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三讲 国民收入的决定2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宏观经济学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WL)——储蓄
0~t1——幼年期,c<y, s<0, 负父母的债
t2—青壮年期,c<y, s<0, s的用途有:还债,养老 储蓄,放债
预期的终身收入取决于预期的工作年限和年 劳动收入以及家庭财产。
假设条件:
人的寿命、工作年限和收入确定 储蓄的利息因素不加考虑 不考虑价格变动
不考虑遗产因素(无遗产)
• (1)y=yp+yt, c=cp+ct • (2)cp=βyp, β为消费倾向 • (3)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无关,
暂时收入用于储蓄。 • 2、应用:
(1)繁荣阶段,现实收入<恒常收入, 现实消费=恒常消费,所以现实APC< 恒常APC,现实APS<恒常APS (2)萧条阶段,正好相反。 所以,临时性的政府税收政策失效。
APC=c / y=(α+βy ) / y=α/ y+β=α/ y + MPC (1)APC<MPC (2) α/y→0, APC→MPC
c APC= α /y + β MPC= β在图中表现为斜c= α率+ β y
α是基本消费部分
(自发性消费α )<0。
450
o
y
3.3.2 线性消费函数(3)
MPC和APC的比较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也就是45度线模型 这是高度简化的凯恩斯宏观经 济模型,以最简单的方式说明
宏观经济总量的决定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3.1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 3.2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3.3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3.4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3.5 三部门经济与财政政策效应 3.6 四部门经济与外贸乘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宏观经济学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宏观经济学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个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 可以使个人财富增加。
从整个经济来看,个人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因而对整个经 济来说是坏事。相反,个人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会减少个人财富,但却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 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则是好事。
节俭所导致的这种相互矛盾的结果被称为 “节俭悖论”。
E
Y0 Y1
Y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之间的关系
四、投资函数
投资函数(Investment function)是指厂商的 投资支出与决定投资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投资函数可以写为: I=I0
I
I=I0
O
Y
投资曲线
总需求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包括消费与投资, 根据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可以写出总需求 函数:
AD=C+I= C c Y +I0= AD+ cY AD为 自 发 总 需 求 ( Autonomous
第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产品市场的均衡
国民收入核算是估计某一时期生产的既定的 国民收入总量。
在什么条件下一国经济将继续生产同样 数量的或更多、更少的国民收入?
解决这一问题涉及到国民收入的决定。
国民收入决定涉及到总需求与总供给。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下一章进行的是总需求分析。
总需求分析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 核心,它包括两个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模型与IS-LM模型。
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条件:Y=C+I+G
消费函数:C (C cTR) c(1 t)Y
投资函数:I=I0
政府购买: G G
均衡国民收入: _ Y C cTR I0 G 1 c(1 t)

宏观经济学第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

28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总消费函数
[Aggregate Consumption Function] ——社会总消费支出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社会总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 单相加。还要考虑一系列限制条件. ——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 ——政府的税收政策。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重。

2.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 比例。 ——表示储蓄曲线任一点的斜率
MPS=
⊿s
⊿y
ds 或= dy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c APC= y
教材53页表3-1

MPC与APC的变动规律: (1) MPC 、 APC递减 (2) 0<MPC<1 (3)MPC<APC APC可能大于1
一般的消费曲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c
c=c(y)
MPC?APC?
。 45
0
y
16
3.线性消费函数
当边际消费倾向为常数时,消费函数就成为线性 消费函数 线性消费函数的一般表达式: C= + yd = + y [>0, >0 ,为常数。] —自发消费(常数) [Autonomous Consumption]
使凯恩斯消费函数再次面临挑战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库兹 涅茨教授。库兹涅茨教授在20世纪40年代对美国1869—1938年 的消费与收入比率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在此期 间收入增长了7倍,但平均消费倾向却相当稳定,始终保持在 0.81~0.89之间,并未随收入的变化而递减。其后的一些研究也 证明了库兹涅茨教授的结论: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不随收入变 动而变动,基本为一常数。 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使人们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对家庭数 据的短期时间序列研究与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相吻合,而对家庭 数据的长期时间序列考察却否定了凯恩斯的观点?换言之,就 是为什么在短期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而在长期平均 消费倾向却是稳定不变的?这就是所谓的“消费之谜”。 经济学家们的实证研究表明,存在两种不同的消费函数。 家庭短期时间序列数据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吻合,说明存在一 种“短期消费函数”,这一消费函数所反映的消费与收入之间 的关系与凯恩斯的结论一致,即平均消费倾向递减;此外,对 长期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表明还存在另一种“长期消费函数”, 在这一消费函数中,平均消费倾向保持不变,凯恩斯所预言的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不复存在。

宏观经济学_国民收入的决定(二)

宏观经济学_国民收入的决定(二)

一、投资的决定
投资就是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
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以及新住宅等。
2.影响投资的主要因素
(1)企业的投资成本。 外部融资(银行借贷、股票、债券等) 自有资金 企业的投资成本与利率有关。 利率越高,机会成本就越高,在项目的预期收益率不变的情况下,企业 投资所获得的利润率就越低。企业就越不愿意投资。 因此,利率与投资反向变动,是影响企业投资的首要因素。 (2)企业的投资收益。
4.IS曲线的平移
在三部门经济中,
政府购买的增加会引起IS曲线的水平右移,移动的距离是 △G/[1-β (1-t)],即: △Y= △G/[1-β (1-t)]
转移支付TR的增加会引起IS曲线的水平右移,移动的距离是
β △TR /[1-β (1-t)],即: △Y= β △TR /[1-β (1-t)] 税收T0的增加会引起IS曲线的水平左移,移动的距离是
β △T0 /[1-β (1-t)],即: β △T0 /[1-β (1-t)]
问: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 IS 1)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3)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4)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选择2)。
4.IS曲线的平移
在四部门经济中,
b TR-T0 ) EX 0 均衡国民收入 :Y= a + I + G + ( 1-b(1-t)
Y 投资乘数: kI I 1 1 b(1 t )
北京工商大学
a + I + G +( b TR-T。 ) Y= 1-b(1-t)
在三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9 Yd, Yd为可支配收入,投 资I=300亿元,政府购买G=160亿元,税收T=0.2Y。 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2)政府购买乘数;

三讲两部门决定ppt课件

三讲两部门决定ppt课件

160
0.8
0.97
1400 1320 200
160
0.8
0.94
1600 1480 200
160
0.8
0.93
1800 1640 200
160
0.8
0.91
3. 45o线和消费曲线
AE(C)
A C1
a
0
y1
❖凯恩斯在解释国民收入决定时,一般 采用45线; ❖图 中 纵 轴 代 表 实 际 旳 计 划 总 支 出 ; 横轴代表实际旳国民收入Y。
消费-投资法 储蓄-投资法
1.概念
❖ 国民收入是由总供给与总需求共同决定旳。 ❖ 假如总需求<总供给,社会需求不足,产品
卖不出去,价格必然下降,生产必然收缩, 从而总供给降低,国民收入也降低; ❖ 假如总需求>总供给,表白社会上供给不足, 这么价格必然上繁华昌盛,生产必然扩大, 从而总供给增长,国民收入也增长。
❖ 投资乘数,假如注入量是投资,投资变动 量及其所引起旳国民收入旳变动量之间旳 比率就是投资乘数。
1.概念
❖ 投资乘数与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旳百分 比(即MPC)有关。增长旳收入中,用于 消费旳百分比越大,投资引起旳连锁反应 越大,总收入增长得越多。
1.概念
❖ 举例: (单位:万元)
△I
△Y
△C
y dy ❖ 可见 MPC+MPS=b+(1-b)=1 ❖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ing, APS)
APS S a (1 b) y y
所以,APC+APS=1
三、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
❖ (一)两部门经济中旳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 (二)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旳构成 ❖ (三)国民收入旳决定 ❖ (四)乘数理论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
存在政府和对外贸易。且企业的投资是外 生的,不随利率和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 2、假定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 以不变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 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从而 GDP、NDP、NI、PI都相等。
二、均衡国民收入的定义
均衡国民收入,也称均衡产出,是指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 国民收入水平。
税收分为定量税和比例税两种形式。定 量税是固定税,与收入没有关系。比例税 是随收入而变动的税。税收总额占收入的 比例称为税率。税率又政府部门决定。
T=T0 +TY T0为自发税收, TY 为比例税
政府行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政府征税会带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
减少,进而影响总支出水平,收缩国民收入。
I=S 投资=储蓄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储蓄等于投资,是指经 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但 实际执行的结果不一定相等,只有两者相等时, 国民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I = S,则是实际发生的投 资(包括计划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始终等于 储蓄,是根据定义而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必然 相等。
C= a+ bY AD=C+I = a+ bY +I = a +I+ bY 因为Y=AD 所以 Y= a+I+ bY Y- bY = a+I Y(1-b) = a+I
Y= a+I /1- b
如果给出经济中的消费函数和投资支出,就可以算出均 衡国民收入
例题:
(1) 已知消费函数C=1500+0.5Y,投资支出 为1000亿元,则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C=a+bYd = a+b〔(1-t)Y-T0 +TR〕 =a-bT0+b TR+b(1-t)Y

宏观经济第三讲

宏观经济第三讲
–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 – 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定 – 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理论 –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模型
.
5
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几何表达
在横轴为收 C
C = a + bY
入Y,纵轴为
消费C的座标
中,消费函
数C = a + bY的图象
E a
450 0
ΔC ΔY
Y
.

6
消费倾向
• 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 (1)平均消费倾:消费总量与收入总量的
.
28
(三)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限制条件
乘数原理(Principle of Multiplier)是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 和就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经济处于萧条时期, 乘数可以发挥作用。其以后的经济学家认为投资乘数作用的 发挥应有若干限制条件;
(1)如果投资品生产部门增加的收入用来偿还债务,乘数要 缩小;
(2)没有可利用的劳动力与投资品存货;
(3)增加的收入用来购买消费品,但消费品生产不出来;
(4)增加的收入用来购买外国商品。
.
29
五、节俭的矛盾与通货膨胀缺口
(一)节俭的矛盾 (二)通货紧缩缺口 (三)通货膨胀缺口
.
30
(一)节俭的矛盾
1、传统经济学对节俭的看法 2、节俭在现代经济学中的作用 3、为什么传统的“美德”会变成“罪恶”
.
34
(二)通货紧缩缺口
• 充分就业国民收入(YF):当所有资源实现充分 就业时所能生产出来的均衡国民收入,一般用不 变价格计算。也称潜在的国民收入。
• 均衡国民收入 (YE):经济在均衡状态时所生产 出来的国民收入。
• 产量缺口:充分就业产量和均衡产量之差,即: 产量缺口= YF- YE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决定课件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决定课件

• 后后来来,,蜜王蜂国崇推尚崇节俭节,俭鄙,弃故奢有侈效。需商人求们不不足再,去远 方均追逐衡利国润民,收工入人减们少因商,品经无济人走购向买衰而退告别倒闭的工
厂。人们赞美节约,赞美家中的储蓄。街道越来越冷
落,经济越来越萧条,王国越来越衰弱。最后,外敌 入侵,蜜蜂国破家亡、四处逃遁。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决定
AS AD1 AD0 AD2
O
Y2 Y0 Y1
Y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决定
20
案例:《蜜蜂的寓言》
• 过去有一个蜜蜂王国,一度因繁荣昌盛而名震天下。 开始,王国的蜜蜂贪图享受,任意挥霍。为了满足一
部故分蜜事蜂《无蜜穷蜂无的尽寓的言欲望》,强大调批了蜜有蜂效日需夜劳求作的,重制造 了踵要很,多一性精 片。巧 兴开的 旺始产 景,品象王。。国街王上国推商国崇品库挥琳充霍盈琅,,满故国目总力,强行需盛人求,摩旺天肩下接 无盛人敢,敌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经济走向繁荣。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决定
16
(4)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
全部消费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不取决于收入的自发消费。它是 由人的生存需要所决定的,不随收入变动 而变动,是一个固定的量。
另一部分是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引致消费。 引致消费是指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其大小 取决于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决定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 比例。如果以APC代表平均消费倾向, 则是:APC=C/Y。
• 例: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 • 平均消费倾向 APC = C/Y = 0.8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决定
12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人中所占的 比例。如果以APS代表平均储蓄倾向, 则是: APS=S/Y。

宏观经济学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宏观经济学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宏观经济学:简单国民收入决定引言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经济学分支,它关注的范围包括国家的总产出、总就业、总投资和国民收入等。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居民的收入总和,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宏观经济学中,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框架包括凯恩斯主义模型、供给和需求模型、投资模型以及开放经济模型等。

本文将重点讨论宏观经济学中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

总支出模型总支出模型是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模型之一,它认为国民收入取决于总支出水平。

总支出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

在这个模型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取决于这些支出的总和。

消费支出是个人和家庭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它是国民收入中最大的组成部分。

根据凯恩斯理论,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一种正比关系。

一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越高,他们的消费支出越高。

然而,凯恩斯也认为,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关系是边际消费倾向不稳定的,边际消费倾向是指一个人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他们愿意消费的额外金额。

投资支出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价值。

投资支出的决定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利率、预期收益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环境等。

凯恩斯认为,投资支出是国民收入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投资支出的波动会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性。

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政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对国民收入的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政府支出可以通过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来增加总支出,也可以通过减税来提高个人和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消费。

净出口净出口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净出口的值可以为正或为负,当净出口为正时,它对国民收入的增加有正向影响,当净出口为负时,它对国民收入的减少有负向影响。

净出口的决定取决于国际贸易条件、汇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总支出模型的均衡分析总支出模型的均衡分析指的是找到能够使总支出和国民收入保持平衡的状态。

宏观经济学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宏观经济学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看,I = S,是必然的结果。是会计结果。
这里的I = S,国民收入要达到均衡,事前必 须满足的条件。
8
•二、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一)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 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 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二)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 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上的概念)
c(Y
T
)

I I 0
G G0
(2)三部门均衡收入:
Y C I G
TC
C0 c(Y T0 tY
T)
I I 0
G G0
Y
1(
1 c
C0
I 0
G0
cT0 )

Y
1
1 c( 1t
( )
C0
I 0
G0
cT0 )
24
AD=(C0+I0+G0)+c(1-t)Y
AD
C0+I0
0
Y0
门经 C C0 c(Y T ) C0 c(Y Tg TR)
济中 国民
Tg Tg0 tY
收入 决定
TR TR0 I I 0
模型:G G0
均衡 收入:
Y
1
1 c(1 t)
(C0
I0
G0
cTR0
cTg0 )
K TR
dY dTR
c 1 c(1 t)
K TR
dY dTR
c 1 c
❖ 最早为就业乘数,由卡恩[英]提出,后凯恩斯 提出投资乘数。还包括:税收乘数、财政支出 乘数和出口乘数。
29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乘数:投资乘数
▪1、投资乘数:每增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精)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精)
; 由 Y=C+S
=>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2.1 消费与储蓄
表2-1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2.1 消费与储蓄
三、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 比率,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 比率,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储蓄的变动情况。 用公式表示就是:
消费曲线的代数式为:
B
C = a + bY (2.1.1) a
C=a+bY E
450 A
Y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2003-200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中国民众消费的特点
1.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备,所以民 众的消费总体上比较谨慎.人们的储蓄愿望较强烈.
期消费函数,C = Y
形式的消费函数称为 450
长期消费函数。
C=Y
Y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2.1 消费与储蓄
(三)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的关系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C
阿瑟·斯密塞斯认为,
消费变动与收入变动 Cc 本来是不成比例的,
但是从长期来看,消 Cb
费与收入呈现出同比
例变动的特征,即
C
消费曲线
h C=a+bY
与储蓄曲线是 相互对应的。
45o S
Y S=-a+gY
h
o
Y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2.1 消费与储蓄
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与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国民收入的决定》PPT课件

《国民收入的决定》PPT课件

Home
精选PPT
图4—7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续)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
C,S
A
c=c(y)
a
s=s(y)
45°
O y0
y
-a
Home
精选PPT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续)
2、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 而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
MPCc或者 bc
y
y
MPC dc dy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Home
APC c y
精选PPT
c=c(y)
表4—1 单位:元 (1) 收入
A 9 000
B 10 000
C 11 000
D 12 000
=消费+储蓄+税收+进口 即 GDP=Y=C+S+T+M
从总需求的角度看, 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的需求+国外 需求
即GDP=Y=C+I+G+X
Home 精选PPT
四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X
G C
厂商
国外部门
政府 G
商品市场
M
T
C
居民户
I
Hale Waihona Puke Y要素市场Y
S
Home
金融市场
精选PPT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E 13 000
F 14 000
G 15 000
Home

宏观经济学武汉大学3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答案

宏观经济学武汉大学3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答案

宏观经济学武汉大学3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答案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1.萨伊定律2.有效需求3.消费函数4.消费倾向5.边际消费倾向6.储蓄函数7.平均储蓄倾向8.边际储蓄倾9.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二.选择题1.在消费一收入图形上,消费曲线向上移动意味着消费者( D )。

A.收入减少了不得不减少储蓄B.投入增加导致储蓄增加C.储蓄的增加不是收入增加引起的D.储蓄减少不是收入增加引起的2.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应该是( C )。

A.4 B.2.5 C.5 D.1.63.如果投资支出突然下降,则根据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D )。

A.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小于投资的下降,下降的趋势将很快减缓B.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大于投资的下降C.GDP将持续下降,但最终下降将小于投资的下降D.GDP将开始持续下降,但下降量大大超过投资的下降量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B )。

A.消费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B.消费水平提高,国民收入增加C.消费水平不变,国民收入增加D.储蓄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5.若实际的CDP高于均衡水平,则说明( A)。

A.从收入流量中漏出的储蓄大于注入收入流量的投资B.计划投资的总额和计划消费总额之和超过现值GDP水平C.计划消费支出总额超过计划投资总额D.GDP偶然沿着消费曲线超过收入平衡点6.在两部门模型的图形中,45度线与消费函数相交的产出水平表示( D )。

A.均衡的GDP水平B.净投资支出大于零时候的GDP水平C.消费和投资相等D.没有任何意义,除非投资正好为零7.消费者储蓄增加而消费支出减少则( C )。

A.储蓄上升,但GDP下降B.储蓄保持不变,GDP下降C.储蓄和GDP都将下降D.储蓄下降,GDP不变8.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若现期GDP水平为4000亿元,消费者希望从中支出1000亿元消费,计划投资为1300亿元,则可预计( A)。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创新讲解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创新讲解

三、其他消费理论
✎ 4、小结:宏观消费理论的发展
消费理论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凯恩斯的思想,由 于假设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总支出的增长很可能小于总收入的增长,这 就意味着总供给将受到总需求的约束。因此,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实际上 是整个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在微观基础上进一步对消费理论进行 完善的工作动摇了凯恩斯宏观消费理论,拉开了宏观消费理论在当前范 式下进一步发展的序幕。
Y=C+I+G C=a+b(Y-T) T=T0 +tY I=I0, G=G0
Y
1 1 b(1 t)
(a
I0
G0
bT0 )
kT kI kG
b
kT
1 b(1 t)
0
kT
Y T0
(Y )T'
传导路径:T Yd C AD Y
五、乘数的含义及各种乘数
Y=C+I+G C=a+b(Y-T) 乘数推导4:自发进口乘数(四部门) T=T0 ,I=I0, G=G0 X=X0,M=M0+mY
1 Y 1 b(1 t) m (a I0 G0 X 0 M 0 bT0 )
kX0
Y X 0
(Y
)' X0
1
kX0
1 b(1 t) m
五、乘数的含义及各种乘数
乘数理论总结:
K=
1 1-E
➢ E—边际支出倾向;b—边际消费倾向;t—边际税率; m—边际进口倾向。
• 两部门经济:E=b • 三部门经济:E=b(1-t) • 四部门经济:E=b(1-t)-m
课堂练习
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其中Yd为个人 可支配收入),投资I=100,政府购买支出G=200,政府转移 支付TR=62.5(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0.25。问:

《宏观经济学》第三讲: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三讲: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三讲商品市场均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E)模型国民收入核算等式: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从“总产出=总支出”来看,产出取决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因素。

从“总收入=总产出”来看,产出取决于资本、劳动、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个生产要素。

在经济危机后的大萧条时期,总需求是制约总产出的关键因素。

凯恩斯提出国民收入的大小由总需求决定。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围绕总需求分析,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仅分析产品市场。

在产品市场上,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总收入(Y)恰好等于总支出(E),则有Y=E,当Y=E时得到的均衡国民收入的模型称Y-E模型。

第一节消费一、消费与储蓄•消费(C)是居民户对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是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

•储蓄(S)是指收入中除用于消费外的余额。

(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1、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消费是收入的增函数。

如果用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消费函数是:C=f(Y)2、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

如果用S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储蓄函数是:S=f(Y)•②长期消费函数:C=by 其中b为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长期储蓄函数:C=(1-b)y(二)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①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APC=c/y•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APS=s/y•②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MPC=△c/△y•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APS=△s/△y消费与储蓄的关系•Y=C+S•APC+APS=1•MPC+MPS=1(三)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凯恩斯认为,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得越来越小。

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宏观经济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邹春勇)

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宏观经济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邹春勇)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一、最简单的经济体系1、从简单到复杂——这是分析的一种方法2、简单经济的假设①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庭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

②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③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1、均衡产出的数学表达:Y=C+I2、图形表达:ACY3、均衡产出的条件:E=Y 也可用I=S表示。

(注意这里的I是计划投资而不是实际投资)第二节消费函数一、家庭消费函数1、分析均衡产出的决定就要分析总支出。

2、消费是总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3、影响消费的因素①居民可支配收入:Y d =Y-T②物价水平。

③利率。

④收入分配。

⑤消费者的财产。

⑥其他因素。

4、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家庭收入。

5、消费函数①概念:所谓消费函数,是指居民户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一般情况下,消费函数只表明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②数学表达:C=C(Y)6、消费曲线:7、边际消费倾向MPC和平均消费倾向APC①概念:MPC表示随着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消费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APC表示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

②递减规律8、线性消费函数:C=a+bY二、储蓄函数1、储蓄及其影响因素2、储蓄函数3、①概念: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4、②数学表达:S=S(Y)5、③图形表示——储蓄曲线:6、边际储蓄倾向MPS和平均储蓄倾向APS7、①概念:MPS表示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APS表示一定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8、②递增规律9、线性储蓄函数:S=S0+sY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1、二者之和总等于总收入2、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且APC>MPC。

则APS和MPS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且APS<MPS。

3、APC和MPC之和恒等于1,APS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

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系 高洁
假设:
1.仅研究产品市场,不涉及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故
投资为企业自发决定,不受利率和产量变动的影响,投资是模 型的外生变量,为一常数:即I=I0
2. 萧条经济中的凯恩斯定律:社会总 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 ,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不论需 求量如何变动,社会均能以不变 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即P为常 数: P=P0,这时,总供给曲线平行 于横轴。由此:
●B
IU<0
IU>0
450
y
o
实际产出(收入)
实际国民收入取决于计划总支出
450
o
实际y产0 出(收入y)
均衡产出
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系 高洁
3.2 消费理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家庭收入水平,
商品价格水平,
利率,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信贷状况,
收入分配状况, 家庭财产状况, 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年龄构成。 社会保障制度, 风俗习惯
则1=C/Y+S/Y
即:APC+APS=1
3.因为ΔY=ΔC+ΔS
则1=ΔC/ΔY+ΔS/ΔY
a
即:MPC+MPS=1
4.如果:APC和MPC随收入的增加 O
而递减,则有:APS和MPS随
收入的增加而递增。即如果
-a
APC > MPC,则:APS <
MPS
450
C=a+bY
Δc
ΔY
S=-a+(1-b)Y
760
0.36 0.06
F 14000 12830 G 15000 13360
1170 1640
0.41 0.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由于总供给无限,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 由总需求单方面决定——称为总需求分析。
由于在总产量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有实现均衡的 可能,所以均衡的实现最终由总需求水平的大 小决定。总需求多大,国民收入就多大,并且 在这个水平上稳定下来,不再变动。抽象掉了 总供给方的因素。
由总需求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
上述前提假定的情况只有在经济大萧条时才能够出 现,所以凯恩斯经济学有时被称为萧条经济学。该 假定具有重要作用,在以后三章的分析中都适用。 该假定集中体现了凯恩斯定律的含义。凯恩斯定律 与古典经济学的萨伊定律完全对立。
短期和长期消费函数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消费呈现两大 特点:一是消费占GDP的比重在迅速下降, 特别是亚洲金融风暴以后。从过去接近60% 的水平逐渐降到50%。第二,从消费结构看, 居民消费比重较低,公共消费较高;物质型 消费较多、服务型消费较少。本世纪初,服务 业占GDP43%到44%,后来慢慢下降,降到了 大概不到40%。
凯恩斯理论的补充
思考
如果一个家庭的收入增加,消费是否会增加? 如果一个家庭的收入等级不变,边际消费倾 向会不会增加? 如果一个家庭的收入不变,其他的家庭收入 提高,这个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会不会提高?
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杜森贝利)
(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1、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效应,即示范效 应, 2、消费有习惯性,当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影响, 而且受到过去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消费 具有不可逆性,即棘轮效应。 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长期内,消费与收入 保持较为固定的比率,故而长期消费曲线是从原点 出发的直线;短期内,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 难以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故短期消费曲线是具有 正截距的曲线。
2、假定价格水平固定不变
在大萧条情况下,凯恩斯认为也许价格机制不能 起自动调节作用,价格机制是一种僵化的、不易 变动的经济机制,存在价格刚性。

刚性一词的含义是僵化的、不易变动的。
英文是:Downward Rigidity 。 翻译成“拒下刚性”。
价格刚性两个体现:

(1)在劳动力市场,即便存在失业,工资也不会
二、储蓄函数
表示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S = S(y)
1、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 的比率。 S MPS y
当收入与储蓄增量极小时
0<MPS<1
dS MPS dy
2、平均储蓄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 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S APC y
c s
3、储蓄曲线:
是平衡项。
Δ inv 是一种产量调节机制,不是价格调节机制。 这说明价格并非唯一的调节机制,产量也构成一种调节机制。 这就是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和均衡的调节 机制。
六、均衡产出的概念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
Y=C+I
AD
AD
100 45o 0
E
100
E
inv>0
inv<0
S=S(y) B y
抽象分析线性储蓄函数:
S=Yd-C=-C0+(1-c)Yd
s S=-C0+(1-c)Yd
o
线性储蓄函数
y
可支配收入
短期和长期储蓄函数S
S = (1- c)Yd (长期) S = - C0+ (1- c)Yd (短期)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cs c=c(y) A
本章重点:
⒈ 认识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掌握国
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⒉ 认识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掌握消费函数和 储蓄函数。 ⒊ 理解乘数原理。
三章通用前提假设:
有四个层次含义: 1、假定经济中存在着生产能力的闲置
生产能力闲置的两层含义: (1)劳动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存在着失业。 (2)厂房、机器等资本品没有充分利用——存在着开工率 不足。
四、总支出AE与总需求AD
总需求AD:在价格、国民收入和其它经济变 量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厂商、政府和国外 部门愿意支出的数量。 总支出AE = C + I + G + NX
AD:愿意的支出 AE:实际的支出,把AE中不愿意的剔除,其余的可以计入
AD。
AE分成四个部分: • C: 全部是意愿的,计入总需求AD。 • 私人国内总投资,用I(Investment)代表。 • 重置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意愿存货统称为计划投资,
C C 或 MPC y y 当收入增量和消费增量均为极小时,
dC MPC dy
0<MPC<1
2、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 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C APC y
收支相抵线
收支相抵点
C 10 45o 0 10 消费曲线
C
B
A
E
45o y 0
线性消费函数
1、两函数互为补数 2、APC和MPC都随收 d 入增加而递减,但APC o -d 大于MPC;APS和MPS 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 但APS小于MPS 3、APC+APS=1 ; MPC+MPS=1
45o
y0
s=s(y) y
第三节 其他消费函数理论
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杜森贝利) 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莫迪利安尼) 三、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弗里德曼)
非计划存货投资
五、均衡的调节机制
• AE – AD = Δ inv 或者Y – AD = Δ inv,AE、AD两者 差额是Δ inv。 • Δ inv 的几种情况: 1、当(AE ≡)Y > AD时, Δ inv > 0,供过于求,存 在积压, 厂商减少投资,导致投资水平I 下降,引起实际 总产量下降, 即:C + I↓ + G + NX ≡ Y↓ 直至(AE ≡)Y = AD ,Δ inv =0 。
课外阅读:对需求和供给哪方重要的百年争 论 ——凯恩斯定律和萨伊定律*
相关链接
凯恩斯定律: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
的需求能创造出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
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基本假定
1、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 2、各种生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价格水平不变 4、利率水平不变 5、投资是自发(自主)的变量 6、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均衡分析中找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才有意义。
AD = AS ① • AD = C + I计= C + Io ② • AS = Y = Yd = C + S ③ 均衡条件之一:C + Io = Y ─→ 待说明的变量C 均衡条件之二:C + Io = C + S ─→ 待说明的变量S

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关于消费和储蓄的知识
记为I计、或者I自,可以计入AD。
• I = I计+ Δ inv
I——总投资
• G: 完全愿意,计入AD。 • NX: 全部愿意,计入AD。

AD = C + I计+ G + NX AE = C + ( I计+ Δ inv ) + G + NX AE –AD = Δ inv, 当Δ inv = 0 时, AE = AD, 即:Y – AD = Δ inv, 当Δ inv = 0时, Y = AD
• 2、当(AE ≡)Y < AD时, Δ inv < 0, 供不应求,存在脱销,厂商增加投资,导致投 资水平I 增加,引起实际总产量增加。
• 即:C + I↑ + G + NX ≡ Y↑
直至(AE ≡)Y = AD ,Δ inv =0 。
Y(AE)围绕AD上下波动。
3、(AE ≡)Y = AD 时, Δ inv =0,供求相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
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导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C = C(y)
C
10
45o
B
0
10
消费曲线
y
在微观经济学中,消费数量是价格的函数,受到收入水平的 制约。在宏观经济学中,价格水平不变,所以消费数量只是 收入水平的函数,并且是Yd(税后的收入)的函数,不是Y (税前的收入)的函数。 C = Co + cYd
课程邮箱 邮箱地址: jjxznufe@ 密码:jjxznufe
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永远 的介绍信。 ——培根 关心他人是成功的关键。 ——艾森豪威尔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收入—支出模型
内容提要:
1、均衡产出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3、其他消费函数理论 4、投资函数 5、国民收入的决定 6、乘数原理
第二:长期,从人的一生来看,排除了继承遗产的情况,没
有收入,就没有消费。 长期消费函数为:C = cYd 当Yd = 0时,C = Co = 0
(2)引致消费cYd(由于收入的增加,导致的 消费的增加) c:边际消费倾向MPC
介绍两个关键概念: 1、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 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45o 100 Y 0 100 Y
两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即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 的支出。
两部门:
• 消费者:C • 厂商: I计(I计是外生变量)
I计= Io 由于不存在政府,无政府的收入TA与支出G、TR ∴ Y = Yd = C +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