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语言是作为网络的伴生物相应而生的,它是一种“另类”语言。说它“另类”,是因为网络语言是发生在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它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风格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网络语言”是指在网络上流通的语言。它的生存基础——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自由性和平等性的特点,网语言必须适应这些特点。网络语言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在现实空间里,我们除了用语言来交流,更多地还借助其它工具。而在网上,我们唯一依靠的就是语言,语言的功能被网络发挥到了极限。网络是语言的一个新载体,载体的变化往往造成语言风格或语体的变化。语体是语言的环境变体,如日常会话语体、公文语体、文艺语体、媒介语体。网络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语体。在网络语言语体中完全病句、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表达式成了正宗语言,成为网民的习惯用法,规范汉语却变成另类表达,那么这种语言表达形式有如下特点。
第一:创新性。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网民们能够在网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语出惊人,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
先来看第一方面: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
(一)词汇创新。“恐龙”原指外形奇特的史前动物,网络语言中则指相貌丑陋的女性网民;“青蛙”是指网上的男性公民。“打酱油”指我路过,我不关心的意思.这些词语都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还有一类是网络中形成的新词语,如“菜鸟”,指初上网的新手;再如:“灌水”原指向容器中注水,在网络中则表示在网上发表长篇大论而又内容空洞、“水分”含量高的文章;还有给力、山寨、神马等等……。这些词语在普通话中是没有的,至少是没有这样解释的,而在网络中却已习焉不察。构成网络新词语的词素大多是语言中固有的,它们利用仿拟、飞白、比喻、谐音、拟人等手法构成新词。除在构词法上的随意组合、任意搭配外,网络语言在句式的选择上也常常冒传统语言学天下之大不韪。
(二):缩小词语丰富。网络语言除用字节俭外,还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如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等,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言模式,并且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网络中的语言符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汉语拼音的缩写,如“GG(哥哥)、DD(弟弟)、PPMM(漂亮美眉,即漂亮的女性网民)、等。2.英文的缩写,如:BTW(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FM(follow me跟我来)、GF(girl friend女朋友)、BRB(be right back 马上回来)等;3.数字和字母的谐音,如“1314(一生一世)、1573(一网情深)、”“U(you 你)、CU(seeyou回头见)、How a u (How are you你好)、Who a u(Who ar eyou你是谁)”等;4.英语、拼音、数字谐音混用,如:u2(you too你也是)、me2(me too我也是)、3q(thank you谢谢你)、等。
网络缩写词大量出现的原因首先是为了节省时间,因为网上的时间太宝贵,多泡一分钟的网就多花一分钟的钱;同时,在网上聊天中必须以较少的字符来表达意义,提高网上聊天的节奏,减少对话的延缓脱节。
(三):不拘一格的起名
作为网络上身份标识的网名(ID)真是五花八门。网络虚拟社会的环是相当宽松的,网民言论的自由度肯定超出常规媒体、出版物的开放程度,网民所用的网名也相应的十分个性
化;这种五花八门,不拘一格在文字形式上表现为可用汉语名,如“三剑客”之类,也可用英语名如: sky,或者用汉语拼音等,只要用网络系统允许,尽可不拘形式地选用。甚至很多人为了创新和突出的与别人不同,用大量的繁体字和所谓的“火星文”。其中,大部分字都是平常人所不认识的,或者现在社会早已不通用的,如:烎读音:yín原义:光明,槑读音mei,古同“梅”。
接下来看第二方面,网络语言的语法创新:网络语言是虚拟世界的语言。根据使用环境的特点,网络语言在使用上具有不受语法制约的随意性,以及出现了语码干扰——汉语词的超常转类。
(一).使用不受语法制约的随意性。网络语言的开放性为大众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虚拟空间,人们在网上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自由的进行网上交际,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传统书面语的规范,只要不妨碍交流,各种材料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任意组合,标新立异,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比如“下载”称为“当”或“荡”,是去download(下载)的前一半的英语发音。还出现了汉英混用,由于英语在网络中的优势,汉英混用在网络语言中越来越频繁。如“有事给我发E-mail”,有的甚至干脆说成“有事E我”。另一方面,不少英语词,包括缩略词,已经成了网上用的词汇,成了网虫们的习惯用语。如“R U there?”(你在那里吗?),“SEC…”(等一会儿)之类。有时网民们也会使用汉语拼音。这些都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习惯或技术问题,不受语法的制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二).语码干扰——汉语词的超常转类。语言的各个层面不是彼此隔离或相互独立的,因此英语对汉语的影响不会仅仅局限于词汇。网络上使用的汉语在英语的影响下,出现了部分语序变化或变异,进而造成了汉语词的超常转类现象。
第一,名词作动词。在网络语言中,名词作谓语、带宾语随处可见,例如“今天你微博了吗?”,微博是典型的名词,可后来被网友们效仿英语,用作了动词并且在网上广泛传播,受到了大家的认可。
第二,形容词用作动词。汉语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更不能用于被动结构。可是网络语言甚至在各大媒体上,如下的例子却屡见不鲜。
①我的电脑被黑了。
②一旦被黑,不要轻易放弃,什么手段都应用一下……
以上二例中的形容词“黑”均被用在了被动句里。而汉语句子中,“被”字多由“被”+动词构成,而非形容词。显然,这里“黑”已转为动词。这与“黑”该种用法的来历是分不开的。这个意义上的“黑”,来自“黑客”,是英文hacker的音译。而在英语中,“ hacker”是由“hack”加“er”构成的。英语单词hack是动词,本义是“砍伐、毁坏”之意。因此形容词“黑”就带有了动词意味,指代黑客们的作案方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黑”用作动词的情况似乎限于“被黑”用法,而其它情况下多转为名词,如“谈黑色变”、“遇黑小记”等。
二、形象性
在网络中,网民们还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象形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来模拟现实交际。如:“(-_-)”表示神秘笑容;“:- ”表示平淡无味的笑;“^-^”表示咪着眼睛笑等。这些网络符号在电脑屏幕上构成了一张张卡通式的脸庞,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使网络聊天具有了“可互视、可互听”的近距离交际效果。网络符号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成分:它没有语音形式,书写形体也不同于文字形式,但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内容。它给虚拟的网络生活增添了许多生气和实在感、即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