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发展简史
中国盆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盆景的起源与发展第一篇:中国盆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盆景的起源与发展摘要:中国的盆景艺术最迟在距今1500年前的北齐时代已经形成!并且已作为礼品向外宾赠送盆景则始于唐代,至今大约有1300余年历史。
基于对盆景概念的不同理解,因此起源时间有唐代起源说、唐代前起源说、晋代起源说、东汉起源说、西汉起源说等等,这里不做定性研究。
关键字:造景植物技法正文:一、盆景概述盆景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
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的美丽的缩小版的山水风景区。
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互相结合,溶爲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
盆艺者运用创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再各种深浅长宽不同,行状大小各异,色彩质地有别的盆央中,培育出经过一定艺术造型的树木花草,或经艺术加工的各种山石,使之构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并超越山野原状的理想立体画面。
这门造型艺术称之爲盆景。
盆景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有著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它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结晶,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
二、盆景起源2.1盆景产生的背景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繁,政局动荡的时期,由于群雄割据相互对峙造成极大的经济破坏。
人民生活在战乱和贫困之中,对当时黑暗的政局十分不满,同时也产生了悲观厌世的情绪。
然而在思想上却呈现出多元化状态,人们思想活跃向往田园生活,纵情自然山水、追求潇洒飘逸的情趣形成了艺术上的多元化。
在意识形态方面,突破了儒家独尊的正统地位,思想解放,诸家争鸣,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咸、王涛、王戎,号称“竹林七贤”,为当时的代表人物。
他们反对礼教的束缚,寻求个性,寄情山水,或者)肆意遨游,或者退隐田园、寄情山水,并以石代山,追求与自然的融合。
盆景资料
盆景学绪论一、盆景含义:盆景以树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
二、盆景艺术的特点:1、盆景艺术的世界性。
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由日本传向世界。
2、盆景艺术的边缘性,与许多技术和艺术有关。
3、构图的复杂性。
是立体的艺术,四维构图,有三维空间。
4、表现技巧的高度概括性。
“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体现盆景的立体感和时间感。
5、创作的连续性。
6、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7、美感的可变性。
8、浓厚的趣味性。
三、盆景的效益:社会效益:1、国际影响,为国争光。
1979年国际园艺展览会上1大金7小金,首次引起轰动。
2、陶冶情操,丰富生活。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此有一首赞美的诗:“泉石粼粼声似琴,闲眠静听洗尘心;莫轻两片青苔石,一夜潺湲直万金。
”3、普及科学知识。
4、歌颂社会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直接为“四化”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第六章树木盆景第一节盆景植物一、盆景植物选择标准1、耐剪宜扎、萌芽力强2、节间短、紧凑矮小3、枝叶细小4、抗逆性强、耐旱、耐粗放管理 5、生长慢、寿命长二、野外挖掘树桩1、时期:秋末冬出,早春、梅雨季节2、挖前准备:工具准备、相关材料准备(树种、植物生长规律:荒山瘠地、村口路旁、崖头风口、河岸沟边、悬崖峭壁等地)3、挖掘:选择(主干达到一定粗度、分枝合理),初剪树冠,范围要大,先断主根,多留侧根须根,保护根皮,防根劈裂,上浆包扎。
4、定型修剪:原则:穿材定型,繁中求简,直中求曲,注意矮化5、树坯栽植:分地栽和盆栽,注意:用素沙土、栽深6、养坯:护干(包草、围砂、喷水)、抹芽摘心、施肥。
三、人工繁殖:播种扦插:早春和梅雨季节;嫩枝(半木质化),硬枝(一年生)老枝(二年生以上),老根压条:普通压条,连续压条,高空压条,可制作连根式嫁接:繁殖苗木,造型上换冠、补缺等。
四、常见盆景植物:松柏类:五针松、黑松、马尾松、金钱松、罗汉松、桧柏、刺柏、真柏、圆柏等。
花果类:石榴、杜鹃、南天竺、红花檵木、火棘、梅花、胡颓子、金弹子、迎春、六月雪以及各种果树,等等。
盆景艺术发展简史PPT
王维是盆景爱好者。《记事珠》:“王维以 黄瓷斗贮兰蕙,养以倚石,累年弥盛”——花 草盆景? 白居易《咏山水盆景》:“烟萃三秋色,波 涛万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风气 通岩穴,苔文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 山孙”——山水盆景!!
萌芽阶段
形成阶段
发展阶段 宋代元代
兴盛阶段
复兴阶段
1 石谱不断出现(宋)
萌芽阶段
形成阶段 唐 代
发展阶段
兴盛阶段
复兴阶段
1
2 3
章怀太子墓甬道壁画
奇石贡品 盛唐墓出土的唐三彩砚
4
唐代诗篇和记载
章怀太子墓甬道壁画:
初唐即已形成盆景,幵成为 宫苑御用的观赏珍品。
内容及造型:树木盆景、山 水盆景、附石盆景等;
树种选择:观叶、观果、观 花(另外一盆有绿叶红果)
奇石贡品
西安中堡村,盛唐墓出土的唐三彩砚
造型宛如山水盆景。 较汉代的山形砚更进了一步
高18cm,砚池底平坦,相当于浅水盆,前半 部是水池,无釉,白色,后半部群峰环立, 山峰上涂着蓝绿、赭黄、黄绿釉,还有树木 和小鸟,整个三彩砚的造型,宛如山水盆景。
唐代,许多文人雅士以制作盆景 为时尚,留下了不少诗篇和记载:
2
扬州宋代花石纲遗物(宋)
3 著作记载(宋) 4
山水-和树木-特色形成(宋) 盆景小型化--些子景(元)
5
欣赏奇树怪石蔚然成风,论石著述不断出现
《宣和石谱》——记述宋徽宗经营艮岳山石的情况 《渔阳公石谱》 ——辑录许多文人嗜石的故事 《云林石谱》杜绾——记载全国各地出产石品116 种,各种石料形状、颜色、产地、应用和采集法
宋代对山石的研究使山水盆景水平提高 很快,许多文人对此都作了记述或描写:
海派盆景发展史
海派盆景发展史海派盆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之一,是一个以上海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
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上海特殊地理位置和国内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勇于革新创造、善于吸收新鲜事物的海派文化。
这种文化在京剧艺术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现,成为京剧艺术的一大流派。
在这种文化的薰陶下,上海盆景广泛吸取了国内各主要流派的优点,同时还借鉴了日本及海外盆景的造型技法,创立了以师法自然、苍古人画的海派盆景。
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620年),上海嘉定地区的盆景已具有当时的较高水平。
清朝时期,海派盆景的制作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陆廷灿的《南村随笔》中记载了当时嘉定地区的盆景制作高手朱三松的技艺,他的盆景作品被认为具有奇秀苍古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同时,程庭骛的《练水画征录》也对当时上海的盆景制作技艺进行了评论和赞赏。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上海盆景的制作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龙华苗圃的盆景专家周柏真提出了“必须师法自然,反对矫揉造作、呆板失真,并要去芜存菁,在学习各地传统盆景风格基础上刻意求新”的主张。
这一主张对海派盆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海派盆景制作的重要原则。
1974年,在龙华苗圃旧址上筹建上海植物园,随后上海植物园盆景园于1978年正式对外开放。
同年,上海植物园盆景研究所正式成立,开始了对盆景制作技艺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在研究过程中,上海植物园盆景研究所团队在陕西乾陵发掘的唐章怀太子李贤墓的甬道壁上发现了侍女捧盆景的画,这一发现比日本最早记载盆景的史料早了400多年。
这一研究成果打破了国际上关于盆景起源争论不休的局面,使得全世界一致公认盆景起源于中国。
随着海派盆景制作技艺的不断提升和研究的深入,海派盆景逐渐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1982年,《上海盆景风格研究》的论文公开发表,海派盆景进一步被国内同行和爱好者公认和熟悉,并开始走向世界,多次在国际盆景评比活动中获奖。
盆景的概念
盆景的概念盆景的概念盆景是一种将树木、花草等小型植物种植在盆中,通过修剪、造型、摆放等手艺,使其成为一种具有艺术美感的小型景观作品。
盆景不仅是一种装饰性的植物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形式。
它融合了园林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和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巧,既可欣赏又可学习。
一、盆景的起源与发展1. 盆景的起源盆景起源于中国,最早出现在汉代。
当时,人们用陶器或石头制成的浅口小盘子或浅碗将一些苔藓和小草放在里面,摆放在庭院或室内角落中观赏。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地尝试将各种植物种植在盆中,并通过修剪、造型等手法使其成为更加美丽的作品。
2. 盆景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盆景逐渐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
在唐代,盆景艺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盆景大师。
宋代时期,盆景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当时文化艺术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明清时期,盆景艺术逐渐走向民间,并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与发展。
二、盆景的分类1. 按植物种类分类按照植物种类不同,盆景可以分为花卉盆景、果树盆景、常绿树木盆景、落叶树木盆景等。
2. 按造型风格分类按照造型风格不同,盆景可以分为自然山水风格、人工山水风格、抽象风格等。
3. 按制作材料分类按照制作材料不同,盆景可以分为陶瓷盆景、石质盆景、木质盆景等。
三、盆景制作流程1. 选材选用适合种植在小型容器中的植物,并且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习性和适应环境能力。
2. 培养将选好的植物种植在盆中,并且进行适当的修剪和培养,以使其形成美观的造型。
3. 造型通过修剪、摆放等手法,将植物塑造成具有艺术感的形态。
4. 陈列将制作好的盆景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以便欣赏。
四、盆景的价值与意义1. 艺术价值盆景是一种独特的植物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提高人们对自然美感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文化价值盆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精髓之一。
中国盆景欣赏及制作技艺(一)
中国盆景欣赏及制作技艺(一)第一章盆景的概念及发展简史第一节盆景的概念盆景起源于中国,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盆景是植物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巧妙结合,它是用植物、山石等材料,经过艺术加工,种植或布置在盆中,模仿大自然优美景色的一种陈设品;它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结晶,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
盆栽与盆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统称为盆景。
但由于它们有以树木为主体或以山石景物为主体的区别,并且树木是活的植物,它随季节的变更和树龄增长而不断变化,山石景物则变化不大;同时山水盆景中的树木是以人工制成的,还有“独石盆景”,一块石组成一个景观;而“石玩”是不会变化了。
因此,逐渐形成两种不同的艺术品:以树木为主体的被称为盆栽或树桩盆景;以山水景物为主体的被称为盆景或山水盆景。
目前以树木为主体的在国际上多用“盆栽”这个名称,并直译成为“Bonsai”。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是习惯采用“盆景”这个叫法。
树桩盆景山水盆景值得一提的是:盆景是从盆栽(盆植)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但盆景与盆栽有根本的区别。
一般用盆、皿栽种植物,都通称为盆栽。
盆栽只是将植物种于盆央之中,以供四时观赏,其审美的对象,仅枝叶、花朵、果实等艳色、形状而已;而盆景是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技艺加工,创造成景的艺术品。
除达到盆栽的观赏目的外,还必须通过精心的艺术造型,表现出无穷的诗情画意,表现出令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的自然美,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因此盆景又是作者艺术情感的寄托与抒发,是主观精神的表露。
盆景是景致与情感的交融体,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是自然神韵的凝聚,形神共现。
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互相结合,溶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
盆艺者运用创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再各种深浅长宽不同,行状大小各异,色彩质地有别的盆央中,培育出经过一定艺术造型的树木花草,或经艺术加工的各种山石,使之构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并超越山野原状的理想立体画面。
盆景的起源朝代及发展
盆景的起源朝代及发展盆景是一种源自中国的古老艺术形式,通过对植物的修剪、布局、摆放等技艺,将自然景观缩小到一个小小的容器中,再通过艺术手法创造出微缩的自然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盆景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接下来,本文将对盆景的起源朝代及发展做一概述。
盆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汉魏六朝时期是盆景艺术的发展时期。
在北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富有的贵族和士人开始关注庭院造景,盆景艺术逐渐兴盛起来。
然而,真正的盆景艺术大规模流行起来,要追溯到唐宋时期。
唐代,盆景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当时的众多文人士大夫都对盆景艺术兴趣浓厚,他们利用盆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据《唐寅夜宴图》可以看出,唐代的盆景注重造型和布局,运用了特定的手法和技艺,呈现出自然山水的美。
盆景自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成为艺术家们表现自然景观的媒介。
宋代,盆景艺术达到了巅峰。
当时,盆景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贵族和文人的兴趣爱好,逐渐传播到民间。
宋代的盆景作品追求以寄托感情为核心,强调景物之间的独特和谐。
在细节处理上,注重植物的形态、根部以及盆景配景的选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著名盆景作品,如苏轼和赵明道的《红梅图》等,都展示了盆景艺术的成就与精髓。
明清时期,盆景艺术进一步发展,展现出更多的风格和特点。
明代的盆景作品更注重形象和神韵,注重通过植物的修剪和摆放来表现景物的特点。
清代则更注重表现自然山水之美,创作了许多富有感染力的盆景作品。
尤其在清代乾隆朝,盆景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明清时期的盆景作品多样化,从山水到花卉,从传统到创新,多层次地展现了盆景艺术的魅力。
近现代以来,随着开放和交流的加强,盆景艺术开始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崇。
中国的盆景大师们积极参与国际盆景展览和比赛,并与世界各地的盆景爱好者们交流互动。
盆景的发展也不再局限于中国,各个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的盆景发展体系和艺术风格,为盆景艺术的多样性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完整版)中国盆景历史发展
在印度尼西亚发掘出土的汉代绿釉博山
后汉中山靖王刘勝墓中出土的博山炉
前汉时期的硯山
河北望都后汉墓壁画中所见盆栽
陶瓷技术 盆钵
审美意识
盆景 (盆中之景)
景色
园艺栽培技术 树木、山林景色
自然观
山水景色
山石爱好风习 自然观
图1 盆景与其构成因素的关系
瑞世良英 插絵
仇英 漢宫春晓図
陈洪绶 松竹梅石盆景图
仇英 漢宫春晓図
明 孫克弘 写生花卉蔬果(局部)
北京西郊明代法海寺壁画中的盆景
明代瓷器上的寿文字樹芸
五彩龙唐草文花盆(户栗美術館)
明代紅釉水仙盆
青花松竹梅纹花盆
左: 杨尔曾撰、蔡汝佐画(1607):图绘宗彝 右: 黄风池(1621): 新筠镌七言唐詩画譜
图说中国盆景文化简史
中国农业大学园林系 李 树华 2005.9.6
主要内容
1.中国盆景的形成与起源 2.发展前期的唐代盆景(宮廷盆景、宗教盆景) 3.发展后期的宋代盆景(文人盆景) 4.过渡期的元代盆景 5.成熟前期的明代盆景(民间盆景盛行) 6.成熟后期的清代盆景(盆景的细分化) 7.中国盆景文化的国际化
宜兴东山出土的汉代带孔小陶盆
河北安平東漢墓壁画中的盆山(左)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壁画中的盆山(右)
2.发展前期的唐代盆景
(618~907)
盛唐文化、‘壶中天地’的自然観、宮廷盆景 与宗教盆景发展。 (1)盆景名称:盆池、(白居易:盆山十德) (2)整形技术:小松的修剪与麻縄攀扎技术 (3)盆景形式:附石式盆景、丛林盆景 (4)植物材料:兰类等
樹木枝条種類与剪定方法的総括 棕丝攀扎整形技術的出現 (3)盆景形式 直幹、蟠幹、连根、丛林、附石式、舍利 幹等
盆子的发展史
盆子的发展史盆景起源中国,后传入日本,现风靡世界.中国盆景是以树木,山石等为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神貌的艺术品.PenJing,盆中风景,不仅欣赏形象美(源于自然),同时欣赏意境美(高于自然),达到艺术美享受。
盆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说她是诗,却寓意于丘壑林泉之中,说她是画,却生机盎然四时多变.这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树石,盆盎,几架三位体的艺术品,经历代盆景艺术家的精心雕凿,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古雅的艺术风格而驰誉世界。
盆,原是“盛放东西或洗涤的用具”,约1万年一4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盆又被用作栽种植物的器皿.用盆栽种的植物,后被统称为盆栽,其盆俗称花盆,或被称为盆栽盆。
据现有考古,文献记载,盆栽盆最早见于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新石器遗址中,发现的一片五叶纹陶片,陶片上刻有一长方形陶盆,上栽形似万年青的植物(河姆渡新石器遗址中的五叶纹陶片).早在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前4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国的祖先已将植物栽入器皿供作观赏.后到东汉5年一220年),在河北望都东汉墓墓壁画中又出现绘有一陶质卷沿圆盆,盆内栽有六枝红花,置于方形几架之上,植物,盆盎,几架三位一体的盆栽形象(河北望都东汉墓墓壁画中出现植物,盆盎,口图3几架三位一体的盆栽形象),把盆栽,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发展至唐朝(618年一907年),出现写意山水画和山水园,盆栽者应用山水画理,将山石与植物组“景”浓缩于盆盎之中,由园艺栽培的“盆栽",而升华为具有意境白勺“盆景”。
1972年,在陕西乾陵发掘的章怀太子墓(建于706年),墓道东壁壁画上生动地绘有侍女一,圆脸,朱唇,戴模头,圆领长袖袍,窄裤腿,尖头鞋,束腰带.其手托一浅盆盆景,中有假山和小树(乾陵章怀太子墓墓壁画中的盆形象).宫廷画家阎立本绘制的《织责图》,画中进责行列中手托浅盆,盆内立一玲珑剔透的山石《唐页图》所绘进贡山石情况),也出现盆景盆。
第九章 盆景发展史
2020/5/17
• 唐代的赏石文化也达到高潮。有许多关 于奇石的诗赋。如:白居易的《太湖石 》、《问支琴石》、《双石》;
• 李德裕的《奇石》、《题罗浮石》、《 似鹿石》、《海上石笋》、《泰山石》 等等。
2020/5/17
• 五、宋代盆景的提高阶段 • (一)宋代盆景是唐代盆景的继续,在
• (一)唐代的树木盆景制作技艺已十分成熟。
• 李贺《五粒小颂歌》:“蛇子蛇孙鳞婉婉,新香几粒洪 崖饭。绿波绿叶浓满光,细束龙髯铰刀剪。主人壁上铺 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 寄书。”这首诗对松树盆景进行了描写。
2020/5/17
•(二)唐代树石盆景
•1972年陕西乾陵发掘的唐章怀太子李贤之墓( 建于公元706年)甬道东壁上生动地绘有“侍 女一,圆脸、朱唇、戴噗头、圆脸长袖袍、窄 裤腿、尖头鞋、束腰带。双手托一盆景、中有 假山和小树” 。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关于盆 景的图画。
• 陈扶摇著《花镜》,其中有《种盆取景法》一 节,专门述及盆景用树的特点和经验。
• 嘉庆年间五溪苏灵著《盆景偶录》二卷。书中 以叙述树桩盆景为多,把盆景植物分成四大家 、七贤、十八学士和花草四雅。足见当时盆景 发展之盛。
• 吴震方的《岭南杂记》 、钱塘惕庵居上诸九鼎 的《石谱》、程庭鹭的《练水画征录》、刘銮 的《五石瓠》等也都有关于盆景的记载。
2020/5/17
• 四、唐代盆景的成熟期
•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在文化艺术方面 ,如诗歌、绘画、雕塑、旅游等,都取得了辉 煌的成就。当然,盆景艺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 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式多样、题材丰富、景 中寓情、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等方面,而且用 途广泛,美学理论也日渐成熟。
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及其特点,
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及其特点摘要:对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及其特点作出简要的分析,今后中国盆景的学术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关键词:盆景流派艺术特点盆景,是以活的植物、山石、山石代用物等实体性材料为物质手段,以盆盎一类器皿为造型空间,通过自然景致立体艺术形象的创造而真实地再现自然,并且表现人们对自然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情感的一种园艺艺术品。
盆景艺术源起于中国,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7000年前(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有了草本盆栽,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则出现了木本盆栽并出现了水旱盆景形式的“缶景”,到唐代盆景艺术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1]。
发展至今,出现了众多的风格流派,如扬派、苏派、川派、岭南派、海派、徽派、等。
盆景是特殊的艺术。
它熔造型艺术和园艺科学于一炉,是以植物,山石为主要素材,通过立意、造型、布局、养护等艺术的和科学的手段,在特定的盆盎内构成立体景观,以小中见大为特色。
国外盆景产业概况盆景源起中国,日本的“唐风化”“宋风化”,使盆景传向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传向西方,欧美各国的盆景也逐渐兴起[1]。
在日本盆栽的影响下,成立了以日本为中心的各国参加的世界盆栽友好联盟(N.B.A)及以美国为中心的过级盆栽协会(B.C.I)两大国际盆栽组织,推动国际盆栽的发展。
目前,在花卉盆景产业上,荷兰、日本、美国等国家都走在了我国前列。
美国、日本和一些西欧国家,盆景和温室作物的液栽培已逐步取代传统的土壤栽培。
日本盆景得力于营养液加速栽培,提高盆景生产率和质量,并使其冲破壁垒森严的欧美检疫关卡,输出大量盆景,从而占领了国际市场。
一、扬派代表树种:松、榆、杨(黄杨)艺术风格:扬派盆景唐、宋时已有制作,至清代,扬州广筑园林,大兴盆景,有“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之说,并形成流派。
1949年,扬派盆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950年初,扬州曾调36盆松柏盆景送北京中南海,1973年扬派盆景与岭南派、川派、苏派、海派盆景被国家城建总局园林绿化局列为全国树桩盆景五大流派。
第二章盆景的发展史Microsoft Word 文档
1第二章盆景的发展史1. 关于盆景起源的几种学说1.1唐代起源说1.2唐代前起源说《盆栽技艺》(作者耐翁)中写道:“盆景创始唐代以前。
”其根据也是乾陵考古,只是结论不同而已。
1.3晋代起源说《盆景》(作者徐晓白等)认为:“六朝《南齐书》曾经有载有…会嵇县刻石山,相传为名’这可以算是盆景假山的滥觞。
”1.4东汉起源说其论据是河北省望都县东汉墓壁画考古,参见(汪菊渊等)《中国盆景艺术》。
1.5西汉起源说《盆景制作》(作者胡良民等)中说“……早在西汉就出现了盆栽石榴的记栽。
”1.6古代园林造景起源说2“中国盆景起源于古代园林造景,如夏有瑶台、商有鹿台、周有灵台……进而缩龙成寸,出现假山盆景与树桩盆景。
”(宋德钧《中国花卉盆景》1986.9)1.7夏朝起源说1.8新石器时期起源说彭春生教授研究认为:“盆景起始于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物证是浙江余姚河姆渡考古,陶片绘有盆栽万年青图案。
”龚箬栋先生在《园林》1986第4期发表了同样论点的文章,论据亦然。
综上所述,盆景溯源从1200年前的唐代(胡运骅等)追溯到了唐代以前(耐翁)、晋代(徐晓白)、东汉(汪菊渊等)、西汉(胡良民等)、夏商(孔泰初、宋德钧)直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彭春生、龚箬栋)。
其考证手段一是文物考古,二是文字记载。
2.盆景发展的历史过程2.1新石器时期草本盆栽与夏商石玩2.1.1盆景最初形式——草本盆栽溯5000年才对。
3图2—1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发现的陶片—刻有盆栽万年青2.1.2夏商石玩与玉雕2.2汉代木本盆栽与缶景汉代可谓中国盆景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既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的转化,又实现了原始盆栽向艺术盆栽——真正盆景的转化。
2.2.1汉代木本盆栽图2—2东汉墓壁画中的盆栽盆栽石榴的办法。
2.2.2.汉代缶景山形陶砚中有山川(十二峰)、重云叠嶂、湖光山色,与缶景景观内容描写如出一辙,已略具山石盆景之大观了。
盆景常识知识点总结
盆景常识知识点总结一、盆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1. 盆景起源盆景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盆景是中国人根据自然山水风光,把有关山、石、木、草、花、草、水、云、雾、雨、雪等因素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立体画和如山水画一样的壮观景象。
中国盆景在宋朝之前已经有所发展,宋代时盛行。
作为一种园林艺术,盆景通过对植物和景观的把握,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也反映了中国人蕴养情怀、追求和谐之美的道德情操。
2. 盆景的传入日本盆景是在唐代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它最早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被引入日本。
当时,人们把盆景作为礼物赠送给寺庙或贵族,以示尊敬。
日本的盆景不同于中国的盆景,它融合了日本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园林文化,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日本盆景艺术,成为一种独特的园艺艺术形式。
3. 盆景的传入欧美盆景在19世纪中叶传入欧洲,最早是由荷兰人将日本盆景传入欧洲。
随着东方文化的传播和西方人对盆景的兴趣,盆景逐渐风靡于欧洲和美国。
在欧美,盆景艺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不仅成为了一种园艺爱好者的手艺,更成为了一种艺术表达和审美追求。
二、盆景的种类和栽培技巧1. 盆景的种类盆景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山水盆景、树木盆景、花卉盆景等。
其中,山水盆景是盆景的基本类型,通过搭配山石、水池和小型植物,模拟自然山水景观,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壮观。
树木盆景以盆栽植物为主要构成,通过修剪和塑形,展现出植物的优美和生命的顽强,常见的树木盆景有松、柏、榕、梅等。
花卉盆景以花卉植物为主要构成,通过组合和搭配不同种类的花卉,呈现出多彩的色彩和丰富的层次,常见的花卉盆景有牡丹、梅花、春梅等。
2. 盆景的栽培技巧盆景的栽培技巧包括盆景的选材、修剪、养护等。
首先是盆景的选材,要根据盆景的类型和主题,选择适合的植物和岩石等材料,要符合盆景的整体设计风格和审美要求。
其次是盆景的修剪,修剪是盆景栽培的关键,通过修剪可以塑造植物的形态和美感,塑造出盆景的造型和层次感。
第2章:中国盆景史
新石器时代到东汉时期 唐宋时期 元代时期 明清时期 现代盆景 近代盆景
1、 新石器时代到东汉时期
(公元前5000年--公元220年)
盆栽阶段,包括草、木盆栽,主要特点是以观赏 植物的自然美为主。 多流传于民间 新石器时期 —— 草本盆栽 夏商时期 —— 石玩、玉雕 汉 代 时期 —— 木本盆栽
1977年以来,盆景艺术也迎来了自己的春 天,发展十分迅速。 1981年成立了中国花卉盆景协会。 多次举办盆景艺术展览、学术研讨会等。 中国盆景艺术犹如明珠出土,再次闪耀其 艺术光辉。
·
4、 明清时期 (1368年--1912年)
盆景著述飞跃阶段,主要特点是有关盆景 的理论和制作的专著不断出现。 盆景的技艺在明清已趋成熟,在苏杭一带, 盆景得到大普及。
明代王鸣韶著《嘉令三艺人传》:书中介 绍明代桩景很重视蟠扎,并将盆景与雕刻 结合在一起。 明代陆廷灿的《南村随笔》:介绍了明代 对桩景根、干、枝的高超造型技艺; 文震亨著《长物志》:介绍了制作盆景之 植物种类,指出桩景制作以名人之画意为 楷模。 明代吴初泰《盆景》、林有麟《素园石谱》 都详细记述了盆景制作技艺。
第二章 中国盆景史
一、盆景起源学说
唐代说 唐前说 晋代说 东汉说 西汉说 夏朝说
盆景起源于中国,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现知 考古 文献记载 起源于东汉(公元26—220年) , 形成于唐(公元618—907年),兴盛于明清(公元 1368一l911年).
其发展大致分为6个阶段:
唐代
陕西乾陵唐章怀 太子墓壁画中的 山水盆景形象。
盆景艺术
悬岩式盆景
桩头树干下垂,超过盆面,像岩壁上悬垂倒挂的姿态式。 桩头树干下垂,超过盆面,像岩壁上悬垂倒挂的姿态式。具 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悬岩式又分为:大悬岩式,树干超过盆底; 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悬岩式又分为:大悬岩式,树干超过盆底; 半悬岩式(小地式),树干虽飘出盆外, ),树干虽飘出盆外 半悬岩式(小地式),树干虽飘出盆外,树干下垂不超过盆钵底 树桩常用罗汉松、五针松、金弹子、六月雪、贴梗海棠、 部。树桩常用罗汉松、五针松、金弹子、六月雪、贴梗海棠、榆 等。
第七部分 盆景艺术
第一节 盆景概念及简史 一、概念:盆景是在盆中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是 概念:盆景是在盆中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 在盆栽和赏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盆栽和赏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起源:中国 起源: 起源于何时?有7种说法。一般认为盆景起源于 起源于何时? 种说法。 种说法 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2、苏派 苏派 代表树种:榆、雀梅、三角枫、石榴、梅 代表树种: 雀梅、三角枫、石榴、 传统技法:粗扎细剪,以剪为主、 传统技法:粗扎细剪,以剪为主、பைடு நூலகம்为辅 艺术风格:老干蟠枝、清秀古雅。 艺术风格:老干蟠枝、清秀古雅。 代表人物:周瘦鹃、 代表人物:周瘦鹃、朱子安
3、川派 川派 代表树种:金弹子、紫薇、银杏、竹、梅、罗汉松 代表树种:金弹子、紫薇、银杏、 传统技法: 传统技法:蟠扎 艺术风格:虬曲多姿、苍古雄奇。 艺术风格:虬曲多姿、苍古雄奇。 代表人物:李宗玉、 代表人物:李宗玉、陈思甫
一、树桩来源
1、人工繁殖:是树桩的主要来源。 、人工繁殖:是树桩的主要来源。 2、野外采集 、 特点( ) 特点(1)成型迅速 (2)经济 ) (3)树种资源丰富 ) 地点:贫瘠的荒山上、石缝中, 地点:贫瘠的荒山上、石缝中,并以阳坡为多 时间: 时间:秋末冬初或早春
瓷制花盆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瓷制花盆的起源和历史发展瓷制花盆是一种装饰性盆栽器皿,用于栽种和展示各种植物。
瓷制花盆以其独特的质感和精湛的工艺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瓷制花盆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探讨其在人类文明中的演变和重要性。
瓷器作为一种杰出的艺术形式,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的陶瓷技术历史悠久且精湛,中国瓷器闻名于世。
瓷制花盆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瓷制品,也在中国古代发展起来。
古代中国的瓷盆制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当时的瓷盆设计简约,形状为圆形或浅碟状,外壁带有纹饰。
这些瓷盆通常是手工制作的,经过烧制而成。
由于古代中国陶器技术的局限性,这些早期的瓷盆相对较粗糙,并缺乏装饰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瓷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改进,并在唐代(公元618年-907年)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代的瓷制花盆制作技术和设计继续改善,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唐代的瓷盆多采用三足设计,外壁常常饰以各种风景和花卉图案。
瓷制花盆开始被视为一种有优雅和高贵气质的艺术品。
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是中国瓷器制作技术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宋代的瓷制花盆进一步改进了制作工艺和装饰技术。
瓷盆的造型更加多样化,常见的形状包括长方形、方形和圆形。
同时,釉面装饰变得更加精细,经常使用钝化技术来制作出华丽的纹样和图案。
瓷盆成为了贵族和富人炫耀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是中国瓷器制作的鼎盛时期。
明代的瓷制花盆制作以其精致的外观和细腻的装饰成为了瓷器界的代表。
龙泉窑、宜兴紫砂陶等著名瓷器产地也开始制作瓷制花盆。
瓷制花盆的设计更加精美,加入了更多的细节和纹饰,例如螭龙和妖兽的雕刻。
明代的瓷制花盆被视为经典之作,并流传至今。
清代(公元1644年-1912年)的瓷制花盆继承了明代的传统,并发展出了一些独特的特点。
清代的瓷制花盆注重对称美,形状规整,常常加入花鸟、山水等自然风景元素的描绘。
盆景起源和历史
盆景起源和历史盆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在小空间内栽培和塑造植物,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它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盆景起源的传说、历史发展以及现代盆景艺术的状况。
一、传说与起源关于盆景的起源,有着一些传说和故事。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关于始于汉代的古老传说。
相传,在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名叫洛阳张的庄园主,他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
有一次,他在园中种植时,不小心打破了一个小树苗的枝干,他很担心破坏了树的美丽。
为了弥补他的过失,他决定将它移植到一个小水池旁,用精心雕刻的石头作为树的背景。
不知不觉中,这棵树渐渐变得宜人,它的枝叶形状变得更加迷人,观赏价值也更高。
这个故事传开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模仿,从而形成了盆景的艺术形式。
二、历史发展盆景起源于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早期的盆景注重自然景观的模拟,以山、水、云等元素来表现大自然的美丽。
而在唐代,盆景开始出现在皇宫和贵族庭院中,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宋代时,盆景艺术开始向民间传播,成为寻常百姓也能欣赏和参与的艺术形式。
明清时期,盆景进一步发展,技艺达到了高峰。
同时,盆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也开始与诗画、书法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三、现代盆景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现代盆景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的风貌。
现代盆景注重创新和个性化,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表现方式,更加注重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和艺术理念。
一些艺术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盆景作品,例如利用光影效果、音乐等元素来增强艺术表现力。
此外,在盆景艺术的推广和传承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尝试和举措。
例如,盆景艺术展览、比赛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活动逐渐增多,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学习机会。
总结盆景作为一种独特的植物艺术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传说中的洛阳张,为盆景的起源提供了寓意深远的故事。
盆景的名词解释
盆景的名词解释盆景是一种通过创造迷你景观来表达自然之美的艺术形式。
其源于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并在日本等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盆景不仅仅是对植物的修剪和塑造,更是表达对自然的理解和对生活的品味。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盆景进行详细解释。
1. 历史渊源盆景的历史要追溯到古代中国。
早在唐代,中国皇家园林就出现了类似盆景的景观。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盆景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在宋代达到了巅峰。
在日本,盆景则在室町时期得到了兴起和普及,形成了独特的日式风格。
盆景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东方文化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浓厚生活情趣的追求。
2. 核心元素盆景的核心元素包括容器、植物、土壤、石头、饰品等。
其中,容器是盆景的基础,可以是陶瓷、石器或木材等材质制成。
盆景植物则是盆景的灵魂,需要结合树种的特点和生长习性进行适当选择,如松树、梅树等常见于盆景艺术中。
土壤则是植物健康生长的基础,土壤的质地要根据植物的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盆景中的石头和饰品则起到点缀和衬托的作用,令整个景观更加生动有趣。
3. 艺术表现盆景艺术注重表现自然之美,并尽可能还原自然景观。
艺术家通过修剪和塑造植物,营造出山水、林间、河湖等场景。
植物的生长状态、形态和姿态都是盆景艺术家进行表达的依据。
此外,盆景艺术还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通过容器和植物的选择、摆放等手法,使整个景观呈现和谐、平衡的美感。
4. 参与与享受盆景创作是一项富有创造力的过程,需要艺术家的耐心、智慧和技巧。
在盆景艺术中,艺术家不仅是创造者,还是欣赏者。
通过参与盆景的创作,艺术家对自然之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悟。
其他爱好者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参与盆景的制作来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同时,盆景作品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精神享受。
5. 意义与价值盆景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观念。
通过欣赏和参与盆景艺术,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之美,领悟到生活的哲理。
盆景艺术强调平衡、和谐和静默的美学价值,这种价值观对于现代都市的人们来说格外珍贵和重要。
盆景起源和历史
元代有一位高僧韫上人,云游四方,出入名山大川之间, 缩做盆景,取法自然,富有诗情画意,当时称作“些子景”, 即小景致的意思。其体积可能不大,但也不等同于现时的 “微型盆景”,因为盆景过分趋向微型,是会影响其表现力 的。元末诗人丁鹤年曾有《为平江韫上人赋些子景》的诗句: “咫尺盆池曲槛前,老禅清兴拟林泉。气吞渤澥波盈掬,势 压崆峒石一拳。仿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旁人莫 讶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可见韫上人制作盆景,深受 山水画理影响,注重写意,很有“小中见大”的特色。
对观赏植物的栽培,起源于古代园林造景,以摹仿自然 山水景色营造园林。早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时期已兴建园林, 如夏有瑶台、商有鹿台、周有灵台。又据《史记记载》汉武 帝在建章宫(图1-3)“筑太液池,叠在为蓬莱 、方丈、瀛 台三山。”到北魏中期(距今约1400年),对于栽培各种奇 花异卉,以及山水园林的营造,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东汉(25-220年),在河北望都发掘的东汉墓甬道壁画
中绘有一陶质卷沿圆盆,盆内栽有六枝红花,置于方形基座上,
形成植物、盆盎、基座三位一体的盆栽现象(图1-4)。再从
考古发现的汉代陶砚(图1-5),面上塑有12个山峰,且有水
池,既是文化用具,有有盆景式的观赏作用,说明当时人们已
将自然景色移入盆中,至于盆内,以供观赏。
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收藏的宋人绘画《十八学士图》四轴 中,有两株绘有苍劲古松、老干虬枝、悬根出土的盆桩(图 1-8)。
张择端《明皇窥浴图》也画有松树盆景(图1-9)。
返回目录
后退
继续
盆景溯源
图1-8 宋代《十八学士图》 局部
返回目录
图1-9 张择端
《宋明皇切形窥浴图》 中的盆景摹本
后退
盆景文化
盆 景 的 艺 术 特 征
5.美感的可变性 盆景又有点像音乐,给人的美感随时 的变化而变,时移景异,一年四时不同, 一日朝夕而变。 盆景还可以像舞台布景一样,可以创作出 特定的艺术环境,给予人以特定的艺术感 染,如夏季表现冬景,隆冬表现春色;就 连几块小石头的摆法不一样,也能创造出 不同的意境。
盆景艺术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革新,在历史上都反 映出时代的风云,社会的嬗变,思想的拓展,个性的 解放,以及外来的影响。
(二)、中国盆景艺术的起源
盆景始创于我国。盆景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而 是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在一定社会条件以及文化历 史传统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我们 的祖先创造了优秀的古代文明,并以酷爱大自然和善 于想象而著称。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中国政府对祖国遗产采取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中国政府对祖国遗产采取了保护发展和提高的方针盆景事业得到党和政府的关保护发展和提高的方针盆景事业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在怀和重视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的文艺方针指引下采取保护发展和提高的方法各地盆景继承传下采取保护发展和提高的方法各地盆景继承传统不断创新从而使盆景这一古老的艺术得到很大发统不断创新从而使盆景这一古老的艺术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盆景事业更出现了前所未有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盆景事业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时期盆景艺术才得以大放光彩兴旺发达的兴盛时期盆景艺术才得以大放光彩兴旺发达
拳石、石笋的栽培方法。换
言之盆栽的树木经过艺术处 理加工裁剪、调整树形,使 它具有老树苍劲的风格,形 成了美的姿态。
三、盆景艺术
盆景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园林艺术的一个独特分
支。有“微观造园中之尤微者也”、“咫尺山林”之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唐代树石盆景 •1972年陕西乾陵发掘的唐章怀太子李贤之墓 (建于公元706年)角道东壁上生动地绘有 “侍女一,圆脸、朱唇、戴噗头、圆脸长袖袍、 窄裤腿、尖头鞋、束腰带。双手托一盆景、中 有假山和小树” 。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关于 盆景的图画。 •
• 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 706年)兴建的陕西乾陵 章怀太子墓,墓内甬道东 壁上有手托盆景的仕女壁 画形象(图)。
• 嘉庆年间五溪苏灵著《盆景偶录》二卷。书中 以叙述树桩盆景为多,把盆景植物分成四大家、 七贤、十八学士和花草四雅。足见当时盆景发 展之盛。 • 吴震方的《岭南杂记》 、钱塘惕庵居上诸九鼎 的《石谱》、程庭鹭的《练水画征录》、刘銮 的《五石瓠》等也都有关于盆景的记载。
• 七、明清盆景理论的升华与飞跃
• 明清是我国盆景史上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盆景技艺亦趋成熟,盆景专著 纷纷问世,对盆景树种、石品、制作、摆置、 品评等在理论上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可以说在 明清时期我国盆景在理论上得到了飞跃和升华。 在盆景类别形式上,至清代,更加多样,除山 水盆景、旱盆景、水旱盆景外,还有带瀑布的 盆景及枯艺盆景。在苏杭一带,盆景得到了大 普及。
第二章 盆景发展史
第一节 盆景起源
• 盆景起源于中国
• 1977 年在我国浙江余姚河 姆渡新石器时期距今约 7000 年的第四文化层中, 出土了两块刻有盆栽万年 青图案的陶器残块。这是 迄今发现最早的盆栽,是 最原始的盆景。
• • 引自彭春生、李淑萍《盆景学》 •
第二节 中国盆景发展简史
• 一、新石器时期的草本盆栽 • 二、汉代木本盆栽与缶景
• • • 引自广州市园林局等编著《中国盆景艺 术研究》
•
•(二)到宋代,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的区别更 加明确了,并对石附式盆景有了文字记载。 宋 代还有许多描写山水盆景的诗词。如苏轼的 《双石》: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放自痴。 但见玉峰模太白,便从鸟道绝峨嵋。秋风与作 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一点空明是何处? 老人真欲住仇池。 •又如苏式的《壶中九华》:我家岷蜀最高峰, 梦里犹惊翠扫空。五岭莫愁干嶂外,九华今在 一壶中。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虚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买回小玲珑。
• 三、北齐山水盆景起源 • • 1986年4月,在山东临胞海浮山前山拗发现北齐 古墓,墓四壁有彩色壁画,有一壁画,描绘主 人欣赏盆景的场面,在一浅盆内,伫立着玲珑 秀雅的山石,主人正在品赏盆景,神态如痴如 醉,栩栩如生。这一发现在中国赏石文化史中 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证明山水盆景艺术起源 于中国 。
• 明代盆景专著较多。 • 屠隆著《考盘余事》、曾勉之的《吴风录》、 王鸣韶的《嘉令三艺人传》、陆廷灿的《南村 随笔》、文震亨的《长物志》、屈大均的《广 东新语》、吴初泰的《盆景》及林有鳞的《素 园石谱》等,都对盆景制作、品评等进行了详 细的记述。
• 清代关于盆景的论述更多。
• 陈扶摇著《花镜》,其中有《种盆取景法》一 节,专门述及盆景用树的特点和经验。
• (一)汉代木本盆栽 •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为了把西域的石 榴引种到中原来,就采用了盆栽石榴的办法。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木本植物盆栽的文字 记载。
• (二)汉代缶景 • 据野史所载:“东汉费长房能集各地山川、鸟 兽、人物、亭台楼阁、帆船舟车、树木河流于 一缶,世人誉为缩地之方。”这就是所谓的缶 景。从以上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出,缶景已不再 是原始的盆栽形式了,它已经成了盆栽基础上 脱胎而出的艺术盆栽——即真正的盆景艺术了。 是迄今为止我国艺术盆栽的最早的记载。因此 可以说艺术盆栽起始于汉代。
• 五、宋代盆景的提高阶段 • (一)宋代盆景是唐代盆景的继续,在继承的 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是将宋代绘画理论更多 地应用于盆景之中,使盆景艺术有所提高。 今 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收藏的宋人绘画《十八学士 图》四轴中,有两轴绘有苍劲古松、老干虬枝、 悬根出土的盆桩。从中可以看出制作技艺之高 超。
• 宋代画家所画《十八学士图》 中的盆松 ,老干虬枝,悬根 露爪,颇具神韵。
• 四、唐代盆景的成熟期 • •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在文化艺术方面, 如诗歌、绘画、雕塑、旅游等,都取得了辉煌 的成就。当然,盆景艺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 发展,主要表现在形式多样、题材丰富、景中 寓情、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等方面,而且用途 广泛,美学理论也日渐成熟。 •
• (一)唐代的树木盆景制作技艺已十分成熟。 李贺《五粒小颂歌》:“蛇子蛇孙鳞婉婉,新 香几粒洪崖饭。绿波绿叶浓满光,细束龙髯铰 刀剪。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月 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这首诗对 松树盆景进行了描写。
• (三)宋代有了对盆景的题名之举。如宋代田 园诗人范成大爱玩英德石、灵壁石和太湖石, 并在奇石上题“天柱峰”、“小峨眉”、“烟 江叠嶂”等名称。 • (四)赏石标准更为明确 。
• 大书画家米芾,爱石成瘫,他论石有透、漏、 瘦、皱之说 。 •
• 六、元代盆景的小型化——些子景 • 丁鹤年《为平江韫上人赋些子景》:咫尺盆池曲 槛前,老禅清兴拟林泉。气吞渤解波盈掬,势压 崆峒石一拳。仿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 旁人莫讶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 • 此诗称赞了韫上人做的些子景
• 唐阎立本《职贡 图》,有一进贡者 肩扛假山的形象描 绘。
• • 引自广州市园林局等编著 《中国盆景艺术研究》
• 唐代的赏石文化也达到高潮。有许多关于奇石 的诗赋。如:白居易的《太湖石》、《问支琴 石》、《双石》; • 李德裕的《奇石》、《题罗浮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似鹿 石》、《海上石笋》、《泰山石》等等。
• •
• 引自广州市园林局等编著《中国 盆景艺术研究》
•(三)唐代山水盆景 •唐代的山水盆景也趋于成熟。台湾故宫藏画中 有唐代阎立本绘制的《职贡图》,画中有以山 水盆景为贡品进贡的形象。左边一人双手捧一 体量较小的“三峰式”山水盆景,右边一人用 右肩扛着一体量较大的“三峰式”山水盆景, 盆内山石玲珑剔透、奇形怪状,其造型非常符 合“瘦、漏、透、皱”的赏石标准,如果再种 植上植物,就是一盆真正的山水盆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