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文论,其他论文文档]现代西方文论同语言学的相互关照

合集下载

西方文论的三种形态和两次转型

西方文论的三种形态和两次转型

西方文论的三种形态和两次转型梁工内容提要:西方文论发展和嬗变的历史上交织着纷繁复杂的文学观念和理论学说,粗略划分,可分出三个主要阶段,依次是从古典时代到16世纪、从17世纪到19世纪,以及20世纪。

这三个阶段各有其主导性的文论形态,分别是本体论文论、认识论文论和语言学文论。

从本体论文论过渡到认识论文论,以及从认识论文论过渡到语言学文论,构成西方文论形态的两次重大转型。

关键词:西方文论本体论认识论语言学转型作者简介:梁工,河南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圣经文学、比较文学。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多元文论与圣经批评的关系研究”(编号07 BZW004)的阶段性成果。

Title:Three Patterns and Two Transforms of Western Literary TheoryAbstract: There are complicated literary ideas and theories in the developing and changing history of westem literary theory. Generally speaking,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successively: classical times to the 16th century, the 17th t0 19th century, and the 20th century. The three stages have their dominant literary theories which are separately concemed with ontology, epistemology, and linguistics. Two great transforms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are the change from ontology to epistemology, and the change from episte- mology to linguistics.Key words: westem literary theory ontology epistemology linguistics transform Athor: Liang Gong is professor at Institut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Culture, Henan Uni- vercity. His research area is Bible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Email: hdlianggong@ 263. net.一、本体论文论西方文论发端于古希腊,以古希腊哲学为根基。

现代西方文论学习心得

现代西方文论学习心得

现代西方文论学习心得
学习现代西方文论让我对西方文学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西方文论的重要性和其对于文学研究和批评的影响。

首先,现代西方文论强调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传统的文论关注的是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而现代西方文论更注重作品的意义和主题。

通过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运用、意象和符号的使用,以及其在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发展,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其次,现代西方文论强调批评的主观性和多元性。

传统的文论往往基于固定的准则和标准来评价文学作品,而现代西方文论鼓励个人的主观观点和多样化的批评方法。

这使得文论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文学作品和不同的批评角度,提供更全面和立体的解读。

另外,现代西方文论注重对文学作品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的理解。

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于社会和历史现象的反映,通过研究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这也使我更加意识到文学作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其与社会和文化的密切关系。

最后,学习现代西方文论让我意识到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和价值。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能够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也能够让我们深入思考和反思。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分析,我认识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启示,以及其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综上所述,学习现代西方文论让我对西方文学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认识到文学作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作品,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价值,并从中获取到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启迪和启示。

现代西方文论学习心得

现代西方文论学习心得

现代西方文论学习心得
我非专业人士,因此无法提供关于现代西方文论的详尽学习心得。

但是,我可以提供
一些一般的学习建议:
1. 阅读经典文论著作:现代西方文论有很多经典著作,如罗兰·巴特的《作者的死亡》,米歇尔·福柯的《话语与权力》,和詹姆斯·格罗斯的《文化研究》等。

研读这些著作可以帮助你了解不同的文论理论和分析方法。

2. 参加课程或研讨会:现代西方文论是一个庞杂的领域,参加一些相关的课程或研讨
会可以帮助你系统地学习和讨论这个领域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这样你还能与其他学者
互动,分享观点和学习经验。

3. 阅读相关研究论文:阅读相关研究论文可以帮助你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讨论话题。

你可以通过学术数据库或在线学术期刊搜索相关的论文。

4. 反思和批判性思考:在学习现代西方文论的过程中,要保持反思和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不要只是被理论所束缚,而是要思考它们对现实世界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

现代西方文论是一个复杂和不断发展的领域,所以要持续学习和探索才能深入了解它。

西方文论_笔记摘抄(3篇)

西方文论_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导言西方文论,又称西方文学理论,是西方哲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等领域对文学现象进行理论探讨的产物。

它起源于古希腊,经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个时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对西方文论的一些重要理论进行摘抄和解读。

二、古希腊时期1. 柏拉图:《理想国》摘抄:诗人只是模仿者,他们的作品只是对现实的扭曲,而不是真实的反映。

解读:柏拉图认为诗人是模仿者,他们的作品是对现实的扭曲,而非真实。

这一观点对后来的西方文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关于文学本质的讨论。

2. 亚里士多德:《诗学》摘抄:悲剧是对人类痛苦和不幸的模仿,通过模仿激发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

解读: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悲剧理论,认为悲剧通过对人类痛苦和不幸的模仿,激发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从而净化心灵。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西方文论提供了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的重要依据。

三、中世纪时期1. 奥古斯丁:《忏悔录》摘抄:诗歌是一种神圣的语言,通过诗歌可以接近上帝。

解读:奥古斯丁认为诗歌是一种神圣的语言,通过诗歌可以接近上帝。

这一观点强调了诗歌的宗教价值,对中世纪文论产生了影响。

2. 阿尔贝蒂:《诗的艺术》摘抄:诗歌是一种模仿的艺术,诗人应该模仿自然,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解读:阿尔贝蒂认为诗歌是一种模仿的艺术,诗人应该模仿自然,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这一观点强调了诗歌的模仿性,对中世纪文论产生了影响。

四、文艺复兴时期1. 布尔乔亚:《论诗的艺术》摘抄:诗歌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诗人应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解读:布尔乔亚认为诗歌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诗人应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一观点强调了诗歌的创造性,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产生了影响。

2.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摘抄:戏剧是一种揭示人性的艺术,通过戏剧可以展示人类的善恶。

解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强调了戏剧在揭示人性方面的作用。

分析英语语言学与西方文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析英语语言学与西方文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西方文论 主要是对西方文学艺术的研究 ,其从不同的专业角 条研究脉络的过程 。在英语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 不能简单地只研 度, 对文学艺术的不同观点 以及见解进行 了介绍 , 这项工作从古代 究英语语言本身 , 而是在将语言作为一种文学符号的情况下 , 研究英 就 已经开始 了, 有着较 长的研究历史 , 而且对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 语语言符号与其他符号之间的关系 , 做到将英语语言作为文学艺术的 也 有 着 促进 作用 。 在 不 同 的时 期 , 由于社 会 背景 不 同 , 对 相 同 的文 学 部分 , 从而通过研究语言的本体特征, 研究英语艺术。因此 , 我们可 作 品有 着 不 同 的看 法 以及 观 念 , 而 且对 文 学作 品的 价值 以及 贡 献也 以认识到, 英语语言学与西方文论是相互影响 、 相互依存的。
民营 科技・ 思考
分析英语语言学 与西方文论之 间的相 互关系
郝 敏
( 宝鸡 文 理 学 院 , 陕 西 宝鸡 7 2 1 0 1 6 )
摘 要: 英语语言学是我国语 言学的重要分 支, 其主要是对英语语音 、 语法等方面的研 究。西方 文论是一 门独 立性较 强的学科 , 其 包括 着文 学、 哲学 、 语 言学等 多门学科 , 其主要是对作品本 身的研 究, 并结合对作者生平传记 以及写作背景进行研 究, 得 出一些理论性 较强的观点。 西方文论 与英语语 言学有一定联 系, 二者具有相辅相 成的影响作 用。 对英语语言学以及 西方文论 的概念进行 了介绍 , 并对 二者之间的关 系进行论述 , 希望对相 关学习工作人 员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 : 英语语言 学; 西方文论 ; 文学; 概念; 关系 英语语言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 其主要是对英语语法 、 语音 、 语 3 . 1 英 语 语 言 学对 西 方 文 论 的影 响 。西 方 文 论 吸 收 英 语 语 言 学 中 义等 内容的研究 , 而西方文论是一门综合 性学科 , 其是以语言为基础 有价值的观点 , 在研究中逐渐融入 了英语 语言学 的研究模式 , 通过 的独立学科 , 对西方文论的研究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 了, 其通过 对文学作 品本身的研究 , 来寻找文学的内在规律 。英语语言学的发 对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的研究 , 提出了相对较为客观的理论 , 这对构建 展 , 使得西方文论更加主观、 更加科学 、 更加结构化 , 从而使得研究 完整的西方学科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西方文论与英语语言学之间有着 成果更加准确。 密切的关系 , 在西方文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英语语言学也在不断的 文学创作的载体是语言, 语言作为一种表征客观事物的符号, 通 而西方的文学艺术理论历 完善 , 下面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初步阐述 了二者在各 自 过与别的符号之间的联系来展现文学内容。 的发展过程中是如何相互影响 、 相互促进的。 来都是从英语语言学的角度 , 对文学艺术进行分析和扬 寸, 因此 , 英语 语 言学 对西 方文 论的发 展具 有重要 作用 。 1 英语 语言 学的概 念 - 2 西方文论对英语语言学的影响。英语语言学的发展带动了西方 英语语言学主要是对英语这 门学科的研究,其研究的对象主要 3 决定着西方文论的思维方向, 并使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包括语法 、 语义 、 句法 、 语用 、 心理语言等等 。 英语语义的研究不光是指 文论的发展 , 对其表达意思的研究 , 还包括对其所包含的要素 、 词汇以及句子之 间 的关系的研究。 英语句法的硐究 , 主要是对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 句 子与语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句子内部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 英语语用主 要是对英语正确使用方法的介绍 ,其包括英语语言与行为之间的连 续, 英语运用的规则以及习惯 , 还有对指示语的种类以及含义进行研 究, 这样可 以更加了解英语会话所表达的意思。英语语言学主要研究 词干、 词根以及构成词语的规则 ; 而心理语言学, 是对人们在大脑中如 但是 , 从另一方面来说 , 西方文论也影响着英语语言学的发展。 对于英 语语言学来说 , 西方文论对文学艺术提出见解的过程 , 其实就是对英 语语言进行学习和利用的过程。西方文论中对英 吾 言学的利用 , 使 得其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英语语言学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并及 时找出英语语言学中带有滞后I 生 的地方, 促进其不断完善。英语语言 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 是一门需要不断改善、 不断发展的学科 . 英语语 言学的特性决定了这门学科需要其他学科的促进与带动。 西方文沦正 在促进 自身发展的同时对英语语言学 何理解英语 、 学习英语的方法以及技 巧、 对人们如何获取英语知识进 是利用英语语言学的这一特 性, 进行全面的解释和升华 , 使之不再局限于死板 的学 习, 从而能够不断 行研究 , 以总结出学习英语 的最佳方法。 对英语语言学 的研究 , 还包括对其语言 、 语音以及发音 的研究 , 进步 。 这项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及较高的实用价值。 其研究的成果可以提高 3 - 3 两者问的相互影响作用。在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工作中, 对语言本 借 用英 语语 言学 的结 英语教学的水平、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对语言观点的研究 , 对英语教 身结 构 的研 究也 为西 方文 论 的研 究带 来 了提 示 , 学也有着重要意义 : 相关教学人员可以通过研究成果 , 改进教学方案 构分析法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 , 会使文学作品的内容 、 形式 以及所表 和教学方法 ; 还可 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 , 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的 达的思想更充分的展现出来,从而使西方文论的研究更具有直观l 生。 难易程度。 所以 , 通过对英语语言学的研究, 可以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 与此同时 , 西方文论的研究中通过对结构的分析还可以总结出新的结 构分析法 , 从而为英语语言学带来新的研究方法。 及 完善 。 西方文学 的研究工作 , 是一个从简单到多元再到统一, 从而形成 2 西方 文 论的概 念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解释学与接受理论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解释学与接受理论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解释学与接受理论140.解释学是什么?(1)解释学文论是现代哲学阐释学的一部分,揭示了文本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和生存论意义,从而将“历史性”和“时间性”引入了哲学思维,同时为文学研究的读者立场及历史态度奠定了基础。

解释学文论作为哲学解释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导意旨是哲学。

(2)发展概况:①西方解释学的初始样态是出现在中世纪后期的经文释义学和文献考证学。

②到了18世纪,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从具体的解释学经验中抽取出一般的方法和原则并以之为研究对象,从而建立了一般的方法论解释学,传统的经文释义学和文献考证学则成了它的具体应用。

③稍后德国哲学家狄尔泰进一步阐发了施莱尔马赫的思想,认为一般解释学就是区别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整个精神科学的方法论。

(3)本体论解释学:①从方法论解释学到本体论解释学的转向是海德格尔引发的,在伽达默尔的理论中真正建立起来。

②对艺术的思考成为了哲学解释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导致了艺术理论的研究始于从科学认识论向哲学解释学的现代转向。

(4)代表人物: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是18世纪方法论解释学的代表,美国文论家赫施也是传统解释学的代表;而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以及法国哲学家利科等。

(5)影响评价:①解释学文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后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后期的接受美学和70年代的解构主义文论中都有一定影响。

②在宽泛的意义上来看,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是解释学文论的一部分,尤其是姚斯的接受美学但接受美学的思想来源不仅有解释学还有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等。

③由于解释学文论和接受理论的卓越探索,西方文论实现了从作者中心和作品中心向读者中心转变的现代转向,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范式。

④但解释学和接受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和问题:a如何摆脱以传统为中心的形而上学又不至于陷入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b如何将美学方法与历史方法结合起来又不失于机械拼合;c如何处理审美经验的肯定性和否定性之间的关系,等。

互为促进互相依存--也谈语言学研究与文学研究的伴生关系

互为促进互相依存--也谈语言学研究与文学研究的伴生关系

故事情节就是语言 的具体表象。 像我 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的《 红 楼梦》 , 前八 十回涉 及到众多 的人 物形象 , 其 中的语 言学理论 研 究有很多人在探讨 。有 的学 者以社会 地位 作为这一研究 的主要 变量 , 同时结合语言学 中的面子理论和礼貌准则等研究依据 , 对
文 中共计 1 1 次跨等级道歉行为做 了语言学角度 的研究和探讨 。 其 中上级向下 级道 歉和下级 向上级道歉都有一定的原则 ,这一
2 0 1 4年 1 — 2期
更 放隋. 高教 Sh a a n x i J i a o y u・ Ga o j i a o
互 为 促 进
文 化 艺 术
互 相 依 存
也 谈 语 言 学研 究 与 文 学研 究 的伴 生 关 系
【 摘 要】 语言学具有共时性和历史性两个维度 , 知识是贯通的, 没有孤立存在的一种知
新定位 , 构成具有 一定思想内涵的文学形式 , 比如诗歌 、 散文 、 小 说、 剧本等等 , 都是语言 的体 现。文学作 品中众 多的人物形象 和
究, 研究语 言也需要文学 的例证进行 实践探讨 。 语 言学作 为一 门
重要的课程 , 一直是高校课程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今 天我们探
基 于语 言学 视 域 下 的文 学 研 究
文学的属性 区别 。语言具有 系统性 , 文学也具有系统性 。学界将
语 言和言语用 于文学性 与非文学性 的区别 。言语作 为文学 的文 本实质 , 言语构成 的文本之间共 同的特质 , 就 是文学性 的标志 。 任何 一个抽象 的文本 ,都是 由于言语 的共 性成 为文学文本的实
讨语言学和文学研究 的相关性 ,对两 种学术研究都具有深刻 的 意义 。知识是贯通 的, 没有孤立存在 的一 种知识 体系 , 尤其是语 言和文学 , 他们具 有伴 生 眭, 像一对伴 侣 , 互相 影响和互相促进 。

中西文论对话的原则与路径

中西文论对话的原则与路径

中西文论对话的原则与路径中西方文论对话的原则与路径,是指中西方学者在文学理论研究中进行交流与对话的一种方式。

中西方文论对话的原则包括平等、相互尊重、合作、开放性和探索性等。

而中西方文论对话的路径则可以从文化关照、理论对接、思维拓展和视野开放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首先,中西方文论对话的原则之一是平等。

平等是指中西方学者在对话中应该平等对待对方的观点和意见,不论其文化背景、学术地位或学术成果的高低。

学者们应该尊重彼此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保持谦虚、开放的态度,互相倾听和交流,不携带任何成见和偏见。

其次,中西方文论对话的原则包括相互尊重和合作。

相互尊重指学者们应该对彼此的观点和想法予以尊重,不批评、嘲笑或贬低对方。

合作是指学者们应该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建立良好的学术合作关系,学者们可以携手合作,共同深入研究和讨论有关文学理论的重要问题。

第三,中西方文论对话的原则是开放性。

开放性要求学者们对新思想、新理论持开放的心态,不拘泥于传统观念和既有文论体系的局限。

学者们应该勇于拓展思维,接纳不同文化背景和思考方式的观点,通过对不同观点的多元化探讨,既能够发现新的学术视野,又能够推动文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中西方文论对话的路径可以从文化关照、理论对接、思维拓展和视野开放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文化关照是指在对话中要重视和关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学者们应该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等,以避免对方文化的误解和偏见。

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关照,学者们可以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理论对接是指学者们应该通过对不同文论体系的比较和对照,找到共同的语言和共识点。

中西方文论有各自的研究体系和方法论,学者们可以将中西方文论进行对比和对照,从而找到彼此的相通之处,探讨相似和相异的现象和问题。

思维拓展是指学者们在对话中应该勇于对传统观念和学术惯性进行质疑和反思。

思维拓展是一种解构性的思维模式,学者们在思考问题时要放开思维的边界,不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框架,从中西方文论的交流中寻找新的思维方式和视角。

西方文论_精品文档

西方文论_精品文档

西方文论论西方文论史上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理论的不同侧重摘要:流传于以欧洲为主兼及北美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即西方文论,它以西方哲学为基础,通过西方美学,与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纵观西方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其线索和脉络可以大致分成为“四大时期”,每一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理论主导和侧重。

不同时期的文学理论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理论的焦点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然而文学活动四要素却始终贯穿于其中并主导着文学理论的发展推进。

关键词:西方文论四要素发展分期侧重西方文论是一个与东方文论相对的概论,指的是以欧洲为主体的、包括北美的广大地区的文学艺术理论,一般说来是以西方哲学为基础,通过西方美学与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M。

H。

艾布拉姆斯(M.H.Abram)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欣赏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这种对文学活动的分法为人们普遍接受。

而统观西方文论史,文学理论的不同时期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理论的焦点侧重也是随着时代的的变化而变化。

一、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及其关系(3)作品,作为显示世界的“镜”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灯”,作为作家的创造物和读物的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家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示,又是读者接受的对象。

二、西方文论史的发展分期西方文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其线索和脉络可以大致分成为“四大时期”:(一)古典主义文论时期,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神学神秘主义文论。

这一时期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是公元前6世纪,公元14世纪;(二)近代文论时期:大致是公元15世纪,公元19世纪后期。

包括文艺复兴人文主义、17世纪新古典主义、18世纪启蒙主义文论、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论和19世纪40,60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文论。

语言学转向对西方文论的影响

语言学转向对西方文论的影响

语言学转向对西方文论的影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逐渐在西方文论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语言学的转向对于西方文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西方文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本文将探讨语言学转向对西方文论的影响,并与此同时考察西方文论的变革与发展。

语言学转向对西方文论的影响使我们不再将文学作品与歧义的主观解读放在首位,而是关注文本本身所蕴含的语言结构和语义。

这一转变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同时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方法。

语言学的转向使我们不再满足于以往的主观评价,而是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和解构来揭示文本的内在规律与意义。

在西方文论的发展中,语言学的转向也为各个流派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例如结构主义流派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达到了巅峰,通过对语言结构的分析,揭示了文本的纷繁复杂背后的规律和秩序。

而后的后结构主义时期,又通过对语音学、语义学、语用学等语言学分支的整合和应用,使得西方文论更加全面和多元化。

语言学转向对西方文论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理论层面,还对文论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启示。

通过对语言学的研究和运用,西方文论逐渐意识到文本与语境之间的紧密联系,文本的意义也在不同的语境中发生着变化。

这一认识使得文论研究不再局限于对文本本身的狭隘解读,而是考虑到了文本所处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综上所述,语言学转向对西方文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它为西方文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然而,我们也需要意识到结论的局限性,毕竟语言学只是一门学科,它并不能解释和涵盖所有的文学现象。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继续探索和发展更多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的魅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以下思路组织: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主要内容安排。

语言学与文学的互动关系

语言学与文学的互动关系

、语言学与文学的互动关系本文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对语文学时期的语言学研究和同时期的文学史,文学理论研究之间的关系和流变作了一个梳理,探讨了语言学和中西方文学发展之间的互动作用由此可以看到,文学经典促进了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而语言学反过来又推动了文学的传播、创作和研究。

这主要表现在语言学上的“言能尽意”,“言不尽意”观点和文学理论上的“合式说”、“意象理论”之间理论核心上的不谋而合,以及发展阶段上的彼此相随。

这就为我们理解当前文学研究中的语言学转向或“语言学时髦”等问题确立了一个清晰的历史坐标。

语言学研究和文学研究历史和当下的研究状况也表明了两者已为对方打开的巨大的研究空间和多维的发展方向。

更多还原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语言学已被应用到许多领域中。

对于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学界存在两种主要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语言学在语言教学中起决定性作用。

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语言学对语言教学的影响微不足道。

本文认为语言学对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确能起到一定作用,它能加深人们对语言本质的理解,提高人们对语言教授与学习本质的认识,并能帮助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出适当的判断与决定。

然而,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目的不同,不能期待它解决一切教学问题。

因此,学习一定的语言学理论并在实践中恰当运用,对教学大有裨益。

语言学、心理学和外语教学对外语测试的影响<正>外语测试涉及到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所以它必然会受到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的影响,受到外语教学实践的制约。

语言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传统语言学,结构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这么三个时期。

外语测试的发展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性测试、心理测量与结构性测试和综合与社会语言学性测试时期。

一本文里,我们想着重讨论一下语言学,心理学和外语教学的发展是如何反映在外语测试之中的。

为了阐述的方便,我们不妨以语言学的发展为线索,从传统语言学时期开始来检索这几个学科对外语测试的影响。

更多还原语言学与品牌命名近年来语言学被直接运用于服务经济发展与商业传播,语言学人力资源在该产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展示语言新产业———品牌命名,我国语言学研究与应用还存在不足。

《当代西方文论》复习提纲

《当代西方文论》复习提纲

《当代西方文论》复习提纲一、了解下列文艺批评理论家的所属流派什克洛夫斯基、雅格布森:俄国形式主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苏珊·朗格、卡西尔:文艺符号学。

荣格、弗莱:原型批评。

艾略特、瑞恰兹、韦勒克:英美新批评。

皮亚杰、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罗兰·巴尔特、德里达:后结构主义杜夫海纳、英伽登:阅读现象学加达默尔、海德格尔:文艺阐释学瓦雷里、马拉美:象征主义。

尧斯、伊塞尔:接受美学。

卢卡契、布莱希特、本雅明:西方马克思主义。

克罗齐、柏格森:直觉主义萨特:存在主义。

科林伍德:表现主义美学兰索姆:新批评主义二、名词解释1.作者系统:所谓作者系统,指重视并突出对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有关文论派别的群体。

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流派和他们的理论家不研究作品和读者。

事实上,孤立从事作者研究或作品研究是不可能的。

这一系统实际上是以作家的创作为核心的,属于传记式批评。

重视并突出对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有关理论派别的总体。

按先后顺序: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文艺心理学派、原型批评。

对作者进行哲学、心理学、创作论方面的研究,解开作者的心理时空结构。

在时间上:20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一定高度、现代主义艺术方兴未艾。

2.读者系统:即读者研究。

有阅读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美学、读者反应理论、批评学。

20世纪初开始,主要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发展还在持续。

从作者——作品——读者文学的逆向研究(文学的接受史)符号学的逆向研究:从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到所指与能指的关系,也就是从创作的角度,文本(能指)反映生活(所指);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文本(所指)不变,而评价(能指)却在不断变化。

3.作品系统:主要从事文艺作品研究的理论现象。

例如: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

主要活动期占了大半个世纪。

4.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基本上就是把语言学的术语与方法广泛应用于语言之外的各个符号系统,探寻思维的恒定结构。

《大英百科全书》1977年第15版:结构主义是对于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生活的模式的研究。

西方文论演讲稿范文

西方文论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西方文论的一些思考。

西方文论,作为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西方文论进行简要的梳理和探讨。

一、西方文论的历史渊源西方文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当时,哲学家们开始关注文学作品的价值和审美特性,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悲剧和史诗的研究。

随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推动了文学批评的发展,如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人文主义者对文学作品的评价。

进入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文学批评逐渐走向科学化,如莱辛、温克尔曼等学者对古典主义文学的研究。

二、西方文论的主要流派1. 形式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如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等。

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内在的结构和形式,而非内容。

2. 内容主义:关注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内容主义者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其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3. 结构主义:以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意义。

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由其内在的结构和符号系统所决定的。

4. 后结构主义:对结构主义进行批判,强调文学作品的不确定性和多义性。

后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开放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视角进行解读。

5. 解构主义:以德里达为代表,强调文学作品的无中心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解构主义者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解构的,读者需要通过解构的过程来揭示其真相。

三、西方文论的价值与启示1. 丰富我们的审美观念:西方文论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审美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2. 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西方文论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拓展我们的文化视野:西方文论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传统,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西方文论与英语语言学相互影响

西方文论与英语语言学相互影响

探析西方文论与英语语言学的相互影响摘要西方文论与英语语言学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西方文论直接体现语言学的内容,语言学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西方文论的发展,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得到了共同发展与进步。

本文简要介绍了西方文论的发展历程,由此来阐述西方文论与英语语言学的相互影响,以期为西方文论的研究以及西方文论与英语语言学之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西方文论英语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向相互影响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任何事物都朝着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西方文论也不例外。

西方文论目前正经历着语言学的转向。

近年来,西方文论吸收了英语语言学的研究范式,进行着自我的发展与重构,西方文论在与英语语言学的相互影响中得到了共同发展。

笔者立足于西方文论的发展历程,简述西方文论与英语语言学的相互影响。

一西方文论之概述在这简短的论文中,试图概述西方文论是不可能实现的,原因主要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关于西方文论的资料不够充足,对于现在西方文论的研究也比较少,大部分人、研究者对于西方文论的了解也不够深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要做一个概述是极为困难的,即便是完成了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在这里,我们的目的是把这一理论拿来为我们作为研究的依据。

20世纪的西方文论是20世纪的特有社会产物,是20世纪文学界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对于人类文明的冲击也很严重,尤其是精神层面的灾难更是前所未有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突飞猛进,社会文明的发展极为迅速,人类精神方面的危机逐渐凸显出来,西方的传统哲学和伦理等方面遭受了巨大的冲击。

这一时期的精神危机在文学上的表现主要是人们对于理性和常识的怀疑,这在现代文论中得到了很好地呈现。

西方文论强调从作者的社会背景和生平传记出发研究文学作品本身,强调的是以作品本身和读者对作品的接受为中心。

也就是说,西方文论强调从读者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环境的研究,到作品本身的研究,再到语言文字的研究,使20世纪的西方文论具有了独立性,于是乎出现了作品的意义不是作者赋予的,而是读者有意义的生成这样一种见解。

西方文学理论与英语语言学的关系探赜

西方文学理论与英语语言学的关系探赜

西方文学理论与英语语言学的关系探赜作者:陈映红,王建军来源:《成才之路》 2019年第13期陈映红1,王建军2(1.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临沧677000;2.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第一中学,云南凤庆675900)摘要:文学理论与语言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文学理论是语言学内容的直接体现,语言学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文学理论的发展。

文章介绍西方文学理论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分析西方文学理论与英语语言学之间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西方文学理论;英语语言学;联系;影响中图分类号:G642;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3-0008-02一、西方文学理论概述西方文学理论是指研究有关西方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及原则的一门学科。

文学理论从古就有,历史悠久。

不同的时代,处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对相同的文学作品会有不同的评价和品读心得,因此文学理论研究工作也从未停止过。

西方文学理论研究是思想的对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西方文学理论研究始于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当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学者,他们对文学艺术有着不同的看法,提出了不同的研究理论。

在古罗马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兼文学理论研究者是贺拉斯和朗加纳斯,他们基于古希腊时期的文学理论提出了新的观点,并在浪漫主义文学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中世纪出现了以基督教理论为代表的文学艺术,提出了评判文学艺术的新理论。

文艺复兴时期以法国的新古典文艺理论为代表,新古典文艺理论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君主制度。

20世纪的西方文学理论出现了鲜明的兼容并蓄的特点,试图引入其他学科的观点和方法,获得自身的独立性。

这时的文学理论往往将作者的生平事迹、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对作品的语言文字等进行细微的研究,即强调作品阅读过程中的后结构主义。

文学理论的现代意义出现于20世纪中期,在这一时期,英语世界的文学批评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的影响。

西方文学理论与英语语言学的相关性分析

西方文学理论与英语语言学的相关性分析

西方文学理论与英语语言学的相关性分析摘要:英语作为母语学习外的第二大语言,受重视程度在国内相当高。

通过将英语和其他外语进行对比可以得知,其在国家对外经济文化、其他各方面交流与沟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充分了解西方文学理论具有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熟悉关于文学阅读的内外部理论态度,再加上对英语在英语语言学教学时的具体应用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强化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能力。

通过相关的阅读内外部理论态度,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文本内容,进而使英语语言学的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西方文学理论;相关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进步与发展,英语在对外文化交流与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目前,英语阅读能力在英语等级测试中的占比非常大,学生想要搜集有效信息,就必须强化自己阅读英语材料的能力。

所以,培育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有利于快速实现英语教学目标。

如何才能让学习者有效掌握英语知识,并能够形成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且从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是每一位英语教育者应该思考的教学重点。

文学内容在英语阅读材料中占有非常大的份额。

而文学板块更偏向于对文化意识层面的表达,且更具语言化。

因此,为更好的理解英语阅读材料,最重要的突破口即为从西方文学理论入手,以此来把握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两者在语言表达方面的风格及习惯。

1、语言学的应用和发展语言学主要将人们的语言作为一个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包含语言的结构、性质、应用及语言的发展过程,从宏观方面来看,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包含关于语言的全部内容。

语言学就是对人类的语言进行一种科学化、理论化、具体化的研究,理清语言的相关知识和发展脉络。

了解了语言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我们就可以明白英语语言学就是对英语语言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在研究英语语言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的发展和一定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语言的发展也体现在一些艺术创作上。

英语语言学的应用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1985年美国的英语国际教育团队出版的《论应用语言学的范围》,这本书在将应用语言学进行归类的基础上,将语言学置于学科教学之中,通过教科书,课堂教学和相关论证的基础上对语言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语言学与文学类课程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照与沟通

语言学与文学类课程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照与沟通

语言学与文学类课程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照与沟通伍和忠【摘要】According to the cultivation obj 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 are equally important in the learning or training of basic theories,knowledge and related skills.Yet in actual teaching,literature often takes priority over linguistics,and there is a lack of correlation as well as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linguistic courses and literature courses.The causes of such a phenomenon can be both subj ective (the no-tions and behavior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obj ective (the different “tastes”of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It would bring about negative effects;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promote a comprehensive learning of knowledge,and would possibly hinder the improvement of specialized skills.To optimiz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 related basic skills,it is necessary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sound interaction.An adj ustment of the “Top-level design”is also necessary.%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看,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相关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方面,语言学和文学是并重的,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文学、轻语言(学)的现象,并且语言类与文学类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相互关照与沟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西方文论同语言学的相互关照
现代西方文论同语言学的相互关照
纵观西方文学理论,我们可以把它部分为两大流派:一种是人本主义,一种是科学主义。

前者以人为核心,来揭示世界本质,如: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表现主义、精神分析文论、直觉主义、现象学和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等;后者则将人类文化纳入数理科学,以主观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为基本,如: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英美语义学与新批评派、结构主义与符号学叙事学、解构主义等。

我们发现二者的分水岭其实就是如何看待本文和形式的问题。

这和语言学中的能指和所指的内涵如出一辙。

内容和形式是人们对任何文本进行理论分析时必然要面临的问题。

对于语言(形式)在文本中所起到作用的不同态度,也自然会导致不同研究方法,从而产生不同的西方文论派别。

可见,语言学与西方文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从共时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期的语言学成果与该时期的西方文论有着对应关系;历时来看,语言学发展也促使了西方文论的阶段性转型。

稍加辨析便不难发现,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开始,就形成了文体与形式研究的传统。

但将之作为文学本体予以审视并构成规模化研究阵势则始于20世纪。

下面就以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论为例,谈谈=者的相互关照。

有人把语言学评价为20世纪对西方文学批评及其理论影响最大的学科,这是有着科学性的。

因为在这个时期,西方文论发展出现了“语言学转向”的特征,具体说这种转向是由“语言学”转向“话语学”。

现代语言学以索绪尔为起点,他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也使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界形成了一股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文学问题的批评倾向。

这种倾向在五、六十年代以前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像语言学研究那样,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寻找文学形式构造的内在规律性。

我们把这样的文学批评称为文学语言学批评。

结构主义批评便是这种文学语言学批评发展到极端的代表。

在60年代以后,西方理论界已不满足于仅仅运用语言学的方法来阐释文学现象,而且还从哲学等理论基础上对语言本身进行了重新阐释,努力从根本上变革亚里士多德以来形成的传统语言观。

语言不再被看作只是反映主观思想和客观自然的一面镜子,不再只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工具,语言自己就是主体。

这就是“语言本体论”。

这种对传统语言观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使20世纪的’西方文学批评及其理论发生了质的改变。

“语言学转向”,使得文学研究更加科学化,对文学对象的把握更加确定,而本世纪后半期,这种“转向”使得以结构主义为代表的文学语言学批评所确立的研究对象的“确定性”,变得“不确定”起来。

这便是文学话语学批评产生的开始。

语言是一个由一整套固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完整体系。

确定性、清晰性、规律性是语言的重要特征。

话语则是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义的言语。

话语意义的确定不仅要取决于话语自身,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境所决定的。

语境的构成包括对话者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心理状态、文化层次等因素。

因此相对于语言来说,不确定性、模糊性和非规律性成为话语的一些主要特征。

文学语言学批评运用索绪尔的语言学研究方法来分析文学问题。

这种方法把研究对象一分为二,然后强调其中一个较为确定的方面。

这种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寻找研究对象的共性,排除其特殊性,努力构造出研究对象的体系性。

因此它重视的是确定性研究。

然而,文学创作本身的载体一语言是不完全确定的。

语言本身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表征符号,而符号的意义并非本身拥有,它只是在与别的符号形成对立和差异时才显现出来。

一个符号可以和无数个别的符号形成差异,所以符号的意义也就在无数差异的对立关系中变得不确定起来。

载体自身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创作的不确定,而创作的不确定性必然会导致批评的不确定性。

文学话语学批评不再把文学作品当作作家声音的转达者和完全被动的研究对象,而是独立存在着的、能够与读者对话的主体。

并认为,话语(文学作品)意义的确定是与语言环境(创作环境和接受环境)密切相关的。

所以文学话语学批评采用的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对话批评方
法,从根本上力图提供给读者的不再是某些确定的观点和结论,而是一个由多种对话组成的话语语境。

读者可以在所提供的各种话语中作出自己的选择。

这种批评是开放性的,读者的活动也成了批评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从语言的自身性质—-—符号性阐释了西方文论的转型。

其实,从人的思维发展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转型的必然。

人最基本的思维范式有两种:一种是科学,另一种是艺术。

前者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对客观现象进行深的分析,通过归纳、演绎等方式,探寻事物的规律,它通过对客观各种现象的归类,寻找它们的共同之处,从而得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后者则恰恰相反,注重对客观现象本身的把握,并不追求揭示事物的本质,而是重视事物的非规律性和偶然性。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两种思维范式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往往被同一个时代的人们同时运用,但在不同的时代,总有其中的一种思维范式占主导地位。

早期的人类对民间文学艺术创作的评论,还只是一种感性认识,主要是通过欢呼、沉默或不满来表示。

那时的文艺批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艺批评,所提供的也仅仅是一种对文艺作品表示赞同或反对的氛围。

在产生了语言学、逻辑学等学科的同时,文艺批评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艺批评。

这种批评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强,注重批评的逻辑推理和相对确定的结论。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语言学批评。

然而,人类在长期的文艺批评实践中,又发现了文学语言学批评的缺陷,开始探索以对话为主要特征的文学话语学批评。

文学语言学批评在形式主义影响中走向了纯语言学、语义学批评的道路。

他们把文学作品作为被研究的对象,在意义体系内对作品进行科学的归纳分析。

解构主义虽然解构了文本的意义,但却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读者语境,注重认识主体的研究,而无法构造新的文本意义。

应该承认,科学研究要求意义的绝对确定,但文学于比评却是一个独特的研究活动。

它的研究对象是本身就很复杂的文学现象——注重表现事物间的差异,着力刻画丰富的个性形
象,描绘复杂的情感。

所以文学批评不应只以归纳或确定某一意义为己任,而应该去揭示作品意义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

我们并不一定非要在一篇批评文章或一本批评专著中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结论可以是多元的、矛盾的,甚至是对话的。

西方文论由“语言论”转向“话语论”实际上也是语言学告别了语言工具论而走向了语言本体论之旅,从而开创了语言学转向的新时代。

语言本体论认为,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园,语言的方式即人生的方式,语言不仅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而且成为人们看待世界的窗口。

应该承认,语言本体论重构了西方文论的话语格局,使得语言从文论话语的边缘走向中心,从文学载体走向本体。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文学才真正成为了语言的艺术。

当前,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尤其是新型网络媒体的出现,当代文论建设正在并将继续发生一场深刻的巨变。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图像化与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以及数字化生存语境,更大程度上否认了传统,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模式和表达空间。

现代媒介艺术意味着技术时代对传统人文精神时代的替换。

文学在本质上是渲染、传播人文精神的,而技术理性则强调逻辑、秩序和物性伦理,致使技术理性日益挤逼、代替文学审美,扭曲、变换甚至废弃人文精神,最终削弱人格主体,放逐精神家园。

现代媒介艺术也使得消费文化替代了审美文化。

消费时代的快餐文化及其功利性使得较为纯净的精神性审美荡然无存。

数字化的视像文化正在改写书写印刷文学的审美成规,纯粹诗意的精神之美被世俗审美所取代。

读图文化的视觉美感带来的不是思想反思与理性批判,而是世俗化生活呼求的消费与生产。

与此同时,现代媒介艺术以大众化、游戏性消解着精英文学。

网络的兴起消解了印刷时代文学的圣洁性质。

虽然有学者认为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文学真正回归于民间,但网络写作的自由化和道德准则的缺失又使得这一回归充满了复杂。

由此我们发现,现时期的文艺正滑向一个遥远的未知方向,这种趋向与我们的正统观念渐行渐远。

正因这样,中西文论都面临着自我的迷失和阐释的困惑。

现在,东西文论站在了同一历史平台上,共同面对着这个难题。

当此之时,如何重构文论话语并引领当下文艺路向便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