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2021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一)语文含答案
![2021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一)语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bdaea4a417866fb94a8e67.png)
2021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一)语文含答案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凫.水辐.射敷.衍塞责随声附.和B.乘.机惩.创瞠.目结舌惩.前毖后C.复辟.包庇.奴颜婢.膝刚愎.自用D.陶冶.拜谒.因噎.废食笑靥.如花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鼓角争鸣烽火边城刀光箭影血雨腥风B.自由翱翔危如累卵舌战群儒变焕莫测C.烟炎张天临阵脱逃虚张声势曲高和寡D.殒身不恤不容置喙层峦叠障咬文嚼字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两会期间,秦皇岛公安处立足管辖区域内的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措施,确保重载运输安全。
②在“三公消费”人人喊打的当下,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提出了公款吃喝的新办法。
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既要简政也要放权,要依法放权给市场和社会,凡是市场能有效的就交给市场。
A.严密抑止调剂B.周密抑制调节C.严密抑制调节D.周密抑止调剂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炙手可热....的名校遭到冷遇,“天之骄子”受到社会指责,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到底怎么了?”B.这次运动会,小李得了冠军,骄傲的尾巴都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
C.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D.福建莆田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将公款吃喝“阵地”悄然转向更具隐蔽性的私人会所,这种采取潜藏“阵地”的方式吃喝,就能吃得心安理得....吗?岂不是自欺欺人、遗害无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认为,城市雕塑是人民的艺术,是美丽中国的文化表现,应该多措并举下大力气发展好。
B.中国电影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与繁荣,必须解决两个环节的问题。
模拟高考语文试卷2021(含答案)
![模拟高考语文试卷2021(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74145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7.png)
模拟高考语文试卷2021(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A. 李白B. 林黛玉C. 杜甫D. 王维2. 下列哪个朝代不属于中国历史的“上古”时期?A. 夏朝B. 商朝C. 唐朝D. 秦朝3. “四大名著”指的是哪四部作品?A.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B.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聊斋志异》C.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D.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4.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出自《史记》?A. 破釜沉舟B. 背水一战C. 草船借箭D. 指鹿为马5. 下列哪个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021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8ec6d9763231126fdb1114.png)
2021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6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写在答题卡...上对应...上。
答案写在答题卡位置。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秧.歌/怏.怏不乐罢黜./相形见绌.阿.胶/阿.谀奉承B. 造诣./自怨自艾.懈怠./百战不殆.饯.行/践.规踏矩C. 驰骋./锃.光瓦亮搪塞./敷衍塞.责蛮横./横.行霸道D. 纰缪./未雨绸缪.粮.饷/不稂.不莠俳.句/徘.徊不前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每晚六时许,城市的马路上来往的车辆不绝如缕....,一些马路志愿者们站在路口,面带微笑地提醒那些准备“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人:为了您的安全,请遵守交通规则!B.中国将用十年左右的时间,突破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建设中国独立自主的空间站,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让科学家们蠢蠢欲动....。
C.在河南的一场矿难中,三十三名矿工尽管年龄不一,性格各异,但是他们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一个多月的井下生活。
D.李嘉诚这位曾表态财富应该“取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富翁,挥金如土....,至今已向社会捐款近13.7亿美元,这位富翁还称他的“李嘉诚基金会”是自己的“第三个儿子”。
3.请补写出下面语段的空缺部分。
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
(4分)著名教授沈志云先生是两院院士,在物理学方面颇有建树。
在一次访问现场,他提到“沈氏理论”是1983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召开的第八届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会议上发表的,如今已经过了几十年,还在被引用。
现场响起一片掌声,他却打住喝彩:“你们别鼓掌,这不是个好现象。
一篇文章过了几十年还在被引用,我认为是坏事,说明▲。
如果▲,我认为才值得鼓掌。
”此番言语,又引起现场掌声一片。
4.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5分)(1)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
2021年沈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沈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e78f9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a.png)
2021年沈阳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科普界有一群“杂乱无章”的人,他们有的是院士,有的是科学家,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教师,有的是营养师……但别小看他们,他们可是科普界的“正规军”,他们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创作,传播科学权成的科普知识,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播科学内容。
无论是以最健康的方式诠释“吃货有道”的大学教授范志红,还是年事已高的“嫦娥之父”欧阳自远,抑或是用才情为科学代言的物理学家李森,他们都激情创作、醉心科普。
这些人都是“典赞”科学传播人物奖项的获得者,他们相信,只要将科普的“种子”种在每个人的心间,总有一天,这些新鲜的科学知识会“开花结果”,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中。
科普界还有一堆逸趣横生、耳熟能详的作品:从脍炙人口、圈粉无数的北斗导航风云史一一《徐颖:来自星星的灯塔》,到近几年热播的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加油!向未来》;从科普讲座《引力波•带人类倾听星辰大海的声音》,到优秀影视作品《重现化学》,在“典赞”活动的“推波助澜”下这些优秀科普作品二次面世,引发了多次传播热潮,为大众了解重大科技进展提供了专业又通俗易懂的内容,再次让大众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节选自《科普的花儿为什么越来越红?》,人民网2018年12月27日)材料二:与生活类、实用类期刊相比,由于科普期刊的文章较为艰深的专业内容和表达形式的限制,造成读者面的狭窄;与学术期刊相比,科普期刊没有丰厚的经费保障,需要在市场中打拼,建立一定的信誉度后才能生存和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读者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传统媒体的读者流失严重,逐漸转向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
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科普期刊的转型之路显得尤为迫切。
不同特点的期刊可以根据自己的服务内容和资源,提供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以扩大影响,提高用户黏性。
2021年各地高三语文高考模拟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及答案解析】汇编14
![2021年各地高三语文高考模拟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及答案解析】汇编14](https://img.taocdn.com/s3/m/e085cee1cc1755270622085b.png)
2021年各地高三语文高考模拟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及答案解析】汇编141.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6个新坑、3000 多年前的丝绸、500 多件重要文物,掀起了三星堆文化热,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古蜀国对我们知之甚少,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让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
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崇敬、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寄托在了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
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
商鼎周彝、战国错金、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更要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
B. 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C. 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
D. 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18.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B.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C.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D.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9.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20. 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下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8个字。
经常网购的消费者会发现,拆包裹时都会有“很费力”的感受,为了防止商品在流通中被损坏,卖家和快递公司只好在包装上下功夫。
为什么不少扎点胶纸或胶带呢?某快递网点负责人说:“我们也想节约成本,但如果因为包装问题,在物流过程中造成商品损坏,得不偿失。
【高三】2021届高考语文模拟考试题(附答案)
![【高三】2021届高考语文模拟考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69d00a551810a6f424864d.png)
【高三】2021届高考语文模拟考试题(附答案)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
①青年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而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
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
人也是如此。
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
②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
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
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学者的方式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
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③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④金耀基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
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
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
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⑤自由独立是通识的基础,后者又反过加强前者。
在教育中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
致力通识教育,是世界范围内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
关于通识教育,l946年华盛顿大学诺斯兰教授的定义是:“其主旨在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最好的知识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
”⑥就在诺斯兰写出这段话的头一年,1945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
2021年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年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65b3ef52ea551811a68758.png)
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酒馔/撰写孤僻/癖好讥诮/峻峭忌妒/殚精竭虑B.搅拌/绊倒祈祷/乞求枝柯/舸舰赢弱/果实累累C.搠倒/溯流掂量/惦记洗漱/咳嗽玷辱/拈轻怕重D.端倪/睥睨挑衅/体恤棕榈/闾阎提防/金榜题名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逸事出洋相韬光养诲唉声叹气B.殒石踩高跷贪赃枉法一张一池C.坐镇耍伎俩大肆渲染皇天厚土D.蛰伏打牙祭咬文嚼字和盘托出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金融危机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昔日甚嚣尘上的“西方的月亮圆”言论已彻头彻尾宣告破产。
B.现代人需要永恒的山水带给他们永恒宁静的感觉;但这一切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是望尘莫及了。
C.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D.网络文学走过十年之路;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面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药剂科药剂师厉伟兰告诉记者;有些药既可以制成片剂也可以制成胶囊;所以片剂是无法取代胶囊的。
B.记者了解到绿华小学6个年级7个班总共有237名学生;全部享受国家补助的免费营养餐;但食堂空间有限;也没有足够的餐桌餐椅;因此;学生需要各自回到教室吃饭。
C.审计署发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201 1年度审计结果;发现有63个项目、26个施工单位、4个勘察设计单位、8个监理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不合规、勘察设计不到位。
8.山东省济南市2021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8.山东省济南市2021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d3e9f70066f5335a8121e6.png)
山东省济南市2021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些年,人们欣喜于一批独具匠心、堪为文化地标的新建筑陆续问世,对于一些怪诞丑陋的建筑也议论颇多。
建筑的美丑、适宜与否,直接体现设计建造者的审美品位,深层次看,则涉及当代建筑如何继承与创新的重要问题。
妥善处理建筑文化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成为激发造型创意、延续民族风格、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环节。
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的先民多半生活在平原地带,建筑以泥土砖木结构为主;欧洲国家多处于丘陵地带,建筑以石拱廊柱构造见长。
人类在建筑材料的选择、配搭以及营建中起主导作用,人们的语言、习俗和情趣等,共同凝结为民族意识,渗透于建筑的每一条肌理、每一个细节之中,最终固化为特有的建筑风格,形成文化认同。
crk2010建筑在实用和审美功能之外的文化象征意涵,常常和特定的民族国家认同联系在一起。
建筑设计建造者,在把握本土与外来关系之时,对这一点尤其需要精思熟虑,尊重建筑的“本土性“本土性”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全球化时代中的各个民族,汲取外来建筑精华为我所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拿来”不是照搬照抄,不是贪大求洋。
在继承传统文化基因基础上借鉴外来建筑优长,在洋为中用、融会中西的深度化合中发扬光大我国建筑传统。
传统的沿革存续是动态的历史进程。
如果不能吸纳与兼容现代科技和新的审美元素,如果没有始终不渝地坚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如果无法激情洋溢地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风尚,建筑艺术不可能保持长久而旺盛的生命活力。
202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9acbad27284b73f3425081.png)
202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一、本大题共10小题,共31分。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题。
【材料一】中药命名的文化意蕴“厚朴”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书称其因“本质朴而皮厚”得名。
但这看似简单的药名却实在不简单。
厚,是淳厚的厚;朴,是质朴的朴。
淳厚与质朴是中国人一向赞美的品德,巧妙地落在了一味药草上。
在数千种中草药中,有很多这样粗看自然质朴,细品却韵味十足的药名。
“百合”的意趣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记录了这样一种病:患病者精神、饮食、行动皆异于常人,沉默少言,欲睡难眠,不思饮食,此为“百合病”。
中医认为这个病多由心神失养,或情致不调等引起。
治疗这个病常用“百合”为主药,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病情及时调整。
那么,“百合”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说来没什么稀奇,罗大佑歌中的“野百合”和近年被阿宝唱响的“山丹丹”就是这味百合良药。
娇艳的百合花在山野蓬蒿.中亭亭玉立,其生于地下的鳞茎由近百块鳞瓣抱合而成,古人将其视为“百年好合”的吉兆,花也因此得名。
不过,治疗百合病的不是美丽的花朵,而是那抱合的鳞茎。
百合具有滋阴润肺、镇静安神之功效,在中医看来,精神、情绪上的问题,就要用“百合”去治。
因此,就有了百合病是“因以百合为主药才得名”的说法,百合也有了“因治百合病才叫百合”的另一种得名原因。
中草药中,像百合一样拥有美妙、独特的名字的还有很多。
比如《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将一种主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的“玉竹”列为上品,但此草并非竹类,它还有个名字叫“葳蕤..”,有华美之意。
不过,“玉竹”之名更雅。
李时珍说“其叶光莹像竹,其根长而多节”,故名玉竹。
药名的诗情比起西药以化学分析为起点命名的科学和理性,中药本草的命名则大都感性。
有的药名本身就极富诗意,成为可以寄喻.情思的对象。
我国古代以中药名连缀拟就的对联、诗歌多不胜数,历史上很多文学大师都精通医药知识。
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三十六回中,就从数千味中药的药名中选出九味创作了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
2021届广东省高三_新高考模拟试题语文(一)(解析版)
![2021届广东省高三_新高考模拟试题语文(一)(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f2883e3b3567ec112d8a1f.png)
C. 美国一些政客污名化中国的行为是徒劳无益的,也是不堪一击的,这种行为对全球团结互助抗击疫情不会产生消极影响。
D. 世卫组织正因为秉持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积极推动抗击疫情国际合作,才得到更多的国际主流组织的支持与响应。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美国政府启动“曲速行动”,推动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国防部等多部门加速研发新冠疫苗。
5. 中国:①疫情防控行动快,规模大,效果显著。②不惜一切代价抗击疫情,以牺牲正常生活的方式为全人类做出了贡献。③中国向遭受疫情的国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美国:①在疫情防控方面存在种族歧视。②在疫情初期,白宫没有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③没有承担更多国际义务,没有帮助更多防控薄弱国家和地区。
【解析】
【1题详解】
B. 目前,美国是全球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感染病例数已超过500万,死亡病例数超过17万。
C.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说自己有“大量证据”证明新冠病毒源自武汉,却又拿不出任何证据。
D. 中国的专家学者,通过互联网与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了70多场疫情防控视频. 中国和美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各有怎样的表现?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C 3. A
2021年新高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
![2021年新高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121343e53a580216fcfed7.png)
2021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现化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材料一: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
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
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
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供河遣。
反之,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正因为它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文体所能替代的。
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
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
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
因为哲学板着面孔说话,而小说则生龙活虎地去描写,使人产生兴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历史也写人间,似乎与小说相同。
可是,一般来说,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
历史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
世间恐怕只有小说能原原本本地描画人世生活,并且能暗示出人生意义。
就是戏剧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因为戏剧须摆到舞台上去,而舞台的限制往往让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描画。
于此,我们知道了。
小说足在书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
读小说,第一能让我们得到益处的。
便是小说的文字。
世界上虽然也有文字不甚好的伟大小说,但是一般来说,好的小说大多是有好文字的。
所以,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
形容出复杂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使其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眼前。
况且一部小说。
有景有人有对话,千状万态,包罗万象,更使我们心宽眼亮,多见多闻,假若我们细心去读的话,它简直就是一部最丰富的最好的模范文。
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
要断定一本小说内容的好坏,颇不容易、因为世间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为小说的材料,实在不容易分别好坏。
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决定:关心社会的便好,不关心社会的便坏。
2021年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b9f9f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f.png)
2021年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写的都是侠肝义胆、急人所难、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之士。
他们最为可贵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为权贵而放弃操守,在他们的心目中,“义”才是至高无上的。
他们本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准则,坚守自己的独立意志,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怨无悔。
《刺客列传》中以荆轲为代表的义士,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优秀品质令司马迁大加赞扬。
豫让宁可让自己承受涂厕之辱、漆身吞炭之苦,也要采取他认为最正当的方式,不惜牺牲生命为智伯报仇;聂政为完成严仲子所托,最后竟“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而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这样表现朱家的侠义:“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
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
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
”他“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精神已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为了体现郭解的侠义,司马迁则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数例。
郭解处理姐姐的儿子被杀害的事例,说明了郭解明善恶、辨是非的正直;邻里从傲视他到“肉袒谢罪”的改变,说明了郭解以德服人的豁达……《史记》中的侠义之士是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的。
《刺客列传》中的义士,所作所为均是为报答知遇之恩。
“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
专诸与公子光、豫让与智伯、聂政与严仲子、荆轲与燕太子丹……他们不是仆与主、臣与君的隶属或等级关系,也不是雇佣或利益交换关系,他们是平等的。
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的壮举不是为了获利,也不是为了谋权,完全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一份信任、一份赏识、一份重托,就因为这份厚重的情谊,他们愿意赴汤蹈火,他们明知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视死如归。
2021高三100所名校高中模拟卷语文(一)
![2021高三100所名校高中模拟卷语文(一)](https://img.taocdn.com/s3/m/3b74431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6.png)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一)(150分钟150分)考生须知:1.本卷侧重:高考评价体系之基础性.2.本卷怎么考:①考查信息性阅读基本技能(题1);②考查文学审美基本技能(题8);③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题l1);④考查语言文字运用基本技能(题19)。
3。
本卷测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陶渊明使用的意象,多取材于现实中可有之物;杜甫使用的意象,多取材于现实中实有之物;而李商隐使用的意象,多取材于现实中无有之物.他们在选取意象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由他们为人、为诗的态度决定的。
陶渊明是一位平实质朴之中见深微高远的人。
其为诗与为人一向以平实质朴为主,不喜炫奇立异。
另外他又认为精神胜过物质,他诗中活跃着的,常常是事物的概念而非实体,诗中表现事物也往往只是遗貌取神地书写。
所以陶渊明诗中没有一句是刻意写景咏物的,他所写的孤云、飞鸟、松树、菊花都是他以精神体认之后的概念,绝非实有之个体。
他诗中意象与情意的关系是“以心托物”,他把满怀激情托于他所选择的事物概念之中来表现.渊明心灵深微,志向高远,为人之态度却极其平实质朴。
这正是他不取象于实有之个体,仅取象于可有事物之概念的缘故。
杜甫则不然,他最大的特点在于极其关注现实,以最大的勇气面对现实,以最大的才能叙写现实.他所选取的事物,多为现实中实有之物,这原是不足为怪的事,只是杜甫同时又是感情最深厚、最真挚的诗人,他常常把自己强烈的感情投注于他所写的一切事物上,使之因诗人的感情与人格的投注而呈现出意象化的意味,所以他诗中的形象与情意的关系是“以情注物”,他注入的感情使事物意象化了。
关注现实,从实物中取材,这是他的诗形成写实风格的缘故.李商隐是形象化、意象化大师。
陶、杜诗中的意象无论如何丰美,仍不过是自然而然的表现。
读李商隐的诗,却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者在有意地制造意象、安排意象.有时李商隐所表现的,就是一片错综繁复的意象,与陶、杜叙述尚有理念可寻,意象为感情的自然流露的情形完全不同.这是李商隐的先天禀赋、后天遭际和隐约幽微的表现方法造成的。
2021年保定市十七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保定市十七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5382e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e.png)
2021年保定市十七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的隐喻傳菲①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
群山如一锅沸水,暂时不再潽射,水花凝结成了低矮的山冈。
龙门山像一把圈椅,新叶村堰卧其中。
②在新叶村,我有长久的恍惚:夏日蒸腾般的晕眩、古老巷弄幽深的迷失、池塘倒映出来的幻觉、旧年屋舍散发的阴凉、溪流时断时续的亘古之声、灼日下荷花盛开的夺目光晕——午间酣睡在走廊里的老人,晒在竹圆匾里焦红的辣椒,失去水色又略微卷曲的君子竹叶,剥落了石片的碾盘,千年的水井浮起今晚的淡淡月色,群山在望,苍鹭在茂密的灌木林栖落,指甲花映在门前的空院。
③新叶古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叶氏先祖叶坤从寿昌湖岑畈入赘娘舅夏氏家,繁衍至今,已三十余代。
夏氏人丁不旺,被迫外迁,而叶氏根深叶茂,开枝散叶。
④桃树茂密之处,即村舍。
村舍依半扇形围拢成村落,村落中央有池塘。
塘叫南塘,像一块长满了绿锈的铜镜。
石砌的塘堤爬上了苔藓。
塘口有一片葱油的蔬菜地。
水生万物,千年不息。
翘起的瓦檐,粉白斑驳的砖墙,窄小的房门,高大的池杉,闲散的人影,它们一并收入南塘,像是沉落水底,又像是浮出波面。
南塘成了近似谜语的象征物。
宋朝理学家金仁山在规划叶村时,以“山起西北、水聚东南”的格局,开挖了南塘。
塘一般用于聚水灌溉,洗衣洗菜,可一座八百年的池塘,更像一座时间的钟塔。
它会照见什么呢?年年日日,人在池塘的水影里更替,池边的人最终随星辰落入塘里,钟声会虚化,消失在风里,池塘边站久了,眼球里浮现各色人物,说不清楚他们是谁,他们从不可知之处,来到南塘边,握手相逢,拥抱告別。
⑤人工通浚的两条溪流,注入南塘,溪流即是村界,叶氏居于溪内,巷弄沿小溪而建,石板道逼仄幽深,一个人在巷弄走,跫然,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
我也是一个人走,脚步轻缓,灰白的房墙有粉屑剥落,露出黑色的老青砖,每一堵墙,斜斜看上去,像被洇湿而后晒干了的纸画,画是写意的山水画,疏淡,空蒙,留白有余。
2021年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
![2021年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80cc45bcd126fff7050b73.png)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扉.页/蜚.声惬.意/提纲挈.领前合后偃./揠.苗助长B.羸.弱/赢.余中.肯/一语中.的稗.官野史/大有裨.益C.绮.丽/旖.旎拓.片/落拓.不羁循规蹈矩./目光如炬.D.侥.幸/狡.黠稽.首/有案可稽.恃.才傲物/博闻强识.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年轻人沉缅于机械地操作手机,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正在变得日渐稀缺,传统意义上的亲情岌岌可危,这是技术时代最大的不幸。
B.马年中国元宵节邂逅西方情人节,上海滩推出横沥河灯船秀,每条船都用彩灯勾勒,通体透明,营造出良晨美景不夜天的景观。
C.金正恩强调,朝鲜民族之间相互诽谤和反目只会让不希望祖国统一的势力坐收渔利;只要重视民族统一,朝方愿意既往不究。
D.大型电视益智竞技节目《中国谜语大会》凭着中国文化这张大牌,跳脱出综艺娱乐的窠臼,猜的是谜,考的却是生活阅历与文化掌故。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马年春晚的前面有个短片《“春晚”是什么》,片中各界人士围绕这个话题各抒己见,最后屏幕文字显示:春晚是想你的365天。
B.中国梦描绘出一个时代最为壮阔的梦想图景,一个是“强国梦”,要强大、要发展;一个是“民生梦”,要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社会平等。
C.日前世界多个地区极端天气频发,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这些事件的严重性再次让人类深思如善待地球,如何善待共有的家园?D.据说芦苇有很多用途,譬如造纸、建茅草房、编器具等(如苇席、绳子),芦笋能食用,芦叶、芦花、芦根等均可入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北京摔婴案主犯韩磊在自传体小说《昔我往矣》里写到:“从小便喜欢结交所谓的社会人,讲些江湖意气..,少不了干些打架争胜的勾当。
”B.好记星学生平板电脑有超大触控屏,功能齐全,况且..能随时随地进行点播,听名师授课指导,深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
C.马年的开始是高三考生在追梦的路上冲刺的开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考入心仪的大学,只要努力拼搏,实现梦想倚马可待....。
2021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2021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bb1b3c1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4.png)
2021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考试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医疗,从金融科技到教育领域,AI正在重新定义人类的工作和生活。
然而,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社会问题。
如何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规避其可能带来的风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首先,AI的发展带来了对劳动市场的冲击。
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深入,许多传统职业面临被AI取代的风险,尤其是一些低技能和重复性工作的岗位。
虽然AI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就业压力和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如何在推动AI技术进步的同时,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AI技术的应用还引发了关于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担忧。
随着AI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大量的个人数据被收集、存储和处理。
这些数据的滥用可能导致隐私泄露,甚至被用于不正当的目的,侵害个人权利。
如何制定有效的法律和监管机制,保障个人数据的安全,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
最后,AI的发展还带来了伦理与责任的问题。
在一些高风险领域,如医疗、军事和自动驾驶,AI的决策可能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安全。
当AI系统出现错误或失误时,责任的界定和承担成为了一个复杂的问题。
这不仅需要技术的完善,更需要在伦理和法律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规范。
材料二:为应对AI技术带来的挑战,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以确保AI技术的发展能够造福全人类。
首先,政府层面,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制定AI伦理准则和法律法规,以规范AI 的开发和应用。
例如,欧盟通过了《人工智能法案》,规定了AI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标准,并明确了数据保护和算法透明的要求。
此外,各国政府还在推动AI技术的普及教育,帮助公众理解和适应这一新技术。
其次,企业层面,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开始关注AI的社会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能够把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从根本上讲清楚的,迄今只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自然人化。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排除宗教领域,辩证法的哲学研究把自然视为拟人的神秘活体,唯物论的哲学研究把自然视为远人的机械实体。
前者以黑格尔(Hegel ,G.W.F.) 为代表,后者以费尔巴哈(Feuerhac ,L.A.) 为代表。
马克思主义汲取了其中的合理内核和基本内核,建立了高超的历史自然观。
马克思(Marx ,K.) 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自然的“人化”问题,即自然与社会统一的问题,其意义在于指出了社会发展是自然发展的延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关系的中介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果把自然和社会孤立起来对待,就必然无法清楚认识和正确处理现实问题。
第二,自然异化。
人的基本特征是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外化,外化使得人与自然同步提升。
如果外化的结果不是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增强,而是成为人的对立面,这就是异化。
人与自然在早期有一种原始的统一性,但这是本质力量低下的表现。
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使人对人的依赖和人对自然的依赖,变为人对物的依赖。
高度分工把人挤压在各个狭窄的领域,使人的专长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
人的创造性和动物性都被激发到顶峰。
对个利的追逐造成人对人的冷酷剥离和人对自然的猛烈剥夺。
社会财富和社会交往都发生根本改变,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异化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也有发生,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为严重。
第三,自然归化。
《资本论》预言:“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自然辩证法》提出关于“两个提升”的论断:“只有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
” 人与自然的协调和人与人的协调一致,这是对原始协调的辩证复归,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的历程,而不是乌托邦,这种复归是人心所向。
(摘编自欧阳志远《论“三个自然”与生态文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各自代表的自然观虽然差别很大,却都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有着重要作用。
B. 人的本质力量外化的结果既可以使人的本质力量增强,也可以成为人的对立面,后者就是自然异化。
C.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依赖对象是物,人的创造性和动物性被大幅激发出来,异化现象极其严重。
D.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归化需要一个必要前提,即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文章通过与马克思主义诞生前的两种自然观的比较,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自然观的高超。
B.论证了自然与社会统一的关系后,文章从反面指出将两者孤立对待的危害,有现实针对性。
C.文章先阐释什么是异化,再论证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和自然的严重异化,论证逻辑非常严谨。
D.直接引述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相关表述,使文章对自然归化观点的论证具有更强的权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与社会是统一的,不能将自然孤立于社会之外对待,这就是自然人化。
B.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这应该是两者互为中介的根本原因。
C.异化分为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人的异化是人的原因造成的,自然的异化是自然造成的。
D.所谓自然归化,是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才产生的自然异化复归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原始协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材料一:任何一门艺术的道理都包含在作品表达中,因此长期大量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永远都是“懂”这门艺术最佳的途径。
戏曲的道理也不例外。
在戏曲风行的千百年里,无数目不识丁的农民扶老携幼在乡村戏台下津津有味地欣赏,从来没有生发过“不懂”戏曲的感慨。
戏曲之所以曾经拥有广泛的受众,就是由于这些观众有长期欣赏戏曲的经验积累:他们既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亦熟悉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所以才能与舞台上戏剧人物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才能为生旦净丑的唱念做打鼓掌喝彩。
当前我们面临的窘境是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今天连大学生都慨叹“不懂” 。
这是因为戏曲生存语境变了,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更难以通过优秀戏曲的长期熏陶形成审美经验。
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建构了有异于传统的知识谱系,其中几乎没有戏曲独特的文本、音乐和表演形态的身影,戏曲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也有异于现有谱系,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当代观众和戏曲的隔膜。
(摘编自傅谨《如何让更多人“看懂”“听懂”戏曲》材料二:一位当代戏曲剧作家指出:“不少剧目在舞台上倡导的东西,正是观众厌恶的东西;而它所反对的,又恰恰是人们所喜爱的。
”不过,尽管内容和观念陈旧,但是中国戏曲的表现手段有着独特的魅力,令世界各国艺术家们青睐。
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提出的“间离效果”的艺术方法就深受中国戏曲表演的启发。
法国前卫戏剧理论家阿尔托极力推崇东方剧场,说它是一种演员的剧场,而西方剧场则完全忽略了演员身体的动作,一味强调语言对白就是一切,致使作为视觉艺术的戏剧竟然无从发挥形象之美。
把莎士比亚戏剧移植到中国戏曲中,使两者形成了优势互补。
戏曲中自由的舞台时空可以表现莎剧中广阔的宇宙,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可以表现莎剧中各种人物和激情;而莎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则可以在戏曲的虚拟传神、简繁有致的形式中得以凸现和延展、夸张和强化、发扬和光大。
莎士比亚戏剧在这种结合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意义,戏曲也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形式,在与西方戏剧文化的对话中更新陈旧的观念。
(摘编自张德明主编《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材料三:在戏曲现代戏创作中,由于现代社会迅速变化的生活节奏和碎片化的生活内容,程式语汇赖以生存生长的高度稳定性、可辨识性遭遇了难以破解的难题。
怎么办?张曼君选择了打破程式、回到歌舞。
从赣南采茶戏《十二月等郎》中的“二胡舞”到评剧《红高粱》中的“抬轿舞”、秦腔《狗儿爷涅槃》中的“板凳舞”等,张曼君对戏曲现代戏的艺术处理,已然不是上场拿范、台口亮相的样式,而大量运用了现代歌舞形式和意象符号。
戏曲理论家龚和德称之为“三民主义”(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习俗),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戏曲理论家周育德称之为“无动不舞”,生动概括了她的导演特色。
“中国戏曲的有效传承,中国现代戏曲的长效拓展,在张曼君的创作中有着具体而微的呈现。
她将富于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化传统与中国戏曲的艺术理想紧密结合起来,用符合时代审美趣味的艺术手段重塑中国戏曲的舞台印象,极大地推动了新时代戏曲的变革与发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说。
(摘编自郑荣健《“张曼君现象”对戏曲现代实践的启发》,《中国艺术报》2019 年6 月13 日)4.下列不属于现代人“不懂”戏曲的原因的一项是( 3 分)---------------------( )A .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缺乏戏曲审美经验。
B .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几乎没有构建与戏曲相关的知识谱系。
C .戏曲的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与现代人的观念有所不同。
D .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与当代观众的隔膜在进一步加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以前,无数农民虽目不识丁却能津津有味地欣赏戏曲,是由于他们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
B .中国戏曲陈旧的内容和观念,并不影响其表现手段的独特魅力,这种手段受到世界各国艺术家们的青睐,甚至被借鉴。
C .由于西方戏剧艺术方法的缺陷,莎士比亚戏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很难得到表现,借鉴中国戏曲,可以弥补这个问题。
D .针对戏曲现代戏创作中遭遇的难以破解的难题,张曼君在创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受到了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6.中国戏曲需要在哪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已经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实践?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演说家【俄罗斯】契诃夫早上,八等文官基里尔·伊凡诺维奇·瓦维洛诺夫下葬。
在送殡行列离开教堂前往墓地的时候,死者的同事,一位姓波普拉夫斯基的人,去找他的朋友格里戈里·彼得罗维奇·扎波伊金。
这个扎波伊金,具有一种罕见的才能,他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席演说。
“我呀,朋友,找你来了!”波普拉夫斯基正碰到他在家,说,“快穿上衣服,跟我走。
我们有个同事死了,这会儿正打发他去另一个世界。
要是死个小人物,我们也不会来麻烦你,可这人是秘书——某种意义上说,是办公厅的台柱子。
给这么一个大人物举行葬礼,没人致辞是不行的。
”“啊,秘书!”扎波伊金打了个哈欠,“是那个酒鬼吧?”“没错,就是那个酒鬼。
这回有煎饼招待,还有各色冷盘你还会领到一笔车马费。
走吧,亲爱的!到了那边的墓地,你就天花乱坠地吹他一通,到时我们就千恩万谢啦。
”扎波伊金欣然同意。
“我知道你们那个秘书,”他说着坐上出租马车,“诡计多端,老奸巨滑,但愿他升天,这种人可少见。
”“得了,骂死人可不妥啊。
”“那当然。
对死者要么三缄其口,要么大唱赞歌。
不过他毕竟是个骗子。
”为死者做了安魂祈祷,等大家安静下来,扎波伊金朝前跨出一步,向众人扫了一眼,开口了:“能相信我们的眼睛和听觉吗?这棺木,这些热泪涟涟的脸,这些呻吟和哭号,岂不是一场噩梦?唉,这不是梦,视觉也没有欺骗我们!眼前躺着的这个人,不久前我们还看到他是如此精力充沛,像个年轻人一样活泼而纯洁,这个人不久前还在我们眼前辛勤工作,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把自己酿的蜜送进国家福利这一总的蜂房里。
如今却已变成一堆骸骨,化作物质的幻影。
不可弥补的损失啊!现在有谁能为我们取代他呢?好的文官我们这里有很多,然而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却是绝无仅有的!他直到灵魂深处都忠于他神圣的职责,他不吝惜自己的精力,通宵达旦地工作,他无私,不收受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