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第七版)消化系统疾病第九章 大肠癌
(医学课件)大肠癌PPT幻灯片
![(医学课件)大肠癌PP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b4c7f443e87101f69e3195c3.png)
肠镜检查
24
肠镜检查
25
影像学表现
26
大肠癌的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治 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和放疗等
综合治疗, 以下是2010版NCCN结肠癌及直肠癌的治
疗指南摘要
27
结肠癌的手术治疗
I、II和III期患者常采用根治性的切除+区 域淋巴结清扫,根据癌肿所在部位确定根 治切除范围及其手术方式。
肿瘤分期: II期或III期
患者年龄: 小于80岁
微卫星状态: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 和微卫星稳定(MSS)不包括高微卫星不 稳定性(MSI-H)
MSI检测可降低Lynch综合征(遗传性非息
肉病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漏诊率,同时MSI
检测对于明确诊断、指导临床预后评估、
用药及随诊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IV期患者若出现肠梗阻、严重肠出血时, 暂不做根治手术,可行姑息性切除,缓解 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8
结肠癌的化疗
一生存改善极少,考虑到化疗的副 反应及化疗费用
一期结肠癌的术后化疗是不必要的
29
结肠癌辅助化疗适应症
肿瘤部位: 结肠或12cm以上直肠
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 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 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 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
侵润与种植:癌肿可直接侵润周围组织与脏器。癌细胞脱落 在肠腔内,可种植到别处粘膜上,脱落在腹腔内,可种植在腹 膜上,转移灶呈结节状或粟粒状,白色或灰白色,质硬。播散 全腹腔者,可引起癌性腹膜炎,出现腹水等。
N+需进行辅助化疗
内科学消化系统第七版
![内科学消化系统第七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55facc910ef12d2bf9e70f.png)
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脏器的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属常见病。
在我国,胃癌和肝癌的病死率在恶性肿瘤病死率排名中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位,近年大肠癌、胰腺癌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之一,近年来可能由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法的普及而致复发率降低等原因,就诊人数有所减少。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在我国一直相当普遍。
酒精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硬化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而近年在我国亦渐见增多。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
以往在我国并未引起重视的胃食管反流病和功能性胃肠病,近年来已引起我国消化病学界的高度重视。
炎症性肠病以往属西方国家常见病,在我国少见,而近年来在我国报道不断增加。
近年调查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我国常见慢性肝病之一。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尽管影像学检查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病史、症状、体征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依然十分重要,在全面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影像学及有关特殊检查,以求既能尽快作出正确的诊断,又能减少各种检查给患者带来的精神负担并节省医疗资源。
(一)病史与症状病史采集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少消化系统疾病典型症状可以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乃至作出临床诊断;也有不少疾病虽有明显症状却不伴有明显体征。
病史采集要掌握消化系统疾病问诊的要领,务求细致,因为不少症状发生在大多数消化系统疾病中,但同一症状在不同疾病往往有其不同的特点,腹痛便是典型的例子。
因此针对主要症状,要尽可能了解其诱因、起病情况、发病经过(急性还是慢性、间歇还是持续等)、用药的反应等,要详细了解其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加剧和缓解的规律,以及所伴随的其他症状等。
此外,患者的年龄、性别、籍贯、职业、经济状况、精神状态、饮食及生活习惯、烟酒嗜好、接触史以及家族史等对诊断亦有相当意义。
大肠癌的内科治疗医学PPT
![大肠癌的内科治疗医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33db8f10a6f524cdbf8574.png)
*T4直接侵犯精包品课括件 大肠癌的其他段,如盲肠癌侵及乙状结12肠
(Incidence) and Deaths (Mortality) in 2002.
Data shown in thousands for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by cancer site and sex.
精品课件
7
Parkin DM, CA Cancer J Clin. 2005
M1
14
大肠癌的内科治疗
➢ 辅助化疗 ➢ 晚期大肠癌的治疗
精品课件
15
LV/5-FU规范给药方法
Mayo Clinic: LV200mg/m2, I.V. 2hr. 5-FU 370mg/m2, bolus,×5d, q4w LV20mg/m2, bolus, 5-FU 425mg/m2, bolus, ×5d, q4w
结肠癌辅助治疗主要进展-纵观
1990 - 1994 治疗(5-FU+LVor 左旋咪唑)优于不治疗1 1998 5-FU/LV 优于 5-FU/左旋咪唑2 1998 5-FU/LV治疗6个月与 12个月疗效相同3 1998 左旋咪唑不必与 LV联用4 1998 高剂量LV =低剂量LV5 1998 每周给药方式= 每月给药方式 6 2001 老年人 = “青年人”7 2002 持续静脉滴注比静脉注射安全
T3 N0 M0 T4 N0 M0
第九章 消化系统肿瘤(2)
![第九章 消化系统肿瘤(2)](https://img.taocdn.com/s3/m/037db3b5f121dd36a32d8261.png)
左锁骨上淋巴结
(2)血道转移: 肝脏
肺、脑、骨 、肾、肾上腺等
(3)种植性转移:腹腔或盆腔转移性黏液癌
卵巢克鲁根勃(krukenberg)瘤
(四)临床病理联系
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逐渐上腹疼痛、 饱胀不适、消瘦、贫血,出血或梗阻 症状,晚期恶病质
三、大肠癌:(Carcinoma of large intestine) 概述:
由大肠黏膜上皮或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 老年人多见 青年患者逐年增多
右侧大肠(升、横结肠)癌女性较多,腹部包块、 贫血、消瘦 左侧大肠(降、乙状结肠与直肠)癌男性多见,大 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梗阻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饮食因素:
高营养而少纤维的饮食 高脂饮食利于厌O2菌繁殖 胆酸、胆固醇等转化为促癌物
2.遗传因素:
家族性高发现象 遗传倾向与遗传性家族性多发性 息肉病密切相关
3.癌前病变: 大肠腺瘤(绒毛状腺瘤)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二)病理变化:(重点之三)
1.好发部位:
直肠最多见(约占50%) 乙状结肠(约占20%)
盲肠>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
2.分期及特点: A.早期大肠癌
B.进展期大Biblioteka 癌主要转移方式主要转移方式主要转移方式主要转移方式出现持续性胸痛或背痛出现持续性胸痛或背痛严重并发症食管严重并发症食管气管瘘肺部感染大出血等气管瘘肺部感染大出血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多已属晚期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多已属晚期22血道转移血道转移
第十节
概述: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教材P.198)
主要为恶性肿瘤(良性仅约2%) 癌占绝大部分
在食管、胃和大肠较为多见
消化管(食管、胃、大肠)癌共同特点:
《病理学》第9章 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
![《病理学》第9章 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da49b1336c1eb91b375d98.png)
chronic gastritis
慢性浅表性胃炎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肉眼观察:黏膜充血,浅表糜烂 镜下变化:病变位于黏膜浅层,淋巴 细胞、浆细胞浸润,粘膜充血、水肿。
chronic gastritis
chronic gastritis
chronic gastritis
慢性萎缩性胃炎,AB/PAS 染色:
胃腺上皮--紫红色
肠上皮化生--蓝色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is associated with autoantibodies that block or bind intrinsic factor. Another type of autoantibody demonstrated here is anti-parietal cell antibody.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chronic ulcerative colitis
病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遗传倾向、肠粘膜结构异常、感染、 免疫反应异常和精神神经因素等可能在发 病中起作用。
局限性肠炎
regional enteritis
又称Crohn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部分性肠
梗阻、腹部包块等症状。
regional enteritis
肉眼:回肠末段最常受累,但消化道的其他部位 及消化道外器官(如关节)均可累及。 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 分界清楚。 肠壁全层炎受累肠壁明显增厚,肠腔狭窄。 溃疡形成裂隙状溃疡。 卵石症溃疡间肠粘膜水肿隆起,而呈铺路石样外观。
食管与胃交界齿状线数厘米以上黏膜出现单 层柱状上皮化生
(完整)大肠癌讲义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完整)大肠癌讲义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8eed17b6529647d262852d3.png)
思考题
◆术前:直肠癌术前放 化疗
●并发症的诊断(肠梗阻、穿孔等)
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时,为什么切除肠 ◆Mayo方案:CF/5-FU iv d1-d5
对部分患者而言,即使强烈化疗也不能使肝转移 瘤缩小至能手术切除的程度,则行姑息性化疗。
综合治疗原则
以手术治疗为主 辅助放、化疗等 强调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九. 预 后
影响预后的因素: 淋巴结转移 病理分期 年龄 肿瘤大小 恶性程度(类型、分化、p53、CEA等) 免疫状态 治疗方式
确诊、分期,制定方案
仍可疑时剖腹探查
直肠指检
直肠内有无肿块 肿块位置(距肛缘距离、在直肠的位置) 肿块大小、形态、质地 肿块占肠腔的周径 肠腔狭窄程度 肿块与邻近器官关系(活动度) 盆底有无结节 指套有无血染
所需物品 检查手法
直肠指检
受检体位 检查指套是否血染
辅助检查
直肠癌
乙 状
钡剂灌肠:
◆对肿瘤准确定位
结 肠 癌
◆了解肿瘤局部情况 ◆有助于发现多原发癌
电子纤维结肠镜
◆直视下观察肠道及病灶 ◆了解病灶局部情况 ◆有助于发现多原发癌 ◆病理组织活检
CT检查
●并发症的诊断(肠梗阻、穿孔等) 1、黄家驷外科学,中册,第57章节:结直肠癌。 Ⅲ期(Dukes’C); 肿块与邻近器官关系(活动度) ◆化疗对部分大肠癌有效! 家族性息肉病癌变者仅行次全结肠和部分直肠切除术者 临床表现(左右半结肠癌特征症状) ◆C225(EGFR拮抗剂) 有明显家族史且年轻发病者 术中5-FU肠腔化疗示意图 ◆术前:直肠癌术前放 化疗 ◆Xeloda / L-OHP (XELOX) 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姑息治疗 ①距离肿瘤至少5~10厘米连同原发灶、肠系膜及区域淋巴结一并切除; 术中: 5-FU 30mg/kg体重注入肠腔
(完整word)内科学第七版word版(原)
![(完整word)内科学第七版word版(原)](https://img.taocdn.com/s3/m/7f089519b8f67c1cfbd6b8d0.png)
内科学第7版前言2008-10-28为适应医学科学理论和临床研究迅速发展的形势,医学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而教材作为体现教学改革组成的重要部分,适时给予更新和修订则势在必行。
本《内科学》教材从1979年第1版到2004年第6版,其内容的变更体现了内科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历程,发展没有止境,更新也不容中断.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的指导和组织下,在第6版的基础上,经过编委们的精心修改、编撰,完成了本教材的第7版。
本版内科学的特点:1。
为保持本书的连续性,全书的总体形式按内科各临床专科的分篇构架不变。
2.承袭1~6版教材编写的特有理念,坚持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重心的“三基”原则,突出以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当前临床实用的内容为重点,凸显其作为医学本科生教材的特定要求.3.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人生活的环境条件不断变化,临床上常见病的疾病谱也在逐渐改变;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段也在不断进步。
本书在第6版的基础上,对各章节的内容特别是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等,根据国际、国内最新循证医学资料作了相应的更新。
本书新增的章节有:人禽流感、主动脉夹层、免疫性肝病、缺血性肾病、纤维肌肉疼痛综合征、新型毒品成瘾中毒等。
删减了目前已不常见的疾病,如营养缺乏性疾病等。
对各篇之间交叉重叠的内容(如酸碱平衡失常)进行了调整,避免了重复.全书力求内容上推陈出新,文字上删繁就简,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新面貌.为了更加体现教材用书的特点,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本书同步出版了与书面教材配套的音像教材、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等,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本书除主要供医学院校本科生教学作教材外,对广大临床医生也是更新知识,提高临床工作能力以及备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的重要参考书籍。
主持和参与本书第1~6版的主编和编者们,为编好本书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本书能成为具有权威性的教科书,他们的贡献功不可没,在此谨向他们致敬。
而本届编委们秉承了他们严谨求实的精神和对教学高度负责的态度,不辞辛劳、高质量地完成了第7版的编写任务。
大肠癌诊治(内科)
![大肠癌诊治(内科)](https://img.taocdn.com/s3/m/5023c31cff00bed5b9f31dfb.png)
4. MRI(骨转移)
5. 肿瘤标志物 CEA阳性率 40—60%, CA199阳性率30—50% ,二者有互补性诊 断意义
T#
浸润深度
淋巴转移
粘膜
粘膜下层
0%
10%
肌层
浆膜
30%
50%
穿透浆膜
60-70%
大肠癌国际Duke’s分期
A 癌瘤局限于肠壁内,无淋巴结转移 B 癌组织浸透肠壁,但无淋巴结转移 C 癌组织浸透肠壁,有淋巴结转移 D 有远处转移(非通用)
预防化疗药腹泻的中医治则和方药
本科以中医“治未病”为指导思想,以预防 化疗性腹泻为目的。根据化疗性腹泻的病因病机, 采用调和肠胃法,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加入五味 子、炒木香,以加强固涩之功,加炒白术以助党参 健脾之力。功在祛邪健脾、调和肠胃,达到预防化 疗性腹泻的目的。 现代研究证明半夏泻心汤有双向调节胃肠动力, 提高机体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力,保护胃肠道黏膜, 杀灭肠道致病菌等功效。
治疗进展(3)
3、含5-Fu并用化疗方案,经欧美和日本临床观 察验证,其有效性:
L-OHP 5-Fu→5-Fu/CF →5-Fu/CF+ CPT-11
4、CPT/5-Fu/CF其有效率、生存期较CF/5-Fu有 显著优势,成为目前国际上关注的大肠癌标准 方案。
5、口服抗癌化疗药和生物靶向治疗是世界化疗 发展趋势:C-25(爱必妥)。
SN-38
SN-38G
1.胆红素的高低,反映UGT1A1酶的活性,间接预 测SN-38肠毒性的程度 2.当UGT1A1缺乏和低下时,出现:UGT1A1基因 缺陷引起的高胆红素症(G· N),先天性高胆红 素的温和形式(G· S综合征) 3. UGT1A1活性 转录水平) 可发生在2个环节(DNA多态性,
第七版内科学消化试题
![第七版内科学消化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6330c7002d276a200292ef4.png)
第七版内科学消化试题消化系统疾病习题一 ( 名词解说1( 肝肾综合征2( 肝性脑病3( 胃泌素瘤4( 胰性脑病5(Grey-Turner 征6( 中毒性巨结肠7( 胰腺假性囊肿二、填空题1( 腹泻常见于______ 型肠结核患者,便秘则常见于______ 型肠结核患者。
2( 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是____ ,____ ,____ ,____ 。
3( 肝硬化门脉高压时成立的侧枝循环有___ ,____ , ____ 。
4( AFP 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是: _____ ,______ ,______ 。
5( 原发性肝癌按大概形态分型可分为: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6( 消化道出血一般出血量达到 ____ 可出现黑便,超出____ 可引超出呕血,超出____ 可惹起血容量不足的表现。
7( 上消化道大批出血后,多半患者在______小时内出现低热,但一般不超出______ 。
C,连续 ______ 天降至正常。
8( 急性溃疡中,烧伤者所致特称为________ ,中枢精神病变所致者特称为________。
9(消化性溃疡的X线征象有直接与间接两种:________ 为直接征象,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为间接征象。
10、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______ 、______ 、______。
11(肝昏迷的诱因包含 :____ 、 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12( 当前以为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关系亲密的细菌为____。
13( 肝硬化患者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最常有的原由是__。
14( 胃癌检查联合胃粘膜活检是当前最靠谱的诊疗手段,为要达到很少误诊的目的,活检标本一定达 ___块以上。
15( 肝硬化腹水病人的基本治疗是改良肝动能及增强支持疗法,利尿剂首选___。
16( 上消化道出血的特色性表现是:___ 、___。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考试题(题库版)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考试题(题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1f2f6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7.png)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考试题(题库版)1、单选患者,男,54岁。
患胃溃疡10年,经常性泛酸,胃痛。
为减少胃酸,控制病情发作,应选用的受体阻断剂是()。
A.α受体阻断剂B.β受体阻断剂C.H1受体阻断剂(江南博哥)D.H2受体阻断剂E.N受体阻断剂正确答案:D2、单选治疗急性胃炎肝气犯胃证代表方剂是()。
A.柴胡疏肝散B.一贯煎C.五磨饮子D.黄芪建中汤E.益阴汤正确答案:A3、单选患者男性,55岁。
反复转氨酶升高15年,近5年出现上腹持续性隐痛,纳差,此次因呕吐鲜血及排黑便1天收入院。
体检:血压90/70mmHg,肝肋下未及,Hb70g/L。
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出血性胃炎B.胃溃疡合并出血C.反流性食管炎合并出血D.胃癌并出血E.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正确答案:E4、单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肝硬化诊断依据的是()。
A.肝活检有假小叶形成B.食道钡餐X线检查示食道静脉曲张C.低热、腹胀D.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E.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正确答案:C5、单选患者,女,35岁。
上腹部节律性疼痛3年。
现症见胃脘隐痛,时有灼痛,午后尤甚,嘈杂似饥,口燥咽干,心中烦热,消瘦,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少津,脉细数。
检查:胃镜示胃溃疡,胃液分析时胃酸分泌正常。
其治法是()A.疏肝理气,和胃止痛B.活血化瘀,和胃止痛C.健脾益气,温中和胃D.疏肝泄热,和胃止痛E.养阴益胃,和胃生津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患者病位在胃。
从隐痛,午后尤甚,消瘦,舌红,苔黄少津,脉细数可以判断为胃阴虚,需养阴益胃,和胃生津。
6、单选患者,男,50岁。
半天来呕血4次,量约1200ml,黑便2次,量约600g,伴头晕心悸。
查体:血压80/60mmHg(10.6/8kPa),心率118次/分,神志淡漠,巩膜轻度黄染,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
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配血,等待输血B.配血,快速输液,等待输血C.紧急胃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D.诊断性腹腔穿刺,明确腹水性质E.急查红细胞压积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应及时补充和维持血容量,防止微循环障碍引起脏器功能障碍,在等待配血的同时先补液,故B正确。
消化系统肿瘤--本科病理学课件
![消化系统肿瘤--本科病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a706afb0717fd5360cdc62.png)
Dukes 分期: 分期 肿瘤生长范围 五年生存率 A 限于粘膜内 100 B1 未穿透肌层,无LN转移 67 B2 穿透肌层,无LN转移 54 C1 未穿透肌层,有LN转移 43 C2 穿透肌层,有LN转移 22 D 远器官转移 极低 Astler-colle于1954年提出
扩散途径 1.局部蔓延:前列腺、膀胱和腹膜。 2.淋巴道转移:结肠上、中、旁和终末 淋巴结。偶锁骨上 3.血道转移:肝、肺、骨等。 4.种植转移 临床病理联系 1.慢性肠梗阻表现(左) 2.大便带血 3.右下腹肿块(右)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rising from a postnecrotic cirrhosis.
The satellite nodules of thi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present either intrahepatic spread of the tumor or multicentric origin of the tumor.
镜下
管状腺癌、粘 液癌等。少见有腺 棘皮癌、鳞癌。
Spreading of gastric carcinoma 1.Direct spreading to adjacent organs 2.Metastasis – Lymph pathway – Blood pathway – Abdominal cavity (seeding) Krukenberg tumor
肉眼: (1)隆起型-较少 明显隆起或息肉状。 (2)表浅型 扁平状或稍隆起。 (3)凹陷型-最多 溃疡周边糜烂癌。
>2倍胃粘膜厚度,息肉状
稍隆起,<2倍胃粘 膜厚度
与周围粘膜一齐
癌性糜烂,稍凹陷, 深度不超过粘膜层
内科学_各论_症状:癌症晚期胃肠道症状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症状:癌症晚期胃肠道症状_课件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bb20bc948d7c1c709a14580.png)
内科学各论症状部分 癌症晚期胃肠道症状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癌症晚期胃肠道症状>>>
身体部位: 腹部。
内科学症状部分:癌症晚期胃肠道症状>>>
科室: 肿瘤科 消化内科。
内科学症状部分:癌症晚期胃肠道症状>>>
内科学症状部分:癌症晚期胃肠道症状>>>
相关疾病: 胃病 药物性胃病。
谢谢!
简介:
癌症晚期胃肠道症状:是晚期癌症患者常 见的症状,往往比癌症疼痛更令人苦恼。 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腹 泻,呃逆等。
内科学症状部分:癌症晚期胃肠道症状>>>
病因: 可以是治疗的副作用;也可以是癌症
分:癌症晚期胃肠道症状>>>
诊断:
症介质释放而导致的。偶尔肿瘤性肥大细 胞也可直接浸润胃肠道。诸如遗传、环境、 饮食、药物,细菌以及吸烟,过度饮酒等 都可引起胃病。
内科学症状部分:癌症晚期胃肠道症状>>>
检查项目: 胃液潜血、胃肠道CT、纤维胃镜、糖链抗 原、细胞角质。
内科学症状部分:癌症晚期胃肠道症状>>>
相关症状:
胃肠功能不良 胃肠气胀 胃肠感冒 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灶 髓样癌变。
诊断:
功能性胃肠道症状:胃肠道专家发现 大部分胃肠道疾病病人伴有功能症状。据 一项研究显示,大约1/3的病人存在一种 或更多的功能性胃肠道症状,影响了患者 的生存质量。对这些患者进行心理、行为 治疗可以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胃肠道癌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胃肠道癌_课件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1914b89b8f67c1cfad6b8d9.png)
内科学疾病部分:胃肠道癌>>>
检查项目: 纤维胃镜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胃液胃 癌相关抗原。
内科学疾病部分:胃肠道癌>>>
相关疾病: 老年人大肠肿瘤、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 贪食症、卓-艾氏综合征、大网膜肿瘤、 胃结核。
谢谢!
症状及病史:
胃肠道癌症状_胃肠道癌有什么症状
结肠和直肠皮肤转移癌呈肉色带蒂或 悬垂性结节,炎症性癌,成群血管性结节, 或偶尔为肛周结节和炎性损害而提示化脓 性汗腺炎。胃、胰腺和胆囊癌转移到皮肤 时,通常呈结节和硬皮病样斑块。
Hale Waihona Puke 内科学疾病部分:胃肠道癌>>>
诊断:
胃肠道癌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胃肠道癌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 特征性即可诊断。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临床上短期(6~12个月)出现迅 速增长的肿瘤结节,分布在原发肿瘤手术 区域附近或相应淋巴引流区域的皮肤,且 其组织病理形态与原发肿瘤有相似性,特 别是具有多发性
可能并发癌综合征、化脓性汗腺炎等, 也可转移至皮肤并发胃肠道癌皮肤转移。
内科学疾病部分:胃肠道癌>>>
治疗:
胃肠道癌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胃肠道癌
西医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治疗主要是原发癌瘤的切 除,也可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 治疗对控制腹泻有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详细 咨询相关医师或者相关医疗机构。
内科学疾病部分:胃肠道癌>>>
诊断:
源肿瘤GCDFP-15阳性,而前列腺及甲状腺 转移到皮肤的肿瘤分别为PSA及TG阳性。 此外,在脐腹的转移性皮肤结节必须除外 子宫内膜异位或种植性结节,还应与卵黄 囊或脐尿管胚胎残留作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大肠癌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在世界不同地区差异很大,以北美、大洋洲最高,欧洲居中,亚非地区较低。
我国南方,特别是东南沿海明显高于北方。
近20多年来,世界上多数国家大肠癌(主要是结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上升趋势亦十分明显。
【病因和发病机制】
大肠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环境因素
中国和日本人的大肠癌发病率虽明显低于美国,但移民到美国的第一代即见大肠癌发病荤上升,第二代已接近美国人的发病率。
此移民流行病学特点提示大肠癌的发病与环境因素,特别是饮食因素密切关系。
一般认为高脂肪食谱与食物纤维不足是主要相关因素,这已为大量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所证明。
(二)遗传因素
从遗传学观点,可将大肠癌分为遗传性(家族性)和非遗传性(散发性)。
前者的典型例子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综合征和家族遗传性非息肉病大肠癌。
后者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见下述)。
(三)其他高危因素
1.大肠息肉(腺瘤性息肉) 一般认为大部分大肠癌起源于腺瘤,故将腺瘤性息肉看做是癌前病变。
一般腺瘤越大、形态越不规则、绒毛含量越高、上皮异型增生越重,癌变机会越大。
对腺瘤癌的序列演变过程已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大肠癌的发生是正常肠上皮一增生改变/微小腺瘤一早期腺瘤一中期腺瘤一后期腺瘤一癌一癌转移的演变过程。
在这一演变过程的不同阶段中所伴随的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化已经比较明确,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复合突变的累积过程被看做是大肠癌发生过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基因的突变则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癌变,多见于幼年起病、病变范围广而病程长者。
3.有报道胆囊切除术后大肠癌发病率增高,认为与次级胆酸进人大肠增加有关。
【病理】
据我国有关资料分析,国人大肠癌发生部位约半数以上位于直肠(比欧芙为高),1/5位于乙状结肠,其余依次为盲肠、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
但近年国内外资料均提示右半结肠癌发病率有增高而直肠癌发病率下降,有人认为左、右半大肠癌二者在发生学和生物学特征上有所不同。
(一)病理形态
分早期大肠癌和进展期大肠癌,前者是指癌瘤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后者指肿瘤已侵入固有肌层。
进展期大肠癌病理大体分为肿块型、浸润型和溃疡型3型。
(二)组织学分类
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有腺癌、黏液癌和未分化癌,以腺癌最多见。
(三)临床病理分期
大肠癌的不同期,预后不同。
临床上习惯使用简明实用的Dukes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法:A期(癌局限于肠壁),B期(癌穿透浆膜),C期(有局部淋巴结转移),D期(有远处转移)。
(四)转移途径
本病的转移途径包括:①直接蔓延;②淋巴转移;③血行播散。
【临床表现】
本病男女差别不大,但其中直肠癌男性较多见,年轻结肠癌患者男性多见。
我国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发病高峰在50岁左右,但30岁以下的青年大肠癌并不少见。
大肠癌的中位发病年龄在我国比欧美提前约十年,且青年大肠癌比欧美多见,这是本病在我国的一个特点。
大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常仅见粪便隐血阳性,随后出现下列临床表现。
(一)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
常为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
多以血便为突出表现,或有痢疾样脓血便伴里急后重。
有时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大便形状变细。
也可表现为腹泻与糊状大便,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粪质无明显黏液脓血,多见于右侧大肠癌。
(二)腹痛
也是本病的早期症状,多见于右侧大肠癌。
表现为右腹钝痛,或同时涉及右上腹、中上腹。
因病变可使胃结肠反射加强,可出现餐后腹痛。
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时腹痛加重或为阵发性绞痛。
(三)腹部肿块
肿块位置取决于癌的部位,提示已届中晚期。
(四)直肠肿块
因大肠癌位于直肠者占半数以上,故直肠指检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诊断方法。
多数直肠癌患者经指检可以发现直肠肿块,质地坚硬,表面呈结节状,有肠腔狭窄,指检后的指套上有血性黏液。
(五)全身情况
可有贫血、低热,多见于右侧大肠癌。
晚期患者有进行性消瘦、恶病质、腹水等。
左、右侧大肠癌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
一般右侧大肠癌以全身症状、贫血
和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左侧大肠癌则以便血、腹泻、便秘和肠梗阻等症状为主。
并发症见于晚期,主要有肠梗阻、肠出血及癌肿腹腔转移引起的相关并发症。
左侧大肠癌有时会以急性完全性肠梗阻为首次就诊原因。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粪便隐血检查
粪便隐血试验对本病的诊断虽无特异性,但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普查筛检或早期诊断的线索。
(二)结肠镜检查
对大肠癌具确诊价值。
通过结肠镜能直接观察全大肠的肠壁、肠腔的改变,并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初步判断浸润范围,取活检可获确诊。
(三)X线钡剂灌肠
最好采用气钡双重造影,可发现充盈缺损、肠腔狭窄、黏膜皱襞破坏等征象,显示癌肿部位和范围。
对结肠镜检查因肠腔狭窄等原因未能继续进镜者,钡剂灌肠对肠镜未及肠段的检查尤为重要。
(四)其他影像学检查
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CT)主要用于了解大肠癌肠外浸润及转移情况,有助于进行临床病理分期,以制订治疗方案,对术后随访亦有价值。
近年超声结肠镜应用,可观察大肠癌在肠壁浸润深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术前癌肿分期颇有帮助。
(五)其他检查
血清癌胚抗原(CEA)对本病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但定量动态观察,对大肠癌手术效果的判断与术后复发的监视,均有价值。
【诊断和鉴别诊断】
要求做到早期诊断本病。
首先应做到对有症状就诊者不漏诊大肠癌的诊断,
认识大肠癌的有关症状如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贫血等,提高对结肠癌的警惕性,及早进行X线钡剂灌肠或结肠镜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鉴于早期大肠癌并无症状,如何早期发现这类患者则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对40岁以上具有下列高危因素者:大肠腺瘤、有家族史如大肠息肉综合征或家族遗传性非息肉大肠癌或一级血缘亲属中有大肠癌者、溃疡性结肠炎等,应进行长期随访,可定期肠镜检查。
鉴别诊断:一般按右侧或左侧大肠癌的临床表现,考虑和各有关疾病进行鉴别。
右侧大肠癌应注意和肠阿米巴病、肠结核、血吸虫病、阑尾病变、克罗恩病等鉴别。
左侧大肠癌则须和痔、功能性便秘、慢性细菌性痢疾、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直肠结肠息肉、憩室炎等鉴别。
结肠镜检查可资鉴别。
还要注意,对年龄较大者近期出现症状或症状发生改变,切勿未经检查而轻易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以免漏诊大肠癌。
【治疗】
大肠癌的治疗关键在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从而能有根治机会。
(一)外科治疗
大肠癌的唯一根治方法是癌肿的早期切除。
对有广泛癌转移者,如病变肠段已不能切除,则应进行捷径、造瘘等姑息手术。
(二)经结肠镜治疗
结肠腺瘤癌变和黏膜内的早期癌可经结肠镜用高频电凝切除。
切除后的息肉回收做病理检查,如癌未累及基底部则可认为治疗完成;如累及根部,需追加手术,彻底切除有癌组织的部分。
对晚期结、直肠癌形成肠梗阻,患者一般情况差不能手术者,可用激光打通肿瘤组织,作为一种姑息疗法。
(三)化学药物治疗
大肠癌对化学药物一般不很敏感,是一种辅助疗法。
早期癌根治后一般不需化疗。
氟尿嘧啶(5-FU)至今仍是大肠癌化疗的首选药物,常与其他化疗药联合应用。
(四)放射治疗
用于直肠癌,术前放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降低术后复发率;术后放疗仅用于手术未达根治或术后局部复发者。
但放疗有发生放射性直肠炎的危险。
(五)手术后的肠镜随访
鉴于术后可发生第二处原发大肠癌(异时癌),术中可能漏掉同时存在的第二处癌,故主张在术后3~6个月即行首次结肠镜检查。
【预后】
本病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与手术根治。
结肠癌预后较好,经根治手术治疗后,DukesA、B和C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约达80%、65%和30%。
【预防】
应积极防治大肠癌的前期病变。
对结肠腺瘤性息肉,特别是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病,须及早切除病灶。
对病程长的溃疡性结肠炎应注意结肠镜随访。
应避免高脂肪饮食,多进富含纤维的食物,注意保持排便通畅。
(胡品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