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感觉和知觉详解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 的统一
(三)感觉的分类
可以把感觉分为: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一)外部感觉 1.视觉 2.听觉 3.嗅觉 4.味觉 5.肤觉 (二)内部感觉 1.运动觉 2.平衡觉 3.机体觉
二、知觉的涵义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剥夺实验装置
感觉剥夺实验说明,感觉的丧失会严重地 影响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 并涉及到人的情绪和意志,造成心理上的 紊乱乃至病态,这充分说明了看似简单的 感觉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感觉的特点
第一,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面对 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 的事物
第二,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 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2)诱导运动 诱导运动是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而 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 (3)自主运动 如果个体在暗室中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一段时间 便会感到它在不停地动来动去,此即自主运动。 (4)运动后效 在注视向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 向静止的物体,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 运动,这一现象叫作运动后效。
回忆往事则相反:同样一段时间,经历丰富,觉得时间长;经历 简单,觉得时间短。
(3)人的兴趣和情绪
内容丰富而有趣的情境,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内容贫乏枯 燥的事物,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积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短,消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长;
期待某种事物时,会觉得时间过得慢,而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 觉得时间过得快。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是指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 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 的任何刺激信号。
实验过程 让被试在小房间尽可能长久地躺在床上,只在吃饭或 上厕所时起来;戴半透明护目镜,仅能透过漫射的光 线而看不见图像;手戴棉手套和卡片纸做的护腕,剥 夺手指触觉;头枕U形枕、顶部放嗡嗡作响的空气调 节机控制听刺激;隔离12、24、48小时后,进行简 单算术、字谜游戏及词组等内容测试。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 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知觉是比感觉更复杂的反映形式知觉不是各 种感觉的简单总和
(二)知觉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知觉进行不同的 分类,依据知觉活动时感受器的不同, 将知觉分为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和味知觉等
依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感觉通道的性质 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
听觉辨认时间间隔的最高限度是0.01秒,触觉辨认的最高限度 是0.025秒,视觉辨认的最高限度则是0.1~0.05秒。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则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数量少, 性质较简单,则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
这些线 索也叫做经验线索
①对象的大小 按照视角规律,同样大小的物体在近 处要比远处的网膜像来得大。因此,对几个大小差不 多的物体可以根据网膜上的视像判断出它们的远近距 离。视像大,距离就近;反之就远。
②对象的重叠:物体的互相重叠或遮挡,是判断物 体前后关系的重要依据。如果一个物体部分地遮挡 了另一物体,那么我们对遮挡物体知觉为近些,被 遮挡物知觉为远些。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详解演示文 稿
优选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引 言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是一 切知识的源泉
感觉与知觉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是其反映的 内容是客观的,它们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 统一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以感觉为前提
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知觉还需借助自 己的经验和知识的帮助来认识外界事物
实验结果 随着隔离时间的延长,测试成绩越来越差; 很难集中注意力,并且变得易激动; 出现幻觉; 脑电波频率比隔离前显著减慢等。 实验结论 剥夺感觉,导致高级心理活动受到极大影响,
只有获得感觉后才能恢复正常。
第一个感觉剥夺实验是由加拿大吉尔大学 的心理学教授赫布和贝克斯顿等人于1954 年进行的
③明暗和阴影 在一般情况下,光亮的物体显得近些,灰暗或阴影
中的物体显得远些。 ④空气透视
由于空气中灰尘的影响,远处的对象就不如近处的 对象来得清晰,因此对象清晰就被知觉得近些,对 象模糊就被知觉得远些。
⑤线条透视
线条透视是空间对象在平面上的几何投影。由于近处的对象 占的视角大,看起来较大,远处的对象占的视角小,看起来 较小,因此,向远方伸展的两根平行线看起来就趋于接近, 最后几乎合为一点,这种线条透视的效果能帮助我们知觉对 象的距离。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涵义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通过感觉才可以进行复杂的知觉、记忆和 思维等活动,从而更好地反映客观事物
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 如果把感觉剥夺,就会使人的思维过程发 生混乱,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会产 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也就是距离知觉和主体知觉。人所 赖以形成深度知觉的各种条件叫做深度线索。 (1)生理线索:眼睛的调节;双眼视轴的 辐合 (2)双眼线索 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 眼提供的线索—两眼视差
(3)单眼线索 许多深度线索只需要一只眼睛就能感受到,
运动知觉 1、真动知觉 真动知觉是观察者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的实际运动连续刺激 网膜各点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 2、似动知觉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 到了运动,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 (1)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 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 动,这就是动景运动。
⑥结构级差
知觉对象表面的结构因距离的远近不同,会产生近处稀疏 和远处密集的密度级差。
时间知觉
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就是时 间知觉。 时间知觉的形式: (1)对时间的分辨:按时间顺序把各种活动区别开来 (2)对时间的确认 (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 (4)对时间的预测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三)感觉的分类
可以把感觉分为: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一)外部感觉 1.视觉 2.听觉 3.嗅觉 4.味觉 5.肤觉 (二)内部感觉 1.运动觉 2.平衡觉 3.机体觉
二、知觉的涵义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剥夺实验装置
感觉剥夺实验说明,感觉的丧失会严重地 影响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 并涉及到人的情绪和意志,造成心理上的 紊乱乃至病态,这充分说明了看似简单的 感觉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感觉的特点
第一,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面对 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 的事物
第二,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 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2)诱导运动 诱导运动是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而 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 (3)自主运动 如果个体在暗室中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一段时间 便会感到它在不停地动来动去,此即自主运动。 (4)运动后效 在注视向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 向静止的物体,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 运动,这一现象叫作运动后效。
回忆往事则相反:同样一段时间,经历丰富,觉得时间长;经历 简单,觉得时间短。
(3)人的兴趣和情绪
内容丰富而有趣的情境,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内容贫乏枯 燥的事物,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积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短,消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长;
期待某种事物时,会觉得时间过得慢,而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 觉得时间过得快。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是指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 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 的任何刺激信号。
实验过程 让被试在小房间尽可能长久地躺在床上,只在吃饭或 上厕所时起来;戴半透明护目镜,仅能透过漫射的光 线而看不见图像;手戴棉手套和卡片纸做的护腕,剥 夺手指触觉;头枕U形枕、顶部放嗡嗡作响的空气调 节机控制听刺激;隔离12、24、48小时后,进行简 单算术、字谜游戏及词组等内容测试。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 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知觉是比感觉更复杂的反映形式知觉不是各 种感觉的简单总和
(二)知觉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知觉进行不同的 分类,依据知觉活动时感受器的不同, 将知觉分为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和味知觉等
依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感觉通道的性质 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
听觉辨认时间间隔的最高限度是0.01秒,触觉辨认的最高限度 是0.025秒,视觉辨认的最高限度则是0.1~0.05秒。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则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数量少, 性质较简单,则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
这些线 索也叫做经验线索
①对象的大小 按照视角规律,同样大小的物体在近 处要比远处的网膜像来得大。因此,对几个大小差不 多的物体可以根据网膜上的视像判断出它们的远近距 离。视像大,距离就近;反之就远。
②对象的重叠:物体的互相重叠或遮挡,是判断物 体前后关系的重要依据。如果一个物体部分地遮挡 了另一物体,那么我们对遮挡物体知觉为近些,被 遮挡物知觉为远些。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详解演示文 稿
优选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引 言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是一 切知识的源泉
感觉与知觉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是其反映的 内容是客观的,它们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 统一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以感觉为前提
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知觉还需借助自 己的经验和知识的帮助来认识外界事物
实验结果 随着隔离时间的延长,测试成绩越来越差; 很难集中注意力,并且变得易激动; 出现幻觉; 脑电波频率比隔离前显著减慢等。 实验结论 剥夺感觉,导致高级心理活动受到极大影响,
只有获得感觉后才能恢复正常。
第一个感觉剥夺实验是由加拿大吉尔大学 的心理学教授赫布和贝克斯顿等人于1954 年进行的
③明暗和阴影 在一般情况下,光亮的物体显得近些,灰暗或阴影
中的物体显得远些。 ④空气透视
由于空气中灰尘的影响,远处的对象就不如近处的 对象来得清晰,因此对象清晰就被知觉得近些,对 象模糊就被知觉得远些。
⑤线条透视
线条透视是空间对象在平面上的几何投影。由于近处的对象 占的视角大,看起来较大,远处的对象占的视角小,看起来 较小,因此,向远方伸展的两根平行线看起来就趋于接近, 最后几乎合为一点,这种线条透视的效果能帮助我们知觉对 象的距离。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涵义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通过感觉才可以进行复杂的知觉、记忆和 思维等活动,从而更好地反映客观事物
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 如果把感觉剥夺,就会使人的思维过程发 生混乱,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会产 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也就是距离知觉和主体知觉。人所 赖以形成深度知觉的各种条件叫做深度线索。 (1)生理线索:眼睛的调节;双眼视轴的 辐合 (2)双眼线索 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 眼提供的线索—两眼视差
(3)单眼线索 许多深度线索只需要一只眼睛就能感受到,
运动知觉 1、真动知觉 真动知觉是观察者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的实际运动连续刺激 网膜各点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 2、似动知觉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 到了运动,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 (1)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 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 动,这就是动景运动。
⑥结构级差
知觉对象表面的结构因距离的远近不同,会产生近处稀疏 和远处密集的密度级差。
时间知觉
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就是时 间知觉。 时间知觉的形式: (1)对时间的分辨:按时间顺序把各种活动区别开来 (2)对时间的确认 (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 (4)对时间的预测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