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学的复习提纲
家庭社会学考试要点
![家庭社会学考试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7b0fb1ba300a6c30c229fe5.png)
1 家庭社会学含义与特征家庭社会学(Sociology of Family)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借鉴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家庭进行综合研究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特征:社会学的视角与家庭综合研究2.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把家庭视为社会制度,侧重研究家庭功能及变迁;把家庭视为社会组织,侧重研究家庭关系。
3.家庭研究的主要方法;1、方法论:社会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与人文主义方法论(现象学方法论)。
2、具体研究方法:个案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历史法。
方法上存在两大传统路径:以摩尔根、马恩为代表的以人类学方法研究家庭起源与发展;以社会学方法研究家庭现状。
4.家庭社会学价值1、家庭人类社会生活最悠久的组织形式之一,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之一。
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细胞。
3、家庭现状的研究需要。
结合自身观察与知识论述学习家庭社会学的意义家庭社会学旨在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获得对家庭规律必的认识,从而为家庭的健康、幸福与和谐指明方向,进而增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1.对于择偶行为,研究者们是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理论解释的?个人主义解释(生物学心理学的解释),社会文化解释1.生物学的解释:人们之所以择偶乃是受人的生理本能的驱使,因此人的择偶行为是一种由遗传形成的先天性的行为。
(本能趋使男性去接近女性)2.心理学的解释:(1)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作为儿童时期的恋父恋母情结的延续(2)同质性理论: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人更具吸引力,价值观的相似更为重要,空间上和心理上更易接近(门当户对的合理性)(显现)(3)需要互补理论:选择能满足内在心理需要的人为配偶,互补性特征更多表现在性格、气质、生理特征方面(潜在)3.社会文化角度的解释:注重社会因素如职业、经济地位、家庭背景等因素对择偶的影响。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择偶,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在择偶中并不是自由的,而是深受着社会和文化规范的左右,这些因素集合起来促使一个人做出选择,选择谁做配偶并不是个人的自由,虽然有时候看似是个人的自主决定。
《家庭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家庭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79506ecb90d6c85ed3ac667.png)
《家庭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家庭社会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社会学考核方式:考查课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要分支,该课程主要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借鉴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家庭内部的基本关系,阐述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及其演化的客观规律,揭示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家庭发展的历史,家庭的基本结构、功能、习俗以及家庭伦理道德,并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利用社会学理论对现阶段家庭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家庭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家庭的基本结构、功能、制度、习俗等的变迁及成因。
2.要求学生了解人的性别的确立机制、恋爱、约会、择偶、结婚的历程,并深入掌握家庭内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机制。
3.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学会运用理论深入剖析家庭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家庭关系中的伦理道德,并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处理家庭关系的智慧和技巧,为学生今后组建家庭提供基础。
三、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家庭的界定、本质;家庭的历史变迁;家庭过程;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关系以及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应用。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家庭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机制,比如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功能的变迁与社会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下,家庭的变化趋势;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在婚姻家庭中的实际运用。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身边案例,探索“体验式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在对家庭问题的“研究”、“思索”、“想象”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课程教学手段:PPT、视频作为辅助手段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4学时)1.教学内容(1)家庭研究的社会学视角(2)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3)家庭社会学的研究方法2.重、难点提示(1)从社会整体角度、社会关系角度了解家庭社会学的基本框架和研究家庭社会学的意义。
八年级下册社会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社会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daa0f5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2.png)
八年级下册社会学复习提纲单元一:社会发展与能力拓展
1.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 农业革命和城市化
- 工业革命和工业化
- 科技革命和信息时代
2. 社会分工和社会阶层
- 不同职业的社会分工
- 社会阶层的形成和特点
3. 教育和职业规划
- 不同教育阶段的研究目标
- 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方法
单元二:家庭与人际关系
1. 家庭结构和家庭角色
- 不同类型的家庭结构
- 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2. 人际关系中的沟通与冲突
- 改善夫妻关系的沟通技巧
- 处理同伴关系冲突的策略
3. 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社交媒体的优点和缺点
- 在社交媒体上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建议单元三:社会问题与公平正义
1. 社会问题的意识与解决
- 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和应对
- 贫困问题的关注和帮助
2. 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 平等与公平的区别
- 正义原则在社会中的应用
3. 青少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 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的益处
- 如何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单元四:全球化与国际关系
1. 全球化的定义和特点
- 全球化的背景和发展
- 全球化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
2. 国际合作与争端解决
- 国际组织的作用和重要性
- 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和方法
3. 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
-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享
- 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方法
以上提纲可作为八年级下册社会学复习的指导,将有助于对各个单元和主题的复习和了解。
家庭社会学的复习提纲
![家庭社会学的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2f0efaf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1.png)
家庭社会学的复习提纲家庭社会学的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家庭社会学: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家庭的起源、演变、功能以及家庭与社会的相关关系等问题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 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的家庭及其在社会影响下自身演变的规律,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空巢家庭:空巢家庭一般是指家庭中因子女外出工作学习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
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3、丁克家庭:夫妻二人都拥有工作,有生育能力但选择不生育,并且主观上认为自己是丁克的夫妇或者个体,称之为丁克,由这样的夫妻组成的家庭成为丁克家庭。
4、核心家庭: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5、主干家庭:由两袋或两袋以上的夫妻组成的,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6、联合家庭:家庭中任何一代含两袋以上的夫妻的家庭。
7、六礼:中国旧时婚礼习俗中的一种,形成于周代,要求婚姻从议婚到完婚共有六道礼节,程序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8、对偶婚:偶婚制,或称对偶家庭,是指一男一女在长或短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偶居生活的婚姻形式。
它是群婚制向一夫一妻的个体婚制转变的过渡形态或中间环节,产生于原始社会蒙昧时期和野蛮时期的交替阶段,对偶婚盛行于野蛮时代,即原始社会晚期。
9、血缘婚:原始社会中同一原始群体内同辈男女间的集团婚。
血缘婚限于在同行辈间互为夫妻,排除不同行辈间的性关系,是人类第一个婚姻制度。
10、普那路亚婚:原始社会中的一种婚姻形态。
为群婚的典型。
即一族团内的女子与另一族团内的一群男子,或一族团内的兄弟与另一族团内的一群女子互相通婚。
这些共夫的姐妹或共妻的兄弟之间,互称“普那路亚”(夏威夷语,意为“亲近的同伴”),故又称普那路亚婚。
11、婚姻调适:用来获取一个和谐融洽而又富有成效的婚姻关系的过程。
12、家庭管理:总的来说,家庭管理是对家庭生活的组织、决策、指导和协调。
家庭社会学大纲
![家庭社会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335b9621eb91a37f1115c80.png)
家庭社会学第一章家庭与社会第一节什么是家庭一家庭的内涵二、“家”与“户”的联系与区别第二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家庭是社会的窗口二、家庭是个人和社会联系的纽带第三节社会学视觉中的家庭一、家庭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关系之一二、家庭是基本的社会群体三、家庭是普遍的社会制度四、家庭是个历史范畴第二章婚姻第一节婚姻的本质一、婚姻是男女结成夫妻关系的一种制度性安排二、婚姻是一种社会性行为第二节婚姻的基本准则和要件一、婚姻的基本准则二、婚姻的主观和客观要件三、婚姻的文化和婚龄差四、婚姻的成立五、婚礼第三章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第一节家庭关系一、家庭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二、家庭关系影响因素的多元性、复杂性三、封建社会中国家庭关系的特点四、纵向式的中国家庭关系及转移第二节现代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一、亲子关系及其发展过程二、亲子关系的特点三、亲子关系问题四、亲子关系问题产生原因五、亲子关系的调适第三节家庭结构一、家庭类型的划分方法二、家庭的小型化趋势三、家庭的核心化趋势四、逝去的“天伦之乐”五、家庭生命周期的自我调节六、住房与家庭结构的改变七、家庭网的必然补充第四章家庭危机及其应对第一节婚姻家庭危机及预防一、什么是婚姻家庭危机二、婚姻家庭危机的表现形态三、婚姻家庭危机的几个关键时期四、婚姻家庭冲突及危机因素五、婚姻家庭危机的预防六、婚姻家庭危机的应对第二节婚外恋一、婚外恋产生的原因二、婚外恋的表现形态三、婚外恋的一般发展过程四、婚外恋者的一般心理期望值五、婚外恋的严重后果六、婚外恋的辅导第三节家庭暴力一、什么是家庭暴力二、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三、家庭暴力形状四、家庭暴力的危害五、建立健全反家庭暴力机制第五章特殊家庭问题第一节单亲家庭一、单亲家庭问题二、单亲家庭的调适第二节丁克家庭一、我国“丁克家庭”产生的原因二、“丁克家庭”的利弊第三节空巢家庭一、空巢家庭的含义二、空巢家庭的类型三、我国“空巢家庭”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四、空巢家庭存在的问题五、空巢家庭问题的解决途径第六章家庭伦理道德第一节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一、家庭伦理二、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第二节家庭伦理的继承与批判一、家庭伦理与家庭生活二、家庭伦理的批判与继承第七章家庭生活方式第一节生活方式与家庭生活方式第二节现代家庭消费生活方式一、由复合的生产单位向单一的消费单位转变二、由“温饱型”家庭向“小康型”家庭转变三、由物质消费向文化消费转变四、由保守型消费向超前型消费转变第三节现代家庭闲暇生活方式一、闲暇时间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财富二、闲暇时间的需求增长三、闲暇生活面面观第四节现代化的家庭管理一、家庭管理和家政服务二、现代家庭管理的社会化原则。
家庭社会工作考试大纲
![家庭社会工作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ceb5d483b3567ec102d8ab3.png)
家庭社会工作考试大纲1.13一、名词解释(1)家庭:指人们以婚姻、血缘、收养同居等关系为纽带连接起来的,共同生活以及经济相关、情感分享的社会群体。
(2)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中心而进行的社会工作介入及所提供的家庭服务;其目的在于协助解决家庭问题,改善日常家庭生活,提升家庭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及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
(3)家庭福利狭义的家庭福利是指由特定心态的机构向特殊的家庭或者家庭中有特殊需要的人员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
服务对象是主要针对处于不幸境地或者该功能呢个出现残缺的家庭,如最低收入线以下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的家庭等,二服务功能则相应的倾向于救助、矫治、扶助等辅助恢复性功能。
具有残补性取向,是一种消极性家庭福利。
广义的家庭福利的对象是所有家庭,这种观念认为在讯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单凭一个家庭无法面对所有的问题,都需要社会的帮助,社会对每一个家庭都具有责任,这种各类型的家庭福利具有发展取向,是一种制度性的家庭福利。
(4)家庭政策指政府为促进家庭福利而制定的方针和准则,家庭政策既可以针对整个家庭,如以家庭为单位的税收制度、住房政策;也可以针对家庭中的成员。
家庭政策提供的形式包括:经济救助、工作福利、家庭服务、法律保护等。
由于它与家庭福利之间的关系密切,有时也称为家庭福利政策。
(5)家庭治疗是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心理治疗界的一种整体论治疗方式,它从家庭成员的人际挂席和互动中寻找个体心理问题的根源,并把家庭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心理治疗,其干预方法着重调整家庭成员的而相互关系、改变问题产生的家庭动力机制,从而解决个体或家庭所共同面对的问题。
P148(6)家庭咨询家庭咨询是指由专业人员为处在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的服务对象提供咨询服务。
(7)亲职辅导亲职辅导由于设计的领域有教育界、社会工作界、心理界等不同层面,涉及到医疗、司法等多个不同的部门,是一种综合取向的亲职教育。
家庭社会学复习资料
![家庭社会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75b186965ce050877321305.png)
家庭社会学复习资料家庭社会学第一章绪论一、家庭研究的社会学视角社会学视角―“社会学之眼”→观察和分析千变万化的家庭→明白婚姻家庭的真谛→理解人生的意义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在社会背景中研究家庭;从社会关系角度研究家庭。
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1992)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连接社会结构与人的行为的努力,此想象要求我们在分析个人行为时,必须常常注意到社会的影响力;也就是说,要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必须在社会的背景中寻求解释与说明。
社会学的想象力使我们看到:一些看起来个体的事情,当把它放到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中去的时候,却成为社会现象。
家庭社会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地处理着与情感婚姻家庭有关的家庭社会学的问题:恋爱情侣间吵架结婚夫妻间矛盾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子女教育剩女相亲啃老养老二奶小三买房买车? ?一、家庭研究的社会学视角(一)什么是家庭社会学1、关于家庭社会学的界定:邓伟志《家庭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要分支。
它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借鉴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家庭内部的基本关系,阐述家庭的结构、功能及演化的客观规律,揭示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 邓伟志《家庭社会学导论》:旨在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获得对家庭规律的认识,从而为家庭的健康/幸福与和谐指明方向,进而增进社会系统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杨善华《家庭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的家庭及其在社会影响下自身演变的规律,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家庭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借鉴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家庭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研究与家庭有关的各个方面。
它通过对家庭内部矛盾的剖析,通过对家庭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来阐述家庭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化的客观规律。
2、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1)家庭的性质:生物属性、社会属性(2)家庭结构:按家庭成员的结构、家庭规模的、婚姻关系和统治权等划分(3)家庭功能:生产、生育、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教育、消费、娱乐等功能;家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并且是不断变化的(4)家庭关系:夫妻、亲子、兄弟姐妹、婆媳、妯娌、祖孙、姑嫂等关系及家庭网(5)家庭管理:经济、家务劳动、娱乐休闲、健康安全等(6)婚姻家庭法:涵义、特征、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变革历史等(7)家庭伦理(8)家庭习俗(9)家庭危机与应对(10)家庭社会学史:西方家庭社会学史、中国家庭社会学史(11)家庭社会学主要理论: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系统理论、结构功能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等(12)家庭的起源、演化、发展和未来 3、研究家庭社会学的意义(1)我们一生几乎都生活在家庭之中,家庭对人有重要影响(2)社会与家庭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现实的婚姻家庭状况期待更多的研究成果(4)探索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的家庭在社会影响下的演变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4、现实的婚姻家庭状况期待更多的研究成果首先,婚姻被重新定义。
家庭社会学复习重点
![家庭社会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dd55e3d08a1284ac85043f9.png)
家庭社会学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借鉴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家庭内部的基本关系,阐述家庭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化的客观规律,揭示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必要性1、从家庭与人的关系来看,家庭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之一。
2、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的“细胞”.3、现实的家庭状况也迫切期待更多的研究成果家庭社会学的基本内容1家庭的性质:对家庭的概念、家庭的生物属性和家庭的社会属性的认识,并从中抽象出家庭的本质属性.2家庭结构:家庭社会学需要研究各种类型家庭的结构特点,研究家庭结构的演变及其影响,制约结构变动的各种因素.3家庭功能:家庭社会学不仅要对家庭的多种功能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而且尤其要关注家庭功能的变迁.4家庭关系:家庭社会学要研究家庭中各种不同关系的持点、影响家庭关系质量的主观、客观因素,研究家庭中各成员的角色和作用。
5家庭管理:家庭社会学研究家庭管理的一般方法,为人们提供管理家庭生活的技巧和艺术,推动家庭的健康发展。
6家庭伦理:研究家庭伦理观念的类型及变迁7家庭习俗:家庭习俗的类型及其变迁8家庭的起源、演化和家庭的未来9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调整和控制有关家庭行为的手段之一10家庭学史:纵横一起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科学性原则科学性主要是指研究及研究结论的实证性和逻辑性.家庭社会学研究应建立在系统的经验观察和正确的逻辑推理之上。
科学性还包括对研究对象的精确测量。
对家庭的研究,同样需要使用精确、可靠和有效的度量方法。
科学性还要求将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等相结合,使其相互补充。
(二)客观性客观性是指研究者对客观事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解释事物和有关研究结果时要避免受个人偏见和价值观的影响。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资料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941d53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d.png)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资料家庭社会工作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家庭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是为帮助解决家庭问题,增进家庭福利,更好地为实现家庭功能而进行的社会工作,特指以协助整个家庭为主旨的社会工作。
2.对偶婚家庭:作为由群婚向一夫一妻的婚姻过度形式,对偶婚实际上是一种不牢靠的个体混,其特点是一个男子尽管同时和几个女子过夫妻生活,但在其中的某段时间内,却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女子是他的“主妻”,反之,女的也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主夫”。
“主夫”和“主妻”之间过着不稳定的婚姻生活。
3.血婚制家庭:血婚制家庭是人类家庭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婚姻制度的开始,为家庭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血婚制家庭的特点是按照辈分划分为不同的通婚集团,同一辈分的人互为夫妻,是一种群婚形式。
4.主干家庭:即有两代或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5.家庭系统理论:家庭系统理论来源于一般的系统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由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有联系,又有制约,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功能。
家庭系统虽小,但功能却很复杂,,自成一体,同时也是更大的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
6.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一类以家庭为对象的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7.似是而非介入法:是常用的家庭治疗技巧之一,又叫悖论发,两难法。
这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疗法,它是在家庭抗拒转变的情况下,采用“相反”的方法,鼓励家人顺应某位成员的固执意愿,通过反向证明使病人及家庭认识到他们的错误观念而自动产生转变,或者通过夸大某一症状使家庭明白消除这一症状的必要性。
8.追查:追查时一种顺应技术。
治疗师循着家庭成员的沟通话题和内容并鼓励他们继续进行下去。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资料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56af664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d.png)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资料家庭社会工作复习资料家庭社会工作是一门关于家庭和社会的专业学科,旨在帮助家庭解决各种问题,提高家庭的功能和稳定性。
它涵盖了家庭关系、婚姻、亲子关系、家庭暴力、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在复习家庭社会工作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理论框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家庭的定义和特点。
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妻和他们的子女组成的基本社会单位。
家庭有着独特的功能和结构,不仅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石。
家庭的特点包括亲密性、互助性、稳定性和传承性等。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家庭关系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动。
良好的家庭关系对个人的健康和幸福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关系的质量取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理解和支持程度。
在家庭社会工作中,我们需要学会通过各种技巧和方法来改善家庭关系,解决家庭冲突和问题。
第三,我们需要了解婚姻和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对个人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婚姻关系的质量对夫妻双方的幸福和满意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亲子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对子女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家庭社会工作中,我们需要学会提供婚姻和亲子教育,帮助夫妻解决婚姻问题,提高亲子关系的质量。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家庭暴力和家庭经济的问题。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身体、心理或性上的伤害行为。
它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也破坏了家庭的和谐和稳定。
在家庭社会工作中,我们需要学会识别和干预家庭暴力,并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帮助。
家庭经济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经济关系和资源分配。
合理的家庭经济管理对家庭的稳定和幸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家庭社会工作中,我们需要学会提供家庭经济咨询和援助,帮助家庭解决经济困难和问题。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家庭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技能和能力。
在家庭社会工作中,我们需要学会与家庭成员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倾听。
家庭学复习提纲2013
![家庭学复习提纲2013](https://img.taocdn.com/s3/m/ab3888e7102de2bd9605881c.png)
《家庭学复习提纲》2013-2014第一学期1.考试时间、地点:2013-12-26,10:10-12: 10,1-0304.2.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简答、论述、材料分析。
3.考试范围:教材1-6章以及PPT内容。
4.各章应掌握的内容第一章绪论1. 如何理解社会学研究视角下的家庭?2. 家庭社会学的主要概念。
3. 国内外的家庭社会学研究。
第二章家庭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 家庭社会学常用的调查方法。
2. 深度访谈法(半结构访谈)的特点。
第三章家庭的成立1. 婚姻的社会性是如何体现在婚姻三个阶段(缔结、维持、解除)的?2. 从婚姻规范性的角度去区分婚姻文化模式、婚姻制度和婚姻风俗。
3. 婚姻和家庭的关系。
第四章家庭功能1. 家庭的功能具体都有哪些?2. 家庭核心功能和主要功能的区别和联系。
3. 我国农村社会变迁与家庭制度变迁趋势。
4. 我国城市家庭功能变迁的特征。
5. 如何看待我国步入老年龄化社会,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第五章家庭结构1. 家庭结构的类型都有哪些?2. “家”、“户”分离的现象(如缺失的核心家庭)。
3. 制约家庭结构的因素。
4. 目前,我国两种基本的家庭结构是什么?5. 家庭“小型化”的趋势。
第六章家庭关系1. 家庭关系、家庭角色模式、家庭网。
2. 家庭关系的特点及制约家庭关系的因素。
3. 我国家庭关系实质的沿革。
第七章家庭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1. 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
2. 我国内地家庭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内容。
3. 家庭社会工作的四种专业方法。
P.S. 读一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大纲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5dc5bf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e.png)
《家庭社会工作》(一)家庭的内涵、结构、功能1、家庭的内涵(1)家、户、家庭的区别:家是一个地域概念,侧重于居住地和居住场所;户是一个户籍概念,指居住在同一单元房屋的人们;家庭是一个群体概念,指具有实际功能的确切的生活单元(2)变迁中的家庭家庭是共同生活的夫妻构成的单元;家庭是人类进化中的各种家庭利益集团(家族);家庭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设置的组织形式;(3)家庭的本质特征家庭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体(以核心家庭为例);家庭是人类发展的历史的范畴和产物;家庭是最典型的社会初级群体;家庭是最普遍的社会运作制度。
内涵小结:家庭作为群体概念,具有特定功能的生活单元;家庭是家庭关系、家族利益、社会设置的集中体现;家庭作为社会运作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家庭的结构(1)概念:家庭中成员构成及其相互协同状态以及家庭成员在协同过程中形成的联系模式。
(2)考察维度:家庭的人口组成状况;维持家庭运转和家庭稳定的机制;家庭成员的日常交往关系模式;(3)家庭结构的分类:按照规模分(大家庭和小家庭);按照家庭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划分(父权家庭、母权家庭、舅权家庭、平权家庭);按照代际与亲属关系分(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单身家庭、失独家庭、空巢家庭)小结:家庭成员及协同关系会影响家庭结构;家庭结构的稳定有赖于家庭良性的运作机制;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呈现出不同的关系模式3、家庭的功能(1)概念: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上所具有的功能和效用经济功能,生育,性生活,教育,托养与赡养,感情交流,休息与娱乐(2)萨提亚的七种家庭功能P5为配偶提供异性恋的性经验、生育孩童以促进种族延续、根据性别,先别条件和便利性进行劳动分工以便协作、明确乱伦禁忌,以便社会运行稳定和顺利、实现代际之间的文化传承和传播、给予家庭成员成年仪式和角色认可、由子女提供提供父母晚年的照顾。
小结:家庭功能是家庭延续和发展的重要依托、家庭功能的规范性有利于家庭成员成长、家庭功能失调也会给家庭成员带来伤害。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材料)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a6ce01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5.png)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材料)第一章婚姻概述一、填空或选择1、婚姻按按照配偶的数量进行分类的,分为单偶婚和多偶婚,单偶婚应当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婚姻形式,多偶婚包括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制婚姻形式、群婚形式。
▲2、中国的婚姻形态有:单偶婚、多偶婚、群婚形式、童养媳婚和招赘婚▲3、童养媳婚在我国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区盛行,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可以减少婚姻中的花费、容易适应家庭的生活,有助于家庭的稳定。
4、结婚习俗的象征意义:1)驱除魔鬼和厄运,希望带来好运,事事顺利,2)希望子孙兴旺3)祝愿财源哼通,多产富裕5、在一般农家,挑选媳妇的条件主要有两点:身体健康、养纺织的技术二、名词1、婚姻▲2、单偶婚3、多偶婚第二章家庭概述一、填空或选择1、按照家庭中的代际数量和亲属关系的特征将家庭分类以下类型:夫妻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形式▲2、家庭结构考察的三个纬度:家庭的人口组成、维持家庭运转和家庭稳定的机制、家庭成员在日常交往中所形成的稳定关系模式,一般说来,家庭的权力结构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结构、文化习俗、某种意识形态的保护有密切关系▲3、核心家庭中的关系有:夫妻关系、母子(女)关系、父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4、根据其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以及是否为家庭所必须,可以把家庭所具有的功能分为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
二、名词1、家庭▼▲、2、家庭结构▲▼、3、家庭关系▲、4、家庭功能三、问答1、家庭的特征▲▼2、家庭的意义3、从互动和关系的层面来看家庭结构,具有那些特征▲▼5、家庭的正功能有那些内容26▲▼第三章家庭变迁与当代中国的家庭问题一、填空或选择1、人类学的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摩尔根提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经过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婚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单偶婚家庭)等几个阶段。
▲2、按照一些学者的建议,我国传统的婚姻的有几个特征:重家族延续轻夫妻感情、重父母之命轻个人自由、重礼仪规范轻夫妻相亲、重家庭义务轻个人幸福3、具体而言,现代中国社会的家庭功能主要变化如下:生育功能退化、家庭的生产功能从伤失到恢复、消费功能由单一到多元、赡养功能若化、教育功能分化▲▼4、美国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提出电子家庭,他认为未来的家庭有如下特征:非核心化的生活形态、没有孩子的文化、热烈的家庭的关系、爱情加法、支持童工运动、电子大家庭、父母失职▲二、名词1、家庭变迁▲▼2、机构型家庭三、问答▲1、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婚姻家庭的变化表现在那些?p41▲▼2、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所面临的婚姻家庭问题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p53我国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55▲3、悲观主义的家庭解体消亡论的主要观点584、乐观主义的家庭强化论的主要观点59▲▼第四章家庭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一、填空或选择1、伯特. N亚当斯把婚姻与家庭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研究前时期、社会达尔文时期、社会科学研究时期、系统理论建设时期▲2、与整个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大致相似,最早提出从事婚姻家庭方面研究的主要是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勒普累和里尔是家庭社会学的奠基人。
婚姻家庭社会学复习题
![婚姻家庭社会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085507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6.png)
《婚姻家庭社会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家庭:家庭是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
2、核心家庭: 是指夫妻与未婚子女两代人所组成的家庭。
3、家庭网:把家庭看作是一个有几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有联系又有制约,形成家庭系统的有序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
4、代际关系:两代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泛指老年人与年轻人,如家庭中的父母辈或祖父母辈与儿女、孙子女辈的关系。
5、血亲与姻亲: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
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
6、冷暴力:一般是指当夫妻之间或其他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武力方式处理,而是对对方表现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侮辱等,如不理睬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程度、夫妻间停止或者敷衍性生活、不做或者尽量少做家务,或者冷嘲热讽、侮辱对方人格等,从精神上伤害虐待对方。
7、主干家庭:是指夫妻与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代同堂的家庭。
8、家庭生命周期:是指家庭有其自身产生、发展与自然结束的运动过程。
9、“代沟”:指子女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
10、“六礼”:古代的婚姻礼仪。
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1、“家本位”:强调家庭的利益与意志,个人要服从家庭。
12、家庭暴力:广义的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侵害行为,暴力的施暴者与受害者可能是妻子、丈夫、父母、兄妹等所有的家庭成员,而不仅仅是指家庭妇女。
狭义的家庭暴力主要是指家庭中对妇女的暴力。
二、简答题1、简述家庭的本质:答:①家庭是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的统一;②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③家庭是一种最典型的初级群体;④家庭是一种社会制度2、如何理解婚姻的本质?答:①从表现形式上看,婚姻是男女两性的生理结合。
男女两性的生理结合形成了婚姻的自然基础与生物属性。
家庭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家庭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582e04ec3a87c24028c4d2.png)
家庭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家庭:是人们以婚姻、血缘、收养或感情等关系为纽带组成的,以比较持久的共同生活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共有、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初级社会生活单位。
2、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的构成状况,它是由全体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所组成的稳定的整体性关系模式和维系机制。
3、家庭社会工作:是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结合我国家庭工作现实,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4、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它是由夫妻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家庭关系。
5、家庭治疗:是一类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过与全部或者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二、简答题:1、婚前准备:心理准备;知识准备;物质准备;法律准备。
心理和意识上的准备:审视双方的性格、习惯及兴趣;促进有效沟通;学习处理冲突;了解婚姻的期望;认识夫妻角色及分工;性和生育计划安排;家庭财务预算安排;重视双方的姻亲关系。
2、家庭治疗的特点:是以家庭而不是个人作为治疗的单位;目标和焦点是改变家庭内不良的互动结构和家庭成员间不良的互动方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个人的问题和家庭的问题;注重家庭此时的境况以及家庭成员间互动的实际过程,并着重引导家庭向积极的方向改变。
3、家庭的特征: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家庭是一个靠某种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系统;家庭成员间有着比较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经济上具有某种程度的共有共享;家庭有足够的韧性和稳定性;家庭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
4、家庭治疗的原则:中立原则;循环提问原则;积极赋义的原则。
5、家庭治疗师的角色:促进家庭转变的推动者;提供咨询和辅导的教导者;联结求助家庭和有关社会机构的协调者;广泛发动社会资源帮助求助家庭的组织者;对求助家庭表示理解和支持的联盟者。
家庭社会学复习资料
![家庭社会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b37cf1d227916888486d7f6.png)
家庭社会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家庭社会学 2、家庭生命周期 3、择偶4、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于家庭成员的不同配合和组织的关系而形成的联系模式。
5、社区情理:由地区亚文化决定的某些为在该社区中生活的多数人所认可的行为规范及与此相适应的观念。
6、家庭: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及生活在一起的其他亲属。
7、家庭关系:8、家庭的核心功能9、家庭策略:家庭面对生存环境的变动和社会变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它体现了家庭对社会的反作用。
10、离婚二、问答题(一)简述城乡家庭策略的共同特征1,家庭生存策略(首先是经济策略)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城乡家庭在考虑自己应对措施的时候,首先是基于一种利害上的考虑。
2,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发展策略呈现非理性色彩,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投资就形成了不惜代价这样一种态势。
3,家庭策略在实施过程中的一致性。
家庭在确定了某项策略的时候,都会贯彻到底。
(二)家庭的性质有哪些?(1)家庭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
(2)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
(3)家庭是一种最典型的初级群体。
(4)家庭是一种社会制度。
(三)家庭的本质是什么?(1) 家庭的本质是经济关系(2)家庭的本质是人口生产关系(3)家庭的本质是感情关系(4)家庭的本质是社会关系(四)简述城市离婚率高于农村的原因1,农村受传统文化和传统家庭制度的影响比城市大得多,因此在婚姻的伦理责任纽带方面与城市有较大差异。
2,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加大,导致心理上的紧张,从而引发夫妻互动中的问题,加剧夫妻冲突。
3,城市中社会流动的增加增加了异性接触和互相选择的机会。
(五)城乡家庭养老功能的差异有哪些?1,家庭养老仍是主要的养老方式,赡养仍是城乡家庭的重要功能。
2,城乡养老标准和实际水平都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3,农村中的养老标准是依照社区的养老情理建立起来的,所以城乡差距能为农村老人及子女所接受。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纲要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a2a70b79a417866fb84a8e93.png)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纲要一、家庭的概念⏹是“肉体生活同社会机体生活之间的联系环节”——弗洛伊德⏹是被婚姻、血缘或收养的纽带联合起来人的群体,各人以其作为父母、夫妻或兄弟姐妹的社会身份相互作用和交往,创造一个共同的文化。
——伯吉斯和洛克《家庭》⏹家庭两字,始见于梁王僧孺(ru)文,‘事显家庭’句。
今即以译英文‘FAMILY ’字义。
通常所谓家庭,是指夫妇子女等亲属所结合之团体而言。
故家庭成立的条件有三:第一,亲属的结合,第二,包括两代或两代以上的亲属,第三,有比较永久共同的生活。
”——孙本文家庭是人们以婚姻、血缘、收养或感情等关系为纽带组成的、以比较持久的共同生活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共有、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初级社会生活单位二、对家庭定义的理解1、家庭是群体,不是个体。
家庭至少有两分子以上组成,一个人不能称其为家。
2、婚姻是家庭的起点、基础和根据。
由于婚姻而结成的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主要的关系,是家庭的核心,是维系家庭的第一纽带,是判断家庭的第一标准。
3、血缘关系是家庭的又一根据。
4、家庭可以是婚姻血缘关系的合理延伸。
5、领养关系也是家庭关系。
6、家庭一般还应以共同生活为条件。
三、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关系的特点1、家庭中亲属种类多2、家庭之外还有家族和宗族3、家族大,关系复杂,却有章可循4、纵向家庭关系四、家庭结构是指家庭分子间某种性质的联系、相互配合的组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于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家庭规模、类型和家庭模式。
一般指家庭中全体分子和各种角色所形成的综合关系。
五、家庭的类型(根据家庭结构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核心家庭:夫妻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包括配偶家庭(未育或空巢家庭)和单亲家庭两种不完整的形式。
⏹扩展家庭:由两对或以上夫妇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都是亲属关系。
包括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两类。
此外,其他家庭是指上述模式以外的家庭。
如在中国常见的隔代家庭(由祖孙两代人构成),以及其他家庭模式。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资料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d48544c844769eae009edd9.png)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资料家庭社会工作复习资料第一部分期末考试题型一、填空题二、单项选择题三、多项选择题四、判断题五、简答题六、论述题第二部分期末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请自带钢笔或水笔、2B铅笔、橡皮。
第三部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学术界普遍认为,持续的性关系和共同的经济生活是构成婚姻的两大要素。
2、婚姻按照配偶的数量来进行分类,可分为单偶婚和多偶婚。
3、关于家庭的涵义,主要有两类观点:一类是注重家庭的生物学属性,另一类则强调家庭的社会学属性。
4、人类学中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摩尔根,著有《古代社会》一书。
5、总的来看,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家庭结构、家庭规模、家庭功能等三个方面的变化将相互关联,即往核心化和夫妇式的家庭制度转变。
6、1855年,里尔出版了《家庭》一书,被认为是家庭社会学确立的标志之一。
7、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婚姻家庭的跨学科的交叉研究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的一种发展趋势,并在理论探索上推陈出新。
8、在欧美国家,家庭社会工作始自于慈善机构对贫困家庭的救济和服务。
9、婚姻家庭法大致包括婚姻法、家庭法和亲属法三个方面。
10、目前我国从事家庭服务的工作人员各自向其所在单位的机构负责,其工作价值观具有非专业性、多样性和行政性特点。
11、从我国现行的法律角度来看,婚姻系指一男一女间建立起来的以终生共同生活为目标的合法的两性结合关系。
12、连接家庭成员的纽带一般是婚姻和血缘,但也可能是其他,如法律的收养关系,以爱情或性为基础的同居关系等。
13、按照人口学的看法,一个社会如果60岁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增加,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渐缩小,这个过程就叫做老齡化过程。
14、在学术界,衡量离婚现象的指标主要是离婚率。
16、经典的社会冲突理论来自卡尔马克思。
17、虽然个案工作方法有不同的理论源头和理论派别,但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强调“心理—社会”的治疗方法。
18、社会个案工作诊断学派的理论基础是疾病心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社会学的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家庭社会学: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家庭的起源、演变、功能以及
家庭与社会的相关关系等问题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 家庭社会
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
单位的家庭及其在社会影响下自身演变的规律,其与社会相互
作用的机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空巢家庭:空巢家庭一般是指家庭中因子女外出工作学习老人独居的一种现
象。
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
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3、丁克家庭:夫妻二人都拥有工作,有生育能力但选择不生育,并且主观上认
为自己是丁克的夫妇或者个体,称之为丁克,由这样的夫妻组成
的家庭成为丁克家庭。
4、核心家庭: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5、主干家庭:由两袋或两袋以上的夫妻组成的,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
中间无断代的家庭
6、联合家庭:家庭中任何一代含两袋以上的夫妻的家庭。
7、六礼:中国旧时婚礼习俗中的一种,形成于周代,要求婚姻从议婚到完婚共
有六道礼节,程序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8、对偶婚:偶婚制,或称对偶家庭,是指一男一女在长或短的时间内保持相对
稳定的偶居生活的婚姻形式。
它是群婚制向一夫一妻的个体婚制转
变的过渡形态或中间环节,产生于原始社会蒙昧时期和野蛮时期的
交替阶段,对偶婚盛行于野蛮时代,即原始社会晚期。
9、血缘婚:原始社会中同一原始群体内同辈男女间的集团婚。
血缘婚限于在同
行辈间互为夫妻,排除不同行辈间的性关系,是人类第一个婚姻制
度。
10、普那路亚婚:原始社会中的一种婚姻形态。
为群婚的典型。
即一族团内的女
子与另一族团内的一群男子,或一族团内的兄弟与另一族团内
的一群女子互相通婚。
这些共夫的姐妹或共妻的兄弟之间,互
称“普那路亚”(夏威夷语,意为“亲近的同伴”),故又称普
那路亚婚。
11、婚姻调适:用来获取一个和谐融洽而又富有成效的婚姻关系的过程。
12、家庭管理:总的来说,家庭管理是对家庭生活的组织、决策、指导和协调。
具体而言,家庭管理是对家庭经济、家务、文化活动、环境、物
资等方面的安排。
家庭管理的内容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管理,而且
包括精神文化生活管理。
此外家庭管理还包括家庭人际关系管
理。
13、家庭: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14、冥婚:让活人与死人配婚的习俗,这种模式并不多见,并且往往是某种迷信
观念的产物。
二、
1、婚姻的本质特征:规范性
2、家庭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1)家庭是社会自然产物。
(2)成员关系带有感情色彩。
(3)家庭有一定的群体规范。
(4)家庭具有持续、稳定性。
3、家庭功能:
1)经济功能: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家庭功能的基础,用于满
足人们基本生存需求。
2)生育功能:家庭是生育子女、繁衍后代的基本的、合法的单位。
3)性生活功能:性生活是婚姻关系中的生物基础。
4)抚养和赡养功能: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有生活上提供抚养的义务,子女
对父母也有赡养的责任,家庭成员间出现相互供养,给予生活援助的关
系。
4、家庭控制:
1)硬控制:依靠社会的强制力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家庭关系,使家庭
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过程,主要包括法律控制和行政控制。
2)软控制:以来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来数到、控制家庭克服违反社会规范
和家庭规范的偏离行为的过程,主要包括道德控制和习俗控制。
5、家庭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体系
一、两种不同的方法论
(一)实证主义
(二)现象学
二、具体的研究方式
(一)个案法
(二)调查法
(三)观察法
(四)比较法
(五)历史法
三、研究的工具和技术
(一)语言
(二)文书性工具
(三)器具性工具
6、述婚姻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一、婚姻和家庭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历史范畴
(一)联系:
在一夫妻制下,婚姻构成家庭的基础。
如合法婚姻产生的家庭关系才受到法律保护。
(二)区别:
1、从发展史看:婚姻的起源早于家庭,它始于人类建立了最初的
非性关系禁规,即性行为规范之时。
而此时,家庭还未出现,人
类处于氏族群居。
进入对偶婚时,婚姻开始与家庭联系。
2、在一夫一妻制下,结构、内容不同
二、婚姻存亡直接关系着家庭的稳定
如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离婚有顾虑,即使婚姻关系恶化,也没有离婚,这样,家庭只剩下一个空架子。
三、家庭制度对婚姻行为的严格制约,父系父权的家庭制度对婚姻行为的制约:
1、家长对儿女婚事的决定权;
2、决定了婚后从父居;
3、决定了婚后夫妻关系,如权力和义务等
7、中国家庭结构的演变
(一)影响家庭结构的主要因素:
1、生产方式
2、关于家庭的社会文化(官方、民间)
(1)传统中国的家庭结构
制约因素:
1、生产方式:小生产:自然分工决定了传统的家庭是“小”,而“大”。
2、文化:从官方来看,政府鼓励农民分家以促进人口繁殖,以恢复和增
加生产力,增加税收。
但是明清之后的法律又是鼓励家庭扩大化,
官方有关家庭的文化随着朝代更替在变化。
从民间的角度来看,
“孝”、父权家长制文化,是鼓励“大家庭”的。
总之,传统家庭是“小”而非“大”。
传统的社会文化是期望宗族
之望(大)与家庭之“小”能统一起来的。
(2)现代社会家庭结构
制约因素:
1、工业化、城市化
2、官方文化:瓦解宗族、突显家庭。
人口政策由鼓励到抑制。
特征(变化):
1、户均人数下降
2、家庭结构日趋简单
3、家庭类型多样化
4、家庭的城乡分割性
8、婚姻制度的内涵:
1、是一定社会中两性结合的规范方式
2、一定社会确认何种男女两性的结合为正当,并确认了由此两性结合产生
的各种关系
3、是一定社会中被社会形态所决定的、具体存在的、以某种婚姻方式为特
征的婚姻状况。
9、婚姻制度的类型:
1、群婚制,即氏族外婚制:
2、对偶婚制,由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形式。
3、一夫一妻制,现代社会的婚姻制度。
10、婚姻的质量:
国外和国内分别对婚姻质量有不同的定义。
国外对婚姻质量的研究主要分为个人感觉学派和婚姻调适学派两种。
第一种,个人感觉学派认为,婚姻质量是一个主观概念,它主要表示已婚者对自己婚姻的感性认知和体会,指当事人对配偶及婚姻关系的态度和看法。
而第二种,调适学派则强调婚姻质量的客观性,认为它是夫妻之间关系的结构特征或这种特征的具体存在和统计表现。
国内学术界关于婚姻质量的定义上持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把婚姻质量视为一个总括性的指标;另一种则是把它看成是一个混合性的概念。
持混合性看法的学者认为,婚姻质量犹如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它涵盖了婚姻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夫妻的感情生活、物质生活、余暇生活、性生活及其双方的凝聚力等方面。
从概括性角度进行研究的学者则是把婚姻质量这个气球放完气,仅剩下一个空壳,认为对婚姻关系的描述和对婚姻关系的评估不能混为一谈,婚姻质量的定义主要侧重于已婚夫妇对自己婚姻关系的总体性的、综合性的评价。
影响婚姻质量的因素:
西方的观点:
1、孩子的影响:影响了婚姻的伴侣关系,弱化了夫妻对性生活的要求,以
及导致潜在的对时间、注意力和情感的竞争与妒忌。
2、夫妻长相差异的影响:差异小,婚姻质量就高;妻子的长相评价与婚姻
调适呈负相关。
3、性格的影响:双方良好的性格、性格相近,婚姻质量就高。
4、地位的影响:同一社会阶层里的婚姻质量就高。
5、休闲生活的影响:休闲生活的质量及共同参与,婚姻质量就高。
6、同居的影响:同居会降低婚姻质量。
7、再婚的影响:再婚的婚姻质量低。
中国观点:
1、年龄差异的影响:妻子年龄大于丈夫的婚配模式更佳。
2、家庭规模的影响:小就高。
3、赡养老人的影响:有老人就低。
4、地位的影响:“门当户对”就高。
5、丈夫的态度的影响:丈夫豁达就高。
6、再婚机会的影响:多小低。
7、性格组合的影响:
8、物质生活的影响
9、感情生活的影响
10、性生活的影响
11、休闲生活的影响
11、夫妻关系的传统与现代比较
12、家庭管理的意义:
1.对个人的意义:增进幸福感及满意度
2.对家庭的意义
(1)有利于家庭职能的发挥
(2)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
(3)有利于家庭结构的稳定
(4)有利于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
3 .对社会的意义: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