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及对策
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意见建议
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意见建议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对于提高单位管理水平、保障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以及防范各类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
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内部控制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推进和落实。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一些单位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制度内容不够全面、细致,缺乏可操作性。
例如,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等方面存在制度漏洞,无法有效规范各项经济活动。
(三)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不能及时识别和评估可能面临的风险。
在决策过程中,缺乏对风险的充分考虑,导致决策失误,给单位带来损失。
(四)信息沟通不畅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及时、不充分,导致工作协同困难,影响工作效率。
同时,对外信息披露不规范,无法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五)监督机制缺失一些单位内部监督部门独立性不足,监督力量薄弱,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不到位。
同时,外部监督也存在着力度不够、频率不高的问题。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意见建议(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1、加强培训和宣传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内部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利用单位内部网站、宣传栏等渠道,广泛宣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2、强化领导责任明确单位主要领导作为内部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将内部控制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体系,促使领导重视并积极推动内部控制工作。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1、全面梳理现有制度对单位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查找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1. 引言事业单位是指依法成立,依法独立经营,以公益为宗旨,以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任务,以自负盈亏的经费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单位。
作为公共机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对于确保其运作的合规性、高效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以便在实施过程中加强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
2. 内部控制的意义内部控制是指事业单位制定的、贯彻的、运行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和方法,以保障财产安全、合理使用资源、完善决策、提升绩效等方面的一种管理工具。
具体来说,内部控制的实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保护资产: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事业单位能够保护其资产免受损失、浪费或盗窃。
•提高效率:内部控制能够规范单位的各项工作流程,确保各个环节的高效运作,提高工作效率。
•防范风险:内部控制能够及时发现和防范各类风险,减少可能的损失和不利影响。
•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内部控制能够确保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3. 关键控制措施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和实施关键的内部控制措施:3.1 财务管理措施财务管理措施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单位的财产安全,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
财务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预算控制:事业单位应制定年度预算,合理规划收入和支出,严格控制预算执行,确保财务目标的实现。
•资产管理:事业单位应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登记、报废、更新和保管工作,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费用报销制度:事业单位应建立严格的费用报销制度,规范各项费用的报销流程,防止财务风险和滥用资金的现象发生。
3.2 采购管理措施采购管理措施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保障采购过程的合规性和公正性。
采购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采购计划:事业单位应编制采购计划,明确采购的需求和目标,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和供应商选择工作。
•采购程序:事业单位应建立并严格执行采购程序,包括编制采购申请、发布采购公告、评审供应商资格、商务谈判、签订合同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2024)
引言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机关和其他事业组织的一种形式,担负着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重要职责。
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顺利进行、资源合理利用和风险控制,内部控制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机制。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入手,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加强其内部控制。
正文内容: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
1.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标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点
1.政府性质导致的特殊要求
2.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和权力关系
3.资金管理的特殊性
4.员工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要求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意识不够强
2.内控机制不健全
3.内部控制评估不及时和不全面
4.内部控制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不足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和措施
1.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和理念
2.完善内控制度和机制
3.加强内部控制评估和监督
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
五、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其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从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入手,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议和措施。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分析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分析一、前言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而设立的机构,其性质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专业性。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对于其管理效率和公共财务的合理使用非常重要。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公共效益。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分析1. 控制意识薄弱事业单位人员大多是来自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市场竞争的观念,对内部控制的意识薄弱。
在工作中往往随意行事,不重视内部流程和规定,导致管理混乱和资源浪费。
2.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缺乏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对于关键流程和操作程序没有严格的规定和监督,容易导致管理漏洞和内部失控。
3. 内部沟通不畅事业单位内部沟通不畅,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部门之间缺乏协作和配合,导致资源的重复使用和浪费。
4. 人力资源管理不当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用人不当、人员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人员流失。
5. 财务管理不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情况,例如财务流程不透明、资金使用不明确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和资金的浪费。
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和培训,在组织中培养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使每个员工都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于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应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建立起良好的内部协作机制,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事业单位应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用人机制和人才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干劲,降低人员流失并提高工作效率。
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流程,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程序,加强对公共财务的监督和审核,避免财务风险和资金浪费。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政府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内部控制是组织为实现业务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对组织内部的财务、运营和合规性目标的保护。
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问题可能涉及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以及信息化管理等方面。
为了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加强和改进内部控制。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财务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1. 资金管理不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资金管理不规范会导致资金浪费、挪用和滥用现象。
建议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内部监督,健全资金使用的审批程序和流程,建立健全的资金监管体系,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2. 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真实性,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审计机制,加强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监督和审核,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财务监督不力财务监督不力容易造成财务管理漏洞,影响财务管理效率和效果。
建议加强对财务监督的力度,完善财务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和考核,提高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和透明度。
人事管理不规范容易导致人员流动不畅、人才使用不当等问题。
建议加强人事管理的规范化,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人员选拔、任用、培训和考核的监督,提高人事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2. 职工权益保障不足职工权益保障不足容易导致员工情绪波动、工作积极性低下等问题。
为了加强职工权益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员工权益保障制度,加强对员工的权益保护和维护,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 职业道德和纪律建设不够职业道德和纪律建设不够容易导致员工违纪违规行为。
为了加强职业道德和纪律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员工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健全职业道德和纪律监督机制,加强对员工的纪律约束和管理,提高员工的职业操守和纪律意识。
浅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设立的用以保护组织利益、确保运作有效性和保证信息可靠性的一整套制度和措施。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避免和减少组织在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许多事业单位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问题,这不仅影响着组织自身的发展,也可能对社会和公众利益造成影响。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至关重要。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1. 财务管理方面存在漏洞许多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例如财务支付、资金使用、会计凭证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资金违规使用的情况,导致资金管理不规范,财务数据不真实、不准确。
这将影响到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也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2. 人员素质不足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政策和规定理解不够透彻,执行力度不够,存在着较大的操作风险。
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不深刻,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发生失误,也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来进行违规操作。
3.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不足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在安全性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信息泄露、数据篡改、系统瘫痪等问题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难度增加,系统安全问题也可能对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
4. 内部监督不到位在部分事业单位,监督管理部门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工作不到位,相关工作人员对于违规行为不敢查处,也较少对内部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这将导致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缺乏有效的警示作用,也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建设对于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建设,完善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加强对财务支付、资金使用、会计凭证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建立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执行能力,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执行力度,避免因为人为操作错误导致的内部控制失误。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一、背景介绍。
行政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出资或者依法设立,从事行政管理和公益服务的机构,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作为公益性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单位的经济效益、社会声誉和公共利益。
因此,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至关重要。
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保障资产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通常拥有大量的资产,包括土地、建筑、设备等,这些资产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单位的正常运转和服务质量。
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防范资产的流失、损坏和盗窃等风险,保障资产的安全。
2.规范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可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行为,防止财务造假、挪用公款等不正当行为的发生,确保单位的财务活动合法、合规。
3.提升运营效率。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范单位的运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提升单位的整体运营效率。
4.保障信息安全。
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大多依赖信息化管理,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保障单位的信息安全,防范信息泄露、网络攻击等风险,确保单位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三、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尽管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实际情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关制度和规范,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其次,一些单位在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中存在漏洞,监督不到位,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再次,一些单位缺乏内部控制的专业人才,无法有效地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四、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内部控制意识。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规范和流程,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加强内部监督。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将发挥积极作用.我校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防范和管控.1.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承担着公共设施的建设、公共安全的维护,进行公共行政、维护公共教育、完善公共保障等方面的责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是其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在行政事业单位治理过程中,内部控制既是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基石.实施好内部控制,对于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规范财经秩序,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2.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规范发布实施之前,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规定散见于会计法、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中,部分甚至来源于政府审计的强制要求,这些零散的规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但缺乏具有约束性的、系统性的文件进行指导,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2.1缺乏有效的经费支出控制对于行政、事业经费的支出,行政事业单位普遍缺乏严格的开支标准,即使制定了支出标准,但未有效执行,实报实销仍较多的存在.收支业务的归口管理不到位,财务与业务管理的衔接出现脱节.偷梁换柱,未真实反映业务内容.自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实施以来,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公款消费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当前在发票上做文章、利用发票进行公款消费的不在少数,一些单位发生的招待费或个人消费等款项,由于受到“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及财务制度的规定不能报销,于是通过开具办公耗材等类型发票的方式报销.另一方面,当消费的金额较大时,为了规避超标准消费的规定,通过大金额发票小金额化的化整为零的方式多次报销.自“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来,一些单位、部门招待费都有大幅度的下降,总的预算却没有显著下降,其实大多都是将餐费转化为办公用品进行报销.2.2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控制薄弱自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实施以来,在固定资产购置业务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活动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在使用管理过程中仍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轻管理重采购的情况普遍存在.如增加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入账核算,没有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盘点制度,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由于未办理竣工决算而未增加固定资产,未登记固定资产实物卡片,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未按规定随意处置固定资产,已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未及时核销等,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2.3财务管理职能弱化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职能,而事实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业务发生后的后台核算,对业务活动的前台事项,未参与到业务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对执行的结果不甚了解,与各环节业务控制脱节,从会计控制角度来说,缺乏对业务部门的必要监督.票据管理不规范,未建立票据稽查制度,容易出现收入延期上缴、挪用公款的现象;使用后的票据,未能及时办理票据的校验和核销,容易造成收入不实和私设“小金库”等问题.2.4预算的管理控制较弱首先是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不够,一般依据上年的收支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业务性质和业务特点等因素对预算进行编制和核定;具体项目的预算未细化,未达到逐项核定预算支出的要求.其次是预算的刚性性不强,预算的追加调整频繁,缺乏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预算的约束力被消弱.再次是缺乏对预算支出的管理,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未按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各种专项款互相挤占、挪用.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3.1内部控制意识比较淡薄一是部分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未深刻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作用,内控意识不强,认为内部控制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也正是由于领导对内部控制观念淡薄,对制度的制定、执行和修改等方面普遍存在随意性.二是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全员参与的、旨在保证目标实现的过程.由于长期以来“官本位”思想的作祟,造成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被忽略,甚至是被阻挠;同时,有些员工认为内部控制过程繁琐、复杂,付出的成本较大,不愿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之中.这些观念的存在,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3.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由于有的单位对内部控制的观念比较淡薄,内部控制仅仅局限于一些规章制度,且规章制度未能覆盖单位的所有人员和业务活动,导致有些业务活动的开展无章可循.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只是悬挂于墙上而已.有的单位未充分了解、并梳理本单位的管理制度及流程等,生搬硬套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的制度,制度层面和执行层面两张皮,实质为形式主义.有的单位在内部控制设计上,内部控制岗位权责不清,存在不相容职务兼岗问题,未形成有效的牵制,出现问题无人负责. 3.3信息与沟通衔接不够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办理后再将原始票据拿到会计核算中心据了解,除笔者所属地区以及个别省外,全国其他省市已取消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由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对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的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事后监督,由于被核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两者之间的责任不一致,双方信息沟通不够衔接,造成会计核算中心只负责核算而不管实物、被核算单位管理实物而不负责核算,很容易形成账实不符的问题、形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现状,影响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随着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在上述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构建信息化平台,并形成若干个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管理信息系统基本上涵盖了单位主要业务.但这些管理信息系统互不兼容,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缺少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的功能,导致一个会计的办公桌上至少有两台电脑,不仅造成公共财政的支出浪费,也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3.4内部控制执行力不够一是内部控制观念淡薄,有的单位领导或管理层权力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将内部控制当做摆设,无视内部控制.二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大部分业务都是以预算为核心开展的,预算执行的刚性将影响内部控制的执行.事实上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刚性不足,不按预算支出、超预算支出等情况时有发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造成不利影响.三是一方面相关人员业务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满足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内部控制观念淡薄,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仍停留在简单的会计控制上.3.5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监督不力在内部监督方面,根据规范要求:“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事实上,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未充分发挥作用.一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单位未进行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评价工作,也就不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在设计的完整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方面存在缺陷的信息,就无法主动地、及时地解决内控体系中存在的缺陷;二是很多单位人力资源不足,财务部门和审计部由同一领导分管现象普遍存在,内部监督部门和岗位独立性受到损害,致使内部审计机构监督乏力.在外部监督上,主要的外部监督力量为审计部门、纪检部门、财政部门等部门,其监督来自于法律赋予的强制力,一方面这些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多是有针对性的检查,而不是经常的、随时的进行监督检查,监督的实际作用有限.另一方面,大多从合法性、合规性等方面对财政资金的运用监督,缺乏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及执行的有效性的实质性检查,失去外在的推力和监督约束.4.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4.1树立和加强内部控制意识首先,根据规范:“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所以说树立和加强内部控制意识要加强单位高层,特别是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应采取多种形式,就内部控制及财经法规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取得单位负责人及领导层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支持,并协调各部门、各岗位力量,营造控制环境的良好氛围.其次,加强团队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使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都要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重要性高度重视,并树立责任意识.4.2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内部控制度建设方面,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职能,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合理梳理本单位的业务流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制度框架,并使之相互关联,形成任何工作都有章可循、换人能上手、换人不换规的工作规范;并合理运用控制的方法,以使内控制度达到相互制衡、互相监督的目的.其次,合理设置内部控制机构,没有设置相应机构的应按规定设立机构,机构设置不完善的应进行调整;并保持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控制的实施机构和审计机构应有单位领导直接分管,且两个机构应属不同的领导负责. 同时,抓住内部控制关键点,并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合理设置岗位,强化岗位分工控制和相互制衡.4.3加强信息系统整合一是通过对各信息系统的兼容升级和整合,实现各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和制约,实现数据共享,提升监督管理水平,避免重复性工作,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的严谨性和管理效率.二是将关键领域和关键风险点上的业务活动全部实现信息化办公,加强流转过程中各节点分级审批和监督.三是建立预警预报机制,对异常业务能提出预警,施行动态监控.四是加大公务卡系统的推行力度,各单位以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为契机,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内控机制,规范财务报销与会计核算程序,提高财政支付透明度,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加强财政支出监督管理,建立源头防范治理腐败的机制制度.4.4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一是单位应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单位应当设立独立的内控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控的全面工作.同时,充分了解本单位的业务特性,识别本单位业务的关键领域和关键岗位,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合理设置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范围和权限,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工作机制.二是完善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管理可从以下方面考虑:首先是推进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其次是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考核机制,激励单位增强成本意识,节约财政资金,对单位专项资金、项目支出安排的合理性和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坚决杜绝单位千方百计套取财政资金,脱离监控,形成“小金库”,使厉行节约、结余预算指标成为单位的自觉行为.三是强化内部控制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相适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并不断加强其后续的教育,以提升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及时了解和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自觉更新和提升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4.5强化审计与监督一是增强责任意识,提升内部的监督力度.首先,要避免单位负责人权力过于膨胀现象,传统的“一支笔”的办事惯例要坚决杜绝;建立内部控制的管理责任制,并明确职责和权限,并定期对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其次,有针对性、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跟踪审计监督,特别是关键控制领域经费使用情况公进行公示,更大范围内接受职工的监督.二是加强外部监督,增强外部监督部门的协同效应,外部监督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扩大抽查范围,增加抽查的随机性,并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并入其他审计.同时,引入会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力量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这方面在企业内部控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健全和改善.。
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行政事业单位意识到内部控制是否有成效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
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监督力度不足,管理缺失等问题。
本文主要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述出发,简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措施,以期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引言:国家扶持并严格监管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并制定规范性的监督管理措施,因此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有所提升。
但是由于受到主观意识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暴露出很多的缺点。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就必须要着眼于国家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现状,找出问题,优化内部控制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含义及意义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就是以保障组织机构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审计、监督等方式杜绝管理混乱、以权谋私等问题的一种管理方式。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率。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监督,能够及时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现存的以及潜在的资金风险,并优化管理模式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其次,为会计工作提供优质的信息。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可以理顺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减少财务造假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出现,因此能够为会计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原则首先,全面性原则。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要贯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所有环节,从经济活动设计、执行到后期的监督审核,都要进行内部控制。
同时内部控制不仅是会计、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更应该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其中。
探究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对策
探究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对策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对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监督不力、内部制度不健全、审计风险高等。
对于事业单位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
本文将从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强化内部监督、加强财务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资产安全和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完善的财务制度、及时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等。
通过制度化管理,可以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减少管理混乱和风险。
(二)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预算,可以合理安排预算支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等环节,落实财务管理责任,确保资金使用符合规定,避免浪费和滥用。
(三)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在财务管理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财务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应对等环节,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避免财务风险,保障单位资产的安全。
二、强化内部监督(一)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加强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全面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建议改进。
通过内部审计,可以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减少风险隐患。
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内部监督制度,加强对财务管理的内部监督,包括对财务人员的行为监督、对财务管理流程的监督等。
通过内部监督,可以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减少违规操作,防止财务风险。
建立内部控制评估机制,可以及时了解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加强内部监督。
通过定期的内部控制评估,可以及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对其内部运营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通过科学、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率和抵抗各种风险的能力,确保资产安全,推动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是事业单位保证经营活动顺利开展、防范各类风险的基础。
一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具体、明确的操作规定,导致内部控制措施不能有效执行。
对策: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应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职责、权限和程序,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可以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进行制度的规范和完善。
二、问题: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事业单位内部存在一些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例如工作能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等。
这些问题会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对策:提高人员素质。
事业单位应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加强人员素质的提升,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员工执行内部控制措施的能力。
应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加强对人员的选拔和培训,确保岗位的合理配置和人员的专业化。
三、问题:意识淡漠。
一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意识淡漠,缺乏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和认识。
对策:加强内部控制意识教育。
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定期会议等方式,加强对内部控制意识的教育,推动管理者和员工重视内部控制,提高对内部风险的预防和防范意识。
可以建立内部控制宣传机制,通过宣传栏、内部网站等方式,加大对内部控制理念和实践的宣传力度。
四、问题:制度执行不力。
事业单位的一些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执行不力导致内控效果降低。
对策:加强制度执行监督和激励。
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对执行不力的情况进行纠正和激励。
可以采用定期检查、内部审计等方式,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意义
内控经纬INTERNAL CONTROL WARP/WEFT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意义卜素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摘要:内控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单位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关乎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发展。
本文首先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化策略,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水平,增强管理工作成效,助推行政事业单位良性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义引言内部控制可视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系统性管理活动,也可视为推动单位发展的制度机制,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活动、业务活动的关键所在,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和相关工作质量与效果,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向着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在建设科学、系统的服务型政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意义(一)划分单位各部门职责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进一步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职责,只有单位内部各部门间明确划分工作职责,规范工作行为,才能确保问题发生后有人负责,并及时解决。
在内部控制管理实施下,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以及工作员工可以按照规范及要求开展各项工作,有助于高效完成各自任务,进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工作效率。
(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在各项管理工作中,必须借助一定管控才能实现工作目标,从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稳定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助力单位逐步实现分工明确、员工高效工作的目标。
在内部控制体制的有效约束管理下,才能更好助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
(三)有效规避行政事业单位风险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有助于更好规避风险。
面对当前社会复杂环境,行政事业单位更加需要发挥内部控制管理作用辅助单位进行规避风险,更好保证单位稳定健康运行。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壮大,内部控制管理也逐渐成为管理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包含了对组织、工作流程、财务、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监督和管理,旨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规范运作和高效运营。
下面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相关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一、内部控制管理的意义及价值内部控制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还可以有效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产安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等。
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通过规范管理,防范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的风险管理能力,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内部控制管理的基本要素1.组织机构: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清晰的组织架构,规范工作职责分配以及管理流程。
2.制度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包括各种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标准化流程等。
3.人员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严格的人员招聘、培训、考核、激励及奖惩等机制,保证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与岗位职责相匹配。
4.内部控制措施:该项要素包括安排人员进行财务核算、风险管理、审计监督等工作,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和有效性。
5.内部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1.明确责任:在内部控制体系中,每位管理者都有相应的职责和义务,应根据各自的职责明确责任,确保负责人能够履行其守则和法律责任。
2.制定控制措施: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和经营活动的特殊性,制定适用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工作制度、审核程序、信息沟通程序、内部检查机制等,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双方调整和完善制度。
3.内部控制流程的实施:对控制措施实施前,对控制过程的把握是关键,这包括规定明确的流程以及流程中的每一环节都严格执行,遵循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依法组建,从事公益事业或社会管理活动的单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保障事业单位运作有效性、高效性和合法性的一种管理手段。
在实际运作中,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制定对策进行解决和改进。
一、问题分析1.内部控制管理缺失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缺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人员队伍和管理制度的特殊性,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管理缺失,风险难以有效控制。
2. 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事业单位经费来源单一、运作成本高,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导致财务管理失控,存在挪用公款、财务不规范等风险。
3.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部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不够深入,管理经验不足,难以有效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加强对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视,建立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纳入整体管理体系,提高全员参与度,确保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落实。
2.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内部控制工作的目标、职责、权限和程序,规范内部控制工作的各项操作,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3.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合规性和规范性,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4. 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将其内化为管理行为的重要内容。
5. 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6. 强化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采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支持和辅助,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也面临着管理成本高、服务质量差、决策滞后等问题,因此加强内控管理已成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下面将从必要性和对策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必要性(一)提高机构效率加强内控管理可以优化机构内部组织结构,明确部门职责,合理规划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机构效率和服务水平,满足公众对于高效服务的需求。
(二)控制风险加强内控管理可以有效遏制公款浪费、腐败行为,减少因管理疏漏而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安全风险,防止不法分子乘机侵害公共利益,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增加监管透明度加强内控管理可以增加监管的透明度,提高法治意识,规范制度和程序,促进政府行为依法治理和公开透明,减少行政主观性,树立行政权力可控的良好形象。
二、对策(一)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要针对单位实际,建立内部控制框架,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明确内部控制目标和责任,建立内部控制评估和监督制度,确保内控机制的有效运转。
(二)加强内部人员素质培训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培训,引导员工遵守制度,提高员工意识和素质,提升员工工作能力,推进单位内部人员职业化建设。
(三)加强财务管理加强内控管理必须首先解决财务管理问题,要做好会计核算、预算编制和执行、资产管理、费用控制等工作,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四)引入信息化技术引入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将内部管理流程数字化,实现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共享,加强数据的分析和应用,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五)建立净化机制建立净化机制是加强内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和惩戒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戒,对优秀工作进行表彰,营造良好的行政文化和组织氛围。
综上所述,加强内控管理已成为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完善财务管理,引入信息化技术和建立净化机制等,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及对策分析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及对策分析[摘要] 当前,由于大多数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相对简单,导致其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设也相对滞后,缺少内部控制规范,有的部分事业单位仅仅建立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且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不到位,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的发生。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增强内部控制的协调性,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做好绩效考评与审计监督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必要性;问题;措施一、概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事业单位为贯彻执行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增进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保护国有和公共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服务经济效益,促进事业单位良好地运转,而在事业单位内部所采取的组织规则和一系列的调节方法及措施,涉及事业单位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是管理与控制财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最根本的是保护国有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社会服务效率和效益、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等方面。
事业单位设计一套操作性强、系统完整、规范合理、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是其改革的有力保障。
二、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作为事业单位来讲,它直接的贯彻和落实了国家政策,收入中国家财政占据了很大比例。
它与企业的会计核算是不同的,它的核算流程就显得简洁了很多,没有什么经济业务,大部分属于公益性的而不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所以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来说,很多就变成了形式化的落实,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对部门预算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或者执行的过程中散漫随意,经验主义占据上风,代替了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财政资金的管理存在风险,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浪费或者流失,内部控制工作既不完善,也没有到位。
所以,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其开展内控制度所起到的作用主要分析如下:(一)有助于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内控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对策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着一些固有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这已经成为事业单位管理的一大隐患。
在这种背景下,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是组织自身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措施,旨在确保组织运营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防范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而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提前发现风险并加以化解,从而减少损失。
内部控制有助于保护资产。
事业单位通常都有大量资产,而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这些资产,确保其不受损失。
内部控制还可以提升管理效率。
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和程序,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对于规范组织行为也非常重要。
事业单位通常要涉及到各种各样的财务交易和管理活动,而内部控制可以帮助规范这些行为,确保其遵循法律法规,符合道德规范。
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可以有效防范风险、保护资产、提升管理效率、规范组织行为,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尽管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会发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是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的。
在事业单位中,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往往会导致交叉管理、权责不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是由于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的原因。
在事业单位中,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会导致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控制的建设和管理也会面临困难。
是由于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完善导致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讲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讲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讲义(一)引言: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制度,依靠各种方法和手段,防止、识别、纠正各种内部风险,保护单位财产安全,推动单位全面发展的活动。
本讲义将详细介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和原则等内容。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用来保障组织目标实现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包括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等各项环节。
其目的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保护单位财产安全,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1. 资产保护目标: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不被损失、浪费、滥用或盗窃。
2. 业务进行目标: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按照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进行,并有条不紊地进行。
3. 财务信息目标: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可靠,遵循会计准则和财务规定。
4. 风险管理目标:识别、评估和应对行政事业单位可能面临的各种内外部风险。
5. 合规目标: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合规运营,合法、合规、合理开展各项活动。
三、内部控制的原则1. 合理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以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2. 统一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统一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目标和战略之中,形成全员共识。
3. 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性质、特点等因素,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4. 监管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有监督、检查和评估机制,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5. 审慎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经过慎重设计和实施,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评价五个要素。
其中,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前提,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手段,监督与评价是内部控制的保障。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与国家利益相关联的组织,其内部控制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而内部控制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将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内部控制问题的存在1. 资金管理问题行政事业单位通常管理着大量资金,包括国家财政拨款、社会捐赠等。
由于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资金使用存在滥用、挪用等问题。
2. 组织结构混乱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组织结构松散、职责不明、权责不分。
这种情况下,内部决策难以实施,工作效率低下。
3. 信息披露不透明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披露不透明,往往存在财务数据不真实、政策执行不公开等情况。
这会导致管理难度增加、对外不信任等问题。
4. 治理不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领导腐败、权力寻租、腐败分子内部勾结等问题,导致单位内部治理不善,影响了单位的形象和声誉。
二、对策建议1. 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的使用流程,明确经费的使用范围和权限,加强资金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2. 健全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健全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严格规范内部决策流程,加强对工作流程的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3. 加强信息披露和公开透明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主动公开财务数据和政策执行等信息,实现信息公开的透明化和真实性,提高单位的公信力和透明度,树立良好的形象。
4. 加强内部监督和治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内部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严格对领导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保障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5. 提高领导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领导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素质和能力,增强其对单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单位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12期下旬刊(总第538期)时 代 金 融Times FinanceNO.12,2013(CumulativetyNO.538)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及对策分析庞 飞(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 沈阳 110015)【摘要】事业单位不是以生产经营和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
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
作为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相对简单,其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设也相对滞后,缺少一套内部控制规范,部分事业单位仅仅建立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且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不到位,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必要性一、概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事业单位为贯彻执行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增进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保护国有和公共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服务经济效益,促进事业单位良好地运转,而在事业单位内部所采取的组织规则和一系列的调节方法及措施,涉及事业单位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是管理与控制财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最根本的是保护国有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社会服务效率和效益、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等方面。
事业单位设计一套操作性强、系统完整、规范合理、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是其改革的有力保障。
二、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作为事业单位来讲,它直接地贯彻和落实了国家政策,收入中国家财政占据了很大比例。
它与企业的会计核算是不同的,它的核算流程就显得简洁了很多,没有什么经济业务,大部分属于公益性的而不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所以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来说,很多就变成了形式化的落实,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对部门预算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或者执行的过程中散漫随意,经验主义占据上风,代替了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财政资金的管理存在风险,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浪费或者流失,内部控制工作既不完善,也没有到位。
所以,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其开展内控制度所起到的作用主要分析如下:(一)有助于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内控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资金,用好、管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是实现依法理财工作的基本前提条件,而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使单位在财务工作中有章可循,做到收支行为规范化,财务管理科学化,减少财务工作的随意性,避免资产流失,从源头上制止腐败等经济犯罪事件的发生,为实施依法理财奠定基础,保证政府依法理财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内控制度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的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一些单位没有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致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问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所以,科学、完善的会计内控制度是保证及时为单位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会计信息的基础。
(三)有助于强化会计监督为促进单位会计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强化内部自我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会计法》是深化会计改革,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
而且,会计内控制度能够保证国家对各单位的宏观控制。
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财经纪律及法规,都要求各单位通过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落实,各单位通过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现自我约束。
三、目前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会计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会计控制来看,其相关工作人员配备与工作素养参差不齐。
对于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来说,人员配备情况不容乐观。
通常情况下,可供给的人力资源大大低于实际的工作强度,因而一个工作人员同时负责经办、稽核等多个本来相互独立的部门的工作的现象也就变得比较常见。
有些单位甚至对部门进行合并,财务人员不仅要完成对相关财务信息的核算,还要完成相应的行政工作,如统计、人事、档案、社会保险等这些原本属于综合行政部门的工作。
这种身兼运动员与裁判员两职的工作方式本不相容部门的合并导致了无法在制度体系的层面将相应的稽查责任制和分离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和建立。
而少数一些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事业单位也更多地包含了形式主义的成分,其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二)管理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在管理控制建设的过程中,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相关领导没有对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很多事业单位中,领导都不能明确的指导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都做出了哪些要求,也没有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纳入到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日程中来。
领导通常会有一种内部控制是财务人员的工作而不是自己的工作的错误认识。
2.事业单位中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审计和监督体系在现行的发展阶段下,并没有实现单位之中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法制监督工作也没有得到十分有效的落实。
而相关的工作部门监督工作的重点通常都放到了对国家财政的划分和使用,而没有很好的监督一些自用费用的收入与支出,所以时常会有一些欠规范的行为出现在事业单位的建设之中。
3.没有足够意识和工作力度去落实风险的防范。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工作的重点通常都是对于社会的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生产经营方面的活动是少之又少的。
因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风险也就自然是不存在的。
而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单位忽略了履行职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政治与社会方面的风险,也没有与之对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下转第54页)信息与沟通是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生命线,为管理层监督各项活动和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提供了保证。
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会保证企业里每个人清楚地知道其责任和义务,以及所承担的特定职务要求。
当前工程建设单位纵向信息、横向流通都十分不畅,以及审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信息沟通缺失。
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与沟通,内审人员在获得信息、传递信息方面会更加通畅。
如某集团及其下属单位(包括发电企业)的信息沟通利用OA系统和企业局域网系统得到了贯通。
在此基础上,还开发了EAM系统(设备、物资、项目等等流程处理),FMIS财务系统、MIS等数据处理系统。
这些系统在企业的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我们强调的风险管理不仅仅是COSO的风险评估,而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
工程建设单位要加强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加强风险管理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提高风险分类、评估、识别、和应对的能力;二是在制度流程方面选择合适的流程和政策;三是形成关注风险、防范风险的企业文化。
当前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加强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风险管理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以内,这也是内部控制首要目标的基本要求。
(五)监督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监督是COSO五要素之一,监督保障COSO其他四要素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通过监督实现内部控制的更新,从而保证内控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监督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独立的评估或认证,合理保证内部控制有效。
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要完善,就必须制订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措施来匹配。
三、结论如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工程管理中的监督作用,首先要优化内部环境。
其次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手段。
例如采取预防性控制、检查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等活动。
健全与规范制度建设,进行流程再造等等。
第三是加强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加强反馈,能有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第四是加强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功能。
如何正确的发现风险,识别风险,从而控制风险,就要建立一套更加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来分析判断风险的存在。
最后要强化监督工作。
转变内审作为“纪检监察”的旁观身份,并自觉接受第三方监督或者企业其他部门监督,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1] 陈霞.浅谈电力工程审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1(07):94.[2] 陈小红.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工程审计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0(25):104-105.[3] 邓东伟.浅议发电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1(08):96.[4] 梁鸿彦.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1(01):129-130.[5] 卢利娟.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1(02):125.[6] 马丽娜.浅论工程项目立项环节内部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1):36-37.[7] 朱志笑.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J].现代商业,2011(02):224-225.作者简介:彭法(1978-),男,湖南宁远人,会计师,硕士,现任宁波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学。
(编辑:陈岑)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措施分析(一)提高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协调性首先,企业的内部控制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从本质上来看是不应该有较大的差异的,无论是目标、原则或者是内部控制的方法。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二者的客观运行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进行表述时应当是不同的。
此外,可以有基本的规范和指引来构成整个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协调性。
(二)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来说,其核心问题就是做好预算管理。
落实好了预算管理,单位的公信力也就自然而然的树立起来。
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时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的,诸如编制预算、执行预算以及后期的考评和监管。
只有落实好了每一项具体的计划,单位总体的目标才能够被有效地实现。
因而,这就提高了对单位领导的要求,科学预测的能力和宏观的掌控能力是其必备的素养。
(三)做好会计基础工作(1)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相容机构和岗位之间全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而预防发生错误和弊端,做到防范于未然,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与完整。
(2)认真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化、标准化,避免会计工作手续不严与职责不清的现象发生。
(3)建立完善的会计处理程序。
按照会计处理程序所包括的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凭证的审核传递、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账簿设置与记账要求等内容。
通过会计处理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复核控制等措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4)严格内部核对制度。
对已完成的经济业务记录进行复查核对,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是控制记录使其正确可靠的重要方法。
会计复查核对主要在预算、经济业务的合法性、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财产物资安全性等方面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