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西安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次的考察使我有幸亲临这座古都,深刻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骄人的发展成就。
在这里,我目睹了古代和现代的交融,传统与创新的共存,也思考着如何将这些经验和智慧应用于自己所处的城市发展之中。
首先,西安的历史文化遗产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之一,西安承载了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在内的众多历史遗迹。
想象着这些建筑与文物在过去的岁月中所经历的兴衰更迭,令我十分敬畏。
这些古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
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我对于西安的城市规划印象深刻。
在城市中心,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与现代化的城市设施相得益彰。
通过游览古城墙、回民街和钟楼等地,我感受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西安城市规划的成功之处在于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注重现代化建设。
这种平衡有助于增加城市的魅力,吸引国内外游客,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近年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
我参观了西安曲江新区,这个集聚了众多科技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区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的科学技术创新环境十分活跃,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产品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西安致力于加强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鼓励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打造了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这种发展经验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西安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我参观了曲江湖生态保护区,被那里的绿意与湖面美景所吸引。
这个区域保护了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西安积极探索生态城市建设,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种环保理念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在这次西安考察中,我不仅感受到了西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了解到了其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作为我们所处的城市,我们应该学习西安的城市规划、科技创新和生态保护经验,借鉴其成功的做法,并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
一、考察目的。
本次西安考察旨在深入了解西安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城市规划建设情况以及文
化历史底蕴,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经济发展现状。
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的省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中国西北地区
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西安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旅游服务业方面表现突出。
西安航空基地、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一大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为西安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三、城市规划建设情况。
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西安市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轨道交通、公交系统等不断发展壮大,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城市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城市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西安市政府还加大了对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提升了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四、文化历史底蕴。
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兵马俑、大雁塔、华
清池等一系列历史文化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西安市也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五、结语。
通过此次西安考察,我们对西安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城市规划建设情况以及文化历史底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西安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将认真总结考察成果,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加强与西安市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双方经济社会的更大发展。
西安专业考察报告

西安专业考察报告
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八大古都”、“天下第一古城”的美誉,拥有着浓郁的文化色彩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西安吸引了众多观光客,也孕育了许多有潜力的企业家,在商业、科技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首先,西安作为一个古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拥有众多的古迹,包括长安城、大雁塔、兵马俑以及丝绸之路等,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王朝的文化,以及素有朝夕相会之美称的长安城,这一切都构成了西安文化独特的魅力。
其次,西安中心城区格局完整,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经济上,西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如软件及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将会成为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支柱。
此外,西安地处关中平原,自然资源丰富,有众多的旅游胜地及历史遗址,适宜生态旅游发展,也是生态文明的象征。
西安同时也以阳光明媚的气候而闻名,是一座宜居、宜商的城市,被称为“历史文化名城”。
最后,西安也是我国西部经验的重要聚集地。
如今,西安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城市之一,在文化、科技、教育和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西安历史考察报告

西安历史考察报告
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不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访。
本篇报告将对我对西安历史的考察做出总结和评价。
首先,我对西安的古城墙进行了考察。
西安的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始建于公元1370年,是为了保卫西安城而建。
现在的城墙高约12米,厚约15米,周长14公里,保存完好。
城墙上设有盾房、箭楼等防御建筑,它们不仅有良好的防御功能,同时也是古代军事技术的杰出代表。
通过这次考察,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古代军事工程建筑的独特魅力。
其次,我考察了兵马俑博物馆。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中的文物,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中国旅游的热门景点之一。
兵马俑共有三个坑,分别存放大量不同形态和服饰的陶俑,展示秦代的军队和礼仪。
兵马俑不仅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工艺和雕刻技艺的重要代表。
通过这次考察,我更加了解了秦代的文化和历史。
最后,我考察了大雁塔。
大雁塔是唐代建筑的典范,也是佛教文化的代表性建筑。
大雁塔的高度达到了64米,共有7层,每层都有许多佛像,内部空间独特,充满神秘气息。
考察大雁塔让我对唐代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建筑和艺术的交融。
总之,我对西安的历史文化进行考察,认识到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西安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恢宏景象。
这次考察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中国的多元文化,也让我更加珍惜和骄傲自己的国家。
西安旅游考察报告

很快,我们坐上了旅游大巴,地接导游非常有经验,导游词特别熟悉,对西安的一文一物都如数家珍,令我们这些曾当导游的人都自愧不如。
不过我想在西安,如果对历史只是浅薄认识,只是简单的背背导游词,根本无法掌控西安这悠久深厚的历史。
据导游说西安地下太多太多的东西,随便一块地方,挖下去可能就会出现一堆秦砖汉瓦,几件国宝。
一座座建筑和一堆堆墓冢其实并不能真正代表这座城,这里的空气充满了历史长河中远去的典故与传奇的味道,甚至一条小巷的名字都会来自汉武唐宗。
我们的旅游大巴,穿行在巍峨的城墙下,不经意间,便与古老厚重的历史有了奇异的交错感。
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安已经从一个单纯的充满文化气息的古城,衍变成了又充满着时尚氛围的现代化大都市,穿越城墙,看着城内城外,古老与现代在这里结合出特别的风格。
然后我们去了永泰公主墓,它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我们进入墓道,是一条宽约2米的斜坡,进入过洞直至狭窄的雨道,两旁洞墙内有6个小龛,里面放着彩绘陶涌、骑马俑、三彩马及陶瓷器皿等随葬品,造型逼真、工艺精湛。
从墓道到墓室还绘有丰富多彩的壁画,有宫廷仪仗队,以及天体图、宫女图等。
尤其是墓室中放置的一具石椁,石壁上线刻着15幅画面的仕女人物画,在这些人物中,有的上着披贴、下穿长裙;有的身着男装;有的身穿长褂,腰束锦带,带上缀有荷包;有的脚穿如意鞋;有的身着短袄长裙,或捧壶,或托盘,或弄花,或拱手,或对话等等,所有这一切均展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情景。
据导游说此墓被盗过,宝藏都没留下多少,指出了一处留有盗贼进入的痕迹。
大家都很兴奋,虽然是个很小的地宫,但是是我们第一次进入古人的陵墓。
我觉得这还是可以满足旅游者这种猎奇的心理。
进入佛光大道,两边竖立的菩萨雕塑,东为佛陀圣地,西为法界源流,都展示了佛祖涅槃的过程和正果。
很有感觉,十分气魄。
大约走了半小时,我们来到合十舍利塔,是双手合十的设计造型,表现了佛教朝圣仪式的基本特征、理念和祈愿,供奉着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庄严肃穆,每逢初一、十五、周末开放。
西安考察报告甄选范文

西安考察报告1. 主要思想:通过观看历史遗迹、遗址等,了解西安漫长的历史进程,开拓眼界,了解历史考察的基本方法2. 考查对象:历史博物馆出图文物、兵马俑、古建筑、历史遗迹、碑刻石等3. 关键词:古帝王陵墓历史文物陈列古建筑群碑林刻石林立民俗风情4. 时间:2015年3月31日——2015年4月2日5. 地点:乾陵、汉阳陵、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华清池、碑林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大清真寺、城墙博物馆、关中书院等地西安是“古长安”的化身,周、秦、汉、唐等朝都曾建都于此,有十三朝古都的美名,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此地建都时间之长、建都朝代之多、影响力之大,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于了解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今年3月30日,我们历史学全班同学,在张敏老师和刘魁老师的带领下,赴陕西西安学习考察。
此次考察让我收获颇多,现将个人的见闻体会做如下报告:一:千年帝王雄风——帝王陵寝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转眼千年已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无论多么雄才大略,纵横捭阖的帝王,都已经成了历史沙滩中的一帧缩影。
后人也只能凭借着千年陵墓的一点遗存来捕摸历史的一点衣角。
我们到达西安的第一站,就是乾陵。
乾陵帝陵封土为80多米,尚未走近,古朴大气之风便扑面而来。
入园迎面先是司马道,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道路宽阔笔直,蜿蜒向上,走在其上有种朝圣的肃穆感。
走过司马道,其上平台有两碑,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
再往上即是无头的石雕像,据老师介绍说这是仿照当时来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节雕刻的,一共有61尊。
但因为后世各种原因才使得古碑朽坏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乾陵大气磅礴,参观完主建筑后,我们马不停蹄的赶到了汉阳陵。
汉阳陵,又称阳陵,因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而出名。
西安考察调研报告

西安考察调研报告【西安考察调研报告】一、引言西安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为了进一步了解西安的经济、文化和发展现状,我们进行了考察和调研。
本报告将对我们此次考察调研的主要成果进行展示和总结。
二、经济状况西安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中心位置,具有重要的地理战略优势。
近年来,西安市经济不断发展壮大,GDP稳步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
尤其是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对西安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安也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研发中心之一,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科技项目。
三、文化特色作为历史名城,西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古代的兵马俑、大雁塔、回民街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在西安市中心,我们还发现了许多民间艺术表演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
这些文化特色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西安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发展机会。
四、发展现状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西安市正致力于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城市的停车场和公共交通设施得到了大力发展,减少了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西安市政府通过鼓励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五、面临的挑战尽管西安市的经济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经济的增长,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汽车排放物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其次是交通拥堵问题,由于城市道路建设滞后,交通压力较大。
此外,高科技产业人才的短缺和创新投资的不足也对西安市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六、建议和展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向西安市政府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采取更加严格的限制和控制措施,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
其次,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现象。
同时,加大对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总结起来,西安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潜力的城市。
西安安仁坊考察实践报告

西安安仁坊考察实践报告一、实践背景和目的西安安仁坊是西安市城墙景区内的一处历史文化街区,以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而闻名。
本次考察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安仁坊,了解其历史沿革、文化内涵和发展现状,探索如何保护和传承安仁坊的历史文化。
二、实践过程和方法1. 考察行程安排:按照所选考察主题和内容,制定详细的考察行程安排,包括考察时间、地点和内容。
2. 实地考察:前往西安安仁坊,参观街区内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址和相关文化展示馆,深入了解安仁坊的历史文化背景。
3. 采访调研:与安仁坊相关的业主、管理者、居民以及游客进行深入交流和采访,了解他们对于保护和传承安仁坊历史文化的看法和建议。
4. 文献资料收集:收集安仁坊的相关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了解其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
5. 数据分析和整理:对采集的调研数据和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三、实践结果和总结1. 安仁坊的历史沿革: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了解到安仁坊的创建和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对街区的影响和改造。
2. 安仁坊的文化内涵:通过参观和调研,发现安仁坊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传统建筑风格、民俗文化、艺术表演等,这些文化元素是安仁坊的核心魅力。
3. 安仁坊的现状和问题:通过采访和调研,了解到安仁坊存在管理混乱、商业化倾向过重等问题,影响了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4. 保护和传承安仁坊历史文化的建议:结合考察结果,提出了一些保护和传承安仁坊历史文化的建议,包括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文化教育和宣传、合理规划商业发展等。
通过这次实践考察,我更深刻地了解了西安安仁坊的历史文化,也对如何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这对于我今后在相关领域的工作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西安作文之西安古建筑考察报告

西安古建筑考察报告【篇一:西安考察报告】西安考察报告考察目的:为了更好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我们环境艺术专业的实践能力也为了开拓我们环境艺术专业的视野和提升我们环境艺术专业的实践水平通过对中国地域特色浓厚的历史城镇、现代都市、各类建成的优秀建筑进行考察,学习古代、现代的建筑思想,充实和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能够亲身体验城市,感知建筑,加深对大都市、小城镇、古建和现代建筑的感性认识,从而丰富我们的认知体系,扩大知识面。
西安是一个拥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都。
从建筑方面看,雄伟古老的城市建筑风格,培养了西安浑厚的城市性格,“雄浑、厚重”可以提炼为“西安城市精神”在西安我们了解他的建筑风格,西安的大规划是“新旧分制”。
旧城区和重要文物古迹周围,建筑风格要发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点,建筑的色彩以灰颜色为基调;新城区的建筑风格要开朗,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但要体现地域特色,外立面色彩风格很难统一,建筑设计创作可以“百花齐放”。
我们对西安的一些历史古迹、现代园林等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考察前我们对将要考察的城市进行了资料的收集整理,按照既定的计划对西安市部分建筑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主要的地点有世博园,大唐芙蓉园,半坡遗址,华清池,兵马俑,陕西省博物馆,碑林,钟鼓楼,大雁塔等,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去感受西安这个十三朝古都所积淀下来的沉厚历史文化和浓厚的古典建筑风格。
考察时间:2013年4月26日——2013年4月29号考察内容:西安是我国最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较为完善的历史风貌,在现代建筑中融合了地域文化,做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作品,古建筑与在它基础之上做出的现代建筑进行对比,激发我们去思考。
我们一共参观了10个景区:世博园、大唐芙蓉园、半坡遗址、华清池、兵马俑、陕西省博物馆,大雁塔,碑林、明长城,钟鼓楼。
我觉得大唐芙蓉园是最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在这里我将就西安大唐芙蓉园内建筑和园林设计做主要的介绍。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学生是很有必要进行一次实地的考察,来丰富我们的阅历,增长见识,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为期一个礼拜的西安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严守组织纪律,带队老师尽职尽责,不仅给同学们进行知识性的讲解,提醒大家注意本次考察的专业性和目的性,而且非常关心同学们的生活问题。
在良好的氛围中,同学们沐浴在“十三朝古都”这个有国际化大都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不由得时常陷入历史的沉思。
在这七天的考察学习中,我得以将课本所学与实际所见结合在一起,重新梳理自己的知识,思考其中的价值。
以下是我在本次考察中的一些所见、所闻和所感,也是对本次专业考察的一项总结。
西安,一个久负盛名的地方。
在这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沉澱与底蕴仍然静静地延续,文化、习俗、美德、传统、甚至糟粕都包括在其中。
“长安自古帝王都”,周秦汉唐的辉煌让与雅典、开罗、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的西安透着一丝难掩的王城气概。
这里的空气中充满了历史长河中远去的典故与传奇的味道,遥想丝绸之路起点的驼铃,世界各国朝拜的使臣,孤灯下翻译**的玄奘,梨园里华舞霓裳的贵妃……走在街上,穿行在巍峨的城墙下,不经意之间,便与古老厚重的历史有了奇异的交错感。
西安市有9个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长安区、阎良区和临潼区,我们参观了其中的乾陵、兵马俑、碑林、法门寺等景点。
一、乾陵第一天我们参观了乾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刚走进乾陵便被他恢巨集的气势所吸引了。
步入园区,一条青石铺就的宽阔神道映入眼帘,依着山势缓缓抬升,笔直地向北延伸与巍峨耸立的梁山北峰融为一体。
神道两侧戴冠持剑的十对高四米左右的石翁仲,自南向北依次而列,个个表情凝静,衣着端庄,颌首而立,守护着陵墓。
沿着神道一路北上便来到了千年之谜的“无字碑”,其碑体由一整块高米,宽两米有余,厚1.5米,重吨的巨型青石雕琢而成。
圆首的碑头刻有八条相互缠绕的螭龙,碑身两侧各有一条巨龙腾空而起。
关于赴西安古城的考察报告

关于赴西安古城的考察报告
背景信息
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古迹和文化遗产。
为了深入了解西安古城的保护、管理和旅游发展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次考察活动。
考察活动内容
1. 西安古城的保护现状:我们参观了西安城墙和其他重要历史建筑,了解了其保护和修复工作。
西安城墙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修复工作也进行得较为完善。
2. 古城的管理机构:我们与西安古城管理委员会进行了座谈,了解了他们的职责和管理政策。
他们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护和管理古城,如限制车辆通行和加强人员巡逻。
3. 古城旅游发展情况:我们游览了古城内的景点,并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西安古城的旅游业发展较好,游客数量稳定增长,但游客满意度有待提升。
问题与建议
1. 古城保护科技应用:鉴于西安古城的特殊性,建议增加科技手段用于古城保护和监测,如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和利用无人机进行巡视。
2. 游客体验提升:为了提高游客满意度,建议加强古城内的导览服务和解说服务,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活动。
3. 垃圾处理问题:注意加强古城内的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并加大垃圾清理力度,以保持古城环境的整洁。
结论
西安古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科技应用和改善游客体验,可以推动西安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请注意,以上为考察报告的纲要,详细内容请参阅附件。
西安考察报告2400字

西安考察报告2400字西安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国内外旅游者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对西安进行考察,并撰写一份关于西安考察的报告。
一、考察背景西安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中国的文化中心之一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西安自然不例外。
本次考察旨在了解西安城市的文化历史及现代化发展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我们对西安的交通、餐饮、住宿、旅游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二、交通作为中西部的交通中心城市,西安的交通非常发达。
市内有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等多条地铁线路,可以方便地到达城市各个区域。
同时,西安市内的公交车也非常便利,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
在市区内,我们发现不少市民使用共享单车出行,这也是一种节省交通成本的好方式。
对于自驾游的游客而言,西安的交通也很便利。
市内的公路网覆盖面广,可直达陕西省内的各个城市,同时也直通中国的其他省份。
三、餐饮西安的餐饮文化非常丰富多样,既有当地特色美食,也有各种典型的中式菜品。
我们考察的过程中品尝了不少当地美食,比如肉夹馍、羊肉泡馍、凉皮等。
此外,西安也有不少的外国餐馆,如意大利餐厅、法国餐厅等,美食种类繁多,让人目不暇接。
对于想要自己动手做饭的人而言,西安也有不少的超市和食品市场,可以买到各种原料和食品。
四、住宿到了一个城市,选择一个好的住宿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发现,西安市内的酒店种类很多,提供的服务也非常完善。
无论是豪华酒店还是经济型酒店,都能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
同时,西安的民宿也非常火爆,不少市民都将自己的闲置房间出租给旅游者。
这些民宿价格相对较便宜,房间干净整洁,给游客带来了很好的入住体验。
五、旅游对于到西安旅游的游客而言,不可错过的就是西安的历史遗迹。
这里保存着众多的古建筑和文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兵马俑博物馆。
西安考察学习报告

西安考察学习报告尊敬的领导:您好!经过本次西安考察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更加坚定了我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现将考察报告如下:一、走访企业,了解西安经济发展情况此次考察学习中,我前往了西安国际港务区、云计算聚集区、西安软件园等区域走访了多家企业,深入了解了西安在云计算、软件开发、物流等领域的优势和潜力。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西安市政府为吸引科技人才和资金引入所采取的优惠政策。
二、考察学习,寻找西安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关键性问题,比如西安的物流网络普遍滞后、企业难以购置先进的机器设备、人才匮乏等。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当地居民对于环境污染和开发过度的不满,这些都是阻碍西安发展的瓶颈。
三、学习西安发展经验,寻找提升发展的途径在西安市政府的讲述中,我学习到了他们为解决以上问题而采取的措施:通过加大物流网络的建设,研发优质机器设备,吸引更多聚集业内人才等。
同时,当地政府也注重环境治理和保护,夜间灯光节能等方面来提高生活品质,推动西安全面的发展。
四、提出建议,促进西安经济发展对于以上所述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速物流网络建设,以提高企业对外运输效率;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研发和引进更先进的机器设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技术含量;三是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吸引优秀人才;四是加强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城市治理建设,有序高效利用自然资源。
以上是我此次西安考察学习中的主要收获和探究。
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早日迈向西安小康社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此致敬礼XXX20XX年XX月XX日。
西安历史遗迹考察报告

西安历史遗迹考察报告2011年5月16日至22日,我们一行40人,在刘远军老师向德富老师卢川老师的带领下,赴陕西西安学习考察。
收获不小,启发很大。
现将个人的学习体会报告如下:一、简要说明陕西省西安市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历史文化名称,十三朝古都,周,秦,汉,唐纷纷定都于此,在中国近代发展中也留下宝贵的历史遗产,对于文明了解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考察实录㈠唯一的帝王合葬陵——乾陵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
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有“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
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
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
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
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
成为盛唐社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让人感受到它所体现的唐时代精神。
㈡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位于西安北新街七贤庄,自1936—1946年间,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先后设立了秘密交通站、红军联络处和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陕办事处。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内有接待室、救亡室、会客室、住房、库房、厨房、电台室、译电室、机要室和周恩来、朱德等重要领导人的办公室等旧址。
馆内收藏有文物460多件、资料525件、回忆录623篇及照片3000张。
这里记录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1936年到1946年间作为“红色桥梁”的历史。
党中央领导人林伯渠、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先后都在办事处居住过。
经念馆内还展出了当年的重要文件、手稿、书刊、照片和实物,再现了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历史风貌。
㈢张学良公馆1935年9月13日,蒋介石为了"围剿"陕北红军,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之职。
西安调查报告范文

西安调查报告范文篇一:西安考察报告最终西安采风调查报告西安之旅一.考察地点曲江池遗址公园大雁塔秦始皇陵博物馆华清池茂林博物馆法门寺文化景区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美术馆大唐芙蓉园清真寺回民街大明宫二.考察时间:20XX年11月2号至11月8号三.考察形式实地考察四.考察内容:20XX年11月2号至11月7号,我们工业设计121班在三位指导老师王恬,尚晓东和闫秋雨主任的带领下,在古城西安进行了历史遗迹实地考察。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直至今天西安仍是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
由于古都西安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因此,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12号的下午6点左右,我们登上了驶向西安的列车,同时开启我我第一次去北方的路和第一次在火车上过夜的历史,满怀的期待在火车上的夜会有多么的精彩。
南方的深秋,夜幕总是来的那么早,上车不久天就黑了下来。
我和我的小伙伴百无聊赖的坐着,聊着天,打着牌,吹吹牛皮,相互调侃,不知不觉,10点熄灯的号角打响,车厢依次关上了灯,躺上床的我们却一直无法入睡。
有经验的同学告诉我们,晚上的睡觉时一阵阵的,因为噪音的时断时续。
到了凌晨1点左右,才安然的进入了梦想。
第二天早上11点多,我们相继下了火车,来到了古都西安。
映入眼帘的就是古城墙,带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打入我们脑海最深处的印象,让我们难以忘记他的历史。
2吃过饭后,我们坐着大巴来到了西安之行的第一站——大雁塔广场,大雁塔建于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是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
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地。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
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
西安大雁塔考察报告

西安大雁塔考察报告篇一:西安大雁塔考察报告一、塔体结构与历史背景西安大雁塔,又称“慈恩寺塔”,是唐代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佛教建筑的瑰宝。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589年,由隋文帝杨坚下令修建。
原为五层,后经多次修葺,现存的是七层。
大雁塔的建筑结构为典型的唐代楼阁式木塔,采用方形角锥体设计,外观庄重稳固,体现了当时中国精湛的建筑技艺。
二、大雁塔与唐代文化大雁塔与唐代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塔的每一层,都雕刻有唐代的人物、花卉、动物等形象,展示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人民的世俗生活。
大雁塔也体现了唐代佛教的兴盛,是佛教文化和本土文化结合的产物。
三、塔内文物与历史价值大雁塔内收藏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如佛像、经卷、壁画等,反映了唐代佛教的发展和艺术成就。
这些文物对于研究唐代的历史、宗教、艺术具有极高的价值。
四、大雁塔的建筑风格与艺术价值大雁塔的建筑风格典雅大方,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精髓。
塔身的雕刻精美,包括佛像、忍冬纹、蔓草纹、人物故事等,展示了唐代艺术的卓越成就。
此外,大雁塔的飞檐设计也为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增添了新的元素。
五、大雁塔周边的景观与文化氛围大雁塔周边环绕着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和风景名胜,如大唐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氛围。
这里不仅有深厚的佛教文化,还有浓郁的唐代风情,是了解和研究唐代文化的理想场所。
六、大雁塔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大雁塔在中国建筑史和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木结构塔,其建筑风格和结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大雁塔也是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唐代时期中印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七、保护与修缮情况为了保护大雁塔这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政府和相关机构高度重视其保护与修缮工作。
近年来,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保护工程和技术措施,大雁塔的保存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同时,为了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还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和宣传工作。
总结:通过对西安大雁塔的考察,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唐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底蕴。
西安 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古都,也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活力的现
代化城市。
我于近日前往西安进行考察,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下面就我此次考察所得做一简要报告。
首先,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令人震撼。
作为中国历史上四大古都之一,西安拥
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等著名景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在考察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些古迹所散发出的历史韵味,也体会到了西安人对历史文化的自豪与热爱。
其次,西安的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西安
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创新中心等现代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为西安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在考察中看到,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交通便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最后,西安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前景令人振奋。
在考察中,我了解到,西安市政
府正致力于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同时,西安也在积极打造国际化的城市形象,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可以预见,西安未来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总的来说,此次西安考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巨大潜力。
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发展相互交融,构成了西安独特的城市风貌。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安一定会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世人,展现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愿西安在建设美丽中国梦的征程中,继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西安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我校组织了一次西安考察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
以下是我对此次考察活动的总结报告。
一、考察内容:1. 参观了兵马俑,了解了秦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参观了大雁塔和小雁塔,感受了唐代的辉煌文化。
3. 参观了西安城墙,了解了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和防御体系。
4. 参观了西安钟楼和鼓楼,感受了古代的城市规划和交通枢纽。
5. 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了解了陕西的历史文化。
二、考察成果:1. 加深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
通过参观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等古代遗址和建筑,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辉煌和壮丽。
2. 增长了对西安历史文化的认知。
西安作为古代都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通过参观各个景点,了解了西安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3. 锻炼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在考察活动中,我们需要合理安排行程、协调人员、解决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实际操作和合作能力。
三、考察启示:1. 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保护和传承。
2. 增强研学旅行和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研学旅行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增长知识和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素养,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文明礼仪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四、考察建议:1. 增加考察的时间和范围。
虽然此次考察活动我们已经参观了很多景点,但是时间有限,还有很多值得参观的地方没有去到,希望能够增加考察时间和扩大考察范围。
2. 增加专业导游的讲解。
虽然我们都有基本的历史文化知识,但是专业导游的讲解更加深入和系统,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故事。
3. 注重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的培养。
在考察活动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和团队合作的项目,让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一、考察目的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考察旨在深入了解西安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情况,为今后设计旅游路线和推广旅游产品提供参考。
二、考察时间考察时间为2022年5月20日至5月23日,共计4天。
三、考察内容1. 西安城墙:参观西安古城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了解其修建和历史背景。
2. 兵马俑博物馆:参观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了解兵马俑的发现和保护情况。
3. 大雁塔:参观古代佛教寺庙,了解其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4. 西安碑林:观赏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石刻碑文,了解中国的文字和文化发展。
5. 华清宫:了解唐代文化和历史,欣赏华清宫的建筑风格和美景。
6. 大唐芙蓉园:参观唐代皇宫遗址,了解唐代的宫廷文化和园林设计。
7. 小寨路:了解西安的商业和时尚氛围,体验现代化的城市生活。
8. 陕西历史博物馆:了解陕西的历史文化,探索陕西的历史演变和文物收藏情况。
四、考察收获通过本次考察,可以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
对于今后设计旅游路线和开发旅游产品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且为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提供支持。
此外,本次考察还有助于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
五、考察总结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本次考察不仅加深了对西安历史文化的了解,还提供了宝贵的实地考察机会。
在今后的旅游产品设计和推广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满足游客的需求并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考察过程中的交流和合作也有助于团队成员的成长和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专业考察报告西安是个历史古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去西安看看。
终于,在这个暑假趁着学院组织到西安进行专业考察而达成了这个愿望。
7月10日上午,怀揣着对西安的好奇,坐上了火车开始了西安之行。
经历了十个小时的车程。
终于在晚上十一点到达西安。
一出站口,就发现了西安的不同。
与其他地方的火车站不同的是,西安站建的古色古香。
貌似一座城楼。
给人的印象很深刻。
出了火车站,就发现西安古城墙在附近。
巍峨的城墙仿佛承载着西安千年的文化沉淀。
将这千年中国的风风雨雨深深刻在身上。
本来昏昏沉沉疲惫的我,不禁精神一震。
到了西安,经历一次转车后,来到我们事先预定好的酒店入住。
休息一晚后,第二天开始我们对西安的专业考察第二天早上,吃完饭,我们开始我们的第一站,位于西安市乾县的乾陵。
乾陵位于咸阳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陵。
乾陵以山为陵,依梁山而建,座北朝南,由内外两城组成,占地颇广。
现在外城遗迹已消失,内城遗迹仍保存完好。
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高宗和武则天两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
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陵园,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两个皇帝的合葬墓。
乾陵地面文物主要是石刻,共计114件。
石刻多用整块巨石雕成。
乾陵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驼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
东为著名的武则天“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
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
“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
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
乾陵东南有17座陪葬墓,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墓现已发掘复原,并在永泰公主墓园内建有乾陵博物馆。
第三天,我们去了大雁塔。
这算是西安的标志性古建筑之一。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
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
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在古都西安,能与举世闻名的“西安城墙”齐名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也许就是“大雁塔”和与之配套的“大雁塔广场”了。
西安城市很大,大雁塔虽然在市内,但离市中心很远,从城墙的最南门即和平门出发,也还有4公里的路程。
不过这里仍然属于西安的闹市区,塔周楼厦林立,路上车水马龙,安静的大雁塔和大雁塔广场就坐落在一派繁华的市井之中,可谓闹市幽境。
大雁塔为七层高65米的砖灰结构方型塔,至于为什么以大雁命名,问过多人均不解。
只知道此塔是唐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经李治(唐高宗)御批,在这里建筑了此塔,专门奉存唐僧取回的经文。
这就说明大雁塔已高龄1300余岁,在中国无数的古塔中绝对是元老级的国宝了。
也许是为了突出大雁塔的肃穆和庄重,塔院里的其他古代建筑都很低矮,这些青瓦翘角、青砖灰檐的古朴建筑大多是平房或两三层阁楼,其中有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和供有玄奘顶骨舍利和青铜坐像的“玄奘三藏院”等建筑。
院内绿化有序,塔型柏树随处可见,环境幽雅静谧。
沿塔内的木制楼梯旋转拾级而上,在每层的拱门远望,可欣赏西安古城各个角度的宏伟景象,至最高处,更可放眼关中大地的无限风光。
对于某些游客来说,与大雁塔塔体本身同样具有吸引力的是塔门的两尊石碑,一为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一为唐高宗李治所编纂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论》,论文采和书法,两位皇帝都是天才。
大雁塔广场可能是除了天安门以外的中国最大的城市广场了,也有人说这是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
这个长350米宽200多米的大广场中除了音乐喷泉之外,伴有许多园林和人文景观,其中的民俗内容非常丰富的“文化长廊”特别引人注目。
特别是置于各绿树繁花丛中的文化名人塑像,成了许多文学爱好者与之留影的佳景。
其中有李白、杜甫、王维、韩愈等大文豪的塑像,也有高僧一行、草圣怀素、茶圣陆羽、药王孙思邈等人的塑像。
大雁塔参观完后,我们又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
这座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
馆区占地 65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
馆藏文物多达 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
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
开馆以来,充分发挥文物藏品优势,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把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功能有机相结合,举办了各种形式的陈列展览,形成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互为补充、交相辉映的陈列体系,从多角度、多侧面向广大观众揭示历史文物的丰富文化内涵,展现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
同时,以开放的姿态走出国门,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光彩夺目的三秦文化呈现给世界各国人民。
作为被首批确定为中国“4A”级旅游景点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其优上的陈列、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秩序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中外宾客纷至沓来,已成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在21世纪里,这座汇集着三秦大地文物精华的文化殿堂,将会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崭新面貌,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到西安的第四天,按照计划,该去看必不可少的秦陵兵马俑了。
以前曾在电视,网络上看到过有关兵马俑的图像,和有关兵马俑的资讯。
如今,我要看到真正的兵马俑了,心里些许的兴奋。
乘车出了西安东行,走了一个小时左右才到了临潼。
谁知道来到临潼的第一站不是兵马俑,而是上骊山。
骊山是一个典故的发生地:烽火戏诸侯。
到了骊山第一峰,导游指点我们看到了曾经周幽王为博爱妃褒姒一笑而举烽火戏弄诸侯的烽火台。
并由此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在骊山第一峰的歇脚处往下看,便可以看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行宫: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当时唐朝的繁华可以想象,可这个时代也算是唐朝由兴盛到衰落的转折。
从骊山离开,又随车到了鸿门宴遗址。
鸿门宴遗址只是旧地所在之处,里面并没有什么古建筑。
而是人工搭造了几座帐篷。
便是当时项羽刘邦鸿门宴之处。
还没看太仔细其附近的布局构造,又进入了一座旧庙里。
导游极力宣扬烧香许愿。
我正在纳闷中,一个和尚向我说,求签需香火钱。
我恍然大悟。
心中不禁好笑这商品社会真是无孔不入。
连这样的无人问津的旧庙都开始了收费服务。
郁郁的盼望中,离开了旧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心想,总算能去最想去的秦陵兵马俑了吧?中途又停至秦陵地宫博物馆。
进去参观了一番秦始皇陵墓地宫的构造模型,与外界流传的地宫模样神似型不同。
秦陵内部非常繁琐,四周的布局,上下的装饰,都象征着皇权的尊贵与始皇帝的不可一世,当然,还有秦朝鼎盛的气势。
后来查阅资料后我得知:秦陵地宫展览馆位于“千古一帝”秦始皇帝陵西侧,占地25亩,是国内第一处立体再现秦汉时期帝王陵寝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
展馆依据大量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和民间传说所提供的资料,结合现代旅游需求,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学技术和雕塑、美术、古建等多种艺术手法,模拟秦始皇帝陵地面陵区和地宫上下两层的形式,在4000余平方米的内部空间,浓缩表现了秦始皇帝陵的历史全貌,使游客置身其中,亲眼目睹秦陵“千古之迷”,如影如幻,观赏秦汉建筑风彩,浏览秦代民风民俗,祭祀礼仪,领略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看着地宫的模型,我想到了曾经热播的电视剧:神话。
我在神话热正盛的时候来到了秦陵,心里把电视剧里的艺术效果与根据历史文献所模拟出的地宫比对,感觉有些充实,也有与他们不同的感觉吧。
胡乱想中,在秦陵布局沙盘上,我看到了兵马俑的方位。
心想:这次算是离兵马俑越来越近了吧。
果然,秦陵地宫的下一站,就是来到了举世闻名的,号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
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一、二、三号三个坑。
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
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1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
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
在地下发现形体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匆忙进入最大也是最详细的一号坑,上千具陶俑秦军将士呈现在眼前。
挺激动的,拿起手机开始一通拍摄。
资料中说,秦兵马俑各自长相不同,没有重复的脸庞,果然,虽然看得模糊,但仍然可以看得出陶俑各自的特殊。
听了讲解,得知秦始皇兵马俑是在1974年发现的,随后在这里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
举世罕见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后,很快就轰动了中外,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世人惊叹不已。
而且,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其他贵宾,多数都要把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
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
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
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
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
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
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
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
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
看过兵马俑后,我才觉得来这次西安不虚此行。
终于第一次看到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的兵马俑了。
时间好像过的很快,转眼就已经过了四天了,看到的东西不少。
西安这个千年古都,文化沉淀似乎比洛阳、开封等地要多的多。
在跟表姐聊天时,听她说西安至今未修成地下铁的一个原因是:在工程队进行地下隧道开凿时,没多少进程就挖到一座古墓,在不停的发掘出古墓并考察古墓的同时,西安的地铁工程一直这么搁浅着。
不知道这是事实还是噱头,我们可以看出的事实是;西安作为一座历史非常悠久的古都,在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它在秦、汉、唐三代,更是中国的文化中心。
并在我国的考古发现、历史研究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西安之行的第五天,也就是最后一天,收拾一些行装,乘车去市区,在西安市区进行最后的游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