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酯化反应专题
高中化学必修二酯油脂
[解析]
酯水解生成羧酸和醇,且醇能催化氧化成酸,得出醇
与酸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且—OH 在链端,又因为 m+n=5,故
n=3,m=2,即该酯为 CH3CH2
OCH2CH2CH3,D 正确。
[答案] D
有关酯参与的有机物转化关系
在该转化关系中: A为酯,B为酸,C为醇,D为醛,E酸,若B、E为同 一物质(如该题目),则B、C平均分配A中的碳原子数,且B、
件下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A、B错误;该有机物属于油脂,与
NaOH溶液混合加热能生成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 C正确;该物质在稀硫酸存在下水解生成C17H35COOH、 C17H33COOH、C15H31COOH和 [答案] C 四种有机物,D错误。
(1) CnH2n+1—COOH为饱和一元酸,C17H35COOH
(硬脂酸)、C15H31COOH(软脂酸)为饱和脂肪一元酸;
C17H33COOH(油酸)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 (2)若形成油脂的高级脂肪酸的烃基不饱和,则这样 的油脂在一定条件下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1)写出该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该油脂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酯发生水解时断键情况:
(3)酯的水解反应与酯化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1.下列性质属于一般酯的共性的是 A.具有香味 C.易溶于有机溶剂 B.易溶于水
(
)
D.密度比水大
解析:酯类大多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低级酯具有 一定的芳香气味。
答案:C
1.组成
油脂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即 高级脂肪酸 (R—
1.概念及结构特点
酸(
与醇 (R′OH) 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一类有机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经典练习题(2)
一、选择题1.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乙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换成用水浴加热实验效果会更好B.a试管上换成长玻璃导管能提高原料利用率C.实验完毕,可将乙酸乙酯从混合物中萃取出来D.向a试管中先加乙酸,再加浓硫酸和乙醇答案:B解析:A.由题意可知,该反应温度为115~125℃,而水浴加热能提供的温度最高为100℃,所以用水浴加热实验效果较差,应该油浴加热,故A错误;B.若将甲试管上换成长玻璃导管,可起到冷凝回流作用,能提高原料转化率或利用率,故B正确;C.实验完毕,生成的乙酸乙酯浮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上层,可用分液方法分离,故C错误;D.制取乙酸乙酯时,原料混合应该先加密度小的液体乙醇,再加密度大的液体浓硫酸,最后加冰醋酸,故D错误;故选: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4的球棍模型:B.Cl-的结构示意图:C.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C-O D.乙醛的官能团:-COH答案:B解析:A.为CH4的比例模型,A不正确;B.Cl-的核电荷数为17,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得到1个电子后,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B正确;C.二氧化碳分子中,C原子与每个O原子都形成2对共用电子,所以结构式为O=C=O,C不正确;D .乙醛的结构简式为CH 3CHO ,其官能团为醛基,结构简式为-CHO ,D 不正确; 故选B 。
3.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集气瓶中放置一团玻璃棉,将两小块金属钠放在玻璃棉上,立即向集气瓶中通入氯气,最终有白色固体生成B .在萃取操作中往往因为振摇而使得分液漏斗中出现大量气体,可以通过打开上口瓶塞的方式来放气C .使用白色粉笔对红、蓝墨水进行层析分离的实验中,由于红墨水在流动相中溶解能力更大,所以红墨水在流动相中相对分配的更多,最终出现在粉笔的上端D .碘遇淀粉呈蓝色的灵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下降,当高于50℃时,就不易显色答案:B解析:A .Na 与Cl 2可反应生成NaCl ,最终得到白色的NaCl 固体,A 正确;B .萃取操作时,需将分液漏斗倒置振摇,如图所示:,因此放气时需打开旋塞,而不是打开瓶塞,B 错误;C .使用白色粉笔对红、蓝墨水进行层析分离的实验中,由于红墨水在流动相中溶解能力更大,在粉笔上的扩散速率较快,因此会出现在粉笔的上端,C 正确;D .碘遇淀粉呈蓝色是因为淀粉分子的螺旋中央空穴恰好能容下碘分子,通过范德华力形成一种“包合物”,这种“包合物”为蓝色,温度较高时,范德华力被破坏,难以形成蓝色的“包合物”,D 正确;故选B 。
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总结
《化学必修2》实验汇编实验一:钾与水的反应: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钾与水反应钾与水剧烈反应,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不停地滚动,有气体产生,甚至发生轻微的爆炸。
钾能与水反应,反应产生气体、放热钠与水反应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不停地滚动,发出“吱吱”响声,有气体产生向反应后的溶液里加入2滴酚酞试液,立即显红色。
练习1.BD实验二:金属与水、酸的反应1.现象镁与冷水不反应,加热后,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变红。
化学方程式Mg+2H2O=Mg(OH)2+H2↑2.Mg Al现象产生气泡速率较快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化学方程式Mg+2HCl=Mg(OH)Cl2+H2↑2Al+6HCl=2AlCl3+3H2↑结论:金属与水或同浓度的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剧烈程度可以用于比较金属的活泼性。
实验三:钠与氯气反应:现象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化学方程式2Na+Cl2=2NaCl实验四:化学反应与能量1.现象与解释:手有温暖的感觉,温度计测量的温度升高。
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现象与解释:玻璃片上的水结成冰。
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实验五: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注意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现象结论加入MnO2有大量气泡冒出MnO2对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加入FeCl3有大量气泡冒出FeCl3对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不用其它试剂没有明显现象结论:许多过渡金属的氧化物或盐类对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练习2.(1)催化剂(或催化),2H2O22H2O+O2↑(2)2HIO+H2O2=I2+2H2O+O22H2O22H2O+O2↑(3)不正确,O元素和I元素的化合价均上升,没有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或违背电荷守衡原理)H2O2+2I-+2H+=2H2O+I22H2O22H2O+O2↑实验六: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注意反应条件的控制) 现象包黑纸 没有明显变化没包黑纸①量筒内气体颜色变浅。
②量筒内壁出现黄色油状液滴。
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三章第三节3酯和油脂(5)含解析
第三节羧酸酯第二课时——酯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中的第三节羧酸酯。
本章教材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本节课酯的内容是以学生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常识为基础的,提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介绍了有机物——乙酸的基础上引入的。
酯是高中有机化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高考重要考点,在有机化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酯是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建构于醇、酚和酸的知识体系之上,对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烃——醇——醛——酸——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酯的合成以及水解方法是教材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中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聚酯纤维的基础方法,对于学生掌握合成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铺垫和推动作用;酯类物质在自然界中有广泛的存在,日常生活中饮料、糖果以及糕点等都含有部分酯类香料,因此,酯类物质对人类的美好生活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必修2《有机化合物》以及选修5前两章内容的学习,已经基本了解了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及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初步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烃、卤代烃、醇、酚、醛知识的探究学习,学生初步构成了以官能团为线索的有机化合物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本节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基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可以有效的开展探究式的教学,在原有的醇、酸的知识体系上建构羧酸酯的相关知识,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的内容由生活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口味各异的饮料,不同气味的清新剂引入,从生活角度来让学生体味化学的魅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必定有所期待。
三、教学目标依据教改精神、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酯的概念、命名,同分异构体以及物理性质;(2)根据酯的组成与结构的特点,理解酯的水解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件 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
这种有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就是该反应 的产物——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 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了反应,生成乙酸 乙酯和水。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喝醋能解酒 ”了。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O CH3—C—OH+H—O—C2H5
浓H2SO4
O CH3—C—O—C2H5 + H2O
乙酸乙酯
知识点——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
漫画“北方人以豪爽著称,经常以酒会友 ”
不能再喝 了!
酯化反应
喝醋能够解酒,你知道原因吗?
醋的主要成 分
酒的主要成 分
乙酸 乙醇
?
?
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酯化反应
探究活动,观察实验
1、在大试管中加入两小块碎 瓷片、3mL乙醇,边摇动边 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 冰醋酸
2、按右图连接好பைடு நூலகம்置。用酒 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 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 液的液面上
酯化反应
1、注意导管口,仔细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2、思考下面问题: ①、加药品的顺序? ②、浓硫酸的作用?
③、为什么导管不插入饱和Na2CO3溶液?
酯化反应
实验现象
1、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 的油状液体产生 2、这种液体是有香味的
绍兴女儿 红
为什么女儿红放得 越久越香?
(提示:与乙酸的 酯化反应有关)
酯化反应 练 习 : 完成下列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
1、甲醇与乙酸
CH3OH+CH3COOH
浓硫酸 CH COOCH +H O 3 3 2 △
2、1-丙醇与硝酸
CH3CH2CH2OH+HO-NO2
△ CH CH CH ONO +H O 3 2 2 2 2
酯化反应实验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问题4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溶解乙醇 吸收乙酸 减少乙酸乙酯溶解度,便于分层观察
酯化反应实验注意事项
问题5 导管末端在饱和碳酸钠 溶液液面上方原因
防倒吸
酯化反应实验注意事项
问题6
长导管的作用
导气兼顾冷凝回流作用
酯化反应实验注意事项
问题7 如何分离乙酸乙酯以及 饱和碳酸钠溶液?
分液
THANKS
防止爆沸
酯化反应实验注意事项
问题2 试剂的加入顺序可否改变? 实验中:乙醇→冰醋酸→浓硫酸 可改为:乙醇→浓硫酸→冰醋酸
原因:防止浓硫酸沸腾导致液滴飞溅
酯化反应实验注意事项
问题3 浓硫酸的作用
CH3COOH + HOC2H5 浓H△2SO4CH3COOC2H5+H2O 催化剂(加快v)
酯化反应实验注意事项
酯化反应的实验
化学—必修2 第三章第三节
鱼的制作与酯化反应
问题
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 点酒,这样鱼的味道就变 得香醇,特别鲜美。你知 道其中的奥秘3; HOC2H5
浓H2SO4 △
CH3COOC2H5+H2O
乙酸
乙醇
乙酸乙酯
=
取代反应
O CH3C— OH
H—OH2CH3C
鱼的制作与酯化反应
问原题因
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 点酒厨,师这加样入鱼的的醋味和道酒就会变反 应生成酯类化合物,使鱼 得香醇,特别鲜美。你知 变得香甜。 道其中的奥秘吗?
酯化反应实验装置
酯化反应实验现象
现象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 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生 成,且能闻到香味
酯化反应实验注意事项
问题1 沸石的作用是什么?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知识解析〖酯化反应的类型〗
酯化反应的类型1.生成链状酯(1)一元羧酸与一元醇的反应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2)一元羧酸与二元醇或二元羧酸与一元醇的反应(3)无机含氧酸与醇形成无机酸酯2.生成环状酯(1)多元醇与多元羧酸进行分子间脱水形成环酯(2)羟基酸分子间脱水形成环酯(3)羟基酸分子内脱水形成环酯3.生成聚酯二元羧酸和二元醇通过酯化反应生成聚酯;分子内同时含醇羟基和羧基的有机物也可通过酯化反应生成聚酯(相关反应在后面学习)。
典例详析例1(郑州一中期中)吗啡与海洛因都是被严格查禁的毒品,已知吗啡的分子式是C17H19NO3,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酸酯,则海洛因的分子式是A.C21H23NO3B.C21H22NO5C.C21H23NO5D.C21H27NO7解析◆酯化反应中,1个羧基与1个羟基反应形成1个酯基的同时生成1分子水,则含有1个酯基的酯的分子中总原子数是羧酸和醇分子中原子总数减去3(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以此类推。
根据题意: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酸酯,即1个吗啡分子与2个乙酸分子反应生成含有2个酯基的海洛因分子,其分子式是(C17H19NO3+2×C2H4O2-2H2O)=C21H23NO5。
答案◆C例2(福建福州模拟)如图3-3-5甲所示的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有机物,乙中用①~⑥标出该有机物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则该有机物在水解时,断裂的键是图3-3-5A.①④B.③⑤C.②⑥D.②解析◆该有机物中含有酯基,酯基的形成方式是酸脱羟基醇脱氢,所以酯水解则是从虚线处断裂,羰基结合羟基得羧酸、氧原子结合氢原子得醇,综上可知,该有机物水解时从③⑤处断裂化学键,B项符合题意。
答案◆B点评◆酯的水解反应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酯化反应时结合的键即是酯水解时断开的键。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知识解析〖乙酸的酯化反应〗
乙酸的酯化反应典型例题查阅资料可知以下数据:物质乙醇乙酸乙酸乙酯浓硫酸沸点/℃7851187723380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①在30 mL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1∶4∶4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如图1所示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溶液的大试管A 5~10 min。
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的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去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①中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出乙酸乙酯后,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________填字母。
A .L 的大试管A 中注入4 mL 乙醇,缓慢加入1 mL 的浓硫酸,边加边振荡试管,待冷却至室温时,再加入4 mL 乙酸并摇匀 CH 3COOH +CH 3CH 2OH 错误! L无水乙醇,然后一边摇动一边慢慢地加入2mL 浓硫酸和2 mL无水乙酸。
然后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5 min 。
同时将导管通到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注意产物的气味实验装置实验现象饱和Na 2CO 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生成,且能闻到香味 反应方程式CH 3COOHC 2H 5OH 错误!L 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 浓硫酸和2 mL 乙酸浓硫酸的作用:做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做脱水剂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饱和碳酸钠溶液来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和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降低酯的溶解度,使乙酸乙酯和碳酸钠溶液分层导管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原因是防止倒吸采用分液法分离右侧试管中的液体混合物,所得上层液体即为乙酸乙酯注意事项 对乙酸、乙醇、浓H 2SO 4的混合液加热时,要用小火慢慢加热,并且温度不能过高,目的是尽量减少乙酸、乙醇的挥发,提高乙酸、乙醇的转化率强化训练1.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酯化反应也属于加成反应B.酯化反应中羧酸脱去羧基中的羟基,醇脱去羟基中的氢原子生成水C.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只起催化剂的作用D.欲使酯化反应生成的酯分离并提纯,可以将酯蒸气通过导管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下,再用分液漏斗分离3.实验室制取1 mL乙酸乙酯后,沿器壁加入05 mL紫色石蕊溶液,这时石蕊溶液将存在于饱和碳酸钠层与乙酸乙酯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对可能出现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石蕊层仍为紫色,有机层无色B.石蕊层有两层,上层为紫色,下层为蓝色C.石蕊层为三层,由上而下是蓝、紫、红D.石蕊层为三层,由上而下是红、紫、蓝4.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物时,有气泡产生,主要原因可能是A.有部分H2SO4被蒸馏出来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C.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D.有部分乙酸乙酯与碳酸钠反应5.已知有机物A能发生以下转化,并且A可以作为水果的催熟剂,在一定条件下A可以发生自身加成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E。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3.2.3酯油脂糖类
高级脂肪酸盐
皂化
如硬脂酸甘油酯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①酸性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碱性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主要用途: ①热值最高的营养物质。 ②工业上制造肥皂和油漆的原料。
二、糖类 1.糖类的组成和物理性质:
种类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解析】选B。假设参加反应的乙酸的物质的量为x,则生成水 的物质的量也为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A)+m(乙酸)= m(酯)+m(水),即8.6g-1.2g+x·60g·mol-1=11.6g+x·
18g·mol-1,解得:x=0.1mol,所以M(A)= =74g·mol-1。
8.6g 1.2g 0.1mol
2.糖类的化学性质: (1)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
种类
化学方程式
麦芽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淀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纤维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而后思】 (1)淀粉水解的实验中为什么通常用稀硫酸作催化剂,而不用 稀盐酸或稀硝酸? 提示:因为盐酸、硝酸加热时容易挥发,而且硝酸具有不稳定 性,受热容易分解。 (2)用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时,为什么在检 验前还要加入NaOH溶液? 提示:因为在酸性条件下Cu(OH)2悬浊液能够被溶解,不能和 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而产生红色沉淀,所以必须先加入NaOH溶 液中和硫酸,使整个溶液呈碱性。
二、油脂和酯、油脂和矿物油的区别和联系 1.油脂和酯的区别和联系:
酯化反应教案
篇一:酯化反应教学设计教案设计组次:2010级20组组员:罗丽媛、陈方昪、李丹、徐爱贵、姚伟、周康丽设计选题:酯化反应2012 年 11月14日《酯化反应》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简称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第75-76页,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也是重要的有机化学原理之一。
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好素材;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酯化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该小节内容在必修阶段的要求是“知道乙醇、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用“实验探究: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教科书中对“酯化反应”的认识正是从探究实验入手,通过简单的实验现象探究反应产物的性质和组成,解释反应发生的原理进而说明乙酸的这个化学性质,帮助学生理解酯化反应的发生及其条件,帮助学生建立酯化反应的概念。
因此,笔者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对反应发生机理的理解,以及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微观’意识”,而难点也正是“酯化反应机理理解,以及‘微观’意识”。
酯化反应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各处。
那么它究竟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酯化反应究竟藏匿在我们生活的什么地方呢?这个是能引起每个学生的兴趣的问题。
在初中化学中,简单地介绍了乙酸的用途,同时学生可以从生活经验中获得有关醋酸的感性知识外,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的确定、官能团和化学性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探究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条件。
但是,由于本节内容相对比较抽象,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对本节内容的理解上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该部分知识时,要采用合适的情景导入,并且充分运用实验手段和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切身感受和理解酯化反应的本质。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酸(第二课时)课件
乙酸 CH3COOH
教学目标
• 1.视察乙酸填充模型和球棍模型,了解乙酸的分 子式和结构式, 理解羧基的结构特点;
• 2.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 • 3.通过实验探究乙酸的酸性、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能描述重
要的实验现象,并会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体会结构与性质的关 系,能够初步熟悉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的有关操作;
二、乙酸 (一)物理性质
• 乙酸又名醋酸,它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3%—5%),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 种有机酸。
颜色、状态: 无色液体 气味: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沸点: 117.9℃ (易挥发)
判断酸性强弱顺序:
酸性:CH3COOH>H2CO3 > H2SiO3 思考: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三者的大小顺序(装置图)
当堂练习:
1.除去乙酸乙酯中含蒸馏
B.水洗后分液
C.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D、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2.下列物质中,可一次性鉴别乙酸、乙醇、苯及氢氧
思维提升: 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 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浓H2SO4作用 下产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 18O的物质有( C)
A 1种 B 2种 C 3 种 D 4种
生成物中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0 。
(2)弱酸性(一元)
CH3COOH 提示:
CH3COO- + H+
酸的通性:
①通过反应除去乙酸; ②通过水的溶解除去乙醇; 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 层
思考:乙酸乙酯的酯化过程 ——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
可能一
+ + CH3COOH
酯化反应课件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COOH
乙二酸
浓H2SOCC4HH22
O O
C C
CH3
CH3
+ 2 H2O
乙二醇 二乙酸2SOC4 OOC2H5 +2H2O
乙醇
COOC2H5
乙二酸二乙酯
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HCOOH、乙二酸和石炭酸均属于羧酸 B.乙酸属于饱和一元脂肪酸 C.甲酸分子中含有醛基,羧基的结构简式为
先乙醇、浓硫酸,后乙酸 C学酯岂贫雄人志追少H做化能穷心无之踪年3C任 反 尽 是 壮 志 所 着 心O何应如一志向趋鹿事O事的人切是,,的当18得本意艺茫和无猎拿C按质术茫迷远人云,H但2部:职黑途勿是。求C就酸业夜的届看无H班脱的中盲,不3愧,羟母的人穷见我急基亲北一山山心不、。斗样复的. 得醇星。海。。脱。不羟能基限氢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3)乙酸的用途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用途
小结: O
CH3—C—O—H
酸性 酯化
三、其他重要的羧酸
1、甲酸
O
——俗称蚁酸
H—C—O—H
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
结构特点:既有羧基又有醛基 男儿不展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鸟不展翅膀难高飞。 志,气之帅也。 贫穷是一切艺术职业的母亲。 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 以天下为己任。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A.FeCl3溶液
B.溴水
A.FeCl3溶液
B.溴水
苯甲酸俗称安息香酸,是白色针状晶体,易升华,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
苯甲酸俗称安息香酸,是白色针状晶体,易升华,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
Na2CO3+2CH3COOH
山东科技必修高一化学2-酯化反应实质分析
酯化反应实质分析
酸与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一个问题: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时,脱水方式有两种可能(反应条件已略去):
那么,何种脱水方式是正确的呢?换句话说,酯化反应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欲探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在何处断裂,近代科技常使用同位素原子示踪法。
乙酸与乙醇的反应中,可用含有18O的乙醇与乙酸发生反应,“追踪” 18O的去向,即可证明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
实验表明生成物乙酸乙酯中含有18O但水分子中不含18O,因此其反应过程为:
例题当乙酸分子中的氧原子都是18O,而乙醇分子中的氧原子都是16O时,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的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6 B.18 C.20 D.22
解析羧酸和醇发生酯化反应时,羧酸脱去羟基,醇脱去羟基上的H原子,据此可知本题中所生成的水分子是H218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0。
答案C。
【课件】乙醇与乙酸++第2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判断陌生有机物性质的一般方法
【思考】某有机物可以发生下列反应,则可能具有下列哪些官能团? 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羟基;羧基;酯基
1、某有机物可以与NaHCO3溶液发生反应,则可能有什么官能团? 羧基
2、某有机物可以与Na反应,则可能有什么官能团? 羟基;羧基
3、某有机物可以使得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可能有什么官能团? 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羟基
①C2H5OH ②水 ③醋酸溶液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归纳总结
物质 比较内容
羟基上氢原子 活泼性
在水溶液中电离 酸碱性
与Na反应 与NaOH反应 与NaHCO3反应
醇
水
碳酸
羧酸
-OH
HOH
(HO)2C=O -COOH
增强
极难电离 微弱电离
中性
中性
反应放出H2 反应放出H2
(1)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属于烯烃( × ) (2)芳香烃的官能团为苯环( × )
提示 芳香烃分子中不含有官能团,苯环不是官能团。
(3)乙醇和乙酸分子中都含有羟基,故它们属于同一类物质( × )
提示 乙醇分子中所含官能团为羟基,乙酸分子所含官能团为羧基,它 们不属于同一类物质。
(4)分子中含有
的有机物属于酯类( × )
C2H4O2
CH3COOH
—COOH
课本P79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乙酸中含有双键,因此属于不饱和烃
B.在标准状况下醋酸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C.乙酸分子中含有
和—OH两种官能团
必修2第三章第3节乙醇乙酸知识点汇总
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知识点二 乙醇一、 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俗称酒精,是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密度比水小,工业酒精含乙醇约95%。
含乙醇达99.5%以上的酒精称无水乙醇。
75%乙醇是优良的有机溶剂。
注意:1.乙醇密度小于水,但二者混合时并不分层,原因是乙醇和水互溶所以不能用于除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2.固体酒精并不是固态酒精,而是饱和醋酸钙溶液与酒精混合形成的凝胶。
二、 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 ,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3CH2OH 或C2H5OH比例模型三、 乙醇的化学性质 (一)乙醇的取代反应 1.乙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金属钠的变化气体燃烧现象 检验产物 水钠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小球,并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钠球迅速变小,最后消失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乙醇 钠沉于无水酒精底部,不熔成闪亮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气体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倒扣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壁有水滴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证明无二氧化碳生成结论:①水与钠反应比乙醇与钠反应剧烈,密度:水>钠>乙醇,乙醇钠显碱性CH 3CH 2ONa (aq )水解显碱性。
CH 3CH 2ONa +H —OHCH 3CH 2OH +NaOH②本反应是取代反应,也是置换反应.羟基上的氢原子被置换。
③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比水与金属钠的反应平缓得多,说明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2HO —H +2Na2NaOH +H 2↑④其他活泼金属也能与CH3CH2OH 反应,如C —C —O —H H H H H H2CH 3CH 2OH +Mg →Mg(CH 3CH 2O)2+H 2↑ 2.乙醇的氧化反应 (1)燃烧氧化C 2H 6O +3O 2−−→−点燃2CO 2+3H 2O ①CH 3CH 2OH 燃烧,火焰淡蓝色 ②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为:C x H y O z +(x +4y -2z )O 2−−→−点燃x CO 2+2yH 2O(2)催化氧化①乙醇去氢被氧化②催化过程为:CH 3CHO 生成时,Cu 又被释出,Cu 也是参加反应的催化剂.(1)与强氧化剂反应:2K2Cr2O7 + 3CH3CH2OH + 8H2SO4 = 2Cr2(SO4)3 + 3CH3-COOH + 2K2SO4 + 11H2O知识点三 乙酸 一、分子结构二、物理性质:乙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2019化学同步新增分方案苏教版必修2(课件+讲义+精练):专题三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1)
第二课时乙酸1.乙醇催化氧化的产物是乙醛,乙醛能否进一步被氧化?若能氧化,则其氧化产物是什么?提示:能;其氧化产物是乙酸。
2.酸的通性有哪些?提示:①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色②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H2③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④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⑤能与某些盐(如碳酸盐)反应3.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仔细观察家中厨房中的食醋,总结乙酸有哪些物理性质?提示: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挥发的液体。
[新知探究]探究1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你能写出乙酸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吗?提示:乙酸的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3COOH或。
探究2甲醛、乙酸的最简式均为CH2O,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吗?提示:不是;二者的分子式并不相同。
探究3决定乙醇、乙酸化学性质的官能团分别是什么?试分别写出其名称和符号。
提示:羟基(-OH)、羧基(-COOH)。
[必记结论]1.乙酸的分子结构2.官能团(1)官能团:反映一类有机化合物共同特性的基团。
(2)常见官能团(写化学式):羟基→—OH,醛基→—CHO,羧基→—COOH,碳碳双键→。
[成功体验]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乙酸俗名醋酸,又叫冰醋酸。
()(2)乙酸结构简式为CH3COOH,官能团是OH。
()(3)乙酸分子可看作是CH4中的一个H被COOH取代。
()(4)乙酸是四元酸。
()答案:(1)√(2)×(3)√(4)×2.写出下列有机物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1)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炔: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醛: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乙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碳碳双键(2)碳碳叁键(3)羟基(4)醛基(5)羧基[新知探究]探究1当温度低于16.6 ℃时,乙酸就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故又称为冰醋酸,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少量冰醋酸?提示:将冰醋酸浸泡在温水中,待其熔化后,倾倒出少量即可。
酯化反应.doc
酯化反应是高中有机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从反应原理上来讲,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取代反应类型,也是教材中涉及到示踪原子法这样一种实验方法来研究反应历程的典型例子,是学生了解先进的实验方法的一扇窗口;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角度来讲,这是锻炼学生实验技能的一次良好机会;同时,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也有利于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对这一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一、教材分析与内容选取酯化反应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有两处呈现:必修2的第三章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第三章。
其中,酯化反应的概念、实验等在必修2中已经做了比较完整的阐述,而酯化反应的断键方式则是在选修5中做出了进一步分析,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到必修2就有可能提出这一问题,因此建议在此就应该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而且从教材的编排顺序上看,学生在这之前已学习了蒸馏、化学键等知识,已经具备了相关知识延伸的基础。
另外,酯化反应及实验中涉及到的分子的极性、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等知识,则是在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及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才能学习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做出简单介绍,为后面的学习做出铺垫。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实验操作及相关问题,进一步理解可逆反应、催化作用。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用已知条件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科学品质: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介绍同位素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
三、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乙酸的性质及酯化反应实验(本文略去乙酸的其它性质部分)第2课时:酯化反应问题讨论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过渡】我国是一个酒的国度,五粮液享誉海内外,国酒茅台香飘万里。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3.3(2)乙酸、酯ppt课件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第2课时
乙酸
酯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自主预习区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1.了解乙酸的组成、物理性质和主要应用。 2.掌握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 验操作。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练一练]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答案:2CH3COOH+2Na―→2CH3COONa+H2↑ CH3COOH+NaOH===CH3COONa+H2O 2CH3COOH+CaO===(CH3COO)2Ca+H2O 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互动探究区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一、乙醇、水、碳酸、乙酸分子中羟基氢的活泼性
乙醇 氢原子活泼性 电离程度 酸碱性 与 Na 与 NaOH 与 NaHCO3 水 碳酸 乙酸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记一记]
(1)酸性:CH3COOH>H2CO3 (2) 酯 化 反 应 属 于 可 逆 反 应 , 书 写 化 学 方 程 式 时 要 用 “ ”连接。 (3)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2-CH2-COOH OH
浓硫酸 CH2-CH2 +
加热
O C=O
H2O
⑥ 无机含氧酸与醇形成无机酸酯的反应
乙醇(CH3CH2OH)与硝酸 的酯化反应:
C2H5OH + H NO3 浓H2SO4 C2H5O—NO2 + H2O
注意 (1)酯化反应的条件一般为浓H2SO4、加热且为可
逆反应.
(2)可利用自身酯化或相互酯化生成环酯的结构 特点来确定有机物中羟基的位置.
(3)形成环酯时,酯基中,只有一个O参与成环 .
(1)酸牛奶中含有乳酸,其结 构简式为
.
高级动物和人体的无氧呼吸可产生乳酸.
(1)乳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取代反应 ②酯化反应 ③水解反应 ④中和反应
(2)两分子乳酸在不同条件下可形成链状酯和六 元环酯, 它们的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
O
CH2 CH2
+ 2 H2O
⑤.羟基酸自身的脱水反应
a、分子间酯化形成链状小分子酯
2 CH3CHCOOH
浓H2SO4
OH
CH3CHCOOCHCOOH +H2O
OH
CH3
b、分子间酯化形成环状内酯
2 CH3CHCOOH OH
浓H2SO4
COO
CH3-CH OOC
CH-CH3 +2H2O
c、羟基酸分子内酯化形成环状内酯
COOC2H5 COOC2H5
+2H2O
④.多元羧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
以二元酸和二元醇反应为例:
a、形成普通的链状酯:
COOH + CH2OH
COOH CH2OH
浓硫酸
加热
HOOCCOOCH2CH2OH +H2O
b、形成环状环:
COOH + CH2OH
COOH CH2OH
浓硫酸 加热
O
O O
C C
专题 多角度认识酯化反应的类型
①一元有机羧酸与一元醇。如:
CH3COOH + HOCH3 浓H2SO4 CH3COOCH3 + H2O
②一元酸与二元醇或多元醇。如:
O
2
浓H2SO4 CH2 O C CH3
CH2 O C CH3源自O③一元醇与多元羧酸的酯化反应
+ 2H2O
COOH COOH
+2 C2H5OH 浓H2SO4
________.