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中体现的人类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语言中体现的人类知识

什么是知识?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知识”一词有如下解释:1.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2.指有关学术文化的。这里,我们取第一种解释,即把知识作为人类的认识成果、经验的固化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来讨论语言中体现出来的人类的知识。

基于上面对知识的理解,我们可以发现,知识的概念实际上和认知语言学对于“认知”的定义和观点十分的相似。认知语言学家所说的“认知”,是指人类认识外部世界和自身行为的过程和能力。他们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人的实践,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语言本身就是认知的内容,人的身体是认知的主体。语言结构本质上是对人类认知结构的象征(Symbol),语言的结构不是一套自足的形式系统,而是有着深刻的经验基础的。人类的感觉、直觉、经验对语言结构的形成和运用有着重要的影响。语言意义的形成和发展也不是以二值逻辑为基础的,而是与人类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

既然语言本身便是认知的内容,语言中必定体现出人类认知的规律,那么我们当然就可以从语言中找到人类知识的踪影。

人类的知识到底是如何在语言中得到体现的?我们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中找到答案。

一、商业事件(commercial event)和框架理论

这是由菲尔墨提出的经典例子。这里,他给出了四个句子:

(1)David brought an old shirt from John for ten pounds.

(2)John sold an old shirt to David for ten pounds.

(3)John charged David ten pounds for an old shirt.

(4)David paid ten pounds to John for ten pounds.

这四句话表达的基本上是同一个意思,但是为什么要有这样不同的说法

呢?每一个句子又体现了怎样的人类知识呢?这就需要用到认知框架的理论来解答。

我们来考虑下使用Buy这个词时的情景。首先,要有一个人A,并且他要有一定数量的钱,还需要有另一个人或者是组织D,有A需要的货物。理所当然的,两个参与者对于货物的价格达成协议,然后A付钱给D,D将货物给A。最终,A拥有了货物,D拥有了钱。把中间达成协议的环节作为先决条件除掉,那么行为范畴BUY就包含了至少四个范畴的相互关系,即 a BUYER,a SELLER,GOODS和MONEY。图1表示的就是BUY的认知框架。

图1 菲尔墨列出的[BUY] 的框架

句子(1)中,[BUY]框架的所有四个成分都在语言中以不同的句法成分表现了出来:BUYER(David)是主语,GOODS(an old shirt)是直接宾语,SELLER(John)是第一个修饰成分,MONEY(ten pounds)是第二个修饰成分。我们把这种句法成分角色的分配称为句子的句法透视(Syntactic perspective)。透视的概念和凸显观(即图形-背景分离的观点)联系紧密,也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但绝不仅仅如此。

句子(1)中的透视是基于动词buy的句法。但是同样的框架,也可以存在不同的句法透视。比如,用动词sell时,我们就会把SELLER和GOODS凸显出来作为主语和宾语,,而把BUYER作为间接宾语,就像句子(2)表示的。动词charge则将SELLER和BUYER作为主语和宾语凸显出来,如句子(3)。动词pay凸显BUYER和MONEY为主语和宾语,而SELLER作为间接宾语则可有可无。

菲尔墨提出的[BUY]框架不仅仅是用来描述buy的句法结构的工具,而且

还适用于sell,charge和pay这样的动词。这四个动词的不同,只是对于同一个框架的透视角度的变化。Buy和pay是从BUYER的角度来描述整个商业事件的,而sell和charge是站在SELLER的角度来描述的。

认知框架,是指与特定的语言形式相联系的,由多个认知范畴构成的知识网络的静态构型。它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的语言选择,这些选择是和场景,情景联系的。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描绘认知背景的方式,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认知范畴提供了背景和依据。它是一种认知模式,是人们对于具体的,经常重现的场景的知识和观念的体现。用菲尔墨的话作为总结,“认知框架是人类知识的明确的统一的构架,或者是人类经验的一种条理清楚的图式。”

二、餐馆脚本和认知脚本理论(script)

我们依然从语言出发,先看下面一段例子:

Sue caught a plane from London to Paris.After sha had found her seat she checked whether the life vest was beneath it, but she could not find it. So she asked the flight attendant to find one for her.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句子中的两个定冠词“the”的用法。在英语的语法中,定冠词“the”是用在说话人正在谈论的,并且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知道的某个具体的人或者物的前面。可是the life vest和the flight attendent在前文中并没有提到过,而且在后面也没有特别指明,却为什么要使用“the”呢?显然,只从语法的角度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想要理解特定的指示内容,我们需要以所具有的世界知识为基础,并且加上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才能实现。因此,即便是一台装备了所有英语语法规则和词汇的电脑,也是无法理解上面的句子的。每个坐过飞机的人都知道,航空公司会为每个乘客提供一个逃生背心,背心常常放在座位的下面,飞机上有乘务员,他们的工作就是为旅客提供帮助。当上文第一句话中提到“a plane”,所有这些基于我们的经验和储存在我们的长期记忆中的知识就被激发出来了,也正是这些知识,能让我们正确地创造和理解相关的语句。

为了更清晰地认识认知脚本的重要性,我们再来看一个经典例子,这个例子是由计算机科学家Roger Schank和心理学家Robert Abelson提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