献标志码:AThe practical dilemma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rural public transportationSun Qingjun Li Feng Zhou Xin(Ji Nan Urba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Jinan 250000)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rural public transport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urban-rur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which core meaning is the transit transformation of urban-rural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travel service level of rural residents, to promote the equalization of urban-rural basic public services, and to accelerate the free flow of urban-rural productivity fact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public transportation has become a consensus.The promo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rural public transportation faces some key problems in reality, such as the transfer of line operation rights, the difficulties of bus station construction, the lack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the constraints of rural road conditions, which affects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rural public transportation. Through the summary of the development exampl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rural public transport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rural public transportation, such as carrying out the project step by step, cooperating of multisectoral collaboration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of bus station, strengthening the leadership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trengthening policy support and the upgrading of urban-rural road.Therefore,this paper provides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areas that have not yet realized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rural public transportation.Key words: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tegration of urban-rur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urban-rural public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suggestions引言城乡一体化的提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2023年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

2023年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

2023年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在城市中,公共交通系统相对发达,但在农村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公共交通服务不完善,使得农民朋友们在交通出行方面面临着很大的不便。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通过城乡公交一体化,打通城乡交通壁垒,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

2.原则:(1)政府主导:政府需要在城市和农村的交通规划和投资上加大力度,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2)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入社会资本,形成城乡公交服务市场,提高服务标准和品质。

(3)创新方式: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探索运用智能化技术手段,提高公交服务的效率和便捷度。

三、具体措施1.完善规划和建设(1)精确划定农村公交线路和站点,建立农村公交网,确保公交服务覆盖农村主要区域。

(2)适应农村的特殊条件,选择适合农村地区交通需求的车辆类型,如小型巴士、电动车等,提高运营效率。

(3)加大对农村公交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修建或改造公交站点、停靠点等,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2.加强组织管理(1)建立城乡公交服务的联动机制,协调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资源统筹配置,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

(2)加强乡村公交线网规划,根据农村发展需求和人口流动情况,合理调整线路和班次频率,提高公交服务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完善公交调度指挥中心,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实时监控车辆位置和行程,提高运营效率,减少客流滞留。

3.促进技术应用(1)推广电子支付方式,方便乘客购票和付款,提高乘客的出行便利度。

(2)引入智能化调度系统,优化车辆调度和班次安排,提高乘车的效率和准时率。

(3)提供实时动态信息,通过公交APP或其他渠道,向乘客提供公交车辆到站时间、班次信息等实时更新,方便乘客出行计划。

四、实施保障1.加强政策支持(1)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路线图,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公交服务。

基于运输可靠性的城乡公交线路运行组织优化研究

基于运输可靠性的城乡公交线路运行组织优化研究

车 辆满 载率 是指车 中的乘客 数量
占车 辆满载 时数 量 的比率。对 于乘客 而言 越低 越好 .而对于公 交企 业而言 则越大越好 ,可获得更 多的收益 。 ( )候车时间。 3 候车 时间是 指从乘 客进 站开始等
待 车 辆 直 到 上 车 所 需 要 的 时 间 .对 于 乘客而言越短越好 。
时 间 ,对 于乘 客 而 言 越 短 越 好 。 ( )车辆 满 载 率 。 2
B I等 研究 了在 1 交通量 变动情 eI 9常
况 下的行 程时 间可 靠性 .将行程 时 间 可靠 度定 义为在特 定服 务水平 下 出行 者 能够在给 定 时间 内完 成 出行 的概率 。 2 s kr例考虑 了由于道路损坏而造 )A a ua
由客 流 出行 特 征 分 析 可 知 .县 城 .乡镇 、村庄 的居 民 出行特 征 在客 运 量强度 .出行高峰 时段分 布等 方面
存 在 差 异 ,针 对 为 不 同 区域 服 务 的 线
路 客流强 度特征 以及服 务功能 的差异 性 ,线路分 为干线和支线 。
干 线 :承 担 大 型 集 散 点 之 间 联
发 展要 求 .在城 乡联 系 日益 密切 ,客 运 需求 不断提 高 、公路 网络逐 步完善 的背景 下 .迫 切需 要基 于运输可 靠性 要 求 ,研究优 化城 乡公交 线路运 行组 织 模式 。通 过基 于运输 可靠性 的城 乡 公 交线路 运行 组织优化 研究 ,深 入分 析城 乡客 流之 间的特 点 ,找 出适 合城

般 呈 现 三 峰 型 ,从 图 1可 看 出 , 农
村 居民上午 出门时 间一 般集 中在早上 53 :0~ 9 0 :0时段 ,此时形成 了一个 出

城乡公交一体化ppt课件

城乡公交一体化ppt课件

最新课件
11
最新课件
12
三、必要性
1、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是道路运输企业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是规范客运市场 的有力措施
3、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是提升道路客运 服务水平的新措施
4、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广大人民群众 出行的实际需求
最新课件
13
道路运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 择
加强宏观调控能力,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避免
城市公交与公路客运之间的无序竞争,有利于城
乡客运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提高城乡客运的整体
竞争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
境;有利于城乡道路运输结构的调整,使得城乡
客运资源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保持供需平衡。
最新课件
4
最新课件
5
最新课件
6
二、规划方法与技术
城乡公交一体化
最新课件
1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运行机理和意义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规划方法与技术 城乡公交一体化其推行的必要性 对实行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体会
最新课件
2
一、运行机理和意义
城乡公交一体化就是根据城乡旅客运输发 展的客观要求,为适应城乡一体化需要, 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现有的城乡客运管 理模式,打破原来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 元分割的局面,利用公交化运作方式,发 挥客运资源效益最大化,以达到城乡公交 相互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 捷、畅通有序地协调发展。
面对高铁、轻轨、民航客运咄咄逼人的竞 争态势,分析公、铁、空各自优势和劣势, 公路客运企业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采取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办法,有策略地与高 铁、轻轨、民航进行竞争。“车头向下” 大力发展城乡客运,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 是道路客运企业面对竞争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途径。

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

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

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摘要:城乡公交一体化是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间建立统一的公共交通体系,以实现城乡间公交服务的无缝对接,提高交通效率和方便居民出行。

本文将从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背景、现状、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套以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方参与为基础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

一、背景及现状分析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人口增多,加大了城乡间交通需求的差异性和复杂性;2. 城市公交相对完善,但农村公交发展滞后,服务质量相对欠佳,存在远离市区、线路少、频次低、车况差等问题;3. 城乡公交分别由城市交通部门和农村交通部门管理,缺乏统一的规划、标准和管理机制,导致城乡公交服务之间的断层。

二、问题及挑战分析1. 规划和投资方面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导致城市公交线路延伸困难,农村公交资金不足;2. 城市交通拥堵和农村道路状况不佳,限制了城乡公交运营的效率;3. 城乡公交服务的质量差异,影响了农民工流动性和城乡居民公平出行的问题。

三、一体化实施方案为了解决城乡公交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制定以下实施方案:1. 建立政府引导的城乡公交一体化体制机制(1)设立城乡公交一体化协调机构,由城市交通、农村交通和规划等部门共同参与,负责统筹协调城乡公交运营和管理工作;(2)制定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和政策,明确统一的标准和要求;(3)加强城乡公交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

2. 健全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体系(1)建设统一的城乡公交调度指挥中心,实现城乡公交线路的集约化运营;(2)鼓励城市公交企业进入农村开展公交服务,提高农村公交的运营质量和覆盖范围;(3)支持农村交通企业进入城市辐射区域,开展跨区域公交服务。

3. 加强城乡公交设施建设(1)城市和农村公交站点的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提高公交站点的标准化和便利性;(2)推广使用电子票务系统,方便乘客购票和刷卡支付;(3)提高城乡公交车辆的环保性能和舒适性,逐步引入新能源公交车。

10高铁枢纽公共交通集疏运网络规划方法_何小洲_过秀成

10高铁枢纽公共交通集疏运网络规划方法_何小洲_过秀成

□ 刘东亮,魏文琪,房益山,岂 野,王 锐齐齐哈尔龙安桥旅游名镇核心区概念规划[摘 要]在国家强调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下,具有地域特色、促进产业转型、生态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旅游名镇的发展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现代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

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龙安桥镇定位为“富裕县重点城镇,以湿地温泉旅游、生态农业观光为主的旅游名镇”。

在该规划定位指导下,龙安桥镇展开了核心区的概念规划设计,以水为脉、以文为魂,以湿地为核心,利用湿地保护模式、温泉游憩体验模式、生态栖居模式和农业生产模式,分别对空间布置、功能安排、交通和绿地系统等进行规划设计,推动城镇的发展。

[关键词]城乡统筹;旅游名镇;概念规划;龙安桥镇[文章编号]1006-0022(2014)02-0059-07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Longanqiao T ourism T own Core Area Conceptual Planning, Qiqihar/Liu Dongliang, Wei Wenqi, Fang Yishan, Qi Y e, Wang Rui[Abstract] T ourism town development is receiving attention in the new era. Longanqiao town future development vision is “an important tourism town of Fuyu County with hotspring and wetland tourism,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tourism”. Longanqiao town core area conceptual planning centers on waterscape with culture, creates a wetland centered, wetland preservation, hotspring recreation, ecologcial residenc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lans space, function, transportation, greenery, and promotes famous tourism town development.[Key words] Urban rural integration, Famous tourism town, Conceptual planning, Longanqiao town旅游名镇是指具有或依托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服务功能齐全,镇内街区及周边环境整洁优美、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突出,在区域旅游市场上有比较鲜明的旅游形象,具有旅游集散和辐射作用,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明显的旅游城镇。

《城乡公交一体化》课件

《城乡公交一体化》课件
详细描述
城乡公交一体化旨在打破城乡交通分割,将城市和乡村的公共交通资源进行整 合,建立统一的公交网络和服务标准,实现城乡居民出行的便利化和一体化。
实施意义
01
02
03
04
05
总结词
1. 促进城乡经济 2. 提高居民出行 3. 缓解城市交通 4. 推动绿色出行
社会…
质量
压力
城乡公交一体化对于促进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 居民出行质量、缓解城市 交通压力、推动绿色出行 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意义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提升 居民生活品质、优化交通资源配置、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研究背景
城乡交通发展不平衡
政策推动
城乡之间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 平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城乡经济社 会的协调发展。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城乡 公交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交通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
2. 推动公共交通事业发展
城乡公交一体化能够促进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 水平和运营效率,推动公共交通事业的现代化。
3. 促进城市化进程
城乡公交一体化能够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城市和乡村的 融合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CHAPTER 03
国内外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 展现状
国内发展现状
经验总结与借鉴
经验总结 政府主导、科学规划、技术应用是推
动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关键因素。
需要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 制宜地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
借鉴意义
其他地区在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时, 可以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和做法。
注意解决资金、利益协调和运营管理 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城乡公交一体 化的顺利推进。

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的关键技术

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的关键技术

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的关键技术
王献香
【期刊名称】《交通标准化》
【年(卷),期】2014(000)021
【摘要】统筹城乡客运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性,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通过对城乡公交一体化内涵的理解,对公路客运和公共交通之间差异性进行分析,提出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关键技术,包括建立城乡一体的枢纽体系、城乡一体的线网结构、城乡一体票价体系和可持续的公交补贴机制,并结合案例对每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总页数】7页(P40-45,51)
【作者】王献香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17
【相关文献】
1.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总体框架构建 [J], 过秀成;王丁;姜晓红
2.中小城市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研究 [J], 刘婷婷;邓克涛
3.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与管理若干问题分析 [J], 潘丽梅
4.有关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与管理现状调研 [J], 闫绍宇;周钰;王克;胡庭华;郑超龙
5.新型城镇化导向的城乡公交一体化研究——以枞阳县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为例[J], 方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都市区客运走廊公共交通设施配置规划问题探讨

都市区客运走廊公共交通设施配置规划问题探讨

都市区客运走廊公共交通设施配置规划问题探讨
过利超;过秀成
【期刊名称】《现代城市研究》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为了合理配置都市区客运走廊内公共交通设施,完善都市区空间与交通规划体系,论文以可达性、多元化、公平性、一体化、协调性为规划目标与要求,界定了都市区客运走廊公共交通设施配置规划的内涵,提出了设施配置规划的总体框架,并探讨了规划中的几个关键决策问题。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过利超;过秀成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121
【相关文献】
1.都市区客运走廊主导交通方式选择决策研究 [J], 过利超;过秀成;费跃;姜晓红
2.中运量客运走廊公共交通系统模式r及车辆选型研究 [J], 廖彩凤;孔庆伟
3.大型高速铁路客运站客运设施配置仿真优化 [J], 马语佳;马驷;谢冰如
4.都市区 TOD 走廊公共交通方式选择模型 [J], 过利超;过秀成;姜晓红
5.包头市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目标研究 [J], 李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

关于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

宜县二运司【2012】13号四川省宜宾县第二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关于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的实施方案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实施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能够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与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依据省安委会(川安委[2011]1号)文件精神,市政府将宜宾县道路旅客运输改制确定为2012年考核宜宾县的一个重要内容,县委要求立即着手进行体制改革,县交通局要求立即进行城乡客运公交化试点改革,为响应全面推进宜宾县道路旅客运输体制改革,加快宜宾县城乡客运业发展步伐,早日实现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工作目标,经我司认真考察论证,特拟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稳妥推进的原则,对现有城乡客运资源进行优化调整,使线路设置、运营模式、运力配备、配套设施、管理水平、服务档次达到或接近城市公交的水平,逐渐消除城乡差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宜宾县的城乡统筹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安全出行保障。

二、城乡客运业发展现状我司乡村客运业是在90年代初期收编起步发展,多年来,在宜宾县委、县政府、县所的正确领导下,我司城乡客运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现在,不论在线网覆盖率、企业规模、车辆档次、管理服务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

部分线路运营车辆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监控系统、自动语音报站系统。

宜宾县白花镇地处宜宾县东大路片区,区位优势明显,周边道路全部硬化成水泥或者沥青路面,目前,全司客运线路共8条,运营车辆25部,运营线路总长度130余公里,平均日发班次200余个,日运送旅客3000多人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总体框架构建General Frames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ive Planningof Urban and Rural Public Transit过秀成 王丁 姜晓红GUO Xiu-cheng WANG Ding JIANG Xiao-hong文章编号:1009-6000(2009)02-0024-05中图分类号:U126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过秀成,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博导,交通工程系副主任;王丁,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姜晓红,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研究生。

引言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与实施,城乡统筹规划下的城乡综合交通体系需要配置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方式与运输服务体系,适应和促进未来城乡间时空资源的合理配置[1]。

随着区域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城乡居民出行需求的日益增长,统筹协调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公共交通发展,构建城乡公共交通规划总体框架,对推进城乡公交基础设施一体化、经营管理一体化以及政策体制一体化,提高城乡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支撑和引导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城乡公交运营特征及发展制约因素1.1 概念界定广义上讲,城乡公交包括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公共客运交通。

狭义上讲,城乡公交可以定义为城区(或中心镇)与乡镇(或村)间的公共客运交通线路方式,依托城市道路与区域公路布设固定线路并统一编号,设置沿途停靠站点与首末回车场,采用公交车型并借鉴城市公交的运营管理方式。

论文中城乡公交主要指联系农村地区的公共客运交通,并注重与城市公共交通的协调。

1.2 运营特征城乡公交一般有两种运输方式特征,一是按照传统班线性质运行的城乡线路,目前大多农村地区采用的形式;二是按照城市交通方式运行的城乡线路,如江浙地区普遍采用的形式。

(1)班线运营方式下,线路的走向和名称固定,站点设置起点与终点,沿途停靠站较少;线路发车频率不定,一般等到客满发车;车型选取[本期聚焦:城乡统筹发展]24现代城市研究2009(2)不够统一,核载人数按座位统计;由于须缴纳公路规费,线路票价普遍较高,且线路长度不同票价不同。

(2)公交化运营方式下,线路统一编号;有相应的首末站、固定停靠点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固定公交发车时间与频率,不以客流要求变化而改变;车型必须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统一公交票价[2]。

1.3 发展制约因素1.3.1 衔接问题(1)体制衔接。

我国一些城市在交通管理方面实行的是双重管理体制,按照交通部相关行业规定,在城市规划范围内,由城建部门养护的道路属于公交营运范围,超出该范围为公路营运,一个是公交客运,一个是公路客运,分属城建与交通两个独立部门。

两种客运方式都有自己的营运范围与行业规定,相应的管理部门也是各自为政,未能形成协调发展。

由于管理主体的不统一,又引发准入机制、税费要求、载客率等政策与待遇的不公平,造成了公交客运与公路客运不能在同一水平线上公平竞争,成为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的一大障碍。

(2)客运网络衔接。

管理主体的不统一以及行业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反映在设施布局与资源投资层面即是两者在公共客运交通网络的衔接上存在问题。

客运线网与换乘枢纽站点布局从各自管理的范围内看是较为合理的,然而往往在两者交界或是互相渗透时难以做到合理衔接,引起线路定位不明确、管理职能范围冲突、居民换乘不便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城乡间的衔接。

1.3.2 设施建设问题城乡道路、场站、车辆等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的滞后是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的“硬件软肋”。

城乡道路建设多依托国省干道呈放射状布设,镇与村及村与村之间的道路通达程度较低,城乡客运站、港湾式停靠站、停保场等场站的建设相对道路建设滞后,运营车辆性能与车型结构参差不齐。

城乡一体化必然要求线网密度、场站覆盖率、车辆拥有率达到相应的标准,因此,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发展提高。

1.3.3 经营模式问题目前,城乡客运经营公司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相对较低,经营主体“散、小、弱、差”以及服务替代性强的特征使得城乡客运市场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运输资源低效利用。

由于个体经营多以单线为主,不利于线路协调与集约化资源配置,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1.3.4 资金问题与发展成熟的城市公交相比,城乡公交建设缺乏人力与财力的保障,城乡公交场站建设方面,政府投资力度不够,资金落实不到位等现象频繁;公交车辆发展与场站建设融资渠道较为狭窄,大多数企业仍未能意识到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的潜在商机。

2 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要求2.1 区域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要突破传统城市公共交通范围与农村公共交通范围的限制,以区域整体的公共交通为对象,充分考虑与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体系、产业布局、城市特色及综合交通规划等上位规划的协调,加强区域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与设施规划研究,拓宽公共交通规划视野[3]。

2.2 城乡公交统筹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城乡公共交通发展的方向与结果,统筹则是从过程及思路上对城乡公共交通发展的把握,以实现一体化,是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

城乡公交统筹并非使农村公共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达到完全一样,而是相互吸取促进自身发展的积极因素、协调发展的双向演变过程。

城乡公交统筹要求道路、场站基础设施的统筹,同时要求管理体系、经营方式、市场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统筹,其中关键是实施统一、协调、高效的城乡公交管理体系,保障城乡公交在城乡道路安全运行、场站等基础设施完备、城乡道路客运网络体系高效运作的条件下,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争取利益最大化和25现代城市研究2009(2)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实现城乡公共交通在管理体系、运行机制、运营方式等方面的协调发展[4]。

2.3 城乡公交公共政策城乡公交规划需要体现宏观调控职能、以制定城乡发展公共政策的理念,进行城乡公交规划,并加强实施城乡公交规划的公共政策研究。

重点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保障规划实施、规范规划管理等方面,从有利于形成公共政策的角度深入研究城乡公交规划问题,为城市政府制定相关公共政策提供规划依据。

3 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3.1 规划总体架构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应当基于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与公共客运交通发展历程分析,研判地区公共客运交通所处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阶段,了解公共客运交通发展的规律性与延续性。

分析未来城市和城乡交通发展环境与要求,明确城乡公共客运发展趋势及要求,提出城乡公共客运交通发展定位与一体化发展战略。

进行相关政策制定、设施规划、运营组织规划等研究。

城乡公交规划按照规划的技术深度要求,可以分为城乡公共交通的战略规划、设施规划与运营规划(见图1)。

3.2 分项规划内容3.2.1 战略规划城乡公共客运交通战略规划是26现代城市研究2009(2)对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与城乡公共交通规划的宏观构架。

协调城乡空间规划、交通体系规划等上位规划对城乡公共交通的发展要求,准确定位,确定城乡公共交通发展目标与城乡统筹规划战略,以及区域范围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

主要内容有总体战略规划、政策规划与片区战略规划(见图2)。

城乡公交总体战略规划需要分析区域运输与城镇空间及产业结构互动关系,城乡客运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把握城乡公共交通供需特征、预测总量及分布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战略模式与目标,制定发展战略及对策,并且确定城乡公交设施总体规模与布局结构。

城乡公交统筹发展政策规划是为进一步落实城乡公交发展战略,达到预期目标而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与行动保障。

片区城乡公交战略规划是针对地区重要片区,如次级中心城区、重点中心镇、重要功能区而提出的,要在服从和适应总体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明确片区城乡公交的功能定位、发展战略与总体规模,并可初步开展公交基础设施规划,与战略规划下一层的设施规划相衔接。

3.2.2 设施规划城乡公共客运交通设施规划主要进行城乡一体化线网规划、场站布局规划、运力配置规划等。

在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中三者往往需要互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反馈以寻求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区域城乡公共交通体系。

城乡公交一体化线网规划主要包括确定城乡公交线网布局、线网总体规模、线路布设及线网衔接分析。

城乡公交线网规划根据不同地域分布的居民出行需求(客流强度、出行高峰时段分布等方面)的差异性,可以将客运线路划分为主干线、支线和补充联络线三个等级,提供分级线网服务,考虑城镇布局形态、道路网形态等因素,确定线网的布局结构。

在分析客流需求基础上,确定线网总体规模,包括线网总长度、线网密度、线网日客运周转量等,确定城乡公交客运走廊,布设城乡公交线路,同时考虑线网如何与城区其他客运方式实现对接,合理换乘以提高运输效率。

对于城区规模较大的城市,城乡客运主干线路在城区边缘的公交换乘枢纽与城区公交衔接,衔接的对外客运枢纽一般有多个,以便于分方向衔接。

对于城区规模小、道路交通量不大或仅有一个对外客运枢纽的城市,城乡客运27现代城市研究2009(2)主干线路可选择从城区中心穿过,合用部分城区公交站台,一般在城市中心或穿越到城区另一侧边缘与对外客运枢纽衔接[5]。

城乡公交一体化场站布局规划主要包括场站布局与规模、场站建设方式等内容。

其中重点解决城区与城乡、重点街镇等主要客流集散点处的公交换乘枢纽的布局。

场站的选址、规模、等级、服务功能等由交通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使各场站与其他各种运输方式和各种客运服务方式有效衔接。

城乡公交一体化运力配置规划依据线网布局、场站布局进行运力资源分配,结合设施规划下一层的运营组织规划,进一步对资源整合优化,从而提高运力的利用效率。

3.2.3 运营规划城乡公共客运交通运营规划主要包括运营组织规划与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

城乡公交运营组织规划是基于农村客流动态性特点,在线路空间布局的基础上,确定运营方式、线路行车组织方式;优化线路发车频率,选取合适车型,优化运力调配,有效整合运力资源。

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包括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整合客运经营主体、协调管理体制、一体化改造设施建设及保障政策。

结语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有利于整合城乡交通资源,克服传统城市公共交通与农村公共交通独立发展时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促进区域公共交通的良性循环发展。

论文以联系农村地区的公共客运交通为研究对象,分析体制、设施建设、经营模式等制约城乡公交发展的因素,明确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要求,提出了由战略规划、设施规划、运营规划构成的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总体框架,其中战略规划包括总体战略规划、政策规划与片区战略规划,设施规划包括线网规划、场站布局与运力配置规划,运营规划包括运营组织规划与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等内容。

参考文献:[1]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解说[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2] 王炜,杨新苗,陈学武,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11.[3] 吴新纪,张伟,等.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城市总体规划方法[J].城市规划,2005,(12):58-63.[4] 顾志兵.城乡公交统筹发展策略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5):114-117.[5] 相伟.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镇公交规划方法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6.摘要: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对城乡综合交通体系与城乡公共交通的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