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 第14章

合集下载

经济地理学_李小建_教案

经济地理学_李小建_教案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教案(精华)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第四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五节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一)史志描述1.时期17世纪以前。

2.特点(1) 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2) 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3) 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3.代表性著作◆中国:《山海经》、《禹贡》、《史记》、《汉书》。

◆欧洲:斯特拉波的《地理学》。

(二)商业地理研究1.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2.特点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商业地理著作的体系开始形成,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3.代表性著作◆ 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

◆奇泽姆的《商业地理手册》。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1.概念的提出◆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

2.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1882年,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

二、 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特点之一: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环境决定论(1900年—20世纪30年代早期)、区域差异研究(30年代—50年代中期) 、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系统演化(50年代中期以来)、行为主义方法、生态方法(70年代以来)。

◆特点之二:研究区域尺度变化,研究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一)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1.区位研究◆代表理论: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廖什区位经济论。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体企业的微观分析。

2.区域研究(1)区域科学◆代表理论:艾萨德创立的区域科学。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

(2)其它区域研究◆代表理论:皮鲁的增长极理论,默戴尔的“循环积累论”,赫希曼的“极化-涓滴”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模式等。

《经济地理学》电子讲义(学生用)详解

《经济地理学》电子讲义(学生用)详解

《经济地理学》讲义艾大宾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2011年7月第四次修订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地理学中最为发达的一门分支学科。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状况和研究特征,一方面与经济活动的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受到地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影响。

一、研究对象(一)欧美学者观点1、多数欧美学者的观点可综合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的问题;2、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活动(如工农业)、交换活动(商业)、消费活动(服务业、旅游)等各相关部分;3、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间组织和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条件和资源的各种利用等);4、这种研究包括各种尺度,从小区域到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

(二)前苏联学者观点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巴朗斯基、科洛索夫斯基和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地域生产综合体(TPC)或经济区。

研究其形成过程、功能、内部结构、空间形成、内外经济联系、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和地理配置规律,比较重视自然条件的评价和地区特征的分析。

另一种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部门统计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各经济部门的发展和配置),着重研究其规律。

1976年,全苏地理学会第六次大会指出“经济地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各经济部门的发展和配置,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形成,经济区划以及自然条件和资源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可以看出,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前苏联学者的观点注重强化生产关系和政府的作用,而弱化了市场经济本身的空间结构规律研究,与欧美学者的研究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我国学者的相关讨论关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我国学者主要有如下观点:1、吴传钧等。

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体系,其核心是生产活动的地域布局体系,其研究的中心内容是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

经济地理学——精选推荐

经济地理学——精选推荐

课程资料课程大纲Syllabus of Economic Geography阅读材料Chap 1.绪论:什么是经济地理学?Economic Geography: A Brief Overview, by E. J. Malecki[下载]Economic Geography: A Brief Overview, by Trevor Barnes[下载]Reading Economic Geography[下载]Economic Geography: The Great Half Century, by Allen Scott[下载]21世纪人地关系研究前瞻[下载]The Future of Geography [下载]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下载]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问题(陆大道)[下载]Chap 2.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比较、归纳、演绎)Problem-Solving Approaches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Economic Geography [下载]The Modeling Tradition[下载]深圳三资制造业空间分布[下载]思维科学与地理思维研究[下载]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下载]Chap 3.投入因素(资源、资本、劳动、技术)中国人口密度数字模拟[下载]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下载]信息时代空间结构研究新进展[下载]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人口空间分布区划[下载]中国省级人口增长率及其空间关联分析[下载]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成因分析[下载]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及其潜在空间影响[下载]Chap 4.市场因素中国市场群落发展机制[下载]Chap 4.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体制环境)中国西部12省区的生态足迹[下载]中国生态系统生产力区划[下载]中国省际经济社会要素流动的空间特征[下载]经济地理学授课大纲(2003.2—2003.5)第一章绪论:什么是经济地理学?第二章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比较、归纳、演绎)第一部分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影响因素第三章投入因素(资源、资本、劳动、技术)第四章市场因素第五章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体制环境)第二部分企业的区位选择第六章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第七章廖氏的区位理论第八章人的行为理论第三部分产业的空间分布及其规律第九章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第十章工业布局问题第十一章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第十二章金融业的空间格局第十三章交通运输业的空间布局第四部分城市空间结构第十四章中心地理论第十五章城市的空间体系第十六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十七章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第五部分区域发展与区域相互作用第十八章区域的概念与功能第十九章区域发展理论第二十章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距离衰减规律)第二十一章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竞争优势、Place War, Borderless World)第二十二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竞争第六部分胡兆量老师讲授第二十三章地带第二十四章区位第二十五章区域第七部分美国加州大学劳勇教授讲授第二十六章GIS与区位分析第二十七章经济地理学研究:挑战与前景Economic Geography/Spring Semester, 20034 UnitsInstructorsProfessor Meng Xiao ChengDepartment of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Peking UniversityE-mail: *************Professor Hu Zhao LiangDepartment of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Peking UniversityProfessor Lao Y ong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Institute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Monterey bayE-mail: ******************Teaching AssistantsMr. Liu Y angCollege of Governmental ManagementPeking UniversityE-mail: **************Ms. Li JiepingCollege of Governmental ManagementPeking UniversityEmail: *****************Ms. Li Y anru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Peking UniversityEmail: ******************Course DescriptionThis course provides 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economic geography. It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related to the theory,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s in economic geography as well as in spatial economics. We will emphasize the locati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from both corporate and regional perspectives. At the same time, we will carefully examine the dynamics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context of increasing globalization.The learning experience utilizes the latest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ncluding web-based multimedia course content, virtual class discussion, online assessment, informative and timely world news, refereed web links, and much more. The result is a distributed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xperience that becomes an extension of the lives of students and the communities in which they live.Learning OutcomesAfter finish this class,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ti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have basic knowledge of classical theories of location analysis;∙be able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location processes of modern corporations;∙be familiar with structural and organization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on;∙develop an open and critical mind toward globalization and its political,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TextbookLi Xiaojian, et al., Economic Geography, Higher Education Press, Beijing, China, 1999.The book is available at the University Bookstore.Reference BooksWu Chunjun, et al, Modern Economic Geography, Jiangsu Education Press, China, 1997.Hu Zhaoliang, et al, Introduc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China, 1999.These books are available at the University Library and Department Library.Course Assessment1.Assignments (25% of grade): Students will receive five homeworkassignments to complete on their own. The assignments and their due dateswill be posted on the course web site.2.Final Exam (50% of grad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take one final exam.Questions may come from in-class lectures, online discussions, and fromrequired readings.3.Term Paper (25% of grade): Each student will pair with a learning partnerin the class and work together on a term paper. The paper should cover atopic in economic geography. More detailed guidelines will be posted onthe course web site.Tentative Class CalendarDate Topic Readings Week 1:February 17 - 21What Is Economic Geography Chapter 1, 2Week 2: February 24 - 28 Location Factors Of EconomicActivitiesChapter 3, 4Week 3: March 3 - 7Location Factors Of EconomicActivities Business Location TheoryChapter 5, 6Week 4:March 10 - 14Business Location Theory Chapter 7, 8Week 5: March 17 - 21 Theories Of Spatial Organization:Agriculture and IndustryChapter 9, 10Week 6: March 24 - 28Students PresentationTheories Of Spatial Organization:Services, FinanceChapter 11, 12Week 7: March 31 - April 4 Theories Of Spatial Organization:TransportationOnline DiscussionChapter 13Week 8:April 7 - 11The Location Of Cities Chapter 14, 15 Week 9:April 14 - 18Urban Structure and Urbanization Chapter 16, 17Week 10: April 21 - 25Students PresentationRegional Development TheoryChapter 18,19Week 11: May 5 - 9 Spatial Interaction and RegionalStrategyChapter 20, 21Week 12: May 12 - 16Regional Competition AndGlobalizationGuest Lecture: Prof. Hu ZhaoliangChapter 22, 23Week 13:May 19 - 23Guest Lecture: Prof. Hu Zhaoliang Chapter 24, 25Week 14: May 26 -30GIS and Location AnalysisGuest Lecture: Prof. Lao YongChapter 26, 27Week 15, 16:June 2 - 13Final Exam, Term Paper Due中图分类号:K90-06; F119.9 文献标识码:n文章编号:null地理学报[2002年7月第57卷第4期]摘要:最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西方经济学家又开始对经济地理学产生兴趣,“新经济地理学”或“地理经济学”应运而生。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 经 济 地 理 学 》复习资料第一章 绪论一、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概念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

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2、产业部门与重大建设项目的区位研究。

6、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3、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

7、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4、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

8、公司(企业)区位决策与空间扩张研究。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概念:1. 城市区位型工业及其特点概念:不需要大量土地和建筑但收益回报很高的工业,如服装、出版、印刷工业。

特点:其空间收益随着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而急剧下降。

2连结度:表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

β越大,说明交通网络越发达。

= 边的数量/顶点的数量(β表示交通网连结度)3.通达度: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A i i 点到其他点的距离的总和,越大,说明不同顶点间移动更难。

(比较的是网络内部的顶点)(D ij 为顶点i 到顶点j 的最短距离)(j=1改为i=1) 4.分散指数: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

D 表示各顶点到其他顶点的距离的总和,分散指数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通达性越好。

(比较的是不同的网络间的通达性)5.供应园商: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综合体。

指围绕某一使多种原材料的组装企业而形成的为该企业提供零部件供应商的聚集区。

供应商园的出现表明:现代经济活动区位已经不是以前那样被动接近原材料地,而是通过重新组织原材料地来达到现代社会生产的及时性、可靠性与灵活性的要求。

P406.能源的分类:VE =β∑==n j ij i D A 17、交通的三个基本要素:交通网(交通线)、交通流、地域。

8、交通运输发生的前提(美.乌尔曼):互补性、干扰性(可介入性)、可运输性。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精品课件).ppt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精品课件).ppt
区论理论的两层基本内涵:人类活动的空间选
择;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2020年6月27日11时32分
经济地理学 9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
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区位条件是区位所具有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
❖ 区位条件是对于场所和区位主体而言,场所不 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不同;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
局演变规律的科学。
➢本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
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的学科。
➢研究对象: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
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2020年6月27日11时32分
经济地理学 4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二、学科体系
经济地理学 15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 就远距离递减定价(C),端点是最佳区位。
/
60 总运输费用
50
· · 运 40
· · · 费
30
从B开始 的运费
· · 美

20
· · 10
从A开始 的运费
A
B
0 16 32 48 64 80 96 (96)(80)(64)(48)(32)(16)(0)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 济
商业


住宅

工业
/
距离
城市经济地租及其土地分化
2020年6月27日11时32分
经济地理学 13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地理学绪论

经济地理学绪论
3.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布局及其 发展的条件和特点的科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力 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 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 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 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山海经》全书 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约 32650 字。共 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 4篇。
《禹贡》是《尚书》(一作《书经》,简称 《书》)中的一篇。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 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 《禹 贡》所说的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 豫、梁、雍。
作用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大致可分为: 史志描述 商业地理研究 经济地理学研究
史志描述
国内的《山海经》 《禹贡》 《五藏山经》 希腊的《地理学》 春秋战国以后东汉史学家班固(32—92)主编
的《汉书》中包括《地理志》和《食货志》 《宋史》和《明史》编写时,所列食货志
第十一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 第一节 汽车工业 第二节 电子工业 第三节 服务业
第十二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 第一节 新的国际分工格局 第二节 全球化与当地化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第十三章 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公司(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 第二节 经济地理区域及部门分析方法 第三节 经济地理信息系统
源的利用,以及世界经济的
版(1994)
分布和扩张。
马西(D.Massey),《劳动空
8.经济空间是经济的社会
间分工:社会结构和生产地理》
关系差异和相互关联的产物。 第二版(1995)
归纳总结:
1.多数学者的观点可综合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 动的空间方面;

区域经济地理学最终版1

区域经济地理学最终版1

第一章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填空5个,单选1个,多选1个,简答1个)一、填空1、区域经济地理学最重要探讨的是地理规律。

2、地域综合思想是学科的灵魂。

3、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路线:区域条件、区域产业结构、地狱系统类型、区域关系与地域协调。

4、区域经济地理学是基础应用学科,既重视基础理论,又重视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5、经济是主要研究内容。

二、单选1、(地域综合思想)是学科的灵魂。

三、多选1、两个学科的共同点:(经济是主要的研究内容,并受经济规律指导)(共同面向全球复杂的经济问题)。

四、简答题2000多年地理学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地理学的主要启示是什么?地理学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它赖以研究的区域,而对区域条件环境的研究更是它首要探讨的内容;地域性、综合性、地域综合思想是这门古老科学的灵魂,是区域经济地理学这门学科应该继承并加以发扬的。

第二章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理论体系(填空4个,单选2个,名解2个,简答2个)一、填空1、经济地域是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地域单元。

2、对构造类型的研究是区域经济地理研究的归宿。

3、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基础理论是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经济地域运动理论。

4、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地域及其系统的学科。

二、单选1、对(构造类型)的研究是区域经济地理研究的归宿。

2、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基础理论是(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经济地域运动理论)。

三、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地域及其系统的学科,也可以说,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地域及其系统的发展机制、条件要素、结构网络、构造类型、系统调控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四、简答1、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理论框架是什么?关于学科的基础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经济地域运动理论;相关学科的主要理论:条件论、要素论、结构论、地域系统论、地域类型论、地域关系协调论;关于学科的旁侧理论:相关地理学科理论、相关经济学科理论;学科的指导思想与指导性理论:地域综合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

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简易汇总

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简易汇总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复习思考题- 地学- 考研论坛《经济地理学》李小建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5)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第四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五节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1.何谓经济地理学?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5.简述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及其意义。

6.如何理解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价值与应用价值。

7.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大研究问题是什么?8.学习经济地理学有何作用?9.如何学好经济地理学这门课程?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5)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三节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四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五节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1.概念题: 区位;区位主体;区位理论;区位条件;区位因子;可进入性;地理可进入性;经济可进入性;制度可进入性;社会可进入性;交通网;交通网的密度;通达性;连接度;机场产业区。

2.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3.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有何区别?4.区位因子分为哪几种类型?5.区位理论构建的客观基础是什么?6.试述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7.试述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8.试述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9.试述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0.试述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1.分析市场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2.综合分析区域环境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3.产业环境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14.政府如何影响经济区位?15.环境因素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16.可进入性分几种类型?它们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17.试分析交通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4)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第三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第四节行为区位理论: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与行为矩阵1.概念题:区位地租;区位因子;一般因子;特殊因子;区域性因子;集聚因子;分散因子;原料指数;区位质量;等费用线;综合等费用线;临界等费用线;劳动费指数;劳动系数;加工系数;经济人;满意人。

经济地理学 课本重点整理

经济地理学 课本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试述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地理学始终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作为基础理论研究,经济地理学可以从多角度对建立人地关系理论做出贡献。

(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全球与地方关系十分复杂,且对区域和企业发展影响很大。

经济地理学需要从二者的均衡点及影响因素量化分析方面,探讨建立有关理论体系。

(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我国开发历史悠久,各地发展的地理背景、发展条件、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4)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区域经济发展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在这方面尚存在许多争议,对这些观点以及公平与效率关系做进一步分析,对经济地理学为政府决策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研究这种关系,试图找出两者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并服务于实践。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区位理论: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区位条件: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韦伯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特定产品在那里比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用生产的可能性。

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的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的不同。

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还要额外考虑到非金钱收益和“满足”的需要;在具体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多种具体目标;另外,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要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习题经济地理学(供参考)

习题经济地理学(供参考)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A.《史记》 B.《山海经》 C.《禹贡》 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 B.奇泽姆 C.罗蒙诺索夫 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 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 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 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 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和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相结合的特性。

7、经济地理学是的一个重要分支。

8、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2、以前苏联学者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着重研究区域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规律。

《经济地理学》课件PPT-第1章-绪论全

《经济地理学》课件PPT-第1章-绪论全

1760 年俄国百科全书式的学者M.B.罗蒙诺索 夫(1711~1765 年)作为俄国科学院地理部 的领导人,在组织俄国北方勘测考察工作中, 主张编制经济地图,并提到要建立“经济地理”
这门学科,首先提出了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
词,还指出研究国家经济必须结合地理条件来 进行。可惜,他创立、提出的经济地理学这个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作 为一门科学,它比较年轻,但就其萌芽和渊源 来说,却是一个极为古老的知识领域。
经济地理学和地理学有着科学史上的血缘关系, 因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必然要制约甚至规定经 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另一方面, 经济地理学既然已经成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的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也必然具有自己 的特点。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
在俄国,随着从18 世纪后半叶开始的资本主 义因素的日益增强,伴随着记述统计学的发展, 产生了着重研究经济部门的经济地理学,并被 认为是一门“关于各个经济部门状况的科学”。 它主要限于把经济资料按部门、按地区加以整 理,着重记述资料,而缺乏对生产分布原因的 分析。
18 世纪80 年代出现的多卷本著作《俄国商业 之历史描述》,详细描述了国内外贸易、港口、 交通、工业企业和城市;书中对各个地区和商 品的详尽记载,为尔后19世纪俄国商业地理学 的形成、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当时俄国有 相当部分的经济地理的内容是包含在方志地理 学之中的。
(一)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
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在研究区位论的
基础上,开始了对区域经济的整体研究。 50年代以后,始于法国学者皮鲁的增长极理论,一些
学者表现出对区域之间发展问题的关注,并提出了相 应的理论。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增强,经济 地理学家对此的研究也日益升温。

经济地理学第14章重点

经济地理学第14章重点

经济地理学第十四章:经济地理学新理论新进展一、名词解释(掌握)文化与制度转向;根植性;制度厚度;新经济地理学;报酬递增;金融地理①文化与制度转向:地理学(尤其是经济地理学)的制度取向受到了法国规制理论的启发,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发展是受到正式及非正式社会制度的支持及制约的。

从经济学家的著作中,经济地理学引进了制度环境及制度安排的概念,在地理界引出了诸如“制度厚度”及具有吸引产业集聚力的“地方的黏着性”等相关观念。

这种研究方向的转变,可称之为地理学的制度转向。

倡导“文化转向”的经济地理学家认为,经济生活不仅是经济的,更是社会和文化的,经济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文化过程, 与其削弱经济,还不如通过将其置于(其获得意义和方向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关系中(而将其情景化)。

因此经济地理学实质上是文化的经济地理学。

这种研究方向的转变,可称之为地理学的文化转向。

②根植性:指经济活动和结果受到行为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这种关系网络结构的影响。

③制度厚度:(1)大量的机构(企业、地方当局、商业协会,金融制度、发展机构、工会、研究与创新中心、自愿团体)为经济活动提供基础。

(2)各种机构间产生高度的相互作用,促进相互合作、交流及反射网络的形成,在地区制度安排方面产生显著的同构。

(3)制度厚度取决于主体结构,通过联合建造和集体存在,将部门主义和制度之间的冲突降到最低。

(4)上述三方面导致一种涵化和集体动员,使各部分围绕特定的议程、项目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形成共同感,从而有着强烈的社区意识。

④新经济地理学: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地理研究侧重用经济模型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地理现象,并试图将其纳入到长期忽视空间纬度的主流经济学中。

⑤报酬递增: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产出的增加,从而带来生产成本的下降,各国或区域间通过发展专业化和贸易,提高其收益⑥金融地理:研究金融机构区位金融空间系统金融管制的空间影响政府财政支出的区域影响等内容二、选择题1.经济地理学的文化和制度转向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表现在(ABC)A 思维方式B 研究问题C 学科定位D 没有影响1.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有(ACD)A 中心——外围格局B 极化——涓滴效应 C国际专业化D城市层级体系的自组织演化二、问答题1.简述文化与制度转向的主要内容⑴强调经济与文化的密切联系经济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文化过程,经济和文化之间是一种双向交互关系。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序论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彼此关系的学科。

2.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进展特点?(1)研究区域尺度的转变。

从偏重于对区域内的单体企业(农场、工厂、商业点)的微观分析,转变到对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和谐进展的分析。

50年代以后研究区域尺度再从区域内转向区域之间,研究区域之间的进展问题。

最后再进展到研究经济活动的全世界化。

(2)研究企业组织的转变。

战后以来,作为经济地理学要紧研究客体的企业组织,加速向着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世界性经营进展。

(3)研究思维方式的转变。

标准性分析:从某一大体命题动身演绎推理出结果到实证分分: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式探讨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到行为主义分析: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到结构主义分析: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阻碍经济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论在区别4.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有哪些?(1)人地关系的理论研究联合国里约热内卢会议发表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在经济进展中人们加倍注意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人们对进展经济和爱惜资源环境的关系的熟悉,已从本世纪上半叶的“环境决定论”,70年代罗马俱乐部的经济“零增加”以爱惜地球生态环境的思想,转移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和谐进展上来。

(2)全世界与地址关系的理论研究(3)区域经济进展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①效率至上②威廉逊的倒“U”型曲线论③胡鞍钢主张二者兼顾但偏向于公平。

(4)企业与区域经济进展的关系直接阻碍(技术、治理、产业关联)间接阻碍企业利益与区域利益之间并非完全重合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阻碍因素6.区位:要紧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现代区位理论把区位概念为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7.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

其大体内涵: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另一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区位主体:指区位中占有其场所的事物。

第十四章 经济地理学理论的新发展精选全文

第十四章 经济地理学理论的新发展精选全文

2024/10/2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12
➢ 根植性是联系文化与经济的重要概念 ➢ 核心:经济网络与社会网络的精确结合 ➢ 经济活动根植于地方社会文化、权力关系网络中, 能减轻风险和不确定性,增进经济交易、提高效益 ➢ 类型:文化根植性、结构根植性、政治根植性 ➢ 根植性也有负面影响,容易形成“路径依赖”, 对生产经营构成限制
2024/10/2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17
3 、制度厚度与区域发展
大量的机构(企业、地方当局,金融制度、发展机
构、 工会、研究与创新中心) 为经济活动提供基础
✓ 各种机构间产生高度的相互作用,促进相互合作、
交流及反射网络的形成,在地区制度安排方面产生显著
的同构
✓ 制度厚度取决于主体结构,通过联合建造和集体存
在, 将部门主义和制度之间的冲突降到最低
✓ 上述三方面导致一种涵化和集体动员,使各部分围
绕特定的议程、项目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
形成共同感,从而有着强烈的社区意识
✓ 这些因素的结合反映了地区的制度厚度的程度与性

2024/10/2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18
( 2 ) 制度厚度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①制度过程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通过以制度能力定义 区域,提供了支持地方作为主体的思想的框架;通过建 立信用关系,促进产业地区根植性和创业环境;通过制 度化过程,形成一套共同认可的行为、支撑和操作规范, 使每个个体如鱼得水。
9
(三)经济地理学本身的变化
1.20世纪50年代,计量革命,通过定量化研究,建立
正式规范的科学。后来计量化受到挑战。
2.20世纪70年代,经济地理由新古典学派转向政治经

经济地理 第十四章

经济地理 第十四章

二、文化与制度转向的主要内容
2、社会文化的根植性(embededness)
Ø根植性是联系文化与经济的重要概念 Ø 核心:经济网络与社会网络的精确结合 Ø经济活动根植于地方社会文化、权力关系网络中, 能减轻风险和不确定性,增进经济交易、提高效益 Ø类型:文化根植性、结构根植性、政治根植性 Ø根植性也有负面影响,容易形成“路径依赖”, 对生产经营构成限制
(三)经济地理学本身的变化
1.20世纪50年代,计量革命,通过定量化研究, 建立正式规范的科学。后来计量化受到挑战。 2. 20世纪70年代,经济地理由新古典学派转向政 治经济学派,以积累和阶级关系解释地理现象。 3. 20世纪80年代,法国规制理论影响经济地理由 “积累体系”进入到“规制模式”,从计量地理、 逻辑实证主义向制度、文化转向,后现代主义思潮 的浸入及文化内涵的包容性与多样性决定了西方经 济地理学文化转向视角的多元性。
二、文化与制度转向的主要内容
3、制度转向的重要学派
(4)各学派对制度的认识存在差异 (5)共同特点:强调经济生活是一个被制度化的 过程,又是一个根植社会的活动,其演化既是环 境特定的,又是路径依赖的
二、文化与制度转向的主要内容
3、制度厚度与区域发展 (1)制度厚度的内涵:
Ø 大量的机构(企业、地方当局、商业协会,金融制度、发 展机构、工会、研究与创新中心、自愿团体)为经济活动 提供基础 Ø 各种机构间产生高度的相互作用,促进相互合作、交流及 反射网络的形成,在地区制度安排方面产生显著的同构 Ø 制度厚度取决于主体结构,通过联合建造和集体存在,将 部门主义和制度之间的冲突降到最低 Ø 上述三方面导致一种涵化和集体动员,使各部分围绕特定 的议程、项目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形成共 同感,从而有着强烈的社区意识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1889年,由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要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

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经济区位选定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计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法,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行为学派在经济地理研究中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经济区位形成中的影响作用。

文化转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简答或论述题2、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doc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doc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概念题实证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5、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彖的内涵。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1)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次产业(或初级产业),如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次产业,如制造业、供水、汽、电等;第三次产业,如各种商业与贸易、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旅馆与饮食等服务业;第四次产业,如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咨询业等。

所有这些产业均属经济地理学研究范畴。

(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

它既包括工厂、商店、农场、车站、码头、交通线路等的单独研究,也包括具有多种分部(如工厂、商店、运输公司等)的公司的区位的综合研究。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

考虑这种关联,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内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合作、经济要索的区际流动等问题。

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全球性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如大经济格局变化)也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之一。

(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且资源有限,研究两者关系具更为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包括微观上的企业区位与环境关系,屮观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宏观尺度上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等等。

9、试述半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除了教材上讲解之外,还有哪些?为什么?)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地理学始终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作为基础理论研究,经济地理学可以从多角度对建立人地关系理论做出贡献。

渭南师院经济地理学课件第14章 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

渭南师院经济地理学课件第14章 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

在劳动力市场上,当地特征明显。劳 动力在当地居住,他们在公司之间流动性 大,但很少移出区域之外;尽管改换门庭 频繁,但与当地联系十分密切。
在工商业服务上,专业化特点突出。
表14.1 马歇尔式新产业区的特点
(1) 以小型、当地拥有的公司为主; (2) 规模经济较低; (3) 区内供货商和顾主贸易联系密切; (4) 主要投资决策的当地性; (5) 当地供货商和顾主间的长期合同和实际联系; (6) 与区域外的公司合作和联系较少; (7) 劳动力市场以区内为主,具高度灵活性(highly flexible); (8) 工人献身于区域(而不是公司); (9) 劳动力移入率高、移出率低; (10) 独特的地方文化特征和结合力(bonds); (11) 专业化的金融、技术、工商服务由公司外的本区域提供; (12) 区内具有“坚韧资本”(patient capital); (13) 经济增长和就业有波动,但长期前景看好
一、新贸易理论(new trade theory) 二、对经济地理学传统的看法 三、克鲁格曼空间经济模型 四、克鲁格曼经济地理研究的特点
一、新贸易理论
(一) 相似条件下的贸易理论 (二) 贸易与经济活动区位
(a)传统的产业分工;(b)控制中心;(c)外围区
二、福利地理学研究
(一) 工业区位的福利影响分析 (二) 福利理论在区域工业规划中的应用
(一)工业区位的福利影响分析
1. 工业区位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2. 工业区位对社会福利影响的空间特性 3. 工业区位的外部性 4. 社会福利函数
(二)福利理论在区域工业规划中 的应用
1.概念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 Marshall) 的观点,产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是区 内小公司集聚且相互之间联系密切,生产活 动具有明显专业化特征的区域。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李小建复习要点总结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李小建复习要点总结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李小建复习要点总结《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是由李小建所著的一本经济地理学教材,其内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热点问题。

下面是对这本教材的复习要点的总结。

第一章: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济地理现象的形成和演变。

第二章: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本章主要介绍了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地理条件论、开发中心论、扩散论和短缺地理论。

这些理论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地理现象的产生和演变机制。

第三章:城市与产业区位本章主要介绍了城市和产业区位的关系。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产业区位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机会。

第四章:交通与运输地理本章主要介绍了交通和运输对经济地理的影响。

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网络的发展能够促进地区间的贸易和交流,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第五章:资源与环境地理本章主要介绍了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地理的影响。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问题对经济地理现象的产生和演变也有重要影响。

第六章:区域经济地理第七章:经济增长与发展地理本章主要介绍了经济增长和发展对地理环境的要求和影响。

经济增长和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地理条件和基础设施,同时也能够改变地理环境。

第八章:经济全球化与地方发展第九章: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发展受到人口、产业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第十章:农业地理与农村发展综上所述,《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是一本涵盖了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研究内容的教材。

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研究经济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经济活动是特定的社会和制度 制度情景的产 制度 物,它不能只根据个人动机来解释,而 必须把它置入更广的社会的、经济的、 政治的规则、程序中去理解。并试图阐 明以下问题:地理上不平衡的资本主义 发展过程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其得以发生 的制度 制度结构所塑造和调节的。 制度 •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 强调经济生活既是一个被制度 制度化的过程, 制度 又是一个根植社会的活动。
二 、 经济地理学的文化和制度转向
• 经济地理学中制度和文化转向的背景有以下几 个: 一是受制度经济学与 学与法国的管治学家的影响, 学与 导致了地理学对制度、文化的研究。 二是在经济大萧条环境下,人们却发现了局部 区域如硅谷等的蓬勃发展。 三是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本国高端产业的发展对制度、文化的依赖性更 大。 四是生产方式由标准化向柔性化转变。 • 大批量 ——多元化、差异 化
第十四章 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
一、国际经济地理学研究现状与趋势 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 1950-60年代的计量革命 年代的计量革命 1960年代末期兴起的反越战运动和对人权、民主和社会 年代末期兴起的反越战运动和对人权、 年代末期兴起的反越战运动和对人权 结构改革的诉求, 结构改革的诉求,1970年代蔓延于西方的资本主义经 年代蔓延于西方的资本主义经 济危机、环境危机和社会经济不平等扩大。 济危机、环境危机和社会经济不平等扩大。 197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派(马克思结构理论) 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和经济实践的最终失败, 进一步使西方社会科学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产生了 实质性的怀疑 。 199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研究出现了两大新的变化:其一 是空间经济学的再度兴起;其二是文化和制度转向。 这两个变化都被各自的倡导者称为“新经济地理学”, 也都对这个学科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 主要问题是:它将经济活动的复杂性简 化为纯粹经济因素的分析、缺少明确的 分析的空间单元、缺少实践应用意义。 在崇尚综合性思维的地理学家看来,这 简直就是研究的倒退。
• 四 、 当前国际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热 点领域 • 全球化的研究。经济全球化涉及了生产、 全球化的研究。 投资、贸易、金融、人才流动等各方面, 给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带来 了深远的影响。 • 技术进步空间影响的研究。近半个世纪 技术进步空间影响的研究。 以来,技术进步速度之快几乎令人眩晕 (特别是信息技术)。如此之快的技术 进步给社会经济空间过程带来的影响尚 未得到认识和解释。这成为地理学家不 得不关心的议题。

3、运输成本。运输成本的减少会引发聚集经 济、外部性、规模经济等问题,把这些要素融 入到企业区位选择、区域经济增长及其收敛与 发散性问题。 • 这个模型是新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学派对区域经济学 经济地理 的主要贡献。
• 从运输成本角度来看,经济的定性行为依 赖于运输成本的水平。假定两个国家之 间的初始运输成本很高,因此,初始的资源 分配一直收敛于对称的结果,即每个产业 在两个国家之间均匀分布,不能导致聚 集。当运输成本足够低时(尽管不为零) , • 导致在一个国家集聚。
最近几年来,以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和波特(Michacl Porter)为代表的西方经 济学家将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地理学,提出 了许多新见解和新观点,创立了“新经济 地理学” 新的研究假设:不完全竞争、报酬递增 和多样化需求的假设
• 1、收益递增。由于生产规模的夸大 带来产出的增加,从而带来生产成本的 下降,各国或区域间通过发展专业化和 贸易,提高其收益;集中是经济规模的 反映,地理上的集中形成大型的聚集地 区,其规模优势远远大于某一个部门或 产业的集中优势,从而为地区获得竞争 优势创造了前提。
第十三章 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
一、室内研究 1、查阅相关资料与文献 对前人研究的成果 进行系统的搜集与整理。 2、统计分析 对目前获取的统计资料进行分 析(官方、民间) 3、图上作业 二、实地考察
第十三章 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很多。可以分为两类: • 实践(经验)性方法:理论性方法。前 实践(前向、后向联系下的因果循环
因果循环关系(外部规模) 厂商会选择在厂商数目较多的地方设厂,进而又 会吸引更多的厂商,产生的收益递增成为促成经济活 动集聚的重要力量,这正是新经济地理侧重解决的问 题 内部规模

2、不完全竞争模型。不完全竞争模型,被 克鲁格曼引入到区域经济的分析当中,例如, 由于不完全竞争的存在,当某个地区的制造业 发展起来之后形成工业地区,而另一个地区则 仍处于农业地区,两者的角色将被固定下来, 各自的优势被 “锁定”,从而形成中心区与外 中心区与外 围区的关系。 围区
2 文化转向
• 一些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家和文化地理学家开始思考,经济生 经济地理学 活在多大程度上是否纯粹经济的?社会文化等非经济 因素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什么作用?经济和非经济因素 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辨证法?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引出了西方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远 经济地理学 较制度 制度转向意义更为宽广和深远的有关“文化转向” 制度 的讨论。那些倡导“文化转向”的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家认为, 经济地理学 经济生活不仅是经济的,更是社会和文化的,经济过 程也是一个社会文化过程系中而将其情景化” 因此经 经 济地理学实质上是文化的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 例如,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根据性别、种族、阶级和 文化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而制度环境也造 就不同的经济行为。这些思想对于研究区域可持续发 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1990年代中期以来,区域和城市可持续 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 象。一方面,这是社会需求的结果;另 一方面是区域和城市最能发挥经济地理 学综合性和交叉性学科特点的研究领域。
第一节 新产业区研究
一、新产业区的概念由来 二、新产业区研究的主要问题 三、研究新产业区的意义
一、新产业区的概念由来
新经济地理的研究框架
理论基础
研究视角
动力机制
区域发展模式
不完全竞争理论 新国际贸易理论 产业组织论 经济区位论
收入递增 规模经济 运输费用 路径依赖
集聚力 分散力
核心——边缘模型 核心——边缘模型 —— 城市发展模型 产业集聚和扩散模型 贸易与地理模型
• 地理学家 认为 这些并不是创新成果。在他们 看来,尽管“新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学”提高了建模的技 经济地理 巧和理论规范,但它对模型的应用与60年代它 的先驱 (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学的孪生姐妹)———空间科 经济地理 学并没有太多的差异,即都是源于理论假设和 逻辑实证方法,更何况地理学20世纪60年代的 计量革命对地理 (空间) 模型应用已经相当熟练。 克鲁格曼的方法常开始于一个实际问题,然后 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来解决。但不幸的是,这 些方法及理论对大多数同时代的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学家 经济地理 并没有吸引力,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放弃了计量 地理模型的追求,转而追求一种模糊的方法。 新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学”,除了过于依赖抽象、简化的 经济地理 数学模型以外,普遍被认为缺乏实证研究。
• 理论性方法:后者如抽象方法、假说方法。 理论性方法: • 研方法按照适用范围区分,可以分为三类:即 适用于一切学科领域的哲学方法;适用于众多 学科领域的一般方法;系统分析法;因果分析 法;比较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适用于某些具体学科领域的特殊方法或专门方 法。各个学院、教研室甚至专业可以结合院、 教研室、专业的研究特点,介绍一些专门的研 究方法,例如:比较分析法、计量地理法
• 企业区位和企业战略研究。企业是市场 企业区位和企业战略研究。 经济的主要角色,因而一直是欧美经济 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目前的重要议 题包括企业集群、企业的时空管理、企 业的空间形态、跨国公司的空间组织等。 • 社会问题的经济地理研究。包括劳动力、 社会问题的经济地理研究。 性别(妇女)、社区、种族、工会等问 题。
(3)在劳动力市场上,当地特征明显。劳动力 )在劳动力市场上,当地特征明显。
在当地居住,他们在公司之间流动性大, 在当地居住,他们在公司之间流动性大,但很少移 出区域之外;尽管改换门庭频繁, 出区域之外;尽管改换门庭频繁,但与当地联系十 分密切。 分密切。
• 经济地理学 文化制度转向和其他学科 经济地理学的文化制度 文化制度 研究制度、文化有没有什么区别?这是 否会忽视了地理学研究空间的传统,是 否是走向了其它学科的研究。
三 新经济地理学
新经济地理学” 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
• 地理学尤其是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关系密切。 经济地理 然而,经济学与地理学并不是建构在一个科学 的系统之中。长期以来,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 对地理学采取抵制态度。除城市经济学和区域 经济学以外,经济学基本上是非空间的,而且 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从来就不属于主流经 济学的范畴 。
2.马歇尔式新产业区特征 .
(1)在企业组织结构上,以当地小企业为 )在企业组织结构上,
主,区内小企业集聚,规模经济相对较低。 区内小企业集聚,规模经济相对较低。 (2)在产业联系上,以区内企业之间的联 )在产业联系上, 系为主,且这种联系十分密切, 系为主,且这种联系十分密切,与区外企业 的联系和合作甚少。 的联系和合作甚少。
• 环境与管制研究 环境与管制研究。欧美经济地理学者没 有刻意强调可持续发展,但对经济与环 境关系的研究是目前一个很重要的领域, 包括循环经济、绿色制造、环境管制方 法、政治生态学等具体议题。 • 区域发展研究 区域发展研究。1980年代兴起的新区域 主义仍然在经济地理研究中占有重要地 位。主要议题包括区域创新系统、产业 区、学习型区域、知识溢出等
• 制度 制度转向(institutional turn) 制度转向是当代西方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最突出的特 制度 经济地理学 征之一。这种经济地理视角认为,如果不对经 济活动赖以运行并受其改变的多种多样的社会 制度给以应有的关注,就无法对景观的形成与 制度 演变进行充分的理解。对经济地理学制度 经济地理学制度转向 经济地理学制度 影响最为深远的理论来源,主要有3个方面: 经济社会学、制度 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显然, 制度 制度转向在西方社会科学中并非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所 制度 经济地理学 独有的,制度 制度主义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的出现和发展是 制度 经济地理学 “制度 制度主义”在西方社会科学中快速复兴的产 制度 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