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第一章

1、病害三角:寄主、病原物与外界环境条件三个基本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们之间的这种三元关系称为病害三角。

2、根据病原对园林植物病害进行分类有什么优点?

答:可以指示病害的病因、它们可能的发展和传播模式及控制措施。

3、什么是坏死型症状?有无病症?

答:坏死型症状表现为分解性的组织病变,即病原物将植物细胞壁或中胶层、细胞内含物分解和破坏,表现出局部或全部组织坏死。

症状:枝(叶)枯、斑点和斑块、溃疡、腐烂、腐朽、顶枯或梢枯、水啧、焦灼、穿孔、枯萎、猝倒。

植物病害:当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鲜活产品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由

于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使它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显著

的阻碍。整个植株、器官、组织和局部细胞生理紊乱、解剖结构破坏、形态特征

改变,导致生长不良、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病状:发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发生的病变特征称为病状(寄主植物不正常现象)。增生型:植物感病部分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细胞核组织过度生长。包括:肿瘤、疮痂、丛枝、叶卷曲、愈伤组织、流胶和流脂。

减生型:抑制性组织病变,即感病不为数目减少,体积缩小,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足。包括:黄化、花叶和斑驳、矮缩、簇生。

病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等结构称为病症。营养体:菌丝体、菌膜、根状菌索、菌核、植物体、藻体

繁殖体: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孢子堆、子座、伞菌、木腐菌、果实

病害产物:气味、菌脓

第二章

1. 真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是什么?简述作用和类型

真菌是一类有真正细胞核的异养生物,它的营养体常是丝状分支的菌丝体.繁殖的基本单位是孢子。菌丝体是真菌获得养分的结构。繁殖体是真菌数量不断扩大,繁殖的基础。

2. 简述病毒引起病害的特点、主要类型、传播方式等。

植物病毒是一种严格的细胞内专性寄生物;有特殊的繁殖方式,为复制增殖。植物收病毒感染后,常常表现出一些减生型症状。有病状,无病症,症状有:(1)花叶和碎锦、(2)畸形、(3)生长停止、(4)坏死、症状以叶片和幼嫩的枝梢表现最明显。病株常从个别分枝或植株顶端开始,逐渐扩展到植物其他部位。病毒侵入植物时,必须要求在植物的体表上有一个轻微的伤口。植物病毒在田间由各种介体传播。有昆虫、螨类、线虫、和真菌,昆虫是最主要的传播介体。非介体指机械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花粉和种子传播等

3. 简述真菌病害的特点、主要类型、传播方式等。

真菌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它们主要借助风、雨、昆虫或花卉的种苗传播,通过花卉植物表皮的气孔、皮孔等自然孔口和各种伤口侵入体内,也可直接侵入无伤表皮,在生病部位上表现出白粉、锈粉、煤污、斑点、腐烂、枯萎、畸形等症状。

4.简述植物病原细菌病害的特点、主要类型、传播方式等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的单细胞生物。细菌的繁殖为二均裂方式。植物病原细菌可以引起坏死性的斑点和腐烂、萎蔫和肿瘤等症状。细菌引起的坏死性斑点症状往往在病害初期表现为水浸状的半透明斑,在坏死斑的周围一般形成黄色晕圈,这是细菌性斑点病的标志。细菌一般从植物的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植物。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其枝干、芽鳞等均能作为细菌越冬的场所,病残体是许多细菌病害的重要侵染来源。雨水是植物病原细菌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另外可以通过介体传播。

5.简述植原体病害的特点、主要类型、传播方式等。

植原体属于元和生物界的软壁菌门。为单细胞生物。病害表现症状多为丛枝、萎缩现象。在自然界主要是通过叶蝉、飞虱、蝽等刺吸式口器昆虫传播。

第三章

(1)病害循环:是指侵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

(2)病原物的初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生

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次侵染或

初侵染

病原物的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完成侵染过程,

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

称为再次侵染或再侵染

(3)病程:病害的发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当植物遭受到病原物侵袭和不适宜环境因素影响后,首先表现为正常的生理功能失调,继而出现

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的各种不正常变化,使生长发育受到阻碍,

这种逐渐加深和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病程)。

(4)接触期:从孢子同寄主接触到孢子开始萌发为止的阶段。

(5)侵入期:指病原物从侵入到建立寄生关系的阶段。

(6)潜育期:指病原物侵入后和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的阶段。(7)发病期:指表现症状开始到症状停止发展为止的阶段。

(8)专性寄生物:该类病原物又被称为严格寄生物或绝对寄生物,寄生能力最

强,它们只能从活的有机体吸收营养,因而又被称为活体寄

生物

(9)兼性寄生物:该类病原物又被称为弱寄生物,其寄生性较弱。以腐生生活为主,在特定条件下,也能侵害活的寄主组织。该类病原物可

侵染生活力弱的活体寄主植物或处于休眠状态的植物组织或器

官。

(10)专性腐生物:该类病原物又被称为严格腐生物或绝对腐生物。它们只能

从无生命的有机体上吸取营养,不能侵染活的有机体。1.兼性腐生:以营寄生活为主,但具有一定的腐生能力。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营

腐生生活。

1、病原物侵入寄主有哪些途径和方式?影响病原物侵入的环境因素有哪些?答: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因其种类不同而异,主要有伤口、自然孔口和直接侵入3 种。

细菌的侵入途径只包括自然孔口和伤口。

病毒是一类专性寄生物,只能从伤口侵入。

真菌包括三种侵入方式。环境条件中影响最大是湿度和温度。大多数真菌孢子都必须在水滴中才能萌发。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真菌孢子的萌发,并缩短入侵时间。此外,光照,营养物质对病原物的侵入也有一定影响。

2、简述各类病原物传播的方式和方法。

自然动力传播。(气流传播:真菌孢子大多是借气流传播的。雨水传播:某些真菌、细菌和线虫可以通过雨水传播。昆虫和其他动物传播:多数植物病毒、类病毒、植原体等都可以借助昆虫传播。某些真菌和细菌也靠昆虫传播)

主动传播。

人为传播。

四章

1.植物有”营养不良”症吗?如果有,症状是怎样的?

有, 缺镁症:最初表现为老叶顶端及两侧的叶片出现轻微的黄化,主脉附近少许叶片呈绿色,严重时仅叶片主脉基部呈楔形绿色区、其余部分黄化,甚至全叶黄化,提早脱落,新梢不能正常转绿。缺锰症:缺锰症黄化程度较轻,主、侧、细叶脉附近叶肉多不黄化,且新梢叶片大小正常。缺锌症:新生老熟叶片的叶肉先出现淡绿色或黄色斑点,发病的新梢叶片比正常叶片明显小且窄,新梢节间缩短,小枝顶枯,果实偏小、僵硬,汁少味淡。缺铁症:初期新梢顶叶呈淡绿色,进而叶脉间的叶肉黄化,仅叶脉网状绿色,叶片失绿黄化失去光泽,与严重缺氮症相似,但同树老叶仍为正常绿色。叶片早落,果实变小,幼果果皮绿色变淡。缺钙症:新梢幼叶先出现症状,嫩叶的叶缘处先产生黄色或黄白色;主、侧脉间及叶缘黄化,但主、侧脉及附近叶肉绿色,叶面黄化产生枯斑,嫩叶窄小黄化,不久脱落。严重枝条端部枯死,生理落果严重。病果小而畸形。土壤中大量施用酸性化肥或土壤中钾、硼元素含量过多,在干旱时造成元素不均衡,易诱发缺钙症。缺钾症:发病初期,在老叶叶尖和上部叶缘开始发黄,逐步向叶片中部发展。叶片卷曲畸形,新梢长势弱,果小而皮厚,味淡而酸。缺硼症:发病嫩叶上产生不规则的黄色水渍状斑点,叶小畸形,老熟叶片叶脉肿大,主侧脉木栓化,叶尖向内卷曲,易脱落,枝条干枯;幼果皮出现白色条斑,果变形、小而坚硬、皮厚汁少,严重时大量落果。

2.什么叫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原有哪些?

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称非侵染性病害优势也称生理性病害。环境因素;(1)营养失调 :元素缺乏和过剩(2)温度与光照失调:温度过高、过低和光照不适(3)水分失调:水分过多和不足(4)大气污染 (5)其他:排放各种化学物质、化肥施用不当、农药使用不当、植物不适当的引种和移栽、大量的工程建设等。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

五章

1、怎样在田间区别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

(1)观察症状。不少侵染性病害产生特异性的病害症状,后期还有病症出现,而且侵染性病害在危害植物上的症状一般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或迹象,如病斑颜色的逐渐加深,病斑面积的不断增大等。而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状则一般不呈现一个渐进扩展的模式,也没有病症出现。

(2)侵染性病害在田间的分布往往有发病中心,并有从中心向周围扩散蔓延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